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農業對經濟增的影響

農業對經濟增的影響

發布時間:2021-01-01 02:08:30

① 農業經濟增長的真正源泉是什麼

舒爾茨經典的農經理論認為人力資本是根本,諾斯說產權和制度是決定因素,回劉易斯答結合二元理論走新古典道路證明了產業均衡的實現,羅斯托說在於資本積累實現起飛等;從經濟增長理論來說,經濟增長的源泉本來就是頗具爭議的話題,從索洛到哈多到劍橋之爭到新古典再到超越索洛,至今沒有統一的說法,你可以結合宏觀經濟和發展經濟學看;不同國家的發展方式和路徑不盡相同,研究起來角度也不一樣,結合中國具體情況,普遍認為技術進步、資本投入(包括人力)、制度變遷等起了重要作用,還有一些專家從中央意識、地方改革、社會結構、產權等方面考慮農業和農村的變化,都是有一定意義的和理論基礎,至於非要刨根問底說真正源泉恐怕單從某一個角度都無法解釋這樣的發展過程,農業的發展和增長是一個長時期復雜的系統過程,也是值得研究的問題,如此專業的問題在這里一下搞明白是不可能的,可閱讀和參考農業經濟和發展經濟相關文獻。

② 求農業發展對經濟增長影響的參考文獻

《當代經濟研究》 2012年08期
中國農業發展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效應

作者 姚麗霞 房國忠 吳石磊 張群
【摘要】:農業發展對經濟增長具有直接貢獻效應和間接貢獻效應。中國農業發展的產出貢獻、市場貢獻和要素貢獻顯著,且有待進一步加強和完善;資本貢獻和外匯貢獻減弱,且在當前的市場、資源和環境約束下,不應以外匯貢獻來衡量農產品貿易貢獻,而應通過農產品貿易結構的調整,充分發揮農產品進口的資源效應。

③ 農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的地位

農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是基礎,農業是國民經濟建設和發展的基礎產業,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交通運輸業是國民經濟的先行官。

農業為通過培育動植物生產食品及工業原料的產業。農業屬於第一產業,研究農業的科學是農學。農業的勞動對象是有生命的動植物,獲得的產品是動植物本身.我們把利用動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長發育規律,通過人工培育來獲得產品的各部門,統稱為農業。

農業是支撐國民經濟建設與發展的基礎產品。農業是人們利用動植物體的生活機能,把自然界的物質和能轉化為人類需要的產品的生產部門。

(3)農業對經濟增的影響擴展閱讀:

國家統計局24日發表的一份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報告稱,黨的十六大以來,在國家一系列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帶動下,我國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顯著提高,農業增長方式加快轉變,現代農業深入發展,新農村建設順利推進,農村面貌加快改善,農村社會更加和諧穩定。

報告顯示,2011年全國糧食總產量突破55000萬噸大關,達到57121萬噸,比2002年增產11415萬噸,增長25%。2004年至2011年糧食總產量實現連續八年增產,2007年至2011年糧食總產量連續5年超5億噸,標志著我國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定躍上新台階。

同時,經濟作物全面增產。2011年棉花產量659萬噸,比2002年增產167萬噸,增長34%。油料產量3307萬噸,比2002年增產410萬噸,增長14.1%。糖料產量12517萬噸,增產2224萬噸,增長21.6%。

蔬菜及食用菌產量67930萬噸,增產15069萬噸,增長28.5%。水果產量14083萬噸,增產7131萬噸,增長102.6%。

農民收入方面,報告指出,十六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堅持把增加農民收入作為農村工作的中心任務,千方百計拓寬增收渠道,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迅速。2011年農民人均純收入6977元,比2002年增長1.8倍,年均實際增長8.1%。

農村民生方面,2011年末全國農村公路(含縣道、鄉道、村道)里程達356.4萬公里,比2002年增長了1.7倍,全國通公路的鄉(鎮)佔全國鄉(鎮)總數的99.97%,通公路的建制村佔全國建制村總數的99.38%。

農村改水累計受益人口達到89972萬人;2011年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為69.2%,比2002年提高20.5個百分點;2011年農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積為36.2平方米,比2002年增加9.7平方米,增長36.6%。

