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門票經濟對旅遊業發展影響分析

門票經濟對旅遊業發展影響分析

發布時間:2020-12-31 20:56:26

1. 經濟環境對旅遊者消費產生的影響

旅遊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輛馬車之一,海南旅遊產業的確給一方經濟帶來了發展機遇,可以往政府和人民只注重旅遊事業所帶來的經濟效益而忽視對綜合效益的研究;雖然認識到旅遊與環境的密切關系,卻忽視旅遊的發展給環境帶來的消極影響,其結果便是我們在發展旅遊的同時也在破壞著旅遊賴以存在和發展的環境,並且影響到人類發展的長遠利益。
旅遊是經濟、社會、文化等現象的綜合反映,這一特性決定了旅遊的發展必然給旅遊地帶來經濟、環境、社會等一系列積極的與消極的影響。在旅遊業發展帶動一個地方的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同時,我們卻決不能忽視旅遊業給環境帶來的影響。特別是帶來的消極影響,這種影響給我們的生態環境帶來了嚴重的危害。然而,人們還是忽視了這種影響。我們發現許多人在探討旅遊業發展帶來的影響時,往往注重於經濟方面,而對旅遊業發展帶來的影響的研究卻相對較少。眾所周知海南是我國的旅遊大省,一年四季都是國內外的遊客旅遊的好地方最佳選擇,因此旅遊環境應是人們首要關心的問題。就此,我們確定了小組課題??旅遊業發展給環境帶來的影響。希望我們的工作能對海南旅遊業起一點積極作用。
利用這次社會實踐活動,我們沿著海南高速東線,經過了許多海南著名的旅遊勝地,在那些旅遊景點我們小組成員進行了實地考察,並對當地居民還有旅遊地的工作人員詢問調查。通過和他們交流,我們得到了許多有價值的信息。社會實踐回來後,我們通過互聯網查閱資料,與我們收集的信息進行對比整理,寫成了關於「旅遊業發展給環境帶來的影響」這一論文
一、 旅遊影響環境的主要表現
通過在社會實踐中收集的信息,我們發現旅遊的發展對環境
影響表現在多方面,我們將這些影響主要分成兩類:
1、旅遊開發活動對當地生態和經濟模式的影響: (見圖1)
* 影響生態系統的結構(如:
草地、樹林和其它類型的生
態結構);
* 改變構成生態系統的物種、數量和比例關系(如: 物種的種類、密度、年齡、分布等);
* 影響生態系統的功能(如:蓄積能量和能量循環的能力、保持
養分和養分循環的能 力);
*改變旅遊區的經濟模式或發展軌跡。
2、旅遊者容易對旅遊地帶來的主要環境影響:(見圖2、圖3、圖4)
* 亂扔廢物,
引起嚴重的垃圾污染;
* 浪費飲食,增加旅遊地運輸
食品的負擔;
*遊人隨意采捕花、果、葉、
蟲、蝶,可能會破壞自然資
源;

