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第一次世界大戰對美國經濟的影響

第一次世界大戰對美國經濟的影響

發布時間:2021-01-01 17:13:22

A. 二戰對美國經濟和科技的影響

第二次世界大戰對美國的影響:
1促進了美國的經濟發展;(二戰擴大了美國的經濟市場)
2促進了美國的科技發展;(特別是工業、軍工方面)
3使美國成為了世界第一資本主義強國。(以前是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英國)
一.政治
第二次世界大戰成為美國歷史新的轉折點。獨一無二的綜合實力,使美國擺脫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企圖安排世界秩序卻無果而終的尷尬,開始按照有利於自己的方式主導國際秩,並最終在20世紀後期,成為一個超級大國。二戰後,美國和蘇聯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兩個國家。通過雅爾塔協議,美國和蘇聯達到了控制世界的目的。美國用馬歇爾復興計劃使西歐成為它的附庸。其勢力逐步滲入全球。
二.經濟

「二戰」對美國經濟的一大影響是它增加了總需求和生產,尤其是武器,軍火和食品。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大多數人都厭倦了參與歐洲的爭端,而且又值經濟大蕭條時期,所以美國沒有立即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可是,當戰火在歐洲和亞洲蔓延時,美國政府知道他們要時刻為戰爭准備著。除了加強軍事、招兵買馬外,政府還將工業向軍事物資轉型,
很多汽車生產流水線都開始生產戰斗機零件,漁業碼頭也停泊了軍艦,越來越多的曾被廢棄的美國工廠又重新開始了生產。
戰後美國經濟的發展具有一系列新特點。首先,從50~60年代,美國經濟增長出現了一
個西方經濟學家所稱的「黃金時代」。美國的國民生產總值經過「黃金時代」的發展從1961年的5 233億美元上升到1971年的10 634億美元;1965~1970年美國的工業生產以18%的速度增長。1970年美國擁有世界煤產量的25%,原油產量的21%,鋼產量的25%。1971年美國擁有汽車1.11億輛,83%的家庭至少擁有一輛汽車。1970年美國農產品比1950年增長了2倍,一個農民能養活47.1個人。
戰後美國經濟增長出現「黃金時代」的主要原因為:(1)上述已經提到的美國聯邦政府對經濟加強了干預;(2)為應付冷戰而加強的國民經濟軍事化極大地刺激了經濟的增長;(3)戰後技術革命推動了經濟的迅速發展;(4)利用戰後的經濟優勢地位,擴大
商品輸出和資本輸出,充分利用國外的廉價資源,其中特別是石油資源,從而極大地獲取高額利潤;(5)戰後美國的國內政治局面相當穩定。
三.科技

二戰還推動了科學技術的大發展。軍事上的需要,使交戰國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去發展相應的科學技術,製造克敵制勝的武器。原子彈的試製成功,正是由於迫切地軍事需要。V-2火箭的發明最初也是軍事上的用途。
四.負面影響
據戰史材料,美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傷亡情況(不含俘虜):美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
中傷亡人員總計為101.3萬.其中死亡40.5萬人(陣亡佔29.1萬人)、受傷累計60.8萬人次.美軍傷亡人員約70%分布於歐非戰場,其中僅西歐戰場(1944年6月-1945年5月)便有13.5萬人陣亡、45.1萬人(次)受傷。美軍的巨大傷亡(以美國人意向)使得美國民眾極度反對政府發動或參加戰爭。二戰的勝利給予的美國目空一切的傲氣,結果錯誤的進行了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使美國遭受了不必要的巨大損失。

B. 第一次世界大戰對美國經濟有什麼具體影響

首先,美國參戰原因:是因為一戰期間,美國供給協約國各種物資105億美元,貸款100億美元。俄國發生二月革命,俄與德單獨議和,退出戰爭,如果同盟國戰勝協約國,那麼美國100億美元貸款將一筆勾銷,利害攸關,所以不得不參戰。

宣戰:1917年2月24日,美國駐英大使佩奇收到齊默曼電報,稱如果墨西哥對美國宣戰,德國將協助把美國西南部還給墨西哥,於是美國以此為借口,在該年4月6日向德國宣戰。

