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太倉港經濟開發區新區

太倉港經濟開發區新區

發布時間:2021-01-01 09:17:36

A. 太倉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基礎設施

已建成萬噸級泊位28個開辟國內外航線80多條集裝箱吞吐能力435萬標箱(全部建成後設計吞吐能力2200萬標箱,最高可達3000萬標箱)件雜貨碼頭最大單件起吊能力1200噸。2009年位列全球港口56位、中國港口11位。

B. 太倉市經濟開發區屬於哪個鎮啊京東上沒有開發區。

太倉市經濟開發區就是屬於太倉市城廂鎮。
太倉市經濟開發區就是屬於太倉市城廂鎮。

C. 太倉港港口開發區的區位交通

太倉港區地處中國沿海開放帶和長江經濟帶的交匯處,處於接軌上海的最前沿和長三角經濟的中心位置。
太倉港區距長三角地區主要城市市中心距離及車程:
至 上海市中心 距離50公里 車程約45分鍾
至 蘇州市中心 距離50公里 車程約45分鍾
至 無錫市中心 距離70公里 車程約1小時
至 常州市中心 距離100公里 車程約1小時15分鍾
至 南京市中心 距離200公里 車程約2小時30分鍾 太倉港區地處長江入海口南岸,聯接江、海、河,屬於江海聯運的最佳結點,擁有38.8公里長江岸線,平均水深-12.5米(潮差2米,即最深可達-14.5米),可允許5萬噸船舶回轉停靠,10萬噸船舶乘潮而入。
1996年11月8日,太倉港作為國家一類口岸正式對外國籍船舶開放。1999年9月,國家海關總署正式批准太倉港為集裝箱中轉港。2001年,國家交通部、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明確地把太倉港定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集裝箱運輸的干線港。2003年,江蘇省委、省政府實施「沿江開發」戰略,把太倉港作為重點建設的「江蘇第一外貿大港」。
目前太倉港已建成各類萬噸級泊位28個,已開通美國西岸、日本關東、關西、韓國釜山、仁川、台灣等各國際港口及國內沿海主要港口和長江沿線各港口航線80多條。 高速公路:
沿江高速(上海-太倉-南京)
蘇昆太高速(太倉港-崑山-蘇州)
高等級公路:
滬太北路(上海-太倉港-蘇通大橋)
204國道(上海-太倉-青島)
錫太一級公路(太倉港區-無錫)
339省道(太倉港區-蘇州) 距周邊主要機場距離:
上海虹橋機場 40公里
上海浦東機場 80公里
無錫碩放機場 80公里 距滬寧鐵路崑山站30公里,上海南翔站30公里,上海站50公里。正在建設的滬通鐵路(上海-南通)穿越太倉境內,並在港區設編組站。

D. 太倉有幾個開發區

太倉有兩個開發區,太倉經濟開發區和太倉港經濟技術開發區。

E. 太倉經濟技術開發區是哪的

蘇州的

F. 江蘇太倉港經濟開發區的產業發展狀況

立足於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得益於高效滿意的親商服務,建區十多回年來,已有美國、英答國、德國、法國、比利時、澳大利亞、加拿大、義大利、日本、韓國等國家和香港、台灣等地區的許多著名跨國公司來區落戶,其中如美國的耐克、特靈,英國的和路雪,韓國的希安琦、和承、科思泰,德國的舍弗勒、克恩—里伯斯、慧魚,日本的太陽電器、興和電子、阿爾派電子,奧地利的老虎塗料、艾伯納工業爐,法國的愛麗歐等等。這些跨國公司品牌響、實力強、市場大、抵禦風險能力強,在開發區內形成了以電子信息、精密機械和新材料為主的高新技術產業群。
截止2009年底,全區共引進各類項目近2000家,總投資近500億人民幣,其中外資項目413家,總投資近50億美元。區內總投資額超千萬美元的企業有100多家,形成了以電子信息、精密機械、汽車配件等工業項目為主,以房地產、旅遊娛樂、生活服務等三產項目為輔的投資結構。其中,來區落戶的歐美企業約占外商投資企業總數的50%,日韓企業約佔35%,港台企業約佔15%,並形成了以德國為主的歐美企業群、以日本為主的日韓工業群和以港台為主的國內規模企業群等三大企業集群。