*遊人的喧鬧可能會給當地環
境中其它生物帶來干擾;
* 遊人在旅遊區對都市化的娛
樂要求,可能會破壞當地文
化。

同時,旅遊業發展也會造成其他影響,例如造成雜訊污染,主要有1)旅遊交通工具的雜訊污染2)施工雜訊污染3)娛樂場所的雜訊污染4)影響旅遊氛圍的雜訊污染。
在旅遊旺季時人滿為患,景區內遊客容量遠遠超過旅遊環境承載量,造成交通堵塞,汽車廢氣增多,污染空氣。
二、旅遊影響環境的主要途徑
旅遊對環境的影響是來自多方面的,我們根據來源的不同將他們分成兩方面,即旅遊供給與旅遊需求雙方。
1、旅遊供給一方對環境的影響是在旅遊開發建設過程和旅遊經營過程中發生的。就旅遊供給一方而言,旅遊作為污染源與工業污染源有共同之處,即以旅遊服務設施所排放的「三廢」(廢氣、廢水、廢碴)和布局不當造成對環境的污染為主。還有就是旅遊開發往往使原本的自然環境造成破壞,引起生態平很失調。
2、旅遊需求一方對環境的影響是在旅遊者的流動和暫時停留的過程中發生的。主要表現為:大量人口的涌人帶來擁擠、混亂;人的破壞性行為對環境造成污染和破壞;大量人口的踐踏使土質發生變化;大量人口的暫時留滯使人們生產生活資料和能源的消耗增加;人群的過度集中,帶來的大氣污染、噪音污染、視覺污染等問題。
因為旅遊影響環境有著他的特殊性,並且旅遊供給與旅遊需求二者相互聯系,共同作用,使的旅遊影響環境的問題更加嚴峻。
三、對旅遊影響環境的幾點建議
對旅遊業發展所帶來的問題,尤其是給環境帶來的負面已經隨著它所帶來的經濟益的提高,而且日趨嚴重。面對這一不容忽視的問題,我們做些什麼?
我們小組進行了探討,並通過查閱資料,針對旅遊影響環境所特有的性質,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
1、加強旅遊環境保護的科研工作和旅遊環境保護知識的宣傳教育。
長期以來,環境科學的研究只是從人類健康需要出發,很少從人類精神、心理需要進行研究,而這正是人類與環境相互聯系的另一個重要方面,並在人類旅遊活動中得到充分體現。
從旅遊業對旅遊環境的依賴關系,旅遊區環境對旅遊活動的承載能力,旅遊業發展對旅遊環境的破壞等方面研究旅遊環境與旅遊業的關系;從確定景觀美學質量標准、自然生態質量標准、滿足特種旅遊活動的環境質量標准、旅遊區環境質量評價方法等方面研究旅遊環境保護的方法;從美學、心理學角度出發研究旅遊環境保護的工程方法;還要進行旅遊環境保護政策研究,為正確的決策奠定基礎。
加強旅遊環境保護知識的宣傳,提高人們的旅遊環境保護意識,向全體遊人、旅遊從業人員和區附近居民宣傳旅遊環境保護知識。
2、調查研究旅遊資源與環境。
對資源和環境的清醒認識是旅遊業持續發展的前提。只有了解和掌握旅遊資源與環境的情況,才能真正進行保護和持續利用。海南旅遊資源類型多,分布廣,價值評價及開發潛力評價難度大;地理環境垂直分異和水平分異均較明顯,形成多種多樣的自然生態。而具體區域的環境容量測定必須把資源、環境與區域性主導旅遊活動形式結合起來,所以顯得更為復雜。這樣的調查研究工作,對於目前已成熱點的景區和度假區尤為迫切。
3、進行旅遊開發的環境影響評價。
不當的旅遊開發活動對旅遊區環境的破壞是無法彌補的,從保護的角度出發。在開發前對開發活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分析、識別建設、經營過程中可能造成的影響提出相應的減免對策。把可能對旅遊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降低到最低程度。旅遊開發的環境影響評價內容包括:旅遊區環境承載力分析、旅遊規模分析、開發活動對環境的影響識別、旅遊過程對環境的影響分析等等。
4、在旅遊區發展建設中做好旅遊環境規劃。
旅遊環境問題的產生、旅遊區環境質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人類經濟活動的不當造成的,因此需要制定具有科學性、嚴謹性和預見性的旅遊環境規劃。用於組織、管理經濟、旅遊及其它破壞旅遊環境的活動,來解決發展生產、擴大旅遊規模與景點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使其協調一致,以保證經濟發展和旅遊活動持續穩定地進行,防止旅遊區環境的破壞。旅遊區的環境規劃是旅遊區的經濟發展、旅遊業發展和旅遊區環境保護的綜合性規劃,這個規劃是從維護旅遊區環境美學質量和合理利用旅遊資源的角度出發,應用系統工程的原理與方法,遵循經濟發展規律與旅遊區環境美學規律,對經濟活動和旅遊活動的結構、規模和布局實行統籌規劃,達到既發展經濟、擴大旅遊又不破壞旅遊區環境的目的。
5、運用經濟及其它手段,控制熱點旅遊廠的旅遊規模。
採取提高熱點旅遊區的門票價格、劃定特殊旅遊景點並控制其旅遊人數等手段;調整旅遊區的旅遊規模,在保證一定經濟效益的同時使旅遊區的環境得到保護。
6、加強旅遊環境立法。
完善的法律制度是做好旅遊環境保護工作的保證,通過對旅遊者和旅遊經營者制定行為規范。對破壞行為實行強制性的干涉與懲罰。立法主要內容有1)旅遊區建設項目的審批辦法和許可權;2)旅遊區保護范圍和保護內容的確定;3)對違反者的處罰辦法等。

