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天津市十二五規劃深入開展什麼活動
具體請看天津新聞+天津日報
⑵ 為什麼說天津是第二個唐山
您好: 根據10月中旬發布的天津市住房建設「十二五」規劃,天津將重點建設薊縣、寶坻、京津、武清、寧河、靜海和團泊七座新城。多個新城齊齊上馬,對天津這個商品住宅庫存量一直居高不下的城市而言,著實有「消化不良」之憂。
7座新城。《天津市住房建設規劃(2011-2015年)》中的一個數字將天津一下子推到了聚光燈下。
根據10月中旬發布的天津市住房建設「十二五」規劃,5年規劃期內預計天津全市住房建設總建設量約為9500萬~12000萬平方米,其中新建保障性住房4875萬平方米,新建商品住房4625萬~7125萬平方米。規劃分區域進行了詳細闡述,相較於濱海新區、中心城區及環城四區,規劃稱將重點建設的薊縣、寶坻、京津、武清、寧河、靜海和團泊七座新城更有聚焦作用。
然而,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多個新城齊齊上馬,對天津這個商品住宅庫存量一直居高不下的城市而言,著實有「消化不良」之憂。
「天津市這是為土地營銷做准備,本質就是換了一個方式去賣地。」 克而瑞信息集團研究中心天津片區總經理沈文在接受中國房地產報記者采訪時指出。
規劃多年新城大多仍是荒地
其實,天津市多個新城的建設規劃由來已久,最初的新城數量更多。
2006年7月,國務院批復《天津市城市總體規劃(2005-2020年)》。規劃了11個新城,分別為薊縣、寶坻、武清、寧河、漢沽、西青、津南、靜海、大港、京津和團泊新城。
在2009年發布的《天津市空間發展戰略規劃》徵求意見稿中,天津市對於新城建設進行了調整,指出要「建設薊縣、寶坻、武清、寧河、靜海、京津和團泊7個新城,將按照中等城市標准建設」。
而天津市住房建設「十二五」規劃中的新城建設目標基本基於上述空間發展戰略。在這份設想中,幾個新城各具特色、各兼其職:武清新城要發展成為京濱綜合發展軸上的重要新城,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現代物流基地和生態宜居城市;寶坻新城發展成為京津唐地區重要的商貿物流基地、加工製造基地和生態宜居城市;靜海新城發展成為現代製造業基地、區域物流中心和生態宜居城市;寧河新城發展成為聯系東北地區的門戶,京津唐地區的加工製造基地、商貿物流基地和生態宜居城市;薊縣新城發展成為天津市歷史文化名城,京津冀北地區具有特色的文化、旅遊和生態城市;京津新城發展成為京津唐地區以休閑旅遊、會議會展、文化教育為特色的現代服務業基地,彰顯北方水城特色的生態宜居城市;團泊新城發展成為以科技研發、教育體育、創意產業、旅遊度假為主的生態宜居城市。
天津房地產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這些新城雖然已規劃多年,但多是土地規劃,除了武清、寧河少數新城是在建設進行時,其他大部分目前還是荒地狀態,項目建設尚未開始。
市場高庫存下新城前景不明朗
雖然新城建設即將進行實質性操作,但天津市的房地產市場卻早早進入「消化不良」階段。
自2011年4月至2012年6月,天津市住宅銷供比連續15個月小於1,市場供過於求態勢凸顯。在此背景下,天津住宅庫存量達到歷史的新高,出清周期達到創紀錄的29個月(出清周期=目前可售套數/往前推6個月的平均銷售套數),較歷年相對低位10個月水平增加了19個月。截至2012年6月末,天津住宅市場的可售量近14萬套,庫存壓力巨大。
而這種高庫存量的狀況一直維持到今年。截至2013年8月31日,天津市住宅市場的可售量2040.83萬平方米,環比增加58萬平方米,出清周期雖稍有回落,但仍在20個月的高位。各區可售面積消化程度亦有不同:以8月為例,天津市內六區、環城四區的可售量都有所回落,環比分別下降2.95萬平方米和9.46萬平方米,遠郊區縣可售面積則大幅增加,以20.49萬平方米的增量使可售面積逼近600萬平方米。而遠郊區縣恰是天津市意圖打造眾多新城的區域。
因此,不少業內人士對於新城的開發前景並不樂觀。「天津就是一個房地產人士眼中的三線城市,天津對周邊人口的吸引力不大,開發量卻很大。」高策地產服務機構董事長陶紅兵曾直言。
「這個包含多個新城建設的規劃更多的是一個城市發展概念,除了武清這樣人口還算密集的地方,其他如寶坻、薊縣等新城本地人口住宅保有量很高,市場屬於基本飽和狀態。」沈文明確表示不認可這種城市攤大餅然後做衛星城的模式。
新城規劃只是一場土地營銷?
