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國際貿易新加坡經濟的影響

國際貿易新加坡經濟的影響

發布時間:2021-01-02 19:33:55

㈠ 新加坡的位置有什麼特點,並分析其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利用地理位置發展經濟的典型國家——新加坡 。
新加坡是東南亞的一個島國,梵文意為獅子城,又因國土小如星斗,故稱星洲、星島.新加坡國土總面積618平方千米,人口約有270萬,其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高這4369人.是世界上面積最小、人口密度最高的國家之一.1965年獨立後,立足本國實際,因地制宜,實行對外開放政策,經濟迅速發展,成為世界上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究其發展的根本原因,主要是充分發揮其優越的地理位置這個有利因素,成為世界上利用地理位置發展經濟的典型國家. 一、優越的地理位置 新加坡位於馬來半島最南端,領土由新加坡島和附近54個小島組成,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向稱「東方十字路口」.北面與馬來半島隔著寬僅1.2千米的柔佛海峽,西邊有長堤相連,交通便利;在南面隔著新加坡海峽同印度尼西亞相望,海峽長105千米,寬1.7千米,扼守著馬六甲海峽入口處的航行要道. 二、利用地理位置發展經濟 新加坡地狹人稠,資源貧乏,依靠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發展經濟,成為東南亞的經濟中心,主要表現在如下四個方面: 1、國際航運、航空和貿易中心 新加坡港地理位置優越,氣候和水文條件十分理想,港口貨物年吞吐量達1億噸以上,居世界前列,國際航空客運周轉量僅次於美、英、法、日居世界第5位.新加坡以此為基礎,從鄰國大量進口各類初級產品,匯總、分級、包裝後再行出口,形成了以轉口貿易和航運業為主體的獨特經濟類型. 2、工業和技術服務中心 新加坡四面環海,以煉油和造船為核心的工業部門具有世界意義.全國建有五大煉油廠,年加工能力達4290萬噸,成品油出口額僅次於荷蘭居世界第二位.造船業為傳統的優勢部門,不僅能修造繁多的各項船舶,還是世界上海洋石油鑽井平台的主要生產基地之一.自20世紀70年代後期,工業以製造業為中心轉向技木密集型部門,大力發展電子工業,電視傳真設備、按鈕式電話、光纖光纜、電腦化列車控制系統等均進入世界先進行列.近年來,發展重點又轉向新科技園地的建設上,大力培養科技人才,發展尖端技術,以適應改革工業結構的需求. 3、投資和金融中心 新加坡由於優越的地理位置,方便快速的通訊,政局的穩定,國民素質較高等特點,使外國資本大量投入,推功了新加坡經濟的騰飛.同時,各國銀行雲集新加坡,銀行總數僅次於倫敦、紐約和香港,成為世界第四大金融中心. 4、國際旅遊和會議中心 就自然和歷史文化條件而言,新加坡並不具備發展旅遊業的突出優勢,但利用其適中的地理位置,大力發展基礎設施,美化城市環境,提供優質服務,簡化出入境手續,開展各種旅遊「外交」活功,從而吸引大量外國遊客旅遊及大批國際會議在新加坡召開.目前,旅遊業已成為新加坡外匯的重要來源之一. 總之,新加坡利用本國特殊的地理條件,揚長避短,引進和運用外國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使生產力水平得到了迅速提高,走出了一條獨特的成功的經濟發展道路.這一成功道路不僅為類似新加坡這樣的島國提供了發展模式,同時也為世界各國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經驗.當然,由於新加坡在許多方面對外國依賴較深,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響,經濟發展存在著一定的脆弱性和不穩定性
參考資料: http://..com/question/169774.html?fr=qrl3

㈡ 以新加坡為例說明經濟地理位置的變化,對其經濟發展的影響

10!!

㈢ 馬六甲海峽對新加坡經濟有什麼影響

一句話概括,沒有馬六甲海峽就沒有新加坡,新加坡的繁榮是靠馬六甲海峽帶動起來的,下面是具體內容
馬六甲海峽是溝通太平洋與印度洋的咽喉要道,亞、非、澳、歐沿岸國家往來的重要海上通道,許多發達國家進口的石油和戰略物資,都要經過這里運出
馬六甲海峽有悠久的歷史。約在公元4世紀時,阿拉伯人就開辟了從印度洋穿過馬六甲海峽,經過南海到達中國的航線。他們把中國的絲綢、瓷器,馬魯古群島的香料,運往羅馬等歐洲國家。公元7~15世紀,中國、印度和阿拉伯國家海上貿易船隻,都要經過馬六甲海峽。

