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現階段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有哪些
一個國家處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其面臨的主要矛盾是不同的。不同的發展程度決定了社會特定的結構和水平,從而也就規定了社會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主要矛盾既是一個社會發展的主要內在動力,也是一個社會發展的主要內在壓力。一個社會的良性發展,關鍵取決於主要矛盾的解決。 從目前來看,本人認為,中國社會發展所面臨的主要矛盾有三個方面。一是小與大的矛盾。小主要是指生產的小,大主要是指市場的大。小的主要表現是:一方面,我們在農業生產領域,仍然是以小農經濟的生產方式為主導;另一方面,在工業領域,我們在生產規模上仍是總體偏小,也有個作大作強的問題。大的主要表現是:一方面,我們國土面積大,國內市場廣闊;另一方面,我們又面臨日益廣闊的全球大市場。二是強與弱的矛盾。強主要是指政治的強,弱主要是指經濟的弱。強的主要表現是:一方面,政治對經濟仍然存在著干預過多問題;另一方面,政治對經濟存在著利益上的嚴重侵蝕,如農民負擔問題,本質上是強勢政治對弱勢經濟的一種利益侵蝕。弱的主表現是:一方面,經濟主體在權力體系中仍處於弱勢地位;另一方面,經濟主體的權利保護也是處於弱勢。三是實與虛的矛盾。實主要是指物質的實,虛主要是指精神的虛。一方面,國人在物質層面上,是在實實在在享受著改革開放所取得的成果;另一方面,國人的精神層面卻越來越虛。實主要表現在:一是物質生產領域的高增長率;二是物質消費領域內的極端物慾化,如各種非理性消費等。虛的主要表現是:一方面,主導價值的困惑使富人階層陷入虛無主義;另一方面,現實的無奈又使貧困者階層走向絕望主義。目前,中國社會的誠信缺乏,與虛無主義和絕望主義是緊密相關的。虛無主義導致了冷漠,絕望主義導致了極端。 上述三大矛盾的影響是廣泛的,涉及到各個領域,但又有所側重。第一大矛盾主要表現在經濟領域,第二大矛盾主要表現在政治領域,第三大矛盾主要表現在文化領域。其中,小與大的矛盾是基礎矛盾,弱與強的矛盾是核心矛盾,實與虛的矛盾是主導矛盾。也就是說,三大矛盾在整個國家的各種矛盾構成中起著不同的作用,一個是基礎作用,一個是核心作用,一個是主導作用。同時,三大矛盾又是一個有機整體,三者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在分析問題時,我們不能將其完全割裂。 政府是解決好上述三大主要矛盾的關鍵主體。首先,政府的關鍵作用是保證社會穩定的有效前提;其次,政府在解決社會矛盾方面有著巨大的規模優勢和乘數效應;第三,政府的關鍵作用有望實現社會改革成本的最小化。 政府要發揮好關鍵作用,自身改革是關鍵的關鍵。從目前來看,本人認為主要是:一要大力推進黨內民主;二要大力推進幹部用人制度改革,核心是要引進公平競爭機制。中國的民主化進程,黨內民主是真正的突破口。沒有黨內民主,基層民主只能是有形式而無實質,或者只會加劇國家與社會的矛盾。另外,大力推進幹部用人制度的公平競爭,核心是應體現透明性、群眾性、法治性。透明性應要求信息應盡可能公開化,以利於決定的有效性;群眾性應要求真正讓群眾能充分表達意見和權力;法治性要求用人應以法用人,以規則用人,而不是以人用人,應盡可能減少用人規則的隨意性。黨內民主主要著眼於內部權力配置的均衡;幹部用人制度的公平競爭主要著眼於外部權力配置的均衡。而權力體系運作的均衡是整個社會走向均衡的關鍵,也是解決好上述三大矛盾的關鍵。黨內民主和幹部用人制度改革相比,黨內民主是最主要的方面。只有實現黨內民主,才能為幹部用人制度的合理化提供前提和保證。要實現黨內民主,一把手是主導方面。所以,中國的民主化進程,民眾的積極推動是一個重要方面,但這樣有可能會造成很大的社會成本;而更重要也是最理想的方式應是權力的擁有者能主動讓渡權力。所以,中國的改革,既需要民眾的推動,更需要擁有權力同時又能敢於放權並富於自我犧牲精神的改革家和領袖人物的全力推動。
㈡ 我國現階段深入分配製度改革對我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有何意義
改善抄分配差距過大問題:襲
1,經濟上,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能增加社會平均的邊際消費傾向,從而促進消費;進而提高了內需,能改善我國經濟過度依賴投資和出口的結構;再進而由需求結構的改良,改善社會產業結構(因為產業結構要與需求相對應,才能使得經濟平衡發展)。
2,對於社會發展的意義: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增加中產階層的數量有利於社會穩定;使更多的人民群眾能安居樂業,提高社會總體福利水平,並進而使社會更加和諧,這對社會發展有利的同時也能促進經濟發展。
㈢ 我國現階段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是什麼(兩步走)
