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諸葛亮和司馬懿都是水鏡先生的徒弟嗎
相傳諸葛亮、龐統都是水鏡先生的徒弟,但司馬懿不是,而且司馬懿和司馬徽沒有關系。回
諸葛亮(答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號卧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隱居於隱居於南陽,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文學家。
司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達,河內郡溫縣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溫縣)人。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職過曹魏的大都督、大將軍、太尉、太傅。是輔佐了魏國三代的託孤輔政之重臣,後期成為掌控魏國朝政的權臣。善謀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顯著的功績是兩次率大軍成功抵禦諸葛亮北伐和遠征平定遼東。對屯田、水利等農耕經濟發展有重要貢獻。73歲去世,辭郡公和殊禮,葬於首陽山。謚號宣文;次子司馬昭封晉王後,追封司馬懿為宣王;司馬炎稱帝後,追尊司馬懿為宣皇帝,廟號高祖。
司馬徽(?—208年),字德操,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東漢末年名士,精通道學、奇門、兵法、經學。有「水鏡先生」之稱。
司馬徽為人清雅,學識廣博,有知人之明,並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龐統等人,受到世人的敬重。
⑵ 臨沂比濟南,青島大嗎
面積是全省17地市最大的,不過城區面積不是。
⑶ 誰能把中國的各個省,市,區(縣)規劃出來告訴我呢
行政區劃是國家為便於行政管理而分級劃分的區域。因此,行政區劃亦稱行政區域。1982年12月4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三十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行政區域劃分如下:(一)全國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二)省、自治區分為自治州、縣、自治縣、市;(三)縣、自治縣分為鄉、民族鄉、鎮。直轄市和較大的市分為區、縣。自治州分為縣、自治縣、市。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都是民族自治地方。」第三十一條規定:「國家在必要時得設立特別行政區。」
中國的行政區域基本上劃分為三級,即省(自治區、直轄市),縣(自治縣、市),鄉(民族鄉、鎮)。但在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為促進城鄉結合和工農結合,打破條塊分割,充分發揮城鄉兩個方面的積極性,實行市管縣的行政體制。實行市管縣的地方,就是在省、縣之間增加一級政區,實行四級制(這是近幾年的新發展,82年憲法上尚未認可)。另外,在有些自治區,下轄自治州,州以下有縣,也是四級制。這就使中國現行行政區劃和地方行政建制層次形成了三級和四級並存的體制。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的行政區劃根據國家建設需要先後作過多次調整。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後,省級以下行政區劃變化很大:按「整縣改市」、「以鄉建鎮」模式設置大批市、鎮;部分地區與市合並,全面試行市領導縣體制;人民公社在政社分開後恢復為鄉、民族鄉;撤(縣轄)區並鄉建鎮;恢復和新設民族自治地方。
北京市 京 北京
上海市 滬 上海
天津市 津 天津
重慶市 渝 重慶
黑龍江省 黑 哈爾濱
吉林省 吉 長春
遼寧省 遼 沈陽
內蒙古 蒙 呼和浩特
河北省 冀 石家莊
新疆 新 烏魯木齊
甘肅省 甘 蘭州
青海省 青 西寧
陝西省 陝 西安
寧夏 寧 銀川
河南省 豫 鄭州
山東省 魯 濟南
山西省 晉 太原
安徽省 皖 合肥
湖北省 鄂 武漢
江蘇省 蘇 南京
四川省 川 成都
貴州省 黔 貴陽
雲南省 滇 昆明
廣西省 桂 南寧
西藏 藏 拉薩
浙江省 浙 杭州
江西省 贛 南昌
廣東省 粵 廣州
福建省 閩 福州
台灣省 台 台北
海南省 瓊 海口
香港 港 香港
澳門 澳 澳門
⑷ 三國演義主要人物簡介,
1、曹操
曹操(155年-220年3月日[1]),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
曹操曾擔任東漢丞相,後加封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去世後謚號為武王。其子曹丕稱帝後,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2、司馬懿
司馬懿(179年—251年9月7日 ),字仲達,河內郡溫縣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溫縣)人。三國時期魏國政治家、軍事謀略家,魏國權臣,西晉王朝的奠基人。
3、劉備
劉備(161年-223年6月10日),即漢昭烈帝(221年—223年在位),又稱先主,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後,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政治家。
4、諸葛亮
字孔明,號卧龍(也作伏龍),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時值曹操一統北方,孫權虎踞江東,劉表和劉璋控制荊、益二州,但無所作為。漢獻帝建安十二年(207),依附荊州牧劉表的劉備三顧茅廬向諸葛亮求教,諸葛亮提出著名的隆中對策。
5、孫權
孫權(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謀,吳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陽區)人。三國時代孫吳的建立者(229年-252年在位)。
孫權的父親孫堅和兄長孫策,在東漢末年群雄割據中打下了江東基業。建安五年(200年),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之掌事,成為一方諸侯。建安十三年(208年),與劉備建立孫劉聯盟,並於赤壁之戰中擊敗曹操,奠定三國鼎立的基礎。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孫權派呂蒙成功襲取劉備的荊州,使領土面積大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