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人口流動對經濟發展的作用

人口流動對經濟發展的作用

發布時間:2021-01-01 04:57:38

A. 人口流動與經濟發展有什麼關系

魏晉時期,北人南遷,普通民眾的遷徙帶給南方充足的勞動力,而世家貴族的版南遷則給南方帶來了先權進的文化和生產技術和方式。胡人入中原,胡漢大肆通婚,既存續了民族血統,又融化了胡人野心。元朝時期,隨著蒙古人的定鼎,大批西域色目人和草原人種進入中原九州,新奇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帶入中原,引發了新一輪的技術革新,另外也極大的促進了胡漢民族的大融合。

B. 人口流動對經濟發展的作用和影響

1. 從歷史的角度看,農村人口大量湧入城市是社會工業化,城市化這個歷史進程的必然要求。大家知道,工業化、城市化,在近代以來,已經在世界歷史發展過程中被驗證並加以推崇,已經成為一個現代過國家發展不可逆轉的過程。縱觀世界歷史發展,無論是近代的美國還是法國,亦或日本、英國,都通過工業化實現了民族的騰飛與發展。中國的暫時落後恰恰從反面說明沒有現代化發展所需要的工業化發展以及伴隨其發展的城市化發展,就沒有農村人口正常有序,大量地向城市流動,也就沒有社會的快速發展進而導致落後。而工業化的發展必然帶來勞動力的集中,造成農村人口向城鎮區域集中,人群的集中就必然帶來市場活動、商業活動已服務業的發展,再次創造就業機會。這種聚集於發展是環環相扣的過程,也是工業化與城市化一體發展的直接表現。所以農村人口正常有序,大量地向城市流動,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是與工業化發展是與城市化發展緊密相連。

2. 從現實中看,解決大量農村剩餘勞動人口的出路問題是社會和諧發展所必須的。城鎮化不是把農村建造成為城鎮,我國許多邊遠地區的農村,很不適合人口居住,除了「封山育林」之外,很難改變貧窮落後的面貌。城鎮化,只有把農村人口吸納到城鎮,提升城鎮的人氣指數,擴大城鎮建設規模,健全城鎮的社會功能,進而克服傳統的城鄉二元社會結構的弊端,促進社會的協調發展。

3. 妥善處理好農村大量人口向城市正常,有序,合理的流動是解決三農問題,保持社會穩定發展的根本途徑之一。這是一個十分淺顯的道理:城市不可能獨立於農村獨自享受現代文明,就像一個人不可能抓住自己的頭發離開地面一樣。誠然,城市裡有富餘勞動力存在,失業人口存在,但與此同時城裡也有很多工作崗位,城裡人不願意干或干不好,農村勞動力來,卻能找到相應的崗位;從另一方面看,城市人口增加和創造新的就業崗位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的,人多了,衣食住行需求增加,相應的服務崗位需求也增加了。此外,隨著各大城市的的發展,以及農業剩餘勞動力的推力與城市吸力的共同作用,必將進一步促進一些大中城市基礎設施和房地產業的發展,促進人口向城市中的二、三產業集聚,促進城市化發展。如此相輔相成,共同發展,雙贏的好事,我們何樂而不為之呢?
4. 從政治經濟學理論上看,農村人口向城市大量、正常有序、合理的流動是社會生產力均衡發展的客觀要求。生產力是支撐社會發展最活躍的因素,而人,是最寶貴的生產力,這是政治經濟學最基本的原理。農村大量剩餘勞動生產力的棄之不用,那無異就是犯罪。城市化,工業化的發展,為社會提供了大量的勞動密集型就業機會,而大量的農村剩餘勞動力,正好是此發展間隙的有益補充,這樣一方面滿足了城市化過程中對大量勞動力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客觀上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均衡發展。
5. 從城市長遠發展的角度看,也需要妥善解決好農村大量剩餘勞動力的問題,否則城市的城市化發展就成為無米之炊,無源之水。誠然,我方也注意到,大量農村人口湧入城市之初,的確給城市的發展帶來一些負面的影響。但從國家近年來實施宏觀調整措施上來看,這些負面的影響到目前為止已得到有效的控制。
上面我方談到了我方的主要觀點,其後將由我方二辯,三辯,四辯對我方觀點進行進一步的拓展與闡述。總之,大量的農村人口湧入城市,不是洪水猛獸,無論從歷史,還是現實,無論從解決三農問題,保持社會安定,無論是從政治經濟學理論還是從城市的長遠發展的角度看,農村人口大量正常有序的向城市流動都是有利的,誠然在個別方面造成過一點負面影響,但從現實的情況看,這些負面的影響均在宏觀調控范圍內予以了妥善的解決或正在解決。因此,我方認為,農村人口大量湧入城市對城市的影響,總體上來說是利大於弊。這樣淺顯的觀點其實三十而立即該明白,而不必等到三十以後才明白。

