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經濟增速放緩的影響

經濟增速放緩的影響

發布時間:2020-12-31 22:07:34

⑴ 經濟增速放緩,對中國意味著什麼

很多人擔心,中國經濟下行的壓力很大,甚至有些國外的媒體都在議論,中國經濟增長奇跡是否已經結束。 但我個人不這樣認為。我對中國的經濟依然充滿信心,我覺得我們增長的空間非常巨大。我每次來青島都感覺到這個城市又變了。不僅青島,中國很多城市都給我們留下這樣深刻的印象。我認為中國的內需還有很大空間,走到世界各地,看到一個城市晚上特別活躍時,這個城市的經濟往往就有了額外動力。我相信,中國經濟未來的空間非常大,城市化在擴大,而且深度也在增長,城市要更加像城市,城市本身要更加城市化,這也是一個巨大的空間。 史進德(David Schlesinger,Tripod咨詢創始人兼總裁,前湯森路透中國區主席):首先出現問題的是歐洲,然後是美國,然後才是其他國家。在這個過程中,中國排名比較靠後。中國的問題在於是否能夠快速應對長期的問題和長期的困難。所以短期和中期並不是很大的問題。如果跟世界其他國家相比,中國問題並不嚴重。-李一(瑞銀集團中國區董事長):首先大家得承認整個經濟在放緩。但是有幾條主線支撐著中國中長期發展:城鎮化轉型、工業化轉型和全球化轉型。此外還有差異化的轉型。很多人也開始注意到,某種意義上,中國自我消化能力和自我承受能力也很高。雖然目前經濟增長在放緩,但未來幾年,我們非常看好。 賈康(財政部財政科學所所長):我們在前面幾年實施的以4萬億為代表的一攬子刺激方案,顯然使我們能夠成功抵禦外部的所謂世界經濟發生的金融海嘯沖擊,同時也必須面臨它所產生的問題和副作用,以及在這個過程中中國自己內部的深層矛盾在凸顯所帶來的一些挑戰和困擾。 在後危機時代,政府應該加快推進化解深層矛盾,進行矛盾凸顯期壓力的配套改革、全面改革的工作。但這方面,進展還不夠。 西蒙·科克斯(Simon Cox,《經濟學人》亞洲經濟主編):4萬億刺激計劃阻止了失業,避免了資源的浪費。所以首先我支持刺激計劃。但在4萬億的刺激計劃中仍然是有一些問題的,一是如果通過銀行進行投資,就很難進行真正的改革。另外,房地產的泡沫,也是危機之後政府需要努力去解決的問題。 馬宇(商務部研究院外資部主任):在經濟好的時候,覺得政府幹預太多。但是一旦有了問題,又呼籲政府救市。是不是有一種新的經濟模式,在市場基礎之上,但實際上由政府主導就可以讓經濟很好地、健康地、長久地發展下去,這是一個特別重要的問題。 這次金融危機,中國式的政府主導模式受到的贊揚較多。但政府主導的時候,它的投資偏好在很大情況下跟市場、民眾的需求是不吻合的,經常出現偏離。尤其是很多其他因素制約的情況下,可能導致政府偏好和市場要求以及民眾需求,相差非常大。這會造成非常多問題。 劉戈(中央電視台財經頻道評論員):4萬億的刺激政策在當時的條件下看,顯然是正確的決定,就像對一個高燒的病人必須用猛葯一樣。但它的後遺症也是很顯然的。這個錢對民生工程有一定作用,但沒有形成生產力,包括高鐵、公路網、機場等建設都是長期的,可能在未來二三十年才能在經濟中顯現出價值和作用。但由於寬松的貨幣政策,影響會在兩三年之內才能顯現出來,這就是一個巨大的差距。 增速放緩期也是中國的機遇期 李雷(沙特基礎工業公司副總裁、北亞區總裁):經濟好的時候,我們的經濟結構調整沒有人願意做,因為大家都賺錢。市場不好的時候,沒有人敢去做,因為生怕再出更大的問題。所以,中國一直在推動社會主義特色的市場經濟。 我希望能夠在這樣一個特定的時間,政府應該考慮一下是不是以市場經濟為出發點,對經濟進行適當的調整。因為,目前經濟不好是暫時現象,如果我們擺脫不了這個怪圈,市場好了以後沒有人再去呼籲經濟調整的結構,進行必要的治理。如果能在這樣一個時間下比較大的決心,我認為這是非常好的時機。 庄健(亞洲開發銀行中國代表處高級經濟學家):還是需要包容性增長。實際上我們講的包容性增長,不是有些人講的收入分配結果均等,這也和市場的原則不一致。我們倡導的是機會平等,特別是在教育、醫療等方面參與的平等性。這能激勵人們參與市場競爭,從而達到市場配置基礎資源的功能,保證中國經濟保持活力。 馬科恩(Bruce Mckern,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授、中歐中國創新研究中心聯合主任):我對短期並不是非常憂慮,從長期來看,中國已經離開了出口型增長形勢,轉而向促進內需靠攏。要解決增加生產力的問題,除了使人們從農村遷移到城市,還應該在收入分配中,把更多收入偏移向弱勢群體,或者找到其他辦法增加生產力。此外,全球化也是必須要考慮的因素,企業面臨的市場壁壘越來越小,創新將會成為中國未來發展的重要途徑。 羅塞爾(Russel John,前美國駐歐盟商會主席):企業需要改革。現在從中央到省級和當地政府,正在試圖進行適應經濟轉變的變革,企業也要應對這種變化。對於在華的跨國企業而言,在企業內部,在華的領導層、管理層之間,需要考慮變化的速度和盈利模式。並且要與在中國的跨國企業總部保持同步。)

