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我國貨幣與經濟發展

我國貨幣與經濟發展

發布時間:2020-12-30 15:37:41

❶ 我國調整貨幣政策給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將帶來哪些影響

①政府是管理國家行政事務的機關,必須履行組織經濟建設,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內,提容高生產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經濟職能。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管理經濟的職能主要是進行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6分)②「雙率」下調,是為了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對下半年經濟工作的部署,解決當前經濟運行中存在的突出問題,落實區別對待、有保有壓、結構優化的原則,是國內經濟「保增長」的需要。「雙率」下調,重在維護金融市場穩定,也可以看成是全球央行聯手應對動盪金融形勢行動的一部分,充分體現了中國政府負責任的態度。降息有利於減輕企業的財務負擔,避免其利潤進一步惡化。有利於改善企業的融資環境。有利於提振企業的信心。是央行以更加積極靈活的貨幣政策來應對國際國內經濟形勢的有效舉措。5.為擴大內需,鼓勵消費和投資,我國自1999年開征稅率為20%的儲蓄存款利息稅;2007年我國經濟發展中投資過熱,物價上漲,經國務院決定,利息稅稅率自2007年8月15日起調減為5%。國務院決定2008年10月9日起對儲蓄存款利息所得暫免徵收個人所得稅。

❷ 貨幣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一開始,人們以物換物,極不方便
1攜帶不便,比如有些物品不易保存
2不能及時交換 也許對方的東西是你需要的,但你沒有對方要的東西,你也許會繞個大圈子
後來人們用金銀代替物,作為貨幣,貨幣天然不是金銀,但金銀天然是貨幣,優點
1比物容易攜帶且價值不易損失
2好衡量,不容易其爭執
以上的優點加快了商品流通速度,促進了經濟發展

❸ 試聯系我國目前的經濟發展趨勢存在的問題,討論我國應採取何種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搭配模式。

2014年,要繼續以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為中心,繼續實行積極財政政策,適當回擴大財政赤字和國債答規模,進一步完善結構性減稅政策,進一步調整財政支出結構,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同時,進一步深化財稅改革,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增強經濟內生增長動力。

❹ 國家經濟發展與本國貨幣關系

第一個問題,國家經濟向好,GDP增長較好,本國的貨幣是應該升值呢?還是貶值呢?為什麼?
GDP分實際GDP和名義GDP,實際GDP考慮到了貨幣的增貶。
比如,去年的國家生產總值是200億元,如果我們簡單的看做有100億單元的商品,平均價格是2塊錢每單元,我們總名義生產值就是200億元。
今年我們如果仍然生產100億元,可是每單元商品漲價了,漲到了3塊錢每單元,那麼我們的名義GDP就是300億元,但是我們的實際GDP仍然是200億元。
比較一下今年和去年(這個例子把去年當做對比對象,如果對比對象是前年,就又有所不同,對比對象很重要),那麼我們可以說今年貨幣貶值了(因為同樣的商品我們需要花更多的錢去買了)。
第二個問題,例如,今年下半年美國經濟如果轉好,那麼美元應該會升值呢?還是貶值呢?
其實這個問題跟第一個問題是兩個問題,GDP增減並不能確切的反映經濟好壞,實際上,第一個問題我所回答的也是理論上來說。因為GDP的缺陷問題,比如我們只能計算在市場上被交易的商品(比如毒品,走私的商品我們無法計算)等等有很多問題。
第二個問題,各家有各家的說法,在我看來,我支持的說法是短期內貨幣波動,長期看來貨幣處於不斷增值的狀態(這個是實際事實,數據為證,有的時候經濟太過理論,不要太過相信)。而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是科技不斷更新和國際貿易蓬勃。
短期波動的話,各國也不一樣,西方國家干涉經濟市場有限,所以還有規律可循
但中國來說,由於國家控制,所以真的不能將中國經濟好壞和貨幣掛鉤
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貨幣增值是影響經濟好壞的重要原因,經濟增長和衰退可以通過貨幣來調節。不管美國中國,如果美元增值,那麼外國人在美國投資就會減少,美國經濟就會衰退。
美元最近貶值這么大,主要是美國經濟衰退的很厲害,美國只能通過美元貶值刺激投資和出口。
但是如果中國經濟增長,中國政府一定會控制人民幣增減,因為除了經濟發展,就業率也是經濟裡面非常重要地考慮因素,如果人民幣增值,投資減少,出口減少,那麼就業率就會降低。這個對來年經濟也是很不利的。
要考慮的因素還有很多,以上就是大概的意思,實際的情況還是要根據哪個國家,有什麼不同的政府,不同的國家環境還有國際經濟環境來考慮。