16世紀初,葡萄牙航海家開辟了大西洋至印度洋航線。1869年,蘇伊士運河貫通,大大縮短了從歐洲到東方的航路。馬六甲海峽的通航船隻急劇增多。近年來,過注海峽的船隻每年達8萬多艘,成為世界最繁忙的海峽之一。沿岸的新加坡港,是世界著名大港,吞吐量為世界第四。港內碼頭岸線長達三四千米,可同時容納30餘艘巨輪停泊。擁有40萬噸級的巨型船塢,能修理世界最大的超級油輪。

馬六甲海峽,沿岸美麗富饒。年平均氣溫在25℃以上,年降雨量在3000毫米左右。熱帶叢林遍布兩岸,高達60米的常綠樹隨處可見。各種藤蘿攀緣植物,像天羅地網纏繞在巨樹之間。兩岸又是熱帶橡膠、錫和石油的重要產地。西北端的檳榔嶼,風光秀麗,被譽為「東方明珠」。

馬來半島南端國家--新加坡,人稱「獅城」。新加坡南面瀕臨海峽,是南海、爪哇海與馬六甲海峽間的咽喉。新加坡共和國由54個島和9個礁灘組成。這里被海洋環抱,氣溫高而不炎熱,茂密的樹林,綠色的草地,精心美化的環境,有條不紊地管理。可以說,新加坡是美麗的花園城市。

㈣ 新加坡國際經濟地位

東南亞最發達、穩定、優美的國家,被聯合國評為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國家之一。社會管理先進,法制健全、嚴格,沒有黑社會、沒有毒品、沒有黃色傳媒、鮮聞暴力事件,是孩子單身赴海外學習最放心的國家。新加坡為雙語制國家,英語為主、全民英語素質良好,且漢語也能使用,孩子始出國門,容易適應環境,減少家長擔憂。
新加坡面積雖小,但地理位置卻十分優越。她是一個充滿活力、發展成熟的多元文化城市。在這里,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文化完美地結合在一起。新加坡城環境整潔,以秩序井然聞名於世。該國政治穩定,犯罪率低。據美國《福布斯》雜志調查,在許多中國人的眼裡,新加坡是他們觀光旅遊的首選之地。
盡管規模不大,新加坡強大的經濟都給人留下很深的印象。在短短150年的時間里,她就發展成為了一個繁榮的商業、工業和電信中心。她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是世界上主要的石油煉制和銷售中心之一,也是亞洲重要的金融中心。她更有良好的市政和資訊科技基礎設施。
新加坡的傳統經濟以商業為主,包括轉口貿易、加工出口、航運等。獨立後,政府堅持自由經濟政策,大力吸引外資,發展多樣化經濟。八十年代初開始,加速發展資本密集、高增值的新興工業,大力投資基礎設施建設,力求以最優越的商業環境吸引外來投資。以製造業和服務業作為經濟增長的雙引擎,不斷提高產業結構,90年代尤為重視信息產業,已投資在全島興建「新加坡綜合網」。為進一步推進經濟增長,大力推行「區域化經濟發展戰略」,加速向海外投資,積極開展在國外的經濟活動。經濟以五大部門為主:商業、製造業、建築業、金融業、交通和通訊業。工業主要包括製造業和建築業。製造業產品主要包括電子產品、化學與化學產品、機械設備、交通設備、石油產品、煉油等部門。是世界第三大煉油中心。農業在國民經濟中所佔比例不到1%,主要有家禽飼養和水產業。糧食全部靠進口,蔬菜自產僅佔5%,絕大部分從馬來西亞、中國、印度尼西亞和澳大利亞進口。服務業為經濟增長的龍頭產業。包括零售與批發貿易、飯店旅遊、交通與電訊、金融服務、商業服務等。旅遊業是主要外匯收入來源之一,主要景點有聖淘沙島、植物園、夜間動物園等。貨幣名稱:新加坡元(簡稱新元)

㈤ 新加坡海運行業對其經濟的影響

新加坡的經濟傳統上以商業為主,包括轉口貿易、加工出口、航運等,是東南亞最大的海港、重要商業城市和轉口貿易中心,也是國際金融中心和重要的航空中心。獨立後的新加坡經濟發展引人矚目,被稱為亞洲四小龍之一。旅遊業是新加坡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三大經濟支柱產業:國際貿易,加工業,旅遊業)。

新加坡位於世界主要的海運和貿易航線交匯處。作為通往亞洲的門徑,新加坡為全球海事產業提供了各種有利條件。如今,新加坡既是一個世界級的港口樞紐也是首要的國際海事中心。新加坡擁有全球40%以上的海運噸位,並且逐步發展成為區域的海事仲裁中心。

在過去 20 年,作為世界上最繁忙的的港口之一,新加坡在海運噸位方面始終名列前茅。我們建立了完善的集裝箱操作系統,吸引了許多大型國際海上運輸和海運管理公司,促進了離岸海事工程和石化公司的蓬勃發展,同時還提供著完善的海事輔助服務。

