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看待山寨文化的利弊
對於現代意義的「山寨文化現象」必須正確地理解它的發展背景和出現的時代意義。不能只看現象,不看本質;只看反面,不去認識它的正面;不能憑主觀和感受對待它,而不從客觀和發展角度去分析它。在一個以經濟發展作為首要任務的培育市場的國家,合理規范、正面引導「山寨文化」,倡導借鑒、學習和改良意識和行為,就會給社會帶來巨大的財富,也會為科技進步打下扎實的科技基礎。「山寨文化」的出現和流行,實際上就是帶有一種思維的革命和意識的進步。從一定意義上講,對於條件相對落後的個體、群體和組織對其他個體、群體和組織中的主流產品、主流意識、主流現象的學習模仿、借鑒和改良,這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進步性和先進性。具有很強的創新意識和智慧。我們不能將社會存在的造假行為、盜版行為等侵權行為強加到「山寨文化」的范疇。「山寨文化」中的復制並非是完全意義上帶有盜版、造假等侵權行為的復制。「山寨文化」的復制是一個模仿、借鑒、學習和改良的過程,無論從產品名稱、產品內容或者技術的內涵和范疇以及表現出的式樣都已經煥然一新,盡管會有相似性,但像並非是也。已經並非是原來意義上的產品了。「相似」並非「就是」,這也是任何國家都無法從法律上對「山寨現象」進行法律制裁的原因。 對待「山寨文化現象」問題,如果我們站在中國,站在當今的中國,站在市場經濟發展期的中國,辯證地看待「山寨現象」則會發現它的存在有一些時代積極意義。主要表現在:一是「山寨產品」對產品壟斷帶有監督職能。模仿、借鑒、改良和創新而生產出低廉的價位、完備的功能的產品,有效地監督和促進了名牌主流產品的霸主壟斷地位,促使其產品的透明化和銷售價格的回落,形成了市場產品的競爭氛圍。二是「山寨產品」促使社會主流產品的技術革新。「山寨產品」低廉的價位、完備的功能,甚至其技術的革命性,給一些名牌主流產品企業以壓力感,迫使他們進行技術革命和產品的更新換代,有效地促使了社會科技的進步和發展。三是「山寨現象」搞活了流通。山寨現象來自民間,最能體現出民間的對產品的訴求,所以備受民間草根群體的喜愛,促進了社會的消費,搞活了流通市場。四是「山寨文化理念」帶來了思維意識的革命。艾君過去曾經多次撰文講過,看一個民族的是否進步主要看這個民族的思維和意識,以及這個民族所表現出來的行為和價值觀是否具有科學性,是否能時俱進具有前瞻性。觀一個民族是否有生命力,就要看這個民族是否有包容品質和對事物認識的前瞻意識,是否能迅速接納、借鑒世界上具有科學價值的先進文化和思維理念。談改造一個落後的國家,實際上就要改造這個社會和民族桎梏其進步和發展的固有的傳統思維意識、價值取向和道德觀念,以及其膚淺錯位的認識問題、分析問題、洞察問題的理念。山寨文化理念,帶給我們的是調查研究、攻關創新和學習借鑒,在世界經濟一體化的今天,對當今發展中的中國尤為重要,可以喚醒沉睡的思維,對一些傳統觀念是一種挑戰。五是「山寨文化」發展促進了自主就業,帶動了經濟的發展。目前,我國大學畢業生在急劇增長,社會就業壓力很大,提倡走「山寨」發展之路,自立「門戶」自主發展創業不失為解決科技人才就業的良策,政府應該給以制定相關政策予以提倡和扶持。讓更多的「山寨產品」在自我發展中積累經驗不僅滿足國內普通百姓需要而且走出國門、走入貧窮國家的市場。同時,也讓社會上涌現出更多的「科技山寨」,成為青年科技人才的聚集大本營。 「山寨文化」這種誕生在市場經濟發展期的文化現象,誰也無法真正看透對我國未來社會和經濟、科技的發展到底會起到何種強勢的力量。因而,對待它的態度,不能靠立法壓抑,而應該辯證分析包容觀望。只要有進步意義的文化自然會滋生而壯大起來,對於腐朽的違背道義的文化也自然會自生自滅,這是事物發展的普遍規律。總而言之,在對待「山寨現象」問題上,要在深入研究它的理念和背景的情況下,肯定它的價值、包容它的存在、規范一些行為和社會道德,讓其在發揮民間智慧和創造力,促使我國經濟發展、科技創新、市場流通和消費方面發揮作用,成為中華民族全面復興積聚民間智慧的一股力量.