❺ 貨幣市場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貨幣市場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經濟發展和貨幣市場都是資金供求雙方進行版交易的場權所,是經濟體系中聚集、分配資金的"水庫"和"分流站"。但兩者有明確的分工。資金需求者通過資本市場籌集長期資金,通過貨幣市場籌集短期資金,國家經濟部門則通過這兩個市場來闊控金融和經濟活動。從歷史上看,貨幣市場先於資本市場出現,貨幣市場是資本市場的基礎。但資本市場的風險要遠遠大於貨幣市場。其原因主要是中長期內影響資金使用效果的不確定性增大,不確定因素增多,以及影響資本市場價格水平的因素較多。

貨幣市場的主要特徵是:
第一,交易期限短。資金借貸期限短的只有一天,長的一般不超過一年,以3-6個月者居多。
第二,交易的目的主要是短期資金周轉的供求需要,一般的去向是彌補流動資本的臨時不足。
第三,交易工具的流動性強,可以在市場上隨時出售兌現,從這個意義上說它們近似於貨幣,故將融通短期資金的市場稱為貨幣市場。

❻ 貨幣與經濟的關系

希望對你有幫助 市場經濟離不開貨幣.在市場經濟活動中,貨幣不僅充當著商品流通的媒介,其本身也在作為財產的代表成為信用活動的工具.由此產生的一系列與貨幣收支有關的交易和借貸等經濟活動,就是金融活動.
人類歷史上最早的商品交換是直接的物物交換,以物換物.沒有貨幣的物物交換往往頗費周折,如果甲需要乙的商品,乙卻不需要甲的商品,兩人就不能成交.其缺點隨著商品交換范圍的擴大而日益明顯.
1.貨幣執行交換媒介的功能
在交換的實踐中,人們逐漸習慣與用某種比較容易為大家接受的商品來充當商品交換的"中間人",先把自己生產的商品設法換成這種商品,然後再用它去換回自己需要的商品,從而導致了貨幣的產生.
2.貨幣執行計價單位的功能
貨幣執行計價單位功能,就是賦予商品一定的價格.市場上的商品有千萬種,個人對同一種商品效用的評價又千差萬別,因此人們往往難以弄清各種商品之間的交換比例,交易自然也就難以做到公平.由於某個商品出賣後可以得到的貨幣就是該商品的價格,一旦該商品在市場交易中形成了被廣泛接受的價格,人們再也不必一一記住各種商品相互之間的交換比例,只要一看價格就一目瞭然.

貨幣經歷了從實物貨幣到金屬貨幣,再從金屬貨幣到紙幣的演變過程.隨著商品經濟的迅速發展和計算機技術的進步,票據形式的記帳貨幣和近年出現的各種電子貨幣取代了部分紙幣進行流通.

貨幣可以隨時方便地換成各種各樣的商品和財務.因此,貨幣除了在商品交換中執行交換媒介和計價單位的功能,貨幣本身也成為了財產的代表.貨幣作為財產的代表,不僅可以儲存起來作為未來的購買力,而且可以通過出讓給別人收取利息實現增值.讓渡貨幣在一段時間內的使用權,就是貨幣的借貸活動.
在讓渡貨幣使用權的借貸活動中,當事人雙方之間體現的是一種債權,債務關系.債權人暫時出讓貨幣在一段時間內的使用權,貨幣的使用人(債務人)有義務在一定期限之後歸還,並支付一定的利息.

