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辯題:科技發展阻礙環境保護
想到2點
新材料技來術創造很多自用途廣泛很實用的材料
但這些材料大部分不能被環境自身降解
最簡單的例子就是
塑料——白色污染
氟利昂——破環臭氧層
人類發明汽車等各種交通工具
但所使用的石油產品排放尾氣
致使大氣溫室氣體、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含量劇增
科技又進步不到以清潔能源替代的地步
更提不出完全可行的解決方法
可笑的例子——沈陽曾因為大氣污染嚴重而消失於美國軍事衛星視野
使美國以為中國有了可以隱藏一個城市的能力)
B. 辯題:科技發展促進環境保護
談一點本人比賽的經驗和對辯論賽的理解,希望有所助益。
狹義的辯論,也就是你所說的辯論,是辯論賽。
辯論賽是根本目的有2個:提高思辨能力和語言操控能力。(盡管是比賽過程中,需要讓把自己說成真理的化身、光明的使者、道德的模範、理性的代言人,但心裡應該明白辯論賽的真諦,這樣你才能真的有所獲益。)
辯論的過程分為兩大階段:賽前准備和比賽。
很多人更注重比賽,但是根據本人的拙見,賽前准備更為重要,比賽勝利的隊伍,往往都是賽前准備充分的隊伍。
下面分別就這兩個階段,談一點經驗。
准備階段分為3個過程:
第一、破題——即深刻理解辯題的中心思想,剖析辯題反應的核心問題。破題是個方向性問題,一旦解錯了,方向就錯了,走的再快也是南轅北轍。
舉個例子:某比賽,本人是評委,正方辯題是:專才比通才更適應社會。他們的立論基礎是通才根本不存在。所以,一辯陳述就已經判定正方輸了。為什麼呢?就是因為他們破題出問題了,辯題既然這么出,就已經給定一個假設:通才和專才是並列存在的。他們根本就沒理解辯題,就盲目論證,論證的再充分、再嚴密也是沒用的。
這里順便談談辯題,辯題就是辯論一方的論點,一個好的辯題必須具備可辨性,雙方都要有可辨的空間,二者非此即彼,矛盾沖突明顯,並且沒有學理和道德上的優劣之分,否則這就是一個爛辯題。這就決定了,任何一個好的辯題,都沒有正確和錯誤之分。任何一個好的辯論員,都非常清楚這一點,所以絕不會反復糾纏於某個辯題。希望從辯論賽當中,探尋真理的人根本不明白辯論賽的真正目的。
第二、立論——即為了證明論點(本方觀點)確立分論點,以支持本方觀點。立論不能太少,否則根基不穩,獨木難支;也不宜過多,否則戰線太長,首尾難顧。一般3~4個較好,形成鼎足之勢。
作為分論點,首先必須是無懈可擊的,站得住腳的。分論點是為了支持觀點的,分論點本身就漏洞百出,非但不能支持觀點,還會成為負擔,成為對方攻擊的對象。
其次,分論點對於觀點的支持,越直接越好。例如讓你論證某個東西是雞蛋,你的分論點是「它是圓的」,這就離題太遠了,雖然也可以論證,但是太間接;如果你的分論點是「這東西是母雞生的」,這就非常直接了。
第三、論證——即運用充分論據通過嚴密的推理證明觀點的過程。論證要滿足兩個條件:
1、論據充分、有力;
2、論證過程邏輯嚴密;
先談第一點「論據充分、有力」,我不知道你是大學還是中學,如果你學過寫論文,應該知道論據分為事實論據和道理論據。事實論據就是客觀發生的事實情況,道理論據就是得到充分認可的理論觀點,就辯論賽而言,可以包括:公理、善風良俗、名人名言、法律法規、本國政府觀點,等等。「充分」就是要有一定的量,當然也不是越多越好,但也不能一棵樹上弔死;更重要的是「有力」,什麼是有力呢?直接——直截了當的證明了觀點;權威——包括兩層含義,一是權威部門或人物的觀點,二是得到大眾長期認可;
第二點「論證過程邏輯嚴密」,如果你們沒學過邏輯學也沒關系,由於辯論賽節奏緊湊,交鋒激烈,對於邏輯的嚴密性要求並不高,也沒有時間仔細推敲你的邏輯是否緊密。只要按照上述方式破題、立論、論證,不會出現明顯的邏輯問題。新手最常見的一個問題就是自相矛盾和假設論證,自相矛盾大多數情況都是由於辯論員之間思想不統一,准備不充分或者出現喜歡標新立異的「內鬼」,導致辯論員之間彼此矛盾,前後不一,假設論證則就是論證過程出現「如果……」、」可能……」、「假設……」、「要是……就……」,這樣的詞,即使在辯論過程中,也要盡量避免,
「說道『如果』,整個巴黎都可以裝進一個瓶子。」你假設出的情況,是什麼都證明不了的。
充分的准備是贏得比賽的關鍵,當然,反復思辨的過程是異常痛苦的,有時候自己和自己打架,很容易有人格分裂的感覺,大量的尋找資料也是很繁瑣的勞動,但是只要有耐心,一定能夠有所收益,有所提高。
談一點比賽當中的經驗,也都是些本人的拙見,不知道是否可以有所助益。
