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全球國家經濟發展

全球國家經濟發展

發布時間:2020-12-31 16:13:20

① 世界八大強國是什麼

世界八大強國 :美國、俄羅斯、中國、印度、法國、英國、日本、德國。

1、美國

美國的經濟發展很快,軍事方面也比較完善。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在經濟和工業以及文化等方面發展得很好,美國有很多知名企業比如蘋果、微軟、谷歌、Facebook、IBM、亞馬遜等。

② 經濟全球化對世界經濟的發展主要有哪些影響

經濟全球化對世界經濟的發展主要的影響:

1、西方發達國家是經濟全球化的主導,能夠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佔有更多的優勢,獲得更多的利益。

2、有利於吸引和利用外資,引進世界先進管理理論和經驗並實現管理的創新。

3、有利於加速工業化進程,提升產業結構。能更快地納入到世界經濟體系之中,充分利用發達國家進行產業結構調整的機會,將其技術相對先進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或生產環節轉移過來,加速工業化進程。根據國內和國際市場的需要,不斷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及出口商品結構,強化經濟競爭力。

(2)全球國家經濟發展擴展閱讀:

其他影響

1、全球范圍內的通用標準的數目的增長,例如版權法;

2、國際貿易的增長比世界經濟增長速度更快;

3、跨國公司在世界經濟中的比重上升;

4、全球金融體系的發展;

5、更多的國際間的文化影響,例如通過好萊塢電影的出口;

6、文化多樣性的減少;

7、貧富差距確實擴大;

8、國際旅遊業的發展;

9、各種文化的融合及創新;

10、通過諸如互聯網和電話等的技術使得共享的信息資源不斷增長;

11、移民的增長,包括非法移民。

③  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

在世界經濟進入信息經濟和知識經濟的時代背景下,經濟全球化也向信息化、知識化的方向發展,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

第一,信息引領經濟發展。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計算機設備與技術的普及,網路設施的大眾化,國家經濟的競爭很大程度上表現為信息的競爭。盡管網路經濟並非萬能,但是有「小超人」之稱的香港盈科拓展集團主席李澤楷提出:「面對這一全新的經濟大潮,動作快的人會打敗動作慢的人,動作慢的人會打敗根本不動作的人」。奧斯特羅姆·莫勒(2003)在《全球化危機?》中指出,從經濟的角度來看,明天的沖突將發生於爭奪信息公路的控制權,也就是使用信息公路的定價權。把電視播發到某地,需要多少錢?從世界的一個地方往另外一個地方打電話需要多少錢?未來的競爭很可能決定於哪些企業最先得到信息,或比較准確地說,是哪些企業最快把信息送到需要的地方。例如,我們可以選擇集裝箱運輸,由於競爭是激烈的,最早發現新趨勢和聽到新消息的企業可以提供最優價格和最佳的發送保證。如果在信息方面落後,即使有著最好的船隻和最佳的服務的公司也無法取得成功。由此,在經濟學中,「豐度」法則(Law of abundance,一個產品一旦被介紹給大批顧客,就開始對顧客增加價值,最終成為顧客離不開的東西,使得企業能對該產品附加許多服務和其他產品,如手機及對其所附加的各種服務等)取代了「遞增回報率」的老辦法(通過進入更大市場,降低單位成本而獲利)。全球化的網路所提供的信息暢通將成為經濟全球化的重要手段。

第二,技術表現為獨立的商品形態。據中科院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組組長牛文元(2000)提供的30年來世界技術轉移周期曲線顯示:第一產業已從平均10年降低為4年;第二產業已從平均5年降低為2年;第三產業已從平均2年降低為0.5年;而信息軟體更從過去的1年降低為2個月。牛文元認為,正是這種轉移周期的顯著下降,給予經濟全球化的勢頭以有力的支撐。技術加速進步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越來越大,促使技術逐漸獨立出來,表現為獨立的商品形態,進一步促進了技術的流動。

第三,高素質人才無國界流動。人是知識與技術的重要載體,是知識與技術的創造者與應用者。世界經濟全球化的同時,國際人才市場逐步形成,高素質人才依據價值原則進行擇業與創業,國界不再成為人才流動的天牢,他們要麼跨越國界從事價值創造活動,要麼在一個國度以內,從事著全球化企業的財富創造,企業的競爭直接表現為人才的競爭。

