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合浦縣怎麼樣,有沒有什麼未來發展前景啊
前景不錯,合浦大道建成後到北海只有15.8公里了,十來分鍾的路程。
可以看我空間,有具體的一些介紹。
『貳』 合浦縣的經濟條件怎麼樣
先說曾經,因為合浦有過輝煌的過去,許多合浦人都以之為驕傲,久久不能忘懷!
合浦縣是廣西經濟較發達的縣(市)之一,進入九十年代以來,隨著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經濟發展不斷加快,經濟實力顯著增強。九十年代初,合浦名列廣西農村經濟十強縣榜首,躋身「全國農林牧漁業總產值最高的百強縣」,並被評為「全國農業百強縣」。2001 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 50.2 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 20.96 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 13.89 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 15.35 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 5439 元;地方財政收入 1.65 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2381 元。
再說合浦的支柱產業:
一是發展漁業經濟。合浦三面環海,合浦海區海水比重范圍1.0105~1.020,水質優良,符合國家一類海水水質標准,無「三廢」污染,浮游生物豐富,天然餌料充足,是各種經濟魚類、貝類、蝦蟹類、藻類的良好棲息和繁殖場所。全縣水產生物資源豐富,海洋經濟魚類達500多種,不僅有海洋珍稀動物儒艮和馳名中外的合浦珍珠,還盛產對蝦、青蟹、文蛤、近江牡蠣、方格星蟲、竹蟶、櫛江珧、大獺蛤、藻類和多種經濟魚類。此外,還有「四大家魚」、羅非魚、鯉、鯽、烏鱧、鬍子鯰、合浦毛蟹等淡水經濟魚類100多種。另外,廣西較大河流———南流江的出海口就在合浦。全縣淡水水域總面積達26.1萬畝,其中縣境內江河總水面達9萬畝,大中型水庫5座,小型水庫31座,水庫總面積7.2萬畝,淡水資源豐富。這些資源為合浦漁業發展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二是發展農業。可以說,合浦的農業在全區來說是有很大優勢的,因為合浦有平坦的土地,而且土地肥沃,很適合種植水稻、甘蔗等經濟作物。所以,也是提升合浦經濟的一個重要因素。不過現今沿海鄉鎮的水田已經大多改為對蝦,青蟹養殖場,發展了海水養殖業,對農業生產造成一定的破壞。
三發展合浦的旅遊業。北海的旅遊業在全區來說是比較旺盛的,合浦星島湖;紅樹林、合浦古墓群、東波亭等,但這些都沒有得到很好的開發!
四是引導和發展煙花爆竹業。煙花爆竹十合浦工業的最大亮點,歷來是合浦發展的支柱產業,為合浦縣的財政收入做出了很大貢獻。
最後說眼下:
近幾年來,合浦縣由原來的廣西十強縣之首淪為現在的貪困縣。
1984年,北海市被列為沿海開放城市。作為原合浦縣的一個鎮,基礎薄弱,腹地小,人口少;1987年,合浦縣劃歸北海市管轄,市管縣開始,也是全廣西被市管吸血最厲害的,原因是北海只管唯一的一個縣;1995年,北海市把合浦縣財稅大鎮-沿海三鎮劃出,財稅任務也不減合浦的,而且每年遞增。自1987年北海市管轄合浦以後,合浦經濟實力逐年下降。國家、自治區劃給整個北海(包括合浦)的資金、項目都沒有放到合浦一個,全部為了一個行政造市的完美,而犧牲了一個全國、全廣西的強縣。而如今的北海卻起不了廣西排頭的作用,更苦了合浦,合浦現在發工資都成了最大的問題。(北海人看到這一節無需惱怒,雖然合浦經濟落後有其自身的原因,比如腐敗、措施失當等,但北海在經濟的剝奪和缺少扶持這方面難辭其咎,三區一縣真正忽略的是合浦縣,在這方面北海政府應該反省)
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合浦雖然官家經濟不行,但是那的人還是挺有錢的,生活都不差到哪裡去。我走了廣西十多個縣,在縣城規劃,建設,市容市貌方面能和合浦相提並論的不多,只有北流市,岑溪市兩處,至於浦北、靈山、博白、容縣、蒼梧、是無法比的,更不用說田東、田陽、大新、天等諸縣了。來合浦的人都不會相信這是個貧困縣,我的一位朋友曾驚呼:規劃那麼好,那麼漂亮的縣城,怎麼會發不出工資。或許,其原因是很多,上面稍有論及,這里不想說,也不屑說!
有空來合浦看看吧,合浦人民歡迎你,合浦的海鮮比北海的便宜,新鮮!歡迎投資!
