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 的英文版哪裡可以找到
找了幾個,看哪個是你要的:
1)http://en.ndrc.gov.cn/hot/t20060529_71334.htm
2)The new 11th Five-Year Guidelines --這個最好,個人感覺
http://english.gov.cn/2005-11/09/content_247198.htm
更多的在這一個網頁里找,很多相關的:
http://english.gov.cn/special/115y_index.htm
3)這里還有第一個五年計劃到第十個五年計劃的英文版本:
http://www.gov.cn/english/special/115y_rs.htm
⑵ 《關於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屬於法律嗎如果不是,那是什麼法律的概念是
屬於國家政策!
法律是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通過法定程序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⑶ 第十個五年計劃的計劃制定
2000年10月,中共抄十五屆五中全會通過了襲《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的建議》。2001年3月,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十五計劃」是中國新千年第一次置身於全球化背景之下的經濟計劃。
「十五」計劃的主要任務是: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遵循速度和效益相統一的原則,推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逐步縮小地區間的發展差距。
⑷ 中共中央十五屆五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的建
答案C
保持較來快發展速度,體自現了重視量的積累,故選②。發展是「關鍵」體現了抓主要矛盾的道理,故選③。從實際出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屬於方法論,故①不選。材料中涉及國內和國際兩個方面,但不能作為內因和外因,故④不選。
⑸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有什麼意義
制定「十來一五」規劃的指導思想自: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發展是硬道理,堅持抓好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用發展和改革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發展必須是科學發展,要堅持以人為本,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提高發展質量,落實「五個統籌」,切實把經濟社會發展轉入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軌道。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是這次《建議》最鮮明的特點。在綜合分析各方面因素的基礎上,《建議》提出了「十一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包括經濟增長、資源環境、自主創新、社會發展、改革開放、人民生活和民主法制等方面. 「十一五」時期是我國歷史發展進程一個十分重要的時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二00六至二0一0年),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的重要規劃.做好這五年的工作,對於鞏固和發展來之不易的好形勢,對於順利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⑹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的介紹
五年計劃,來是中國國民經濟自計劃的重要部分,屬長期計劃。主要是對國家重大建設項目、生產力分布和國民經濟重要比例關系等作出規劃,為國民經濟發展遠景規定目標和方向。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簡稱「十一五」規劃(2006-2010年),規劃綱要根據《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編制,主要闡明國家戰略意圖,明確政府工作重點,引導市場主體行為,是2006-2010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宏偉藍圖,是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動綱領,是政府履行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責的重要依據。
⑺ 第十個五年計劃是哪年開始
第十個五年計劃五年計劃,是中國國民經濟計劃的重要部分,屬長期計劃。主要是對國家重大建設項目、生產力分布和國民經濟重要比例關系等作出規劃,為國民經濟發展遠景規定目標和方向。第十個五年計劃, 2001—2005年中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計劃。簡稱「十五」計劃。2001年3月,全國人大九屆四次會議通過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按照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確立以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作為主線。生態建設、環保、經濟與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得到了加倍的重視。更多關注教育、文化、醫療衛生、體育等各項社會事業,更加註意經濟與社會的協調發展,以更好地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發展的需要、享受的需要。
第十個五年計劃
五年計劃,是中國國民經濟計劃的重要部分,屬長期計劃。主要是對國家重大建設項目、生產力分布和國民經濟重要比例關系等作出規劃,為國民經濟發展遠景規定目標和方向。
第十個五年計劃, 2001—2005年中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計劃。簡稱「十五」計劃。2001年3月,全國人大九屆四次會議通過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按照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確立以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作為主線。生態建設、環保、經濟與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得到了加倍的重視。更多關注教育、文化、醫療衛生、體育等各項社會事業,更加註意經濟與社會的協調發展,以更好地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發展。
實施背景
「十五」計劃是21世紀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其實施過程中所面臨的國際國內環境可以說是機遇與挑戰並存。
國際上,隨著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經濟全球化為中國進一步融入世界經濟體系,深化改革開放提供了難得的機遇,WTO所推行的市場經濟運行體制有利於我國加快市場化改革進程,全球性的資源配置有利於國內經濟結構的調整和優化,促進產業升級。隨著中國經濟與國際逐步接軌,中國經濟越來越面臨許多嚴峻的挑戰,例如如何控制擴大開放所可能帶來的經濟風險,尤其是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所引發的對金融安全的關注,怎樣改革政府的管理體制和進一步轉變其職能使其與世界接軌都成為需要解決的新問題。
在國內,雖然市場經濟體制已經基本建立,但是隨著市場在資源配置中逐步發揮主導作用,由此而帶來的公平與效率的取捨成為影響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其中,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不斷擴大,地區間居民收入差距明顯擴大,行業間收入差距,尤其是競爭性行業與壟斷性行業居民收入差距的日益擴大等問題都成為必須應對的挑戰。經濟效益較低,經濟發展結構不平衡等問題都成為進一步推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現實阻礙。如何把握住改革開放帶來的契機,推動經濟社會科學可持續地發展成為新時代的新挑戰。[1]
計劃制定
2000年10月,中共十五屆五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的建議》。2001年3月,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十五計劃」是中國新千年第一次置身於全球化背景之下的經濟計劃。
「十五」計劃的主要任務是: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遵循速度和效益相統一的原則,推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逐步縮小地區間的發展差距。
⑻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的規劃制定
2005年10月,中共十六屆來五中自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2006年3月,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十一五」規劃是提出科學發展觀後制定的第一個五年規劃,與以往的五年計劃相比具有轉折性意義。
「十一五」規劃主要任務是: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六個必須」原則:即必須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必須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必須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必須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必須加強和諧社會建設,必須不斷深化改革開放。
⑼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法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明確提出,到2005年,按2003年價格計算的國內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