小結
通過這次課題研究活動,我們學習到了很多東西,並且認識到了旅遊業的發展對環境的影響是個不容忽視的問題。但是旅遊業的快速發展造成旅遊人口的湧入,這對旅遊景點的社會經濟環境的影響有利有弊,不可一概而論。我們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對旅遊景點的社會經濟發展作出宏觀規劃,爭取最大限度的利用資源造福人類。
旅遊業發展固然重要,但環境保護卻是我們不可推託的責任,旅遊業發展的同時我們也應該把環境保護工作提到議事日程上來,做到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和協統一,這樣才能使我省的旅遊業可持續發展,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生態省」。

2. 病句修改:長期以來,景區門票逢節必漲,景區過度依賴門票經濟已成旅遊業發展的障礙

病句修改:長期以來,景區門票價格逢節必漲,景區過度依賴門票經濟的行為已成旅遊業發展的障礙。

3. 圖中材料,分析中國「門票經濟」產生的原因,及對中國旅遊業的影響。求幫助謝謝了

說白了 都想把錢揣進自己的兜里 這就是影響

4. 門票降價對旅遊業發展有何影響

目前,廣州除了白雲山、廣州動物園,其他市政園林、景點幾乎全免門票。5A級旅遊景區白雲山,進山門票也只有5元。白雲山、越秀公園、中山紀念堂、北京路文化景區、長隆旅遊度假區、廣州塔等串聯起來形成的全域旅遊的鏈條,又讓周邊的餐飲、酒店、購物等行業受益,促進了廣州的全域旅遊發展。

數據表明,旅遊產業鏈效益約為門票價值的7倍,包括食宿、交通、購物及間接創造的社會財富。面對旅遊市場的井噴式發展,降低門票價格、提升其他配套服務、吸引流量才是第一要務。

5. 12家景區免門票是否會對旅遊業的經濟有所影響

根據相關報道,山東省的很多景區都推出了門票減免的優惠,比如山東青島,事實上,從今年8月1日至12月31日,青島市12家國有政府定價A級旅遊景區面向國內外遊客免門票開放,主要包括嶗山風景區、小青島、小魚山、海產博物館(青島水族館)等。

總而言之,各地的景區都推出景區門票減免政策,這也是各地為釋放旅遊消費需求而採取的促銷手段,以景區行業的局部損失謀求目的地旅遊關聯產業的更大收益。不過,也有消費者表示,相比於門票減免,他們更看重服務質量和旅遊體驗,如果經典體驗非常差,而且又沒有文化內涵,門票的減免其實作用不大。因此,對於景區而言,門票的減免只是一種手段,更重要的是,提升景區的服務質量和文化內涵。

總而言之,青島市的12家景區免門票,對於吸引遊客還是有一定的作用的,這也會直接提升旅遊經濟。

6. 旅遊業對經濟的正面影響是什麼

1、旅遊業的發展以整個國民經濟發展水平為基礎並受其制約,同時又直接、間接地促進國民經濟有關部門的發展,如推動商業、飲食業、旅館業、民航、鐵路、公路、園林等的發展.

2、旅遊業能促使公共部門不斷改進和完善各種設施、增加服務項目,提高服務質量。隨著社會的發展,旅遊業日益顯示它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

3、旅遊業能夠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的需要。通過旅遊使人們在體力上和精神上得到休息,改善健康情況,開闊眼界,增長知識,推動社會生產的發展。

(6)門票經濟對旅遊業發展影響分析擴展閱讀

旅遊業的弊端:

1、物價上漲:由於旅遊業的發展,大量的外來旅遊者湧入當地,由於湧入大量的外來遊客,雖在一定程度上為當地居民帶來了一定的經濟效益,但是大量遊客的湧入勢必引起當地的物價上漲,而損傷了當地居民利益。

2、破壞產業結構:農業產業現仍是我國的第一大產業,發展旅遊業的發展使得個人收入遠遠高於務農收入,因此大量農業人員紛紛湧入旅遊行業,從事服務業時田地荒蕪。從而破壞了原有的產業結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旅遊業

