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蘇聯解體後分解成幾個國家,具體是哪些國家
蘇聯解體後分為了15個國家,其中最被我們所熟知的就是俄羅斯了,當前世界的超級大國之一。
01、蘇聯弊端頻現,最終解體。在上個世紀中期,蘇聯是世界上非常強大的一個國家,並且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形成了和美國對峙的兩極格局,在兩極格局期間,蘇聯和美國進行整體實力的競賽,在競賽的過程中,蘇聯看似風光,但是卻暗藏禍根,當時的蘇聯從上到下都充滿了毛病,但蘇聯的領導人仍然沉迷於和美國的爭霸,問題都沒有解決,最後導致了蘇聯的解體。
蘇聯解體後分為了15個國家,國家太多,就不一一打出來了,想了解的可以網路查一下。
B. 中國去泰國要簽證嗎
中國去泰國需要簽證。但是中國公民可以辦理落地簽入境泰國。
根據泰國內政部的通告,護照持有者可以在移民局檢查站申請停留期不超過15天的落地簽證,旅客在到達機場時前往落地簽證櫃台(VISA ON ARRIVAL)辦理,選擇落地簽就需要耐心排隊,等候的時間也會稍長。
落地簽在海關在泰國開放落地簽證的32個口岸根據引導牌到相關辦公室辦理。
簽證費用
1000泰銖 (原為2000泰銖)(只接受泰幣、可在櫃台附近外匯兌換處兌換泰銖)
需要的材料 (更新時間:2017年6月)
1.有效期6個月以上的護照;
2.移民卡(出入境卡)
3.一張4*6cm彩色免冠照片
4.入境後15天之內有效的返程機票;
5.入境時個人須攜帶外幣價值不少於10000銖, 一家庭不少於20000銖; (抽查)
6.落地簽申請表
泰國簽證是泰國作為一個主權國家對來自其他國家訪問泰國的人士所核發的官網文件。除非該國已經與泰國簽訂了免簽協議,否則必須到泰國駐外大使館或領事館辦理簽證後才能入境,目前泰國給予57個國家/地區的居民免簽證待遇。
根據泰國相關法律規定,逾期在泰國停留的受到500泰銖/天,最高20000銖的罰款,最高10年禁止再入境。
簽證分類
商務簽證
主要指的是到泰國進行商務合作,商業交流,展覽會等入境的商業人士。該類簽證主要頒發給符合泰國要求的外籍經商人士。
工作簽證
這類簽證主要頒發給在泰國工作的外籍人員,其中包括泰國企業招聘的、和外資企業招聘的需要進入泰國工作的公民。
旅遊簽證
主要頒發給前往泰國旅遊觀光的旅遊人士。
2015年11月13日起,分為兩類:單次往返旅遊簽證,有效期3個月,停留時間不超過60天/次;多次往返旅遊簽證,有效期6個月,停留時間不超過60天/次。
多次往返
該類簽證有效期為一年,每次可停留90天,該類簽證主要為經常出入泰國的外籍人士簽發。
C. 中國茶葉的發展歷史
歷史發展
6000多年前,生活在浙江餘姚田螺山一帶的先民就開始植茶樹,田螺山是迄今為止考古發現的、我國最早人工種植茶樹的地方。
秦統一中國後,促進了四川和其他地區的經濟交流,種茶和飲茶才由四川逐漸向外傳播。先流傳至長江流域。
公元前2世紀,西漢司馬相如在《凡將篇》中提到的「荈詫」就是茶;西漢末年,在揚雄的《方言》中,稱茶為「蔎」;在《神農本草經》(約成於漢朝)中,稱之為「荼草」或「選」。
西漢後期到三國時代,茶發展成為宮廷的高級飲料。如在漢代《趙飛燕別傳》中,有一節關於飲茶的記載。漢成帝崩,「後(即帝後)寢驚啼甚久,侍者呼問,方覺,乃言曰:適吾夢中見帝,帝自雲中賜吾坐,帝命進茶。左右奏帝,後向日侍帝不謹,不合吸此茶。」這就說明在當時,茶已成為皇室中的一種飲料了。
東漢的《桐君錄》(撰人不詳)中謂之「瓜蘆木」;南朝宋山謙之的《吳興記》中稱為「荈」;東晉裴淵的《廣州記》中稱之謂「皋蘆」。
西晉到隋朝,茶逐漸成為普通飲料。關於飲茶的記載也日益增多。《廣陵吾老傳》中載有:「晉元帝時,有老姥每旦獨提一器若,往市留之,市人競買」之句,說明茶已逐漸成為普通飲料。
5世紀,北方飲茶相效成風。六七世紀再傳播到西北。隨著飲茶習慣的廣為傳播,茶葉消費量迅速增加,從此,茶葉成為中國各族人民普遍喜愛的一種飲料。
