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經濟飛速發展的越南,十年以後會不會成發達國家
十年時間,越南是不可能成為發達國家的,就是中國目前的水平都很難。衡量一個國家或者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有很多的指標,其中最常用的一個就是人均GDP,目前基本上人均GDP超過3萬美元,那是 妥妥的發達國家經濟水平了,比如韓國,人均GDP就是3萬美元,人均GDP達到2萬那麼就是發達國家的門檻了。我們來看看越南的人均GDP水平。
而如果要達到2萬美元的水平,可能要道2042年左右了,也就是說,按照當前越南的經濟發展速度,要24年以後才可能達到發達國家初級水平,這是一個漫長的時間段,不過國家和國家之間的競爭就是以50年為單位的,我們從1978年到今天也經歷了40年。
② 越南比中國的經濟前景更好是嗎
近些年來,全球經濟增長開始放緩,但有一個國家卻持續保持了很高的增長水平,近幾年的經濟增速達到7%左右的水平,這個國家就是我們的鄰國,東南亞國家越南。為什麼越南能實現持續的增長水平呢?
越南經濟前景值得期待
可以說,目前越南確實處於“歷史性的機遇”時期,如果越南能進一步做好營商環境,持續堅持利用好外資投入,依舊可以保持較高水平的增長。根據越南“2035年越南:走向繁榮、創新、公平、民主”的目標規劃,在今後十幾年內,越南仍將以經濟發展為最重要目標,到2025年越南將由目前的中等偏低收入國家,進入到中等偏上收入國家行列。
③ 越南的經濟狀況怎麼樣
越南經濟的總體發展水平還比較低,年國民生產總值284億美元,人均約350美元,農業占國民生產總值30%,農業人口佔全國總人口80%,屬於世界上不發達的國家之一。但越南過去大量接受中國、蘇聯等國的援助,較重視重工業發展,整個經濟技術發展水平高於緬甸、寮國、柬埔寨等國。1986年,越共六大以來,實行全面的經濟改革,確立農、輕、重的經濟發展次序,經濟機制逐步轉向國家控制的市場機制,獲得了不少令人矚目的經濟發展成就。
越南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煤、鐵、鈦、錳、鉻、鋁、錫、磷等。其中煤儲量較大,為35.9億噸。
由於長期戰亂,工業基礎比較薄弱。工業產值占國民總產值的40%,以輕工、原油、電力、煤炭、水泥所佔比重較大。目前相對較發達的有采礦、冶金、機器製造、建材、化工、燃料、紡織和食品等工業部門。越南工業集中分布在河內、胡志明市、海防、下龍等城市。重工業主要集中在北方,北方擁有較豐富的有色金屬礦藏、煤礦和水力資源。越南的冶煉工業以鋼鐵為主,太原鋼鐵聯合企業是越南的鋼鐵基地。能源212~.主要是煤炭和電力,煤炭生產主要集中在下龍地區,產量佔全國的90%以上。在出口工業品中,又以原油比重較大,原油出口量達1222萬噸。
十多年來,越南政府改革工業管理體制,鼓勵發展私營、個體工業和手工業。調整工業產業結構,著重發展輕紡工業,以滿足人民的日常需求。越南的服裝和紡織業發展迅速,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很有競爭力,越南正在成為世界上重要的紡織品出口大國。
越南是一個重要的農業國,農業是經濟的主導部門。南部的湄公河三角洲是世界著名稻米產區,連同北部的紅河三角洲和沿海狹長平原都是重要農業區。稻米是主要糧食作物,1998年出口大米380萬噸,連續多年穩居世界第三大米出口國地位。經濟作物主要有咖啡、橡膠、腰果、茶葉、花生、蠶絲等。
畜牧業分為家畜飼養和家禽飼養兩類,其中豬、牛為主要家畜,雞、鴨為主要家禽。政府還鼓勵各地方因地制宜,發展飼養毒蛇、蟒、鹿和蜜蜂等。
水產業發展較快,全國約有30多個漁場,特別是利用沿海海灘發展水產養殖業,取得了喜人的成績。越南的大小河川有一千多條,全長4.1萬多公里,其中紅河和湄公河流域為主要水產區。
越南林業資源豐富,木材蓄積量近24億立方米。區還有約178萬公頃天然竹林。
④ 是什麼原因讓越南經濟現在發展得這么快而且人民富幸福指數高呢
1986年,越南打開國門,調整與中國和東盟的關系,國內經濟體制,走上了正確的發展道路。
毫無疑問,越南的開放是在我們的示範下開始的,許多經濟結構調整的政策都與我們非常相似。
開放後,越南經濟發展迅速,人民生活得到極大改善。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快速發展,越南經濟發展遇到很大阻力,經濟增長速度大大放緩甚至停滯。為什麼?
