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
海洋經濟產業發展潛力無限 海洋產業集群初見端倪
彰顯中國海洋發展活力
用4D數字化技術模擬的數字海洋、在深遠海建立的海上龍宮、千萬億次每秒的超級計算機,彰顯著中國海洋發展的活力。在數字海洋、透明海洋等新興技術的推動下,我國海洋產業正從傳統產業轉變為向科技要潛力、向遠洋要資源、向業態創新要未來的創新性產業。
海洋經濟成經濟新增長點
隨著我國海洋科技不斷取得突破,原本洶涌澎湃的大海,變成了潛力無限的聚寶盆。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海洋經濟產業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海洋生產總值達77611億元,比上年增長6.9%,海洋生產總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9.4%。截止到2018年上半年全國海洋生產總值近3.8萬億元,同比增長6.9%。預計2018年我國海洋生產總值會突破80000億元大關。隨著海洋經濟增長質量不斷提升,預計到2020年,海洋生產總值達到10萬億元。到2035年,力爭實現我國海洋經濟總量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15%左右,推動一批涉海企業全球布局,從而占據全球海洋產業價值鏈的高端。
顯然,在我國經濟結構面臨轉型調整的階段,海洋經濟無疑將成為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而海洋經濟的巨大發展潛力,也讓眾多沿海省份紛紛提出了海洋經濟的發展路線圖。
海洋產業集群初見端倪
山東、廣東、浙江等地相繼發布了加速推進建設海洋強省、發展海洋經濟的相關方案,涵蓋海洋信息化建設、海洋新興產業等各個方面。中國沿海地區北部、東部和南部三大海洋經濟圈格局基本形成,重點海洋產業集群初見端倪。
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前景廣闊
與傳統產業相比,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優勢明顯。首先,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在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實現跨越式發展方面優勢突出,可助力我國在新一輪世界經濟布局中搶得先機。其次,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具有資源消耗低、綜合效益好、節能環保的優勢,在新能源、新材料領域發展潛力巨大。第三,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能夠吸納高素質勞動力。
不過,目前我國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由於缺乏統籌規劃,基礎研究比較薄弱,技術儲備不足,仍受到發展實力、客觀條件等因素制約,急需在新時期重點研究與突破。
要加強食品安全追溯技術、物聯網和人工智慧技術、牧場管理信息化、生物馴化、自動化採收等技術和裝備的研發和應用,推動海洋牧場從近海向深海拓展。
未來海洋經濟發展總體向好,但同時仍面臨諸多風險。其中,陸源入海污染壓力仍然較大,而海洋災害也對我國沿海經濟社會發展和海洋生態環境造成了諸多不利影響。
② 中國海洋經濟在高質量發展過程中是如何堅持新發展理念的
中國海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過程中,堅持新發展理念的話,還是按國家的統一思想的意義
③ 運用經濟生活知識,結合材料說明中國海洋經濟在高質量發展過程中是如何堅持新
高質量的海洋經濟,要抄堅持新發展理念,加強海洋科技創新,深化海洋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 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打造新亮點、培育新動能。
針對海洋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為主攻方向,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更加強化創新驅動,更加突出協調推進,更加註重綠色低碳,促進海洋生態文明,更加擴大開放合作,更加明確共享目標,持續擴大優質增量供給、加快發展動力轉變、促進發展效率提升,不斷推動海洋經濟在實現高質量發展
④ 中國怎樣振興海洋經濟,發展對外貿易
海洋經濟總量再上新台階 生產總值突破8萬億大關
《報告》數據顯示,我國海洋經濟總量再上新台階,引擎作用持續發揮。2018年,我國海洋經濟總量達83415億元,同比增長6.7%。海洋生產總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9.3%,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基本穩定。為沿海地區提供了3684萬個工作崗位,對國民經濟增速的貢獻率接近10%。
2014-2018年中國海洋生產總值及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統計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更多數據來源及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海洋經濟產業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規劃、產業申報、產業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等解決方案。
⑤ 如何推動海洋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①物質決定意抄識,要求我們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建設海洋強國,立足於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資源短缺和提高國際競爭力的實際需要。