B. 大家說說山寨文化的利與弊,利大弊大為什麼
山寨文化的發展起源於民間,在發展中被社會所接受,被政府所包容,因而這種文化自然會沖擊著人們意識觀念中的傳統思維模式和道德觀念,促進產品的革新進步和時代的變革。 山寨現象的辯證思考:山寨文化的出現和流行是一種思維的革命和意識的進步。從一定意義上講,對於條件相對落後的個體、群體和組織對其他個體、群體和組織中的主流產品、主流意識、主流現象的學習模仿、借鑒和改良,這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進步性和先進性 對於現代意義的山寨文化現象必須正確地理解它的發展背景和出現的時代意義。不能只看現象,不看本質;只看反面,不去認識它的正面;不能憑主觀和感受對待它,而不從客觀和發展角度去分析它。 在一個以經濟發展作為首要任務的培育市場的國家,合理規范、正面引導山寨文化,倡導借鑒、學習和改良意識和行為,就會給社會帶來巨大的財富 ,也會為科技進步打下扎實的科技基礎。 山寨文化的出現和流行,實際上就是帶有一種思維的革命和意識的進步。從一定意義上講,對於條件相對落後的個體、群體和組織對其他個體、群體和組織中的主流產品、主流意識、主流現象的學習模仿、借鑒和改良,這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進步性和先進性。具有很強的創新意識和智慧。我們不能將社會存在的造假行為、盜版行為等侵權行為強加到山寨文化的范疇。 山寨文化中的復制並非是完全意義上帶有盜版、造假等侵權行為的復制。山寨文化的復制是一個模仿、借鑒、學習和改良的過程,無論從產品名稱、產品內容或者技術的內涵和范疇以及表現出的式樣都已經煥然一新,盡管會有相似性,但像並非是也。已經並非是原來意義上的產品了。相似並非就是,這也是任何國家都無法從法律上對山寨現象進行法律制裁的原因。 打個比方,一種導彈技術、射程、原理以及尺寸式樣可能是發明國先生產出來的。但不久,一些國家受發明國家的啟發也借鑒、模仿生產出來另一種很相似的導彈,或者從性能逼近發明國,或者不如發明國的先進,或者還在一些性能上超越了發明國,甚至某些零部件就採用了發明國,只不過你叫愛國者,我叫飛毛腿 ,你叫東風,我叫雷雨。在技術指標上、作用上,外形都相近,但你根本就無法斷定我的就是盜竊你的,我的就是完全復制你的。盡管我的有可能受到你的啟發,借鑒你的做法,但已經並非完全意義上的你,這就是山寨文化現象。再譬如,你搞了個有關春節內容的兩集、室內的賀歲劇備受歡迎,我受啟發也搞了一部很類似的,這並非盜版也並非侵權,只是一種山寨現象。例如,去年春節被網路炒得沸沸揚揚的山寨春晚,盡管受央視春晚影響而啟動,但無論從名字、內容、概念、形式都並非央視春晚,並無侵權可言,這就是山寨文化現象。 山寨文化是民間創新力量的表現;山寨文化是對相關行業特別是壟斷行業暴利行為的反抗;山寨文化是促進技術創新、發展新型科技的重要力量 編者按:山寨一詞源於廣東話,最初是指一種由民間力量發起的產業現象,表現為仿造性、快速化、平民化,以兼容的強大功能、花哨的包裝、低廉的價格贏取消費者而盈利。如今,山寨一詞已經成為網路流行語,成為網民心中一種創新惡搞和非主流的標志。本來,你還以為它僅僅限於數碼、包包等領域的時候,結果它居然擠進了娛樂圈。無人不山寨,已經成為一種生活態度。 山寨一詞的流行演變 山寨一詞,古已有之。山寨者,山上的寨子也。良民草民所居住的山寨,是某種群體集體居住的建築群而已。但山寨的含義後來有了特殊的社會意義,比如《水滸》里的梁山泊,便是山寨。在這個意義上,山寨是與廟堂、官府對應的地方。山寨既可以奉行聚義堂的原則,與官府對抗;也可改行忠義堂的新路,接受招安,與官府合作。 近年流行的山寨一詞,被賦予了新的含義。先是廣東某些地方的IT行業,利用自己的技術條件和經濟力量,模仿市場上流行的手機樣式,進行整合創新,生產出質量不錯而又價格低廉的新穎手機。由於這種手機不是經過官方批准生產的,沒有行業執照,有點野,故被稱為山寨手機。即使整合成為最先進式樣,也只有相似的廟堂手機2/3的價格。於是,山寨手機的生產和銷售,一時風頭無二。由山寨手機開路,繼後不斷出現了各種山寨現象:山寨游戲機、山寨名牌包包、山寨周傑倫、山寨《百家講壇》等等,不一而足。因此,上述情況又被稱為山寨文化。山寨文化,是對山寨現象的高度概括,是對市場經濟條件下不規范的、不受政府管束的民間性、規模性、群體性模仿(當然也有盜版)、創新活動的社會現象的概括。山寨文化產品,主要出自文化產業領域。 在我看來,山寨文化是作為發展中國家、市場經濟不夠完善國家的一種必然的的社會文化現象。它是屬於體制外的文化。在政府管制體制中,山寨文化沒有存在的空間。嚴格的資格審查,資質判定,各種各樣人們熟悉的繁瑣甚至過於苛刻的審批程序,霸氣十足的辦事人員,以及吃喝卡要的不正之風,甚至權力尋租,各種各樣正常的不正常的體制內現象,很大程度上消弭了山寨文化現象存在的空間。要生存,要發展,就只有在體制外空間,只能在體制外循環。但正是這種體制外發展的現象,客觀上刺激、糾正著體制內機制的健全,客觀上促使體制內行業對於自己的服務素質、利潤(有時甚至是暴利)空間的反省。 山寨文化利大於弊 山寨文化是草根文化、平民文化。山寨產品的顯著特點一是廉價,二是實用,三是更新迅速。