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經濟對氣候暖化的影響

經濟對氣候暖化的影響

發布時間:2020-12-31 16:41:49

㈠ 氣候變暖與經濟繁榮有什麼關系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張蘭生領導進行的題為「中國生存環境歷史演變規律研究」的課題,是中國「八五」國家基礎性研究中的重大項目。他們分析了1萬年以來中國的氣候變化,根據變化規律,他們將這1萬年分為三個階段,8500年前屬於第一階段;經過三次顯著的階段性增溫後,在距今8500年左右,中國進入第二階段——全新世暖期;3000年前,中國氣候進入第三階段,這個階段的氣溫逐漸在波動中降低到現代的水平。

更有意思的是:3000年來,中國氣候呈現出冷暖周期性的交替格局,和現代相比,有時更加溫暖,有時更加寒冷。這種變化周期大約為300~500年。在總的降溫過程中,冷期在明顯增長。

具體來說,春秋時期比現代溫暖,戰國到西漢初比現代稍微寒冷一些,西漢初到東漢末氣溫逐漸轉暖,魏晉南北朝時期基本上比較寒冷,但中間也有轉暖時期。隋唐持續溫暖,中唐以後逐步轉冷。公元9~13世紀,即從唐末到宋末,平均比現代溫暖,這時相當於全球性的中世紀暖期。

公元1230年發生的一次氣候突變,標志著中世紀暖期即將結束,以後中國氣候逐漸進入小冰期。20世紀初開始,氣候逐漸轉暖,但是至今還沒有達到1230年以前的水平。也就是說,至今為止,中國的氣候還沒有再創造新的「歷史最高記錄」。

張蘭生教授分析,從歷史對比的角度看,處於唐末到宋末的中世紀暖期,可能是和即將到來的21世紀增暖期最為接近的一段時期。9~13世紀,即中世紀時,中國的華北地區平均溫度比現代高出1~2℃,降水量也要高出10%左右,最高海平面則比現代高出0.4~0.7米。

令人感興趣的是,張蘭生教授領導的課題組還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歷史上的暖期,中國一般都處在經濟和文化繁榮的時期。像輝煌一時的唐朝和漢朝,就是中國封建王朝的鼎盛時期。這可能是因為,暖期對中國北方農業的生產有利,生產范圍擴大,使得國泰民安。

㈡ 氣候變暖給當地的經濟發展帶來哪些主要影響

對高緯地區好處多
全球氣候變暖
首先會影響到經濟中的農業,在變暖時高緯地區的溫度升高,有利於作物生長的積溫期變長,可以種植的農作物及經濟作物,在種植數量和次數上都會增加,有利於高緯地區農業的發展,農業是社會發展的基礎,農業發展自會帶動其他經濟增長;另一方面,長此以往,人類也會向高緯遷徙,帶動或拉動高緯經濟增長;更多的,其它動物也會遷徙,帶來一系列影響。
另外,全球氣候變暖,各國都要採取相應措施來應對,如植樹造林,開發新能源等以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這樣也可以拉動相關經濟的增長,還可以改善消耗結構從長遠上有利於經濟長遠發展。

㈢ 氣候變暖對水資源的影響

水資源對全球氣候變化最敏感,氣候變暖將導致海洋水體膨脹和兩極冰雪融化,有些地區可能會遭受淹沒或海水入侵,並影響沿海養殖業,破壞供排水系統。

㈣ 如何認識全球氣候變暖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科學家指出,人類活動引起氣候變化,而氣候變化最終將影響地球內內部的運行方式。全容球氣候變暖造成的影響包括:極地冰原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沒較低窪的沿海陸地,沖擊低地國及多數國家沿海精華區並造成全球氣候變遷,導致不正常暴雨、乾旱現象以...

㈤ 全球氣候變暖的原因及其影響及其計策

全球氣候變暖原因

全球氣候變暖的原因課分為兩類,一是自然因素,另一個是人為因素

1 太陽活動的影響

太陽輻射是地球表層一切物理、化學與生物過程的能源,因而也是氣候形成重要的因子,太陽活動對地球溫度起到直接的影響作用。很早以前人們就發現太陽黑子現象與地球氣候的變化有密切的聯系。科學上用太陽常數來表徵太陽活動對地球氣溫變化的影響程度,是一個指標性物理量。太陽常數是指垂直投射在剛處於地球大氣層之外的單位面積上的太陽輻射能量,世界氣象組織(WMO)1981年公布的太陽常數值是1 368 w/m2。由於各種原因,例如大氣層的反輻射作用等,地理的氣候系統能吸收到的能量只有約240 W/m2,大約是總輻射能量的1/5。而只有當太陽常數變化達到l%時,才可以引起地球表面溫度大於1℃的變化.
通過科學探索和研究,人類發現太陽黑子活動周期平均約為11年,但對太陽常數有影響的每年的相對變化量都不會大於4×10-4。。因此太陽常數的長期平均值的變化是極其微小的,還不足影響到地球氣溫有較大的變化。由此可見,太陽活動的影響並不是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之一。

