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未來發展能更上一層樓的湖北城市是武漢和黃岡嗎
旅行要學會隨遇而安,淡然一點,走走停停,不要害怕錯過什麼,因為在路上你就已經收獲了自由自在的好心情,切忌貪婪,恨不得一次玩遍所有傳說中的好景點,累死累活不說,走馬觀花反而少了真實體驗,要知道,當你一直在擔心錯過了什麼的時候,其實你已經錯過了旅行的意義!
㈡ 黃岡團風和武漢奓山哪個更有發展空間
武漢奓山畢竟是在武漢市,而且靠近漢陽的沌口開發區,黃岡團風挨著武漢,但不屬於武漢,所以奓山更有發展空間。
㈢ 黃岡的經濟跟武漢相比怎麼樣
兩者相差太遠了,武漢人口八百萬,黃岡人口七百萬,但是武漢的GDP是黃岡的六七倍,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來了。而且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黃岡離武漢這么近,自然是留不住人才的,幾乎所有的黃岡人才都是一去不復返了……
㈣ 未來3年武漢市和黃岡市會有多大變化
未來三復年武漢發展還是比較不錯的制,現在地鐵輕軌都已經有好幾條線了,還有市內高架橋的建設,武漢的交通以後會大大改善的,而且武漢以前的老房子現在全部都拆了,以後全是小區化了。黃岡就沒什麼變動了,發展太慢了,我老家就是黃岡浠水的。
㈤ 武漢八+1城市圈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
武漢1+8城市經濟圈比翼齊飛
建設年的武漢城市圈,已成為一片活力四射的熱土。2005年,圈內人均生產總值是全省的1.2倍,消費品零售總額、地方一般預算收入佔一半以上,外貿進出口額佔2/3。城市圈對全省經濟的拉動作用明顯,已成為引領湖北發展的「火車頭」。
企業主導
圈內產業布局大洗牌
武漢的中小化工、服裝企業等搬遷到周邊城市,周邊城市的企業總部遷往武漢,武漢企業參與周邊城市企業的改組改造,或到周邊城市投資建立生產基地……圈內城市以「政府引導、企業主導」為原則,正在進行一場規模空前的產業布局大洗牌。
在孝感漢正服裝城,一批廠房已拔地而起,交易大廳、展示大廳、商業一條街已初具雛形,先期進駐的企業已開工生產。服裝城總經理李文甫說,我們的初衷是為武漢漢正街6000多家服裝企業外遷提供基地。一期工程佔地300畝,已有30多家企業進駐,其中27家來自漢正街。
隨著圈內產業融合步伐的加快,城市圈產業格局呈現出專業化、規模化、集群化趨勢。武鋼與鄂鋼重組成立了武鋼集團鄂州鋼鐵公司,投資20億元的球團廠項目一期建設進展順利;武煙集團通過收購周邊城市的煙廠,規模達到年產120萬箱;武漢青江化工收購潛江化工總廠……隨著武漢向圈內各市投資的增多,一些地方優勢產業迅速發展,已具有產業集群的規模。
與此同時,武漢的集聚效應也日益增強,周邊八市一批企業的總部或營銷總部搬到武漢。國內最大的蛋品生產企業——湖北神丹健康食品有限公司將其總部、研發中心、銷售中心從孝感搬到了武漢;仙桃的麗花絲寶「定都」武漢,並在武漢經濟開發區建立了基地;孝感的三江航天集團也悄悄「遷都」武漢……
市場對接
區域經濟走向一體化
與以往的「地方割據」不同,城市圈在打破地方封鎖、建立彼此開放市場方面如今有了一些新變化。
拆「籬笆」、拔「卡子」,使商品在城市圈內貨暢其流。在離武漢較近的孝感、鄂州等地農村,可以看到以大武漢為依託的「餐桌經濟」的一片繁榮景象。孝感市發改委副主任孫斌昌說,設「籬笆」阻礙外地商品進入,過去在各地時有發生。以前孝感農產品進武漢超市,一種產品要交10萬元進場費。這兩年城市圈實行農產品「零門檻」進超市,不收進場費,而且通過推行「農超對接」省去了中介環節,水產品、蔬菜等從田間地頭直接進超市,效率、效益大大提高。不少農民憑借種菜、養魚或營銷、販運,發家致富。
在仙桃市的武漢中百連鎖超市前,進進出出的購物人流如織,生意十分紅火。仙桃市發改委副主任陳彥平說,當初武漢中百連鎖超市開張前,市裡幾個部門都收到來信,指責他們「引狼入室」。幾年過去了,本地商業並沒有垮掉,排頭兵商城大廈的營業額反而連年增長。