在小康社會還沒有全面建成的今天,草根階層、平民階層雖然收入低微,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對高檔時尚產品享受的慾望,仍然時時在萌動。在不偷不搶不貪的前提下,在無義之財決不取的價值觀下,要想使用相對高檔的、實用的產品,惟一的正道便是購買山寨產品。 山寨產品之所以能夠行銷於世,用者多多,跟山寨文化產品的草根屬性、平民屬性密不可分。正是看準了這樣一個龐大的草根平民消費群體,山寨文化產品才有了巨大市場,才對廟堂產品形成了嚴重的沖擊和巨大的挑戰。從這個方面來講,山寨文化產品對於廟堂文化產品的價格定位、便民實用、更新速度等,都是很好的刺激和促進。 山寨文化是民間創新力量的表現。從山寨產品的情況看來,固然有一些是偽劣產品,但多數是通過借鑒模仿而賦予創意的產品,有的產品特別是手機產品,往往整合了很多不同優質品牌的長處,再根據草根平民階層的需求,增加新的功能,從而形成了一種新的產品。至於山寨影視,特別是山寨新聞聯播、山寨明星等,則更是山民利用名牌欄目的名氣和名人的良好社會形象,藉以表達自己對社會種種不良現象特別是官場腐敗的痛恨,從而表達出自己對公序良俗的渴望,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其間,充滿了調侃式的、極具幽默感的方式、語言和感情,反映了民眾通過平和的方式和手段,表達渴望變革的善良情懷。這無論在山寨產品創造和利益訴求的表達方面,都是一種創新,是民間和諧文化的創新。 山寨文化是對相關行業特別是壟斷行業暴利行為的反抗。人所共知,幾乎所有新興行業,特別是高科技行業和壟斷行業,暴利思維已經積久成習。民眾在一時無法從根本上從體制上改變暴利現狀的情況下,採用山寨的方式滿足自己的需求,何嘗不是對行業暴利的反抗!這種反抗,持續日久之後,自然會成為暴利行業暴利行為的匡正力量。 山寨文化是促進技術創新、發展新型科技的重要力量。從模仿到創新,是技術進步產品創造的必然途徑。山寨文化的很多產品,都是對先進產品的模仿。模仿並不違法,也不失德。大量的山寨產品的出現,山寨企業之間的競爭,山寨企業和廟堂企業的競爭,客觀上對促進各自產品的更新換代,促進各自從功能到樣式的不斷創新,從而推進整個社會技術創新、科技發展。至少,它是具有這樣的功能。 毫無疑問,山寨文化框架下的山寨產品,容易甚至有的已經侵犯相關企業的知識產權。因此,應當加大維護知識產權的力度,運用法律力量,運用道德力量,運用社會輿論,進行嚴格有效的管束。否則,山寨文化就成了違法文化、犯罪文化,山寨產品就成了無良產品。但是,不能僅僅因為山寨有這樣那樣的不足和問題,就片面否定山寨文化及其產品。其實,山寨文化山寨產品的出現,具有很強的人民性,擁有廣闊的市場空間和文化空間,它逼迫廟堂文化廟堂產品更加註意自己文化及其產品的人民性,促進社會公平公正。 總的說來,山寨文化有利於促進社會進步。盡管它也有明顯的不足和問題,但相對於其正面價值而言,山寨文化的存在,對我們目前這個社會是利大於弊。(李宗桂)(作者為中山大學文化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導)
C. 山寨文化的出現的利與弊
正方
社會學家、資深評論家艾君在《「山寨文化」表現出一種民間智慧和創新》一文中對「山寨產品」這樣定義:「山寨產品」:為市場存在著的一種固有的產品因為長久沒有創新和換代,而通過「復制、模仿、學習、借鑒和創新改良」推向市場的一種「快速、滿足平民、適銷對路、具有多功能性低價位」的品牌產品。
「山寨文化」:指山寨產品從策劃、創意到加工製造,以及推向市場過程中,在生產者和消費者以及社會上所形成的一種被社會廣泛關注,或者引起爭議的文化現象。
山寨現象為市場經濟培育期的必然現象,「山寨模式」是發展中國家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對待「山寨文化現象」我們應該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剔除一些糟粕,採取包容之心,批判地吸收和接納。完全贊美一種文化,不是對待文化的科學態度和思維,而是固步自封和愚昧的表現。完全取締和否定一種文化,也不是對文化的辯證理解和分析,而是機械主義的主觀意識在作怪。而當「山寨產品」大量流入市場,這是對消費者的一種傷害,這是其一;其二,「山寨產品」生產經營毫無規章可循,政府亦難以有效管理,且是對「品牌文化」的一大打擊。
「品牌產品」的市場受到嚴重擠壓,並非「山寨產品」風暴所致,這與生產「品牌產品」的企業自身因素如管理、產品創新、銷售等環節也不無關聯。試想,在「山寨產品」未到來的「純凈時代」,品牌不也是如海水般起伏沉浮?
政府唯一要做的是,就是去有效地規范「山寨市場」,使之良性運營,如在質量監控、消費者知情權等等方面進行合理管理。
「品牌產品」之所以抵不過「山寨產品」,說明在創新意識上、市場營銷上可能已落後,有待進一步改進。同時至少也說明「品牌產品」的市場佔有觀念須改變。除了滿足高端需求,大量普通老百姓的大眾口味也應當以一種人們樂於接受的方式去滿足。在此,「山寨文化」可以說是一種「草根文化」,不必以一種高雅來定式衡量, 「山寨手機」的智慧總能讓一些缺乏創新精神的國產品牌無地自容。現在,山寨機已經成為一種非主流手機文化,狼性,創新,迎合市場的山寨機精神影響著越來越多的人。不論是大型手機賣場還是小型的手機店內,幾乎都能見到「山寨機」的身影。