跟北京比是螞蟻比大象,合浦人去北京就是劉姥姥進大觀園咯!
『叄』 廣西合浦公館鎮靠什麼發展
公館佬天下第一
『肆』 廣西合浦未來是向南該是向東發展合浦西南有可能向那邊發展嗎
合浦縣位來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南端自,北部灣東北岸。東經108°51′-109°46′,北緯21°27′-21°55′。全縣陸地面積3062.8平方公里。東至山口鎮馬鞍嶺東英羅港主航道,西至西場鎮魯根嘴西大風江口主航道,南至福成鄉西村竹林鹽場四工區海堤,北至常樂鎮雙角嶺,縣境東西最大橫距96公里,南北最大縱距54公里。東北與博白縣、東南與廣東省廉江縣相鄰,西與欽州市交界。北與浦北縣、靈山縣接壤,南界東西兩段臨海,中段毗鄰北海市。
縣城廉州鎮距自治區首府南寧市176公里,距北海市28公里。縣城東至山口圩77公里,西至丹竹江33公里,北至常樂江口大橋40公里,南至中站8公里。
『伍』 合浦縣的自然資源
據1983--1986年廣西海岸帶和海塗生物資源調查資料,合浦沿海海洋生物共1500多種。其中有儒艮、文昌魚、鱟、海龜、海豚等珍稀動物,也有多種魚類、甲殼類、貝類。陸地及淡水植物815種,有經濟價值的450種。喬灌木有300種,81科,225屬。陸地及淡水的動物種類更多,淡水魚一類就有50多種,蝦35種,蟹191種,益蟲類也有8目、44科、307種。
植物以紅樹林植物最為著名,常見種有木欖、紅海欖、桐花樹、白骨壤、秋茄、老鼠篙、苦檻蘭、鹵蕨,濱海紅樹林可凈化環境,也可以防浪抗潮、保護堤圍,促進潮灘漲淤。它對於縣境海灣、河口生態平衡起著重要作用。山口鎮英羅港南部的紅樹林是全縣現存最高大的紅樹林,自成林後堤圍從未崩塌,堤外潮灘現已漲淤高出堤內水田1-1.5米。紅樹林下餌料豐富,有利於水生生物繁衍,林間還常見多種鳥類。紅樹林主要分布沿海灘塗,據1974年調查,全縣尚有紅樹林89214畝,1979年下降到32708畝。80年代以來,紅樹林的價值被重新認識,面積有所擴大。1987年調查為46590畝。主要分布於縣境東南山口、白沙及西南部西場等鄉鎮。1990年國務院批准在山口建立「國家級紅樹林生態自然保護區」。
海洋動物主要有哺乳類的儒艮、海豚、鯨、爬行類的海龜、玳瑁,經濟魚類,頭索動物文昌魚,甲殼類的蟹、蝦,軟體動物類的貝、蛤、蚶、尤魚等。 全縣已查明的金屬礦有30多種,非金屬礦有數十種,大部分礦產集中連片,儲量韋富,品位高,易於開采。主要有:石英砂、黃金、石油、鈦鐵砂、三氧化二鈧、黃玉、鋯石、金紅石、粘土、高嶺土、石膏、石灰石、火山灰、花崗岩、玄武岩、鉀長石、水晶、無煙煤、褐煤、泥炭土、油頁岩、褐鐵礦、菱鐵礦、鏡鐵礦、黃鐵礦、鉛鋅礦、重晶石、獨居石、雲母、磷釔礦、磷灰岩、辰砂、硬錳礦、.錫石、輝銻礦、金、銅、釉泥等等。公館盆地的礦產有鉛鋅礦、黃鐵礦、重晶石等;鐵山港沿岸有石灰石及無煙煤、褐鐵礦、花崗岩;縣北部丘陵有褐煤、陶土、泥炭等;濱海及南流江沿岸有鈦鐵礦、石英砂等礦產。
『陸』 合浦縣的經濟發展
2014年,是合浦縣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關鍵之年,面對復雜的發展環境和艱巨的發展任務,全縣人民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深入實踐科學發展觀,堅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搶抓機遇,狠抓落實,開拓創新,頑強拼搏,順利實施了「十二五」規劃。
一、綜 合 全年全縣生產總值(GDP)186.95億元,比上年增長9.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740524萬元,增長2.9%;第二產業增加值536734萬元,增長16.8%;第三產業增加值592309萬元,增長6.6%。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39.6%、28.7% 和31.7%。第一、二、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 9.3%、 71.8%和 18.9%。 年末全縣就業人員 46.48 萬人,比上年增長7.05%。城鎮新增就業5829人,比上年減少847 人,下降12.69%。城鎮單位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44280元,比上年增加 8398元,增長23.4%。 全年財政收入10.24億元,比上年增長2.09 %,其中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61701 萬元,增長5.02%。各項稅收收入84538萬元,增長1.53%。公共財政預算支出290333萬元,增長 1.16%。