⑵ GDP增速放緩對我國國民經濟的影響

GDP增速放緩主要是應對經濟結構調整的矛盾,因為政府能夠控制GDP增速的手段無非就專是減少政府購買,具屬體來說是減少國債投資。一方面當然是刺激經濟結構調整;另一方面,最大的風險在於就業崗位減少,這就是為什麼畢業生就業形勢緊張,農民工找不到工作的原因,同時要知道國債投資能夠顯著提升中西部地區的GDP。
至於你說的貨幣政策本身不受政府購買的影響,只能配合財政政策而已。也就是說如果要說GDP增速放緩對貨幣政策有什麼影響,那就是驢唇對馬嘴了。。。

⑶ 如何看待我國經濟當前gdp增速放緩的現象

1、從世界各國的經濟發展歷程看,沒有哪一個國家能夠永遠保持高速增長。現階段,我國人口結構變化和勞動力成本上升,傳統競爭優勢削弱;越來越多的產業達到或接近世界技術前沿,後發追趕空間縮小;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發展模式,造成資源、環境、生態約束日趨增強。與十年前相比,經濟增長一個百分點的數量明顯不同,實現難度加大。我國經濟增速下降在所難免,也符合世界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

2、從發展趨勢看,我國經濟發展存在諸多有利條件。譬如,經濟體制改革將釋放新的增長動力與活力,城鎮化潛力依然巨大,居民消費升級方興未艾,競爭優勢並未根本動搖,全球化孕育新機遇等。去年以來,面對經濟增長下行壓力,我國政府保持了足夠的定力,積極創新宏觀調控方式,把工作重點放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提高經濟運行的質量和效益、化解各種矛盾和問題上,這也必將為我國經濟長期穩定發展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3、與經濟增長密切相關的是就業狀況。隨著經濟規模和產業結構的變化,單位GDP增長的就業拉動能力明顯擴大。2008年以前,GDP增長一個百分點,拉動就業增加不足100萬人,而目前上升到140-160萬人。因此,在經濟增速有所放緩的情況下,仍能保持就業基本穩定。

4、雖然經濟增速有所放緩,但由於經濟規模不斷擴大,我國經濟增量佔全球的份額保持基本穩定,仍然是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來源。2010年以來,我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保持在20%左右,也就是全球五分之一左右的經濟增長來自於中國,對促進世界經濟復甦發揮了重要作用。

⑷ 經濟增速放緩,對中國的房地產意味著什麼

在我國經濟增速一般是爭取保「8」,個人認為最大可能的原因是跟就業率直接相關回,倘若就業率驟降導致失業答率急劇上升,那勢必會引起失業人員增多,很多人無收入來源,容易給社會治安以及整體的安定埋下隱患。我國經濟比較依賴GDP的「三駕馬車」中的出口與投資,經濟結構的調整需要時間,然而出口受到國際大經濟環境不景氣以及歐債危機的影響,很難為我國經濟復甦做出應有的預期貢獻,故而個人認為會以投資為主,消費為輔。我國大致實行的政府主導下具有中國特色的市場經濟,如何決策就要看中央政府。比如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引起的經濟危機之時啟動的4萬億元投資救市,直到今天仍飽受詬病。在高速城市化工業化進程中的中國,房地產儼然毫無例外是支柱產業,跟中國經濟可以說是息息相關,唇齒相依的關系。土地財政導致很多地方政府大膽對中央調控政策進行微調,從中央政府的態度上看房地產調控暫時不會放鬆,限購政策短時間很難取消。個人覺得18大以前房地產市場仍然會維持現狀,之後的事情要看新一任領導班子的了。呵呵,個人看法,僅限參考。謝謝指教。