通過推動旅遊市場的對接,圈內旅遊經濟也日趨一體化。據旅遊部門介紹,與商品貿易一樣,旅遊市場以前也存在著封鎖現象,一些地方規定對方的旅遊車不能直接開到自己的景點。現在,城市圈內已形成共識:旅遊資源整體規劃,合理開發利用。黃岡通過與武漢旅遊部門合作,每年從武漢輸送來的遊客達15萬人次。今年「十一」黃金周,孝感等地的遊客70%來自武漢。
城市圈對產權、科技、人才市場也實行對接。圈內部分城市已按監管機構、信息發布、交易規則、審核鑒證、收費標准「五統一」的原則,整合了產權交易市場。另外,圈內各市已建立武漢人才市場分市場,正著手建立一體化的區域人才和勞動力市場。
科學規劃
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圈內一些城市的負責人談到,城市圈的融合並非「平靜無波」,一些地方在此過程中也經歷過「陣痛」。被稱為「武漢後花園」的孝感市,就曾有兩派意見針鋒相對:一種要依託武漢求發展,為此還專門成立了依託武漢辦公室;另一種認為武漢會像「磁鐵」一樣將資金、人才等吸走,依託武漢只會受「剝削」。
孫斌昌說,實踐證明,以開放的姿態融入城市圈,依託大武漢,發揮好自身資源優勢和產業承接作用,是正確的選擇。以投資為例,去年武漢到孝感的投資為16億元。今年,隨著城市圈的建設,落戶孝感的武漢企業已有91家,投資達37億元。
今年7月,《武漢城市圈總體規劃》在北京通過了專家評審。湖北省社科院研究員陳文科說,總體規劃打破傳統體制下的行政經濟框架,結合圈內各城市的基礎和比較優勢,對城市圈的綜合發展進行統一規劃,從推動城市圈產業布局、區域市場、基礎設施、城鄉發展、生態建設「五個一體化」方面做了詳細設計。
采訪中,不少人將「1+8武漢城市圈」的九個城市戲稱為湖北的九個「頭」,認為這些「頭」切不可再出現「互啄互傷」的情況,應在城市圈總體規劃的統領下,統籌考慮圈內資源和條件,互動互補,齊頭並進。
㈥ 武漢、黃岡、蘄春三地的關系
武漢是省會,黃岡是武漢以下的地級市,歸屬武漢管轄,蘄春是歸屬黃岡管轄的縣
武漢>黃岡>蘄春
㈦ 武漢和黃岡的關系
武漢湖北省會,黃岡市湖北的一個地級市,他們誰也不包括誰
㈧ 武漢黃岡武穴三者什麼關系
同屬於湖北省,武漢市是湖北的省會,黃岡市是湖北省下屬地級市,武穴是黃岡水下屬縣級市。
㈨ 武漢蔡甸區經濟怎麼樣,與鄂州或黃岡相比怎麼樣
都一樣,窮
蔡甸應該是最窮的,黃岡的面積好大么,怎麼比,應該最強,鄂州第二,鄂州面積比較小,江夏應該第三,有光谷的依託,現在有富士康來啦
㈩ 黃岡經濟發展怎麼樣
湖北省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發布會,宣布將實施「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十大戰略性舉措」版總共涉及58個重權大事項,91個重大項目,總投資1.3萬億元。據省發改委介紹,「十大戰略性舉措」,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總基調,重點謀劃納入了一批具有綠色發展特色的重大事項和重大項目,對不能體現綠色發展主題的一般性項目沒有納入。在重大項目的選擇上,確保科技高度、投資強度、綠色程度、產業鏈長度、項目深度「五度」的標准,增強我省產業和區域競爭力。以黃岡新型建材產業園為例,一個園區上千畝的土地上,集約化了不少於十數家的綠色建材製造上下游企業,其中既有行業龍頭單位,也有高量產企業,也有技術前端企業,企業與企業之間高度互補,市場也交錯融合,這種企業間形成的航母式集群,其市場的競爭力和影響力是一般單個企業不可比擬的,甚至可以影響到整個行業的標准和定價權。黃岡新型建材產業園創建之初,就決定跟著國家改革的大趨勢,只有順勢而為方能大顯身手,這樣的建園理念得到了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視和認可,給予了高度的支持和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