根據克而瑞研究中心數據,2011年至2013年9月,天津市商品住宅供應面積總計3334.8萬平方米,而成交面積卻僅有2616.4萬平方米。此種背景下的新城規劃自然飽受質疑。
在沈文看來,天津市的這個新城規劃本質不過是「土地營銷」,「經過新城規劃後,規劃中地塊的價格就能漲上來。並且,天津市政府還可以通過做新城規劃獲得更多的征地指標。」
對於天津市政府來說,土地市場似乎的確需要強心劑了。2013年上半年,天津土地市場供應381宗地,同比銳減3成。但值得注意的是,以武清區為代表的遠郊區縣成為土地出讓中的大戶,供應地塊數量佔到全市總量的近六成,其中寶坻區佔比15.46%,武清區更是佔比最高,達21.95%。
但與寶坻的不被看好不同,武清更受業內青睞。在規劃的7個新城中,雖然業內人士普遍對新城未來是否有足夠市場需求表示疑問,但對武清新城的前景則顯得樂觀得多。
在天津開發有多個項目的首創置業京津同城(天津)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楊邦軍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武清的京津交通樞紐的區位優勢明顯,整體規劃較好,未來最有發展機遇。「相較而言,薊縣的發展就要差很多,發展較慢,沒有新城面貌;寶坻新城由於產業支撐不到位,活躍程度、城市氣氛都不是很好;寧河新城則是最滯後的,它離天津市中心太遠了。」
即使同樣對武清新城較為看好,但這並不能減少沈文對天津多個新城齊建的憂慮,「這些新城都是超供區。以天津現有的城市財政能力、城市人口的支付能力以及市場需求,一下子做這么多新城,根本無法消化。如果這么建,天津很可能會成為第二個唐山。」沈文說。
⑶ 天津榮程網路科技有限公司簡介
這宣傳的 很沒有水平啊!
⑷ 天津是一線城市嗎依據是什麼
截止到2018年,天津屬於新一線城市。
評定標准:
2018年4月26日,第一財經·新一線城市研究所舉辦「新一線城市峰會暨2018中國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發布了最新一期的城市商業魅力榜單。
依據最新一年的170個品牌商業數據、19家互聯網公司的用戶行為數據及數據機構的城市大數據,第一財經·新一線城市研究所對中國338個地級以上城市再次排名。
這份新的榜單沿用了以往商業資源集聚度、城市樞紐性、城市人活躍度、生活方式多樣性和未來可塑性5個維度的評估標准,並維持了原有的演算法框架:一級指數的權重以新一線城市研究所專家委員會打分的方式計入,二級指數以下的數據則採用主成分分析法。
(4)十二五期間天津經濟發展擴展閱讀
2014年12月12日,位於天津市濱海新區的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獲得國家批准設立。2015年4月21日,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掛牌。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為中國北方第一個自貿區。
截至2017年末,天津市常住人口1556.87萬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729.67億元,人均可支配收入37022元,高新技術企業達4093家。天津位居2017年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排第5位,2018年國家中心城市指數第6位、全球城市競爭力排行榜第48位。
2017年,天津生產總值(GDP)18595.3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3.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18.28億元,增長2.0%;第二產業增加值7590.36億元,增長1.0%;第三產業增加值10786.74億元,增長6.0%。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城市新分級名單
⑸ 天津城建大學的學術研究
截至2013年4月,該校獲批擁有天津市重點實驗室2個( 軟土特性與工程環境實驗室、水質科學與技術實驗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個(吹填造陸與濱海軟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天津市工程中心2個(建築垃圾與燃煤廢棄物利用技術工程中心、濱海軟土技術工程中心),天津市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1個(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研究中心)。與中國科學院聯合成立了協同創新平台4個(地質環境與岩土工程聯合研究中心、水質科學與技術聯合實驗室、國家遙感應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天津分部)、數字城市與虛擬現實實驗室)。
