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改革開放對廣州經濟的影響

改革開放對廣州經濟的影響

發布時間:2020-12-31 03:10:50

⑴ 改革開放30年廣州有哪些變化

在改革開放的三十年裡,廣州的變化真讓人驚嘆不已。天變藍了,水變清了,廣州已搖身一變成了一座美麗的現代化城市。
1998年前,珠江堤邊連欄桿都沒有,那時的路又爛又窄,路邊一排密密匝匝的商鋪,中間只剩下一條不到三米的小道。以前的珠江到處都是漂浮的垃圾。人們淌過湧上江堤的珠江水以後,回家都要趕緊洗腳,因為老人們說那些黑乎乎的水是把腳泡爛的。現在,珠江水變清了,也不再發出難聞的異味。市民們最滿意的還是那條人行道。政府把人行道擴寬到10米多的人行道,既寬敞又舒適,晚上乘乘涼,早上做做運動。還種上一排排茂盛的樹木,把路遮的嚴嚴實實,恐怕是全市最茂盛的地方呢!
說起以前,馬路上的汽車的尾氣很重,人們回家後鼻孔黑乎乎的,不知吸進多少廢氣。感覺周圍的空氣總是灰濛蒙的,想看藍天白雲,簡直是一種希望。這幾十年裡,廣州的空氣真的改變了很多,政府的力氣總算有了實效,藍天白雲也不再是什麼希望了。偶爾推開靠馬路的窗戶,抬一下頭就可以看到一片片藍藍的天。
以前,一些主幹道旁總是會出現一些破破爛爛的民居。這些民居既影響市容,又存在安全隱患。經過迎亞運的穿衣戴帽工程後,這些民居變得煥然一新,看上去也舒服多了。
還有,從前的主幹道路總是有些坑坑窪窪,旁邊的人行道有些也沒有種樹,並且灑滿了隨地的垃圾。行人走過時彷彿就像一台吸塵器,把汽車的尾氣都吸進肚子裡面了。又是趁著迎亞運的春風,街道變整潔了,也種上了小樹,路也修好了,司機和行人都紛紛伸出了大拇指。
經過近幾年政府的大力整治,廣州變漂亮了,空氣也好了。廣州正一步步走向一座宜居宜業,草美花繁,青山碧水的現代化的花城。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建設我們心目中的美好花城。

回望舊廣州
當人們匆匆地走過每一天的時候,城市已經在不知不覺中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在一日千里的城市裡,時間悄悄地留下它走過的痕跡,為人們留下成長的佐證,點點滴滴仍在心頭,每個地方是這樣的熟悉又是那樣的陌生,讓我們一起重拾昨日稍有發黃的舊照片,一起鑽進時間隧道,回到舊日熟悉的地方,回顧昨天,展望未來……

⑵ 廣州在中國近代史的地位

廣州在中國近代史的地位:

一、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

1、1839年6月林則徐在廣東東莞的虎門進行虎門銷煙,這是中國禁煙運動的偉大勝利。它顯示了中華民族反抗外國侵略的堅強決心。領導禁煙運動的林則徐是中華民族偉大的民族英雄。林則徐在廣東禁煙期間,設譯館,使廣東成為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窗口。

2、1840年英國發動鴉片戰爭,英國首先進入廣東海面,封鎖珠江口進行挑釁。1841年英軍擴大對華戰爭時,攻佔了東南沿海的一些城市。

3、在第一次鴉片戰爭期間,中國軍民奮起反抗,涌現出眾多的民族英雄。如廣州的陳連升(土家族)、虎門的關天培等。廣州附近的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顯示了中國人民的反侵略精神。

4、《中英南京條約》中,香港島被割占。廣州、廈門、寧波、福州、上海(都屬嶺南地區)五處被開放為通商口岸。1840~1856年,廣州多次成為列強侵略中國的主要戰場之一,廣東是當時對外通商區域,是外國商品及鴉片走私貿易的集散地。

二、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

1、1856年英國借口「亞羅號事件」悍然襲擊廣州城,1857年英法聯軍攻陷廣州城,成立了聯軍委員會,扶植柏貴建立了地方傀儡政權。這是中國近代史上最早的地方傀儡政權。英法聯軍在廣州維持了近四年的殖民統治。