在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是,鞏固和發展已經初步達到專的小康水平,到建黨一百年時,建屬成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到建國一百年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基本實現現代化。
㈣ 我國目前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的原因是什麼如何解決
我國發展不平衡的原因何在
一是自然原因。我國幅員遼闊,地區間自然條件迥異,決定了不同地區發展存在"先天性"差異。比如,東部地區以平原為主,氣候宜人,土壤肥沃,交通便利,占據先天發展優勢;西部地區多為山地丘陵和戈壁沙漠,氣候乾燥,生態惡化,交通閉塞,與外界的信息交流及貿易往來受到限制,經濟社會發展不利因素多。
二是歷史原因。數千年來我國就一直存在發展差距,國家的經濟重心處在不斷變遷中。中原地區很長時間是全國的經濟中心,唐代以後特別是北宋以後,經濟中心逐步向長江中下游和東南沿海地區轉移。新中國成立初期,全國70%以上的工業和交通運輸設施主要集中在佔全國面積不到12%的東部沿海地帶。雖然國家在"一五"計劃、"三線"建設時期加大了對中西部地區的投入和扶持,但總體不平衡狀況沒有從根本上發生改變。改革開放以來,縱向比較,各個地區都有很大發展;橫向比較,地區差距在拉大。
三是政策原因。我國發展不平衡的一些問題,也與一定時期內實施的具體政策有關。比如,改革開放後,根據我國國情和經濟發展的需要,我們實施了非均衡發展戰略,採取積極促進東部沿海率先發展、率先開放的政策,在投資、財稅和金融等方面對東部地區進行傾斜。這些政策給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發展注入了巨大的活力,帶動了整個國家的發展,但客觀上也拉大了東部與中西部發展的差距。
四是體制原因。從實際情況來看,我國發展不平衡問題還有體制的因素。比如,計劃經濟時代不盡合理的價格體制對城鄉、區域差距擴大有明顯影響,國家為積累工業化所需資金,長期維持了能源原材料產品和農產品的低價格,使中西部和農村發展受到抑制。又比如,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由於觀念、資金和管理等的差異,市場競爭會造成不同市場主體的優勝劣汰,從而出現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馬太效應",也會擴大不同地區和同一地區不同主體間的差距。
㈤ 我國初級階段的三步走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第一、我國經濟發展戰略部署大體分「三步走」:第一步,從1981年到1990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第二步,從1991年到20世紀末,使國民生產總值再翻一番,達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紀中葉,國民生產總值再翻兩番,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基本實現現代化.然後在這個基礎上繼續前進.
第二,我國在提前實現了「三步走」戰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戰略目標之後,為了把第二步戰略和第三步戰略很好地銜接起來,黨的十五大把第三步戰略目標進一步具體化,提出了三個階段性目標:21世紀第一個10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再經過10年的努力,到建黨100周年時,使國民經濟更加發展,各項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紀中葉建國100周年時,基本實現現代化,建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從而使「三步走」的戰略和步驟更加具體明確.
第三,「三步走」戰略的特點及意義.我國「三步走」的現代化發展戰略,是黨的第二代和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參考了國外現代化發展歷史經驗,總結我國歷史經驗的基礎上提出的,是憑借對中國國情和時代特徵的深刻把握,對我國現代化客觀規律的正確反映.這一發展戰略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際出發,堅持了雄心壯志與實事求是的統一;把經濟發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結合起來,堅持了經濟發展和實現社會主義本質要求的統一;明確提出了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堅持了經濟與社會的全面協調發展,是指導全黨和全國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行動綱領.