⑤ 越南近年來經濟發展迅速,它會超過北方的中國嗎
因為南方在古代少戰亂
環境穩定加上南方地理環境優越土地肥沃
人口不斷增多
河流眾多
加上沿海貿易頻繁所以經濟逐漸的超過北方哦
⑥ 越南經濟實力 未來的發展情況
總體來說,越南的經濟之所以發展這么快,其實是因為和早期中國一樣,主要依靠資源及廉價的勞動力,但越南近來通貨膨漲比較厲害,工資也在不斷地增長,這對吸引外交勢必造成比較嚴重的負面影響。所以越南經濟發展的前景遠比不上中國。
⑦ 越南現在的經濟發展狀況如何居民收入和消費水平又怎樣
一直以來越南都被認為是最有可能成為下一個中國,也就是下一個「世界工廠」的國家。據越南統計總局6月28日公布預估數據,越南2019年上半年GDP同比實際增長6.76%,其中一季度增長向上修訂為6.82%,二季度增長6.71%。盡管遇到來自內部和外部的不少困難,但總體上看越南經濟增長仍處於較高水平。越南貧富差距大,工資也要看城市學歷這些比國內低點,但這種工資增速還會繼續。
⑧ 越南的經濟發展趨勢
截至 2009 年 4 月 1 日 , 越南人口近 8580 萬 , 全 國 有 4380 萬 勞 動 人 口 , 占 總 人 口 的 5111% , 處於勞動年齡的人口比非勞動年齡人口多 了近一倍 , 正值 「 黃金結構 」時期 。但青年失 業率較高 , 為 5% , 其中城鎮青年的失業率高達 1017% , 遠遠高於農村青年 4191% 的失業率 。盡 管越南有 5000 多家國企 , 私企 10 萬多家 , 外企 4000 多家 , 但對就業市場的數百萬勞工而言 , 遠 遠不能滿足其需求 。因此 , 開拓國際勞務市場 , 鼓 勵勞務輸出已成為越南政府緩解就業壓力的一項重 要措施 。然而 , 由於受勞工素質所限 , 勞務輸出也 不能解決燃眉之急 。據 《越南經濟時報 》報 道 , 截至 2009 年 12 月 30 日 , 越南輸出勞務 715 萬人 , 僅完成年計劃的 83% 。越南政府已經認識到 , 擴大勞務輸出的關鍵還在於提高勞工的素質 , 開始 著手鼓勵各地興辦職業學校 , 同時政府給予辦校用 地以及信貸等方面的優惠 。 前景展望 越南在政治 、經濟 、外交等領域取 得了良好的進展 , 成功地擺脫了經濟衰退的困擾 , 在控制通貨膨脹和保持宏觀經濟穩定方面成績顯 著 。盡管最艱難的時刻已經過去 , 當前世界經濟也 開始出現回暖的跡象 , 但對越南而言 , 未來仍存在 著一些風險與挑戰 , 主要表現在經濟社會領域 。 首先 , 越南基礎設施薄弱 , 投資成本高 。越南 大部分地區公路狹窄 , 路況不好 , 交通不便 , 至今 尚未建成一條真正意義上的高速公路 , 台灣仍將是越南勞務輸出的主要市場 。隨著經濟 回暖 , 歐洲 、日本以及利比亞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等中東市場的需求將增加 。 2010 年 , 越南對外勞 務輸出預計達 9 萬人 。越南計劃 2010 年將城市的 失業率控制在 4.17%以下 。 第三 , 貿易逆差和通脹問題的解決難度較大 。 2009 年 , 越 南 出 口 567134 億 美 元 , 同 比 下 降 917% , 進口 68711 億美元 , 同比下降 1417% , 貿 易逆差 122 億美元 , 占出口總額的 2116% , 這是 越南自 1986 年革新開放以來 , 出口首次出現負增 長 。鑒於此 , 越南國會要求 2010 年擴大出口和 控制貿易逆差 , 目標是不超過 20%的限額 。由於 越南對美 、日 、歐盟等重要出口市場的依賴程度越 來越深 , 同時 , 其經濟增長對國際貿易的依賴程度 日增 , 要想在全球經濟復甦前景尚未明朗 、國際競 爭壓力越來越大 , 特別是越南主要出口市場貿易保 護主義日漸抬頭的形勢下 , 短期內解決出口和貿易 逆差問題 , 難度較大 。而且 , 越南還存在勞動生產 率低 、出口商品結構不合理 、產品附加值低的問 題 , 也影響了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根據對世貿組織 的承諾 , 2010 年越南將對外開放服務業和財政 、 零售等領域 , 勢必會對越南企業形成新的挑戰 。英 國《 經濟學者 》 ( The Econom ist) 公布的分析報告 也指出 , 貿易逆差仍將是困擾越南的大問題 , 此 外 , 控制通 脹 也 是 一 項 艱 巨 的 任 務 。報 告 認 為 : 「 越南 2009 年實施的經濟刺激政策 , 特別是財政貨 幣政策有可能導致通脹 , 將限制未來兩年財政政策 的靈活性 。 外界普 遍認為 , 越南仍將是未來外國直接投資的最有吸引 力的國家之一 。因為越南有著穩定和諧的社會政治 環境 , 越南黨和政府在民眾中擁有 較高 的威 望 , 二十多年的革新開放也為經濟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 礎 , 加上土地肥沃 , 資源豐富 , 人民安居樂業 , 未 來發展前景可期 。
⑨ 越南的經濟發展優勢是什麼
自從1986年推行革新開放政策以來,越南一直被視為外國投資者的「福地」,中國台灣、新加坡、韓國、泰國、馬來西亞、美國和歐洲的資本紛至沓來,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投資熱潮。外國投資者為何如此青睞越南?可從如下三個方面看:
