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如何了解中國經濟發展史

如何了解中國經濟發展史

發布時間:2021-01-01 00:41:56

㈠ 我是怎樣研究中國社會經濟史的

王亞南是中國馬克思主義經濟史學的開拓者之一。從30年代起,他就從中國經專濟史入手,探索舊中國屬的社會經濟問題,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他大膽創新,獨樹一幟,完整系統地提出著名的「地主經濟論」。他認為中國的封建制度分為領主經濟和地主經濟兩大階段,而以地主經濟形態和半封建生產方式作為一個整體,從經濟結構、政治體制和文化思想等幾個方面,進行全面系統的、宏觀和微觀相結合的研究,來解釋中國社會經濟史長期爭論的「停滯發展」問題,被稱為是「對30年代以來討論的小結」。這在1949年前的中國經濟史學界是一個突出的科學研究成果,它的理論貢獻移動圖片具有深遠意義,並為國際史學界所矚目。

㈡ 如何全面快速的了解中國五千年的發展史

清聖祖

㈢ 我學國貿專業,想了解中國經濟發展史和中國經濟現狀,需要看哪些書,了解哪些必要的知識

激盪三十年

㈣ 中國經濟史怎麼樣

正看的時候被某刊主編看到了,拿走翻了半天,跟我詳細的介紹了一下作者多權威、多有學識。她走了之後,我仔細看了一下作者,發現我年初的時候買了他的《國史大綱》看。 不過一個史學家觀察歷史,的確沒有那麼多先入為主的概念,更多的是根據歷史情況詳實的記錄這些經濟上的發展,也從這些發展上引經據典分析政治和軍事、政治及朝代變遷的聯系。全書有兩條主線一條是由上古春秋戰國至明清時代的經濟情況及財政政策,並道出經濟與政治、文化、社會、軍事、法律、宗教之間的相互影響和聯系,評價政策和朝代興亡之關系。另外一條是從主要經濟問題包括農業經濟及土地分配、基建及水利工程、工商業發展、貨幣制度改革、社會階層現象、稅制及徭役等。通過文獻的內容記載的這些情況把當時的社會經濟情況反應出來。 引用的書目除了歷史類的比如《周書》、《史記》、《隋書》、《漢書》、《晉書》。還有一些我平時接觸很少的比如《管子》、《鹽鐵論》、《蜀都賦》等。也有一些很經典的《詩經》、《孟子》什麼的。總的來說看這本書很長知識,雖然引用很多的古文,大多數古文都帶注釋。我對注釋多的書,都很有好感。 如果說看完了書,我自己有什麼感悟的話。我覺得還是希望現在的教育界,咱們的老師裡面也能有這么一位,潛心研究、認真教學。在課堂上講課的內容能夠被別人記錄下來,在報刊雜志連載,然後再集結成冊,供後人學習的老師。

㈤ 中國古代經濟發展簡史

夏商西周時期

當黃河流域出現夏、商和西周三代文明古國之際,代表新的生產力的文字、青銅器和城市已經在北方的遼河流域、長江以南地區紛紛出現,從而使中國大陸的奴隸制王朝得以鞏固和發展,成為東方世界的經濟發展中心。

春秋戰國時期

中國在春秋戰國時期生產力發展迅速,判斷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不在於生產什麼,而在於怎樣生產,用什麼勞動資料生產」。這里所說的勞動資料主要指生產工具而言。由於春秋戰國時期中國出現了先進的生鐵冶鑄技術,即出現了鑄鐵,促進了鐵器的普遍使用,並由此推動了農業、手工業的發展,使中國在經濟發展上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秦漢時期

由於中國早在公元前3 世紀就建立了統一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迫使封建統治集團對古代社會的自然經濟狀態進行干預,以使社會經濟朝著有利於鞏固封建統一的軌道運行,於是形成了封建經濟的自然發展與封建國家經濟制度的矛盾,也就是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矛盾。

魏晉南北朝

這一時期是中國歷史上專制集權較弱,政治上相對寬松的時代。因而對經濟活動的控制也相對寬松,經濟活動也比較活躍。這在南朝表現得尤為明顯。

隋唐五代時期

唐的經濟進一步發展主要表現在:

