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關於北京企業平均薪酬全國最高這一調查結果,你有何看法
不得不說其實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北京地區的各行各業,他們的平均收入都是高於其他地區的,例如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快遞和外賣,北京地區外賣小哥的工資相比於一個三線城市,要高出好幾倍。作為國家的首都,也是國家建設的重點地區,要保持人才的穩定性,不會相對流失,所以提供高薪酬的企業也非常多。這是一件非常合理的事,當然這也不能否定其他城市的經濟發展水平以及薪酬水平。
Ⅱ 日本計程車送餐為何會成永久業務
日本國土交通省近日宣布,計程車企業可申請在10月份後繼續開展食品、飲料等外賣配送業務。這意味著日本計程車配送外賣餐飲成為永久性業務,受到日本計程車企業的廣泛歡迎。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日本政府4月宣布進入緊急狀態,人們出行大幅減少。鑒於計程車企業收入急劇下降,而人們對外賣需求大增,日本國土交通省依照《道路運輸法》特例,臨時允許計程車企業可申請開展餐飲外賣配送業務。
計程車企業紛紛提出申請,特例期限此前也被延長至9月底。日本國土交通省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約有1700家計程車企業的5.4萬輛計程車正在開展相關餐飲外賣配送服務,其中不少企業明確表示要繼續下去。
(2)外賣經濟發展調查擴展閱讀
疫情推動我國外賣行業新發展:
據美團研究院發布的《2019年及2020年疫情期間美團騎手就業報告》顯示,2019年,通過該平台獲得收入的騎手總數達到398.7萬人。疫情發生後,從2020年1月20日至3月18日,美團平台已經新招聘了33.6萬騎手。隨著疫情暴發,外賣行業產生了新變化:
第一,以外賣為代表的「隔離經濟」加速發展。此次疫情期間,眾多餐飲企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特別是堂食受影響巨大。這迫使餐飲企業開始思考:除堂食外,是否還有其他銷售渠道能夠提升營收能力?疫情下,餐飲企業堂食摁下了「暫停鍵」,同時紛紛向外帶、外賣、食品零售、社區團購等新業務發力。
第二,「萬物到家」理念逐漸興起。過去,外賣配送的產品以餐飲為主。疫情期間,外賣的延展面變得更加廣泛,「到家」產品變得更多元化。可以看到,近幾個月來,外賣騎手扮演起了「城市擺渡人」的角色。除餐飲外,他們還承擔起了配送居民日用品、部分醫療用品等物資的工作。
第三,「無接觸配送」不斷推廣。「無接觸配送」,即騎手通過與餐飲商戶、用戶溝通,協商將商品放在商戶指定取餐處、送到用戶指定的位置並由用戶自行取餐、全程無人與人接觸的放心配送方式。
此前,美團外賣發布的《無接觸配送報告》顯示,採用「無接觸配送」的訂單佔到訂單總量的80%以上,且每單外賣都使用「無接觸配送」服務的用戶佔比超過六成。近日,國內首個無接觸配送領域的團體標准——《無接觸配送服務規范》由中國貿促會商業行業委員會發布並實施,這為「無接觸配送」提供了具體的操作規范。
Ⅲ 中國人肥胖人數佔比越來越大,與外賣行業的發展有關系嗎
中國肥胖人數佔比越來越大,確實與發展外賣行業有一定的聯系,但是說實話,這也是個人意願的問題,與哪一種經濟發展的方式並無直接聯系。中國肥胖人數佔比越來越大,是因為中國人的作息時間調整不對,作息調整不對是導致肥胖的一個主要因素。在中國有很多的上班族,學生黨,他們的作息時間都是不規律。而這是因為這些因素導致他們的身體內部激素發生紊亂,從而促使他們的體重發生改變。
就不管怎樣外賣行業的發展都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大形式,都滿足了一些人對於崗位的需求,增加了我國的就業率,既是好事,同時也增加了人們購買食物的慾望。
Ⅳ 中國外賣市場一天就賣20億元,外賣行業帶動了哪些行業的經濟