目前海事產業擁有10萬 多名從業人員。迅速發展的海事產業在創造無限就業機會的同時,也為從業人員提供職業提升的空間。新加坡正致力於發展成為區域和全球領先的國際海事中心。

行業概況:

新加坡位於世界主要海運和貿易航線交匯處,具有重要的戰略作用。
海運產值占國家 GDP 的 7%。根據規劃,該產業將有 7% 至 9% 的良好增長率,為希望加入生氣勃勃的國際業務的青年們創造了美好的前景。目前該行業在職員工有 100,000 多人。迅速擴張的行業將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http://www.contactsingapore.sg/home/index.php/chi/working_investing_in_singapore/growth_instries/maritime_services

㈥ 新加坡的位置有什麼特點,並分析其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利用地理位置發展經濟的典型國家——新加坡 新加坡是東南亞的一個島國,梵文意為獅子城,又因國土小如星斗,故稱星洲、星島。新加坡國土總面積618平方千米,人口約有270萬,其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高這4369人。是世界上面積最小、人口密度最高的國家之一。1965年獨立後,立足本國實際,因地制宜,實行對外開放政策,經濟迅速發展,成為世界上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究其發展的根本原因,主要是充分發揮其優越的地理位置這個有利因素,成為世界上利用地理位置發展經濟的典型國家。 一、優越的地理位置 新加坡位於馬來半島最南端,領土由新加坡島和附近54個小島組成,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向稱「東方十字路口」。北面與馬來半島隔著寬僅1.2千米的柔佛海峽,西邊有長堤相連,交通便利;在南面隔著新加坡海峽同印度尼西亞相望,海峽長105千米,寬1.7千米,扼守著馬六甲海峽入口處的航行要道。 二、利用地理位置發展經濟 新加坡地狹人稠,資源貧乏,依靠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發展經濟,成為東南亞的經濟中心,主要表現在如下四個方面: 1、國際航運、航空和貿易中心 新加坡港地理位置優越,氣候和水文條件十分理想,港口貨物年吞吐量達1億噸以上,居世界前列,國際航空客運周轉量僅次於美、英、法、日居世界第5位。新加坡以此為基礎,從鄰國大量進口各類初級產品,匯總、分級、包裝後再行出口,形成了以轉口貿易和航運業為主體的獨特經濟類型。 2、工業和技術服務中心 新加坡四面環海,以煉油和造船為核心的工業部門具有世界意義。全國建有五大煉油廠,年加工能力達4290萬噸,成品油出口額僅次於荷蘭居世界第二位。造船業為傳統的優勢部門,不僅能修造繁多的各項船舶,還是世界上海洋石油鑽井平台的主要生產基地之一。自20世紀70年代後期,工業以製造業為中心轉向技木密集型部門,大力發展電子工業,電視傳真設備、按鈕式電話、光纖光纜、電腦化列車控制系統等均進入世界先進行列。近年來,發展重點又轉向新科技園地的建設上,大力培養科技人才,發展尖端技術,以適應改革工業結構的需求。 3、投資和金融中心 新加坡由於優越的地理位置,方便快速的通訊,政局的穩定,國民素質較高等特點,使外國資本大量投入,推功了新加坡經濟的騰飛。同時,各國銀行雲集新加坡,銀行總數僅次於倫敦、紐約和香港,成為世界第四大金融中心。 4、國際旅遊和會議中心 就自然和歷史文化條件而言,新加坡並不具備發展旅遊業的突出優勢,但利用其適中的地理位置,大力發展基礎設施,美化城市環境,提供優質服務,簡化出入境手續,開展各種旅遊「外交」活功,從而吸引大量外國遊客旅遊及大批國際會議在新加坡召開。目前,旅遊業已成為新加坡外匯的重要來源之一。 總之,新加坡利用本國特殊的地理條件,揚長避短,引進和運用外國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使生產力水平得到了迅速提高,走出了一條獨特的成功的經濟發展道路。這一成功道路不僅為類似新加坡這樣的島國提供了發展模式,同時也為世界各國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經驗。當然,由於新加坡在許多方面對外國依賴較深,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響,經濟發展存在著一定的脆弱性和不穩定性 參考資料: http://..com/question/169774.html?fr=qrl3

㈦ 新加坡對外貿易的特點

自然資源匱乏,經濟以電子,石油化工,金融,航運,服務業為主,高度依賴美,日,歐,和周邊市場,經濟曾長期高速增長,成為亞洲經濟"四小龍"之一,工業主要包括製造業和建築業,製造業產品主要包括電子產品,代學與代工產品,機械設備,交通設備,生物醫葯,石油產品等,是世界第三大煉油中心,農業主要有家禽飼養和水產養殖,糧食全部依靠進口.蔬菜絕大部分從馬來西亞,中國,印度尼西亞和澳大利亞進口。

