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南昌高新開發區經濟和發展情況

南昌高新開發區經濟和發展情況

發布時間:2021-01-02 19:19:42

A. 南昌地區近年來的經濟狀況

2005年南昌市抄GDP 1007.7億元,比上年襲增長16.8%,實際利用外資9.1億美元,增長24.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20億元,增長44.0%,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01元,人均消費性支出達7064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879元,人均消費性支出2472元。
2006年GDP 1184.57億元,比上年增長15.2%。
工業
南昌是江西省最大的工業城市,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一架飛機、第一輛輪式拖拉機、第一輛摩托車、第一枚海防導彈都在這里誕生。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改革開放以來,南昌的工業經濟有了飛速發展,形成了飛機製造、汽車製造、冶金、機電、紡織、化工、醫葯等現代化工業體系,以電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等為代表的新興高新技術產業也具有一定的水平,現在正圍繞打造現代製造業重要基地,以工業園區為主戰場,已形成了六大支柱、十大產業,擁有工業園區11個,上市公司16家,規模企業近千家。

B. 南昌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發展歷程

「青山湖時代」——起步階段(1991-2000)
1991年,高新區成立之初,以青山湖高教科研區為中心,政策區面積為19.5平方公里,其中集中新建區為6.8平方公里,先期開發。起步區只有0.3平方公里。在這一階段,南昌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主要的任務是立足於營造軟硬體環境,建章立制,爭取國家、省市及各部門對高新區的授權,落實國家賦予高新區、高新技術企業的各項優惠政策,進行獨立工業園區這一新的發展模式探索。到上世紀末期,南昌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已基本完成了這一任務。2000年,高新區完成總收入72.9億元。由於這一時期,高新區產業主要布局在青山湖東岸,火炬廣場周邊,南昌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也把這一階段稱之為「青山湖時代」。
「艾溪湖時代」——快速擴張期(2001-2008)
進入21世紀以來,伴隨著江西「大開放」主戰略的實施,高新區步入了快速擴張期。2001年南昌市委市政府決定將屬青山湖區的艾溪湖周邊七個村和南昌水產場劃歸高新區,高新區面積由6.8平方公里擴大33平方公里,4平方公里的艾溪湖成為高新區的內湖。2003年4月,市委市政府又決定將南昌縣的昌東鎮、麻丘鎮劃歸高新區,使高新區區域面積達231平方公里。這一階段,南昌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通過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上的不斷創新,實現了從依靠政策優勢向依靠體制、機制創新的轉化,通過大力招商引資,吸引了台灣東元、深圳方大、美國科勒、德國G&D、中興通訊、江銅等一批國內知名企業落戶,形成了以電子信息與應用軟體、光機電一體化、生物醫葯、新材料四大支柱產業,並形成了以企業為主體、服務為基礎、科技孵化器為載體的區域性技術創新體。這一時期,園區工業得到了飛速發展,各項主要經濟指標以年均超過20%的速度快速增長。2005年,園區工業產值突破200個億,並開始每年凈增100個億,2008年,高新區在江西省工業園區中主營業務收入首次突破500億元。由於這一時期的產業主要布局在艾溪湖周邊,南昌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也把這一階段稱之為「艾溪湖時代」。
「瑤湖時代」——產城融合期(從2008年開始)
由於在前兩個階段南昌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遵循的是傳統工業園區的單一發展模式,忽視了城市功能性配套,導致南昌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開始出現「產業孤島」現象,制約了高新區的進一步發展。為此,南昌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迅速調整思路,堅持「產業基地與科技新城」同建的發展理念,實施先進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雙輪驅動戰略,南昌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目標是使高新區不但有一流的產業,更有一流的人居環境,一流城市配套服務,把高新區建設成為現代化、國際化、生態化的科技新城區。為此,南昌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一方面,通過招商選資,重點引進和發展光伏光電、新材料、航空、服務外包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另一方面,依託高新區豐富的湖泊資源,借鑒國內外以湖泊為代表的科技新城的先進規劃理念,啟動了瑤湖生態科技新城建設,從空間形態入手,對瑤湖生態科技新城進行概念性規劃和整體形象設計,並高起點規劃布局了國際社區、紫陽大道特色商業街區、總部經濟港、高知人才社區、瑤湖森林公園等城市功能區。並在20平方公里的瑤湖外圍規劃布局了光伏產業園、國際醫葯創新園、LED產業園、航空城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專業園區。瑤湖10000畝的湖心島將規劃為研發總部區及低碳社區。由於南昌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重點是圍繞瑤湖進行產業和城市功能布局,所以也把正在推進的這一階段稱為「瑤湖時代」。

