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武漢市國土資源和規劃局的主要職責
(一)貫徹執行國家、省、市關於城鄉規劃、國土資源、房屋拆遷、測繪勘察方面的法律、法規、規章和方針、政策;參與起草城鄉規劃、國土資源、房屋拆遷、測繪勘察地方性法規草案、政府規章草案及有關規定,經批准後依法組織實施和監督檢查。
(二)負責組織城市發展戰略研究,提出統籌城鄉規劃和建設發展、促進「兩型社會」建設的政策建議;負責組織國土資源可持續利用和土地資產經營戰略研究,提出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統籌土地資產經營管理的政策建議;參與擬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區域經濟發展規劃等。
(三)負責組織編制、修訂和統籌協調城鎮體系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國土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地質環境保護規劃、礦產資源保護利用規劃、測繪勘察事業發展規劃等,並組織報批、實施和監督檢查。
(四)負責組織編制、修訂分區規劃、詳細規劃和城市設計,綜合協調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地下空間開發利用、風景名勝區、綜合交通體系、市政公用設施等規劃,指導編制鄉鎮、村莊規劃;負責組織編制、修訂土地開發整理復墾、基本農田保護、高產農田建設和中低產田改造等規劃,指導編制區、鄉級土地利用規劃;依法審查、審批以上各類規劃,並組織實施和監督檢查。
(五)負責組織編制、修訂近期建設規劃和年度實施計劃,擬訂並組織實施全市土地利用及儲備供應、礦產資源保護利用、規劃編制、房屋拆遷、基礎測繪等年度計劃;參與擬訂城市基礎設施、園林綠化等年度建設計劃;參與重大建設項目的前期研究工作。
(六)負責耕地保護和土地用途管制工作。擬訂實施耕地保護和鼓勵耕地開發的措施;負責基本農田保護工作;負責組織未利用地開發、土地整理復墾、高產農田建設和中低產田改造工作;負責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管理工作。
(七)負責規劃選址定點和建設用地規劃許可。依法高效辦理各類建設工程(包括建築物、構築物、交通、市政及其它工程設施,下同)的建設項目選址意見書和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
(八)負責農用地轉用和徵收工作。負責各類建設工程的用地預審和下達農用地轉用計劃指標工作;組織農用地轉用、土地徵收報批工作;審核土地徵收的補償安置方案。
(九)負責土地資產經營管理。負責國有土地使用權劃撥和出讓、轉讓及土地資產處置管理工作;組織擬訂基準地價;負責土地有形市場建設和土地儲備供應管理工作;對集體建設用地土地使用權流轉進行監督管理。
(十)負責土地權屬管理。負責土地權屬確認、登記、核發證書工作;組織實施土地資源調查。
(十一)負責建設工程規劃許可和規劃驗收管理,依法高效辦理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和建設工程規劃驗收合格證;指導鄉村建設的規劃管理工作。
(十二)負責地質礦產資源管理。負責地質環境保護工作,管理地質勘察成果和地質資料,組織實施地質災害評估防治、礦區環境治理和地質遺跡保護;負責探礦權、采礦權、礦產資源儲量管理工作,監督管理礦產資源開發利用。
(十三)負責城市房屋拆遷管理。負責審核房屋拆遷補償安置方案,對房屋拆遷委託合同實施備案管理,依法及時辦理城市房屋拆遷許可證;對拆遷安置房源和拆遷補償資金使用情況進行監督管理。
(十四)負責測繪勘察管理。負責測繪項目登記,管理測繪市場、地理信息市場和測繪成果;負責測量標志的使用核准和保護工作,監管地圖的編制、出版、展示及登載;組織開展規劃勘察、基礎測繪和其它重大測繪工作;負責基礎測繪成果的提供和使用審批。