㈧ 經濟危機對新加坡的影響

新加坡放手讓星幣貶 全力撐出口
挽救瀕臨衰退的經濟,新加坡的捍衛本國貨幣政策將出現重大轉折。全球第二大外匯交易商瑞士銀行(UBS)周二表示,有鑒於新加坡上月份出口創六年來最大衰幅,星國政府可能於明年4月起放手讓新加坡元貶值。
《工商時報》報道,周二美元兌新加坡元匯價升至14個月來新高,盤中來到1美元兌1.5282新元,終場收在1.5264兌1美元,新元過去三個月來的貶幅達7.3%。 新加坡元周二於亞洲匯市持續走弱,系投資者亟欲規避風險所致,全球經濟及企業獲利展望不佳的利空罩頂下,市場對新元不具信心。
市場觀察家表示,隨著星國金管局的貨幣政策轉向,准備放手讓新元貶值的機會升高,新元可能持續走貶。瑞銀貨幣策略師戴維斯與艾德里斯指出,新加坡央行為刺激出口,上月宣布將貨幣政策放寬為「零升值」後,新加坡金管局可望進一步讓新幣貶值,以提振規模達1610億美元的星國經濟。

新加坡第三季度GDP較上年下降0.6%,預期為降0.5%
新加坡經濟第三季度萎縮的程度超過最初預期,因外部需求狀況惡化。鑒於新加坡經濟已經陷入衰退,新加坡政府同時下調2008年和2009年經濟增長預期。
新加坡貿易及工業部(Ministry of Trade and Instry)周五在一份公告中稱,新加坡第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較上年同期下降0.6%,最初預期為下降0.5%。經季節因素調整後,新加坡第三季度GDP摺合成年率較第二季度下降6.8%,最初預期為下降6.3%,上一季度為下降5.7%。接受調查的經濟學家預期為下降6.3%。
貿易及工業部把2008年GDP增幅預期從3%下調至2.5%,並預計2009年GDP將為下降1%至增長2%。在連續兩個季度出現經濟收縮後,新加坡成為亞太地區第二個陷入技術性衰退的國家。

新加坡公布23億新元財政刺激計劃
新加坡政府周五宣布了一項23億新元的財政刺激計劃,希望在今明兩年增長前景惡化之際提振經濟。
新加坡貿易及工業部(Ministry of Trade and Instry)在一份公告中表示,該計劃旨在為本地企業提供更多信貸支持。公告稱,為應對全球金融危機所導致的信貸進一步萎縮,政府正提前採取行動改善企業的融資環境。
政府的刺激計劃包括增加貸款、提高貸款違約時政府承擔風險的比例,並把企業融資計劃的覆蓋范圍擴大至所有本地公司。該計劃將於2008年12月1日起生效。
新加坡財政部長尚達曼(Tharman Shanmugaratnam)在一次新聞發布會上向記者表示,為增加開支,新加坡政府2009財政年度的預算赤字將顯著擴大。新加坡政府此前已表示,本財政年度的預算赤字可能超過24億新元,而此前的預期僅為8億新元。2009財年預算將於明年1月22日宣布,比原定日期提前一個月。

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不會增持花旗集團股份-知情人士...
新加坡(道瓊斯)--兩名知情人士周二透露,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overnment of Singapore Investment Corp.)不會增持花旗集團(Citigroup Inc., C)股份,而美國政府入股花旗集團之後,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在花旗集團的股權將被稀釋。其中一名知情人士向道瓊斯通訊社(Dow Jones Newswires)透露,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暫時沒有增持花旗集團股份的計劃,因此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所持花旗集團股權將被稀釋。
另一名知情人士稱,考慮到花旗集團近期的狀況,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寧願選擇股權被稀釋,而不是增持股份。公司高層目前認為應暫緩投資步伐,尤其是對美國的投資。

㈨ 為什麼說新加坡經濟那麼發達

你好,它是港口城市,世界各地貿易集中地!給予來經商者的政策優惠!所以經濟發達!

㈩ 新加坡經濟的崩盤會給中國帶來什麼影響

已上提問是·復經濟學基制本概念不清楚,經濟學是人類社會的產物,經濟的本質能量。新家坡人口570萬,人均3.3萬美元。國民總產值才1800多億美元,相對中國10萬億的規模,不算什麼。新家坡對中國的出口才400多億美元。中國對新家坡進口400多億美元,總數800多億美元。2016年中國對外出口20942億美元,進口16840萬億美元。中國對外進出口總數是·37782億美元。800對37782,也就是說新家坡經濟的崩盤對中國影響是對外貿易的47分之一。

閱讀全文

與國際貿易新加坡經濟的影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