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甘肅推多少條稅收措施促經濟高質量發展
甘肅復省優化稅收營商環境助力經濟高制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4月27日於蘭州召開。甘肅省國家稅務局副局長向宇表示,甘肅省國稅局、地稅局聯合印發《優化稅收營商環境、服務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有關稅收措施》(以下簡稱《措施》),將助力全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對於繼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營造良好營商環境、提升甘肅實體經濟能力有重要意義。
向宇表示,甘肅各級稅務部門要進一步做好措施的宣傳、落實、督導、考核和跟蹤反饋工作,確保政策調節和引導作用的發揮,為企業發展創造更優質的發展環境,切實為企業降稅減負增效,持續激發企業發展新活力。來源:中國新聞網
『貳』 酒泉、張掖和甘南,誰才是推動甘肅省經濟發展最大的動力呢
酒泉。該城市是中部地區通往西部地區的重要交通要道,也是絲綢之路的重要地點。近幾年,酒泉依託絲綢之路發展較快。
『叄』 除了省會是二線城市,其他都是五線城市,甘肅為何會淪落至此
由於地理位置的不優越,旅遊業發展還算不錯的甘肅省除了省會是二線城市其他都只能委屈五線。甘肅現在的落後歸根到底還是地理位置不優越,地處這樣的沙漠裡面,交通再好也難以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自然不被我們所了解。
地理位置不優越加上周邊城市發展也不好,導致旅遊文化比較好的甘肅省終究處於經濟落後的情況,除了省會其他城市都委屈五線。
『肆』 甘肅省經濟發展中存在哪些問題該如何解決
此外,過快的人口增長和較低的人員素質,也不利於社會生產力和國民收人水平的提高,直接影響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導致社會消費需求量低,對社會再生產提供的動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經濟發展的速度。 1、堅持計劃生育政策不動搖,努力控制快速增長的人口。 2、努力提高人口素質,大力發展科學和教育事業,增加教育與科技投入經費,繼續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3、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合理布局生產力,以推動可持續經濟發展。 4、加強生態建設,把生態可持續和改善環境作為發展的基礎和前提條件,以退耕還林、還牧為中心,積極開展農田基本建設和小流域綜合治理,治澇、治鹼,防治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改善農業基本生產條件,發展可持續農業,協調人口與環境的關系,提高生態環境對可持續發展的支持能力。 5、發揮各地優勢,改善結構布局,促進工業可持續發展。 6、加強交通、通訊等基礎性設施建設,為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後續動力。基礎設施是經濟發展的必要條件,對經濟增長會產生長期效應。基礎設施條件改善了,經濟才能更快更好地發展。甘肅基礎設施薄弱,是制約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只有從根本上改善基礎設施落後狀況,才能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增長。所以,當務之急就是要把加快基礎設施建設作為甘肅大開發的基礎,下更大的決心,以更大的投入,超前規劃,高起點、高標准、高質量地搞好各項建設。 一是從省情出發,突出鐵路建設,加快公路、民航建設,拓寬管道運輸渠道,優化運輸結構,協調發展鐵路、公路和空運的綜合運輸體系,並大力提高交通運輸的技術裝備水平。 二是加強城市交通建設的總體規劃,增大政府投入,改善城市交通設施落後的狀況,提高城市交通現代化水平,逐步建成與城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布局、結構合理的道路系統和比較完備的交通及現代化交通管理設備。
『伍』 民族地區財政收入的顯著增長對其經濟社會發展有何重要意義
民族地區經濟加速發展勢頭和全省發展中的「短板」現象並存
進入「十二五」時期以來,甘肅民族地區的經濟社會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經濟保持高速增長,遠超全省同期平均水平。2011年民族地區生產總值完成310億元,2012年完成381億元,比上年增長23%,2013年完成440億元,比上年增長15%。2013年甘肅民族地區GDP佔全省的比重也由2011年的6.17%上升到2013年的6.99%;2013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為791.5億元,比2012年增長38.55%,遠高於甘肅省全社會固定投資比上年同期增長的27.11%。2013年地方財政收入29.12億元,較2011增長53%,甘肅民族地區經濟綜合實力顯著增強。