⑸ 經濟增速放緩對企業融資的影響

經濟增速放緩首先體來現就自是失業率的升高,需求萎靡,必然就導致企業盈利能力的下降。而企業盈利能力的下降,當然就不容易拿到貸款。拿不到貸款,資金鏈就容易斷裂,資金鏈一斷裂,那企業就只能關門了。這是一個惡性循環,那如何走出這個循環呢,首選央行就要用寬松的貨幣政策,以及積極的財政政策來刺激經濟,具體來看,貨幣政策就是要降息降准(不過個人感覺對企業貸款幫助不大,企業都快不行了,銀行還會放款嗎?),財政政策的話主要就是降稅,比如降低企業稅負,這樣或許更能幫助到企業,稅降了,將直接幫助企業減少成本。

還有么就是央行直接通過商業銀行購買企業債券,因為企業如果不上市,可以真正從市場上融到資的可能性很小,所以只有政府出面來買債。
以上所說的是針對民營企業的,對於國有企業來說,其實考銀行就可以了,經濟增速放緩,反而借貸成本更低了。

⑹ 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對世界經濟的影響

你一分都沒,是不是沒誠意啊,這個問題又那麼大。
中國經濟放緩短期對美歐是弊的,長期是有利的,但最後會不會發生意識形態和軍事對抗就不得而知了。
短期看,美歐無法用低價的錢買made in china的東西了,但美國不只中國一個製造業加工廠,印度南非很想當這個加工廠呢,當然中國經濟放緩不是政府願意的,原因就不說了。短期有影響,但影響還真不大。
長期看,中國如果無法在這次放緩中完成轉型,就是從加工廠轉為創新型的智慧產業國家,那麼中國必然走不上發達國家的行列,就老老實實的當加工廠和造房子好了,如果用幾十年時間完成了轉型,那麼一個龐然大物就橫亘在太平洋,這樣的中國會產生無數的類似蘋果,谷歌這樣的創新企業,對世界經濟將有積極的作用。
但要完成轉型,面臨的問題很多,有股市改革,匯率機制改革,利率改革,國企改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稅收制度改革,分配製度改革等。
其實就是朱時代的市場經濟體制改革,我覺得吧,沒個50年,想轉為經濟強國,難。除非有個有朱這樣的懂經濟的,有毛這樣有軍事控制和人民愛戴的,有華盛頓這樣不貪戀權利、建立完善民主制度的這么一個集合體的人誕生,給他個20年,估計差不多了,忽然覺得俄羅斯人民很幸福,人有普京。