G. 太倉港港口開發區的港區概況

江蘇省太倉港港口開發區(簡稱太倉港區)位於太倉市東部,於1993年11月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是江蘇省重點建設的開發區之一。 濱江新城規劃總面積52.42平方公里,人口20萬,是太倉港生產生活的配套區和綜合性的城市新區。總體布局結構為「一心、兩軸、三廊、四區」,集港口物流、工業開發、生活居住、配套服務、旅遊觀光等功能於一身。核心啟動區面積3.6平方公里,規劃建設總部經濟區、商務配套區、精品住宅區、科教文衛區、生態休閑區五大中心。目前區內基礎設施全面啟動,「兩縱三橫」的框架道路基本形成。濱江新城總部經濟區5幢大樓內外部裝修已於2009年底完成,投用後將成為世界500強及「中字頭」企業、大中型規模企業和港口配套服務業集聚區;精品住宅區首批啟動的「港灣新城」、「濱江名都」和「康來特家園」三個商業樓盤正在按照序時進度推進;港城菁英公社、鄰里中心、鄭和國際酒店等服務配套設施已相繼啟動建設和投入運營,學校、醫院、客運中心等公建設施正在陸續啟動建設,濱江新城行政、商務、商業、居住等功能逐步完善。累計完成綠化面積約300萬平方米,通車道路總長約70公里,累計建成公寓房面積超過100萬平方米,安置失地農民達3.5萬人。
港區在太倉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突出保增長、促發展,努力克服金融危機帶來的不利影響,始終堅持「港口碼頭、臨江工業、現代物流和濱江新城」四位一體、整體推進,全力實施「一龍頭、三板塊、五載體的「135」戰略,自我加壓,迎難而上,搶抓機遇,加快發展,港區經濟社會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的良好態勢。
(一)千方百計保增長,經濟運行穩中有升。2009年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434.5億元;完成工業銷售收入423.6億元,同比均增長18%;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06億元,同比增長7.7%。實現一般預算收入9.1億元,同比增長18.2%。規模工業企業總數達到51家,共完成規模工業總產值340億元,佔全區份額的78%。
(二)千方百計抓項目,招商引資難中求進。全年完成注冊外資4.64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3.1億美元,注冊內資18億元,實際到帳內資23億元。惠生海洋工程、中建材成套裝備和光伏產業太倉基地、奧特斯維太陽能、博澳國際物流城等一批新能源、新材料、新裝備的龍頭型、基地型項目先後落戶。中遠、中化兩家中央國企總投資達150億元的3個重大項目順利簽約,中央企業數量達到19家。全年各類在建項目24隻,投資總額120.35億元。竣工投產項目23隻,完成投資額104.5億元。
(三)千方百計促建設,載體環境好中見優。全年完成各類配套設施建設投入15億元,建成道路總長15公里。建成安置公寓房面積15萬平方米,在建各類公建設施和商業房產面積110萬平方米,完成綠化建設面積107萬平方米。行政服務中心、商務辦公樓等5幢樓宇完成內外裝修並投用。港灣新城、濱江名都、康來特家園等商業房產項目建設加快推進。港城鄰里中心、菁英公社等城市配套項目啟動建設。鄭和國際酒店正式對外營業。
(四)千方百計克難題,突破瓶頸危中尋機。著力破解拆遷安置等瓶頸難題。全年完成拆遷農戶1600戶,新增社保人數4400人,累計人數達到3.3萬人。保稅物流中心獲得國家有關部委批准並正式封關運作,《關於加快太倉港和太倉保稅物流中心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經市政府批准下發。港區投資公司6億元企業債券發行工作順利完成前期審計、評級和擔保等事宜,並已上報國家發改委審批。新增省級和蘇州市級高新技術企業4家,省民營科技企業5家,高新技術產品8隻。申報專利336件,其中發明專利25項。國家級「和諧勞動關系工業園區」創建工作有序推進。及時開展矛盾的排查,加強糾紛調處,認真做好了來信來訪的處理和接待工作,法制、綜治和平安建設的工作網路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區內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穩定發展的氛圍初步形成。 為了科學、合理地利用好太倉港寶貴的岸線資源和土地資源,我們始終堅持長遠發展與現實利用相結合,資源保護與合理開發相結合,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相結合的原則,提高規劃水平,完善規劃體系,為合理、有序開發太倉港奠定基礎。從1992年以來,先後編制了《太倉港總體布局規劃》、《太倉港港口開發區綜合布局規劃》等一系列規劃。近年來,為加快沿江開發和新港城的啟動建設,又編制完成了《太倉沿江地區發展規劃》、《太倉港港城分區規劃》以及《太倉港港城中心區控制性詳規》等。
根據《太倉港總體布局規劃》,太倉港劃分為四大港口作業區,規劃建設大小泊位172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82個,規劃建設泊位的總長度32.8公里,設計吞吐能力為2.82億噸,集裝箱吞吐能力2210萬標箱。自上游而下,各作業區的功能定位和泊位規劃情況如下:
1、新涇作業區:以集裝箱運輸為主,兼顧部分雜貨運輸功能。規劃3~7萬噸級集裝箱泊位19個,3~5萬噸級雜貨泊位5個,共形成吞吐能力8100萬噸,其中集裝箱約950萬TEU。
2、盪茜作業區:以服務於長江沿線的鐵礦石海進江中轉為主的大型散貨作業 區,兼有臨港工業開發功能。規劃萬噸級以上泊位8個,萬噸級以下泊位6個,形成吞吐能力約4900萬噸。
3、浮橋作業區:近期太倉港區集裝箱運輸的專用作業區。規劃萬噸級以上集裝箱泊位29個,吞吐能力約1260萬TEU。
4、茜涇作業區:主要為後方石化、電力等臨港工業服務,兼有石油、化工和液化氣的中轉儲運功能。規劃形成萬噸級以上泊位21個,萬噸級以下泊位39個,形成吞吐能力約5200萬噸。
太倉港陸域規劃控制面積261.8平方公里,自上游開始,依次規劃有船舶和海洋工程製造區、重大技術裝備製造區、新港城和先進製造業工業區、石化工業區等特色功能園區。
1、船舶和海洋工程製造區:主要依託新涇作業區及預留岸線,著力發展船舶改裝及海洋工程。
2、重大技術裝備製造區:依託盪茜作業區內重型件雜貨泊位和散雜貨泊位,著力發展重大技術裝備製造。
3、新港城和先進製造業工業區:規劃面積52平方公里,依託浮橋作業區的集裝箱泊位,著力發展先進製造業、現代物流業及其配套的新港城。
4、石化工業區:規劃面積37平方公里,依託茜涇作業區以及後方建成的石化、電力等臨港工業和石化產品的中轉基地,著力打造現代化的石化工業。 太倉保稅物流中心:
太倉保稅物流中心(B型)規劃面積1.39平方公里,於2009年5月正式封關運作。太倉保稅物流中心規劃建設55萬平方米庫房、16萬平方米中轉堆場、10萬平方米件雜貨堆場,設計年運作保稅監管集裝箱貨物100萬標箱、件雜貨2000萬噸。