這個問題我們學校辯論過 我也參加了 我是反方

從政治經濟學理論上看,人是生產關系的組成之一,生產關系要符合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城市需求的是要有技能的生產者,而並非農村大量剩餘勞動生產力的湧入,這種盲目大量湧入的客觀現象會隨著社會的發展而逐步降溫。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城市化,工業化的發展,為社會提供大量的勞動密集型就業機會,正在向知識化,技術化,科學管理化而轉形,而手工作坊似的密集型勞作即將不復存在,請問大量的農村剩餘勞動力到那個間隙去補充?

5、從城市長遠發展的角度看,要妥善解決好農村大量涌如城市的問題,需要正確的引導,如果預先不正確看待農村大量湧入城市的問題,而將來去做亡羊補牢的事情,勢必浪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

1:在城市運作上,在一定的時間范圍內,城市的的容納空間是一個常數,而且是有限的。在城市容納能力沒有提高之前,突然蜂擁而來這么多農村人口,勢必會給城市的政府部門帶來了巨大的負擔,使城市變得擁擠,讓城市難以消化。城市道路、住房、供電、供水、供氣、供暖、交通、污水處理、學校、公共設施等一系列基礎設施,都要面臨巨大的壓力,增加城市發展的經濟成本。

2:在城市的環境方面,農村人口並沒有表現足夠的關愛。在某種程度上,大量的農村人口對環境造成了極大的破壞。如吃完早點的塑料袋,對環境極大破壞的'白色垃圾'聚乙烯快餐飯盒,吃剩的速食麵湯……

3:在就業人員的素質方面上,農村人口大多文化素質較低。城市是一個區域政治經濟文化技術的中心,須要生存,須要發展,因此就需要更多的技術、資金、各種人才。然而,農村人口的特點使得他們難以適合城市高速發展的要求,反而使城市需要花費更多的財力物力和精力處理教育培訓問題,加重城市向前發展的包袱。

4:外地民工大量湧入,外來民工的增多,在增加經濟壓力的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的社會治安隱患,導致犯罪率不斷增高。據黑龍江省雞東縣檢察院對外來民工刑事犯罪的調查統計,2002年,該院共受理公安機關移送起訴農民工刑事犯罪案件為21件37人,占受案總數的16.6%;2003年,受理公安機關移送起訴的農民工刑事犯罪案件為31件53人,占受案總數的22.7%;僅一年時間外來民工犯罪率上升了6%;另據寧波市未成年人犯罪率上升統計,僅今年上半年,浙江寧波市452名未成年人被判弄,同比上升62%,呈犯罪年齡低齡化、犯罪行為成人化、獨罪目的多樣化的發展趨勢。以上調查分析均顯示,主要因為外來務工農村人口大量湧入城市,疏於管教,文化素質較低,法律意識差,法制觀念淡薄等帶來的原因。

5:在國際經濟競爭的影響方面,農民工似乎給市場提供了大量的廉價勞動力,從而支撐了城市的的經濟發展。但是在透過表象之後就會發現,農民工從事的職業都是低層次的、低技術含量的工種,並沒有在關鍵的崗位發揮關鍵的作用。因而,除了給企業帶了了廉價的勞動力之外,並未在技術上、企業管理上帶來實質性的進步。而現代企業和城市之間的競爭,更多的是高層次、高技術含量、高技術人才的競爭,這是競爭的核心。遺憾的是,農村人口並未能在這些方面提供更高層次的幫助