④ 農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有哪些

我國加速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農業的轉變及農業現代化進程為背景,以農機服務產業化理論和農業機械化工程理論為指導,在進一步證明分工專業化的農機服務對促進農業經濟持續增長有較大貢獻的基礎上,運用有無法,量化農機分工專業化以及組織制度創新對農業增長的貢獻

⑤ 金融危機對農業的影響

金融危機對農業的影響:

第一,農產品的價格全面下行。國內農產品價格的下行壓力將會繼續加大。這是我們感覺到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們國家農業農村經濟影響比較大的一個方面,就是農產品價格全面下行。

第二,農民工就業困難,就業崗位大幅減少

第三,優勢農產品出口受阻。

第四,鄉鎮企業和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困難加大。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後,不少的中小鄉鎮企業和農產品加工企業面臨生產經營困難,出現資金短缺,開工不足,效益下滑。

(5)農業對經濟增的影響擴展閱讀:

在全球金融風暴中,處於風口浪尖的進出口行業受到的沖擊最直接也最嚴重。首先,危機從金融層面轉向經濟層面,直接影響出口。美國消費支出佔GDP的70%以上,2007年美國國內消費規模約10萬億美元,而同期中國消費者支出約為1萬億美元。

短期內,中國國內需求的增加無法彌補美國經濟對華進口需求的減少。據測算,美國經濟增長率每降1%,中國對美出口就會降5%~6%。

其次,次貸危機進一步強化了美元的弱勢地位,加速了美元的貶值速度,從而降低了出口產品的優勢。

美國聯邦儲備局不斷降低利率、為銀行注入流動性資金與我國緊縮性的貨幣政策形成矛盾,導致大量熱錢流入中國,加速了美元貶值和人民幣升值的進程,從而使中國出口產品價格優勢降低,對美出口形成挑戰。

在上述因素的作用下,中國出口呈現減速跡象。上半年中國繼續延續出口增長減速的趨勢。從出口金額看,上半年同比增長21.87%,比2007年同期27.55%的增長速度降低近6個百分點;

從出口數量看,上半年同比增長8.44%,也明顯低於2007年同期10.11%的增長速度。除了出口數量減少外,受金融危機的影響,海外企業的違約率也開始上升,出口企業的外部信用環境進一步惡化。

據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浙江分公司統計,前5個月收到的報損案件金額高達3034萬美元,同比增長80%;已支付賠款895萬美元,同比增長525.6%。其中,2008年理賠量比2007年同期增長525.6%,本地企業的海外壞賬率增長約為268%。

具體到行業,保險業近年來總體處於上升狀態,除了受到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影響,保費增速降低,但仍超過10%。紡織行業等傳統勞動密集型企業受到的影響比較嚴重。

據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08年9月份,紡織品服裝出口較8月份減少近6億美元,較上年同月僅小幅增加約3億美元,9月份出口延續了8月份微幅增長的趨勢。

隨著美國金融危機愈演愈烈,以美元計價的紡織出口接近零增長,以人民幣匯率計價的出口額持續負增長,20%的紡織企業出現虧損;汽車行業受美國金融危機的影響,總體表現低迷。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最新數據統計,今年1~8月,乘用車產銷463.24萬輛和455.03萬輛,同比增長13.67%和13.15%,與上年同期相比,增幅回落8.32個百分點和10.94個百分點。

從8月份的汽車銷量來看,歐洲同比銳減16%,北美降幅達15.5%,日本汽車銷量下降14.9%。而中國國內汽車銷量同比下降了5.4%,環比下降了6.0%;

船舶行業也深受其害。由於金融危機,世界船舶融資的形勢也日益嚴峻,歐洲許多銀行都暫停了船舶融資業務,預訂船舶但未獲融資的比例明顯上升。

一些船東被迫取消船舶訂單,如香港金輝船務取消了在大連船舶重工訂購2艘VLCC的訂單,雅典OceanautInc取消9艘7億美元散貨船訂單,韓國、印度中小船東也相繼出現了取消訂單的情況。

就地區而言,東部地區由於以外向型經濟為主導,所受損失相對較嚴重。廣東有2萬至3萬家大大小小的工廠倒閉,其中影響最大的是合俊集團旗下的兩家玩具加工廠倒閉,6500名員工面臨失業,這是受金融危機沖擊中國實體企業倒閉規模最大的案例。