唐代陸羽(728—804)在《茶經》中指出:「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聞於魯周公」。在神農時代(約在公元前2737年),即已經發現了茶樹的鮮葉可以解毒。《神農本草經》曾有記載:「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解之」.反映的就是古代發現茶治病的起源,這說明中國利用茶葉最少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
至唐、宋時代,茶已成為「人家一日不可無」的普遍飲用之品。文學家王心鑒作《詠茶葉》一詩稱:千挑萬選白雲間,銅鍋焙炒柴火煎。泥壺醇香增詩趣,瓷甌碧翠泯憂歡。老君悟道養雅志,元亮清談祛俗喧。不經涅槃渡心劫,怎保本源一片鮮。
明代顧炎武的《日 知錄》寫道:「秦人取蜀,始知若飲事。」可見,飲茶風習是從四川傳出來的。因為隔著千山萬水,「蜀道」險阻,種茶、飲茶局限於四川一帶。
最古老的茶葉:
2015年中國科學院正式證實,從陝西漢陽陵出土的植物樣品為古代茶葉,這些茶葉距今已經有2100多年的歷史,而近日,漢陽陵出土的茶葉又獲得了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成為了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古老的茶葉。
茶葉對外傳播:
世界各國的制茶技術,均直接或間接地來自中國。英國學者艾倫·麥克法蘭在他作品 《綠色黃金:茶葉帝國》一書中說道:「只有茶葉成功地征服了全世界。」
805年,唐代時,日本和尚最澄大師及806年空海大師,留學中國研究佛學,歸國後,將中國茶葉蒸青綠茶的制茶技術傳入日本。
1811年,榮西和尚留學回歸日本,將鍋炒茶製法傳入日本。
1828至1833年,茶葉產制技術傳入印尼。荷屬某家公司派茶師傑哥遜前後六次來中國學習研究,每次均帶回茶種、制茶技術工人及器具。
1833年,沙俄來訪中國采購茶籽與茶苗,1848年開始採摘,依照中國茶葉製作方法開始生產。
1834年,印度成立植茶研究發展委員會,即派秘書哥登來中國學習茶葉產制技術。購買茶籽及茶苗,並尋找、招收四川省雅州及福建省武夷山等地茶師及工人,到大吉嶺等地發展茶業。
1835年,宇治山本氏,傳回中國覆蓋茶園「玉露茶」的製法。
1836年,哥登氏帶回中國茶工,在阿薩姆勃魯茶廠中,按照中國紅茶製法,試製成功,日後發展成今天的阿薩姆紅茶。
1866年,斯里蘭卡正式制茶始於特羅氏。學習中國武夷岩茶製法,試製成功。至1873年後才仿效印度的機械製法。
1877至1887年,南非及東非洲茶葉的發展,已由中國輸入茶葉生產技術。
1893年,中國茶工、漢家劉氏茶坊29代傳人,將中國的種茶技術傳到俄羅斯和喬治亞。1900年劉茶在巴黎國際博覽會上獲金獎。
1898年,日本開始仿製中國紅茶、綠磚茶。
1926年,日本仿效中國珠茶製法。日本最普遍的煎茶,是仿自中國浙江龍井。
194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英國茶業者等退出印度、錫蘭的茶葉經營,將技術與資本等,轉移投資於肯亞等新茶區的開闊,才大量生產紅茶。
(3)喬治亞經濟發展擴展閱讀:
挑選茶葉,主要從色、香、味、形四個方面鑒別,也講究「望、聞、問、切」,需要一定的茶葉知識。以下給各位茶友介紹一下茶葉的鑒別方法,幫助你挑選到好茶。首先,要規避以下4點。
忌買「茶名」
有的茶葉市場上,到處有名優茶,凡烏龍類即「鐵觀音、或大紅袍」,凡扁炒青即「龍井」,其實就是利用茶小白對茶認識不夠全面,用一些出名的茶來吸引茶友,讓茶友覺得一定是好茶。之前小葉子就遇到過這種情況,包裝上寫的是小青柑,但打開卻是大紅柑。所以提醒各位茶友, 買茶要清醒。
忌買「包裝」
忌買「包裝」的意思是不要看包裝來買茶葉。很多茶友看到茶葉包裝顏值高,就忍不住想買。有的茶葉包裝很華麗,但品質並不好。所以要提醒各位茶友,如果想買到自己喜歡的好茶,茶質最重要,不要一味追求包裝漂亮。
忌買「大全」
有的商家會把各類茶葉整合包裝出售,讓茶友覺得一次性可以品這么多好茶,很劃算,但這時也需要提高警惕,因為有的是把品質不佳的茶也整合包裝,命名為「五大名茶或八大名茶」等。所以茶友若想品全各類名茶,得留心尋找。