C. 南昌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發展優勢

南昌開發區地處中國最富庶、經濟最活躍、購買力最強的長三角、珠三角、閩東南中心地帶,背靠國內市場,面向世界,依託中國華中地區經濟、文化、交通、信息、金融中心——南昌市,形成了自身獨特的綜合優勢。歷史上南昌曾有「吳頭楚尾,粵戶閩庭」的盛譽。南昌是唯一一個與最具經濟活力的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閩東南三角區相鄰的省會城市,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實現資源西進、北上、南下、東出的理想樞紐和交通要道。
尤其是在南昌經開區境內,水、陸、空立體交通網路全面覆蓋,人流、物流、信息流,暢通無阻,縱橫馳騁。京九鐵路越境而過,並建有客貨運站;昌九高速、105國道、320國道在區內交匯,6小時即可直達上海、廣州、武漢等周邊9個城市,構築起涵蓋中國三分之一人口、二分之一GDP的6小時經濟圈。
昌北國際航空港就建在區內,並已開通了國際航線;區內還建有江西省唯一一座國際集裝箱碼頭、國家級保稅物流中心和無水港,這些便捷的物流平台和立體交通,均是商務人士鍾情的驛站,可以為眾多海內外企業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開拓國際國內兩個市場提供諸多便利。 南昌經開區不僅是座新型工業區,同時也是一座濱江園區、綠色園區和生態園區。區內有著美妙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三面環山,一面臨水,渾然天成,一個初具現代規模的工業園區交融於秀麗的山水之中。
登上雄踞贛江之濱的滕王高閣,你能感受到這里「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絕妙佳境;置身於有「小廬山」之稱的梅嶺國家森林公園,你能領略到避暑勝地的鍾靈毓秀;徜徉於團花綿簇、植被如毯的休閑廣場,你能體會到綠色海洋帶給你的胸懷開闊和心境悠然;漫步在樹蔭如蓋、鮮花成行的湖濱大道,你能感受到經開區人用綠色裝點人居生活的款款誠意。 為了滿足企業建設發展的各種需求,開發區未雨綢繆投入巨資,高標准、高品味地規劃建設好基礎設施,園區道路、水電等「七通一平」已基本實現。另外,區內還建有1座電信大樓、2座自來水廠,2座變電站,程式控制電話容量為5萬門,日供水量達1 8萬噸,電力總容量20.3萬千伏安。
然而經開區人深深懂得,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現代企業投資發展不僅看重一個地方的硬環境,更注重這個地方的軟環境。為了適應新時期發展的需要,開發區又提出打造「新九通」的奮斗目標,正朝著實現「信息通、市場通,法規通,資金通等「九通」方向努力。 「讓點滴的服務,成就一個企業」,這是開發區樹立人性化服務的理念。多年來,開發區推出了一系列優化服務的舉措,在全國開創了多項「第一」。率先將審批制改為登記制,3個工作日即可辦完從立項到工商、稅務登記等全部手續;首創『經濟110,服務投訴中心,對進區企業提供隨時服務和終生服務;創立首問負責制、代理代辦制、限時結辦制等等,客商只要將自己要辦的手續開出「菜單」,專業服務隊就能在要求的時間內全部辦好。
一流的投資環境,一流的創業環境,不僅是吸引投資的重要法碼,也是南昌經開區放眼全球、融入世界的重要平台。
如今,源源不斷流入的資金、人才、技術,已經成為支撐開發區發展的重要力量。一批批投資規模大、產業鏈長、集聚效益好的企業紛紛落戶。現已形成了家用電器、電子信息、汽車製造、現代造紙四大支柱產業。
中國家電驕子三星奧克斯集團,承一切按價值規律辦事的原則,投入巨資,在區內打造空調生產基地,力爭將在今後的五年內,形成1000萬台空調的產能。台灣晶湛科技,總投資8.5億美元,將中國大陸第五條8寸晶園生產線引進區內,並力爭在今後的五年內,形成100萬片晶園的產能。深圳鴻源數顯公司、香港新索麗等科技公司,在區內精心研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電子顯示技術,批量生產具有世界前沿技術的電子產品。全國最大的造紙集團山東晨嗚紙業攜全球一流的紙業巨頭—南非薩佩和韓國新茂林公司,斥資80億元,在區內打造競爭力極強、工藝流程極高的現代造紙基地,並力爭在今後的五年內形成100萬噸低淀量塗布紙的產能。