就出口國家來看,中國對美國出口金額增速下降較為明顯,對歐盟和大洋洲的出口並未受到明顯影響,而對拉美和非洲等發展中地區的出口金額則出現了強勁增長態勢,上半年中國對拉美、非洲出口金額增長都在40%以上,遠遠高於對歐洲和北美的出口金額增長速度。

隨著金融危機的進一步發展與擴散,中國對歐洲國家,甚至部分發展中國家的出口也會受到影響,從而對中國整體出口增長構成嚴峻挑戰。

金融危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是深遠的。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次級債券衍生合約的市場規模被放大至近400萬億美元,相當於全球GDP的7倍之高。

日本媒體報道這次危機將導致全球金融資產縮水27萬億美元。前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撰文指出:「有一天,人們回首今日,可能會把美國當前的金融危機評為二戰結束以來最嚴重的危機。」

危機對實體經濟的影響現已顯現,世界經濟下滑幾成定局。中國是這次危機中受損最小的發展中國家,直接損失較小,但是間接影響也不可小視。出口將減少,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其作用開始消弱;

投資者的信心有所動搖,投資積極性不高;銀行「惜貸」,國內流動性不足。目前,擴大內需,尤其是刺激消費已成為政府和學界統一的經濟調整口徑,但僅依靠個體經濟行為(個人與家庭消費和企業投資)促進經濟發展顯然有些「牽強附會」。

實踐表明,當經濟處於衰退、或預期衰退時,(我國仍處於良性軌道上,但經濟下滑)政府的擴張性財政政策比貨幣政策更有效。應該說,從不久前的「反通脹」到今天的「保增長」政策突變,正在考驗著政府宏觀經濟駕馭和調控的能力。

經濟領域的劇變帶來了人心理上的改變,他們越來越失去安全感。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此次排山倒海般到來的金融危機不啻於美國經濟領域的「9·11」。

美國人開始質疑美國政府的決策能力,美國數家新聞媒體23日公布的民意調查結果顯示,78%的接受調查的人認為,當前美國國家路線不對。

民心的這種微妙變化,無疑將在即將白熱化的美國大選中發揮「威力」,因此美國兩黨總統候選人奧巴馬和麥凱恩都在不遺餘力地批評現政府的決策之餘,還熱情洋溢地發布解決經濟困境的「妙招」,為的就是爭取這部分選民。

金融危機也直接沖擊到個人的生活。通貨膨脹、企業倒閉、經濟困境降低了人們的支付能力,這不僅使得還不起房貸的人增多,也大大降低了許多人的生活質量。

從去年開始,就不斷有普通美國人抱怨,連日常開支都要一再思量、一再縮減。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金融危機

⑥ 未來農業經濟有望繼續保持平穩增長嗎

景氣分析的結果表明,前三季度,農業生產增速持續回升;農產品出口增速有所回升;農產品出口保持增長態勢;糧食進口同比由降轉增;國內農產品價格跌幅收窄;農民收入有所改善;終端食品銷售基本穩定;農業投資增速持續放緩;財政對農業的支出同比有所下降。

不過,當前農業發展庫存高企、銷售不暢、優質糧食供給不足、深加工轉化滯後等問題突出。為大力發展糧食產業經濟,促進農業提質增效、農民就業增收和經濟社會發展,建議一要繼續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二要進一步加快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多渠道保障農民收入;三要創新體制機制推進農業綠色發展。

針對在消費需求升級不斷加快背景下農產品供求失衡的現狀,農業生產成本「地板」和農產品價格「天花板」不斷擠壓農業增收空間,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要通過制度創新來化解農業基礎性矛盾,以需求為基本導向保障農產品的供給質量。要積極引導農民轉變思想,及時根據市場需求調整種植結構,多生產綠色有機食品,滿足消費者的多元化需求,以提高經濟效益。