②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的反作用,要求我們重視意識的作用,自覺樹立正確的意識。發展海洋經濟,必須樹立資源意識,發揮正確意識的反作用。
③規律是客觀的,我們要遵循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發展海洋經濟,必須遵循經濟發展的規律。
④同時要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基礎上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發展海洋經濟,還要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為人類造福。
⑥ 發展海洋經濟的意義
發展海洋經濟是未來經濟發展的趨勢。現代海洋經濟包括為開發海洋資源和依賴海洋空間而進行的生產活動,以及直接或間接為開發海洋資源及空間的相關服務性產業活動,這樣一些產業活動而形成的經濟集合均被視為現代海洋經濟范疇。
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海洋經濟以兩位數的年增長率快速發展。主要表現為:活動范圍多方向擴展,經濟總量迅速增加,增長速度快於全國國民經濟增長及一直處於領跑地位的沿海發達地區經濟的增長,海洋產業發展速度快於行業整體產業的發展。這樣的趨勢和特點是帶有普遍性的,同期,世界海洋經濟發展步入了世界經濟發展的快車道:在眾多沿海國家和地區,海洋經濟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新的增長點。
⑦ 我國海洋經濟未來發展前景如何
目前,海洋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不斷提升。隨著「實施海洋開發」戰略的逐步實施,國家在政策和規劃層面對發展海洋經濟的重視程度,以及對海洋產業發展的扶持力度日益提高,為我國海洋經濟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發展機遇。未來5~15年,是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關鍵時期,綜合分析未來海洋經濟發展的前景與趨勢,可歸納為以下4點。
第一,海洋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將逐步提高。隨著我國"科技興海"戰略的實施與海洋科技進步的加快,海洋開發技術逐漸成熟,海洋開發能力顯著增強,海洋高新技術產業化水平顯著提高,海洋經濟增長對海洋科技進步的依賴性將持續增強。
第二,海洋經濟增長將持續保持巨大潛力。我國海洋經濟多年來保持高於國民經濟的速度快速增長,隨著我國海洋經濟發展外部環境的持續趨好、海洋科技進步對海洋經濟發展貢獻的逐漸加大,我國海洋經濟增長完全有可能保持12%以上的年均增長速度,成為國民經濟重要的增長點。
第三,海洋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將取得重要進展。隨著未來15年各項改革的深化和技術進步,以及國家對發展循環經濟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我國海洋經濟增長方式將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在緩解海洋資源環境的約束與保護健康的海洋生態環境建設方面將取得重要突破,我國海洋經濟增長的科技含量、質量和效益有較大提高,海洋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進一步增強。
第四,海洋產業結構與區域布局將進一步優化。未來15年,隨著國家對海洋經濟宏觀調控措施的逐步實施,海洋產業政策的相繼出台,海洋經濟發展將實現較大的飛躍,以高新技術為支撐的新興海洋產業在海洋經濟總量中比例不斷提高,海洋產業的區域布局結構不斷優化,海洋經濟將逐漸朝著「又好又快」的方向發展。
⑧ 我國海洋經濟發展現狀
《2019年中國海洋經濟統計公報》已經發布。那麼,2019年中國海洋經濟都有哪些特點,請看國家海洋信息中心主任何廣順的解讀。
2019年,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形勢,我國海洋經濟總量穩步提高,經濟結構持續優化,產業發展水平繼續提高,內生動力持續增強,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取得顯著成效,海洋經濟發展質量穩步提升,為海洋強國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海洋經濟總體實現穩步增長
海洋經濟規模持續擴大,2019年全國海洋生產總值超過8.9萬億,十年間翻了一番。海洋經濟「引擎」作用持續發力,海洋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6.2%,高於國內生產總值0.1個百分點,海洋經濟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9.1%,拉動國民經濟增長0.6個百分點。海洋生產總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近20年連續保持在9%左右,占沿海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連續3年穩步上升,2019年超17%。
海洋經濟結構持續優化
海洋經濟結構持續優化,海洋服務業「穩定器」作用進一步增強。海洋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增加值占海洋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4.2%、35.8%和60.0%,與上年相比,第三產業比重提高0.9個百分點。海洋服務業增加值佔比連續9年穩步提升,拉動海洋生產總值增長近5個百分點,對海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75%。2019年濱海旅遊業全年實現增加值18086億元,比上年增長9.3%。