2、洋務運動興辦的近代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基本分布在東南沿海的嶺南地區,如曾國藩的安慶軍械所(安徽)、李鴻章的江南製造總局(上海)、左宗棠辦的福州船政局;李鴻章在上海辦的輪船招商局、張之洞在漢陽辦的漢陽鐵廠、湖北織布局。

3、19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資本主義企業主要在東南沿海,例如廣東南海縣陳啟源創辦繼昌隆繅絲廠。

三、19世紀末成為中國近代史上民主政治的策源地

1、康有為在廣州開辦萬木草堂,招徒講學,闡發維新變法思想,1910年孫中山、黃興在廣州黃花崗發動武裝起義,1924年,中國國民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

會議通過了《中國國民黨全國代表大會宣言》,接受了中國共產黨反帝反封建的主張,以新三民主義為指導思想,在事實上確定了「聯俄、俄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

2、1925年,廣東革命政府以黃埔學生軍為主力,進行了兩次東征。1926年5月上旬,廣東革命政府派遣國民革命軍第四軍葉挺獨立團和第七軍一部為北伐先遣隊,從廣東挺進湖南,揭開了北伐戰爭的序幕。

四、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廣東是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

1、1979年廣東三個經濟特區,1984年14個沿海開放城市中廣東有廣州、湛江兩個,珠江三角洲成為沿海經濟開放區。

逐漸形成「經濟特區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這樣一個多層次有重點,點、線、面結合的全方位對外開放的新格局。


2、改革開放以後,珠江三角洲部分地區率先成為對外開放的窗口,原因是:地理上毗鄰港澳,華僑眾多。具有對外交往的傳統。國家給與優厚寬松的政策,如最早設立經濟特區,改革開放先行一步。

(2)改革開放對廣州經濟的影響擴展閱讀

廣州,簡稱穗,別稱羊城、花城,是廣東省省會、副省級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國際大都市、國際商貿中心、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國家綜合性門戶城市,首批沿海開放城市,是南部戰區司令部駐地 。

廣州地處廣東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北緣,瀕臨南海,鄰近香港、澳門,是中國通往世界的南大門,是粵港澳大灣區、泛珠江三角洲經濟區的中心城市以及「一帶一路」的樞紐城市。

⑶ 廣州改革開放歷程

改革開放以來,廣州經濟建設取得了顯著成績。工農業生產持續穩定地增長,對外經濟貿易蓬勃發展。十多年來,全市國民經濟以年均13%的速度持續增長,綜合經濟實力居全國大城市第三位。廣州已成為工業基礎較雄厚,第三產業發達,國民經濟綜合協調發展的中心城市。
對外開放重點區域
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廣州保稅區、廣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廣州南沙經濟技術開發區、廣州出口加工區。
改革開放以來,廣州經濟建設取得了顯著成績。工農業生產持續穩定地增長,對外經濟貿易蓬勃發展。20多年來,全市國民經濟以年均14%以上的速度持續增長,2006年國內生產總值已超過6000億元人民幣,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已突破萬美元,綜合經濟實力居全國前列。廣州已成為工業基礎較雄厚、第三產業發達、國民經濟綜合協調發展的中心城市。
農業
廣州農業以「高質、高產、高效」和「專業化、商品化、社會化」為主體。農、林、牧、副、漁業全面發展,鄉鎮企業也發展迅速,成為農村經濟的支柱。廣州農業正向現代化都市型農業轉變。
工業
廣州是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華南地區的綜合性工業製造中心,多年的發展已形成了門類齊全、輕工業較為發達、重工業有一定基礎、綜合配套能力、科研技術能力和產品開發能力較強的外向型現代工業體系。全國40個工業行業大類中,廣州就擁有34個。廣州工業在全市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工業增加值在全市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超過1/3。汽車製造、電子通信和石油化工三大支柱產業的工業產值約佔全市工業總產值的1/3。隨著先進技術的引進,輕紡、食品、醫葯、建材等傳統行業升級換代,以電子通信、家電、精細化工、石油化工等行業領頭的許多新興產業及高科技產業迅速發展。廣州工業在珠江三角洲、華南地區乃至東南亞一帶都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
外貿