7. 旅遊業對經濟的影響是什麼

旅遊業對經濟的復影響--有兩方面:制

  1. 有利的方面:旅遊業會帶動很多行業的發展,比如:餐飲、住宿業、旅行社、機票代理業、鄉村農家樂等(為農民帶來額外的收入)、公路、鐵路、航空、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加大、商業消費增長、國外旅遊又帶來外匯的增加等,總之有利因素佔主導地位。

  2. 不利方面:旅遊會帶來環境的破壞,會讓某些落後地區盲目地投入資金,不按統一規劃,盲目地開發甚至會破壞歷史的文物古跡,國外旅遊有些人把不文明的行為帶到國外,給我國造成不好的影響。

    總結:任何事物都有其有利和不利的因素存在,只有把不利的因素改善好了,轉化為有利的因素,運用的方法得當,旅遊業對於經濟發展的貢獻是難以想像的,期待著!

8. 門票經濟產生原因的利弊

從根本上來看,一些景區因其旅遊資源的不可替代性而形成了天然壟斷,這些景區之所以頻頻漲價,其中,旅遊產品結構不合理、景區發展產業比較單一、缺少配套的旅遊消費項目是對門票經濟的依賴是重要原因。因此需要地方政府要適當支持跨越「門票經濟」的低級發展階段,把旅遊產業鏈做長,把旅遊產業做大,通過優化遊客情景體驗,延長遊客停留時間,從中獲取更大的整體效益。