海洋產業結構調整取得成效,發展水平不斷提升。海洋油氣增儲上產態勢良好,海洋原油生產增速由負轉正,扭轉了2016年以來產量連續下滑的態勢,產量4916萬噸,比上年增長2.3%;海洋天然氣產量持續增長,達到162億立方米,比上年增長5.4%。海洋交通運輸業平穩增長,海洋交通運輸業增加值6427億元,比上年增長5.8%;海洋貨運量36億噸,增長8.4%;沿海港口貨物吞吐量92億噸,增長4.3%。海洋船舶工業實現較快增長,全國造船完工量3672萬載重噸,比上年增長6.2%;全年實現增加值1182億元,比上年增長11.3%。隨著海上風電補貼政策窗口期的臨近,海上風電並網裝機容量顯著提升。截至2019年底,累計並網容量達593萬千瓦,比上年增長63.4%。
區域海洋經濟不斷壯大,北部、東部和南部海洋經濟圈海洋生產總值分別為26360、26570和36486億元,分別是2010年的1.9倍、2.1倍和2.8倍。隨著粵港澳大灣區、中國(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等重大戰略持續發力,南部海洋經濟圈持續領先,2010年以來其海洋生產總值年均名義增速達12%以上,佔全國海洋生產總值比重由2010年的33%增長到2019年的41%。
海洋經濟對民生改善的貢獻日益增強
海水產品保障方面,海洋漁業穩步增長,質量效益不斷提升,為社會提供了豐富的水產品,全年增加值比上年增長4.4%。能源供給和保障方面,渤海海域發現大型油氣田,探明超千億方天然氣地質儲量、超億方凝析油地質儲量,可供百萬人口城市的居民使用上百年;總裝機規模達1700千瓦的浙江LHD模塊化潮流能機組連續運行時間居世界首位,至少可以滿足900戶海島居民日常生活用電。生活便利度提高方面,平潭海峽公鐵大橋全線貫通;220千伏珠海疊泉輸變電工程海底電力隧道全線貫通。生活品質提升方面,郵輪旅遊呈回暖態勢,全國郵輪碼頭出入境旅客近413萬人次,從2019年5月起,連續8個月降幅呈現收窄趨勢。
海洋對外貿易總體向好發展
面對中美貿易摩擦,我國不斷提高涉海產品國際競爭力,持續優化產品結構,進一步提高海洋對外開放水平,穩步推進「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海洋對外貿易持續向好發展。「海上絲綢之路」貿易往來持續擴大,我國與海上絲路沿線國家海運進出口總額比上年增長4.6%,其中,出口增長6.7%,進口增長1.6%。我國海運出口同比略增,海運出口貿易總額為16601億美元,比上年增長0.2%。涉海產品進出口貿易趨勢向好,重點監測的涉海產品進出口貿易總額為637億美元,比上年下降3.6%,連續4個月降幅收窄。海洋船舶完工出口同比基本持平,全國完工出口海洋船舶991萬修正總噸,比上年下降0.6%。
海洋經濟發展內生動力進一步增強
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對海洋產業發展的推動作用日益顯著。海水淡化工程加快實施,可每日淡化海水18萬噸的舟山綠色石化基地海水淡化一期工程已建成並投入使用。海洋生物醫葯業取得新突破,我國自主研發的治療老年痴呆(阿爾茲海默症)的海洋葯物甘露特鈉膠囊(商品名「九期一」)有條件獲批上市,填補了17年來全球抗阿爾茲海默病治療領域無新葯上市的空白,成為全球第14種海洋葯物。海洋可再生能源產業化水平不斷提高,全球首個波浪能裝機達120千瓦的養殖平台「澎湖號」交付使用,可提供1.5萬立方米養殖水體。海洋船舶領域取得新成績,自主建造的「雪龍2」號首航南極,全球首艘超大型智能原油船(VLCC)「凱征」輪交付。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穩步推進
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推進,涉海市場主體活力進一步釋放。重點監測行業中新登記涉海企業共2.3萬個,比2015年翻了一番;2019年末,實有涉海企業比上年增長10.7%,連續4年增長過萬。其中,海洋旅遊業實有企業基數大、增長快,連續5年保持兩位數增長;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業、海洋技術服務業等高技術產業實有企業數量增速較高,5年來年均增速分別為39.9%和20.4%。規模以上涉海工業企業效益狀況保持穩定,重點監測的規模以上涉海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利潤率為10.1%,高於全國同期4.3個百分點,與去年同期持平。規模以上涉海工業企業利潤略有下降,利潤總額為1439億元,比上年下降2.5%,降幅低於全國0.8個百分點。主要原因在於,一是企業營業收入有所下滑,2019年為14199億元,比上年下降2.6%;二是成本出現小幅上升,擠壓了利潤空間,涉海工業企業每百元營業收入中成本為79元,雖低於全國同期5.1元,但比上年增加1.1元。
⑨ 中國海洋經濟在高質量發展過程中是如何堅持新發展理念的
發展理念是發展行動的先導,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長遠的東回西,是發展思路、發展答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深刻揭示了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⑩ 為什麼要發展海洋經濟
1.在我們這個星球上海洋面積遠遠大於陸地面積。2.海洋功能的利用效率僅僅局限在海洋捕撈、客貨航運、近灘養殖,近灘旅遊,微乎其微的海洋油氣開采,以及海洋國家安全戰略潛、艦、飛機的巡航等等,海洋功能的利用遠遠未有達到實際使用效能。海洋空間的利用極其廣泛,極其廣闊,極其遠大。應當科學的規劃,科學的設計,科學的開發,科學的應用。3.中國是個人口大國,人均佔有土地面積極少,隨著城鎮化的發展,城市化的發展,工業化的發展,公共交通發展,鐵路的發展建設、公路的發展建設,土地面積因各項發展而只減不增的制約限制。發展海洋經濟就不失為一個重要的經濟發展潛力,巨大有效的開拓空間。4.中國在發展海洋經濟這方面起步較晚,思維單一,利用失衡,需要積極的加倍研究、開拓、發展、推進,積極的建設海洋經濟,積極地發展海洋經濟,努力將海洋大國建設成為海洋強國。這不僅利於中國的經濟發展,也更為人類開發海洋走向海洋創造標版與榜樣,意在當代,利在千秋。5.發展海洋經濟應當設計規劃短期、中期、長期的海洋經濟發展戰略。海洋經濟短、中、長期的發展任務和海洋經濟短、中、長期的發展戰略目標。這應當是國家經濟思維創新,國家經濟發展戰略創新,國家海洋經濟發展戰略思維創新,國家海洋經濟發展進步創新。國家海洋經濟戰略強國思維的創新突破。僅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