具有年產萬台環保柴油機生產能力的南昌凱馬公司,在區內著力打造國內先進水平的新型節能高效環保柴油機生產基地;具有雄厚技術創新能力的江鈴集團公司,在區內建立了寵大的汽車生產基地,其生產的陸風牌越野車,第一個代表中國越野車出口歐洲,馳入全球。這一個個獨具特色、有著宏偉戰略的產業基地,已經成為開發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命脈,成為南昌製造業的響亮品牌。另外還有來自美國的企業、德國的企業、日本的企業,等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0餘家投資商,他們紛紛駐足,紛紛搶攤,將全部情感投入對開發區這塊熱土的迷戀。
開發區的快速發展,引起了中央、省市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視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就在2003年的開春和年底,以及2005年春節,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的頭條新聞,分別對開發區的發展進行了激情報道。
殷殷囑托促崛起。2003年以來,國家主席胡錦濤、中央政治局常委吳邦國、賈慶林、曾慶紅、吳官正、黃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吳儀、回良玉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分別親臨南昌經開區視察指導,對開發區的快速發展給予了高度評價和充分肯定,給開發區人予親切關懷和巨大鼓舞!
時代的風潮浩浩盪盪,博激征程豪情飛揚。在與時光的對視中,南昌經濟技術開區,已經沐浴著現代的光芒,變得更為誠信開明,風姿綽約,正朝著建設生態式、現代化工業新區的目標,信心百倍地走向璀璨而瑰麗的未來 南昌經濟技術開發區地處長江中下游、鄱陽湖西南部,素有「吳頭楚尾、粵戶閩庭」之盛譽,是全國唯一一個與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閩東南三角區相毗鄰的省會城市,具有承東啟西、溝通南北的戰略性地位和樞紐性區位的獨特優勢。
【公路】
南昌經濟技術開發區區內公路非常發達,四通八達,有北京至珠海的105國道,上海至昆明的320國道,福州至蘭州的316國道交匯於此。南昌至九江的昌九高速公路橫貫開發區。南昌經濟技術開發區六條主幹道寬度分別為40-60米,總長14.8公里。
105、320、316國道交匯於南昌經濟技術開發區周邊,昌九、梨溫、贛粵等高速公路四通八達。
【鐵路】
南昌經濟技術開發區周邊京九、浙贛、向樂、皖贛鐵路主幹線在南昌縱橫穿越。京九鐵路在開發區建有昌北客車站和昌北貨運站,區內建有鐵路專線。
京九、浙贛、皖贛等鐵路縱貫城區,2007年4月全國鐵路第六次大提速後,南昌至上海、北京、廣州等主要城市的鐵路運行時間進一步縮短,鐵路客貨運輸更加快捷、方便和高效。2010年昌九城際鐵路建成後,南昌到九江只需40分鍾。2012年向浦鐵路建成後,南昌到閩東南地區將比京九線縮短222公里,比滬昆線縮短117公里,成為南昌快速出海的鐵路通道。設計時速高達350公里/小時的滬昆高鐵全面建成後,南昌到杭州只需2小時,至上海僅3小時,至昆明不到5小時。
【水運】
南昌經濟技術開發區南臨贛江主航道,並建有航運碼頭,水運可順贛江經鄱陽湖入長江,出東海,通達世界各地。
【航空】
南昌經濟技術開發區距南昌昌北(國際)機場約30分鍾路程。發展腹地廣闊,區位優勢明顯。南昌民航班機開通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香港、台北、福州、南京、西安、海口、成都、東京、大阪、首爾、倫敦、紐約、洛杉磯等317條國內外航線。
4D級昌北國際機場開通了直通北京、上海、香港、澳門、首爾等國內外各大城市40多條航線。國際航空港的開通,南北與東西鐵路動脈的交匯,國際集裝箱碼頭的運營,高速公路網的結點,構建起了南昌通暢快捷的立體交通網,使南昌1小時航程、6小時里程即可通達周邊8個直轄和省會城市的「經濟圈」變為現實,這個圈中聚集著4.6億人口,並蘊含著12萬億元工業品的消費潛力。
【通信】
南昌是江西的郵電通信樞紐,全市程式控制電話總量達到40萬門。開發區現有2座新建成的電信大樓,裝機容量達5萬門,已開通2萬門。 南昌經濟技術開發區現有雙港、長堎兩座自來水廠,日供水能力達18萬噸。區內已鋪設大口徑給排管道,可保證進區項目用水和排污需要。