C. 人口流動和地區交流對社會經濟發展的積極和消極作用

地區經濟的復甦,給當地居民消費帶來巨大的動力,從准確的方面來說,應專該是經濟的復甦給許屬多企業——無論本地還是外資——帶來莫大的信心,而大量資金的投入帶來大量的就業機會,既便如此,沒有廣泛的勞動資源也是不足以支撐整個經濟社會的復原,大量企業員工和老闆在這里安居(其實不就是看中這塊地區剛復醒時的低物價而已)也帶動該地區消費質量的提高,質量升級了,交易往來就頻繁了,貨幣交換就大額化了,地產、民政(民企和政府)合資、外來商人、對地區的二次建設和公共設施場所的完善又是吸引外區資金的有力途徑,錢都到這里來了,而且運作又快了,自然帶動經濟的發展。

D. 說說人口流動和地區交流對社會經濟發展的積極和消極作用是什麼

積極作用表現在以下幾方面:①既為一部分農村剩餘勞動力找到了出路,又補充了某些地區或部門勞動力的不足,使全國勞動市場初步形成。②促進了城鄉經濟發展以及商品流通,社會增加了財富,國家增加了收入。③流動人口作為知識和信息的載體,在城鄉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有力地促進了農村落後閉塞的生活方式的改變,也有利於將來進一步縮小城鄉差別。 流動人口尤其是農村外出的流動人口,也必然帶有某種程度的自發性和盲目性,由此已造成了一系列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主要是:①沖擊了計劃經濟,如每年入春都有數以百萬計的農民潮水般湧入廣州、上海等沿海大城市,當地市場根本難以消化。②加重了城市的負擔,這在食品、住房、交通、醫療衛生等方面都有所反映,如廣東省現在每年缺糧近400萬噸,外省農民工就佔了1/5。③影響了計劃生育。不少地方流動人口的計劃外生育率比戶籍人口高5~7倍,在珠江三角洲外來人口在出生嬰兒總數中就佔了一半,而出沒城鄉各地的「超生游擊隊」更是國家一大隱憂。為此,1991年底政府有關部門已專門頒布了《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辦法》。④妨礙了社會治安。流動人口成員復雜,來自五湖四海,難免龍蛇混雜,加上流動性大,難以管理,因而各種犯罪案件的發生率顯著超過戶籍人口,在廣州、深圳等地甚至佔了發案總數的大部分。據上海1989年4月10日調查,當天外來人口中無合法證明、無正當職業、無固定住處的「三無」盲流人員就有將近3萬人,其中不法之徒大有人在。他們往往利用同鄉或宗族關系結成犯罪團伙、著名的如以扒竊為主的「新疆幫」和「武漢青山幫」,以盜竊為主的「寶應幫」,以搶劫為主的「溫州幫」,以詐騙為主的「貴陽幫」,等等,對社會治安已構成嚴重威脅。 答案補充 流動人口帶來的外部成本(1)、給人口管理帶來了壓力,增加管理成本。大量人口流動到城市,給城市的人口管理帶來了挑戰和壓力,尤其是給城市計劃生育管理增加了負擔和成本。外來人口離開其原居住地,人戶分離,如果外來人口到達流入地後沒有申辦暫住證,且又無固定工作,那麼他們很難進入政府的流動人口管理系統,其婚育情況就更難進入計劃生育部門的視野。 (2)、增加基礎設施投入成本和城市環境衛生管理的成本。過猛、過量增長的流動人口,加劇了鐵路、公路、航運和市內公共交通的緊張狀況,給城市基礎設施的運轉帶來巨大壓力。此外,在戶籍、工商稅務、勞務市場管理方面和城市規劃、環境衛生等方面,也加大了城市管理的難度和成本。 (3)、增加了城市治安管理的成本。隨著外來人員的大量涌人,城市犯罪率呈現出快速增長態勢。由於缺少有效管理制度和手段,部分流動人口表現出不同程度的違法犯罪傾向。大量的流動人口,給城市社會帶來了治安隱患,增加了城市治安管理的成本。 (4)、加劇了城市就業的矛盾,增加了城市失業。
滿意請採納