第四,發展中國家改革與開放相互兼容,充分利用經濟全球化所帶來的機遇,利用國際資金與市場發展民族經濟。同時,各主權國家要求平等參與國際經濟事務。由於發達國家經濟技術的領先性和政治地位的優越性,在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發達國家對全球化所帶來的利益必然比發展中國家要佔有的多一些,發展中國家一直在為更多地分享這塊由於經濟全球化而增大的蛋糕而努力,從而避免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單極世界,改革以發達國家為主導的過時的國際經濟秩序。

第五,各國之間的依賴性增強。經濟全球化將世界各國相互分割的市場一體化,市場的不確定性較過去增強,各國之間的依賴性也隨之增強。區域經濟是相同文化之間的相互吸引,日本成為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和中國成為日本第二大貿易夥伴,以及中韓互為第三大貿易夥伴,這些都是市場作用的結果。區域性集團一方面是全球化進程中的一個過程,另一方面,它成為經濟全球化中區域內各國避免風險的一個穩定因素,例如,歐盟統一貨幣市場就為該區域內成員國避免20世紀末東南亞爆發的金融危機的影響起到了很好的抵禦作用。當然,區域化只是全球化中的一個進程方面,就全球經濟發展來看,無論是風險的防禦,還是對資源的有效、優化配置和要求,各國之間的依賴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強。

第六,資本在全球的流動比其他生產要素的流動更為明顯。截止到20世紀的最後一年,全世界每天跨越國界的貨幣流通量平均約為1.5萬億到2萬億美元,比10年前增加了10倍。這種跨國界的貨幣流量已經達到全世界每天新增GDP產值的700倍,是全球股票市值總額的10%(牛文元,2000)。就其形態而言,經濟全球化就是資本主義市場的形成過程,而且已經走過了兩個階段:商業資本全球化和借貸資本的全球化。今天的第三個階段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其基本特點乃是以跨國公司為中心的產業資本全球化。產業資本全球化集中表現在對外直接投資的力度。據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2001年出版的世界投資報告,2000年全球對外直接投資額達到了1.3萬億美元(雷涯鄰等,2003)(表1-2)。跨國公司的銷售額幾乎達到了全球GDP的50%,是世界商品和服務出口貿易額的兩倍多。這些數據說明在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對外直接投資比國際貿易更重要。

表1-21982~2000年全球對外直接投資與國際生產部分指標

(據雷涯鄰等,2003)

以上表格數據包括50多個國家(其中24個為發展中國家),他們流入儲備(inward stock)超過了100億美元,而15年以前,只有17個國家(其中只有7個國家為發展中國家)。表1-3和表1-4說明了各個地區在1982~2000年之間對外直接投資的流動情況。數據反映了發達國家是對外直接投資的關鍵因素,同時也顯示了發展中國家不斷增長的重要性,2000年,世界對外直接投資流入量達到了2400億美元。當然,投資的分布也是不均衡的,世界主要的30個東道國吸納了世界大約95%的對外直接投資和儲備,世界主要的30個投資國佔了對外直接投資和儲備的99%,而且,大多數為工業化國家。在過去的幾十年,世界對外直接投資急劇增長。美國繼續是對外直接投資的最大接受國。最近,由於亞洲國家經濟的迅速增長,國際投資商開始將資金投向亞洲。根據2002年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的世界投資報告(雷涯鄰等,2003),10個接受對外直接投資最大的國家中,有8個是發展中國家,如墨西哥、中國、南非等。這些地區的長期投資前景看好。中國隨著對外開放政策的執行,在過去十多年裡,吸引了大量來自於發達國家、新興工業化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對外直接投資。表中的數據顯示,中國現在已經成為最大的對外直接投資的吸納者,同時也是對外直接投資的主力之一。中國擁有世界近1/4的人口,又是世界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在經濟全球化中的未來前景看好。

表1-31989~2000年對外直接投資資金流入的地區分布(單位:10億美元)

(據雷涯鄰,2003)

表1-41989~2000年對外直接投資資金流出地區分布(單位:10億美元)