❼ 關於我國現行財政,貨幣政策對經濟發展的影響論文的選題意義怎麼寫

轉播: 貨幣政策是中央銀行為實現既定的目標運用各種工具調節貨幣供應量,進而影響宏觀經濟運行的各種方針措施。主要包括信貸政策和利率政策,收縮信貸和提高利率是「緊」的貨幣政策,能夠抑制社會總需求,但制約投資和短期內發展,反之,是「松」的貨幣政策,能擴大社會總需求,對投資和短期內發展有利,但容易引起通貨膨脹率的上升。財政政策包括國家稅收政策和財政支出政策,增稅和減支是「緊」的財政政策,可以減少社會需求總量,但對投資不利。反之,是「松」的財政政策,有利於投資,但社會需求總量的擴大容易導致通貨膨脹。
雖然這兩項政策在宏觀經濟運行中都有較強的調節能力,但僅靠一項政策很難全面實現宏觀經濟的調控目標,沒有雙方的配合,單個政策的實施效果將會大大減弱,這就要求二者相互協調,密切配合,充分發揮綜合優勢。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有四種不同的搭配組合,政府究竟採用哪種取決於客觀的經濟環境,實際上主要取決於政府對客觀經濟情況的判斷。概括地說,「一松一緊」主要是解決結構問題;單獨使用「雙松」或「雙緊」主要為解決總量問題。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是國家履行宏觀經濟管理職能的兩個最重要的調節手段,在社會主義公有制基礎上的市場經濟中,由於根本利益一致和統一的總體經濟目標,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實施具有堅實的基礎,同時這兩大政策具有內在的統一性,為它們之間的協調配合奠定了牢固的基礎。但由於這兩大政策在我國也是各有其特殊作用,調節的側重面也不同,因此,這兩大政策又具有相對獨立性,二者既不能簡單地等同或混同,又不能各行其是,而應該相互協調,密切配合,以實現宏觀經濟管理的目標。
在我國,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的協調配合,需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兩大政策的協調配合要以實現社會總供求的基本平衡為共同目標。
第二,兩大政策的協調配合應有利於經濟的發展。
第三,兩大政策既要相互支持,又要保持相對獨立性。
第四,從實際出發進行兩大政策的搭配運用。
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協調配合,是實現國家宏觀經濟管理目標的客觀要求和必要條件。但兩大政策協調配合的效果,不僅取決於正確確定兩大政策的搭配方式及其具體操作,在很大程度上還取決於外部環境的協調配合。例如,需要有產業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外貿政策、社會福利政策等其他政策的協同;有良好的國際環境和穩定的國內社會政治環境;有合理的價格體系和企業(包括金融企業)的運行機制;還需要有各部委、各部門和地方政府的支持配合。

❽ 貨幣的價值和經濟發展水平有何關系

只有第一個問題的答案:

淺析通貨膨脹與經濟發展

眾所周知,通貨膨脹對經濟發展是不利的,但從投資的角度分析,有一種新穎的觀點,
即認為通貨膨脹和本幣貶值可以刺激投資與消費,從而帶動經濟發展,下面我將淺析這一觀
點。
我認為這種觀點有失偏頗,至少是不完整的。先讓我簡要復述一下這個觀點的主要內容,
即認為通貨膨脹能縮小貧富差距,抑制儲蓄,從而刺激投資與消費。為了論證這一觀點,老
師還給了我們一個例子,即窮人和富人的差距比較:
假設窮人沒有儲蓄,而富人在銀行有十萬元的儲蓄,無通貨膨脹時,十萬元可以買一套
樓,即窮人與富人的實際差距是一套樓;現在通貨膨脹開始了,假設為200%的通脹率,即
一套樓現在值二十萬元了,而貧富差距體現為貨幣仍然是十萬元,體現為實物就是半套樓了,
即實際差距縮小了,若通脹進一步加大,則兩人實際差距會進一步縮小,從而深入淺出的說
明了通脹對窮人是有利的,而且富人也會因為產生「既然錢在銀行里只會使價值越變越少,
不如花掉買來實物以保值」的想法,從而刺激消費和投資,促進生產,拉動經濟發展。
初看起來這套說法似乎無懈可擊,但若進行更深一層的考慮就會發現,它存在著以下幾
個問題:
首先,上面的例子只是分析了儲蓄,而貧富差距不僅僅體現在儲蓄上,比如說窮人每月
收入為一百元,而富人每月收入為一萬元,通脹開始後,物價的上漲給雙方都帶來了損失,
他們所實際能夠得的物都減少了,但富人因為擁有更多的資金,可以通過投資來彌補損失,
所以實際的貧富差距有可能擴大,而不是像例子里通過假設所得到貧富差距縮小的結論,這
個例子只能說明通脹能使儲蓄得到抑制,降低儲蓄的增值作用。
其次,通脹對經濟的作用應從兩方面來分析,其一它對經濟是有損害的,因為物價上漲
會使消費者購買力下降,減少需求,損害生產,使經濟陷入停滯;其二,它使儲蓄成本提高,
從而刺激生產與消費,拉動經濟發展,對經濟也有一定的幫助。而到底它對經濟有正面還是
負面的影響,要看這兩方面作用誰佔主導。
再次,通貨膨脹刺激投資和消費的機理與銀行降息的機理是一致的,都是降低儲蓄傾向,
使人們相對於持有貨幣,更傾向於持有實物,從而拉動消費。但與降息不同的是,通脹有一
個程度問題,若是適度通脹,則人們有可能增加投資和消費,而若通脹程度過重,導致物價
飛漲,則人們的收入根本不足以購買生活必需品,更別提投資與消費了。
除此之外,我們還應該考慮很多其他因素的影響,如1999 年國家為拉動內需,採用了
銀行降息和漲工資等辦法,但實際情況卻不盡如人意,分析表明,這是因為我國的消費彈性
偏低,人們持有更多貨幣,但消費卻沒有相應的增加,對通脹產生的積極效應來說,同樣存
在著如上問題,有可能因此而降低通脹對消費的刺激作用。
最後,從貨幣角度分析,本幣的輕度貶值,有利於吸引投資,因為減低了勞動力相對成
本。但如果本幣持續走低,則會使貨幣持有者因為不再信任本幣而大量拋出,造成本幣進一
步走低,導致經濟遭受損失,甚至停滯。而且本幣的過度貶值還會使投資者的實際投資回報
減少,進而虧本,導致投資減少。
例如:有一投資者帶一萬美元到中國投資,按當時匯率換成八萬人民幣,設中國的年投
資收益率為100%,一年後他賺了十六萬人民幣,但由於本幣過度貶值,一美元可兌換六十
四元人民幣,此時他的所有收益只有兩千五百美元,等於損失了七千五百美元,這種投資損
失是驚人的。
綜上所述,我認為完整地說,在其他情況配合的情況下(如消費彈性大等),適度的通
貨膨脹和本幣貶值有利於刺激投資與消費,促進經濟的發展,但嚴重的通脹和貶值則會給經
濟帶來無法估量的重大損失,如蕭條和滯脹等。
談到適度與過度的判斷標准,我認為應該是看工資水平與物價水平之比的變化,即工資
增長率與物價增長率之比,如果工資的增長幅度能趕上物價的增長幅度,則這種通脹對經濟
的正面影響大於負面影響;若工資的增長水平趕不上物價增長水平,則這種通脹對經濟是有
危害的。(准確地說應該看收入增長率與物價增長率之比,但考慮到對大多數人來說,工資
是主要收入,故採用工資增長率與物價增長率之比)(2003年)

❾ 何謂經濟貨幣化它對一國經濟發展有什麼作用與影響

經濟貨幣化的含義主要指:相對於自給自足的物物交換而言,貨幣的使用正在日益增加,也就是指交易過程中可以用貨幣來衡量的部分的比重越來越大。近年來國內外學者都把經濟貨幣化作為研究重點,戈德史密斯(Raymond W.Goldsmith)、高斯(S.Ghosh)、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和施瓦茨(Anna J.Schwartz)等經濟學家就60年代主要國家經濟貨幣化的比重進行了分析,從而得出一個結論:經濟貨幣化比率的差別基本上反映了不同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貨幣化比率與一國的經濟發達程度呈現明顯的正相關關系;

一、我國經濟貨幣化的計算及其悖論

根據我國目前的常用方法,即採用M2/GDP的方式來表示經濟貨幣化指標,我們得出計算結果如下:
我國經濟貨幣化指標
年份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經濟貨幣化指標(96) 36.1 40.8 46.0 48.9 51.8 57.8 54.5 61.4 64.1 62.2
經濟貨幣增長率(%) 13.1 12.7 6.3 5.9 11.6 -5.7 12.7 4.4 —3.0
同上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64.6 82.5 89.5 95.4 100.7 100.4 103.9 112.1 122.2 132.1 146.1
3.9 27.7 8.5 6.6 5.6 -0.3 3.5 7.9 9.0 8.1 10.6
資料來源:根據各期《中國統計年鑒》及《1999年中國統計公報》編制。