首先,自然資源豐富。越南全國土地的1/3為可耕地,適合發展農業生產和出口型農業;越南的熱帶雨林資源也非常豐富,植被覆蓋率達43.8%;越南礦產資源豐富,至今已發現的有90種以上的礦場有2000多個,其中有120種礦場30種礦產已經設計開采,主要有石油、天然氣、煤炭,以及各金屬和非金屬產品。越南的海岸線很長,水產潛能豐富多樣。
其次,人力資源豐富而廉價。越南全國人口(2006年)8410萬,城市人口佔26.2%、農村人口佔73.8%,其中2/3是戰後(1975年之後)出生。上世紀80-90年代,大部分體力勞動工人的月工資只有30-50美元,最近幾年,越南政府一再提高工人的最低工資,但仍在60-100美元左右,是東南亞地區最廉價的勞工。由於越南政府一直重視普及中小學教育,因此,越南勞工雖然是東南亞地區最廉價的,但其文化素質和技術素質卻比較高。
再次,政治法律環境穩定而良好。越南實行共產黨領導的一黨制度,黨內有民主的傳統與風氣,共產黨在長期的革命戰爭中樹立了崇高的威信,政權的合法性基礎十分牢固,雖然西方一些勢力也企圖在越南推行「橙色革命」,但得不到人民群眾的擁護。越南的黨和政府還十分注重完善法律制度,強調依法治國,越南共產黨十大通過的新黨章強調要正確處理好黨的領導與法律以及與人民民主的關系,「更新黨的領導方式,其中要集中更新黨對國家的領導方式。領導方式要體制化,要具體化成憲法、法律。」「黨在憲法、法律的框架范圍內活動」。「尊重和發揮人民的當家作主權並接受人民的監察」。越南黨和政府在革新的過程中尤其注重法制建設,從1946年建國以來越南國會一共通過了77項法律,其中有一半以上是1986-2007年新頒布的,另外有20多項是經過多次修訂的法律。例如,《外國投資法》曾經經歷過1987年、1990年、1993年、1996年和2000年一共5次修改和補充,建立了完善的法律體系。針對近年來日益猖獗的官員貪污腐敗問題,越南黨和政府加大了打擊和防範的力度。據統計,2001-2006年,越南共產黨以譴責、警告、開除、革職、送交法庭審判等形式處分4萬多名黨員,被懲治的黨員中,有118名是在政治局或書記處管理的領導機構擔任過重要工作的領導幹部,級別包括中央書記處副書記、人民委員會主席、省委書記、部長、副部長等,其中有13名是中央委員,19名是部長或副部長,26名是市委、省委書記或副書記。
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上述越南投資環境中的有利因素在一定條件下也會發生變化,有可能從有利因素轉化為不利因素。例如,正因為越南投資環境好,因此吸引大量外資進入,從而形成比較激烈的競爭局面。如前文所述,進入越南的外資已經多達80個國家和地區,居前10位的外國投資國(地區)包括中國台灣、新加坡、日本、韓國、中國香港、英屬維爾京群島、法國、荷蘭、馬來西亞和泰國。這些外國投資者在越南投資設廠的時間都比較長,已形成了較完善的生產與銷售網路,在競爭中占據了有利的位置,如在早期以十分低廉的價格租借了大面積的廠房用地,與越南當地政府建立了良好的關系,熟悉越南當地的民情風俗等。
基礎設施嚴重滯後也是一個必須注意的問題。筆者與同去考察越南的學者都得出一個共同的結論,即越南政府的國民收入分配政策的一個重要特點是「藏富於民」,老百姓比較富裕,私人房屋都很漂亮,而政府每年的預算都是入不敷出,財政赤字約佔GDP的5%左右,政府沒有財力從事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例如,地處胡志明市周邊平陽省的工業區,交通道路都比較差,當地投資的台商說,搞修路等基礎設施建設,一般由廠商集資出一半,當地政府出一半的錢。此外,越南的地理位置與條件也造成了南北交通的不便,越南的國土從北到南長達1600多公里,像拉長的拉丁字母S。南北兩頭寬,中間窄,加上越南的地形是西高東低,決定了其河流大多是從西到東的流向,因此,給南北陸路交通的建設帶來了許多障礙。迄今為止,越南還沒有一條高速公路,鐵路還是當年法國殖民時代修建的窄軌鐵路,速度很慢。此外,越南的電力短缺問題依然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各大中等城市停電的現象普遍,許多鄉村還沒有通路、通電。另外,軟環境中還存在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如各級政府中的官僚主義作風,貪污腐敗等現象。
目前在越南投資,還必須注意以下問題:
第一,根據越南的國家發展戰略來確定企業投資的重點與方向。
越南今後10多年的發展戰略重點,是加快工業化與現代化的步伐,尤其是要「鼓勵發展競爭性優勢高、出口產品多、吸收眾多勞動力的高科技工業、製造業、軟體業及其他補助工業;發展開放經濟區及經濟特區;鼓勵並為其創造順利條件讓所有經濟成份參與發展的日用產品及出口產品;按照現代化方向生產重要的生產資料;優先吸引經濟集團及跨國公司的投資;盡快吸引國內、國外資金投資煉油、石油化工、冶煉、機械製造、化肥、建築材料、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項目。」據越南政府公布的2006-2010年的5年發展計劃,如下5個領域將是鼓勵投資的重點:一是電子工業及高科技投資項目。擬在河內建設一家生產電子醫療設備的工廠,歡迎外商在和樂高科技工業區、胡志明市高科技工業區投資信息、生物化學、新材料、微電子、自動化、光學工藝等領域。二是煉油和化學項目。擬在清化省儀山縣興建一家年產700萬噸石油產品的煉油廠,在頭頓、清化等地興建石油化工企業。三是電力工業,擬招商引資興建5家火力發電廠和1家變壓器生產廠;四是製造業,包括招商引資建設汽車發動機及零件生產廠、造船廠、拖拉機廠等。五是基礎設施建設,主要項目包括:興建一條從邊和省到頭頓省全長78公里的鐵路,從同奈省到胡志明市全長49公里的鐵路,胡志明市到同奈和巴地—頭頓省的全長176公里、4-6車道的高速公路,從胡志明市到芹苴市的全長176公里、4-6車道的高速公路。