二、農 業 全年糧食種植面積65830公頃,比上年減2741公頃;油料種植面積10097公頃,增加196公頃;甘蔗種植面積17901公頃,減47公頃;蔬菜種植面積26047公頃,減24公頃;木薯種植面積7986公頃,增加119公頃;果園面積12713公頃,減9公頃;桑園面積227公頃,減少 5公頃。全年糧食產量321631 噸,比上年減少2.64%;油料產量27676噸,增產0.3%;甘蔗產量1277936噸,減2.85%;蔬菜產量(含食用菌)528263噸,增產1.46%;園林水果產量89394噸,增產9.11%。 全年肉類總產量96324噸,比上年增加1.39%。其中,豬肉產量57065噸,增加4.76%;牛肉產量 2253噸,增長3.13%;羊肉產量161噸,增長8.07%;禽肉產量36581噸,減3.58%。蠶繭產量588噸,下降5.47%。水產品產量418915噸,增長3.23%。 全年木材採伐量387367立方米,比上年增長254.76%。 年末全縣農業機械總動力730666千瓦,比上年增長3.98 %。全年有效灌溉面積36299公頃。當年機耕面積106780公頃,比上年增長10.22 %。
三、工業和建築業 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416269萬元,比上年增長17.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61586.1萬元,增長24.3%;產品銷售率96.3%;工業品出口交貨值18653萬元,增長63.74%。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中,農副食品加工業增加值85301.4萬元,比上年增長9.9%,其中飼料加工增加值36888.4萬元,增長12.8%;皮毛、皮革及其製品和製鞋業增加值12450.3萬元,增長-4%;專用設備製造增加值8052.1萬元,增長-16%;電力供應增加值9053.1萬元,增長10.9%。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965321萬元,增長-7.57%;利稅總額30600萬元;利潤總4976萬元。增長-77.96% 分行業看,農副食品加工業實現利潤-1263.80萬元;飲料製造業實現利潤5122.90萬元。 全年全社會建築業增加值120464.56萬元,比上年增長12.4%。
四、固定資產投資 2014年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604895萬元,比上年增長14.6%。其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1304871萬元,增長15.8%;農村固定資產投資300024萬元,增長9.8%。在城鎮固定資產投資中,基本建設投資553410萬元,增長1.8%;更新改造投資587881萬元,增長24%;房地產開發投資163580萬元,增長50.4%。 全年商品房銷售面積498077平方米,增長41.2%。
五、交通、郵電和旅遊業 全縣等級公路里程1882公里。全年交通運輸、倉儲及郵政業增加值49624.76萬元,比上年增長4.4%。年末固定電話用戶達到81124戶。
六、貿易 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51646萬元,比上年增長11.39%。按城鄉分:城鎮消費總額538099萬元,增長11.45%,鄉村消費總額113547萬元,增加11.12%。按行業分:批發業完成36296.4元,增長20.15%,零售業完成544433.5萬元,增長11.94%,住宿業完成443萬元,比上年下降49.43%,餐飲業完成70473萬元,增長4.33%。
七、金融 2014年末,全社會金融機構存款余額1858261萬元,比上年增長11.62%,其中:居民儲蓄存款余額1838608萬元,增長12.52%,人均儲蓄存款16987元,增長11.46%。全社會金融機構貸款余額1056078萬元,增加20.07%。
八、教育和科學技術 教育事業成果喜人,每年都有考生考上北大、清華。全縣基礎教育學校317所,其中普通中學39所,小學校 277 所(35 個教學點),特殊學校1所。全縣基礎教育在校生134324人,比上年增長0.55%。其中:普通中學在校生55180人,比上年增長1.94%。在普通中學中,初中在校生38484人 ,增長3.24%;高中在校生16696人,下降0.93%。小學在校生79144人,減少0.40%。全縣普通中小學專任教師7316人。其中:小學4004人。順利通過國家科技進步考核,科技創新取得長足發展。