但甘肅民族地區社會經濟發展仍然是全省社會經濟發展中的「短板」,當前甘肅民族地區剛邁進工業化初級階段,在全省和西部地區仍處於落後位置,經濟和社會發展程度與全省和全國平均水平存在明顯差距。民族地區經濟總量小,社會發展水平比較低,群眾生活條件差。2013年甘肅民族地區GDP總量僅佔全省的6.99%,這個比重與民族地區廣闊的土地面積以及持續增多的人口很不相符。近年來,民族地區的人均生產總值變化的趨勢與甘肅省相同,逐年上升,增速高於全省平均水平,但是少數民族地區發展水平與全省相比,始終有差距,2013年,甘肅民族地區人均GDP僅為全省平均水平的56%,2013民族地區農村人均純收入只相當於全省平均水平的78%,全國平均水平的45%。民族地方財政資金嚴重不足,2013年地方財政收入為29.12億元,僅相當於全省的5.44%,財政自給率僅為9.45%,是典型的補貼性、依靠性財政,自我發展經濟的能力極弱。
『陸』 甘肅省經濟發展中存在哪些問題該如何解決
甘肅的經濟結構雖然說隨全國產業結構的演變適時進行了調整,各產業在國內生產總產值中的構成也漸趨向合理,順應了從低級到高級演替的變動規律,但第二產業仍佔主導地位,生產性基本功能仍在不斷強化,從而導致能源和資源消耗迅速上升,明顯加劇環境污染負荷和資源的需求壓力,超過了本來就十分薄弱的基礎設施服務功能。此外,過快的人口增長和較低的人員素質,也不利於社會生產力和國民收人水平的提高,直接影響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導致社會消費需求量低,對社會再生產提供的動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經濟發展的速度。
對策與建議
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進入二十一世紀,人口社會經濟的發展將面臨更大的機遇與挑戰。如何穩步推進甘肅人口與經濟的持續發展,必須採取以下措施:
1、堅持計劃生育政策不動搖,努力控制快速增長的人口。
2、努力提高人口素質,大力發展科學和教育事業,增加教育與科技投入經費,繼續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3、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合理布局生產力,以推動可持續經濟發展。
4、加強生態建設,把生態可持續和改善環境作為發展的基礎和前提條件,以退耕還林、還牧為中心,積極開展農田基本建設和小流域綜合治理,治澇、治鹼,防治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改善農業基本生產條件,發展可持續農業,協調人口與環境的關系,提高生態環境對可持續發展的支持能力。
5、發揮各地優勢,改善結構布局,促進工業可持續發展。
6、加強交通、通訊等基礎性設施建設,為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後續動力。基礎設施是經濟發展的必要條件,對經濟增長會產生長期效應。基礎設施條件改善了,經濟才能更快更好地發展。甘肅基礎設施薄弱,是制約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只有從根本上改善基礎設施落後狀況,才能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增長。所以,當務之急就是要把加快基礎設施建設作為甘肅大開發的基礎,下更大的決心,以更大的投入,超前規劃,高起點、高標准、高質量地搞好各項建設。
一是從省情出發,突出鐵路建設,加快公路、民航建設,拓寬管道運輸渠道,優化運輸結構,協調發展鐵路、公路和空運的綜合運輸體系,並大力提高交通運輸的技術裝備水平。
二是加強城市交通建設的總體規劃,增大政府投入,改善城市交通設施落後的狀況,提高城市交通現代化水平,逐步建成與城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布局、結構合理的道路系統和比較完備的交通及現代化交通管理設備。
『柒』 甘肅省經濟發展特徵
省領導考慮的事與普通老百姓沒半毛錢關系。
『捌』 甘肅省有什麼著名的歷史文化遺址
敦煌莫高窟、麥積山石窟。這兩個石窟大氣輝煌,展現出了悠久的歷史氣息。
『玖』 甘肅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確定甘肅今後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奮斗目標是什麼
今後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奮斗目標,就是努力實現「三個翻番」、「六個提內升」、「兩容個接近」、「一個縮小」:經濟總量、財政收入和城鄉居民收入實現翻番,經濟發展質量、人民生活水平、產業發展層次、文化發展實力、可持續發展能力、社會文明程度明顯提升,主要經濟指標和全面小康社會實現程度接近西部平均水平,進一步縮小與全國發展的差距。
——————摘自《王三運在甘肅省第十二次黨代會上的報告》