從該計算結果中,我們看到隨著經濟的迅猛發展,我國的經濟貨幣化增長態勢十分顯著,換句話說,貨幣關系作為經濟關系的存在形式在我國已得到了相當程度的深化與泛化,但當我們對比亞洲其它國家時,卻發現了一個悖論:經濟發展水平尚不發達的中國在經濟貨幣化指標上竟然絲毫不遜於一些經濟較發達國家和地區。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也是相當高的,以1998年為例,美國僅為0.67,而我國已經是1.32。由此我們得出一個事實:我國的經濟貨幣化發展呈現非常不正常的態勢。

二、我國經濟貨幣化水平與居民消費水平的格蘭傑因果檢驗

如前所述,一般來講,經濟貨幣化水平與一國的經濟發達程度呈正比,因此我們還可以從計量經濟角度來分析我國的經濟貨幣化程度與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的相互因果關系『由於我們用M/GDP來表示經濟貨幣化指標,因此在進行因果關系檢驗時,我們必須採用與M、GDP無關的指標,筆者在此採用的是居民消費水平指標,具體的想法是,一國的經濟發展水平的最實際體現即為居民消費水平。我國的相關結果數據如下:

我國經濟貨幣化指標與居民消費水平比較
年份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經濟貨幣化指數 1.13 1.20 1.00 1.06 1.12 0.94 1.13 1.04 0.97
居民消費水平指數 1.17 1.14 1.11 1.10 1.11 1.17 1.23 1.33 1.14 1.26
年份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經濟貨幣化指數 1.04 1.28 1.08 1.07 1.06 1.00 1.03 1.08 1.09 1.08
居民消費水平指數 1.13 1.08 1.16 1.21 1.27 1.33 1.26 1.19 1.09 1.07

數據來源:根據中國統計年鑒(1999)整理而成,其指數採用的是環比數據

格蘭傑(Granger)因果檢驗方法是識別一組變數(x,y)是否存在因果關系的一種常用方法。這里的因果關系是指格蘭傑意義上的因果關系,基本思想為:如果x的變化引起y的變化,那麼x的變化應當發生在y的變化之前,就認為x變化是y變化的原因。具體表述為:「對於服從平穩隨機過程的兩個變數x和y,如果用x、y各自的過去值和現在值預測y,比不用x的現在及過去值預測y所得的預測值較為優良,那麼就存在x到y的因果關系」。格蘭傑因果檢驗的具體方法如下:對於兩個平穩時間序列{xt}和{yt},其中t=1,2……T。要檢驗x是否為引起y變化的原因,構造以下兩個模型:

無限制條件回歸: (1)

有限制條件回歸: (2)

其中,εt是白雜訊,n是滯後階數(可以任意選擇)。

設假設H0:β1=β2=……=βn=0,分別對模型(1)和(2)進行回歸,得到各自的殘差平方和SSRu與SSRr後構造F統計量。

F(n,T-2n)=[(SSRr-SSRu)/n]/[SSRu/(T-2n)]

如果F(n,T-2n)>Fα(α為顯著性水平),那麼我們就拒絕:「x不是引起y的變化的原因」的假設。然後,檢驗「y不是引起x變化的原因」的原假設,做同樣的回歸估計,但是要交換x與y,檢驗y的滯後項是否顯著不為0。要得到x是引起y變化的原因(單向的因果關系)的結論,我們必須拒絕原假設「x不是引起y變化的原因」,同時接受原假設「y不是引起x變化的原因」。

為了檢驗經濟貨幣化水平與居民消費水平的格蘭傑因果關系,令原假設H10:經濟貨幣化水平不是引起居民消費水平變化的原因;原假設H20:居民消費水平不是引起經濟貨幣化水平變化的原因。利用上文所述的有關數據,格蘭傑因果檢驗的結果如下:

原假設 n=1 n=2 n=3
F統計值 概率(Prob) F統計值 概率(Prob) F統計值 概率(Prob)
H10 1.34339 0.26456 1.05617 0.37800 1.39280 0.30696
H20 1.96959 0.18917 2.79044 0.10112 1.81143 0.19833

在上式中,從檢驗效果來看,我國的經濟貨幣化水平竟然與居民消費水平不呈顯著的因果關系。這實際上就很令人費解,畢竟居民消費水平與經濟貨幣化指標從國外經驗與常識來看,都應該有一定的因果關系。所以唯一的解釋就是:從因果關系來看,我國表面上很高的經濟貨幣化水平實際上並不代表同樣水平的居民消費水平,這種指標是很不正常的。

閱讀全文

與我國貨幣與經濟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