D. 南昌高新技術開發區的概況

南昌國家高新區座落在風景秀麗的艾溪湖風景區,是江西省唯一的國家級高新區。南昌高新區創建於是1991年3月,1992年11月被國務院批准,轄區面積231平方公里,已開發面積32平方公里。全區企業900餘家,外資企業200餘家,美國微軟、美國科勒、美國耶茲、法國ABB、德國G&D、台灣東元等一批國際知名跨國公司和中興通訊、深圳方大、江銅集團、TCL等一批國內知名企業在我區均有投資並取得良好回報。目前,南昌高新區已成為江西省科技含量最高、產業集聚效應最顯著、發展速度最快、創新能力最強的經濟區域。南昌地處我國沿海地區與中西部地區的接壤地帶,交通十分便利。105、320、316三條國道交匯於此,昌九、昌樟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車;南昌至上海(滬瑞高速)、南昌至深圳(贛粵高速)、南昌至福州(京福高速)的高速公路也將於二年內全線貫通。贛江是南昌連接黃金水道長江的重要航道,距九江外運港口220公里,水運順贛江經鄱陽湖入長江出東海,可直達沿江各口岸;航空有可起降大型國際航線客機的昌北國際機場,已開通直達國內大中城市及香港、新加坡等25條航線;鐵路有京九、浙贛、皖贛、向樂四條主幹線縱橫穿越,尤其京九線與浙贛復線形成金十字交匯於南昌,使南昌成為中國鐵路交通的重要樞紐和內地連港澳、東部沿海地區連接西部地區的大通道。隨著我國「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及中國經濟發展重心向中西部地區轉移,南昌作為中西部省會城市承東啟西的大區位優勢更為突出,這為南昌的開放開發創造了良好的外部條件和發展機遇。南昌高新區距南昌火車站3公里,距贛江水運港口10公里,距昌北國際機場25公里。南昌市公共交通總公司已在高新區內建成全市最大的公交車總站,市區5路、13路、231路、209路、602路公共汽車直達區內,並貫通市區的所有主幹道,其中5路、231、602路公共汽車從高新區始發,直達火車站,209路從高新區始發,直達紅谷灘新區行政中心。
行政管理機構
南昌國家高新區實行「省市共建共管,以市為主」的管理體制。區管委會按照省、市政府的授權對高新區行使項目審批、土地管理、規劃建設、人事勞資等市級經濟管理許可權和部分行政管理許可權。為了給高新區營造一相對優化的投資環境,江西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出台了《南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條例》,以促進和保障南昌高新區的建設和可持續發展,為高新技術企業提供優質高效服務和良好的法治環境。服務機構區內設有海關辦事處、檢查檢疫局辦事處、國稅局、地稅分局、工商分局、公安分局、質監分局、消防中隊、交警中隊、創業服務中心、人才交流中心、城管監察大隊、勞動監察大隊、勞動仲裁委員會、社會保險事業管理處、勞動保障服務分中心、審計事務所、會計事務所、電信分局等機構,建立了完善的服務體系。其主要服務機構有建設開發公司、物業管理公司、進出口公司;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商業銀行、農業銀行、保險公司等在區內設有營業網點,形成了為企業實行「一條龍」的支撐服務體系。主要服務機構已集中在一棟樓辦公,實行了「一站式」公開服務,全部服務項目、辦事程序和收費標准一律公開,5個工作日內可為企業進區落戶辦完所有手續,從而為進區的海內外客商提供了優質高效的服務。