目的:為了獲取更大的利益.提高自身聲望,取代英法在西方世界中的領導地位
在當時同盟國和協約國兩大軍事集團的力量已經呈現疲態且對比相當,紅色俄國的妥協使得同盟國方的劣勢消除,但雙方後備力量消耗殆盡,這一點從勝負雙方戰後從美國貸款重建可以確定,陣地戰的前提下任何一方想徹底擊敗另一方的可能性都已經不大,在這種情況下,美國作為一支新生力量,就成為拔蘿卜的那隻小老鼠,沒有它就拿不下德國從而打敗同盟國,但僅僅有它是遠遠不夠的,所以只能從一定程度上說美國在一戰中起了重要作用,但真正起到決定性作用的我個人認為是當時號稱歐陸軍事第一的法國,而成就美國一戰威名的兩個國家還應該算上德國,是德法的人員消耗使得美國的四個師得以在歐洲縱橫,就是說,如果美國在開始介入它只起到仆從國的作用,而如果它支持的是同盟國,則協約國很可能失敗,再次印證它不可能是決定的力量,不可能是充分力量,而是在適當的時機內起到不可或缺作用的必要力量

戰後經濟影響:戰後美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債權國和最大的資本輸出國。美國的國外投資從1913年的大約20億美元增加到1930年150億美元,其中30%投放在歐洲。到1919年協約國欠美國債務100億美元,其中英國向美國借了大約40億,法國向美國借了30億,全世界共有20多個國家欠了美國的債務。美國的黃金儲備大為增加,從1913年的7億美元增加到1921年的25億,到1930年再增加到45億,世界黃金儲備量的40%已在美國手裡。英國的黃金儲備量從1913年的2億美元到1921年只增加到8億。國際金融中心開始從倫敦轉向紐約,美元在世界貨幣中的地位上升,英鎊地位開始下降。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壟斷資產階級為了追逐高額利潤,憑借其在一戰中擴張起來的經濟實力和歐洲各國戰後經濟尚未恢復之機,以及西歐各國在財政上對美國的依賴,奪取大量新的海外市場,實行資本和商品輸出。一戰後,美國以經濟勢力滲透取代了英國在加拿大的優勢地位;在拉丁美洲,美國以「金元」外交、「大棒」政策並以「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的掩蓋口號,排擠歐洲國家的資本,使得加拿大和拉丁美洲成為美國壟斷資本的主要投資場所。美國對歐洲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則以幫助恢復戰爭破壞為名,到處運用美元,推行「金元外交」。這樣,美國的對外貿易和資本輸出不增長。

美國在奪取新的海外市場的同時,也注重擴大國內市場。在20年代,壟斷資產階級挖空心思,用五花八門的擴大廣告宣傳和賒購的辦法來刺激汽車、住房及大件日用生活必需品的消費。

當時,建築、汽車、電氣工業並稱為美國經濟的三大支柱。「一戰」中,美國國內建築業近乎停頓。戰後,建築工業迅速發展,產值從1919年的120億美元增長到1928年的近175億美元。建築工業的發展不僅開辟了就業途徑,而且也促進了與其有關的其他工業的發展。在20年代,汽車工業成長為美國最大的製造業和最大的工業部門,而汽車工業的發展又推動了鋼鐵、石油、化工、公路建設等一系列工業部門的發展。電氣工業在20年代也發展很快,同樣促進了美國這一時期的經濟繁榮。

總之,今天美國的超級大國地位,是基於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可以說沒有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的實力經濟地位不會發展那麼迅猛快速,冷戰期間的蘇聯也有可能稱霸世界(這其實和中國抗日戰爭一樣,如果沒有抗日戰爭,那麼共產黨很可能被國民黨鏟除,是日本牽制了國民黨,而毛主席在後方猛力發展,才有解放戰爭的逆轉結局)

C. 第一次世界大戰給世界經濟帶來嚴重沖擊的影響是什麼

. 第一次世界大戰給世界經濟帶來嚴重沖擊,其主要有如下表現 如下:(1)生產力遭到極大的破內壞,世界工業生產全容面下跌。(2)全球貿易嚴重萎縮,國際金本位制瓦解。(3)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在經濟實力上發生了顯著變化。與美國、日本大發戰爭財促使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形成鮮明對照,英國、法國、德國的綜合經濟實力都遭到嚴重削弱。一戰的歷史作用在於它開啟了歐洲霸權的削弱進程。一戰本來是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矛盾沖突激化而發生的,結果卻孕育了新的更大矛盾和沖突,進一步加劇了各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成為引發二戰的原因之一。