(據雷涯鄰,2003)

④ 全球經濟社會發展趨勢

世界人口將繼續增長。據聯合國經濟與社會事務部(UNDESA)預測,在中等生育率情景下,世界人口將由2010年的69.16億增長到2030年的84.25億、2050年的95.51億[47]。人口增長主要發生在發展中國家,特別是南部非洲、北非、西亞、南亞等低收入國家,而發達國家人口則略有增長。2010~2030年,發展中國家人口將由56.75億增長到71.31億,年均增長1.15%;發達國家人口將由12.41億增長到12.94億,年均增長0.21%。發展中國家人口比例將由2010年的82.1%提高到2030年的84.6%。

全球城市化進程將持續。據聯合國經濟與社會事務部(UNDESA)預測,世界城市人口將由2010年的35.59億增長到2030年的49.84億、2050年的62.52億;城市化率由2010年的51.6%增長到2030年的59.9%、2050年的67.2%[37](圖1–17)。城市化主要發生在發展中國家的城市和城鎮。2010~2030年,發展中國家城市化率將由46.0%快速增加到55.8%,人口大於1000萬的城市將由2010年的17座增加到2025年的29座。據Seto等預測,2007~2050年全球城市面積將擴展40~143Mhm2,大部分將擠占農業用地來完成城市擴展[48]

圖1-17 全球人口與城市化率變化趨勢預測

(資料來源:聯合國經濟與社會事務部,2013)

為了滿足人口增長對糧食需求,全球農業用地將繼續擴展。到2050年,全球穀物需求量將比2000年增加70%~75%,肉類需求量將增加一倍。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估計,到2030年全球農業用地面積將擴展10%左右[49]。聯合國環境署(UNEP)預計到2050年全球農業用地將擴展7%~31%,即350~1500Mhm2,新增農業用地主要是砍伐森林與拓荒天然草地而成的。荷蘭環境評估機構(PBL)預測到2050年全球耕地將凈增1500~1600Mhm2,主要集中在非洲、拉丁美洲和東南亞地區。

全球對礦產、水等地質資源的需求取決於各國未來的發展路徑,存在較大變數。中國、印度、墨西哥、巴西等新興經濟體工業化進程仍將繼續推進,還有相當一部分發展中國家工業化進程剛剛啟動或即將啟動。發達國家走過的工業化道路,以煤炭資源為動力,以高能源消耗、高資源消費、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要特徵。如果發展中國家繼續走發達國家工業化的「老路」,全球礦產資源開發可能將出現再一次的大幅度增長。據可持續歐洲研究所(SERI)預測,在「現行模式發展情景」下,到2050年全球礦產資源消費量將是2008年消費水平的2.7倍,農業用水需求量將增加80%,化石能源燃燒排放的CO2將增加260%[18]。這種情景將給全球環境與生態系統帶來災難性的影響。基於對未來發展的預測,聯合國環境署(UNEP)提出了另一種發展路徑——「可持續發展情景」。在這種情景下,各個國家在採取強有力的可持續發展政策方面高度一致、高度協調,推動全球經濟發展由「現行模式發展情景」向「可持續發展情景」轉變,逐步實現人口、資源與環境的協調發展[8]

⑤ 全世界發展最快的國家,40年內經濟增長243倍,如今怎麼樣了

國家經濟是跟著世界經濟掛鉤,從18世紀中葉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一個以資本主義和殖民的國際貿易經濟開始發展,這個時期屬於一種“掠奪文明”,西方將文明帶到了未開化國家,推動了經濟發展。

而且我國國土幅員遼闊,加上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青壯年多,勞動力也多,科技人才也大量投入,而現在是中國發展經濟最重要的時刻,相信中國能夠再創輝煌。

⑥ 現在世界上哪些國家的經濟發展速度最快

現在世界上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的前些年有亞洲四小龍:中國香港、新加坡、韓國和中國台灣,韓國、新加坡已經不行了,中國近些年經濟一直保持年6%的增速,是全球經濟增長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希望可以幫到你!