政策環境南昌國家高新區是江西省科技經濟特區,享有國家賦予的一系列財稅優惠政策,並建立了一級財政獨立金庫,使進區企業享受的優惠政策得以真正落實。為將高新區的管理與發展納入法制化軌道,使高新區指導方針、管理體制、創新機制、高新技術產業化政策得到充分的法律保障,省人大已出台《南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條例》。同時,區管委會還根據國家和省市有關文件精神制定了一系列具體規定匯編成冊,使高新區各項工作和有關政策的落實得以進一步制度化、公開化、規范化。園區建設高新區內市政設施齊全,服務設施配套。京福高速穿區而過,贛江水運直達港口,10條公交線直通市區;全省開發區中唯一的南昌海關辦事處以及電信分局,供電分局,總裝機容量58.5萬千瓦的變電站,日處理污水100萬噸的污水處理場首期33萬噸工程已投入使用,自來水管網、有線電視網和高速寬頻網路與市區直接聯通,產業區實現了道路、通訊、供水、供電、排水、排污、煤氣管網和土地平整「七通一平」;區內建有休閑公園、湖景公園、花園式科技人員公寓、賓館、酒店、寫字樓、工業標准廠房以及設施優良的寄宿學校和商貿網點,高新區已成為江西省投資軟硬環境最好的區域。招商引資與產業項目高新區吸引了來自美國、法國、德國、英國、比利時、澳大利亞、日本、加拿大、南非、紐西蘭、匈牙利、香港、台灣等25餘個國家和地區的200餘家外資企業進駐區內。近三年來,全區累計實際利用外資3.8億美元,實際利用內資71.3億元,尤其是2005年,全區實際利用外資從2001年的1774萬美元增長到1.5億美元,相當於2001年的8.5倍、建區前10年總和的1.5倍;實際利用內資從2001年的7.7億元人民幣增長到34億元人民幣,相當於2001年的4.4倍,建區前10年總和的2.2倍。近幾年,我區引進的高科技企業有高檔銅箔、高精度銅板帶、高檔空調和無洗滌劑洗衣機、國家一、二類新葯等,這些高科技項目具有強勁的生命力,為南昌高新區今後的發展帶來強大動力。與此同時,我們還先後與馬可尼公司、愛默生公司、西門子公司、微軟公司、住友會社、FCB公司、ABB公司、KOC集團等世界500強企業進行了密切接觸,彼此建立了友好關系,為今後的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2005年6月16日江西微軟技術中心正式營業,使南昌高新區在全省開發區首次實現世界500強零的突破。2006年,ABB公司、koc集團相繼落戶。經濟總量與財力狀況南昌高新區的經濟規模不斷擴大,近三年來高新區主要經濟指標均超過30%,2005年高新區主要經濟指標突破「三個200億」:即完成技工貿總收入284億元,增長40%;工業總產值255億元,增長42%;銷售收入251億元,增長41%;利稅收入46.9億元,增長32%;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8.4億元,增長54%;財政總收入完成7.07億元,增長34.9%。2006年上半年,全區完成工業總產值125.93億元,同比增長37.8%;銷售收入124.14億元,同比增長40.57%;利稅總額27.12億元,同比增長23.53%;財政總收入4.84億元,同比增長48.9%。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實現了「時間過半、任務過半」的目標,創造了歷史最高水平。產業規模與產業結構南昌高新區已初步形成電子信息及應用軟體、生物醫葯、光機電一體化、新材料四大支柱產業,以這些支柱產業為主導的產業群體實現的經濟效益佔全區經濟總量的90%以上。全國第10個「國家火炬計劃軟體產業基地」─金廬軟體園自1998年5月成立以來,已有軟體企業190家,佔全省總數的80%。其中年總收入超千萬元的企業有17家,研製開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各類軟體產品160餘項。2005年園區實現總收入22.5億元,佔全省軟體產業總量的84%。軟體產業的迅速崛起,使金廬軟體園成為推動我省國民經濟信息化、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動力源。