山寨現象是否侵犯知識產權姑且不論。但看這些山寨產品,就可以發現都是缺少「內核」——技術含量不高或容易為民間所復制,有時候復製品比被復製品還質優價廉。山寨文化其實是一種消解主流的文化,是草民對壘精英的文化。山寨文化產品對於文化產品的價格定位、便民實用、更新速度等,都是很好的刺激和促進。
山寨並不是簡單地盜版、剽竊和抄襲,山寨產品也有技術含量,山寨產品存在和發展也有一定的道理。 「山寨版春晚」和央視的春晚大PK。這台「山寨版春晚」就絕對不是抄襲,而是肯定有創新的,對此許多網民反應十分強烈,紛紛表示會觀看,就證明它有存在的價值。他表示山寨文化也是一種大眾文化、一種草根文化,又不丟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普通人的文化需求。
山寨文化產品對於「廟堂」文化產品的價格定位、便民實用、更新速度等,都是很好的刺激和促進。
山寨文化是民間創新力量的表現。從山寨產品的情況看來,固然有一些是偽劣產品,但多數是通過借鑒模仿而賦予創意的產品,有的產品特別是手機產品,往往整合了很多不同優質品牌的長處,再根據草根平民階層的需求,增加新的功能,從而形成了一種新的產品。至於山寨影視,特別是山寨新聞聯播、山寨明星等,則更是「山民」利用名牌欄目的名氣和名人的良好社會形象,藉以表達自己對社會種種不良現象特別是官場腐敗的痛恨,從而表達出自己對公序良俗的渴望,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其間,充滿了調侃式的、極具幽默感的方式、語言和感情,反映了民眾通過平和的方式和手段,表達渴望變革的善良情懷。這無論在山寨產品創造和利益訴求的表達方面,都是一種創新,是民間和諧文化的創新。
山寨文化是對相關行業特別是壟斷行業暴利行為的反抗。
山寨文化是促進技術創新、發展新型科技的重要力量。從模仿到創新,是技術進步產品創造的必然途徑。山寨文化的很多產品,都是對先進產品的模仿。模仿並不違法,也不失德。大量的山寨產品的出現,山寨企業之間的競爭,山寨企業和廟堂企業的競爭,客觀上對促進各自產品的更新換代,促進各自從功能到樣式的不斷創新,從而推進整個社會技術創新、科技發展。
「山寨文化」,是對山寨現象的高度概括,是對市場經濟條件下不規范的、不受政府管束的民間性、規模性、群體性模仿(當然也有盜版)、創新活動的社會現象的概括。
山寨文化是作為發展中國家、市場經濟不夠完善國家的一種必然的的社會文化現象。客觀上促使體制內行業對於自己的服務素質、利潤(有時甚至是暴利)空間的反省。。
繼去年12月上旬網路曝出山寨「結盟帖」,准備籌備成立中國山寨協會後,「山寨協會」章程草案日前也正式出爐。在這份「中華山寨經濟創新促進會」章程草案中,「山寨」被重新定義為「高仿、創作、創造、製造」,並明確要求會員「不能有假冒偽劣記錄,不存在商標、專利、版權等知識產權侵權行為」「山寨」被重新定義為「高仿、創作、創造、製造」,其「鯰魚效應」有效地促進產業的發展與創新。山寨要正名,自主創新是唯一出路。山寨文化之所以能風行全國,皆因為其最平民化的時尚,最全民化的娛樂,它巧妙地在社會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捕捉到了人們的獵奇、從眾等心態,形成一股備受關注的態勢。所以說,山寨文化就是大眾文化,就是平民文化,就是草根文化。
技術的普及和進步讓行業門檻越來越低,要不然人家小作坊咋就整出來呢?我可沒聽說過山寨衛星什麼的。不過,那些所謂的大牌公司倒要好好反思一下,你的渠道優勢去哪裡了?你的研發團隊了解最普通民眾的消費需求嗎?鋪天蓋地的廣告咋就不靈了呢?就商業而言,山寨無疑有讓其成功的「核心競爭力」,「山寨起義」的背後,或許蘊含了些許真正意義上的技術進步和商業模式上的創新。
正是在山寨文化的影響之下,正規手機的生產廠家才感受到了巨大的生存壓力,才會做出相應的應對之策,從而真正為消費者帶來實惠。 「山寨」是相對「主流」而言的,但「山寨」絕不僅僅是簡單的模仿,而是有超越和創新。山寨產品的物美價廉,以及對主流壟斷市場的沖擊,不僅是「山寨」創新與超越的證明,更是驅使主流市場不斷進取的一條不可或缺的「鯰魚」,從這個意義上說,「山寨精神」應更多地被定位於創新與超越。日韓企業發展的初期也運用了大量的山寨手法。比如索尼公司,早期就是將國外的產品買回來解剖研究,然後消化其核心技術,在此基礎上再進行各種組合創新,繼而向市場推出比原版功能更多、質量更好的產品。山寨文化為什麼能成燎原之勢?核心就在於山寨有著許多自己的創意和技術創新。作為一種草根文化現象,山寨企業對傳統的技術模式發起挑戰,對於促進整體行業的創造和創新功不可沒。規范和制約山寨的違法侵權現象,把山寨的技術和創意納入理性合法的軌道,也才能讓以創新為特徵的山寨文化走得更快更穩。「山寨文化」的粉絲團之所以越來越大,甚至一些山寨自身也成了品牌,正說明山寨文化的生命力在於其創新。
蘇-27國產化的產品叫殲-11;WPS之於OFFICE;華為之於思科;還有我們的和諧鐵路等等,早期的國產機走的都是一種類似山寨的路線。
更是一種經濟現象,恰恰說明了競爭多元性的合理性。當某種技術壁壘隨著時間以及技術普及被突破後,壟斷便千瘡百孔不攻自破,價格自然回歸合理 「山寨」思路創造了一種合理合法的「學習」「臨摹」的迂迴突破的思路。
