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教育經濟發展是落後的

教育經濟發展是落後的

發布時間:2021-01-01 10:17:21

A. 民族地區缺乏大量的什麼,造成教育落後,導致出現經濟發展遲緩的狀態

(1)自然環境惡劣。在我國經濟落後的少數民族地區,人們賴以生存、發展的自然環境大多十分惡劣,都存在交通不便,自然災害頻繁等不利因素,如青藏高原高寒缺氧,西北地區乾旱缺水,西南地區大面積岩溶地區土質惡劣等等。這些是制約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的先天因素。
(2)交通不便, 基礎設施落後。據估算每百萬人口擁有的公路里程數每提高一個百分點,人均GDP增長率提高0.82個百分點。但目前西部地區交通設施存在「兩低、兩差、兩不足」的突出問題。「兩低」:一是路網密度低,二是通達水平低;「兩差」:一是道路等級、質量差,二是出海條件差;「兩不足」:一是建設資金不足,二是自身發展能力不足。這些都嚴重的制約了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
(3)科技文化水平相對落後。由於歷史的原因,民族地區科技文化水平較低,西部民族地區技術進步對經濟進步的影響所佔比重較低。由於文化教育落後,造成了勞動者素質相對低下,阻礙了高新技術產業的進入,使民族地區的經濟在低水平、低效益上循環。
(4)產業結構不合理,調整難度大。少數民族地區大多處於邊遠地區,社會發育程度相對滯後,地方經濟以傳統的農牧業為主,工業以初加工為主,第三產業有所發展。而這種產業結構和經濟結構的現狀又缺乏足夠的吸引力,也導致了吸引外部資金的動力不足。因此,正在陷入「積累資金不足、技術進步緩慢、勞動生產率低下、居民收入水平低下、資金供給能力不足」的不良循環之中。
(5)經濟活動中短期行為嚴重。「資源換增長」的模式依然存在。很多地方衡量業績的惟一標准,就是以經濟總量和增長速度為指標,用土地和優惠政策招商引資,優先選擇做那些比較能夠「急功近利」的事情。