廣州作為中國最早對外通商貿易的口岸,歷史源遠流長,在世界上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享譽全球的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從20世紀50年代至今一直在廣州舉行,以規模最大、時間最久、檔次最高、成交量最多而榮膺「中國第一展」的稱號。新建成的廣交會場館——廣州國際會展中心,將把「中國第一展」提升到世界級博覽會的層次。
廣州國際會議展覽中心是目前世界第二大、亞洲第一大的會展中心。其總用地面積70萬平方米,其中首期用地面積約43.9萬平7方米,總建築面積約39.5萬平方米,是一座能夠滿足國際級商品交易會、大型貿易展覽、大型國際會議等需要的多功能、綜合性、高標準的際會議展覽中心。 2008年第二、三期建成後,將成為世界上展覽面積最大的展覽館。
商業

廣州的商業網點多、行業齊全、輻射面廣、信息靈、流通渠道通順。全市擁有商業網點10萬多個,為全國十大城市之冠。大型購物商場、大型貨倉式批發零售自選商場、燈光夜市、集貿市場等構成了多元化的市場網路。
北京路商業街區、江南大道商業街區、人民路商業街區、第十甫商業步行街、上下九路商業區、長堤商業區、東山口商業區、天河商業區、珠江新城等。

⑷ 廣州改革開放後的變化

改革開放以來,廣州經濟建設取得了顯著成績。工農業生產持續穩定地增長,對外經濟貿易蓬勃發展。十多年來,全市國民經濟以年均13%的速度持續增長,綜合經濟實力居全國大城市第三位。廣州已成為工業基礎較雄厚,第三產業發達,國民經濟綜合協調發展的中心城市。 對外開放重點區域 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廣州保稅區、廣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廣州南沙經濟技術開發區、廣州出口加工區。改革開放以來,廣州經濟建設取得了顯著成績。工農業生產持續穩定地增長,對外經濟貿易蓬勃發展。20多年來,全市國民經濟以年均14%以上的速度持續增長,2006年國內生產總值已超過6000億元人民幣,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已突破萬美元,綜合經濟實力居全國前列。廣州已成為工業基礎較雄厚、第三產業發達、國民經濟綜合協調發展的中心城市。 農業 廣州農業以「高質、高產、高效」和「專業化、商品化、社會化」為主體。農、林、牧、副、漁業全面發展,鄉鎮企業也發展迅速,成為農村經濟的支柱。廣州農業正向現代化都市型農業轉變。 工業 廣州是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華南地區的綜合性工業製造中心,多年的發展已形成了門類齊全、輕工業較為發達、重工業有一定基礎、綜合配套能力、科研技術能力和產品開發能力較強的外向型現代工業體系。全國40個工業行業大類中,廣州就擁有34個。廣州工業在全市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工業增加值在全市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超過1/3。汽車製造、電子通信和石油化工三大支柱產業的工業產值約佔全市工業總產值的1/3。隨著先進技術的引進,輕紡、食品、醫葯、建材等傳統行業升級換代,以電子通信、家電、精細化工、石油化工等行業領頭的許多新興產業及高科技產業迅速發展。廣州工業在珠江三角洲、華南地區乃至東南亞一帶都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 外貿 廣州作為中國最早對外通商貿易的口岸,歷史源遠流長,在世界上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享譽全球的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從20世紀50年代至今一直在廣州舉行,以規模最大、時間最久、檔次最高、成交量最多而榮膺「中國第一展」的稱號。新建成的廣交會場館——廣州國際會展中心,將把「中國第一展」提升到世界級博覽會的層次。 廣州國際會議展覽中心是目前世界第二大、亞洲第一大的會展中心。其總用地面積70萬平方米,其中首期用地面積約43.9萬平7方米,總建築面積約39.5萬平方米,是一座能夠滿足國際級商品交易會、大型貿易展覽、大型國際會議等需要的多功能、綜合性、高標準的際會議展覽中心。 2008年第二、三期建成後,將成為世界上展覽面積最大的展覽館。商業 廣州的商業網點多、行業齊全、輻射面廣、信息靈、流通渠道通順。全市擁有商業網點10萬多個,為全國十大城市之冠。大型購物商場、大型貨倉式批發零售自選商場、燈光夜市、集貿市場等構成了多元化的市場網路。 北京路商業街區、江南大道商業街區、人民路商業街區、第十甫商業步行街、上下九路商業區、長堤商業區、東山口商業區、天河商業區、珠江新城等。