E. 南昌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發展成績

一、率先進入千億產業園區行列
南昌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經濟總量持續攀升。據官網顯示,園區營業總收入在江西省工業園區中率先突破1000億元,經濟增長質量進一步提高,2011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佔南昌市的24%,規模工業利稅總額佔南昌市的32.4%,對南昌市工業發展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
二、新興產業加速轉型升級
江西省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區有六個,南昌市五大戰略性支柱產業有四個主要集中在高新區,已成為省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主要聚集地。服務外包產業異軍突起。引進了世界500強德國貝塔斯曼歐唯特、日本日立物聯網、美國甲骨文、戴爾及台灣百大企業英華達、國內軟體百強中興、用友軟體等知名企業入駐,成為推動南昌市在中國21個服務外包示範城市由排位後列到位居中游的主力軍。國家級醫葯國際創新園落戶高新區。是國內第二家國家級醫葯國際創新園。
南昌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借鑒美國聖地亞哥、天津濱海新區等國內外醫葯產業聚集區的先進理念,進行高起點規劃建設。LED產業已形成完整產業鏈。依託晶能光電、聯創光電的外延片、晶元,向上下游延伸,打通了上游的襯底材料和下游的封裝、照明等應用產業環節,形成了從襯底材料生產、外延片、晶元製造到封裝、應用的LED全產業鏈。特別是在LED下游應用產業上,引進央企中國節能環保集團入股晶和照明公司,將快速做大LED照明應用產業。2.5產業發展風生水起。順應產業升級融合發展的趨勢,大力發展第二產業中附加值較高的上游研發設計和下游的營銷和結算(包括總部經濟),以及由此衍生的會展、電子商務、培訓等產業,引進了綠地集團規劃建設80多萬平方米的2.5產業綜合體。同時,積極引導湖西區域企業騰籠換鳥,發展2.5產業。已有日月明公司、聚仁堂葯業、綠悅科技公司等一大批企業正在高標准規劃建設2.5產業園。
南昌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堅持「優先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重點發展軟體產業,大力發展先進製造業,配套發展第三產業」的發展戰略,將主要精力集中在打造產業集群和完善產業鏈上,把太陽能光伏產業、半導體照明(LED)產業、服務外包產業等低碳產業作為重要的戰略性產業重點打造,不斷調優產業結構,實現了特色產業集群化發展,形成了電子信息及應用軟體、精密機械製造及光機電一體化、生物醫葯、新材料四大特色支柱產業,四大支柱產業的產值佔全區經濟總量的87%以上。
三、創新資源加速集聚
2011年,南昌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內有高新技術企業72家,占江西省總數的三分之一,南昌市的三分之二。軟體企業占江西省的85%以上,自主研發的國家級科技項目占江西省的40%左右,佔南昌市的80%以上。僅2011年,高新區就有13個項目獲得江西省科技進步獎,其中2個一等獎,占江西省的40%。13個項目獲南昌市科技進步獎,其中3個一等獎,佔南昌市的75%。高新區擁有國家科技興貿出口創新基地、中國服務外包示範區、國家級留學人員創業園、國家級金廬軟體園、國家級大學科技園、國家級半導體照明工程產業化基地等21個國家級產業化基地、國家級孵化器和國家級創新平台,擁有各類技術中心60個,其中國家級技術中心有5個;培育了國家級創新試點企業6家,技術支撐服務平台10個。
四、生態建設成效明顯
據官網顯示 ,南昌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始終堅持「綠色招商」,實行環保一票否決制,園區內沒有一根煙囪,沒有一台燒煤鍋爐。南昌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還高起點規劃建設了佔地2600畝的艾溪湖濕地公園,啟動了18平方公里的瑤湖森林公園建設,打造了富有生態內涵的森林園區。2009年被科技部、環保部等批准創建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2010年又榮獲 「低碳中國突出貢獻園區」獎和中國綠化先進單位。
五、生態科技新城建設氣勢如虹
高新區科學布局了總部經濟港、國際社區、特色商業街區等城市功能區,吸引了一大批國內知名地產企業加盟科技新城建設。包括綠地城市綜合體、華新雲中城、中節能總部等。截止2012年,在紫陽大道上已開工建設的超高層有6棟,將引進國際知名五星級酒店4家。
六、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
建立了6個國家級孵化基地、5個國家級產業化基地、2個國家級大學科技園及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園區、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集群標准化示範基地等20個國家級創新平台。擁有各類技術中心60個,其中國家級技術中心5個;擁有博士後工作站11個;培育了國家級創新試點企業6家,技術支撐服務平台10個。 南昌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擁有國家科技興貿出口創新基地、中國服務外包示範區、國家級留學人員創業園、國家級金廬軟體園、國家級大學科技園、國家級半導體照明工程產業化基地等12個國家級產業化基地和企業孵化器,擁有3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5家重點實驗室,9個博士後工作站,1個國家級出口加工區,有著對接高新技術產業和先進製造業項目的獨特優勢。
高新區10家企業創新團隊入選江西省第二批技術創新團隊,占江西省的三分之一。11個項目獲得2010年江西省科技進步獎,連續多年位列江西省第一,其中2項成果評為江西省科技技術進步獎一等獎,占江西省50%。經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66家,占江西省40%。列入國家級科技項目占江西省的40%左右,佔南昌市的80%以上,成為江西省科技創新的發動機。