『拾』 資源大省為什麼沒有變成經濟大省
劉伯霞 甘肅資源富集,各種礦產資源儲量豐富,風能、太陽能資源得天獨厚,開發條件相當優越,有色、石化、煤炭、旅遊、新能源等產業基礎雄厚,但卻一直沒有發展起來,而且資源富饒與貧困共存,與發達省區的差距加大。筆者認為,主要受以下因素制約。 一是交通條件差,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技術流、企業流不暢。甘肅處於環境惡劣的內陸地區,遠離發達國家和地區,交通條件差,人不能便其行、貨不能暢其流,也就無法獲取最佳經濟效益。由於人流不暢,外面的人進不來,甘肅豐富的文化旅遊資源發揮不了應有的作用,轉化不成較高的經濟效益。裡面的人出不去,致使人們眼界不開,信息不暢,思維封閉,發展理念落後,創新意識不強,開拓進取精神差;由於物流不暢,產品出不去,需要的資源和產品進不來,即使出去或進來,都是高成本運輸,產品在市場上沒有競爭力,創造不出應有的價值,使我們豐富的資源沒有物盡其用;由於人流、物流、信息流不暢,生態環境惡劣,投資環境差,合作成本高,加之落後,市場經濟導致的「嫌貧愛富」,致使發達國家和地區強強聯合,卻不願意跟我們欠發達地區合作。資金、人才、技術、企業進不來,不能藉助外力發展,只能單打獨拼。同時因為落後,資金短缺,開發、利用資源的進度和程度都受到制約。 二是城市和產業沒有能力「攔」下發展要素,使經濟通道成為過境通道。雖然國際大通道貫穿全境,但以前沒有充分發揮好這一優勢。一方面大通道通往甘肅各個節點城市的道路和農村通向城市的道路不通暢,使發展軸的聚集和輻射能力大打折扣;另一方面甘肅的城市和產業不發達,沒有能力「攔」下發展要素,我們的通道只能為他人做嫁妝,通道經濟變成「過道經濟」、「過路經濟」,通道只為過境運輸服務,社會效益大於經濟效益。另外,即使我們擁有豐富的資源,由於沒資金或沒能力開發、生產,外面的人才、資金、技術、企業又進不來或不願來,只能通過大通道遠距離高成本地運出去,廉價讓給發達地區,讓別人來生產、加工,回頭再高價買回他們的產品,且高成本遠距離地運回來。我們出賣原材料得小頭,他們賣產品拿大頭。加深了「甘肅輸出資源、東部加工製造」的垂直分工格局。多年來我們一直是發達地區的廉價原材料提供者,高成本產品消費者,失去的遠遠大於得到的。越窮越開發,越開發越窮,如此周而復始,由於礦產資源和能源的過度開發使甘肅一些重要的資源性企業和資源型城市出現了「早衰」。 三是由於交通不暢和觀念因素制約,自我封閉。區域經濟發展規律表明,一個封閉而傳統的經濟區域,主要靠自身的資源和積累一步一步向前發展,其過程漫長、艱難;而一個開放和自由的經濟區域,主要依靠各種外部資源和力量來實現區域自身的發展,且這種發展一般是快速的、跳躍式的。多年來,甘肅受交通落後和觀念陳舊因素制約,僅立足於自身積累和自身資源的基礎上發展自己,未能從開放的經濟體系和外部環境中尋找自我發展的動力與資源,也就只能小步前行。 四是前些年交通建設和發展理念上重西而輕東、南。前些年,甘肅沒有充分發揮面向東、南的地緣優勢,沒有主動承接東、南部的經濟輻射與產業對接。這種西向發展的思維,使甘肅偏離經濟發展的軸向,缺乏強有力的軸心牽拉。具體表現是全省境內道路交通發展區域布局不均衡,河西地區交通基礎設施條件最好,慶陽、平涼、天水、定西、隴南、甘南、蘭州等中、東、南部地區交通基礎設施條件較差;河西地區的城市、產業發展較快,而東南地區發展相對較慢。具體做法是在交通建設上避難就易,避重就輕,給山大溝深的東、南部地區投入較少,致使甘肅東南部交通不暢,沒有及時打開甘肅的東大門和南大門,沒有和東南沿海形成產業對接。選擇加大向地勢平坦、投入少見效快的河西地區的交通、產業和城市建設投入。但甘肅的發展優勢在中部、發展潛力在東、南部。從周邊環境看,甘肅東、南面對的是東部和東南沿海經濟發達地區,而西部面對的是西北欠發達地區,對甘肅的輻射能力有限。甘肅應借東大門、南大門打開的優勢,藉助以蘭州為中心向東南方向放射狀的路網骨架,以產業對接和要素流動的形式盡快融入珠三角和長三角等經濟發達地區。著力構建「立足甘肅、融入東南、承接西北、面向世界」的戰略布局,以通道為依託,開放為主導,區域合作為動力,市場為導向,資本為紐帶,企業為載體,加強與東南發達地區的經濟合作,全面融入一體化水平較高的區域經濟體系,快速提高甘肅的經濟社會總量和綜合實力,實現甘肅經濟社會的跨越式發展。 五是均衡發展模式。長期採取一種均衡增長的區域發展模式,爭取脫貧而不願就富,出現了區域發展的錯位。沒有像現在這樣提出「中心帶動,兩翼齊飛」的戰略,沒有找到「蘭白經濟圈」這個優先發展的核心增長點,沒有挖掘出「隴東能源化工基地、河西新能源及新能源裝備製造基地」這兩個潛力巨大的新的經濟增長點,更沒有像現在這樣抓住問題的關鍵——經濟要發展,交通要先行,沒有充分利用好甘肅座中聯七,承東啟西、南擴北展的區位優勢和位於國際大通道上以及蘭州是西北最大的交通樞紐的通道優勢,沒有依託經濟通道發展通道經濟。 2009年初,甘肅省委、省政府審時度勢,提出了依託區位、交通、資源等優勢,發展通道經濟的戰略,是很及時、很有遠見的。未來我們一定會以通道經濟戰略的實施,把資源大省轉變為經濟大省,必將始於資源,而繁榮於通道經濟。(作者系甘肅省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 ●第一〇九七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