第一、勝負的判定。評委一般會根據從論證和團隊2個方面,判定勝負(當然我是說比較有辯論賽相關知識和經驗的評委)。論證方面:觀點是否明確,論證是否嚴密,證明是否有力,論據是否充分,一句話,你是不是真正證明了你的觀點的正確性。團隊方面:辯論員是否配合默契、語言是否清晰流暢、儀態是否大方得體。
第二、辯論員。辯論賽是用語言做武器的戰斗。但這並不是說選手可以撕破臉無所顧忌的拼殺,那是吵架,不是辯論。一個好的辯論員,不論勝敗都會受到大家的尊重,這是辯論員的人格魅力而不是吵架本事。
作為辯論員,有一些禁忌必須遵守:
1-不能侮辱謾罵對方;
2-不能論及對方的隱私,學校辯論往往大家都認識,很容易出現這種情況;
3-決不能離開辯論席;
4-不能使用侮辱性手勢,例如用手指指對方,新手自由辯論時,最容易出現這種情況,如果需要指向對方,應該用類似「請」的動作,手掌並攏向對方伸一下即可;
5-盡量使用普通話,正規辯論賽中,方言除作為論據外,對方和評委都無視;
6-避免聲嘶力竭,手舞足蹈,唾沫橫飛等有損形象的情況。
第三、如何進行自由辯論。自由辯論是雙方沖突最激烈的時刻,往往也是區分勝負的時刻,也是新手最容易犯錯誤的時刻,重點談一下吧。
1-堅持觀點,不被對方牽著鼻子走。新手一進入自由辯論階段,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忘記本方論點,被對方牽著鼻子跑。不管是自由辯論還是陳述、問答,都是為了證明本方觀點,駁斥對方觀點,而且是以證明本方觀點為主,千萬不能忘記,對方一旦連續發問,就手足無措,就顧著應付對方的提問,就會非常被動了。
2-提問。自由辯論的問題大都是提前准備好的,如果你認為那些精彩的問題,都是選手的臨場發揮,你就大錯特錯了。這些問題,都是賽前充分准備,認真推敲,精心組織出的問題,准備的時候首先要自己嘗試回答,能力允許還要推測對方可能怎麼回答,根據回答進一步發問。這樣的問題,辯論雙方都可以提出,如果你想不到,那是你還沒找對路,這是由辯題的特點決定的(雙方都有可辨性)。提問,不能對方答了,就沒事兒了,一定要繼續進一步發問。發問的一方,往往佔有主動權。對方如果迴避不回答,就反復發問,同時別忘了說」第X次請教對方辯友,……」 :p
3-回答。回答對方的提問,要如撥雲見日,不被對方迷惑。看了上面一段,你應該會想到,對方精心准備的問題,必然很難回答,絕妙的問題甚至根本就是對方觀點的論據,你一旦回答,就會反而證明對方。怎麼辦呢?首先要記住「證明本方觀點才是第一要務」,回答的時候,也盡量使用本方的論證、論據,其次要撥雲見日,從根子上找對方問題的毛病,最後,實在覺得難以回答,千萬不要糾纏,顧左右而言他一下,對方再問,就說「我方已經很明白的回答了這個問題,鑒於時間關系,不再重復。請問對方隊友……」。當然,有水平的評委一看就知道你輸了這一陣,但是辯論賽交鋒,是不能計較一城一寨的得失的,最後勝利才是關鍵。
4-找錯。揪出對方的漏洞,可能是辯論員最喜歡乾的事情了,樂趣無窮,往往也能博得滿堂彩:) 但是,一雙敏銳的耳朵不是一天兩天能夠練就的,還需要不斷練習。舉幾個常見的例子,邏輯錯誤:對方的論證過程不嚴密,前後矛盾,這就屬於根本性錯誤了,揪出來就要一批到底,尤其是對方選手之間彼此矛盾。常識錯誤:對方犯了常識性錯誤,這就一定不能放過了,這里有一個精彩的例子:93年國際大專辯論賽上,劍橋大學選手提出「新加坡總統李光耀……」請對方解釋,復旦大學的蔣昌建何許人也,立刻指出「李光耀是新加坡總理,而不是總統。」觀眾掌聲四起,對方顏面掃地。
辯論賽是一項技巧性很強的比賽,比賽中,辯論員還會使用詭辯、偷換概念、偷梁換柱、旁敲側擊、顧此言彼,等等很多方法,能夠指出對方的伎倆,當然是大快人心的。但是,這些技巧往往都是臨場應變,沒那個隊伍,比賽前就打算詭辯的吧,練就這些技巧,不是一日之功,找出這樣的問題,當然也就沒那麼容易了。
總而言之,通過參加辯論賽,以及平時的練習,辯論技巧會得到明顯的提高,對個人的思辨能力和操控語言的能力也將有所助益。
參考資料:原創~
C. 辯論賽,明天就要舉行辯論賽了,辯題是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孰輕孰重
主要矛盾是經濟建設 生態環境處於次要矛盾 雖然倡導生態環境保護 但只是為經濟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
D. 辯題——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孰輕孰重
取兩者的折中辦法呀!!!