F. 江西省南昌市高新技術開發區(高新區)和經濟開發區是同一地

這是兩個不同的地方,高新區在青山湖以東,瑤湖以西那一帶,也就是在城東;
經濟開發區主要是指下羅那邊,在城北。

G. 江西南昌經濟發展情況

2005年南昌市GDP達1007.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6.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73.39億元,增長5.0%;第二產業增加值532.13億元,增長21.2%;第三產業增加值402.19億元,增長13.4%。
全年全市財政總收入126.10億元,比上年增長23.6%,其中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58.3億元,增長38.1%。
全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520億元,比上年增長44%。
城市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一萬元,達10301元,比上年增長17.8%;年人均消費性支出7064元,增長20.5%。農村居民年人均純收入3879元,比上年增長13.6%;農村居民年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472元,增長13.6%。

2006年南昌市實現生產總值1184.5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5.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76.45億元,增長4.9%;第二產業增加值644.46億元,增長18.7%;第三產業增加值463.66億元,增長12.6%。
財政總收入150.56億元,比上年同口徑增長20.8%,其中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68.11億元,同口徑增長25.1%。
全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641.64億元,比上年增長22.1%。
城市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1243元,比上年增長9.1%;年人均消費性支出7548元,增長6.8%。農村居民年人均純收入4392元,比上年增長13.2%;農村居民年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702元,增長13.2%。

2007年南昌市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390.1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5.5%,增速比上年提高0.4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83.41億元,增長5.7%;第二產業增加值749.80億元,增長16.6%;第三產業增加值556.89億元,增長15.5%。
全年完成財政總收入190.63億元,比上年增長26.6%。其中,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87.22億元,比上年增長28.1%。
全市50萬元以上項目共完成投資額809.92億元,比上年增長28.0%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76元,增長16.3%。人均消費性支出10064元,增長33.3%。農民人均純收入5034元,增長14.6%。農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972元,增長10.0%。

o(∩_∩)o.謝謝你 希望採納 祝你 早日把問題解決…加油~(⊙_⊙;)…
Y(^_^)Y =^_^= ↖(^ω^)↗

H. 南昌高新開發區未來的規劃是怎樣的

30年不用交稅。

I. 請問南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離南昌市區遠嗎開發建設得怎樣了

南昌高抄新區概況
南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創建於1991年3月,1992年11月被國務院批准為江西省唯一的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高新區內基礎設施完善,配套設施齊全,並通過了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和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是我省唯一一家通過國家環保部環境發展規劃的開發區。
南昌高新區經過17年發展,吸引了一大批國內外知名企業來區投資興業,世界500強美國微軟、默克、瑞士ABB、法國聖戈班及美國科勒、台灣TECO、台灣聯志、德國G&D、中興通訊等品牌企業紛紛落戶。現有進區企業1300餘家,其中外資企業200餘家,高新技術企業212家,軟體企業230家,形成了電子信息及應用軟體、精密機械製造及光機電一體化、生物醫葯、新材料四大特色支柱產業,主要經濟指標以年均40%的速度持續增長。據國家科技部公布,在全國53個國家級高新區中,南昌高新區的技術創新增長速度排名第12位。
南昌高新區已成為全省區域經濟中科技含量最高、產業集聚效應最顯著、發展速度最快、創新能力最強、最具活力的新經濟增長板塊。

南昌縣縣城蓮塘離市區只有30分鍾車程,至於好不好就不知道你問的是那方面

閱讀全文

與南昌高新開發區經濟和發展情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