⑦ 關於農業經濟形勢的發展對於農業的工作的重點,發展策略是怎樣的

今年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堅定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目標不動搖,努力克服國際金融危機和歷史罕見的嚴重旱情等不利影響,夏季糧油再奪豐收,畜牧、水產穩定發展,菜籃子產品供應充足,農業農村經濟總體保持穩定發展勢頭,為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提供了有力支撐。
一是夏糧首獲「六連增」,夏油再創歷史新高。據國家統計局公布,今年夏糧總產量達到2467億斤,比上年增產52億斤,增長2.2%,實現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連續六年增產。今年夏糧生產呈現面積繼續恢復、單產持平略增、優質率持續提高、主產區貢獻突出等四個特點,夏糧面積比去年增加約836萬畝,平均畝產比歷史最高的去年增0.2公斤,夏收小麥優質率達67.9%,提高4.7個百分點。夏收油菜籽面積達到1.02億畝,增加937萬畝,預計總產量1290萬噸,增加135萬噸,增長11.7%,創歷史新高。今年早稻豐收已成定局,預計全國早稻面積8800多萬畝,比上年增加300萬畝左右;畝產比上年增加5公斤左右,創歷史最高水平;預計總產量660億斤左右,有望創近八年最高水平。截至7月26日,全國早稻已收獲7912萬畝,占應收面積的89%。此外,天然橡膠總產20.5萬噸,同比增長近80%;水果、蔬菜、茶葉、花卉等園藝產品生產繼續保持穩定發展。
二是畜牧業生產總體向好。今年以來,各地農業部門緊緊圍繞「穩生產、調結構、保安全」的方針,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和甲型H1N1流感疫情,調控生豬,振興奶業,狠抓質量安全監管,取得了顯著成績。上半年,畜牧業生產增勢平穩,肉蛋奶市場供應充裕,畜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穩步提高,據國家統計局公布,上半年豬牛羊禽肉產量3580萬噸,同比增長6.3%。其中,生豬出欄增長7.9%,豬肉產量增長8.1%。上半年禽蛋產量1282萬噸,牛奶產量1412萬噸,分別1.2%和5.6%,生產總量略有下降,但市場供應充足,蛋雞養殖效益回暖。奶業生產出現復甦跡象,5月份以來奶牛存欄和牛奶產量環比雙雙增長。
三是漁業生產穩定增長。今年以來,全國漁業生產和漁業經濟運行呈現平穩向好態勢。水產品產量穩定增長。1—6月全國水產養殖產量1491萬噸,同比增長7.4%。漁業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1—6月全國海洋捕撈產量473萬噸,同比減少4.6%,繼續實現負增長。養殖與捕撈生產比例結構繼續保持有利於改善生態環境的調整勢頭。國內水產品交易量、交易額同步上升,出口貿易降幅趨緩。據對全國主要水產品批發市場交易情況統計,1-6月成交量、成交額同比分別增加4.7%和6.2%,綜合平均交易價格雖同比下跌1.9%,但6月份交易價格環比漲2.1%,繼續保持了小幅回升的態勢。另外,今年農業部門組織開展了大規模增殖放流活動,水生生物資源養護力度明顯加大。按照計劃,今年中央投入增殖放流資金將達2億多元,預計帶動全國投入資金總量近6億元,放流水產種苗數量預計達260億尾(粒),是范圍最廣、規模最大的一年。
四是農業機械化快速發展,跨區機收成效顯著。農機購置補貼政策進一步調動了農民購機積極性,促進了農機裝備結構進一步優化和農機作業水平進一步提高。截至7月15日,已執行補貼資金90.4億元,帶動農戶購置補貼機具超過206萬台(套),受益農戶逾190萬戶。預計上半年全國農機總動力將達到8.5億千瓦,同比增長8%。性能優、效率高的水稻插秧機、玉米收獲機、穀物收獲機、大中型拖拉機四類產品使用補貼資金達56.3億元,占已實施資金的62.3%。小麥跨區機收面積2.63億畝,機收水平達到84%,同比增加2個百分點。
五是鄉鎮企業保持增長,農墾經濟平穩發展。預計鄉鎮企業上半年實現增加值4.3萬億元,同比增長9.0%;農墾預計實現生產總值921.8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0.6%,繼續保持兩位數增長,延續了2004年以來的良好發展勢頭。
六是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穩步提升,重大動物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根據農業部上半年例行監測,與去年同口徑相比,畜產品合格率為99.5%,上升2.2個百分點;水產品合格率為95.8%,上升2.8個百分點;蔬菜合格率為95.9%,與去年基本持平。生鮮乳中三聚氰胺檢測合格率達到100%。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大幅下降,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疫情進一步減少。