擁有天津市地震工程研究所、城市化教育問題研究中心、建築能效研究中心、岩土文物加固與保護研究所、綠色建材研究所、環境凈化與新能源材料研究所、污染修復生態研究所、生態宜居城市與可持續建設研究中心、防護工程研究中心、防護工程研究中心、建築智能化研究所、現代製造與測控技術研究所、自動控制技術研究所、歷史城鎮規劃研究所、城市社會學研究中心等一批科研機構,擁有建築設計研究院、工程建設咨詢監理公司、環境工程有限公司、城大岩土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等一批科技成果轉化平台 。 2008年至2013年4月,該校共獲批國家973計劃課題、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國家重大水專項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軟科學研究計劃課題等國家級科研項目86項,教育部科學技術研究項目、天津市基礎研究與前沿技術項目、天津市科技支撐計劃項目、住房與城鄉建設部科技開發項目等省部級科研項目221項,主持橫向協作科研項目1009項,年均科研經費達4500萬元以上;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41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省部級科技一等獎2項、二等獎10項、三等獎31項;出版學術專著20部;發表學術論文3366篇,其中SCI、EI和ISTP三大檢索系統收錄論文994篇 。
該校在軟土特性與工程環境、工程安全與防災減災、水處理與環境治理、歷史風貌建築保護、綠色建築與建築節能、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等領域形成了在國內外具有一定影響力、在天津市處於領先地位的科研優勢,取得了一批成果。「重要建築抗爆理論與關鍵技術」獲得2012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大型及重要建築抗爆安全性關鍵技術研究與工程應用」獲得2011年度天津市科技進步一等獎;「中新天津生態城發展政策研究」獲天津市第十二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學校參與編制了國家科技部組織的《中國城鎮化與村鎮建設科技發展戰略》,天津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組織的《天津市科學技術發展「十二五」規劃》和天津市城鄉建設與交通委員會組織的《天津市建設科技「十二五」發展規劃》等科技發展規劃。
在天津城市建設中,主持4個區域的規劃和城市設計,編制了子牙河兩岸及植物園地區城市規劃詳細藍圖;完成了「天津站交通樞紐工程設計與施工新技術規程研究及工程示範」、「天津文化中心工程建設新技術集成與工程示範」等重大科技支撐計劃項目,為天津市重大工程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在天津濱海新區「十大戰役」中,主持完成了「中新天津生態城發展政策研究」,並編制了《中新天津生態城綠色建築評價標准》;主持完成了中心漁港和臨港工業區等功能區圍海造陸工程的吹填土處理關鍵技術的研發,參與海泰綠色工業園區建設等重大項目的咨詢服務。
在天津社會主義新農村村鎮建設中,參與完成了華明示範鎮的設計工作;主持完成了毛家峪示範小城鎮以及唐官屯、獨流等中心鎮的規劃和設計工作;主持完成了西青區、東麗區、北辰區、津南區、武清區等新市區的土地定級及基準地價評估工作;參與編制了《濱海新區農村城市化「十二五」發展規劃與實施方案》,該規劃與方案已被濱海新區政府採納,涉及12個涉農街鎮、156個行政村、25.93萬人口 。 館藏資源 據2014年5月學校圖書館官網顯示,該校圖書館館藏有印刷型資源有圖書121.6萬冊,中外文期刊750餘種。電子資源包括資料庫60餘個,自建資料庫6個,電子圖書120餘萬種,中外文電子期刊7.8萬種,形成了以工為主,理、經、管、和人文社科藏書的多類型,多載體的文獻保障體系 。 學術刊物 《天津城建大學學報》(原《天津城市建設學院學報》,以下簡稱《學報》,國內統一刊號CN12—1439/TU,國際標准刊號ISSN 2095—719X,英文刊名Journal of Tianjin Chengjian University)是國內外公開發行的以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為主的綜合性學術期刊,創刊於1985年,1995年公開發行。2014年第2期(2014年6月)始改為雙月刊,每雙月末28日出刊。2011和2013年經中國學術期刊評價研究中心審定,《學報》入選第二、第三屆「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
學報的主要欄目為:土木工程、道路與橋梁、地質與測繪、環境與市政、能源與機械、材料科學與工程、信息科學與技術、基礎學科、建築與規劃、經濟與管理、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城市交通、城市藝術、人文與社會、教育與教學研究等 。
⑹ 天津十二五規劃的文化中心具體是 哪條路到哪條路
文化中心 本身就是隆昌路 樂園道 友誼路 平江道 一圍就可以了
至於涉及改造的范圍是 解放南路 中環線 友誼路 黑牛城道這個范圍之內
⑺ 天津市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重點課題屬於什麼級別的課題省級還是省部級課題是自籌。
你在網上搜搜,或者去區縣教育局問問。還有上區縣教育局網查一查。
⑻ 天津地鐵4號線什麼時候開通啊! 跪求!!
3年內將啟動天津地鐵4號線工程建設按照規劃,「十二五」期間天津中心城區還將啟動地鐵4號線、1號線東延伸線的建設,加快推動中心城區7號線,濱海新區B2、Z4及雙城之間快速市域軌道交通等線路的前期工作,適時啟動工程建設。地鐵4號線,線路北起北辰區小街、南至民航大學,是中心城區的放射線,線路全長42公里,設站34座。地鐵1號線東延伸線,自雙林車輛段至國家會展中心,全長15.8公里,共設車站10座,直接為國家會展中心提供軌道交通服務,滿足會展中心集中大量客流出行需求。計劃到「十二五」末全市軌道交通通車里程達到184公里,是「十一五」末通車里程的2.6倍,更好方便居民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