忌買「地名」
到茶鄉,尤其是旅遊景點,會有很多賣茶葉的商鋪,這時也要仔細挑選,因為有的商家會利用「茶鄉」這個點來「炒作」,讓茶友誤認為,茶鄉的茶肯定都是好茶,可是好茶除了要有好的生態環境,還要有精細的製作工藝,所以買茶時,茶友們要學會辨別。避免挑到以次充好、或價格不實的茶葉。
D. 蘇聯以前叫啥
蘇聯之前有過三個時期,分別有不同的稱謂:
1、1917年前,是俄羅斯帝國(俄文:Российская империя)簡稱俄國、沙皇俄國或帝俄,是1721年彼得一世加冕為皇帝後,至1917年尼古拉二世退位為止的俄羅斯國家。
2、1917年到1924年,叫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俄語:'Российская Советская Федеративная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
3、1924年到1991年,叫蘇聯,全稱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俄語:Союз Советских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их Республик,)
(4)喬治亞經濟發展擴展閱讀:
蘇聯成立的過程:
1917年3月,俄羅斯帝國爆發二月革命,導致沙皇下台,俄羅斯帝國解體。出現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蘇維埃並存的局面。
最後以列寧為首的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左翼(布爾什維克)聯合其它極左翼政黨在聖彼得堡發動起義,於1917年11月7日從臨時政府手中奪取政權,史稱「十月革命」。革命後改國名為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簡稱蘇俄。
十月革命後,俄國境內各民族紛紛建立自己的獨立國家或自治共和國。國內戰爭期間,為抗擊共同的敵人,俄羅斯聯邦同烏克蘭、亞美尼亞、喬治亞建立了軍事政治同盟。
隨著國內戰爭的結束和國民經濟恢復,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開始,為了統一進行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各蘇維埃共和國的共產黨提出了聯合問題。
1922年8月,聯共(布)中央成立了由斯大林主持的專門委員會,提出各蘇維埃共和國以自治共和國身份加入俄羅斯聯邦的方案。喬治亞領導人反對這一方案,遭到粗暴的對待。病中的列寧得知這件事後,立即寫信給中央政治局,嚴厲批評「自治化」方案和一些人的大國沙文主義錯誤。
列寧建議各蘇維埃共和國按平等自願原則一起加入蘇維埃共和國聯盟。根據列寧的建議,1922年10月中央全會討論通過新的文件,該文件得到了各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黨和蘇維埃機關的熱烈響應和支持。
1922年12月30日晚,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首次蘇維埃代表大會在莫斯科召開。斯大林在會上作關於成立蘇聯的報告。列寧因病未出席大會,被推為大會的名譽主席。大會通過了蘇聯成立條約。
當時加入蘇聯的有俄羅斯、南高加索聯邦、烏克蘭和白俄羅斯等4個加盟共和國。大會通過的聯盟條約規定,聯盟蘇維埃代表大會為國家最高權力機關,蘇聯人民委員會為執行機關。條約還特別規定,每個加盟共和國都保留有自由退出聯盟的權利。
E. 世界上一共有幾個主權國家
世界上共有195個主權國家,包括193個聯合國會員國,2個聯合國觀察員國(巴勒斯坦、梵蒂岡)。
西撒哈拉、北塞普勒斯、科索沃尚未得到絕大多數國家的承認,也未加入聯合國,因此不計。
一、亞洲(48個國家)
1、東亞(5):中華人民共和國、蒙古、朝鮮、韓國、日本