九、文化、衛生和體育 文化事業繼續發展,合浦作家群不斷壯大。年末全縣有文工團1個,體校1個。廣播電視台1座,文化站15個,廣播電視綜合覆蓋率100%。衛生事業不斷進步。全縣共有衛生機構28個,床位數3999張,衛生技術人員3292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1190人。
十、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全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8873元,比上年增長1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178元,比上年增長10.4%。 2014年末全縣職工人數37687人,比上年減少1.15%,其中:國有單位25628人,增長0.74%,城鎮集體單位7118人,增長5.00%。全部在崗職工(含勞務)年平均工資44280元,增長23.40%。其中:國有經濟單位在崗職工(含勞務)年平均工資46977元,增長25.92%,集體單位在崗職工(含勞務)平均工資44684元,增長16.74%。 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事業進一步發展。年末全縣失業保險參保人數37512人,比上年減少 10.70 %;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06650人,增長 1.3倍;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180023人,增長 0.34%;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266409人,減少20.15%;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人數840777人;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9789人,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 43135 人。
十一、資源、環境 全縣平均氣溫23.6℃,全年降水量2030.4毫米。 全縣森林面積10.62萬公頃,活立木總蓄積量 627 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 40.80 %。 合浦於宋代設府學,有平湖、了齋書院等。明代,以海天、尚志書院為著名。清代,書院發展到26間,主要有龍門、海門、歸德、進城、廉湖、文治、潤珠、香坪等書院。各書院均有田產作為經費來源.清末,廢科舉、興學堂。民國期間,合浦教育有所發展。解放前夕,合浦(含浦北、北海)有公立和私立中學30多所,學生1萬多人;小學116所,學生2萬多人。
解放後,合浦縣教育事業發展較快。截止2014年底全縣基礎教育學校317所,其中普通中學39所,小學校 277 所(35 個教學點),特殊學校1所。全縣基礎教育在校生134324人,比上年增長0.55%。比較有名的中學有:合浦廉州中學、合浦第一中學、合浦第二中學、合浦第三中學、合浦第四中學、合浦五中、合浦公館中學、合浦西場中學、合浦常樂中學、合浦白沙中學、合浦山口中學、合浦南康中學等。 解放前合浦的民間醫療以中醫中葯為主,艾灸、針灸、刮沙、拔火罐、按摩等民間技法尤為常用。
現有合浦縣中醫院1962年6月從縣人民醫院分出中醫門診,同年7月1日改稱合浦縣中醫院1988年全院建築總面積6000平方米。
合浦縣人民醫院民國19年7月,由地方紳士發動各界人士募捐集資創辦。民國24年5月,醫院落成定名為「合浦醫院」,佔地面積6000平方米,建築面積800平方米,同年9月1日開業。
合浦縣紅十字會醫院位於合浦一中右側。原為環城衛生院,1986年10月改為紅十字會醫院。
合浦縣專科醫院1976年4月建,院址廉州鎮城南。
『柒』 廣西合浦縣是怎麼樣成為脫貧示範的
廣西合浦縣山東村村民沈曉鳴清晨5點就開始了一天的勞作:養蝦、做飯、喂豬、照顧年邁的婆婆和生病的兒子...... 丈夫因病去世、婆婆現年96歲、三個子女尚在讀書,歲月的磨礪讓這個40多歲的女人格外堅毅。2016年沈曉鳴通過養豬、海水養殖脫貧摘帽,村民提起她都豎起大拇指。
「小事不出村,農事村辦,村民動嘴、幹部跑腿,正成為鄉村治理提高服務惠民的具體體現。」 廖錫武說。
近年來國家致力於脫貧致富,新農村建設力度很大.......