B. 從教育方面論述經濟增長的事實

綜觀20世紀人類經濟發展歷程。尤其是本世紀50年代以來,全球經濟發展的軌跡,許多經濟文化相對落後的國家和地區,在較短時間內迅速實現現代化的成功經驗證明,教育是經濟發展的內在要素,是經濟發展中具有決定意義的要素。把教育處於優先發展是支撐20世紀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經驗。
一、教育與人類自身的發展
人口問題,是當代經濟社會發展中必須解決的首要問題。人口數量的膨脹,人口素質的低下,人口結構的不合理等等,已是經濟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最重要的制約因素之一。提高人口的質量就是需要發展教育,通過教育的發展,開發沉睡的人力資源是21世紀重要的經濟觀。
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是發展21世紀經濟的重要戰略,是教育發展的題中之義和本質要求。解決人口增長、貧窮、環境惡化三大人類面臨的難題,由這三者之間的惡性循環向良性轉化,根本上的出路在於大力發展教育事業。教育能改變人們對生活內容的深層次的認識。有利於人類自身的發展和完善。可見教育的發展是人類自身發展及人口素質提高的關鍵。
教育不僅能喚醒人們沉睡的需求意識,同時,能提高人們對生活差距問題上的敏感程度以及增強改變現狀的決心,從而內在地產生一種新的進取精神。通過教育的優先發展致力於進取精神的培育,是教育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的重要功能之一。
二 、教育與擺脫貧困
貧困問題是人類在20世紀面臨的困境之一。教育與脫貧、教育與發展是同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走教育脫貧之路,是21世紀經濟發展新戰略的重要內容和特徵。
教育脫貧:就是集中相應的有限資金,優先發展教育。使教育不受貧困的束縛,適度超前於經濟發展的水平而獲得發展,然後再依靠教育資源轉化為人才資源,實現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從根本上擺脫貧困。
三 、教育與環境優化
環境問題是人類在20世紀的生存與發展中遇到的重大問題之一,也是人類對21世紀的生存與發展所共同關心和必須解決的首要問題之一。在經濟的發展過程中,教育與環境呈正相關的關系。即教育的普及程度、發展水平、質量狀況等教育表現較好,環境問題在一般情況下相對說來也較為優化,治理的條件也較為有利,效果也較為明顯。這充分顯示了教育在實施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戰略中的重要作用。
四 、教育與經濟發展
當代發展經濟學認為,人力資源是重要的經濟資源。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不應僅僅把人口問題看作是一種負擔,而應把人口總是看作是一種可供開發的經濟資源。如何高質量地、有效地開發這種資源,是制定經濟發展戰略,實現經濟發展必須首先予以考慮的問題。即把教育處於優先發展的地位是最為有效的。教育是人力資源開發戰略的本質內涵,是人力資源開發的根本途徑。
現代經濟發展觀十分重視教育在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充分依靠教育的發展,從而為經濟的發展找到內在的動力,這是教育支撐經濟的發展,要發展經濟必須先發展教育等一系列新經濟觀、教育觀的最基本的涵義之一。通過教育的優先發展致力於進取精神的培育,由此從根本上改變經濟基礎文化落後的現狀,是教育在經濟發展中具有的重要功能之一。
回眸20世紀,人類社會獲得了空前的發展。然而人類的發展離不開文化知識的積累和傳授。從甲骨文到現在漢字直至計算機技術的應用,從我國的「四大發明」到原子能的利用,都於「知識」有關,而知識又源於教育的發展。可見教育的發展與社會各領域的發展呈正比的關系。
在當今世界,教育與物質文明建設的關系起來越密切護訂份稈莓飛逢時撫江,物質資料的生產對勞動者的科學文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腦力勞動者所佔的比重越來越大。鄧小平同志曾指出:「學校教育搞不好,關系重大。」1985年他深刻指出:「一個十億人口的大國,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資源的巨大優勢是任何中家比不了的。有了人才優勢,再加上先進的社會主義制度,我們的目標就有把握達到。」
根據鄧小平同志關於優先發展教育的思想,我黨為落實教育的戰略地位作出了許多重大決策。指出:「必須堅持把發展教育事業放在突出的戰略位置」。《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提出了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地位的重大政策、措施。黨的十五大再次強調了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科教興國,就是要全面落實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堅持教育為本,把科學技術和教育擺在經濟、社會發展重要位置,增強國家的科技實力及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轉化的能力,
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是實現我國現代化的根本大計,也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大計。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包括教育科學文化建設和思想道德建設兩個方面。教育科學文化建設,要解決的是整個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和現代化建設的智力支持問題。教育發達、科學昌明、文化繁榮即是物質文明建設的重要條件,也是提高人民群眾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條件。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宏偉目標的必然抉擇,也是中華民族振興的必由之路。