解決當前社會上所泛濫的山寨產品、山寨行為的無序狀況,從而更好地以科學發展觀引導「山寨文化」,通過正確引導和規范「山寨產品」和「山寨行為」的發展,進而增強社會市場經濟的有序發展,提升「山寨文化」的品味,通過健康,向上的節目,使其進入合理、健康的發展軌道。
同時,山寨文化必須具有以下三個特性:模仿性、顛覆性、邊緣性
反方
山寨產品的開發初期,無法避免地會涉及到抄襲、盜版,甚至為了維持低成本經營,也不乏有假冒偽劣、偷稅漏稅的行為。這種不擇手段牟取暴利的行為,不僅本身就是違法的,而且會給跟風投機者指出一條錯誤的致富「捷徑」。如果通過艱苦卓絕地創新得到的知識產權不受保障,被抄襲者進一步創新的積極性就會受到打擊, 當抄襲、盜版現象在整個社會蔚然成風,人類就不會進步了。
隨著奧運會的成功舉行,鳥巢、水立方等奧運建築給全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也正因為如此,復制和拷貝版的相似建築也在各地興起,一種只追求視覺沖擊力,無視成本和規劃的潮流正成暗涌之勢(如重慶沙坪壩區的山寨版水立方)。作會議上,與會專家對這種不理性的跟風提出了質疑,直指此種建築「非常不可取」。
雖然不能說山寨產品完全沒有技術創新,但是就目前現狀來說很多山寨產品所謂「創新」其實僅僅是個噱頭而已,其中很多都是為了迎合許多上不得檯面的陋習或者使得其他的侵權行為變得更加方便。「山寨」,就是假冒不偽劣的產品,他認為現在有這么多人看好,一方面是一些「山寨」產品不願去承擔廣告費、活動費,而是以低價格吸引普通消費者,而現在山寨手機之所以就像蘿卜白菜一樣賣,就是因為它不用繳納17%的增值稅、銷售稅,不用花大價錢研發產品,因為它是盜取他人的知識產權,一些消費者也就是因為貪圖山寨產品的便宜。這,或許是山寨文化流行的原因吧。
「山寨文化的泛濫與其說是對草根創新精神的標榜和昭彰,不如說是對知識產權意識缺位的諷刺。山寨的東西總是有剽竊盜版嫌疑,過分地拔高「山寨文化」會不利於我國的自主創新,國內真正的山寨加上後綴文化之後,「山寨幫」就有了說話的底氣,理直氣壯起來。只是我想問問,為什麼沒人買山寨葯、吃山寨雞蛋、打山寨針呢?山寨文化沒有幽默諷刺,只有唯利是圖。更重要的是,在「山寨幫」的集體狂歡之中,是市場秩序的混亂,而山寨一旦成為一種「文化」後,還混淆了人們的價值觀,好與壞、真與假的界線變得模糊了。品牌也會被這些冒牌的山寨產品淹沒,最終受害的還是廣大消費者。
山寨文化不過是美化山寨產品的一件美麗外衣,在骨子裡,山寨文化和山寨產品一樣,是缺乏創造力和自信心的一種表現。人人都去山寨了,創新文化就更得不到發展.
山寨不論如何再創作,始終有模仿、假冒痕跡,盜版不容置疑,是實實在在的侵權行為,如果任其泛濫,勢必擾亂正常的經濟秩序、社會秩序,更給無良商販提供了生存空間。這種所謂的山寨文化,實際上是一種文化的倒退,不宜提倡,理應廢止「山寨」產品畢竟是以模仿為核心,一定程度上會對知識產權產生侵犯。如果我們對「山寨」過於寬容,我們的社會就會為「山寨文化」生長繁榮提供土壤,扼殺創新思維。 「山寨文化」的存在可以理解,但對它的流行應該保持理性的警惕。山寨機是站在巨人的肩上,但站上去之後卻不能完成超越,反而阻礙了巨人前行、擾亂市場。山寨手機出現前,不也曾出現過大量中關村手工版的「山村」電腦嗎,可是到了今天,哪裡還能覓得它的身影?熱鬧一時的山寨文化,終究不可能成為主流,因為它畢竟是模仿、抄襲、剽竊、惡搞多於創新。
"山寨"是一種經濟現象 。說白拉就是冒牌、仿製、東拼西湊。在現實生活中,免不了此類事情的發生,假如一篇文章東拼西湊的現象太多啦。手機、碼相機等....
質量無法保證,售後服務很差山寨文化是一種什麼文化呢?其實就是盜版文化、侵權文化、強盜文化。它盜取他人的知識產權,經過組裝、拼湊、換版、貼牌,儼然正版充斥市場,成為消費者的新寵。而一旦被冠以文化之後,盜版之風、侵權之風就更加堂而皇之。山寨文化是劣幣驅逐良幣,市場經濟的自由也就像被貼牌一樣,變得一文不值了,任其發展下去將是弊大於利,從物質消費層面看,山寨橫行危害大,山寨文化的發展助長劣質山寨產品肆虐。
既然沒有研發,那麼山寨產品的層出不窮的心新意又來自哪裡呢?答案是抄襲、模仿和改進。說到底,山寨機的市場速度是「模仿」速度而不是創新速度,是「表層」速度而不是「核心競爭力」速度。正式這種繞過研發和檢測環節的速度優勢造就了山寨機高速度更新山寨產品的內核是低層次的剽竊加改造。低層次的製造,規模再大、成本再低也不會形成國際經濟競爭中的核心競爭力。山寨產品沖擊創新團隊,擠占民族中小規模企業的生存空間,低層次製造對知識產權的忽視必將帶來整個社會對創新競爭和人才競爭是經濟競爭的根本的認識的淡忘。低層次製造帶來的產業積累不足以支持持續的創新型研發的巨額投入。低層次製造首先損害的是處於製造業中低端,努力提升創新水平的民族產業的利益,侵佔了有生機和活力的創新型民族企業成長的市場基礎。對別人勞動成果不尊重,恥於好逸惡勞。
「山寨」橫行就是盜版橫行,就是不鼓勵創新,就是有悖於建設可持續發展的創新型國家的科學發展觀。山寨機的橫行,表面上是對消費者需求的准確把握,是對人的意義的肯定——我們都喜歡價廉物美的產品。但其本質上卻是對人的意義的巨大否定。
D. 請思考山寨汽車對中國汽車工業發展的利與弊
其實是有利的,他們這些山寨車賣的這么火,尤其是那個強大的眾泰,可以吸引很多人去購買,購買了他們的車後把他們給喂飽了,就有錢去研發真正的自主產品了
E. 山寨文化的出現的利與弊是什麼