第二,根據越南各地的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來確定企業投資的地點與位置。
2004年8月13日,越南政府頒布了有關成立及發展3個重點經濟區的決定,按照這個決定,越南將全國分為3個重點經濟區,旨在發揮各個地方的潛能、地理位置優勢、資源優勢等,以加快推動社會經濟發展速度。
北部重點經濟區。包括河內市、海防市、廣寧省、海陽省、興安省、河西省、永福省、北寧省等8個省及直轄市。該經濟區重點發展的領域包括:高科技行業、高質量服務業,如軟體工業,信息設備、自動化及科技研究成果產品,生產自動化設備、機器人、新材料、高質鋼鐵,造船業、機械製造業等。
中部重點經濟區。包括峴港市、承天-順化省、廣南省、廣義省、平定省等5省市。其中,峴港是越南最大的港口之一。該區的發展重點是要以港口為中心,帶動中部和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將加快廣南省朱萊經濟開發區、廣義省容橘經濟區及真梅菱經濟貿易發展區的建設速度,規劃建設平定省仁會經濟區,使之至2010年逐步發展成為該地區的核心。同時大力推動峴港市、順化市、歸仁市在貿易中心、服務業及國際貿易方面所起的作用,讓該地區成為中部和西原地區的貿易、服務、旅遊中心。
南部重點經濟區。包括胡志明市、平陽省、頭頓—巴地省、同奈省、西寧省、平福省、隆安省及前江省等8個省市,旨在將該地區建設成為經濟活躍、增長迅速而穩固的區域,在全國工業化、現代化建設事業中居領先地位,領先融入國際經濟,成為帶動東南部地區經濟發展的發動機。根據這個目標,將在胡志明市西北部建立綜合經濟區,包括隆安省、西寧省及胡志明市;在平陽省將發展高質量的培訓中心和醫療中心;在頭頓—巴地省發展高水平的職業培訓中心;興建胡志明市到頭頓、中梁及西寧的調整公路;興建龍城機場。
第三,關注勞資關系。早期,越南的勞工、資本家和政府三者之間的關系中,政府和資本家的關系可能要緊密一些,如果出現勞資糾紛,政府一般都會傾向於資方。近幾年,越南政府先後修改了《工會法》和《勞動法》,賦予了各級工會較多的權力。一般發生勞資糾紛,工會都會站在工人一邊,如果獲得工會批準的罷工,廠方還必須發給工人在罷工期間的工資。有一位曾經在中國大陸工作過的台商管理人員將中越兩國的工人進行比較,認為越南工人雖然工資低廉,但技術素質遠不如中國工人,中國工人很容易訓練成為熟練工人,越南勞工訓練的難度則大得多。原因在於,越南農村土地很多,農民的生活環境與條件都比較優越,大部分農民都把進工廠做工當作是農閑時的一種調節和增加收入的一種補充,因此,他們並不太看重在工廠的工作,滿意就干,不滿意就走,因為回家種田對越南工人來說也是個不壞的選擇。而中國大陸的工人不同,他們往往是無地或是缺地的農民,進城打工是他們唯一的謀生手段,因此,他們往往很看重這份工作,不會隨意辭職。
另外,我們也必須辯證地看待越南豐富的人力資源。近年來,越南勞工到海外打工的人數激增,據越南當局的統計,目前約有50萬越南人在全球40個國家和地區工作,主要在台灣、韓國、馬來西亞、日本等國家和地區,每年匯回國內的資金達15億美元。勞務出口是越南解決剩餘勞動力就業問題的一個戰略方針,今後還有繼續增長的趨勢。越南投資設廠的一些老闆也擔心,越南今後幾年會發生勞工荒,熟練工和技術工人一直都是供不應求的。據筆者觀察,到越南投資勞動密集型產業,如服裝、電子、家用電器等,在最近幾年內可能還有一些競爭優勢,但優勢不會長期存在。
⑩ 越南經濟發展的優勢
2008年以來,越南通脹率節節升高、股票市值急速下跌、越南盾大幅貶值、勞工罷工事件頻繁發生,一些報刊把當前越南經濟出現的問題與11年前席捲整個亞洲的金融危機相提並論,國際投資風險評級機構(標准普爾、穆迪、惠譽)先後發布公告,下調對越南經濟前景的預測。同時,也有許多學者預測,越南的經濟正在加速發展,將迅速成長為一個新興工業國家。筆者基於近期前往越南的實地考察,得出結論:越南目前正處在工業化的初級階段,從各方面的情況看,其經濟起飛具備了天時、地利與人和三方面的有利條件,是東南亞地區最活躍、最具競爭力的一顆經濟增長之星。然而,在經濟快速起飛的同時,越南在發展過程中所積累的諸多矛盾也日益尖銳,因此,她正面臨著政治經濟體製革新的攻關階段。換言之,越南經濟社會的發展遇到了瓶頸,能否突破這個瓶頸,2008年和2009年可能是關鍵年頭。
一、越南經濟發展軌跡
第一個時期:醫治戰爭創傷與恢復經濟(1975-1985年)
經過20多年的戰爭,越南終於在1975年實現了南北方的統一。統一之後的越南千瘡百孔,經濟面臨崩潰。由於戰爭的破壞,加上僵化的經濟管理模式和官僚主義,越南全國陷入嚴重的經濟社會危機,人民生活非常困難,生活必需品必須由國家定量分配,日用品奇缺,通貨膨脹率高達3位數,1976年為128%,1981年為313%。
