(1)經濟:新航路的開辟,早期殖民擴張。(2分,必答新航路的開辟。若無新航路的開辟,上述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只可酌情給1分)
文化:文藝復興、宗教改革。(2分)
(2)特點:英國由獨霸世界貿易到貿易比重降低;世界貿易由幾個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主導;國際貿易總量增長且互相依賴;國際分工明顯;歐美發達國家主導貿易的局面最終形成(4分)(每點2分,答對兩點得滿分。)
原因:①政治上,資產階級代議制民主不斷完善。(2分)
②經濟上,率先完成工業革命。(答到「世界工廠」或殖民擴張等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可酌情給1分。)
(3)背景:①,戰後美國實力膨脹和西歐地位一落千丈;②吸取經濟大危機和二戰的教訓;
努力:布雷頓森林體系、 「關貿總協定」。(4分)(如答到成立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均可酌情給1分)
(4)理解:這句話有一定的道理。(2分)一方面,工業革命後歐洲把資本主義的生產生活方式擴展到了全球,組建了一個新的世界;(2分)但另一方面,世界為歐洲提供了市場、勞動力和原料等,促進了歐洲經濟的發展。(2分) (表明態度得2分;論述得4分。言之成理的答案酌情給分。)
❷ 流通經濟學的在國際上的發展
綜上,目前國際上流通經濟學的發展主要代表就是貨幣流通經濟學理論。其「流通」(circuit)最初的概念最早可追溯到1903年,由業余作家尼古拉.瓊森(Nicholas Johannsen)在他的《貨幣的流通機制與理論》(Der Kreislauf des Geldes und Mechanismus des Sozial-Lebens ,The Circuit Theory of Money)一書中提出。然而這個概念的大發展主要是在二戰以後,由義大利和法國的經濟學家聯手建立的:先是由奧古斯都.格切尼(Augusto Graziani)提出主要理論框架,然後由法國的經濟學家博爾納.施密特(Bernard SCHMITT 1929-) 在其1966年的貨幣流通經濟學代表作《Monnaie, Salaires et Profits》(貨幣,工資和利潤)中對貨幣的流通概念加以基本完善。到後來的Alvaro Cencini, Elie Sadigh, Jean-Luc Bailly, Sergio Rossi 等等這些法國、瑞士或者義大利流通經濟學派學者,基本被認為是後凱恩斯學派的代表(也可非正式地被稱作「第戎學派」)。 而且相較主流的新古典自由主義之理論有非常大的斷裂。
其基礎理論延續發展了凱恩斯關於貨幣的某些觀點。但是加入了一些創新,就是貨幣既具有內生的性質,也具有外生的性質。既貨幣量的供應不該由央行或者任何銀行系統限定,而是由經濟體其運行本身所決定。貨幣流通理論幾乎包含了現代貨幣經濟理論所能遇到的一切問題。從價值價格理論的確立到經濟利潤理論,從國內銀行貨幣系統的貨幣發行問題到國際貨幣體系及超主權貨幣理論均有囊括。 但其理論目前仍處於遭主流新古典自由主義經濟學家排斥並視為異端的境況。另外,這些著作引入中國仍有待時日。

❸ 國家是怎樣通過居民儲蓄存款來調節貨幣流通促進經濟發展的
國家通過中國央行和銀監會借用轉移一部分居民儲蓄存款來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和民生項目等投資,拉動內需,促進經濟發展。
記得採納啊
❹ 為什麼要不斷發行貨幣如果經濟發展了,但國家銀行不發行貨幣,會出現什麼情況謝謝!
不斷的發來行貨幣因為經濟在不斷自成長的,象我國GDP每年以8%的速度增長,如果不增發新貨幣的化,物價就會下跌,因為流通的商品的多了,紙鈔卻沒有增加.發行貨幣可以簡單的看成是為配合經濟的成長穩定物價,穩定物價是內部均衡的一個重要指標.
❺ 歷史:紙幣的產生對經濟發展有什麼影響
紙幣的產生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一 紙幣的含義 :是由國家發行的、強制使用的貨幣符號
必須由國家發行的。如果不是國家發行的,就不是法定貨幣,而是偽造的假幣,在市場上不能流通。使用假幣會造成金融秩序的混亂,危及國民經濟和人民的正常生活,因此,是國家法律所不允許的。
紙幣的出現雖然有利於商品交換,推動了商品交換的進一步發展,但是,最初人們並不願意接受紙幣。因為紙幣自身沒有價值,所以,人們不願意接受它。現在,人們之所以廣泛使用紙幣,是由於國家的強制力量。
紙幣是貨幣符號,不是貨幣,紙幣不是商品,沒有價值,不能執行價值尺度、貯藏手段職能。紙幣有使用價值,作為貨幣符號在商品流通中代替金屬貨幣執行流通手段職能。
紙幣是貨幣符號 ——替身的意思。(本身沒有價值,忽略不計。)不是貨幣。
二、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公式 ——貨幣流通公式
假設市場上待售商品有1000億元,又假定每1元的貨幣只流通1次,那麼,市場上需有1000億元的貨幣。如果只有700億元的貨幣,就會有3000億元的商品賣不出去,造成產品積壓,流通不暢。如果存在2000億元的貨幣,那麼,2元錢只能當1元錢花,就會錢不值錢,影響老百姓的生活。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市場上流通的貨幣,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流通中實際需要的貨幣量要受許多客觀因素的制約。
在現實生活中,一張一定面值的紙幣,在市場上不會只流通一次就回籠到銀行,從而退出流通領域。它往往在商品交換過程中流通多次。貨幣流通的次數越少,流通中實際需要的貨幣量就越多;反之,貨幣流通的次數越多,流通中實際需要的貨幣量就越少。例如,要想使1000億元商品成交;如果1元貨幣在一定時期內只流通1次,那麼,對貨幣的需求量就是1000億元;如果1元貨幣在一定時期內流通次,那麼,流通中實際需要的貨幣量則只有250億元。
有權發行紙幣的國家能夠隨意發行紙幣嗎?如果發行過多,會引發什麼問題?
