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1978年到2012年中國經濟發展

1978年到2012年中國經濟發展

發布時間:2021-01-03 18:47:18

A. 材料一 從1978年到2012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由3 645億元增長到519322億元,年均實際增長9%以上, 增長速


(1)材料一反映了改革開放年來,我國經濟不斷發展,經濟增速較快,增長速度明顯快於世界主要經濟體。(2分)材料二反映了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斷增多,生活水平不斷提高。(2分)
(2)①生產對消費起決定作用。生產決定消費的對象、消費的方式、消費的質量和水平,並為消費創造動力。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才帶來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斷增多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可見材料一是材料二的原因。(6分)
②消費對生產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費能夠拉動經濟增長,促進生產發展。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斷增多,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可以帶動我國經濟進一步發展。可見,材料二對材料一有一定的影響。(6分)

B. 1978年至2012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狀況部分數據精簡要分析數據發生巨大增長的原因是

只是印錢去打扮成一個經濟上欣欣向榮的國家。
相比其他國家,中國的貨幣化速度過快。根據世界銀行的M2/GDP數據顯示,美國貨幣化走勢曲折向下,巴西、俄羅斯這些新興經濟體雖然總體趨勢向上,但也 不如中國貨幣化率走勢陡峭。根據統計數據顯示,M2/GDP從1978年的0.32增長到2012年的1.88,在34年間擴大了近6倍。
這是什麼概念?等於是中國一塊錢的貨幣供應,只撬動了五毛錢的GDP;而美國,一美元拉動最少1.5美元的GDP。可見經濟領域問題如泡沫資產存在、運營效率低及落後產能過多、貧富差距越來越大、房價與物價調控陷入兩難、經濟體制結構改革陣痛等有多嚴重!

C. 從1978年到2012年,中國經濟總量上升為第二位對還是錯

從民生看,人來民生活水平有極大提源高,已基本步入全民小康。從政治看,我國歷屆領導人都勵精圖治,引領國家走向強大。從輿論看,所謂的中國威脅論不絕於耳,但這多是某些大國的挑撥造成。從國際地位看,中國已走在世界前列。從國力看,中國非常強大,並還有發展空間。但是,我國仍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人民群眾素養不夠高,多年的高速發展使資源,環境受到極大破壞。總體言之,利大於弊,仍需發展。

D. 1978年後中國經濟騰飛的原因和表現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抉擇,開啟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新時期。

35年來,面對國內外環境的復雜變化和重大風險挑戰,黨中央、國務院統一領導中國各族人民,十足的勇氣去克服困難,銳意改革,堅持開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歷了蓬勃生機和活力,我們國家的經濟發展和各項社會事業取得了顯著成就。

改革開放35年來,中國國民經濟蓬勃發展,經濟總量達到新的水平。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實現了由弱轉強。它還實現了從低收入國家到中等收入國家的飛躍。

經濟保持了年均9.8%的快速增長。1979年至2012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9.8%,世界經濟年均增長2.8%。在經濟騰飛時期,中國的高速增長期持續得比日本和亞洲「四小龍」還要長、增長得還要快,創造了人類經濟發展史上新的奇跡。

經濟總量邁上新台階,綜合國力大幅增強。國內生產總值從1978年的3645億元增加到2012年的51,842億元。

增長從1978年到1986年的1萬億元八年,升至2萬億元1991年,五年,十年後平均每年增長了近1萬億美元,超過2001年10萬億元,2002-2006年均增加2萬億元,2006年超過20萬億元,之後每兩年增加10萬億元,2012年達到52萬億元。

(4)1978年到2012年中國經濟發展擴展閱讀:

改革開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屆三中全會中國開始實行的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政策。中國的對內改革先從農村開始,1978年11月,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實行「分田到戶,自負盈虧」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大包干),拉開了中國對內改革的大幕。

E. 1978年後中國經濟發展的趨勢是什麼,其主要原因是什麼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抉擇,開啟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新時期。

35年來,面對國內外環境的復雜變化和重大風險挑戰,黨中央、國務院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砥礪勇氣,攻堅克難,銳意推進改革,堅持不懈開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煥發蓬勃生機和活力,我國經濟發展和各項社會事業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

改革開放以來的35年,是我國國民經濟蓬勃發展、經濟總量連上新台階的35年,是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由弱變強的35年,也是成功實現從低收入國家向上中等收入國家跨越的35年。

經濟保持快速增長,年均經濟增速高達9.8%。1979-2012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9.8%,同期世界經濟年均增速只有2.8%。我國高速增長期持續的時間和增長速度都超過了經濟起飛時期的日本和亞洲「四小龍」,創造了人類經濟發展史上的新奇跡。

經濟總量連上新台階,綜合國力大幅提升。國內生產總值由1978年的3645億元迅速躍升至2012年的518942億元。

其中,從1978年上升到1986年的1萬億元用了8年時間,上升到1991年的2萬億元用了5年時間,此後10年平均每年上升近1萬億元,2001年超過10萬億元大關,2002-2006年平均每年上升2萬億元,2006年超過20萬億元,之後每兩年上升10萬億元,2012年已達到52萬億元。

(5)1978年到2012年中國經濟發展擴展閱讀:

改革開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屆三中全會中國開始實行的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政策。中國的對內改革先從農村開始,1978年11月,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實行「分田到戶,自負盈虧」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大包干),拉開了中國對內改革的大幕。