1、優缺點分析
①優點
山寨文化是對相關行業特別是壟斷行業暴利行為的反抗。人所共知,幾乎所有新興行業,特別是高科技行業和壟斷行業,暴利思維已經積久成習。民眾在一時無法從根本上從體制上改變暴利現狀的情況下,採用「山寨」的方式滿足自己的需求,何嘗不是對行業暴利的反抗!這種反抗,持續日久之後,自然會成為暴利 行業暴利行為的匡正力量。
「山寨風」的親民路徑撇開山寨機存在的種種問題不說,大眾推崇「山寨」,絕對是有社會心理基礎的。網民們說,在發達國家,每一個產品的誕生都是面對普通百姓的,而我們國家不是,它總是要經過富商大款、機關要員等階層後才能流傳到普通老百姓手中。「山寨風」打破了這條產品消費鏈條,在誇大社會階層消費能力的同時,直接把貌似高端的產品送到了普通百姓手中。
②缺點
山寨加上後綴文化之後,「山寨幫」就有了說話的底氣,理直氣壯起來。它盜取他人的知識產權,經過組裝、拼湊、換版、貼牌,儼然正版充斥市場,成為消費者的新寵。而一旦被冠以文化之後,盜版之風、侵權之風就更加堂而皇之。山寨文化是劣幣驅逐良幣,市場經濟的自由也就像被貼牌一樣,變得一文不值了。
山寨品民間創造力正滑向違法「創新」曾是山寨精神初現時的關鍵詞。有手機生產企業借山寨流行的機會,成功將自己「洗白」,走上了正規發展之路,這大概是為「山寨」開脫的唯一理由,可惜在短期利益的誘惑下,大家蜂擁而上,所呈現出的貪婪和不擇手段,已有觸及法律利器邊緣的趨勢。
2、簡介
什麼是山寨文化「山寨」一詞源於廣東話。是一種由民間IT力量發起的產業現象。其主要表現為仿造性、快速化、平民化。主要表現形式為通過小作坊起步,快速模仿成名品牌,涉及手機、數碼產品、游戲機等不同領域。這種文化的另一方面則是善打擦邊球,經常行走在行業政策的邊緣,引起爭議。
F. 大家說說山寨文化的利與弊,利大弊大為什麼
在這種多方面造成的文化背景下,「山寨」現象引起爭議,被炒作起來也成為必然。
「山寨文化」的發展起源於民間,在發展中被社會所接受,被政府所包容,因而這種文化自然會沖擊著人們意識觀念中的傳統思維模式和道德觀念,促進產品的革新進步和時代的變革。
「山寨現象」的辯證思考: 「山寨文化」的出現和流行是一種思維的革命和意識的進步。從一定意義上講,對於條件相對落後的個體、群體和組織對其他個體、群體和組織中的主流產品、主流意識、主流現象的學習模仿、借鑒和改良,這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進步性和先進性—
對於現代意義的「山寨文化現象」必須正確地理解它的發展背景和出現的時代意義。不能只看現象,不看本質;只看反面,不去認識它的正面;不能憑主觀和感受對待它,而不從客觀和發展角度去分析它。
在一個以經濟發展作為首要任務的培育市場的國家,合理規范、正面引導「山寨文化」,倡導借鑒、學習和改良意識和行為,就會給社會帶來巨大的財富,也會為科技進步打下扎實的科技基礎。
「山寨文化」的出現和流行,實際上就是帶有一種思維的革命和意識的進步。從一定意義上講,對於條件相對落後的個體、群體和組織對其他個體、群體和組織中的主流產品、主流意識、主流現象的學習模仿、借鑒和改良,這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進步性和先進性。具有很強的創新意識和智慧。我們不能將社會存在的造假行為、盜版行為等侵權行為強加到「山寨文化」的范疇。
「山寨文化」中的復制並非是完全意義上帶有盜版、造假等侵權行為的復制。「山寨文化」的復制是一個模仿、借鑒、學習和改良的過程,無論從產品名稱、產品內容或者技術的內涵和范疇以及表現出的式樣都已經煥然一新,盡管會有相似性,但像並非是也。已經並非是原來意義上的產品了。「相似」並非「就是」,這也是任何國家都無法從法律上對「山寨現象」進行法律制裁的原因。
打個比方,一種導彈技術、射程、原理以及尺寸式樣可能是發明國先生產出來的。但不久,一些國家受發明國家的啟發也借鑒、模仿生產出來另一種很相似的導彈,或者從性能逼近發明國,或者不如發明國的先進,或者還在一些性能上超越了發明國,甚至某些零部件就採用了發明國,只不過你叫「愛國者」,我叫「飛毛腿」,你叫「東風」,我叫「雷雨」。在技術指標上、作用上,外形都相近,但你根本就無法斷定我的就是盜竊你的,我的就是完全復制你的。盡管我的有可能受到你的啟發,借鑒你的做法,但已經並非完全意義上的你,這就是山寨文化現象。再譬如,你搞了個有關春節內容的兩集、室內的賀歲劇備受歡迎,我受啟發也搞了一部很類似的,這並非盜版也並非侵權,只是一種「山寨現象」。例如,去年春節被網路炒得沸沸揚揚的「山寨春晚」,盡管受「央視春晚」影響而啟動,但無論從名字、內容、概念、形式都並非「央視春晚」,並無侵權可言,這就是山寨文化現象。
山寨文化是民間創新力量的表現;山寨文化是對相關行業特別是壟斷行業暴利行為的反抗;山寨文化是促進技術創新、發展新型科技的重要力量
編者按:山寨一詞源於廣東話,最初是指一種由民間力量發起的產業現象,表現為仿造性、快速化、平民化,以兼容的強大功能、花哨的包裝、低廉的價格贏取消費者而盈利。如今,山寨一詞已經成為網路流行語,成為網民心中一種創新惡搞和非主流的標志。本來,你還以為它僅僅限於數碼、包包等領域的時候,結果它居然擠進了娛樂圈。無人不山寨,已經成為一種生活態度。
「山寨」一詞的流行演變
