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低碳經濟就是碳金融嗎
當然不是。正如經濟包含金融一樣,低碳經濟包含碳金融。碳金融就是低碳經濟背景下,金融領域的一種創新。
② 需要綠色金融 綠色經濟 低碳經濟方面的碩士論文題目
保護生態環境作文
人與自然的關系是人類始終面臨和解決的問題。當今,人與自然環境的關系出現了緊張和對立,整個生態系統不斷受到破壞。由此,必須要建立人與自然和諧與共的新文明。為保障人與自然的和諧,保護生態平衡,除經濟和法律手段外,還必須依靠道德的力量。建立適應生態環境保護和改善的道德規范,有利於形成人們堅定的內心信念,形成強大的社會輿論壓力。
生態環境道德是人類在處理與自然關系時應該遵循的行為准則,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是公民道德建設的重要內容。這不僅反映了新階段道德建設的客觀實際和規律,也體現了中國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
生態環境道德的總體要求是:熱愛自然,保護生態,改善環境。對青少年生態環境道德的具體行為要求是:珍愛生靈,節約資源,抵制污染,植綠護綠。要努力使保護母親河行動成為廣大青少年學習生態環境道德、學習環境保護知識和技能的重要載體。
青少年要率先珍愛生靈、節約資源,植綠護綠、抵制污染。
青少年既是生態環境道德的重點教育對象,更是生態環境道德建設的積極推動者。廣大青少年要率先行動、開風氣之先,充分發揮生力軍作用。
與和諧與共的人與自然關系理想狀態和境界相適應,生態環境道德要求人們熱愛自然、保護生態、改善環境。對於青少年來說,要首先做到:
③ 論文,800字左右,低碳經濟,低碳生活的經濟生活角度分析
所謂低碳經濟,是指在可持續發展理念指導下,通過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產業轉型、新能源開發等多種手段,盡可能地減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達到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雙贏的一種經濟發展形態
煙台是山東省的一個下轄市,地處山東半島中部,東連威海,西接濰坊,西南與青島毗鄰,北瀕渤海、黃海,與遼東半島對峙,並與大連隔海相望,海岸線曲長702.5千米,海島曲長206.62千米。煙台市是我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之一,是環渤海經濟圈內以及東亞地區國際性港城、商城。 煙台是中國近代工業發祥地之一,經濟水平一直處於全省前列,煙台市主要經濟指標為全省第二,2009年12月30日下午,中國城市競爭力研究會公布「第八屆(2009)中國城市競爭力排行榜」,新聞發布會在香港舉行。煙台市綜合競爭力居全國22位,居全省第二,省內的青島排在12,濟南則排在27位。當前,從中央到地方,低碳經濟正受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視,並已成為廣大民眾高度關注的熱門話題之一。如何順應時代低碳之勢、堅定低碳之路,果斷地將低碳經濟作為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切入點和突破口,應當成為煙台開發區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一項新的戰略部署。煙台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提出了煙台市2010年的城市發展目標便是,強調低碳經濟 重點改善民生。
在「積極轉方式、精心調結構」進程中,煙台市在不斷鞏固擴大傳統支柱產業優勢地位的同時,加大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扶持力度,著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今年前5個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0.1%;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389億元,增長27.9%,利稅418.5億元,利潤324.4億元,分別增長34.6%和36.3%,三項指標絕對額均居全省前兩位。
在人類經濟史中,重大技術創新的出現和經濟轉型無不獲得金融業的支持。自從低碳經濟概念被提出以來,很多金融企業開始涉足低碳技術開發研究,由此產生了「綠色貸款」和「社會責任基金」等新的概念。一些金融企業開始明確提出節能減排的企業責任,同時積極參與到綠色環保項目的貸款和投資當中,取得了一定的社會和經濟效益。另外,與排放權交易相關的金融創新也取得了較大的進展。