9. 理論分析旅遊業對經濟的影響有什麼問題

在當今社會,旅遊業已成為重要的第三產業,在有些國家或地區旅遊業甚至成為經濟收入最大的支柱產業 近年來開放政策和經濟的高速發展為我國旅遊業的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我國旅遊業得到了迅猛的發展.並由此產生了可觀的經濟效益.而旅遊是在一定的社會經濟條件下產生的一種社會經濟現象,是以滿足人們休息、消遣和文化需要為主要目的的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暫時居留所引起的一切現象和關系的總和.在旅遊活動及旅遊業給人類帶來許多有利影響時,同時也帶來了對環境的不可低估的破壞性.旅遊是經濟、社會、文化等現象的綜合反映,這一特性決定了旅遊的發展必然給旅遊地帶來經濟.環境、社會等一系列積極的與消極的影響.在發展旅遊的道路上普遍存在著這樣一種現象:在其初期階段,人們往往只注重旅遊事業所帶來的經濟效益而忽視對綜合效益的研究;雖然認識到旅遊與環境的密切關系,卻忽視旅遊的發展給環境帶來的消極影響.其結果便是人類在發展旅遊的同時也在破壞著旅遊賴以存在和發展的環境,並且影響到人類發展的長遠利益.為使旅遊業持續、協調發展,有必要分析旅遊環境問題產生的原因、影響方式和所造成的結果,為我國旅遊業發展的管理、決策提供服務,對旅遊環境影響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將對我國旅遊事業的管理以及充實旅遊學有關理論具有重要意義.
一、旅遊環境與旅遊業的關系
一般意義上的旅遊環境,指對於具體的旅遊客體——旅遊區,影響旅遊活動的主體——遊客的旅遊行為的各種外部因素,包括社會環境、自然生態環境、旅遊氣氛環境和旅遊資源等.這里僅指旅遊區的旅遊資源、自然生態及相應的旅遊氣氛.與之相聯系,旅遊環境問題也就指由於外界作用使上述因素受到影響和破壞,使遊客旅遊活動的滿足程度受到影響.旅遊區的旅遊資源是遊客觀賞的對象.對於遊客而言,旅遊資源本身蘊含的各種美學特徵及其歷史、文化、科學價值是旅遊行為的直接激發者,資源的破壞將直接影響旅遊者的滿足程度.
旅遊區的自然生態環境是旅遊區地貌、空氣、水和動植物等生態因子的總稱,這些生態的有機結合形成了旅遊區環境的優美與愉悅.從人類審美的心理需求來看,自然景觀美是基礎,在一個空氣污濁、水體污染、四周嘈雜的環境中,遊客是無法去領略、欣賞、體會具體游覽對象的各種美學特徵的.特別是隨著生產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人們的閑暇時間逐步增加,城市居民進行旅遊、回歸自然,借自然環境的潔凈達到鍛煉和療養身心的願望正日益高漲.由此看來,旅遊區的自然生態環境從某種意議上來說也是一種旅遊資源.
旅遊氣氛環境指旅遊區所特有的地方特色、歷史、民族風情及與之相適應的外部氛圍.旅遊環境美是形象與意境的雙重美,而每一具體的游覽對象,其對遊客旅遊行為的激發,很大程度上是它反映出的特殊的歷史、地方、民族特點或一種異國、異地的特殊情調.所以,旅遊區環境狀況的好壞對旅遊者旅遊效果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遊客旅遊的滿足程度與旅遊區環境條件息息相關,直接影響旅遊業持續發展,必須充分認識到保護旅遊區環境的必要性與重要性.
二、旅遊對環境的有利影響
1. 旅遊對經濟環境的有利影響是最為顯著的,旅遊業和其他產業相比,是一個投資少,見效快,無污染的產業,同時,旅遊業還能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這就使旅遊業對於該地區國民經濟收入具有重大的意義.
2. 發展旅遊業,還能增長當地的就業機會,使更多的人有業可從,解決了社會中就業的一大難題,降低社會制安事件的發生頻率.同時,各地遊客的進入,增長了當地居民和外地人的接觸和交往,促進了相互間的文化交流,擴大了視野,提高了文化素養.
3. 旅遊業對生態環境也有明顯的有利影響.隨著旅遊業的日益發展,不斷地開發旅遊資源,其中有不少旅遊資源原來就存在一些生態問題,在旅遊資源開發中,便可採取旅遊生態建設和污染治理的措施,使開發出來的旅遊資源比原來的生態環境質量更高,即旅遊開發美化了生態環境.旅遊業還能保持生態環境.旅遊資源開發出來進入利用階段,若能科學地管理,能使當地生態環境進入良性循環.
三、旅遊對環境的不利影響
旅遊對環境的消極影響主要表現在:對大氣的影響、對水體環境的影響、噪音污染、對動植物的破壞和干擾、對景觀環境的破壞等方面.大量事實表明,旅遊已成為環境污染源之一,因此有必要對於旅遊污染環境的主要途徑及其特殊性做一總結,歸納出旅遊影響環境的基本規律,從而為從旅遊管理角度加強環境保護提供依據.
旅遊文化的產生和發展,時刻都離不開環境的影響,同時旅遊文化也在時刻影響環境.旅遊文化的發展對環境的負面作用和消極影響,日益顯現出來,已引起了人們的普遍關注.旅遊文化活動對環境的負面影響是近年來頗受重視的研究課題,國內外有不少學者對此作了相關研究.我們這里介紹的是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歸納的八個方面的負面影響,具體如下:
(一)對地表和土壤的影響