2、東南亞(11):菲律賓、越南、寮國、柬埔寨、緬甸、泰國、馬來西亞、汶萊、新加坡、印度尼西亞、東帝汶
3、南亞(7):尼泊爾、不丹、孟加拉國、印度、巴基斯坦、斯里蘭卡、馬爾地夫
4、中亞(5):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烏茲別克、土庫曼
5、西亞(20):阿富汗、伊拉克、伊朗、敘利亞、約旦、黎巴嫩、以色列、巴勒斯坦、沙烏地阿拉伯、巴林、卡達、科威特、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曼、葉門、喬治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土耳其、塞普勒斯
二、歐洲(44個國家)
1、北歐(5):芬蘭、瑞典、挪威、冰島、丹麥
2、東歐(7):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白羅斯、俄羅斯、烏克蘭、摩爾多瓦
3、中歐(8):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德國、奧地利、瑞士、列支敦斯登
4、西歐(7):英國、愛爾蘭、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摩納哥
5、南歐(17):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塞爾維亞、黑山、馬其頓、阿爾巴尼亞、希臘、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義大利、梵蒂岡、聖馬利諾、馬爾他、西班牙、葡萄牙、安道爾
三、非洲(54個國家)
1、北非(5):埃及、利比亞、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摩洛哥
2、東非(12):衣索比亞、厄利垂亞、索馬里、吉布地、肯亞、坦尚尼亞、烏干達、盧安達、蒲隆地、塞席爾、蘇丹、南蘇丹
3、中非(8):查德、中非、喀麥隆、赤道幾內亞、加彭、剛果共和國【剛果(布)】、剛果民主共和國【剛果(金)】、聖多美和普林西比
4、西非(16):茅利塔尼亞、塞內加爾、甘比亞、馬里、布吉納法索、幾內亞、幾內亞比索、維德角、獅子山、賴比瑞亞、象牙海岸、迦納、多哥、貝南、尼日、奈及利亞
5、南非(13):尚比亞、安哥拉、辛巴威、馬拉維、莫三比克、波札那、納米比亞、南非、史瓦濟蘭、賴索托、馬達加斯加、葛摩、模里西斯
四、大洋洲(14個國家)
澳大利亞、紐西蘭、巴布亞紐幾內亞、索羅門群島、萬那杜、密克羅尼西亞、馬紹爾群島、帛琉、諾魯、吉里巴斯、吐瓦魯、薩摩亞、斐濟、湯加
五、北美洲(23個國家)
1、北美(2):加拿大、美國
2、中美洲(8):墨西哥、瓜地馬拉、貝里斯、薩爾瓦多、宏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大黎加、巴拿馬
3、加勒比地區(13):巴哈馬、古巴、牙買加、海地、多明尼加、安地卡及巴布達、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多米尼克、聖露西亞、聖文森及格瑞那丁、格瑞那達、巴貝多、特立尼達和多巴哥、
六、南美洲(12個國家)
1、北部(5):哥倫比亞、委內瑞拉、蓋亞那、蘇利南
2、中西部(3):厄瓜多、秘魯、玻利維亞
3、東部(1):巴西
4、南部(4):智利、阿根廷、烏拉圭、巴拉圭
主權國家的理論依據
主權概念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法國哲學家讓·布丹的作品中,對於布丹來說,主權是「屬於共和國的絕對的,永久的權力。」主權不在個人,而在國家,因此主權是永久性的。
主權是「主權者的獨特特徵,主權者不能以任何方式屈服於他人的命令,因為只有主權者才能為隸屬者制定法律,廢除已經制定的法律,以及修改過時的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