七是農民收入和外出務工人數小幅增長。據國家統計局公布,上半年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2733元,增長8.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8.1%。其中家庭經營收入1512元,增長5.5%,工資性收入954元,增長8.4%,轉移性收入189元,增長31.4%,財產性收入78元,增長9.9%。據農業部對全國28個省(區、市)農村固定觀察點農戶調查,上半年農村勞動力外出人數同比增長1.6%。
上半年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經受了多方面的嚴峻考驗,取得了顯著成績,這是各級農業部門和廣大基層幹部迎難而上、扎實工作的結果,是廣大農民群眾辛勤努力的結果,更是黨中央、國務院總攬全局、果斷決策、不斷加大強農惠農政策力度的結果。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三農」工作,採取了一系列力度大、針對性強的強農惠農政策,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是進一步加大農業補貼力度,穩定了糧食等主要農產品生產的積極性。2009年中央財政安排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資綜合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等「四補貼」資金1230億元,比上年增加200億元,增長19.4%。繼續實行測土配方施肥、生豬和奶牛良種、村級動物防疫員、漁用柴油等補貼補助,整合資金設立糧棉油高產創建、基層農技推廣改革與建設示範、漁民轉產轉業與漁業資源養護等補貼和補助。各項補貼政策的實施,對農產品生產起到了明顯的支持和帶動作用。在夏糧面積繼續恢復增加的基礎上,預計早稻和秋糧面積分別增加300萬畝和1300萬畝左右,全年糧食麵積有望達到16.2億畝,比去年增加2300萬畝左右。生豬產能得到保護,奶牛養殖戶非正常淘汰母牛現象減少。此外,農機具購置補貼拉動農機工業快速發展,農機企業訂單充足,部分骨幹企業上半年就業人數同比增長20%以上。
二是大力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和農村民生工程建設,改善了農業農村基礎設施條件,並發揮了擴內需、促增長作用。去年第四季度以來,中央陸續安排了四批擴大內需投資,其中由我部牽頭落實的200.5億元,重點用於農村沼氣、動物防疫體系、優質糧食產業工程標准糧田、農產品質檢體系、國有墾區危房改造、漁政漁港、西部地區退牧還草工程等農業建設項目。截至6月底,去年底新增的51.5億元農業投資建設任務已基本完成。建成了優糧工程標准農田430多萬畝、農村沼氣戶用沼氣池149萬口,改造農產品質檢體系實驗室7.7萬平方米,改擴建動物防疫鄉鎮獸醫站70萬平方米。另據初步統計,這51.5億元的中央新增農業投資項目已直接帶動地方和農民投入76.8億多元,增加鋼材、水泥、儀器設備製造等行業需求近120億元,增加農民工資性收入近20億元。目前,其他幾批投資項目也都在順利地建設,已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三是繼續實施糧食最低收購價和農產品臨時收儲政策,促進了部分農產品價格穩定。繼續實行小麥、稻穀最低收購價政策,並大幅度提高最低收購價水平。對稻穀、玉米、大豆、油菜籽、棉花等主要農產品實行臨時收儲政策。在海南、雲南墾區實行天然橡膠國家收儲。啟動《防止生豬價格過度下跌調控預案》三級響應機制,增加豬肉儲備。擴大奶粉收儲規模。據農業部調查,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執行效果明顯,7月17日,國有糧食企業白麥、紅麥、混合麥收購價分別為每斤0.88元、0.85元、0.88元,周環比分別上漲0.22%、0.18%、0.24%,同比分別上漲10.48%、12.91%、15.35%。農產品臨時收儲政策抑制了部分品種價格下滑趨勢,目前大豆國有糧食企業銷售價格穩定在每斤1.85元左右的水平;油菜籽價格從每斤1.7—1.8元回升到1.9元左右;生豬收儲政策實施後,豬肉價格下滑的勢頭得到遏制,7月份第3周活豬價格為10.12元/公斤,從6月中旬以來已經連續6周小幅回升。玉米、水稻、天然橡膠、奶粉臨時收儲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托市作用。
下半年農業農村經濟工作任務依然艱巨。今年是新中國成立60周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關鍵之年,奪取全年糧食豐收,保持農業各行業穩定發展,對於克服當前困難、繼續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好勢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夏季糧油豐收標志著糧食生產有了一個良好開局,但實現全年糧食生產穩定發展,關鍵在於佔全年糧食70%左右的秋糧。當前,晚稻栽插正在全面展開,秋糧面積呈增加趨勢。同時,由於今年春播和夏播期間全國大部分地區降水充足,土壤墒情適宜,播種質量較高,作物出苗整齊,苗情長勢總體正常。因此,秋糧和全年糧食穩定發展具備良好基礎。目前,各級農業部門繼續加強政策宣傳和信息引導,狠抓雙季晚稻和晚秋作物面積落實,加強畜牧、水產等各業穩定發展的各項措施的落實,積極部署農業防災抗災各項工作,深入開展技術指導服務,努力爭取全年糧油生產再獲好收成,實現全年農業農村經濟繼續平穩較快發展。