上個世紀80年代初開始,越南的黨和政府開始嘗試一些改革,尤其是在農業方面,鼓勵合作社和社員開荒復墾,試行產品承包,有效地調動了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農業出現了復甦;工業方面,政府試行了一些初步的改革,包括下放經營自主權,實行承包工資、計件工資等多種工資方式以調動工人的生產積極性;在流通領域也進行了初步的改革,如取消票證制等。
第二個時期:革新開放與建立社會主義定向市場經濟(1986-1995年)
越南經濟真正進入高速增長與發展,始於1986年實行革新與開放。其革新與開放也是首先從農業方面開始的。農業革新的核心,是把土地還給農民,使農民對土地與收成完全擁有自主權,從而充分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工業方面則是強調市場因素,改變過分強調發展重工業的戰略,引進外資,鼓勵發展以出口為導向的製造業。通過幾年的努力,到上個世紀90年代初,越南已初步擺脫經濟危機,國家的經濟社會狀況得到明顯改善,通貨膨脹率在1990年下降至67.4%,糧食連年增產,從1989年開始每年出口大米100-150萬噸(1988年還要進口大米45萬噸),到1999年,越南出口大米的數量增加至400多萬噸,位居世界第二,僅次於泰國。
革新戰略充分解放了越南的生產力,1991—1995年,國內生產總值每年增長8.2%,其中工業增長13.3%、農業增長4.5%、出口增長20%、通貨膨脹率從1991年的67.1%降至1995年12.7%,每年創造100多萬個就業機會。
第三個時期:國家工業化與現代化時期(1996年至今)
1996年6月28日至7月1日,越南舉行八大,總結了實施革新路線的10年,提出推進國家工業化、現代化的路線。1996-2000年,越南雖然受到金融危機的嚴重沖擊,但仍取得了7%的年均經濟增長率。2001-2005年,越南經濟進入快速增長的階段,年均增長達到8%。尤其是在2006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擴大了越南經濟的開放程度,使越南加速融入世界經濟。社會持續發展、貧困率下降、出口迅速增長,經濟結構開始發生較大的變化:工業和服務業的比重逐步上升、農業的比重逐步下降,越南已開始從一個農業國向工業化和現代化國家過渡。
2004年8月17日,越南政府頒布「穩固發展戰略定向」的21號決定。決定宣稱,到2020年,越南將建設成為一個工業化國家,為了實現這個目標,要求工業產值每年增長達到13%以上,到2020年,越南的經濟結構將發生根本的變化,農林漁業產值僅佔13%左右,工業、服務業的比重將分別上升至45%和42%。
越南目前正在實施新的五年計劃(2006-2010年),按照規劃,該時期的年均經濟增長率達到8%以上,2010年的國內生產總值將是2000年的2.1倍,達到約940-980億美元,人均國民收入為1050-1100美元。
二、越南當前的宏觀經濟形勢
筆者在2008年初發表的一篇分析東南亞地區形勢的文章中,對越南經濟發展的前景持比較樂觀的態度,稱「越南是這個地區經濟增長的明星」。」國際經濟學者和觀察家普遍看好越南經濟,認為越南是一個正在崛起的亞洲新興工業國家。越南的經濟增長率已經連續幾年保持在8%左右的高水平,是東南亞地區增長最快的一個國家。此外,加入WTO的效應將會進一步凸顯,越南與世界經濟的聯系會進一步密切,尤其是加強與中國的經濟聯系,使越南受益匪淺。2008年1月24日,越南計劃和投資部在河內舉行了外資工作會議,據會議透露,1987-2007年,越南在過去20年一共吸收了9500個外國投資項目,外國投資總額達980億美元,它們來自全球80個國家和地區,其中68%來自亞洲、16.2%來自歐盟、11%來自美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越南在吸引外資方面的優勢更加凸顯,據統計,在2007年,一共有203億美元的外國直接投資進入越南,比上一年增長69.2%。外國投資對轉變經濟和生產結構,促進越南向工業化和現代化邁進作出了積極的貢獻。同時,促進了越南與世界經濟的聯系,為越南進一步融入世界經濟創造了有利的條件。一些外國觀察家認為,近年來,中國的勞動力成本大幅度提升,環境和自然資源等瓶頸也日益突出,許多原本在中國投資的外國企業將眼光轉向越南,中國本身的資本也開始加快在越南的投資步伐。可以預見,今後幾年,隨著越南投資環境的進一步改善,將會有更多的外資進入越南。在大量外資的帶動下,越南經濟已經步入快車道,越南有可能取代中國,成為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的主要加工基地,換言之,越南將成為另一個世界工廠。
近期,地區與世界經濟形勢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受到美國經濟衰退和世界經濟形勢不確定等因素的影響,越南宏觀經濟形勢也出現了一些值得擔憂的現象,不能不引起警惕。鑒於新的情況,越南政府已經調低了2008年的經濟增長預期,從原來的8.5-9%降至7%,