⑸ 廣州改革開放發生什麼變化

比較具有廣州特色的變化可以說表現在5個方面。

首先最為基礎的變化可以說是廣州的社會地位,由備荒備戰前線到投資引商前沿轉變。所謂備戰備荒前線是指改革開放以前,台灣、香港、澳門都未統一到祖國的懷抱中來,產生對抗的可能性很大,廣州地區由於其地理位置臨近港澳地區的原因,成為是准備戰爭准備拓荒的前線,它無法成為國內投資的重點,工業農業基地也都沒選擇在這里,因此有很多人因為貧困偷渡去港、澳、台地區。改革開放後,正是由於具有離港台地區近的地理優勢,廣東在全國率先享受了經濟政策的各種優惠條件,成為投資引商的重點和先驅城市,因此廣州地區搖身變為改革開改的前沿陣地,各種優厚的條件使廣州地區成為經商的樂土,不少偷渡到港台的人在改革開改後甚至帶著資金又重新回來。

其次,由於廣東在政治經濟生活中的變化,當然不可避免地產生人員的流動,方向明顯由北上到南下轉變。改革開改以前及初期,內地人是不願留在廣州生活和工作的,到廣州地區參軍的年輕人復員後都願意回到北方,那是因為廣東的經濟還沒有發展起來,生活條件比較艱苦,留在這里似乎沒有什麼發展前途。改革開放以後,經濟的迅速發展,接收的信息快而新,收入分配製度的靈活,用人觀點的新穎,具有活力的廣州地區吸引力也與日俱增,成為吸引和凝聚人才的地方,因此內地不少人才紛紛南下,尋找發展空間。同時由於城市的迅速發展,基礎建設需要大量的勞動力,民工南下打工也成為風潮,甚至有說法稱「東西南北中,發財到廣東」。

再次,城市概念產生巨大的變化,從鄉下到都市的范圍及內涵今昔對比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了。廣州人習慣將廣州以外的地方都稱之為鄉下,這反映的不僅是地理位置上的差別,更是經濟文化心理上的差別,但現在就不能這樣說了。由於廣州中心城區的高速發展引致土地、環境與交通運輸設施的需求急劇擴展,中心城區的土地利用與基礎設施建設均無法支持城市的持續發展,因此城區面積不斷擴展,今日的廣州城與昨日之廣州城已經完全不是一個概念了。同時廣州周邊城鎮的經濟也在迅速發展,城鄉的差別減少,東莞、深圳、順德、佛山、南海漸漸與廣州連成一片,以前的城鄉變為大小城市連成一個城市群整體,形成珠三角經濟圈的整體概念,這不可以說不是投資引商、改革開放的直接成果。

第四個方面就是人們的生活情趣發生轉變,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追求,這從黑妹牙膏的流行到「美在花城」的風行可見一斑。1986年廣州推出「黑妹」品牌牙膏,以廣告中清純、活潑的少女形象聞名全國。隨著黑妹牙膏的家喻戶曉,廣告片里美麗的清晨,寬闊的街道,嬉鬧的青春少女,手持大哥大的時尚青年,傳遞出一種黑妹獨有的健康活力、清新歡樂,有自信的感受。「黑妹」的稱呼也開始流行,有人甚至因為長得黑,被別人叫作「黑妹」牙膏。其廣告也反映出當時人們對美的標准,牙膏要選品牌,也反映出當時人們的生活質量。現在「美在花城」的選美活動隨著廣州的發展也影響到全國,不僅吸引廣州地區的選手參加,全國各地越來越多的人已經參與進來。廣州可以說是全國選美的發源地,它較早引入港台的娛樂模式,反映出廣州人觀念的先行一步,並逐漸得到了認可。從黑妹牙膏到美在花城的變化至少可以說明,隨著外來人口的不斷增多,第二代移民已然成長起來,使廣州人的飲食、生活習慣發生很大變化,甚至在容貌上都有所體現。