(十五)承擔國土資源和城鄉規劃督察日常工作。擬訂國土資源和城鄉規劃督察工作的具體辦法和管理制度,並組織實施;對開發區和遠城區國土資源、城鄉規劃的審批、實施和執法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十六)負責建設工程規劃批後執法管理,查處建設工程核位放線至規劃驗收前未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規定建設的違法建設行為,會同城管部門查處其它違法建設行為;負責國土資源、房屋拆遷、測繪勘察執法監察,依法查處有關違法違規行為。
(十七)負責全市基礎地理信息的收集整理、系統建設及開發利用;負責城鄉規劃、國土資源、房屋拆遷、測繪勘察方面的信息化建設、新技術推廣運用和行業資質管理工作;負責規劃展示工作。
(十八)負責國土資源和規劃方面的行政復議和應訴工作;負責局系統行政執法責任制等依法行政相關工作;負責政務公開、信訪相關工作。
(十九)負責局系統績效目標、機構編制、組織人事、宣傳教育、財務審計、綜合統計、檔案管理等工作;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和規定收取、代收有關費用。
(二十)承擔市規劃委員會、市土地資產管理委員會的日常工作。
(二十一)承辦上級交辦的其它工作。
❷ 武漢市國土資源和規劃局的內設機構
根據上述職責,市來國源土資源和規劃局設18個內設機構:
(一)辦公室
(二)政治處
(三)信訪處
(四)政策法規處
(五)財務處
(六)規劃編制處
(七)重大項目處
(八)用地規劃處
(九)交通市政處
(十)耕地保護處
(十一)征地處
(十二)土地利用處
(十三)拆遷管理辦公室
(十四)地籍處
(十五)建築與城市設計處
(十六)地質礦產處
(十七)測繪勘察處(市測繪局)
(十八)離退休幹部處
紀檢監察機構、機關黨委、工會按照章程和有關規定設置。
❸ 武漢臨空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的規劃
武漢臨空經濟區是武漢市「十一五」重點規劃建設項目,根據武漢市政府常務會2008年10月討論通過的《武漢臨空經濟區發展總體規劃》,武漢在西北部地區,圍繞天河機場,建設佔地1100平方公里的「臨空新城」。這座新城,涵蓋武漢黃陂區、東西湖區和孝感市孝南區部分區域,其中黃陂區部分為核心區。發展航空運輸、物流、飛機維修保養等空港產業。武漢臨空經濟區含東西湖區全域500平方公里,黃陂南部地區約450平方公里及孝感市部分區域,總規劃面積約1100平方公里。截至2010年7月,已有東航、國航、海航等60餘家航空及相關企業入駐。武漢臨空港經濟技術開發區,毗鄰天河國際機場,區內公路直接連通機場高速;核心區與機場距離在15公里圈層之內,具有發展臨空經濟的天然優勢。
去年該區成立了臨空經濟管理處,並啟動臨空高科技產業園建設,將全區500平方公里可開發地區全部納入臨空經濟區建設規劃,大手筆開展園區和基礎設施建設。
目前,開發區已擁有三江航天、凌雲科技、武漢航達等多家以飛機維修、航空服務為主的航空企業。而東西湖保稅物流中心,於去年和天河機場實行「港區聯動」,將空港功能延伸到保稅區,實現貨物快速通關。
同時,東西湖區將邀請國際、國內知名設計機構,編制《武漢臨空港經濟技術開發區暨東西湖區總體規劃》、《東西湖區臨空經濟發展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等發展規劃。
❹ 武漢市國土資源和規劃局的職責調整
(一)將復原市規劃局的制城鄉規劃和測繪勘察管理職責、原市國土資源和房產管理局的國土資源(土地和地質礦產資源,下同)和房屋拆遷管理職責劃入市國土資源和規劃局。
(二)加強耕地保護和征地管理職責。
(三)加強城鄉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的統籌協調職責。
(四)加強城鄉規劃和國土資源對城市建設和經濟發展的協調、服務和調控職責。
(五)加強服務重大建設項目職責。
(六)加強對遠城區城鄉規劃和國土資源的統籌管理職責。
(七)取消已由市人民政府公布取消的行政審批事項。
❺ 武漢市國土資源和規劃局是不是國土局和規劃局合並的單位
根據該單位的職能范圍和機構設置,是兼有國土資源管理和城鄉規劃管理職能的單位。可以理解為國土局和規劃局合並的單位。
❻ 武漢規劃咨詢除了 找武漢市城市規劃咨詢服務中心(武漢市規劃局下屬的處級事業單位),還能