D. 第一次世界大戰對美國經濟有什麼具體影響

首先,美國參戰原因:是因為一戰期間,美國供給協約國各種物資105億美元,貸款100億美元。俄國發生二月革命,俄與德單獨議和,退出戰爭,如果同盟國戰勝協約國,那麼美國100億美元貸款將一筆勾銷,利害攸關,所以不得不參戰。
宣戰:1917年2月24日,美國駐英大使佩奇收到齊默曼電報,稱如果墨西哥對美國宣戰,德國將協助把美國西南部還給墨西哥,於是美國以此為借口,在該年4月6日向德國宣戰。
目的:為了獲取更大的利益.提高自身聲望,取代英法在西方世界中的領導地位
在當時同盟國和協約國兩大軍事集團的力量已經呈現疲態且對比相當,紅色俄國的妥協使得同盟國方的劣勢消除,但雙方後備力量消耗殆盡,這一點從勝負雙方戰後從美國貸款重建可以確定,陣地戰的前提下任何一方想徹底擊敗另一方的可能性都已經不大,在這種情況下,美國作為一支新生力量,就成為拔蘿卜的那隻小老鼠,沒有它就拿不下德國從而打敗同盟國,但僅僅有它是遠遠不夠的,所以只能從一定程度上說美國在一戰中起了重要作用,但真正起到決定性作用的我個人認為是當時號稱歐陸軍事第一的法國,而成就美國一戰威名的兩個國家還應該算上德國,是德法的人員消耗使得美國的四個師得以在歐洲縱橫,就是說,如果美國在開始介入它只起到仆從國的作用,而如果它支持的是同盟國,則協約國很可能失敗,再次印證它不可能是決定的力量,不可能是充分力量,而是在適當的時機內起到不可或缺作用的必要力量
戰後經濟影響:戰後美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債權國和最大的資本輸出國。美國的國外投資從1913年的大約20億美元增加到1930年150億美元,其中30%投放在歐洲。到1919年協約國欠美國債務100億美元,其中英國向美國借了大約40億,法國向美國借了30億,全世界共有20多個國家欠了美國的債務。美國的黃金儲備大為增加,從1913年的7億美元增加到1921年的25億,到1930年再增加到45億,世界黃金儲備量的40%已在美國手裡。英國的黃金儲備量從1913年的2億美元到1921年只增加到8億。國際金融中心開始從倫敦轉向紐約,美元在世界貨幣中的地位上升,英鎊地位開始下降。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壟斷資產階級為了追逐高額利潤,憑借其在一戰中擴張起來的經濟實力和歐洲各國戰後經濟尚未恢復之機,以及西歐各國在財政上對美國的依賴,奪取大量新的海外市場,實行資本和商品輸出。一戰後,美國以經濟勢力滲透取代了英國在加拿大的優勢地位;在拉丁美洲,美國以「金元」外交、「大棒」政策並以「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的掩蓋口號,排擠歐洲國家的資本,使得加拿大和拉丁美洲成為美國壟斷資本的主要投資場所。美國對歐洲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則以幫助恢復戰爭破壞為名,到處運用美元,推行「金元外交」。這樣,美國的對外貿易和資本輸出不增長。
美國在奪取新的海外市場的同時,也注重擴大國內市場。在20年代,壟斷資產階級挖空心思,用五花八門的擴大廣告宣傳和賒購的辦法來刺激汽車、住房及大件日用生活必需品的消費。
當時,建築、汽車、電氣工業並稱為美國經濟的三大支柱。「一戰」中,美國國內建築業近乎停頓。戰後,建築工業迅速發展,產值從1919年的120億美元增長到1928年的近175億美元。建築工業的發展不僅開辟了就業途徑,而且也促進了與其有關的其他工業的發展。在20年代,汽車工業成長為美國最大的製造業和最大的工業部門,而汽車工業的發展又推動了鋼鐵、石油、化工、公路建設等一系列工業部門的發展。電氣工業在20年代也發展很快,同樣促進了美國這一時期的經濟繁榮。
總之,今天美國的超級大國地位,是基於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可以說沒有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的實力經濟地位不會發展那麼迅猛快速,冷戰期間的蘇聯也有可能稱霸世界(這其實和中國抗日戰爭一樣,如果沒有抗日戰爭,那麼共產黨很可能被國民黨鏟除,是日本牽制了國民黨,而毛主席在後方猛力發展,才有解放戰爭的逆轉結局)