⑺ .我們應當如何全面、客觀地看待經濟增速放緩

當前,我國經濟出現了明顯減速的態勢,但是,穩增長預調微調政策的出台有助於防止經濟過快下滑,我國經濟不會出現硬著陸的情況,經濟增速仍在可承受的范圍之內。一是後金融危機時期刺激政策退出、經濟向自主增長動力回歸,但新增長點正在培育,尚不足以支撐拉動經濟增長進入新的擴張期,經濟運行正處於下行階段,因此經濟減速就具有周期性特徵。二是我國經濟增長面臨著結構調整的關鍵期,企業正處於升級轉型的陣痛期,勞動力、資源等低要素成本優勢逐漸喪失,特別是東部地區不僅外部需求不足,而且中低端產業要轉移到中西部地區,而新興產業尚不成熟,因此經濟減速具有結構性因素。三是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發展階段的演進和經濟規模的擴大,我國潛在經濟增長水平呈逐步放緩趨勢。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逐步轉向了中速增長階段,這符合經濟發展的基本規律。四是與其他國家相比,我國經濟仍屬較快增長。第一季度,美國、日本經濟環比折年率增長1.9%和4.1%,而歐元區是零增長,我國GDP增速是發達經濟體平均水平的5倍左右;再看主要金磚國家,第一季度印度、俄羅斯、巴西和南非GDP分別增長5.3%、4.9%、0.8%和2.1%,均大大低於我國增長水平。五是經濟減速也是政府主動調控的結果。今年政府制定的GDP預期目標是7.5%,較往年有所降低,其政策意圖在於與「十二五」規劃目標逐步銜接,引導各方面把工作著力點放到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切實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上來,增強經濟發展的協調性和可持續性。
盡管近期經濟減速明顯,第二季度GDP增長7.6%,全年實現7.5%應該不會有什麼問題。因此,要辯證理性地看待經濟減速,在就業形勢基本穩定的情況下,不必為經濟適度放緩而過分擔憂。經濟適度放緩有助於推動企業轉型升級,有助於轉變發展方式,應堅定地執行國家既定的調控目標,而不應期望經濟一減速,國家就出台刺激政策救市,信貸方面「開閘放水」保增長,那樣,企業轉型升級、結構調整就會前功盡棄。從短期來看,我國經濟有望在下半年企穩回升,但是我國已進入中速增長階段,經濟增速難以再回到兩位數以上。從中期來看,我國經濟發展潛力巨大,綜合國力有望邁上新台階。
當前經濟運行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把握「穩增長」政策力度的難度較大
當前,社會各界對如何適度把握「穩增長」與「調結構」的關系存在較大意見分歧。部分地方政府、工業主管部門等認為,當前企業經營等實體經濟形勢異常嚴峻,應當進一步加大經濟刺激力度;而部分專家學者、金融主管部門等認為,當前經濟運行中的根本問題是結構性問題,應當把「調結構」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總體來看,當前我國經濟增速放緩既有金融危機影響下經濟增長處於下行階段的周期性因素影響,也有處於產業轉型升級陣痛期的結構性因素影響;既有外部需求大幅減弱的因素影響,也有房地產調控使得相關產業發展低迷的因素影響;既有發展階段演進和經濟總規模擴大後增速逐步放緩的規律性因素影響,也有政府為了提高經濟質量有意調控增速的因素影響。因此,各種復雜因素交織在一起,給判斷經濟形勢和作出宏觀決策帶來了較大困難。
房地產調控面臨兩難境地
當前我國房地產調控取得了一定成效,房價過快上漲的局面得到初步控制。但是,過去幾次越調控房價越高的經歷,使得我國房地產政策有可能陷入「塔西佗陷阱」(通俗地講就是指當政府部門失去公信力時,無論說真話還是假話,做好事還是壞事,都會被認為是說假話、做壞事),降息傳遞出貨幣政策轉向寬松的政策信號,使得房地產市場預期發生了較大改變。盡管有關部門一再強調房地產調控政策取向不變,但居民購房意願明顯增強,5月份以來住宅成交量和土地出讓成交量環比明顯上升。當前,房地產調控面臨兩難困境,一方面,為了防止經濟減速過於明顯,需要房地產市場的穩定發展,房地產成交量放大有積極意義;另一方面,房地產調控尚未取得根本性成效,一旦房地產成交量連續放大有可能帶動房價回升,房價反彈將使民眾再次失望,房地產調控有前功盡棄的風險。
企業經營異常困難
今年年初以來,我國工業企業面臨多重因素的影響,經濟效益出現大幅下滑。1~5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同比下降2.4%,增幅同比減少了30.3個百分點。一是世界經濟復甦疲軟使得工業品出口需求不旺;同時,房地產調控、汽車限購以及家電刺激政策退出等使得工業品國內需求明顯不足。二是企業普遍面臨著勞動力、能源資源、環境保護等成本上升,以及融資成本過高等沉重包袱。三是目前大多數工業企業都面臨「去庫存化」和「去產能化」的雙重壓力,在企業利潤大幅下滑的情況下,不僅缺乏可盈利的投資增長點,而且缺乏技術創新的資金支持,企業轉型升級正處於陣痛期。
產業發展缺乏增長引擎