H. 江蘇太倉港經濟開發區的開發區環境

開發區堅持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嚴格按照建設新城區的目標和「高起點、高回標准、高投入答」的要求建設區域環境,已先後投入近60億元建設資金,用於道路交通、能源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實現了區內的「七通一平」建設。寬闊整潔的開發大道連通四方,沿江高速公路和蘇昆太高速公路貫穿開發區東西南北,區內企業只需5分鍾便能進入四通八達的蘇南高速公路網,40分鍾即可達上海虹橋機場,20分鍾便可到太倉港航運中心。 太倉經濟開發區具備了健全的管理服務功能,區內的海關、國檢、工商、稅務等服務機構一應俱全,太倉市行政審批中心和開發區的一站式、一體化服務便捷高效。五星級酒店、商貿服務區、物流中心、學校、醫院等社會服務設施全部到位。城市綠化覆蓋率達41%,氣候宜人,社會和諧,人文、人居環境優良。

I. 江蘇太倉港經濟開發區的特色園區

建區以來,太倉經濟開發區以重點發展以德資為主的歐美企業為招商理念,著力引進技術含量高、經濟效益好、佔地面積少、項目規模大、抵禦風險能力強、環境污染小的歐美企業,取得了顯著成效,得到了長足發展。這些歐美企業品牌響、實力強、市場大、效益好,自落戶以來,在自身不斷發展壯大的同時,全力推進了全區經濟的快速發展。特別值得驕傲的是太倉經濟開發區的德資工業園,近130家德國企業的入駐,使太倉經濟開發區成為德國工商界知名的中國經濟開發區之一,使太倉成為全國德資企業最密集的地區之一,也使太倉成為德國企業投資中國的首選地,被寓為「中國的德企之鄉」。
自1993年第一家德國企業——克恩·里伯斯落戶以來,隨著企業數量的不斷增加,德資工業園初具規模,現已成為太倉經濟開發區的一大特色。進區的德資項目以精密機械加工和汽車配件製造為主體產業,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投資規模大、佔地面積少,一些公司的產品技術水平均居國際同行業領先地位。德資工業園已成為太倉經濟開發區的一個招商品牌,成為開發區提高科技含量和優化產業結構的重要陣地。
目前,進區近百家歐美企業生產、銷售兩旺,企業在區內的發展信心倍增,前期進區的歐美企業中90%以上已經完成增資擴產,企業規模正在逐步擴大。為了進一步增強在太德資企業的發展後勁,2001年,由江蘇省和德國巴符州兩地政府共同組建了一個專門為德資企業培訓專業員工的培訓中心,採用德國「雙元制」教學模式,每屆容量24名學員,每年定期招生,滾動發展,為越來越多來太投資的德資企業提供源源不斷的高素質專業員工,堪稱「中德合資合作的典範」。

J. 江蘇太倉港經濟開發區的介紹

江蘇太倉港經濟開抄發區於2002年12月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由江蘇省太倉港港口開發區(後稱港區)與原江蘇省太倉經濟開發區(新區)合並而成。總體規劃面積317平方公里,其中港區261平方公里,新區56平方公里。太倉港經濟開發區交通優勢明顯,滬嘉高速、沿江高速、蘇昆太高速穿境而過,編織而成的快速交通網四通八達。

閱讀全文

與太倉港經濟開發區新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