第五,「遠看是洋貨、近看是廣貨現象的出現」最能說明廣州經濟發展對人們生活的影響。在改革開放初期由於生產工藝、技術設備等原因,品質好的貨品,多是進口的洋貨,追求時髦的人們有一段時間非常喜歡買洋貨。但隨著生產力的發展,投資引商的深入,廣州地區以其改革開放前沿的優勢,迅速掌握了各項先進技術,廣貨開始大行其道,內地賣的很多貨品都是產自廣東的,曾經有「吃廣州糧,飲珠江水」的說法,比如內地賣的餅干多是廣東產的,比如威化、克力架都是粵式說法。廣東產的各種電器新穎美觀,在全國很有影響力,而廣東的服裝款式也常常成為潮流的風向標……廣東產品時尚、新穎,無論是產品的品種多樣化,還是企業的市場應變能力,廣貨都走在了前面,並逐漸形成了一種品牌效應,全國各地的廠商都喜歡到廣州地區進貨。這種從追洋貨到追廣貨的變化,不僅反映出廣東人勇於開拓的精神,更表明了人們對處於改革開放前沿,經濟文化比較發達的廣東人的嚮往心理。

⑹ 改革開放新時期,廣州是經濟特區嗎

中國的經濟特區
深圳(2020平方公里)
珠海(1687.8平方公里)
廈門(版1565平方公里)
汕頭權(2064平方公里)
海南島(33920平方公里,當時的中國最大的經濟特區。)
喀什(111794平方公里,介於經濟特區和其他特殊經濟區的一種國家級試驗區)

⑺ 改革開放給廣州帶來的變化

比較具有廣州特色的變化可以說表現在5個方面。

首先最為基礎的變化可以說是廣州的社會地位,由備荒備戰前線到投資引商前沿轉變。所謂備戰備荒前線是指改革開放以前,台灣、香港、澳門都未統一到祖國的懷抱中來,產生對抗的可能性很大,廣州地區由於其地理位置臨近港澳地區的原因,成為是准備戰爭准備拓荒的前線,它無法成為國內投資的重點,工業農業基地也都沒選擇在這里,因此有很多人因為貧困偷渡去港、澳、台地區。改革開放後,正是由於具有離港台地區近的地理優勢,廣東在全國率先享受了經濟政策的各種優惠條件,成為投資引商的重點和先驅城市,因此廣州地區搖身變為改革開改的前沿陣地,各種優厚的條件使廣州地區成為經商的樂土,不少偷渡到港台的人在改革開改後甚至帶著資金又重新回來。

其次,由於廣東在政治經濟生活中的變化,當然不可避免地產生人員的流動,方向明顯由北上到南下轉變。改革開改以前及初期,內地人是不願留在廣州生活和工作的,到廣州地區參軍的年輕人復員後都願意回到北方,那是因為廣東的經濟還沒有發展起來,生活條件比較艱苦,留在這里似乎沒有什麼發展前途。改革開放以後,經濟的迅速發展,接收的信息快而新,收入分配製度的靈活,用人觀點的新穎,具有活力的廣州地區吸引力也與日俱增,成為吸引和凝聚人才的地方,因此內地不少人才紛紛南下,尋找發展空間。同時由於城市的迅速發展,基礎建設需要大量的勞動力,民工南下打工也成為風潮,甚至有說法稱「東西南北中,發財到廣東」。

再次,城市概念產生巨大的變化,從鄉下到都市的范圍及內涵今昔對比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了。廣州人習慣將廣州以外的地方都稱之為鄉下,這反映的不僅是地理位置上的差別,更是經濟文化心理上的差別,但現在就不能這樣說了。由於廣州中心城區的高速發展引致土地、環境與交通運輸設施的需求急劇擴展,中心城區的土地利用與基礎設施建設均無法支持城市的持續發展,因此城區面積不斷擴展,今日的廣州城與昨日之廣州城已經完全不是一個概念了。同時廣州周邊城鎮的經濟也在迅速發展,城鄉的差別減少,東莞、深圳、順德、佛山、南海漸漸與廣州連成一片,以前的城鄉變為大小城市連成一個城市群整體,形成珠三角經濟圈的整體概念,這不可以說不是投資引商、改革開放的直接成果。