F. 1978年以來,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了多少

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超過20%。

近年來,中國經濟持續保持中高速增長,成為全球經濟復甦和可持續發展不可或缺的發動機。2013—2016年,按照當年匯率計算,中國國內生產總值佔世界經濟總量的比重由12.5%提高到14.8%,提高了2.3個百分點。

按照2010年不變美元價格計算,4年間中國經濟實現了年均7.2%的增長速度,遠高於同期美國、歐元區和日本三大發達經濟體2.1%、1.2%和1.1%的年均增速,有力推動了世界經濟增長,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超過30%。

1979年至2017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為18.4%,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位。特別是自2006年以來,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穩居世界第一位。

2017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27.8%,超過美國、日本貢獻率的總和,拉動世界經濟增長0.8個百分點,是世界經濟增長的第一引擎。

(6)1978年到2012年中國經濟發展擴展閱讀

1978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世界排名第11位;2010年,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並在此後穩居世界第二位。我國佔世界經濟總量的比重逐年上升,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數據計算,2017年,我國GDP為120146億美元,佔世界總量的15%,比1978年提高了13.2個百分點。

近幾年,中國最終消費對世界消費增長的年均貢獻率已經是世界第一。2013—2016年,按照不變美元價格計算,中國最終消費對世界消費增長的年均貢獻率為23.4%,同期美國、歐元區和日本的年均貢獻率分別為23%、7.9%和2.1%。

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未變。中國仍然是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和信息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經濟發展的潛力大、韌性足、迴旋餘地廣。

G. 1978年-2012年中國有幾個經濟周期

大的周期三個抄,
1978到1991,開始襲改革開放,逐步過渡到價格改革,結果引發88年嚴重通脹,後被國際制裁經濟下滑;
1992到2001,鄧小平南巡挽救改革,又一輪投資高峰,隨之通脹。海南地產泡沫和調控,到亞洲金融危機;
2002到現在,加入WTO和房地產投資引發新一輪經濟增長,到08年次貸危機結束,現在調整中,不知道多久
第一個周期打破舊框架,第二個周期建立新框架,第三個周期,坐享其成直到百弊叢生,現在傻眼中。

H. 從78年到08年中國經濟的發展

近30年來的改革進程中,中國經濟發展並不平穩,但摸著石頭過河的中國終於走過這一切,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經濟總量迅速擴張。1978-2006年間,按當年價格計算,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從3645.2億元增長至210871億元,增長56.8倍,年均增長15.6%;人均GDP從381元上升至14040元(2005年),增長35.9倍,年均增幅14.3%。

經濟結構趨向優化,第三產業所佔比重日益上升。1978年3645.2億元的GDP中,第一、二、三產業分別為1018.4億元、1745.2億元和881.6億元,分別佔GDP總額的27.9%、47.9%和24.2%;在2006年2108717億元的GDP中,第一、二、三產業分別為24737億元、103162億元和82972億元,分別佔GDP總額的11.7%、48.9%和39.3%。

中國居民消費水平大幅度提升。按當年價格計算,1978年,全國居民人均消費184元,其中農村居民人均138元,城鎮居民405元;2005年,全國居民人均消費5439元,其中農村居民2531元,城鎮居民9393元。

改革前夕,國際市場的大門向中國打開,中國對外貿易幾乎是立刻就取得了可觀的增長,以至於改革時期中國經濟發展的最突出特點之一就是對外貿易增長快於國民經濟總體增長,導致中國對外貿易依存度持續上升到全世界最高水平。1978年,中國出口、進口、進出口總額分別只有97.5億美元、108.9億美元和206.4億美元,在世界貿易格局中無足輕重;2006年,中國出口、進口、進出口總額已經分別達到9690.7億美元、7916.1億美元、17606.9億美元,蟬聯世界貨物貿易第三大國。在1978-2006年的28年裡,中國進出口總額增長84.3倍,年均增長17.21%。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經濟成就不僅在中國歷史上、也在世界歷史上寫下了輝煌的一頁。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有4億人擺脫了貧困,按照世界銀行的統計,過去25年來全球脫貧所取得的成就中,約67%的成就應歸功於中國。這不僅是對中國人民的巨大貢獻,也是對整個人類的巨大貢獻。

"建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目標的問世,將使得中國社會和改革更加健康發展。

I. 1978-2003的中國經濟發展狀況

改革開放以來,盡管我國經濟發展波動較大,但經濟增長速度總體上很快。1978-2003年,我版國國內權生產總值(GDP)年均增長9.3%。與中國香港、日本、韓國、中國台灣和新加坡在經濟起飛時期的20年(1961-1981年)相比,中國的GDP稍低於中國台灣水平(此間台灣增長10.6%),與中國香港(9.6%)、新加坡(9.5%)增長率相當,高於日本增長率2個百分點。如果作同期對比,在1978-2003年這25年間,我國的經濟增長無疑是世界上最快的,也明顯快於亞洲四小龍和日本。特別是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以來,世界各國經濟增長普遍低迷,而我國GDP仍保持了7%以上的增長速度。

這一現實不禁使人們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中國靠什麼支撐長達25年甚至更長一段時間的高增長?十六大報告明確指出:「在優化結構和提高效益的基礎上,國內生產總值到2020年力爭比2000年翻兩番,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這意味著未來17年的我國GDP速度平均在7%以上,仍然是一個高速度。

與1978年到2012年中國經濟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
© Arrange www.ahjjxxzx.com 2010-2020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