E.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對各國 經濟 影響

中國:一戰期間,西方各國忙於戰爭,暫時放鬆了對中國的控制,而且因為戰爭的消耗,需要大量的從國外進口物資,這使得中國的民族工業得到了寶貴的發展機遇,因而有了中國民族工業的「黃金時代」。一戰結束後,這個黃金時代不可避免地曇花一現。

日本:作為戰勝國,日本由債務國變成債權國,並侵佔了原屬德國勢力范圍的中國膠州灣及山東半島,擴大了自身的利益。

韓國:老實說專門經濟方面的影響不太清楚,只知道一戰對韓國政治的影響,資料引用如下:
三一運動(삼일운동,March 1st movement),為韓國在日韓並合之後發起的獨立運動,由於發起日為1919年3月1日而得名,也被稱為「獨立萬歲運動」。在南韓與北韓,三月一日都是紀念日。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巴黎和會時,由於美國總統威爾遜提出十四點和平原則,其中包括反殖民的民族自決原則,鼓舞當時在日本留學的朝鮮學生。當時由於朝鮮高宗過逝,而高宗是受到日本方面毒殺的傳聞廣泛流傳,使得除了留學生之外,本土的基督教、佛教與天道教也予以犟力呼應,並且決定於三月三日發表獨立宣言。

1919年3月1日,在首爾市中心的公園中有三十三名韓國獨立運動參與者,發表了「獨立宣言」,引起了一般市民的跟隨與騷動,群眾並且高呼「獨立萬歲」的口號並舉辦示威遊行,同日平壤也發生了示威活動,之後運\動遍布全朝鮮半島,朝鮮總督府便決定予以鎮壓,至於有多少人死亡目前仍然是難以統計。其中最有名的殉難者為柳寬順。但是朝鮮總督府的鎮壓並沒有成功;可是本土的韓國獨立運動也受到不小的沖擊,之後不少獨立運\動參與者亡命國外,或改采武裝革命方式從事獨立運動。當然也有人轉為親日派。而日本統治朝鮮半島的方式也因三一運\動,改為文治主義為主的懷柔政策。(引用自網路)

F. 緊急!!!第一次世界大戰對美國的影響

第一次世界大戰至20世紀20年代末的美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後,美國宣布中立,向交戰雙方提供軍火,不久又對協約國進行貸款。1916年,威爾遜當選連任。1917年,美國在德國潛艇擊沉美國船隻後,於4月6日對德宣戰。大戰期間由於國外移民中斷,黑人大量北移,並人伍出國作戰,開拓了視野。1918年11月,威爾遜簽署對德停戰協定。第一次世界大戰促進了美國的經濟繁榮。戰後,美國由欠60億美元的債務國而成為貸出100億美元的債權國,美國成為最富有的國家。1921年共和黨W.G.哈定執政,正值美國陷入全面經濟蕭條。他提出「工業正常化」和」搶救資本主義」政策;1923-1929年世界資本主義進人相對穩定時期。美國國內由於固定資本更新,建築業興起,汽車和鋼鐵工業等擴大以及商品和資本輸出激增,1923年美國工商業出現了新高漲。與此同時,美國第2次企業「合並浪潮」(即進一步托拉斯化),遍及銀行業、工業部門,特別是水、電、煤氣公用事業,甚至擴展到零售商業部門。共和黨人C,柯立芝執政時期是美國經濟繁榮時期。私人壟斷資本大為發展。但由於國內新興工業畸形發展與生產過剩,使國民經濟各部門比例嚴重失調,生產和消費脫節,農業長期陷於慢性危機,1929年10月美國首先爆發經濟危機,隨後資本主義各國陸續陷入1929-1933年世界性經濟危機。

G. 關第一次世界大戰對美國經濟的影響

  1. 首先,美國參戰原因:是因為一戰期間,美國供給協約國各種物資105億美元,貸款100億美元。俄國發生二月革命,俄與德單獨議和,退出戰爭,如果同盟國戰勝協約國,那麼美國100億美元貸款將一筆勾銷,利害攸關,所以不得不參戰。