『捌』 廣西北海合浦發生變化的原因是什麼
合浦自古就是農業大縣,因為取消了農業稅,合浦財政收入從前五跌出前十。這也是合浦為什麼讓人覺得沒落的原因。其實合浦是一個正真藏富於民的強縣。人民生活都是相對富裕的。
合浦自身定位就有問題,現在還是農業大縣,無農不穩,無工不富不強!另外一個離北海太近,北海的工業都沒有得到長足的發展,在同樣的地理位置上,當然優先安排在北海市轄區內。
業內人士認為,領導更換頻繁也造成了北海發展思路沒有有效地銜接。北海1994年後已處於低迷階段,急需一個強有力的領導班子來力挽狂瀾,但是北海領導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拿北海的百姓話說這些領導是來「鍍金」的。北海泡沫經濟之後,留下一大堆問題迫切需要解決,就是領導能力再強,也需要一定時間摸透情況,理清思路。而7年幾任書記最長的不過一年加半載。思路剛剛理清,情況剛剛摸熟,就一紙調令,離開了北海。定位不高、措施不力、領導調換頻繁,這就是北海發展最大的症結。因此目前北海迫切要做的事情就是要重新審視和梳理自己的發展思路。廣西社科聯周主席認為,北海要發展,就要像廣東抓深圳、抓珠海那樣抓北海。北海條件那麼好,為什麼發展不起來,值得我們思考。他認為北海要發展自治區要有統一的認識。上級領導重視了,投資者就自然接踵而來了。北海一直到1996年,才轉移到發展實業上面來,可惜晚了一點。目前北海的高新技術產業今年上半年的產值只有7個多億,龍頭企業屈指可數。據自治區計委一位同志分析認為,北海在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方面,既缺資金、人才,又沒有得到廣西的重點扶持,廣西兩個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都不在北海。可以說高新技術產業沒有重大舉措的話,在北海相當長的時間內難以形成大氣候。旅遊業是北海優勢,發展的勢頭很猛,但是也只在節假日,其他的時間人氣不旺,北海發展旅遊業很有條件,但羽翼漸豐還待時日。自治區經濟研究中心的蘇處長認為北海經濟發展長期滯後,這就使北海的社會環境對突如其來的發展高潮不適應;人口素質對突如其來的發展高潮缺乏心理准備;領導的決策、措施、辦法,和城市經濟發展停滯形成強烈的反差。這就造成了北海城市發展定位上的長期模糊不清。
合浦最大的優勢是地理位置,但又沒北海的好。離北海很近,以目前來看既有利也有弊,等廣西有能力建設沿海城市群的時候,合浦優越的地理位置將得以體現。
『玖』 合浦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港,給合浦帶來了哪些影響
(1)根據《漢書·地理志》的權威記載,我國古代絲綢之路源於兩漢時期,共有三條主要路線。其中兩條為陸路,一條為海路。海上絲綢之路明確記載了日南、徐聞、合浦三地,始發時間為漢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而無廣州、泉州、寧波等港口的記載。綜合各方面因素和條件,認為今北海市合浦作為我國海上絲綢之路最早始發港之一的書證、物證確鑿,旁證充實,其地位毋庸置疑,應予以肯定。
(2)根據歷史和現實,廣州、泉州等港也是我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港口,但只是不同區域、不同時代的始發港,而不是最早始發港。它們作為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的史載時間:廣州為晉代,泉州為南宋,均晚於合浦港的西漢始發時間。
(3)隨著時代的推移,社會經濟的發展,造船、航海技術的進步和航海知識、經驗的積累,港口腹地容量的大小,地理條件和區位優劣,港口功能的差異,海上絲綢之路港口的發展和地位發生了變化與演替:東部港口逐漸興盛,北部灣港口的作用日漸下降。吳晉時期,廣州對外航線的開通,直接導致徐聞、合浦港的衰微[2]。因為從上述條件看,此時廣州明顯優於合浦,到了近現代更是如此。但這無損北海市合浦作為我國海上絲綢之路最早始發港之一的歷史價值與地位。
(4)北海市合浦海上絲綢之路最早始發港的名分,應向國家文物局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或達成「北海合浦共識」,聯合廣州、泉州、徐聞等港向國家文物局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世界文化遺產。與此同時,建議廣西或國家立項,進一步研究、發掘、保護、開發北海合浦有關海上絲路的文物和遺產。
(5)北海市合浦海上絲綢之路最早始發港的歷史和地位具有重要的文化和旅遊價值。開發新北海、建設新北海,應充分利用北海合浦這一輝煌的歷史文化品牌,立足廣西、面向東南亞、南亞、西亞乃至全世界,大力宣傳和推出北海市文化旅遊新產品,並藉助中國一東盟博覽會的交流平台,推動北海、廣西與東盟各國和世界的經貿合作與交易,振興合浦,振興北海,振興廣西。
『拾』 合浦儒艮自然保護區的發展建設
2003年3月31日,隨著3號燈浮安裝成功,合浦儒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界標版首期工程竣工,從此保護區權的執法管理有了明顯的界定范圍。這也標志著世界珍稀海生哺乳動物——儒艮從此有了一個安靜的家園。合浦儒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標志配置總投資137.8萬元,工程分兩期實施,在保護區內共設置燈浮、燈樁各6座。首期投資41.5萬元,包括4座燈浮、1座燈樁。該工程由廣東海事局北海航標處設計施工。
長期以來,由於保護區周界沒有明確的標志,造成管理人員海上執法困難。周圍一些漁民為了眼前利益,經常進入保護區捕魚作業,使保護區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生物資源銳減,「美人魚」日漸難覓「芳蹤」。為了更有效地保護儒艮資源及其生態環境,保護區管理站利用中國國家專項資金,建立保護區界標,使保護區有了明確的界限范圍,這對於促進保護區管護工作的順利進行,為保護區的海上執法管理提供了清晰的必不可少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