一是高通脹現象。一些學者指出,亞洲國家當前面臨的最大風險可能不是美國的次貸危機的沖擊,而是高通貨膨脹的影響,越南的情況恰恰如此。最近幾個月來,越南的通貨膨脹有如脫韁的野馬,直線上升,2007年底全國的消費品價格指數達到約14%,2008年2月升至15.7%,5月份升至25%,6月份可能達到27%。國外有機構預測,2008年全年將達到或者超過20%。尤其是食品和糧食價格上漲幅度最快,中下層人民生活受到較嚴重的影響。高通脹考驗著越南政府,一些地方開始出現社會不穩定的跡象:罷工事件在增加,人民對政府的不滿情緒也在積累。為了保證越南經濟與社會的穩定發展,越南政府最近出台了一個緊急方案,包括8個方面的措施:採取各種措施鼓勵農民增加農業生產;限制糧食出口;提高利率,緊縮銀根,暫時停止一些不重要的投資項目,為那些直接關繫到國計民生的項目讓路和保證資金;為各家商業銀行注資;向那些生活在貧困以下的窮人提供援助等。
二是出口減速。由於國內食品價格急劇上漲,嚴重影響人民的生活,越南政府決定削減糧食出口,從原來計劃出口400萬噸減少至約320萬噸左右,其他農產品的出口也將減少。另外,針對國內新材料供應緊張的狀況,越南還將在2008年減少煤等原產品的出口。此外,美國、歐洲和日本的需求均在下降,越南的商品出口也因此受到一定影響。盡管越南的出口市場已經相當多元化,中國等東亞國家也是越南的主要市場,但歐美日仍是越南的主要貿易夥伴,如果發達國家出現經濟衰退,對越南出口的消極影響毋庸置疑。
三是經濟持續高速發展積累的諸多矛盾尖銳化。從1986年實現革新開放至今20年的時間里,越南經濟一直持續高速發展,初步擺脫了貧窮落後的狀況,然而,持續20多年的高速發展也帶來了許多問題,諸多矛盾逐步暴露並尖銳化,包括經濟長期高速發展與基礎設施相對落後的矛盾、勞資糾紛與矛盾、地區之間與城鄉之間的矛盾、幹部與群眾之間的矛盾、革新開放與堅持社會主義的矛盾等。以勞資糾紛與矛盾為例,據《亞洲時報》報道:近年來,越南勞工為提高工資待遇、維護權益而展開的罷工等事件層出不窮,1995-2006年,越南全國一共發生了1000多次各種不同規模的罷工,而在2007年僅一年便發生了至少541次罷工,約有35萬工人參與,這些工廠大部分都是外國投資企業。罷工事件大部分都是要求提高工資待遇。雖然2007年越南政府已經將工人的最低工資調高25%,但由於消費品價格猛漲,下層工人的生活仍然入不敷出,勞工不滿情緒高漲。2008年2月中旬,位於海防市的一家日資企業Yazaky Eds Viet Nam Ltd有5000多工人舉行罷工,要求提高工資和減少工作時間,這家工廠是專門生產汽車零部件以供出口的外資企業。據當地報紙報道,這家企業工人的月平均工資在110-120萬越南盾之間(約為68-75美元),盡管已經超過了越南政府規定的最低工資,但仍不足以維持工人的日常生活開支。2008年4月初,專門生產耐克鞋出口到美國的台資企業2萬多工人舉行大規模的罷工,要求將他們的月工資(59美元)提高20%。
對於當前越南經濟社會生活中存在的問題與各種矛盾,越南的黨和政府也承認,「經濟基礎的出發點還較低,其效益及競爭力較薄弱,政治及行政系統革新進度緩慢,加上不少的幹部道德敗壞、變質、腐敗、浪費等弊端越來越嚴重。」「經濟結構轉移速度緩慢;文化社會機制及政策革新進程較緩慢,社會各種疑難問題尚未得到妥善的解決。」「黨在一些領域上的革新思維進度較慢。」「一些幹部、黨員,甚至是各級骨幹黨員素質差,能力、責任心差,缺乏先鋒性,不樹立榜樣,不夠水平及能力完成任務」。
三、越南投資環境辨析
自從1986年推行革新開放政策以來,越南一直被視為外國投資者的「福地」,中國台灣、新加坡、韓國、泰國、馬來西亞、美國和歐洲的資本紛至沓來,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投資熱潮。外國投資者為何如此青睞越南?可從如下三個方面看:
首先,自然資源豐富。越南全國土地的1/3為可耕地,適合發展農業生產和出口型農業;越南的熱帶雨林資源也非常豐富,植被覆蓋率達43.8%;越南礦產資源豐富,至今已發現的有90種以上的礦場有2000多個,其中有120種礦場30種礦產已經設計開采,主要有石油、天然氣、煤炭,以及各金屬和非金屬產品。越南的海岸線很長,水產潛能豐富多樣。
其次,人力資源豐富而廉價。越南全國人口(2006年)8410萬,城市人口佔26.2%、農村人口佔73.8%,其中2/3是戰後(1975年之後)出生。上世紀80-90年代,大部分體力勞動工人的月工資只有30-50美元,最近幾年,越南政府一再提高工人的最低工資,但仍在60-100美元左右,是東南亞地區最廉價的勞工。由於越南政府一直重視普及中小學教育,因此,越南勞工雖然是東南亞地區最廉價的,但其文化素質和技術素質卻比較高。
再次,政治法律環境穩定而良好。越南實行共產黨領導的一黨制度,黨內有民主的傳統與風氣,共產黨在長期的革命戰爭中樹立了崇高的威信,政權的合法性基礎十分牢固,雖然西方一些勢力也企圖在越南推行「橙色革命」,但得不到人民群眾的擁護。越南的黨和政府還十分注重完善法律制度,強調依法治國,越南共產黨十大通過的新黨章強調要正確處理好黨的領導與法律以及與人民民主的關系,「更新黨的領導方式,其中要集中更新黨對國家的領導方式。領導方式要體制化,要具體化成憲法、法律。」「黨在憲法、法律的框架范圍內活動」。「尊重和發揮人民的當家作主權並接受人民的監察」。越南黨和政府在革新的過程中尤其注重法制建設,從1946年建國以來越南國會一共通過了77項法律,其中有一半以上是1986-2007年新頒布的,另外有20多項是經過多次修訂的法律。例如,《外國投資法》曾經經歷過1987年、1990年、1993年、1996年和2000年一共5次修改和補充,建立了完善的法律體系。針對近年來日益猖獗的官員貪污腐敗問題,越南黨和政府加大了打擊和防範的力度。據統計,2001-2006年,越南共產黨以譴責、警告、開除、革職、送交法庭審判等形式處分4萬多名黨員,被懲治的黨員中,有118名是在政治局或書記處管理的領導機構擔任過重要工作的領導幹部,級別包括中央書記處副書記、人民委員會主席、省委書記、部長、副部長等,其中有13名是中央委員,19名是部長或副部長,26名是市委、省委書記或副書記。