  2. 宣戰:1917年2月24日,美國駐英大使佩奇收到齊默曼電報,稱如果墨西哥對美國宣戰,德國將協助把美國西南部還給墨西哥,於是美國以此為借口,在該年4月6日向德國宣戰。



  3. 目的:為了獲取更大的利益.提高自身聲望,取代英法在西方世界中的領導地位
    在當時同盟國和協約國兩大軍事集團的力量已經呈現疲態且對比相當,紅色俄國的妥協使得同盟國方的劣勢消除,但雙方後備力量消耗殆盡,這一點從勝負雙方戰後從美國貸款重建可以確定,陣地戰的前提下任何一方想徹底擊敗另一方的可能性都已經不大,在這種情況下,美國作為一支新生力量,就成為拔蘿卜的那隻小老鼠,沒有它就拿不下德國從而打敗同盟國,但僅僅有它是遠遠不夠的,所以只能從一定程度上說美國在一戰中起了重要作用,但真正起到決定性作用的我個人認為是當時號稱歐陸軍事第一的法國,而成就美國一戰威名的兩個國家還應該算上德國,是德法的人員消耗使得美國的四個師得以在歐洲縱橫,就是說,如果美國在開始介入它只起到仆從國的作用,而如果它支持的是同盟國,則協約國很可能失敗,再次印證它不可能是決定的力量,不可能是充分力量,而是在適當的時機內起到不可或缺作用的必要力量



  4. 戰後經濟影響:戰後美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債權國和最大的資本輸出國。美國的國外投資從1913年的大約20億美元增加到1930年150億美元,其中30%投放在歐洲。到1919年協約國欠美國債務100億美元,其中英國向美國借了大約40億,法國向美國借了30億,全世界共有20多個國家欠了美國的債務。美國的黃金儲備大為增加,從1913年的7億美元增加到1921年的25億,到1930年再增加到45億,世界黃金儲備量的40%已在美國手裡。英國的黃金儲備量從1913年的2億美元到1921年只增加到8億。國際金融中心開始從倫敦轉向紐約,美元在世界貨幣中的地位上升,英鎊地位開始下降。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壟斷資產階級為了追逐高額利潤,憑借其在一戰中擴張起來的經濟實力和歐洲各國戰後經濟尚未恢復之機,以及西歐各國在財政上對美國的依賴,奪取大量新的海外市場,實行資本和商品輸出。一戰後,美國以經濟勢力滲透取代了英國在加拿大的優勢地位;在拉丁美洲,美國以「金元」外交、「大棒」政策並以「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的掩蓋口號,排擠歐洲國家的資本,使得加拿大和拉丁美洲成為美國壟斷資本的主要投資場所。美國對歐洲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則以幫助恢復戰爭破壞為名,到處運用美元,推行「金元外交」。這樣,美國的對外貿易和資本輸出不增長。

    美國在奪取新的海外市場的同時,也注重擴大國內市場。在20年代,壟斷資產階級挖空心思,用五花八門的擴大廣告宣傳和賒購的辦法來刺激汽車、住房及大件日用生活必需品的消費。

    當時,建築、汽車、電氣工業並稱為美國經濟的三大支柱。「一戰」中,美國國內建築業近乎停頓。戰後,建築工業迅速發展,產值從1919年的120億美元增長到1928年的近175億美元。建築工業的發展不僅開辟了就業途徑,而且也促進了與其有關的其他工業的發展。在20年代,汽車工業成長為美國最大的製造業和最大的工業部門,而汽車工業的發展又推動了鋼鐵、石油、化工、公路建設等一系列工業部門的發展。電氣工業在20年代也發展很快,同樣促進了美國這一時期的經濟繁榮。


  5. 總之,今天美國的超級大國地位,是基於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可以說沒有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的實力經濟地位不會發展那麼迅猛快速,冷戰期間的蘇聯也有可能稱霸世界(這其實和中國抗日戰爭一樣,如果沒有抗日戰爭,那麼共產黨很可能被國民黨鏟除,是日本牽制了國民黨,而毛主席在後方猛力發展,才有解放戰爭的逆轉結局)