E. 『辯題求解』科技發展 促進 / 阻礙 環境保護。
這個辯題和
經濟來發展與環源境保護能否統一
的辯題差不多。正方關鍵要打出科技發展是全面的發展,囊括了環境科學的發展啊,這對於環境保護肯定是促進的,比說現代社會正是環境科技發展領域的突破,才讓全世界越來越重視起環境問題。反方要打出科學技術應用過程尋求經濟利益最大化而走捷徑會阻礙環境保護。
F. 我要打一場辯論賽,辯題是中國發展應以經濟發展為先還是環境保護為先。我方觀點是以經濟保護為先。
以誰為先的問題大都是考慮時間的先後,也可以討論重要性的先後。
前者從目前看來,就是內中國即將選容擇的道路是經濟還是環保,如果是經濟無法就是來自於國內目前的人口、社會資源壓力,和我們希望富國強民的夢想,而環保可以說是為了長治久安的可持續發展。
至於重要性,那麼問題就來了,兩者誰更重要呢?比較重要性一般我們可以通過兩者矛盾是選擇哪一個的問題,當經濟發展和環保只能選擇一個的時候我們選誰?為什麼?lz思考吧!
G. 辯題:科技發展不阻礙環境保護
科技發展和環境復保護是什麼關制系,科技的發展是人類進步的重要力量甚至是關鍵力量,他本身是應該被肯定的,只是人們在利用科技發展的成果的時候,可能出於各種各樣的原因導致用錯了地方,引起了一些負面的後果比如環境問題。就好像發明電腦和網路的人是為了將它為我們所用,但是有人沉迷於網路,甚至網路犯罪,這個不是電腦和網路的錯,也不是發明它們的人的錯。電腦和網路也不會阻礙人們打擊網路犯罪,深度沉迷網路等等。
科技發展並不是導致環境問題的主要原因。這其中人為的因素不能忽視。
科技發展怎麼想也不會阻礙環境保護,只會給環保提供更多更新更有效的方法的技術。
H. 求助!明天要打一個辯論賽,辯題是: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能不能並行。我是反方:不能並行。求各位的觀點!
這是一個不用辨,辯論賽。肯定可以並行。明白兩點就成了。第一,經濟必須發展,不發展,難不成倒退。第二,污染了,肯定要治理,不然沒法保證人們的生存環境。
I. 辯題:科學發展對環境保護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科學發展了就可以解決眾多問題。而大多數問題不是在於科學發展而且取決於人自身的態度
J. 關於環保的辯題 最好新的
(1)以「環境保護的主要問題是不是金錢問題」為主題
(2)對「文化遺產回以開發為主,還是以保護答為主」為主題
(3)以「保護綠色天地,共創綠色家園」為主題
(4)經濟的快速發展對環境的影響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5)是否要禁止動物園的存在
(6)隨地吐痰要不要被罰款
(7)戶外殺生運動要靠法律禁止還是自我約束
(8)人類對動植物的基因遺傳工程是否破壞了生態平衡,違背了生物進化論
(9)大型水利工程能否被推廣
(10)保護環境要靠自律還是法律
(11)變異寵物能否流行下去
(12)人類社會進步是否必須以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
(13)環保主要是觀念問題還是技術問題
(14)落實環保政策與經濟發展是否矛盾
(15)加快我國城市化發展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