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上述越南投資環境中的有利因素在一定條件下也會發生變化,有可能從有利因素轉化為不利因素。例如,正因為越南投資環境好,因此吸引大量外資進入,從而形成比較激烈的競爭局面。如前文所述,進入越南的外資已經多達80個國家和地區,居前10位的外國投資國(地區)包括中國台灣、新加坡、日本、韓國、中國香港、英屬維爾京群島、法國、荷蘭、馬來西亞和泰國。這些外國投資者在越南投資設廠的時間都比較長,已形成了較完善的生產與銷售網路,在競爭中占據了有利的位置,如在早期以十分低廉的價格租借了大面積的廠房用地,與越南當地政府建立了良好的關系,熟悉越南當地的民情風俗等。
基礎設施嚴重滯後也是一個必須注意的問題。筆者與同去考察越南的學者都得出一個共同的結論,即越南政府的國民收入分配政策的一個重要特點是「藏富於民」,老百姓比較富裕,私人房屋都很漂亮,而政府每年的預算都是入不敷出,財政赤字約佔GDP的5%左右,政府沒有財力從事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例如,地處胡志明市周邊平陽省的工業區,交通道路都比較差,當地投資的台商說,搞修路等基礎設施建設,一般由廠商集資出一半,當地政府出一半的錢。此外,越南的地理位置與條件也造成了南北交通的不便,越南的國土從北到南長達1600多公里,像拉長的拉丁字母S。南北兩頭寬,中間窄,加上越南的地形是西高東低,決定了其河流大多是從西到東的流向,因此,給南北陸路交通的建設帶來了許多障礙。迄今為止,越南還沒有一條高速公路,鐵路還是當年法國殖民時代修建的窄軌鐵路,速度很慢。此外,越南的電力短缺問題依然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各大中等城市停電的現象普遍,許多鄉村還沒有通路、通電。另外,軟環境中還存在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如各級政府中的官僚主義作風,貪污腐敗等現象。
目前在越南投資,還必須注意以下問題:
第一,根據越南的國家發展戰略來確定企業投資的重點與方向。
越南今後10多年的發展戰略重點,是加快工業化與現代化的步伐,尤其是要「鼓勵發展競爭性優勢高、出口產品多、吸收眾多勞動力的高科技工業、製造業、軟體業及其他補助工業;發展開放經濟區及經濟特區;鼓勵並為其創造順利條件讓所有經濟成份參與發展的日用產品及出口產品;按照現代化方向生產重要的生產資料;優先吸引經濟集團及跨國公司的投資;盡快吸引國內、國外資金投資煉油、石油化工、冶煉、機械製造、化肥、建築材料、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項目。」據越南政府公布的2006-2010年的5年發展計劃,如下5個領域將是鼓勵投資的重點:一是電子工業及高科技投資項目。擬在河內建設一家生產電子醫療設備的工廠,歡迎外商在和樂高科技工業區、胡志明市高科技工業區投資信息、生物化學、新材料、微電子、自動化、光學工藝等領域。二是煉油和化學項目。擬在清化省儀山縣興建一家年產700萬噸石油產品的煉油廠,在頭頓、清化等地興建石油化工企業。三是電力工業,擬招商引資興建5家火力發電廠和1家變壓器生產廠;四是製造業,包括招商引資建設汽車發動機及零件生產廠、造船廠、拖拉機廠等。五是基礎設施建設,主要項目包括:興建一條從邊和省到頭頓省全長78公里的鐵路,從同奈省到胡志明市全長49公里的鐵路,胡志明市到同奈和巴地—頭頓省的全長176公里、4-6車道的高速公路,從胡志明市到芹苴市的全長176公里、4-6車道的高速公路。
第二,根據越南各地的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來確定企業投資的地點與位置。
2004年8月13日,越南政府頒布了有關成立及發展3個重點經濟區的決定,按照這個決定,越南將全國分為3個重點經濟區,旨在發揮各個地方的潛能、地理位置優勢、資源優勢等,以加快推動社會經濟發展速度。
北部重點經濟區。包括河內市、海防市、廣寧省、海陽省、興安省、河西省、永福省、北寧省等8個省及直轄市。該經濟區重點發展的領域包括:高科技行業、高質量服務業,如軟體工業,信息設備、自動化及科技研究成果產品,生產自動化設備、機器人、新材料、高質鋼鐵,造船業、機械製造業等。
中部重點經濟區。包括峴港市、承天-順化省、廣南省、廣義省、平定省等5省市。其中,峴港是越南最大的港口之一。該區的發展重點是要以港口為中心,帶動中部和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將加快廣南省朱萊經濟開發區、廣義省容橘經濟區及真梅菱經濟貿易發展區的建設速度,規劃建設平定省仁會經濟區,使之至2010年逐步發展成為該地區的核心。同時大力推動峴港市、順化市、歸仁市在貿易中心、服務業及國際貿易方面所起的作用,讓該地區成為中部和西原地區的貿易、服務、旅遊中心。