C. 高等教育為什麼可以促進經濟發展

高等教育是促進經濟發展的關鍵

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09年對世界182個國家和地區的人均收入排名來看,最富裕的國家盧森堡年人均GDP為104511.9美元,而最窮的國家蒲隆地年人均GDP僅為162.9美元,一天的收入不到1美元,比聯合國2009年規定的1.25美元/天的極端貧困線還低。182個國家的收入如此懸殊,這是為什麼呢?
把這些國家分成三類:人均收入1-50名的國家為第一類,平均人均GDP高達33749.2美元,51-100名的國家為第二類,平均人均GDP為6339.6美元,101-182名的國家為第三類,平均人均GDP為1314美元。中國2009年人均GDP為3677.9美元,名列第100位。第一類國家排除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後,平均國土面積為18.5萬平方公里,而且大部分國家自然資源非常貧乏;第二類國家排除巴西、俄羅斯、中國後的平均國土面積為52.7萬平方公里,其中有接近50%的國家國土面積不足10萬平方公里,而且資源並不是很豐富;第三類國家平均國土面積為59.1萬平方公里,自然資源大都很豐富。
當我們考察這些國家高等教育、自然資源與經濟發展的關系時得到如下啟示:很少有國家是因為資源貧乏、地理環境惡劣而貧窮。名列世界各國人均收入最後一名的非洲國家蒲隆地的確自然環境僅適合種咖啡、茶葉、棉花,資源貧乏,又為內陸封鎖型地理狀況,經濟非常落後,但該國貧窮還有另外一個重要因素:嚴重缺失的教育體系。不難發現,所有貧窮的國家都沒有處理好自然資源、高等教育與經濟發展的關系,哪個國家不處理好這一重要關系,經濟發展遲早要受到嚴重製約。
這三者之間最基本的邏輯是:國家生產函數可以簡約為經濟總供給是物質資本以及人力資本的函數。國家的自然資源狀況,比如石油、天然氣、礦產資源含量是國家生產函數中物質資本來源之一;而高等教育是國家培養人力資本、提高人力資本的重要手段。只有自然資源而沒有高等教育提供的高級人力資本,經濟總供給就只能通過賣資源來提高,而資源有限並且不可再生,最終經濟發展會受到制約;當然,也有可能這樣的國家可以通過高等教育進口來解決人力資本的供給問題。比如,2009年人均GDP排名世界第一的盧森堡,國內只有兩所綜合性大學,高等教育重要的一部分靠鄰國德國、法國、比利時提供;只有高等教育提供的高級人力資本而沒有自然資源,那就需要進口自然資源,或者通過高級人力資本分享世界自然資源的租金;再就是,高等教育的規模要與經濟總供給的規模相協調,防止教育不足以及過度教育。

D. 為什麼說教育落後於一定的政治經濟發展水平,教育就會對性的政治經濟起阻礙作用

政治經濟要發展,需要人才啊,需要人更新觀念啊

所以教育必須跟上

E. 廣東作為一個經濟大省,經濟發展水平在全國名列前茅,為什麼教育卻遠遠落後於同是經濟水平相當的江浙地區

這也是當前經濟發達地區的通病,長期的物質刺激使得大部分人對物質和文化的衡量產生了傾斜,讓一些人認為有了錢還要什麼文化,然而相反,一些貧窮地區的人卻把念好了書當成了唯一的希望之路,所以就拚命的學習

F. 過度重視教育不利於社會經濟的發展對還是錯

這是正確的說法,教育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和全局性,教育的發展要版和社會生權產力的發展相適應,既不能輕視教育,也不能過度發展教育,有一個例子,具體的國家我給忘了,反正是一個貧窮的國家,希望通過教育來改變貧窮的現狀,將教育的發展擺在國家發展前面,結果培養出來的高級人才過剩,且因為該國經濟落後,無法提供匹配的職業,所以大批高級人才流失到美國,對他們本國發展弊大於利。

G. (經濟是教育發展的基礎,只有經濟發展好了才能發展教育)這句話是錯還是對,為什麼

經濟是教育發展的基礎,只有經濟發展好了才能發展教育【錯】

國家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從解放初期就開始了,學費全免。那個時候國家開始非常落後的,但是,教育是不錯的。

H. 辯論貧困地區應先發展經濟還是教育

1、請問對方辯友,來支持貧困地自區的發展,捐錢捐物的作用是什麼?
2、請對方辯友有書和沒有書,有好老師和沒有好老師教育效果是一樣的嗎?
3、請問經濟發展好的地區,教育水平要比經濟落後的地方教育水平好,為什麼?
4、請問你覺得教育需要成本嗎?沒有成本的教育怎麼開展?
5、總體來說經濟發達地區師資比經濟落後地區好,你覺得對嘛
如果對方說不對,你就說:對方辯友連這樣擺在面前的事實都要否認,你的話不可信
其他的你根據現場 在追問,問題要簡短,不要問太長的問題

I. 為什麼經濟發展水平決定和制約教育目的

因為經濟條來件貧窮落自後地區的人本身受到文化教育的程度就低,文化程度低思想和教育素質就相對落後,在很多經濟條件特別貧困地區的大多數人文化教育思想落後 ,而在他們中間有很大的一部分人首先想到的是要先解決家庭溫飽問題

閱讀全文

與教育經濟發展是落後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