第四個方面就是人們的生活情趣發生轉變,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追求,這從黑妹牙膏的流行到「美在花城」的風行可見一斑。1986年廣州推出「黑妹」品牌牙膏,以廣告中清純、活潑的少女形象聞名全國。隨著黑妹牙膏的家喻戶曉,廣告片里美麗的清晨,寬闊的街道,嬉鬧的青春少女,手持大哥大的時尚青年,傳遞出一種黑妹獨有的健康活力、清新歡樂,有自信的感受。「黑妹」的稱呼也開始流行,有人甚至因為長得黑,被別人叫作「黑妹」牙膏。其廣告也反映出當時人們對美的標准,牙膏要選品牌,也反映出當時人們的生活質量。現在「美在花城」的選美活動隨著廣州的發展也影響到全國,不僅吸引廣州地區的選手參加,全國各地越來越多的人已經參與進來。廣州可以說是全國選美的發源地,它較早引入港台的娛樂模式,反映出廣州人觀念的先行一步,並逐漸得到了認可。從黑妹牙膏到美在花城的變化至少可以說明,隨著外來人口的不斷增多,第二代移民已然成長起來,使廣州人的飲食、生活習慣發生很大變化,甚至在容貌上都有所體現。

第五,「遠看是洋貨、近看是廣貨現象的出現」最能說明廣州經濟發展對人們生活的影響。在改革開放初期由於生產工藝、技術設備等原因,品質好的貨品,多是進口的洋貨,追求時髦的人們有一段時間非常喜歡買洋貨。但隨著生產力的發展,投資引商的深入,廣州地區以其改革開放前沿的優勢,迅速掌握了各項先進技術,廣貨開始大行其道,內地賣的很多貨品都是產自廣東的,曾經有「吃廣州糧,飲珠江水」的說法,比如內地賣的餅干多是廣東產的,比如威化、克力架都是粵式說法。廣東產的各種電器新穎美觀,在全國很有影響力,而廣東的服裝款式也常常成為潮流的風向標……廣東產品時尚、新穎,無論是產品的品種多樣化,還是企業的市場應變能力,廣貨都走在了前面,並逐漸形成了一種品牌效應,全國各地的廠商都喜歡到廣州地區進貨。這種從追洋貨到追廣貨的變化,不僅反映出廣東人勇於開拓的精神,更表明了人們對處於改革開放前沿,經濟文化比較發達的廣東人的嚮往心理。

⑻ 廣州改革開放的經濟政策具體有那些內容

城市改革開放的含義太大了
最早是以企業活力和明確產權結構為主導的
近年來主要是環境建設,包括生態,城市規劃,基礎建設
可預期的未來必須將政治體制改革,主要是基層民主建設提上議事日程.

⑼ 改革開放30年廣州有哪些變化

聽爸爸說,廣州以前特別窮,只有幾間簡陋的小屋,泥濘不堪的幾條小路,要到城外才能找到商店,經濟蕭條。
然而,現在廣州已經發展的非常快,簡陋的平房變成了一棟棟高樓大廈;凹凸不平的泥漿路變成了一條條筆直平坦的公路;街上也不再是人煙稀少,在廣州的中心,新建了步行街,那兒繁華熱鬧,接上的商店讓你眼花繚亂;此外,廣州也修建了許多旅遊區,如梁啟超紀念館,小鳥天堂,圭峰山等等。這一切,使廣州煥然一新,繁華美麗。
隨著三十年祖國的改革開放,廣州在教學事業上也是大有發展的。在這方面,我也是深身體會到的。聽學校的老師說,以前的學校設施非常簡陋,只是一些小祠堂,那凳子都是自帶的,還有許多家庭因為經濟問題,導致不能上學(3COME文檔頻道)。
現在,國家對教學事業重視了,新建學校,而且學校的設置齊全,有寬闊的操場,圖書室,多媒體室等。在校外,為了能夠提高學生對課外知識的深入了解,還新建了圖書館,歷史博物館和葵博園等, 使學生開闊視野,增長見聞。最值得一提的是,最近幾年,國家推行了義務教育,使家庭經濟能力有限的學生也能夠高高興興的上學去,減輕家庭負擔。
三十年來,經過了多少艱苦歷程,經過了多少風險考驗,隨著改革開放,我們依然不斷的前進著,發展著,奮斗著,為著祖國的強盛興旺,為著家鄉的繁榮昌盛而努力。廣州,我們的祖國正在變化著。

閱讀全文

與改革開放對廣州經濟的影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