隨著各自然區域內旅遊活動的開展,旅遊設施開發與日俱增,已使很多完整的生態地區被逐漸分割,形成島嶼化,使生態環境面臨前所未有的人工化改造,如地表鋪面、植被更新、外來物種引入等.無論是陸地還是水域表面都可能受到旅遊活動的影響,岩岸、沙灘、濕地、泥沼地、天然洞穴、土壤等不同的地表覆蓋都可能承受不同類型的旅遊沖擊,尤其是地表植物所賴以生存的土壤有機層往往受到最嚴重的沖擊.如露營、野餐、步行等都會對土壤造成嚴重的人為干擾.土壤一旦受到沖擊,物理結構、化學成分、生物因子等都會隨之發生變化,並最終影響土壤上植物的種類與生長,昆蟲、動物也會隨之遷徙或減少.
(二)對植物的影響
人類的旅遊活動對地表植被和植物的影響可分為直接影響和間接影響兩大類.直接影響行為包括移除、踩踏、火災、作為營火材料採集和對水生植物的危害.間接影響財包括外來物種引入、營養鹽污染、車輛廢氣、土壤流失等問題,這些都會間接地影響植物的生長和健康.
1.大面積移除
這是人類旅遊活動對植物的最直接傷害.比如,為興建賓館、停車場或其他旅遊設施,大面積的地表植被剔除,甚至還從外地搬來其他土壤進行客土,以符合工程上的要求,這無疑是對植物族群抄家滅族的行為.
2.遊客踐踏
旅遊活動對植物的影響中,遊客踐踏是最普遍的形式.只要遊客一踏上公園或綠地,他的雙腳就可能施壓於植物身上.遊客觀賞自然風景區後,勢必產生植物種群的改變,即使是輕度的使用,有時也會造成重大的變化.遊客對植物踐踏行為會引起一系列的相關反應.如會影響到植物種子發芽,因土壤被踩實而導致幼苗無法順利成長;對於已成長的植物,則可能因踩踏而導致其生理、形態等發生改變;步行道規劃設計不合理,也可能影響到瀕危植物物種生長;遊客所搭乘的交通工具常會留下車痕,造成植物組成的改變.
3.採集
採集也是對植物的一種傷害行為.遊客最常見的採集動機是想摘下某朵漂亮的花,或想嘗嘗果實的滋味,或是想帶一部分植物回家種植.此外,許多遊客迷戀植物的神奇療效,一到野外看見葯用植物就摘,使許多葯用植物的天然族群愈來愈少.此外,由於旅遊者不慎或管理不善可能導致的森林火災,致使植被覆蓋率下降;任意砍伐樹、竹作木屋、竹屋和燒柴等,毀壞了一些幼木,改變了森林樹齡結構;大量垃圾堆積,導致土壤營養狀態改變,還會造成空氣和光線堵塞致使生態系統受到破壞等.
(三)對動物的影響
旅遊區的開發可能會破壞野生動物的棲息地或庇護所.遊客到達旅遊區後,無論是旅遊活動本身或是遊客所製造的噪音都會干擾野生動物的生活和繁衍.而且一般遊客總喜歡「有吃又有拿」,嗜吃各種山珍海味,又偏愛收集各類野生動物製品,以顯示自己的霸氣,這樣野生動物的生命就受到了威脅.
1.干擾
遊客從事戶外旅遊活動時,不可避免地會對生存其中的動物尤其是較為敏感的鳥類和哺乳動物造成干擾.如西雙版納的象谷,由於大規模遊客的進入,影響了野象的生活規律,使經常出沒於原始森林溪水旁的野象,現在只是偶爾有一兩頭到此活動;遊客從事水上活動也可能對水鳥族群造成威脅,使水鳥不能好好孵蛋、導致失溫,天鵝或水禽還可能對被釣客的釣鉤挫傷,或食入釣魚用的小鉛塊而喪命.遊客使用各種旅遊設施時所產生的噪音也是其中的一大影響因素,如手提音響、水上摩托車、汽艇均產生極大的噪音,這對動物的影響相當大;同時,水上各種船舶還可能產生油污污染,從而影響水中生物的生存.此外,遊客在沙灘上的活動也會影響動物的生長,如影響海龜產卵行為等.
2.對野生動物的消費
旅遊活動對野生動物的影響,其中遊客對野生動物的消費行為最為嚴重.我國的遊客不僅吃海鮮,更愛吃山珍,各種珍禽異獸只要沒有毒,都有可能成為遊客獵食的目標,造成這些族群數量的下降甚至絕跡.除了吃之外,遊客還喜歡購買野生動物的相關製品,如動物毛皮、象牙等;許多海域原本有各式各類的貝類,但大量供人食用以及被製成各式紀念品後,貝類的數量銳減.
(四)對水體環境的影響
水體環境在旅遊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因而旅遊活動對水體環境的影響也是相當廣泛而嚴重.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船舶油污、垃圾污染
旅遊水體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旅遊船隻所排放的垃圾、油污的污染.如桂林灕江,每逢旅遊高峰季節,旅遊船隻幾乎是首尾相接,組成浩浩盪盪的「船隊」,不僅破壞了游江意境,而且船舶排放的污物大大超過灕江的自凈能力,造成江水污染.很多水邊地區,如海濱、泉點、河邊等地為發展旅遊業而修建度假村、休閑中心,其餐廳、賓館等排放的污水和垃圾也是水體的污染源.
2.水上運動
隨著度假旅遊活動的日益興盛,湖畔、河邊、泉點等地水上運動項目,如水上摩托艇、劃船、踩水、游泳、垂釣、跳水、潛水、駕駛帆船等,極大地豐富了人們的度假生活內容,同時也給水體環境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如水上摩托車活動不僅對沙灘及海岸線產生侵蝕作用,而且其產生的渦流也會影響海域生態如珊瑚礁內的浮游生物和魚類,漏出的油污還會污染水體,甚至會散布化學物質威脅水體生物的健康. 後面還有,字太多粘不下,請上網看吧: http://www.studa.net/Travels/100210/10403850.html

閱讀全文

與門票經濟對旅遊業發展影響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