⑦ 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狀況如何

一、經濟全球化進程不可阻擋
經濟全球化是當今世界發展的大趨勢,盡管它在進程中會有曲折,會有人反對,但其勢頭不可阻擋。
經濟全球化是指商品、資本、服務、技術、信息、勞務(人才)在全球范圍內流動空前加快,形成世界統一大市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進入新世紀以後,全球化進程加快,各國開放的程度越來越高,相互依存度越來越高,市場自由化的程度越來越高。
之所以說經濟全球化的勢頭不可阻擋,這一進程不會中斷,最重要的原因在於,推動經濟全球化的兩個輪子一直往前轉,這兩股力量不可阻擋。這就是市場化的力量和網路化的力量,也稱作市場革命和技術革命。
冷戰結束後,世界市場化的規模和速度大大提高。前蘇聯東歐國家走上市場化道路;中國改革開放,市場經濟大步推進;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對市場的控制也大為松動。整個世界的開放度、市場的自由度前所未有。
信息產業的迅猛發展,突破了地域時空的限制,互聯網使世界各國之間的距離縮小,使商品、資金、技術、信息的流動空前加快,成本空前降低。
WTO的成立,統一的國際經濟規則的形成,對民族國家的約束力逐步加強,又大大推動了全球貿易和投資自由化的進程。
但是,由於經濟全球化的負面效應的顯現,南北差距的拉大,國際經濟貿易規則的不合理(這些規則是以發達國家為主體制定的),財富越來越向少數富國集中,不發達國家有被邊緣化的危險。產業結構的全球整合,使發達國家一部分人失業;工業化的步伐使環境問題越來越突出。因此,從上世紀90年代起,世界出現了一股反全球化的浪潮。
反全球化浪潮的興起提醒世界,全球化進程應當調整,需要反思,應當給全球化「以人情、人道色彩」(歐盟語),應使全球化成為一個共贏共享、可持續發展的經濟全球化,這就要求建立公平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秩序。
二、世界經濟形成三大主體、三大市場
與經濟全球化一道,區域經濟合作(即區域經濟集團化),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又一個重要趨勢。
現在,全世界經濟合作組織大大小小多達140多個,但在世界經濟中起決定性作用的、佔有最大市場份額的是三大主體:歐洲聯盟、北美自由貿易區和正在籌劃並形成中的東亞自由貿易區。世界經濟的興衰起落,與這三大區域經濟板塊密切相關。
經過五次擴大,歐盟今天已成為一體化程度最高的地區組織。25國人口4.5億,GDP逾10萬億美元,佔世界總GDP的30%。歐盟已建立起歐元區,統一了貨幣,這是目前惟一可以在經濟領域與美國相抗衡的力量。

⑧ 經濟全球化對世界經濟發展的影響是什麼

經濟全球化對世界經濟發展的影響是使各國逐步趨近的一種狀態。

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道路是曲折的、不平衡的、螺旋式上升的。暫時的倒退與停滯都有可能。當經濟全球化的進展無法滿足各國謀求更廣闊市場的時候,區域經濟一體化就成為補充。

另一方面,經濟全球化這種客觀的趨勢是每個民族國家難以把握的,它對各國的經濟發展會產生這樣那樣的效應:正效應或負效應。當一國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所獲得的正效應小於負效應時,該國就會對經濟全球化採取抵制或消極的態度,轉而謀求區域經濟一體化。

而大多數區域經濟一體化是實行對內開放、對外排斥的集體保護政策,這對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是一種不利的影響。然而,正因為經濟全球化的進展艱難,所以,如果沒有區域經濟一體化,許多國家走進世界市場、提高對外開放就會成為不可企及的事。

(8)全球國家經濟發展擴展閱讀:

經濟全球化形成與發展成因

根本上是源於社會化大生產超出國界的限制,經濟當事人在巨大的生產力面前越來越需要從國際上尋求需求與供給兩方面的市場,從世界范圍內進行資源優化配置既是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也是從跨國公司到中小企業生存發展的需要。

在此基礎上,各國在推動商品、服務和資本的自由流動方面逐漸取得共識;多邊貿易體系從關貿總協定發展到世貿組織,各國越來越將政策朝著貿易和投資壁壘減少的方向改進。這些都推動著經濟全球化趨勢。在經濟全球化趨勢發展的同時,區域經濟一體化也在形成和發展。

閱讀全文

與全球國家經濟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