E. 人口流動對經濟發展的作用和影響

城市流動人口問題是我國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過程中產生的一個重大的社會經濟問題,也是我國在實現經濟增長方式根本轉變過程中必須解決的一個重大問題,它直接關繫到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關繫到有效推進中國現代化建設的整體進程。本文擬在分析人口流動對經濟發展利弊的基礎上,探討加強城市流動人口管理的思路與對策。一、流動人口現狀及其問題目前,我國共有流動人口8000多萬,相當於德國的總人口,其中由農村到城市的流動人口為6000多萬。如果農村人口向城市的超高速流動得不到控制,到2000年由農村流往城市的人口將突破一億人。城市流動人口,可分為四大類:第一類是單位用工,這類人組織化程度高,易於管理:第二類是建築用工,組織化程度也較高;第三類是社會用工,如外地來的保姆、裝修工等;第四類是游動人口,如拾破爛的、無業人員等,這類人的組織化程度低,最難管理。流動人口對社會經濟發展具有正效應。其積極作用主要表現在:第一,大量農村剩餘勞動力的流動,形成了國家經濟建設所需的產業大軍。國家重點工程的建設,城市面貌的改觀,城市第三產業,特別是服務業發展,沒有一項能離開流動的民工。更為重要的是,農民工填補了城市某些職業的空缺,流動的農民工乾的是城裡人不願乾的重活、臟活、累活。第二,農民外出做工,是農民奔小康的重要途徑。外出民工能創造大量的勞力收入。

F. 簡述人口流動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

要想知道對區域經濟的影響 你要先搞懂 人口流動的原因 一般來說人口流動因素 有政策因素(國家想開發那個地方) 戰亂因素(比如 阿富汗難民) 我就舉這2個例子給你說好了,人口遷移的因素實在有很多原因呢,像我國西部大開發戰略 會導致人口由東部向西部轉移 控製得好 會給西部地區帶去先進的技術 勞動力資源 擴大內需 帶動當地的發展 但是也會對當地的自然承受力 加大環境的破壞 也有可能導致當地的勞動力 得不到利用 總的來說 2 放面因素都要考慮的 (像上海這些地方 就是改革開放政策帶去人口 發展起來的 但是上海環境污染也是很大的) 戰爭造成的遷移呢 會導致當地 長時間環境污染 土地無人耕種(其實自己都能理解這些) 甚至經濟倒退 (比如說以巴沖突) 雙放經濟只有 80年代的水平答案補充
我給你個提綱 你按照這個思路去套1.自然因素(環境導致遷移)2,社會因素(國家政策)3。戰爭因素(戰爭因素包括戰爭結束反回家園的)4.發展趨勢需要(比如說都想要去東部沿海打工)5.宗教原因(中亞地區很明顯) 大概就是這幾類答案補充
你直接把問題打上來, 你這個范圍太大了,我都不知道怎麼跟你說了答案補充
這個得從2 個大方面考慮 一 經濟好的地方遷移到經濟差的地方 這樣給當地帶去良好的技術 帶去充足的勞動力 史被遷移的地方得到開發 比如 西部大開發這一類的 二。經濟差的遷移到經濟好的地方 比如外出打工的那些 給經濟好的地方帶去廉價的勞動力 我總結下 人口的流動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有利有弊 這得看從什麼角度來看 事物都是雙方面的 沒有絕對的好處 也沒有絕對的壞處