H. 根據材料概述一戰後美國經濟繁榮的原因及影響

一、美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大發橫財,擴張了經濟實力。 戰爭初期,美國利用「中立」的有利地位,利用交戰雙方對軍需物資的大量需求,充當雙方的兵工廠,迅速擴大軍工生產和重工生產;此外,美國還在戰爭期間對英法貸款,並乘歐洲交戰國在世界市場上競爭力減弱的良機,擴大工農業生產,進行商品輸出。戰爭結束時,美國已從戰前一個資本輸入國變為資本輸出國,由債務國變成債權國。到1924年,美國掌握的黃金總額已達世界黃金儲存量的1/2,控制了國際金融市場,戰後資本主義世界的金融中心由英國移到了美國。這就大大加強了美國在資本主義世界中的地位,為更新生產設備,擴大生產規模,迅速發展生產提供了雄厚的資金,從而為經濟繁榮奠定了基礎。 二、技術革命是「繁榮」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因。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初期,美國忙於軍工生產和重工生產,1917年4月參戰後又忙於戰爭,所以無暇顧及陳舊生產設備的更新,生產技術比較落後。戰爭結束後,美國靠在戰爭中積累下來的雄厚資金,並隨著一些新技術的突破,出現了一個更新生產設備、擴大生產規模以及採用新技術的熱潮。與此同時,美國還大力推行「工業生產合理化運動」。當時,運動最有代表意義的就是泰羅制和福特製。早在19世紀80至90年代,年輕的工程師弗雷德里克·W·泰羅就著手研究工廠的科學管理,並發展成為一種理論。在這個理論成熟後的20世紀20年代初期,工商企業中幾乎每一個部門都程度不同地接受了科學管理。所謂福特製,即採用裝配線作業或流水線作業技術。這種技術先是在福特汽車公司採用,由於能大大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所以在20年代初期,被應用於許多工業部門。 美國壟斷資產階級還以加強工業部門的科學研究工作來推動經濟的發展。戰後,美國大企業都建立了自己的科研機構,1927年據208個公司的報告,它們用於科學研究的經費總數近1200萬美元。工業部門科學研究工作的加強,推動了新技術在工業生產中的應用,促進了經濟的迅速發展。 三、廣闊的國內外市場刺激了經濟的發展。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壟斷資產階級為了追逐高額利潤,憑借其在一戰中擴張起來的經濟實力和歐洲各國戰後經濟尚未恢復之機,以及西歐各國在財政上對美國的依賴,奪取大量新的海外市場,實行資本和商品輸出。一戰後,美國以經濟勢力滲透取代了英國在加拿大的優勢地位;在拉丁美洲,美國以「金元」外交、「大棒」政策並以「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的掩蓋口號,排擠歐洲國家的資本,使得加拿大和拉丁美洲成為美國壟斷資本的主要投資場所。美國對歐洲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則以幫助恢復戰爭破壞為名,到處運用美元,推行「金元外交」。這樣,美國的對外貿易和資本輸出不增長。 美國在奪取新的海外市場的同時,也注重擴大國內市場。在20年代,壟斷資產階級挖空心思,用五花八門的擴大廣告宣傳和賒購的辦法來刺激汽車、住房及大件日用生活必需品的消費。 當時,建築、汽車、電氣工業並稱為美國經濟的三大支柱。「一戰」中,美國國內建築業近乎停頓。戰後,建築工業迅速發展,產值從1919年的120億美元增長到1928年的近175億美元。建築工業的發展不僅開辟了就業途徑,而且也促進了與其有關的其他工業的發展。在20年代,汽車工業成長為美國最大的製造業和最大的工業部門,而汽車工業的發展又推動了鋼鐵、石油、化工、公路建設等一系列工業部門的發展。電氣工業在20年代也發展很快,同樣促進了美國這一時期的經濟繁榮。

I. 兩次世界大戰 對美國經濟的影響

一戰和二戰可以說來美國源都是最大的贏家,戰爭期間美國向各方賣軍火賣武器,大發戰爭財,戰爭快結束之時稍一出力就左右了勝利的天平。一二戰以後老牌帝國主義國家如英國法國德國蘇聯都被打殘了,美國成為了世界第一經濟軍事大國,地位至今無人可以撼動,穩坐全球老大寶座

閱讀全文

與第一次世界大戰對美國經濟的影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