2.1.2 地球內部的熱源

地球內部是一個充滿溫度很高的液態岩溶的熱源。熱量自溫度場中高溫物體向低溫物體傳播。因此,地球內部的熱量會持續不斷地向地球外部傳播,進而影響地球大氣圈層的溫度變化。火山活動是地球內部熱源釋放的重要途徑。每次火山活動,都會釋放出大量的內部熱量,這些熱量可以極大地改變局部地區的氣候條件。然而,地球表面的大氣圈層與外太空相連,地球大氣會以傳導、輻射的形式把熱量傳導輻射到星際空間外,還可以通過含有速度較高能量較大的氣體分子向外層空間逃逸的形式帶走大氣的熱能。同時,地球表面約有70%的面積被廣闊的海洋所佔據,海水的蒸發以及從大氣頂層上的逃逸,帶走了大量的熱能,有效地調節了地球表面的氣溫,使它達到和保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溫度上,現在地球表面的平均氣溫大約是15。C。由於太陽輻射和火山活動歷史序列資料的不確定性,以及人們對氣候系統如何響應太陽輸出輻射變化的認識還很初步,嚴格地說目前還無法准確評價其對全球和中國氣溫變化的影響程度。

由於包括海洋、陸地、火山活動、太陽活動等自然變化,科學家將氣候變暖一部分原因歸結為大氣候條件.地球逐漸變暖是地球大氣自身調節的結果.

㈥ 氣候變暖對沿海經濟格局分布的影響

1、氣候變暖,會導致冰山、冰原地區的融化,引導全球的海平面上升。從而回導致一些沿海國家和答地區海岸線向後退,陸地面積縮小。也會使一些島嶼的面積縮小,甚至是完全淹沒在海水下面。
2、會引導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的氣溫升高,對當地居民的生產、生活與身體健康造成一定的影響。比如像前段時間的持續高溫,導致印度很多人口被熱死。
3、一些沿海城市的漁業與養殖業發達,氣候變暖會引起海洋生物多樣性的變化,魚類的產量會受影響。從而導致這些城市的居民的經濟水平受影響。

㈦ 全球氣候變暖對農業的利弊影響(高一地理)

弊:

1、全球氣溫變化直接影響全球的水循環,使某些地區出現旱災或洪災,導致農作物減產,且溫度過高也不利於種子生長。

利:

1、降水量增加尤其在乾旱地區會積極促進農作物生長。全球氣候變暖伴隨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也會促進農作物的光合作用,從而提高產量。

2、溫度的增加有利於高緯地區喜濕熱的農作物提高產量。

(7)經濟對氣候暖化的影響擴展閱讀

全球氣候變暖的危害:

1、氣溫升高所帶來的熱能,會提供給空氣和海洋巨大的動能,從而形成大型,甚至超大型台風、颶風、海嘯等災難。每年所遭受和面臨的災難越來越多,損失的生命和金錢數目越來越大,越來越讓人難以接受。

台風海嘯等災難不單直接破壞建築物和威脅人類生命安全,也會帶來次生災難,尤其是台風、颶風等災難所帶來的大量降雨,會導致泥石流、山體滑坡等,嚴重威脅交通安全和居民生活安全。

2、氣溫升高不單會從海洋直接吸取水分,還會從陸地吸取水分,使得內陸地區大面積乾旱,從而糧食減產,飼料也同樣減產。糧食和肉類食品將面臨匱乏,直接威脅國家穩定。為食物而引起的恐慌和爭斗,將不再是落後村落中才會發生的事。

3、氣溫升高所融化的冰山,正是我們賴以生存的淡水最主要的來源。我們的地下淡水儲備很大部分來自冰山融水。在氣溫平衡正常時,冰山的冰雪循環系統,即冰山夏天融化,流向山下,流入地下,給平原地區積累淡水,並起到過濾作用。

冬天水分以水蒸氣的形式回到山上,通過大量降雪重新積累冰雪,也是過濾過程。整個循環過程使得我們的淡水有了穩定平衡保障。而如今全球變暖使得冰山冰雪的積累速度遠沒有融化速度快,甚至有些冰山已不再積累,這就斷絕了當地的飲用淡水。這將會帶來因缺水而產生的沖突和戰爭。

㈧ 分析:氣候變暖將對我國經濟社會產生哪些影響

全球變暖對我們有什麼影響

全球變暖將給地球和人類帶來復雜的潛在的影響,既有正面的,也有負面

的。例如隨著溫度的升高,副極地地區也許將更適合人類居住;在適當的條件下,

較高的二氧化碳濃度能夠促進光合作用,從而使植物具有更高的固碳速率,導致

植物生長的增加,即二氧化碳的增產效應,這是全球變暖的正面影響。但是與正

面影響相比,全球變暖對人類活動的負面影響將更為巨大和深遠。今年8月份CCTV報道,由於氣候變暖的影響,珠穆朗瑪峰的頂峰下降了1.3米。

祁連山冰川縮減危及河西走廊:近年來,祁連山冰川融化比上個世紀70年代減少了大約10億立方米,冰川局部地區的雪線正以年均2-2.6米的速度上升。專家分析,冰川退縮,雪線上升除自然氣候因素外,另一個主要原因是人口膨脹,超載超牧,過度開墾,亂砍濫伐,濫采地下水有關。《中國環境報》2004-9-16