通過上面對決定流通中實際需要貨幣量的三個因素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流通中實際需要的貨幣量不是人為規定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國家不能隨便發行紙幣,如果紙幣發行過多就會引發通貨膨脹。
三 通貨膨脹1 含義 、2 成因:主要是社會總需求大於社會總供給,紙幣的發行量超過了流通中實際需要的貨幣量。
通貨膨脹使人們手中的錢不值錢了,同樣數量的紙幣在通貨膨脹之前能買回一定數量的商品,在通貨膨脹之後,就買不回來了。
例如:1937—1949年國民黨統治時期,由於反動政府發動內戰,軍費開支大大超過了財政收入。上海所有的印鈔機都用上了,白花花的銀子象雪花一樣飛到流通領域。
當時一百元的法幣,1937年可買黃牛2頭,1938年可買黃牛1頭,1939年可買豬一頭,1941年可買麵粉1袋,1943年可買雞1隻,1945年可買雞蛋2個,1946年可買固體肥皂1/6塊,1947年可買煤球1個,1948年8月19日可買大米3粒,最後1949年8月可買大米0。00000245粒。
3 後果、可見,通貨膨脹使人們的生活水平下降,購買力低,商品銷售困難,造成社會經濟生活困難,嚴重的還會帶來社會秩序的不穩定。
4.防止的方法:
(1)減少紙幣發行量,使其與流通中實際需要量盡量相符。
(2)根本的方法:發展生產,增加社會產品供應量。
四 正確對待貨幣
1 貨幣並不神秘,它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任何社會,只要存在貨幣,貨幣就具有一般等價物的功能。
2 在不同的社會制度下,貨幣作用的范圍、所反映的生產關系是不同的。
3 對待金錢的不同態度 ,實質上是世界觀和人生觀的問題
4 正確對待貨幣,應該要「取之有道、用之有度。」
❻ 人民幣是我國的法定貨幣。人民幣的流通,是我國國民經濟、人民生活賴以維持和發展的血脈。(16分)(1)
(1)人民幣是我國發行的、強制使用的價值符號(2分),它代替版貨幣執行流通權手段的職能(2分),在商品交換中起媒介作用,所以人們持有人民幣就能購買自己需要的商品。(2分) (2)國家有權發行人民幣,但不能任意發行。(2分)人民幣的發行量必須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為限度(2分)。如果紙幣發行量超過這個限度,就會引起物價上漲,影響人民生活和社會的經濟秩序(4分)。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必須保持經濟的穩定增長,增加居民收入。(2分)所以,國家不能通過多印發人民幣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❼ 經濟發展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會越來越多嗎
經濟學的課本上有以下原理 貨幣量=實際貨物價值總量/貨幣流通速度(嗯...這個速度不回知道怎麼答算的) 經濟發展,意味著價值總量上升,同時看看商業的繁榮程度(就是貨幣流通速度),才能決定所需貨幣量~~~ 所以說,不一定越來越多~~如果說生產業增長,流通業不變,是貨幣增長的。
❽ 貨幣是如何在流通過程中促進了經濟發展
試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的貨幣流通規律原理闡述社會主義自覺調節貨幣流通的意義。答:貨幣流通規律是指一定時期內流通過程中客觀需要的貨幣量的規律。其內容是:流通中需要的貨幣量,與待實現的商品價格總額成正比,與同一單位貨幣的平均流通速度成反比。在金屬貨幣流通的情況下,不可能出現通貨膨脹或通貨緊縮。在現代市場經濟中,作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是不能兌換成貴金屬的紙幣和各種信用貨幣,它們統稱為貨幣供應量,貨幣供應量超過或少於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時,就會引起通貨膨脹或通貨緊縮,嚴重地影響經濟的發展和穩定,必須加以克服。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同樣受貨幣流通規律的支配。必須依據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和貨幣流通規律的要求,通過計劃地投放和回籠貨幣,自覺地調節貨幣流通,有效抑制通貨膨脹或通貨緊縮。這是國家進行宏觀經濟調控的重要內容。它是穩定市場物價,促進生產發展,安定人民生活,順利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和經濟體制改革、確立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條件。
❾ 不知道這段話具體說了什麼...撬動明間閑散的資金,促進貨幣流通,帶動經濟發展。 解決五大人群就業問
國家引進行業的目的。
與貨幣流通經濟發展相關的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