南部重點經濟區。包括胡志明市、平陽省、頭頓—巴地省、同奈省、西寧省、平福省、隆安省及前江省等8個省市,旨在將該地區建設成為經濟活躍、增長迅速而穩固的區域,在全國工業化、現代化建設事業中居領先地位,領先融入國際經濟,成為帶動東南部地區經濟發展的發動機。根據這個目標,將在胡志明市西北部建立綜合經濟區,包括隆安省、西寧省及胡志明市;在平陽省將發展高質量的培訓中心和醫療中心;在頭頓—巴地省發展高水平的職業培訓中心;興建胡志明市到頭頓、中梁及西寧的調整公路;興建龍城機場。
第三,關注勞資關系。早期,越南的勞工、資本家和政府三者之間的關系中,政府和資本家的關系可能要緊密一些,如果出現勞資糾紛,政府一般都會傾向於資方。近幾年,越南政府先後修改了《工會法》和《勞動法》,賦予了各級工會較多的權力。一般發生勞資糾紛,工會都會站在工人一邊,如果獲得工會批準的罷工,廠方還必須發給工人在罷工期間的工資。有一位曾經在中國大陸工作過的台商管理人員將中越兩國的工人進行比較,認為越南工人雖然工資低廉,但技術素質遠不如中國工人,中國工人很容易訓練成為熟練工人,越南勞工訓練的難度則大得多。原因在於,越南農村土地很多,農民的生活環境與條件都比較優越,大部分農民都把進工廠做工當作是農閑時的一種調節和增加收入的一種補充,因此,他們並不太看重在工廠的工作,滿意就干,不滿意就走,因為回家種田對越南工人來說也是個不壞的選擇。而中國大陸的工人不同,他們往往是無地或是缺地的農民,進城打工是他們唯一的謀生手段,因此,他們往往很看重這份工作,不會隨意辭職。
另外,我們也必須辯證地看待越南豐富的人力資源。近年來,越南勞工到海外打工的人數激增,據越南當局的統計,目前約有50萬越南人在全球40個國家和地區工作,主要在台灣、韓國、馬來西亞、日本等國家和地區,每年匯回國內的資金達15億美元。勞務出口是越南解決剩餘勞動力就業問題的一個戰略方針,今後還有繼續增長的趨勢。越南投資設廠的一些老闆也擔心,越南今後幾年會發生勞工荒,熟練工和技術工人一直都是供不應求的。據筆者觀察,到越南投資勞動密集型產業,如服裝、電子、家用電器等,在最近幾年內可能還有一些競爭優勢,但優勢不會長期存在。
四、結論
近期,國內外傳媒頻繁發表關於越南經濟危機的報道和評論,認為越南出現了類似1997年那樣的經濟危機,而且將要蔓延到整個地區。筆者認為,這些說法缺乏事實根據。
第一,正確看待越南的宏觀經濟形勢。筆者認為,應實事求是、客觀冷靜地看待對越南經濟當前存在的問題。總體而言,越南經濟發展的基本面仍是好的,2008年以來她所出現的經濟問題是金融動盪而不是金融危機。在經濟全球化時代,發展中國家,尤其是新興經濟體出現金融動盪或者叫不穩定現象是常有的,並不值得大驚小怪。國內外公眾反應過度,其中也有傳媒過分炒作的原因。越南經濟的確出現了較大的困難,但不是危機,而是前幾年經濟過熱引發的一些矛盾正逐步尖銳化。越南政府從2008年初開始便採取了一系列緊急措施,針對經濟過熱等現象進行了治理和政策調整,現在已初見成效。
第二,當前越南經濟出現的問題與世界經濟形勢有密切關系。經過20多年的改革開放,越南經濟與世界經濟的聯系越來越緊密,美國經濟衰退以及世界經濟的不確定性也對越南經濟產生了直接影響。以高通脹為例,這並不是越南一個國家所面臨的問題,而是全球性問題,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面臨通脹的壓力,尤其是新興經濟體。越南戰後初期也曾經出現過高達300%的通脹率,但越南人民還是挺過來了。這在於她的自然資源非常豐富,糧食、熱帶農作物產品、漁業產品等基本食品除了滿足國內人民的基本需要之外,還有大量的出口。因此,越南的高通脹不會給人民的生活帶來特別的困難。
第三,越南金融業當前面臨的不穩定與困難不會對其他行業產生嚴重的影響。越南的金融業並沒有完全放開,她目前雖然實行社會主義定向的市場經濟改革,但政府手中仍掌握了許多宏觀調控的丁具與手段,不致於完全失去控制。況且,越南仍然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國家,目前正處於快速工業化的階段,越南的虛擬經濟在國民經濟中所佔的比重並不高,只要農業和工業不出現大的問題,越南經濟就能夠基本保持健康的發展態勢。
第四,只要進入越南的外資仍然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越南經濟增長就有可能繼續保持在一個比較高的水平。據報道,2008年上半年,越南收到的外國投資申請總額將達到330億美元,比2007年全年的總額200億美元高出65%。並且那些從成本日漸上漲的中國撤出的廠商,包括佳能(Canon Inc.)、英特爾(Intel Corp.)等全球知名品牌以及台灣煉鋼廠商和韓國一些造船廠已經開始在越南大規模投資。
第五,越南仍然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後發展國家。筆者認為,越南經濟發展目前遇到的困難只是暫時的,不會改變其經濟發展的基本方向與大勢,只要世界經濟形勢和周邊地區的經濟形勢好轉,越南就能夠很快克服困難,重新恢復活力,走上健康發展的軌道。位於洛杉磯的投資公司Both Capital Partners LLC表示,需要3-6個月的時間才能清楚地看出越南能否控制其通脹問題。但該公司在最近的一份研究報告中稱,「一旦越南經濟從貨幣問題中恢復過來,我們預計全球投資者將再次對越南的長期前景興奮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