山寨一詞,古已有之。山寨者,山上的寨子也。良民草民所居住的山寨,是某種群體集體居住的建築群而已。但山寨的含義後來有了特殊的社會意義,比如《水滸》里的梁山泊,便是山寨。在這個意義上,山寨是與廟堂、官府對應的地方。山寨既可以奉行「聚義堂」的原則,與官府對抗;也可改行「忠義堂」的新路,接受招安,與官府合作。
近年流行的山寨一詞,被賦予了新的含義。先是廣東某些地方的IT行業,利用自己的技術條件和經濟力量,模仿市場上流行的手機樣式,進行整合創新,生產出質量不錯而又價格低廉的新穎手機。由於這種手機不是經過官方批准生產的,沒有行業執照,有點「野」,故被稱為山寨手機。即使整合成為最先進式樣,也只有相似的「廟堂」手機2/3的價格。於是,山寨手機的生產和銷售,一時風頭無二。由山寨手機開路,繼後不斷出現了各種山寨現象:山寨游戲機、山寨名牌包包、山寨周傑倫、山寨《百家講壇》等等,不一而足。因此,上述情況又被稱為「山寨文化」。「山寨文化」,是對山寨現象的高度概括,是對市場經濟條件下不規范的、不受政府管束的民間性、規模性、群體性模仿(當然也有盜版)、創新活動的社會現象的概括。山寨文化產品,主要出自文化產業領域。
在我看來,山寨文化是作為發展中國家、市場經濟不夠完善國家的一種必然的的社會文化現象。它是屬於體制外的文化。在政府管制體制中,山寨文化沒有存在的空間。嚴格的資格審查,資質判定,各種各樣人們熟悉的繁瑣甚至過於苛刻的審批程序,霸氣十足的辦事人員,以及吃喝卡要的不正之風,甚至權力尋租,各種各樣正常的不正常的「體制內現象」,很大程度上消弭了山寨文化現象存在的空間。要生存,要發展,就只有在體制外空間,只能在體制外循環。但正是這種體制外發展的現象,客觀上刺激、糾正著體制內機制的健全,客觀上促使體制內行業對於自己的服務素質、利潤(有時甚至是暴利)空間的反省。
「山寨文化」利大於弊
山寨文化是草根文化、平民文化。山寨產品的顯著特點一是廉價,二是實用,三是更新迅速。在小康社會還沒有全面建成的今天,草根階層、平民階層雖然收入低微,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對高檔時尚產品享受的慾望,仍然時時在萌動。在不偷不搶不貪的前提下,在無義之財決不取的價值觀下,要想使用相對高檔的、實用的產品,惟一的「正道」便是購買山寨產品。
山寨產品之所以能夠行銷於世,用者多多,跟山寨文化產品的草根屬性、平民屬性密不可分。正是看準了這樣一個龐大的草根平民消費群體,山寨文化產品才有了巨大市場,才對「廟堂」產品形成了嚴重的沖擊和巨大的挑戰。從這個方面來講,山寨文化產品對於「廟堂」文化產品的價格定位、便民實用、更新速度等,都是很好的刺激和促進。
山寨文化是民間創新力量的表現。從山寨產品的情況看來,固然有一些是偽劣產品,但多數是通過借鑒模仿而賦予創意的產品,有的產品特別是手機產品,往往整合了很多不同優質品牌的長處,再根據草根平民階層的需求,增加新的功能,從而形成了一種新的產品。至於山寨影視,特別是山寨新聞聯播、山寨明星等,則更是「山民」利用名牌欄目的名氣和名人的良好社會形象,藉以表達自己對社會種種不良現象特別是官場腐敗的痛恨,從而表達出自己對公序良俗的渴望,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其間,充滿了調侃式的、極具幽默感的方式、語言和感情,反映了民眾通過平和的方式和手段,表達渴望變革的善良情懷。這無論在山寨產品創造和利益訴求的表達方面,都是一種創新,是民間和諧文化的創新。
山寨文化是對相關行業特別是壟斷行業暴利行為的反抗。人所共知,幾乎所有新興行業,特別是高科技行業和壟斷行業,暴利思維已經積久成習。民眾在一時無法從根本上從體制上改變暴利現狀的情況下,採用「山寨」的方式滿足自己的需求,何嘗不是對行業暴利的反抗!這種反抗,持續日久之後,自然會成為暴利行業暴利行為的匡正力量。
山寨文化是促進技術創新、發展新型科技的重要力量。從模仿到創新,是技術進步產品創造的必然途徑。山寨文化的很多產品,都是對先進產品的模仿。模仿並不違法,也不失德。大量的山寨產品的出現,山寨企業之間的競爭,山寨企業和廟堂企業的競爭,客觀上對促進各自產品的更新換代,促進各自從功能到樣式的不斷創新,從而推進整個社會技術創新、科技發展。至少,它是具有這樣的功能。
毫無疑問,山寨文化框架下的山寨產品,容易甚至有的已經侵犯相關企業的知識產權。因此,應當加大維護知識產權的力度,運用法律力量,運用道德力量,運用社會輿論,進行嚴格有效的管束。否則,山寨文化就成了違法文化、犯罪文化,山寨產品就成了無良產品。但是,不能僅僅因為山寨有這樣那樣的不足和問題,就片面否定山寨文化及其產品。其實,山寨文化山寨產品的出現,具有很強的人民性,擁有廣闊的市場空間和文化空間,它逼迫廟堂文化廟堂產品更加註意自己文化及其產品的人民性,促進社會公平公正。
總的說來,山寨文化有利於促進社會進步。盡管它也有明顯的不足和問題,但相對於其正面價值而言,山寨文化的存在,對我們目前這個社會是利大於弊。 (李宗桂)
(作者為中山大學文化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導)
G. 山寨汽車對中國汽車工業發展的利與弊
參看山寨手機和中國手機工業發展的現狀就知道了
H. 山寨產品對於社會的利與弊正反方2辯3辯應該提些什麼問題
1、(山寨文化的創新有局限性,不如自主創新)
假設不採取山寨文化提倡的創新超越,那麼如何保證社會的自主創新意識?