低碳經濟亟須發展「低碳金融」。所謂的「低碳金融」是指與低碳經濟相關的投融資活動,即服務於限制溫室氣體排放等技術和項目的直接投融資、碳權交易和銀行貸款等金融活動。為了實現經濟與環境的和諧發展,金融企業必須樹立低碳金融意識。面對低碳經濟時代的要求,我們必須盡快構建與低碳經濟發展相適應的低碳金融制度,打造包括銀行貸款、直接投融資、碳指標交易、碳期權期貨等一系列金融工具組合而成的碳金融體系。低碳經濟的發展或將成為全球經濟可持續發展軌道的重要支撐,也將為金融體系提供全新的發展空間。
然而,盡管國內與低碳經濟相關的金融創新已取得了相當的進展,但其發展仍處於相對初級階段,有許多方面需進一步完善。例如,金融企業對低碳金融的認知程度有待提高,低碳金融的社會效益與金融機構的利潤追求存在矛盾,並且相關中介市場發育不完善,政策法律存在風險等。
在過去的一年裡,「低碳經濟」這4個字在中國遠比全球變暖升溫更快。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它獨佔10%的提案;將它敲入搜索引擎,會在0.004秒的時間里蹦出3600萬個搜索結果。據不完全統計,中國目前至少有100個城市提出了打造「低碳經濟」的口號,沒有一個省份缺席。最新的成員是西藏自治區的首府拉薩,計劃成為以應用太陽能為主的「太陽城」。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的研究員姜克雋在接受中國青年報獨家專訪時表示:「我國並沒有形成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低碳城市。」
我國經濟快速發展是以消費大量能源,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當前,低碳經濟在我國發展面臨著許多問題。
低碳經濟發展困難緩慢。我國的能源利用效率低,能源主要靠煤、礦產資源的消耗,溫室氣體排放量高於其他國家,經濟發展與減排目標雙重壓力矛盾突出,我國當前處於高能耗階段,同時也是高碳經濟時期。由於國際分工,發展中國家成為能源消耗大國。為了經濟快速發展,我國的高碳經濟仍將繼續保持下去。低碳技術是發展低碳經濟的關鍵,應用在低碳經濟的低碳技術的特點是涉及面廣、難度大,一些低碳技術難以實現,嚴重製約低碳經濟的發展。比如煤炭發電行業,我國高碳的火力發電仍是主體地位,但煤電的整體氣化聯合循環技術滿足不了低碳發電要求。交通運輸部門限制汽車CO2的排放,但是缺少新能源動力的配合,太陽能、氫能利用技術處於進一步研究階段。
出口貿易結構向低碳轉型從2008年1月到2009年5月我國出口隱含碳的變化情況(見圖1)。可以看出,2008年8月我國出口碳增長率開始放緩,而到2008年11月出現負增長,同比下降了2.21%。到2009年5月,我國出口碳同比下降了30.73%。結果表明:規模效應是中國貿易出口隱含碳排放降低的主要原因。隨著出口增長,從2008年1月的26.58%降到2009年5月的-26.34%,規模效應的影響也從2008年1月的21.33%降到2008年11月的-3.29%,到2009年5月規模效應對出口碳排放降幅的影響竟高達-24.47%。2009年1月結構效應使得出口碳同比下降2.43%,2009年5月這一數據擴大到6.25%,由此可見我國出口貿易結構在逐步向低碳轉型。
當前,低碳經濟正如滾滾大潮向我們奔騰而來。我們必須以改革的精神、開放的思路、高遠的眼界、務實的態度、科學的管理,堅定不移地應對挑戰,爭取全面奪取這場「綠色革命」的新勝利。
④ 以金融為題材的徵文600字
開啟低碳生態文明的經濟時代
無論是聚焦低碳經濟的全國政協「一號提案」,還是兩會討論中代表委員熱議的「低碳」話題,以及與濮存昕委員一同報到的那輛自行車……「低碳經濟」的熱度在今年全國兩會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經濟結構調整的迫切需要
我國是二氧化碳排放大國,氣候變化問題可能很快成為制約我國發展的最大國際約束。發展低碳經濟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將是我國今後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就此,我國政府已經對全世界作出承諾:到2010年,單位GDP能源消耗量減少20%;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承諾到202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達15%左右。
為實現這一目標,我國已經在多方展開努力,如大力發展新能源就是其中的一個方面。能源經濟學家林伯強表示,低碳經濟說穿了就是能源政策的選擇,即國家用多少能源?選用什麼樣的能源?在能源結構上怎麼安排?而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日前也對外界表示,今年中國將著重發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致力於兌現中國在哥本哈根氣候峰會上作出的承諾。