⑧ 農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

農業在我國國復民經濟發展中佔有重要的制基礎地位,我國農業的發展為其他部門的發展提供了條件 。
農業是人類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中國農業要保證十多億人的吃飯問題;農業為工業提供原料,農產品是重要的出口商品;農村是工業品的重要市場;農業的發展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將為發展國民經濟其他部門提供豐富的勞動力資源等.其次,現實生活中,我國絕大多數人口在農村,農業生產的發展直接關繫到廣大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關繫到本世紀末能否達到小康水平和社會穩定.因為,生活水平達到小康,很重要的是這80%的人口能不能達到,中國穩定不穩定,也看這80%穩定不穩定.最後,我國農業生產相對落後,已成為國民經濟最薄弱的環節,如果得不到加強,它將很難支撐國民經濟其他部門的發展.因而,農業生產的發展是我國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現代化建設,社會穩定的基礎,並最終決定著國民經濟其他各部門的發展規模和速度,是能否實現現代化戰略目標的關鍵.

⑨ 農業稅收政策對農業生產和整體經濟增長有何影響

自20世紀80年代初,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開始,中國農業增加值占國民經濟的比重不斷下降,中國政府開始逐漸對農業生產進行支持。在這二十多年裡,農業稅一共經歷了四次比較大的變化,並且每一次變化,對其內涵和構成比例都進行了相應的改變和調整。改革的成效是顯著的。1950年農(牧)業稅佔全國財政總收入的29. 3%。到2004年這一比例已經下降到了0. 92%。據國家稅務總局測算,2006年全面取消農業稅以後,與農村稅費改革前相比,全國農民共減輕負擔1250億元。而現在的農業稅收減免政策所指的農業稅收是農產品稅。即購買和銷售農產品時繳納的增值稅和所得稅的減免。
中國在新中國成立初期,20世紀50~ 60年代較高的農業稅負恰好反映了這一點。考慮到當時中國通過壓低農產品價格來保障工業投入低成本的「剪刀差」策略,中國農業土地政策和稅收政策,事實上是與農業戰略導向相一致的,即將糧食安全置於首位,犧牲小農的經濟利益,保障國民經濟的整體運行。在農業生產和整體經濟增長到了一定程度以後,以取消延續幾千年的「皇糧國稅」為標志,中國在針對小農和糧食作物生產方面做出了切實的努力,標志著新時期的農業發展戰略開始「穩糧」、「增收」雙管齊下。與之相應的農業支持和補貼政策也相繼出台。在做法上改變了對農村和農民的索取,而是提出了「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方針。多予,就是要加大對農業的投入和增加對農民的各項補貼,為農民增收、農業發展創造條件。少取,就是減輕農民負擔,保護農民合法權益。放活,就是搞活農村經營機制,消除體制束縛和政策障礙,給予農民更多的生產經營自主權,激發農民自主創業增收的積極性。對農業稅收實行減免正是符合少取的方針。

閱讀全文

與農業對經濟增的影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