㈥ 目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面臨的最主要問題是什麼
1.國際收支不平衡,貿易摩擦不斷擴大;
2.收入分配不平衡,貧富差距越來越大;
3.經濟增長方式回粗放答;
4.產業結構不合理;
5.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差;
6.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矛盾突出;
。。。。。。。。。。。。。。。
㈦ 修改下列病句。(1)目前,我國各方面人才的數量和質量還不能滿足經濟和社會發展。 __________________
(1)在句號前加「的需要」。 (2)刪去「防止」或「不再」。 |
㈧ 我國目前社會經濟發展中存在的最主要的問題是什麼該怎樣回答
由於是摸著石頭過河,所以遇到的問題很多國際方面,西方敵對勢力意圖遏制我發展,處心積慮設置種種壁壘和障礙;小日本亡我之心不死,實乃心腹大患,終究必有一戰;台灣問題一日不得解決,中國決不能稱為強,祖國不能統一之痛久不能彌。
國內,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的鴻溝導致社會缺乏誠信仁愛,弱勢群體得不到基本的扶助;作為改革的成本之一,社會分配不公,貧富兩極分化造成潛在的不安定因素。
其實相比較穩定的發展環境來說,人口和環境固然重要,也不得不屈居細枝末節了
因此,在發展的過程中,中國目前最主要的是需要一個穩定的國際國內環境,韜光養晦謀發展,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將指日可待中國依然面臨著人口、土地、環境和糧食四個並存的危機。認識到環境對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的制約,中國選擇綠色發展道路的時機已經成熟。這份報告還分析了中國當前面臨的環境挑戰,特別是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和努力辦成一屆綠色、清潔的2008年奧運會的背景下的挑戰;闡述了中國的環境現狀及社會與環境的相互關系;提出未來可能面臨的不同發展前景,探討了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具體途徑。
據悉,到2020年,中國經濟總量將在2000年的基礎上再翻兩番。解振華表示,要確保國家環境安全,必須轉變增長方式,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道路,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的可持續發展。
盡管面臨諸多問題,中國政府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始終注意環境問題的治理和保護。1998年以來,僅中央政府就安排了690億元人民幣國債資金直接用於污染防治重點工程,帶動了地方政府和社會對環保的投入。1999年以來,為鼓勵和推動發展環保產業,促進污染治理的企業化、專業化和市場化,中國有關部門出台了一系列有利於環保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與此同時,中國加強了環境稅費制度,繼續進行有利於環境的價格改革。並對實施清潔生產工藝的企業或生產環境友好產品的企業則實行一定的稅收優惠政策。
目前我們正面臨的主要問題是:
1.最大規模的結構調整.
2.最大規模的下崗洪水.
3.最顯著的城鄉差距和地區差距.
4.基尼系數增長最快的國家.
5.最嚴重的腐敗及其最巨大的經濟損失.
6.最大范圍的生態環境的破壞.
參考文獻: http://www.acca21.org.cn/daily
㈨ 簡述我國經濟現階段發展的特徵
答:進入新世紀新階段,進入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發展呈現一系列新的階段性特徵,我國發展呈現一系列新的階段性特徵,主要是:主要是:
(1)經濟實力顯著增強,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同時生產力水平總體上還不高,同時生產力水平總體上還不高,自主創新能力還不強,自主創新能力還不強,長期形成的結構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長方式尚未根本改變;盾和粗放型增長方式尚未根本改變;
(2)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同時影響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依然存在,同時影響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依然存在,改革攻堅面臨深層次矛盾和問題;矛盾和問題;
(3)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同時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趨勢還未根本扭轉,同時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趨勢還未根本扭轉,城鄉貧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還有相當數量,入人口還有相當數量,統籌兼顧各方面利益難度加大;統籌兼顧各方面利益難度加大;
(4)協調發展取得顯著成績,協調發展取得顯著成績,同時農業基礎薄弱、同時農業基礎薄弱、農村發展滯後的局面尚未改變,農村發展滯後的局面尚未改變,縮小城鄉、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任務艱巨;展差距和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任務艱巨;
(5)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不斷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不斷發展、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扎實貫徹,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扎實貫徹,同時民主法制建設與擴大人民民主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還不完全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還不完全適應,政治體制改革需要繼續深化;政治體制改革需要繼續深化;
(6)社會主義文化更加繁榮,社會主義文化更加繁榮,同時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趨旺盛,同時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趨旺盛,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選擇性、多變性、變性、差異性明顯增強,差異性明顯增強,對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對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7)社會活力顯著增強,社會活力顯著增強,同時社會結構、同時社會結構、社會組織形式、社會組織形式、社會利益格局發生深刻變化,社會利益格局發生深刻變化,社會建設和管理面臨諸多新課題;
(8)對外開放日益擴大,對外開放日益擴大,同時面臨的國際競爭日趨激烈,同時面臨的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發達國家在經濟科技上占優勢的壓力長期存在,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增多,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增多,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要求更高。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要求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