當前,我國已在多個低碳產品和服務領域取得較快發展,其中以可再生能源相關行業最為突出。2009年3月,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發布綠色富豪榜,在上榜的全球100位綠色巨人中,中國內地佔17席;在這17人中,11人從事太陽能產業。此外,我國已有超過150台超臨界、超超臨界機組在網運行,是採用此種技術最多的國家之一,同時是世界上風力發電裝機增長最快的國家、世界最大的光伏組件出口國、世界最大的太陽能熱水器的生產者和消費者,太陽能熱水器佔世界總產量的50%和總安裝量的65%,約95%的太陽能熱水器的核心技術為中國公司持有。目前,我國也是國際碳市場的重要一員,已在北京、上海、天津三地建立了環境交易所。
不過,我國發展低碳經濟還存在綜合能效低、產業結構不合理、產能過剩等一系列障礙。
目前,我國的綜合能源效率約為33%,比發達國家低近10%。電力、鋼鐵、有色冶金、石化、建材、化工、輕工、紡織8個行業主要產品單位能耗平均比國際先進水平高40%。鋼、水泥、紙和紙板的單位產品綜合能耗比國際先進水平分別高21%、45%和120%。在我國工業化階段,提高能源效率是減少碳排放最為有效的方式,而且提高能源效率的空間非常大。相較於發達國家,我國產業結構存在一些不合理之處,比如,第二產業比重過大,第三產業比重亟須提高;產能過剩這個問題,在目前多個行業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利用低碳經濟指導產業布局,有利於解決鋼鐵、水泥、電解鋁等行業產能過剩問題。
作為一個發展中的大國,我國人口數量眾多,經濟發展、消除貧困、保障民生的任務極為繁重,人均GDP需要保持持續的增長,而且我國能源消費中煤炭所佔比重遠遠超過石油、天然氣等相對潔凈的能源,其溫室氣體排放的強度控制的難度大,加上我國能源技術相對較為落後,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差距,實施技術改造和產業轉型升級的難度也比較大。對於我國而言,發展低碳經濟面臨著相當大的挑戰。
低碳經濟:新的經濟增長點
針對我國低碳經濟發展的道路問題,兩會期間也引起了代表委員們的熱議。全國政協委員、中央財經大學教授賀強在提案中就指出,國家立法部門盡快健全與碳排放相關的法律法規,使環保部門在執法時有法可依,同時提高碳排放源的監測水平,加強碳排放量的監管水平並加大對超額碳排放的懲罰力度,做到執法必嚴;並且應該建立「低碳評估體系」,把碳排放指標完成情況與各級政府政績相掛鉤,成為今後10年考核各地經濟工作的關鍵指標。
九三學社則在其《關於推廣低碳生活提升社會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建議》(今年政協一號提案)中指出,應將低碳發展道路確定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並將低碳經濟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將中國特色低碳發展道路作為應對氣候變化、推動經濟發展的重大戰略,在列入「十二五」規劃的同時考慮更長遠規劃,重新調整經濟結構、規劃產業發展布局、轉變發展方式、優化能源結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台盟中央的提案(今年政協二號提案)中給出了具體建議:重點實施大氣污染治理、城鄉安全飲水、新型能源建設、城鄉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四大民心工程」;優化能源結構,鼓勵採用低碳能源,如地源、空氣源、太陽能、風能、生物能;加快建立節能型產業體系等等。
此外,台盟中央還提出,應盡快建立與低碳經濟相適應的碳金融制度,打造包括銀行貸款、直接投融資、碳指標交易、碳期權期貨等一系列金融工具組合而成的碳金融體系,以改變我國在全球碳市場價值鏈中的低端位置,獲取國家戰略權益。
九三學社還在建議中特別指出,政府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資源消費體,「政府部門應當重視節能,率先垂範,建設低碳型政府。政府采購帶頭向低碳排放產品傾斜,限制高碳排放產品進入政府采購目錄」。
毫無疑問的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已成了未來我國經濟發展的大方向。可以預見,與低碳相關的產業未來將呈發展態勢,低碳經濟產業也將成為投資者熱衷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