你是需要那方面的的規劃,如果是企業規劃或石油化工、天燃氣,園區規劃等可以找湖北省化學工業研究設計院,他們可以做我知道的。
❼ 武漢市規劃局在審批方案時是按武漢市人民政府令第143號令還是按《武漢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的標准來審核
按《武漢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來,要是按142、143號令設計,肯定是通不過的。
市局和主城區分局都是按《武漢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來的。
車位配置是單獨發過正式文件的,都要按這個來設計。
❽ 武漢規劃局什麼級別
武漢規劃局,全稱為武漢市 國土 資源 和 規劃局,屬於 副廳級。
武漢市 為副 省級 城市,市直 機構 為 副廳級。
❾ 武漢市副處長名單
盛洪濤 武漢市規劃國土管理局副局長
劉立成 武漢市規劃國土管理局副總工程師
杜長生 武漢市規劃國土管理局副總工程師
黃正移 武漢市規劃國土管理局副總工程師、法規處處長
劉振興 武漢市規劃國土管理局副總工程師、市政處處長
主任委員:
劉益德 武漢市規劃國土管理局執法監察處處長
武漢市規劃土地監察大隊大隊長
副主任委員:
張 華 武漢市規劃國土管理局建管處處長
吳俊勤 武漢市規劃國土管理局規劃處處長
馬土彥 武漢市規劃國土管理局督導處處長
肖 輝 武漢市規劃國土管理局耕保處處長
周本超 武漢市規劃國土管理局礦產處處長
吳世德 武漢市規劃國土管理局拆遷處處長
陳 健 武漢市規劃土地監察大隊政委
楊 丹 武漢市規劃國土管理局法規處副處長
金保彩 武漢市規劃國土管理局利用處副處長
湯曉光 武漢市規劃國土管理局地籍處副處長
徐琳虹 武漢市規劃國土管理局執法監察處副處長
武漢市規劃土地監察大隊副大隊長
趙 楠 武漢市規劃國土管理局執法監察處副處長
武漢市規劃土地監察大隊副大隊長
劉仁志 武漢市規劃土地監察大隊副大隊長
唐必凡 武漢市規劃土地監察大隊副大隊長
任志輝 武漢市規劃土地監察大隊副大隊長
鄧寶航 武漢市規劃國土管理局江岸分局紀檢組長
田守文 武漢市規劃國土管理局江漢分局紀檢組長
房德龍 武漢市規劃國土管理局橋口分局副局長
宋光燦 武漢市規劃國土管理局漢陽分局副局長
彭木佑 武漢市規劃國土管理局武昌分局紀檢組長
鄧國伏 武漢市規劃國土管理局洪山分局副局長
吳小民 武漢市規劃國土管理局青山分局紀檢組長
馮必高 武漢市規劃國土管理局東湖分局紀檢組長
盛 勃 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分局副局長
簡建勇 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分局副局長
汪文仲 東西湖區規劃管理局副局長
楊中華 漢南區規劃管理局副局長
吳柏松 蔡甸區規劃管理局副局長
李和平 江夏區規劃管理局副局長
陳 明 黃陂區規劃管理局副局長
操文亮 新洲區規劃管理局副局長
委員:
謝樹明 武漢市勘測設計研究院竣工測量室主任
劉建祥 武漢市勘測設計研究院紅線辦主任
吳 冬 武漢市規劃土地監察大隊城市規劃監察科科長
但衛斌 武漢市規劃土地監察大隊案件審理處置科科長
徐 暉 武漢市規劃國土管理局江岸分局法規監察科科長
李新民 武漢市規劃國土管理局江漢分局法規監察科科長
胡世東 武漢市規劃國土管理局橋口分局法規監察科科長
李衛民 武漢市規劃國土管理局漢陽分局法規監察科科長
章斌橋 武漢市規劃國土管理局武昌分局法規監察科科長
李學成 武漢市規劃國土管理局青山分局法規監察科科長
劉漢銀 武漢市規劃國土管理局洪山分局法規監察科科長
徐文剛 武漢市規劃國土管理局東湖分局法規監察科科長
盧 忠 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分局規劃辦科長
許 偉 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分局規劃科科長
塗錦健 東西湖區規劃管理局監察中隊中隊長
張雙平 漢南區規劃管理局法制科科長
許 林 蔡甸區規劃管理局監察大隊大隊長
黃太平 江夏區規劃管理局監察大隊大隊長
白力軍 黃陂區規劃管理局執法監察科科長
鄭良寶 新洲區規劃管理局執法監察科科長
秘 書:
韓 婷 武漢市規劃土地監察大隊
.