我們當今的社會難道不需要模仿創新和自主創新共同發展,怎麼能厚此薄彼呢?
2、(論證山寨文化一定會導致社會出現某某嚴重的問題)
日本就很擅長先模仿後超越,從遣唐使到明治維新,可以說這個國家的文化就是一種山寨文化的產物,而日本的成功顯而易見,有這樣的社會模型擺在這里,不就恰恰證明了山寨文化的利大於弊嗎?(事實勝於雄辯)
3、如果按對方所言,山寨文化對社會的影響弊大於利,那麼主流文化對社會的影響就一定利大於弊嗎?
4、2007年山寨手機晶元出貨量高達1.5億顆,在山寨機的主要生產地的深圳,保守估計便有接近20萬就業人員,年銷售額在400億左右 難道對方辯友想在經濟危機波及全球失業率猛增的今天,讓深圳打工的同胞們都是也回家嗎?
5、如果沒有山寨,當你厭倦了整個社會充斥著很少的幾個品牌,甚至為只有諾基亞、肯德基、耐克缺少選擇而抓狂時,什麼來拯救你呢?
這是我的二辯
各位評委、對方辯友、觀眾朋友們,你們好。
請允許我先重申我方觀點:山寨文化對社會影響利大於弊。
先說說山寨文化,這種文化首先具有平民化的優點。山寨文化面向廣大群眾,限制較少,因此它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它既然基於平民化,也就會從平民出發,方便大眾。中國的人均國民收入不足每月2000元,怎麼養得起眾多的高端產品呢?在處於必需高端卻難以承擔高價的尷尬境地時,選擇性價比更高的山寨產品不失為明智之舉。
其次,山寨文化的快速化為社會引入了良好的競爭機制。A開發了一種先進技術,山寨文化下的B、C、D等等馬上開始山寨A,即模仿A然後超越A,這時A為了不在市場中落後,就會繼續開發新技術,而B、C、D等也不會甘於停留在同一起跑線上,也會紛紛投入研發。這樣,山寨文化就促使整個社會的創新速度提高,使社會進入一個良性循環。
我們還應注意,山寨何以能形成文化?一定是有其合理性的。作為該文化今後的主體承受者:80、90一代,其特點就是不受條約羈絆,敢於向權威挑戰,而這恰好符合山寨文化平民化的特點,給大眾展現的機會,引領大眾挑戰權威。因此,當80、90後們逐漸成為社會的主流,山寨文化必定會被不羈的80、90後們接納,促使人們不盲從權威,引導社會呈現各方面的多元化。
百事初期就是以模仿可口可樂起家的,在其發展壯大後,為可樂灌輸了新的理念,實現了超越,終於獲得成功。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例如開心網被稱為山寨版facebook , 但是卻以其獨特的角度與市場定位走向了成功。百穀虎被稱為最雷人的山寨引擎,對於三種引擎模式的對比卻引人深思。這樣的山寨文化,哪裡不好呢?
至於山寨文化對社會的積極影響,我們的鄰邦日本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當日本文化還很落後時,他們派出了遣唐使赴大唐學習先進文化和技術,再根據本國情況進行創新,當他們再一次落後時,明治維新出現了,日本開始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日本的歷史,就是不斷的山寨好的,然後在這之上創新、超越,這就是山寨文化的體現。而日本如今社會經濟的成功,我們顯而易見。事實勝於雄辯,山寨文化毀掉了這個社會了嗎?沒有。反而讓社會更茁壯了,這便是山寨文化對社會影響利大於弊的最有力證明!
另外,山寨文化的核心是模仿與超越,兩者是不可分割的,請對方不要片面的只注重模仿而忽略超越,也請注意不要把模仿與抄襲混為一談,請不要將山寨文化與抄襲文化等同。山寨並非囫圇吞棗,而是去學習先進的、好的東西,然後在其基礎上超越。因此,山寨文化的最終目的是產生進步。
因此,我方堅持認為,山寨文化對社會影響利大於弊。
I. 山寨文化的利弊
利:「山寨文化」的出現和流行,實際上就是帶有一種思維的革命和意識的進步。從一定意義上講,對於條件相對落後的個體、群體和組織對其他個體、群體和組織中的主流產品、主流意識、主流現象的學習模仿、借鑒和改良,這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進步性和先進性。具有很強的創新意識和智慧。我們不能將社會存在的造假行為、盜版行為等侵權行為強加到「山寨文化」的范疇。 「山寨文化」中的復制並非是完全意義上帶有盜版、造假等侵權行為的復制
弊:山寨文化對社會經濟的危害。當山寨文化商品化滾滾而來時,正常的經濟秩序被相繼打破。首先其商品的價格大大低於同類商品市場價,導致企業間大打價格戰,出現更多商業賄賂,偽劣產品,商業壟斷。不但出現市場自發性滯後性等弊端,也危害了廣大購買者的經濟利益。其次當山寨商品擠掉品牌商品的市場份額時,市場經濟的出現山寨化,也就在經濟危機尚未過去的現在影響場經濟緊急的恢復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