1、海平面上升的影響

過去的百年海平面上升了14.4cm,我國上升了11.5cm。海平面升高的原因,主要是海水熱膨脹,當海洋變暖時,海平面則升高。全球升溫會引起地球南北兩極的冰山融化,這也是造成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海平面上升的直接影響有以下幾個方面:

(1) 低地被淹:

英國加高堤壩應對氣候變暖

全球變暖使海平面升高,暴風雨頻率增加,這使英國人不得政治面目 加高防洪堤壩。據英國官方近日公布的統計數據,在過去的20年中,由於泰晤士河的水位隨全球變暖而升高,當地不得不先後88次加高防洪堤壩,以保障倫敦人的生命財產安全。,據悉,人們現在平均每年4次加高其堤壩。據估計,在2030年以前,其加高堤壩的頻率會達到每年30次。鍾和 中國環境報2004-10-19

(2) 海岸被沖蝕

(3) 地表水和地下水鹽分增加,影響城市供水。

(4)地下水位升高。

(5) 旅遊業受到危害(海平面上升50米,大連、秦皇島、青島、北海、三亞濱海旅遊區向後31-366料,沙灘損失24%,北戴河沙灘損失60%。2002年中國國土資源公報報道,沿海旅遊業已成為第一大產業,其產值為2503億元,占海洋產業總產值的34.6%。

(6) 影響沿海和島國居民的生活(佔世界1/3的人口),使之受到威脅。如果極地冰冠融化,經濟發達、人口稠密的沿海地區會被海水吞沒,馬爾地夫、塞席爾等低窪島國將從地面上消失,上海、威尼斯、香港、里約熱內盧、東京、曼谷、紐約等海濱大城市以及孟加拉、荷蘭、埃及等國也將難逃厄運。

2、對動植物的影響

氣候是決定生物群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氣候變化能改變一個地區不同物種的適應性並能改變生態系統內部不同種群的竟爭力。自然界的動植物,尤其是植物群落,可能因無法適應全球變暖的速度而做適應性轉移,從而慘遭厄運。以往的氣候變化(如冰期)曾使許多物種消失,未來的氣候將使一些地區的某些物種消

失,而人些物種則從氣候變暖中得到益處,它們的棲息地可能增加,競爭對手和

天敵也可能減少。比如說桔子,過去20世紀70年代,它的最北的邊界線是在黃

山一線,宣城市也曾經試種過,但到冬天的一場大雪,樹木就凍死了。但現在我

們校園里的桔子樹都長得很好。又如,揚子鱷只生活在宣城、涇縣和南陵這樣狹

小的地帶,如果北界線北移,揚子鱷可能會自然絕種。這是從我省的局部地區來

講。從全國來講,我國把冬季1月0度等溫線作為副熱帶北界,目前這一界線處

於我國秦嶺-淮河一帶。研究發現,氣溫升高會使這一界線北移至黃河以北,徐

州、鄭州一帶冬季氣溫將與現在的杭州、武漢相似。

3、對農業的影響

一年中溫度和降水的分布是決定種植何種作物的主要因素,溫度及由溫度引起降水的變化將影響到糧食作物的產量和作物的分布類型。氣候的變化曾經導致生物帶和生物群落空間(緯度)分布的重大變化。如公元800-1200年北大西洋地區的平均溫度比現在高1℃,使玉米在挪威種植成為可能,但到了公元1500-1800年,西歐出現小冰川期,平均氣溫也只比現在低1-2℃,就造成了挪威一半農場棄耕,冰島的農業耕種活動則幾乎全部停止。除此之外,全球變暖還會使高溫、熱浪、熱帶風暴、龍卷風等自然災害加重。因此,全球氣溫升高後,世界糧食生產的穩定性和分布狀況將會有很大變化。

4、對人類健康的影響

人類健康取決於良好的生態環境,全球變暖將成為下個世紀人類健康的一個

主要因素。極端高溫將成為下世紀人類健康困擾變得更加頻繁、更加普遍,主要

體現為發病率和死亡率增加,尤其是瘧疾、淋巴腺絲蟲病、血吸蟲病、鉤蟲病、

霍亂、腦膜炎、黑熱病、登革熱等傳染病將危及熱帶地區和國家,某些目前主要

發生在熱帶地區的疾病可能隨著氣候變暖向中緯度地區傳播。

閱讀全文

與經濟對氣候暖化的影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