❿ 武漢江夏經濟開發區的遠景規劃和前景展望
開發區十年創業發展的碩果,就是已經成為武漢新崛起的旅遊區和高新技術產業基地、江夏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走在全省區縣級開發區的前列。隨著湖北省建設武漢大都市圈發展戰略思想得確定,加強武漢及其周邊地區建設發展的要求顯得十分迫切,武漢市將進入城市化和工業化發展的快速增長期,城市的部分職能和人口均逐步由中心區向外圍郊區轉移,城市簡單的外延擴張成為必然,特別是中心城區邊緣地帶將是武漢市發展的熱點地區。其一方面將承擔著吸納主城產業外遷的職能,另一方面亦成為各遠城區建設發展的經濟增長點,江夏經濟開發區屬於這樣的地區之一。開發區緊鄰武漢中心城區,介於城市中環線與外環線之間,環線間聯絡線、放射線貫穿開發區,交通區位優勢顯著,開發區北與東湖開發區相連,南與江夏紙坊街相連,是開發區與紙坊之間銜接和補充的重要區域。開發區在後階段十年內產業布局:將繼續依託武漢市中心城區和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的輻射力,抓住武漢﹒中國光谷、中葯現代化科技產業(湖北)基地武漢醫葯科技產業園建設的機遇,重點發展生物醫葯、新型材料、光電子為主的製造業基地,積極培育自身完善的綜合產業集群;結合開發區的區位、交通、智力、政策優勢和江夏區經濟發展,兼以特色旅遊、文化教育、房地產開發同步發展,努力建設以生物醫葯、製造業為主,設施齊全、綜合發展的新型城區。
按照城市總體規劃設想,江夏經濟開發區在未來10年內,城市化水平將達90%左右,其未來建設用地標准略高於中心城區,預測開發區可容納20萬人,建設用地規模為2176.53公頃(不包括水域),遠遠超出目前規劃的12.93平方公里,將創造年社會產值100億元、稅收15億元。開發區功能組織上將形成「一核﹒二心﹒三軸﹒五組團」的總體空間格局。「一核」,即結合開發區交通干線、內湖面布局形成的中部核心區,承擔開發區綜合公共中心職能,是融商貿服務與休閑於一體的地區級公共中心。「二心」,即布局於交通干線節點處的北部開發區行政管理中心與南部生活性服務中心。「三軸」,即依託江夏大道、陽光大道、向陽大街等交通幹道形成三條發展軸線。沿江夏大道組織布局行政管理中心、商貿服務中心、產業組團、居住組團,構築開發區的功能發展主軸。陽光大道承擔著連接中心城區、紙坊街的重要交通紐帶,形成交通發展軸。依託向陽大街以及高壓走廊布局防護綠帶、生態園林地及公園,形成生態景觀綠軸。「五組團」,根據現有建設基礎,綜合考慮到交通組織、功能布局的合理性,布局形成五大組團,即北部和中南部的生物醫葯產業組團、南部光電子、製造產業發展組團、西部科教研發綜合組團以及中部居住組團。充分發揮地區資源優勢,加強區域功能的整合與完善,確定合理的建設規模,堅持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創建武漢南部地區產業結構優良、功能布局合理、生態環境優美的「宜創業、宜居住、宜遊憩」的濱水新城區。
回顧過去,展望未來。一個集科、工、貿於一體,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具有產、學、居功能的江夏新城區將自豪地矗立在江夏地區。隨著武漢科技新城的規劃並建成,江夏經濟開發區的發展又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我們將進一步發揮優勢,提高招商水平,加快發展速度,做好招商引資的各項工作,使江夏經濟開發區的招商引進工作年年有新進展,財政收入季季有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