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中國共產黨人民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中國共產黨人民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發布時間:2021-01-03 17:46:29

1. 黨的十八大指出: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發展

中國共產黨領復導人民發展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建立完善的宏觀調控體系。統籌城鄉發展、區域發展、經濟社會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建設創新型國家。
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擴大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鞏固人民民主專政,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發展更加廣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切實保障人民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的權利。尊重和保障人權。廣開言路,建立健全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制度和程序。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加強法律實施工作,實現國家各項工作法治化。

2. 中國共產黨第幾次全國代表大會明確提出了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中國改革開放所建立的市場經濟體制。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中國進一步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時提出要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共十四大正式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

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於1992年10月12~18日在北京舉行,十四大指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確定什麼樣的目標模式,是關系整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的一個重大問題。這個問題的核心,是正確認識和處理計劃與市場的關系。十四大在黨的歷史上第一次明確提出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模式。把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和市場經濟結合起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是黨的一個偉大創舉。

(2)中國共產黨人民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擴展閱讀:

十四大作出了三項具有深遠意義的決策

第一,抓住機遇,加快發展的決策和戰略部署。十四大指出,我國經濟能不能加快發展,不僅是重大的經濟問題,而且是重大的政治問題。

第二,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

第三,確立了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全黨的指導地位。這是十四大最突出的特點和最重要的貢獻。鄧小平同志是我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創立,作出了歷史性的重大貢獻。十四大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主要內容作了概括,並將這一理論及以此為基礎的黨的基本路線寫進了黨章。


3. 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發展什麼、發展什麼、發展什麼、構建什麼

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社會主義先進專文化、構建社會屬主義和諧社會。中國共產黨要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緊密圍繞黨的基本路線;

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加強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全面推進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深入推進反腐敗斗爭,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

(3)中國共產黨人民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擴展閱讀:

中國共產黨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不斷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提高拒腐防變和抵禦風險的能力,不斷增強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不斷增強黨的階級基礎和擴大黨的群眾基礎;

不斷提高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使我們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成為領導全國人民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斷前進的堅強核心。

4. 中國共產黨是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它對我們各項事業的領導主要包括

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中國共產黨人民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擴展閱讀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

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黨要適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要求,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

黨必須按照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原則,在同級各種組織中發揮領導核心作用。黨必須集中精力領導經濟建設,組織、協調各方面的力量,同心協力,圍繞經濟建設開展工作,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黨必須實行民主的科學的決策,制定和執行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做好黨的組織工作和宣傳教育工作,發揮全體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活動。

黨必須保證國家的立法、司法、行政、監察機關,經濟、文化組織和人民團體積極主動地、獨立負責地、協調一致地工作。

黨必須加強對工會、共產主義青年團、婦女聯合會等群團組織的領導,使它們保持和增強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充分發揮作用。

黨必須適應形勢的發展和情況的變化,完善領導體制,改進領導方式,增強執政能力。共產黨員必須同黨外群眾親密合作,共同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奮斗。

5. 中國共產黨將如何領導人民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一、在所有制結構上,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一切符合「三個有利於」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應該用來為社會主義服務。
二、在分配製度上,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制度。把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
三、在宏觀調控上,由於公有制為主體,因而國家對市場的調控具有較雄厚的物質基礎,又有牢固的政治基礎和廣泛的群眾基礎,所以能夠把人民的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局部利益和集體利益結合起來,發揮計劃與市場兩個手段的長處,把市場調節和宏觀調控結合起來。
關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框架,是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中闡述的,歸納起來,大家要記住包括三個「制度」和三個「體系」。
三個「制度」是:
一、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以公有制為主體,產權清晰、責權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是社會主義的中心環節。
二、建立以按勞分配為主體,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收入分配製度。這是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動力機制。
三、建立多層次的社會保障制度。這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安全閥和穩定器。
三個「體系」是:
一、建立全國統一開放的市場體系。這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核心。
二、建立以間接手段為主,完善的客觀調控體。這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調節器。
三、健全和完善法律體系。這是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一項重要內容和組成部分。

6. 《中國共產黨章程》中指出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什麼建

《中國共產黨章程》中指出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建立完善的宏觀調控體系。

統籌城鄉發展、區域發展、經濟社會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

(6)中國共產黨人民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擴展閱讀

《中國共產黨章程》

第十五條黨的各級領導機關,對同下級組織有關的重要問題作出決定時,在通常情況下,要徵求下級組織的意見。要保證下級組織能夠正常行使他們的職權。凡屬應由下級組織處理的問題,如無特殊情況,上級領導機關不要干預。

第十六條有關全國性的重大政策問題,只有黨中央有權作出決定,各部門、各地方的黨組織可以向中央提出建議,但不得擅自作出決定和對外發表主張。

黨的下級組織必須堅決執行上級組織的決定。下級組織如果認為上級組織的決定不符合本地區、本部門的實際情況,可以請求改變;如果上級組織堅持原決定,下級組織必須執行,並不得公開發表不同意見,但有權向再上一級組織報告。

黨的各級組織的報刊和其他宣傳工具,必須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議。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政府網——中國共產黨章程

7. 中國共產黨明確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是在哪次會議上

黨的十二大會議上

8. 中國共產黨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貢獻

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探索、建立和不斷完善過程中取回得了一個又一個偉答大成果,積累了豐富而寶貴的經驗。主要表現在三方面:一是保持中國特色,積極運用市場經濟的優勢。堅持理論創新領先,始終堅持和改善黨的領導;大膽創新所有制,實行產權主體多元化。二是做到「五個堅持」,確保市場化改革取向。堅持社會主義制度,確保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堅持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堅持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有重點有步驟地推進改革;堅持「五個統籌」,協調好改革中的各種利益關系: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三是注意克服負面效應,解決前進中的新問題。避免「公平與效率分離」,實現兩者有機統一;避免「兩極分化」,實現共同富裕;避免「軟硬失調」,實現協調發展;借鑒其他國家經驗,探索有效模式。

9. 什麼規定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中國共產黨章程》明確規定,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10. 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五個統籌是什麼

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提出:

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要求,更大程度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增強企業活力和競爭力,健全國家宏觀調控,完善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有力的體制保障。

「五個統籌」以經濟、政治、文化全面發展為內容,以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整體推進為目標,以經濟、社會、自然協調發展為途徑,著眼於全面發展。

囊括了當前改革和發展所要解決的一系列戰略性、全局性的重大問題,反映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客觀規律,體現了社會主義社會全面發展的戰略構想。

(10)中國共產黨人民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擴展閱讀:

全面協調可持續是科學發展觀基本要求。科學發展觀堅持全面發展,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共同進步,在實現社會全面進步中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科學發展觀堅持協調發展,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與對外開放,推進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相協調,推進經濟、政治、文化建設的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相協調。

科學發展觀堅持可持續發展,發展循環經濟、建設資源節約型國家、建設環境友好型國家,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統籌兼顧是科學發展觀的根本方法。統籌兼顧是我們黨進行現代化建設的一個基本方針。「統籌兼顧」,統字就是統攬、總攬,就是宏觀調控,適時適當干預。

籌字就是籌劃、協調,兼顧就是照顧到方方面面,協調好各種關系,發揮各方面的積極性。統籌兼顧,就要總攬全局,照顧各方,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注重實現良性互動,著力加強經濟社會發展的薄弱環節。統籌兼顧的思想,為我們統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科學方法。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網—科學發展觀的豐富內涵和精神實質

閱讀全文

與中國共產黨人民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