短期內,需求降溫導致相關行業工業品需求和價格下降,工業企業面臨去庫存壓力。中期看,企業為房地產、外需配套與服務的產業體系與生產能力擴張過快,鋼鐵、建材、家電、紡織等行業產能過剩,部分企業處於「去產能化」階段。同時,由於技術、體制等因素影響,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尚處於起步階段。雖然部分企業為節能減排、降低土地、勞動力等成本,開始更新設備和用機器替代勞動力,部分企業向中西部地區轉移的過程中也在提高資本的有機構成,但全面的設備更新投資周期沒有出現,製造業發展缺乏新的增長引擎,仍將處於結構調整陣痛期。
下半年我國經濟有望逐步企穩回升
下半年,支持我國經濟逐步好轉的因素主要有:一是歐債危機救助思路出現了重大轉變,由「財政緊縮」轉為「財政緊縮與刺激增長」並重,歐盟首腦峰會決定,歐洲穩定機制(ESM)將可直接向銀行注資,可通過購買重債國國債來壓低其融資成本,推出1200億歐元一攬子經濟刺激計劃。這將有望遏制歐債危機的惡化勢頭,加上2011年「前高後低」的基數,我國外貿出口增速有望好於上半年。二是下半年工業企業「去庫存化」將逐步趨於結束,工業生產有望穩步回升。三是商品房銷量回升將帶動相關產業的反彈。四是近期「穩增長」政策措施將會逐步見效。五是中國經濟先行指數已經連續5個月反彈,預示著經濟將可能築底企穩。當然,考慮到房地產調控政策不會有根本性變化,以及工業企業普遍存在產能過剩等問題,經濟反彈的幅度有限。
此外,下半年我國物價上漲壓力將明顯減輕。一是近期國際大宗初級產品價格全面大幅下挫,將明顯減輕我國輸入性通脹壓力。二是熱錢流入減少甚至凈流出,外匯占款投放流動性減少,以及有效貸款需求不足將抑制整體流動性水平。三是目前我國蔬菜和豬肉價格降幅明顯,夏糧有望再次增收,作為最重要的新漲價因素——食品價格上漲將得到一定控制。四是居民消費價格基數因素大大縮小,下半年翹尾因素由上半年的2個百分點縮小至0.4個百分點。因此,全年物價調控目標可順利實現。當然,大部分城市天然氣、水、電等能源資源價格改革進程加快將在一定程度上推高物價水平;勞動力成本上升對物價的推動作用依然存在;為了刺激經濟增長,歐美國家一直保持超寬松的貨幣政策,全球貨幣流動性充裕,如果下半年世界經濟企穩回升,不排除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有反彈的可能。
政策建議
把握好「穩增長」與「調結構」關系
一是認真落實以減稅為主的財政政策,無需再次出台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現有預算內支出重點投向農田水利、保障房、民生工程以及節能減排項目等領域;同時,應加快財稅體制改革力度。二是繼續保持貨幣政策預調微調力度,根據外匯占款增長變化,繼續適時下調存款准備金率;根據經濟形勢和物價走勢,繼續適度下調基準利率水平;大力推進利率、匯率等金融改革步伐;注重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積極應對全球主權債務危機。
進一步細化差別化房地產調控政策
一是堅持房地產調控取向不動搖。堅持限購、限貸政策不變,嚴厲打擊房地產投機行為,特別是審慎處理地方政府變相放鬆房地產調控的政策,防止房地產市場陷入「塔西佗陷阱」。同時,加快推進房產稅試點和推廣工作,逐步扭轉商品房作為財富分配工具的金融屬性。二是通過控制地價、擴大貸款利率浮動幅度和調整普通商品房認定標准等支持居民剛性購房需求。三是從土地、資金等方面支持中低價位、中小戶型普通商品住宅的建設,達到短期穩定經濟增長,長期防止房價反彈的目的。
採取切實措施努力減輕企業負擔
一是完善和落實好現有結構性減稅政策,抓緊研究制定更大力度的結構性減稅方案。制定落實企業減負監督考核機制,對企業稅費等負擔不降反升的地方主管部門給予嚴厲懲處,而對企業減負成效顯著的地方主管部門給予相應的獎勵。同時,逐步改革各級稅務部門稅收徵收任務目標制,從根本上解決企業經營越困難稅費攤派任務越繁重的問題。二是努力減輕企業資金成本負擔。需要通過進一步下調貸款基準利率,特別是著力清理和規范銀行貸款過程中的擔保、保險和顧問等各種收費,大力緩解企業過高的融資成本。
著力培育新的產業增長引擎
一是加大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財政資金支持力度,同時輔以信貸、利息優惠政策,支持重大產業創新發展工程、重大創新成果產業化等項目,盡快培育產業發展新引擎。二是當前企業為應對勞動力、能源、環境成本上升壓力,在採用自動化、智能化設備、先進節能減排設備等方面有巨大技術升級和更新改造需求,商業銀行要對企業技術改造項目重點予以信貸資金支持,各級政府應加大財政資金對技改投資的支持力度。三是全面落實「新非公36條」實施細則,支持民間資本進入鐵路、市政、金融、能源、教育、醫療等領域,進一步培養經濟自主增長動力。

⑻ 經濟增速放緩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

經濟增速8%的意思是消費指數上漲8%,其實如果是買同樣的東西那就代表價格上漲了8%,價格上漲了8%就說明你用同樣的錢,卻買的東西變少了,所以生活越來越難啊。所以增速了並不代表就是好的。

閱讀全文

與經濟增速放緩的影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