(一)南北經濟均有發展,更主要的是南方經濟已逐漸成為中國中央政權的主要支柱,成為經濟中心。

(二)生產力有了巨大發展,新的技術給生產帶來突破性變化。如造船、建築、農田水利、造紙印刷術、瓷器、絲織都有創造性發明並向海外流傳。

(三)與外國經濟交流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與非洲、西歐、中亞、西亞、東南亞、日本、朝鮮等國,都有貿易往來,陸上、海上絲綢之路暢通無阻。

五代十國時間很短,實際是唐代的繼續,經濟雖因戰亂而受影響,但仍然有很大進步,正因為經濟的發展才有全國統一的迫切要求,分裂很快被宋統一起來了。

宋遼夏金時期

其主要標志是,以農業為主、以手工操作為基礎的社會生產體系及其相應的制度保證體系已經趨於完善;從對資源開發的深度和廣度而言,已經接近甚至幾乎達到了古代的技術條件所能允許的最高水平。

元朝時期

元代經濟歷史提供的經驗和教訓在中華民族經濟管理歷史上佔有極重要的地位。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卓越的軍事、經濟管理謀略運籌思維,忽必烈多元一體化的國民經濟管理思想模式,元代長期影響後世的經鞏固、各族人民的團結交往、封建社會後期經濟的進步性發展都有重要的、深遠的影響。

明清時期

明代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有聲有色的時代。明代經濟是中國古代經濟發展史上處於變革的重要時期,有諸多新現象、新特點,值得認真總結,深刻分析、取其精華,以資借鑒。

封建末期

甲午戰爭後的中國,不僅遠遠落後於西方先進工業國家,而且被歷史拋在了東方的日本後面。

(5)如何了解中國經濟發展史擴展閱讀

中國遠古暨三代社會經濟的發展,是中國社會經濟發展歷史長河的源頭,也是光輝燦爛的中國古代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古代經濟的發展是以越來越快的步伐前進的,舊石器時代經歷了上百萬年的漫長道路,新石器時代只有幾千年,進入文明時期以後,各個王朝的更替不過數百年的時間。

每一個時期的經濟發展都有一定的特點,也都遵循著中國傳統文化和農業經濟的共同規律。經濟基礎對政治、軍事、文化藝術乃至人們社會生活等各方面的影響是極其重大的,在社會發展中所起的決定性作用不言而喻。

㈥ 中國經濟的發展史

高一的時候有一冊歷史書是講經濟的,你這問題問的太廣了

㈦ 中國經濟發展過程是怎樣的

你好,這是一個爭議很大的問題, 目前來看,經過多年的快速發展後,正處於探底階段,經濟增長會逐年回落,大部分產業已經過剩,新的經濟增長點尚沒有培養出來,近三至五年會特別困難,下行壓力相當現實。

㈧ 如何認識改革開放40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做出了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的歷史性抉擇,開啟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新紀元。

40年來,中國共產黨無懼風高浪急,無畏艱難險阻,聚精會神搞建設,卯足干勁謀發展,中國經濟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取得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性成就。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承前啟後,繼往開來,奮力推進改革開放偉大事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進入新時代,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

(8)如何了解中國經濟發展史擴展閱讀:

改革開放以來的40年,是結構調整貫穿於經濟發展的40年,是經濟結構逐步優化升級的40年,也是經濟發展的全面性、協調性和可持續性不斷增強的40年。

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第產業帶動轉向依靠三次產業共同帶動。農業基礎地位更加穩固,實現了由單一以種植業為主的傳統農業向農、林、牧、漁業全面發展的現代農業轉變。工業結構不斷向中高端水平邁進。

2017年,高技術製造業和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分別為12.7和32.7%,分別比2005年提高0.9和4個百分點。服務業快速發展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2012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首次超過第二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第一大產業。

2017年,服務業比重提升至51.6%,比1978年上升27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8.8%,提高30.4個百分點。

㈨ 中國近代經濟發展史的介紹

《中國近代經濟發展史》是1999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佛丁。

閱讀全文

與如何了解中國經濟發展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