外賣是一個對於大多數人都並不陌生的行業,因為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的便利。足不出戶就能夠享受到美食,或者說是新鮮的食材。雖然說這是一個新興行業,可是它的發展卻非常的迅猛,最近得出數據,就一天外賣所銷售的規模已經達到了20億之多。
其次就是帶動了騎手們每天都需要用到的送餐工具,那就是電動車。電動車是一個十分方便的交通工具,它能夠穿梭於城市的大街小巷,而且在堵車的時候他們仍然能夠快速地行進。因此電動車也成為了外賣人們的主要交通工具。
隨著外賣行業的不斷發展以及壯大,因此而騎手的數量也在與日俱增,而且由於關於騎手的就業門檻比較的低,因此騎手的數量也開始逐漸龐大起來。正因如此也帶動了電動車的增長以及銷售。
Ⅳ 中國外賣的發展與經濟的發展的聯系
參考抄:
2015-2020年中國在線外賣產業發展現狀及發展前景報告
http://wenku..com/link?url=GvHHE1yOPFfrEfI5if233a_yjLo5IvIi89K32NgXWqMCS6ef_
Ⅵ 鄉鎮農村做外賣怎麼樣
互聯網時代,一部手機就可搞定午餐是新零售時代的重要表現形式。打包是最早出現的外賣形式,雖然古老,卻延續至今。隨著手機、網路的普及,外賣行業得到迅速的發展。據相關數據表明,在去年同城O2O市場規模已超萬億元,市場存在著巨大的潛力,特別是在外賣行業,占據了整個市場份額的很大一部分,並且還在不斷地增長。
外賣平台的可發展方向
最近在網上看到很多網友問了一些關於鄉鎮外賣市場的問題:例如「在鄉鎮做外賣是否可行」、「鄉鎮外賣有沒有發展空間」。網友的回答也是大同小異,比如:「鄉鎮的消費水平跟不上」、「鄉鎮農村經濟不如縣城」、「鄉鎮人口都在家自己做飯」等等。由此可見大多數人對如今的鄉鎮還是有很大的「誤區」。首先我們來看一組數據
鄉鎮開展外賣平台是否可行?和易生活解答眾網友
根據數據顯示,全國鄉鎮人均消費水平,平均每季度約23055元,月平均消費約7685元。由此可見鄉鎮人均消費水平並不低,並且國家發展速度越來越快,鄉鎮發展也是突飛猛進。鄉鎮外賣市場已成為藍海,但目前很多鄉鎮還未有外賣平台,其主要原因就不得不分析一下目前的各大平台的局勢了。2008年,餓了么誕生,初期以校園外賣為主,2013年後,各大外賣平台出現,美團外賣、網路外賣、和易生活、滴滴外賣、等等,隨即爆發了外賣平台界的「百團大戰」。在這期間,很多平台或被淘汰、或被收購。截止目前,最耳聞能詳的無外乎「美團」、「餓了么」這兩家外賣界的「大佬」,全國外賣市場被兩家「大佬」瓜分,可謂「二足鼎立」。但還有一句老話——「有得必有失」。
Ⅶ 外賣行業飛速發展,餐飲這個行業未來方向在哪裡
餐飲業是受疫情沖擊最大的行業之一。國家統計局公布了10月份國民經濟運行的主要數據,其中餐飲收入達4372億元,同比增長0.8%,增速年內首次由負轉正!這給餐飲從業者帶來希望。而對於餐飲轉型升級和調整企業品牌定位顯得尤為重要,如何實現餐飲業創新的商業模式和盈利模式,促進餐飲業重返大眾市場,滿足公眾的新需求,以及市場的新變化成了餐飲從業者的一大難題。
一、政府助力餐飲行業
受到疫情的影響,部分企業由於資金不足,關門停業。對此,政府部門加強餐飲行業的投入,助力餐飲企業發展。對2020年的餐飲服務增值稅全免,對小型微利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所得稅可以延緩繳納。針對中小型企業,三項社保費單位繳納部分全免。 據悉,日本、美國餐飲產業已實現高度標准化,除了食材已基本完成標准化外,還有強大的標准餐飲供應鏈體系支撐。中國餐飲產業未來的競爭是供應鏈的競爭,而供應鏈的效率和食品安全將成為競爭的關鍵所在。
Ⅷ 互聯網用戶的持續高速增長,帶來了「宅經濟」的強大發展,眾多「宅人」吃飯叫外賣、購物上淘寶。催熟了「
①互聯網用戶持續增長,帶來了「宅經濟」的強力發展,說明消費對生產有重要的反作用;②眾多「宅人」叫外賣、上淘寶,催熟了「宅經濟」,說明一個新的消費熱點往往能帶動一個產業的出現和發展;③互聯網的發展改變了人們的消費習慣和生活方式,帶動了「宅經濟」的發展,說明生產決定消費,決定消費的方式,並為消費創造新的動力。
Ⅸ (10分)互聯網用戶的持續高速增長,帶來了「宅經濟」的強力發展。眾多「宅人」吃飯叫外賣、購物上淘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