G. 人口流動的增加對城市的發展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任何事都是有利有弊的。好處如下:
1、流動人口提供了城市經濟和各項事業發展所需的勞動力資源。
2、流動人口通過參與城市的就業競爭促使勞動力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一方面促進了城市勞動者素質的提高,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勞動力成本,為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勞動力素質和勞動力成本兩個方面的競爭優勢。
3、流動人口在一定程度上拉動了城市消費,為經濟發展提供了需求動力。
4、流動人口帶來了不同的思想觀念,與當地人口相互交流和溝通,豐富了城市的文化內涵,有助於建立開放的城市文化。
5、流動人口可以促進城市的輻射力、影響力的提升,從而有效地提高城市的競爭力。
再說說對方的論點中你們可以利用的問題:
1、流動人口會給城市帶來經濟、政治和社會等各方面的管理壓力。——這種觀點最大的問題在於將流動人口作為包袱而不是財富來看待,這是一種消極保守的理念,事實上,人不僅是財富的消耗者,更是財富的創造者。
2、目前我們的城市發展水平較低,不足以承受過多流動人口帶來的壓力。——這種觀點將因果關系弄反了,事實上,正是城市發展水平的比較優勢才形成了人口流動的動力,那些人口流入比較多的城市都是社會和經濟發展水平高,對流動人口吸引力大的城市,一個沒有生機和活力的城市不僅很少會有流動人口流入,自身也會成為人口的流出地。因此,這種觀點是站不住腳的。
3、流動人口的素質低於原有人口。——這種觀點是片面的,一方面,流動人口的構成是相當復雜的,打工者、旅遊者、進行商務活動的商人、進行政務活動的官員以及運動員、記者、社會活動家,都屬於流動人口,試問對方,哪些是低素質的人呢?另一方面,人的素質是多方面的,不能能僅憑一個方面的的素質比較就輕易斷定人的素質的優劣,事實上,流動人口所普遍具有的勇於探索未知環境、挑戰未知領域的精神正是城市發展所需要的、保持城市活力和進取精神的重要素質。
4、我們的城市管理體制還不適應管理大規模流動人口的能力。——正因為如此,我們才需要對城市管理體制進行改革,以適應城市發展的需要,這說明制約城市發展的不適流動人口,而是落後的管理體制。
先為你提供這些,順便說一句,辯論賽比的是辯論技巧,不是雙方觀點的正誤,僅有有說服力的理由是不夠的,對辯論素材的組織和運用才是最為關鍵的。
弊端
1、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工作形勢嚴峻,必須切實抓緊抓好。由於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服務手段,流動人口的違法生育比例較大、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流動育齡婦女的生殖健康狀況令人堪憂,流動人口享有計劃生育服務的合法權益沒有得到充分保障。流動人口,特別是農民工的計劃生育和生殖健康問題已經成為影響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的突出問題之一。因此,我們必須增強歷史責任感和時代緊迫感,切實抓緊抓好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工作。
2、做好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工作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我國流動人口以農民工為主體,規模龐大、分布廣泛,解決好流動人口問題事關我國改革發展穩定大局。因此,做好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工作,尊重其主人翁地位,維護其合法權益,促進其同當地居民和睦相處,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是人口和計劃生育部門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的具體舉措。
3、做好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工作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解決"三農"問題的必然要求。人口流動促進了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是逐步改變城鄉二元結構,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城市化進程,實現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發達地區帶動落後地區的有效途徑。因此,做好流動人口的計劃生育工作,引導農村富餘勞動力有序轉移,實現人口合理分布,緩解農村人口壓力,促進農民的全面發展是人口和計劃生育部門貫徹落實國務院5號文件的具體舉措。
4、做好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工作是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的必然要求。流動人口事關穩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質,改善人口結構,引導人口合理分布,保障人口安全,促進人口大國向人力資本強國轉變戰略目標的實現,是我國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的重要任務之一。因此,做好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工作,是貫徹落實中央《決定》,全面加強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的具體舉措。

H. 人口流動與地區交流對社會經濟發展的積極作用有哪些

感覺像做歷史題
1.給南方帶去了大量農業勞動力
2.中原地區的先進生產技術和管理方式通過人口遷移傳播到南方
3,促進了南方經濟的繁榮

I. 人口的流動和地區交流對社會經濟發展的積極和消極作用是什麼

這樣有好的一面,和壞的一面。 好的一面;可以加大生產,增加國民收內入,使各國的先進容水平推向世界, 壞的一面;這樣可以製造污染,產生交通堵塞。

閱讀全文

與人口流動對經濟發展的作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