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重慶榮昌縣 經濟怎麼樣
我是一名中學生,也親自見證和體會到變化。由於領導班子更換,這些領導人都比較有眼光。使榮昌的經濟,人文,宜居,都有本質提高。經濟在於發展了自己的優勢項目,經濟方面比如依託西南大學榮昌校區的畜牧科技,大力發展畜牧業和獸葯業(榮昌本土的特色和優勢產業),還有摩托車加工,招商引資了很多企業來投資。房地產開發呀,等等。城市規劃上和人們生活上現在都好很多咯。經常有一些特色節目,弘揚昌州文化等等。公共生活,娛樂,安全,衛生,醫療都挺齊全的。總的來說在整個重慶和川東地區,榮昌的經濟屬於中等吧。希望我的回答使你滿意。
⑵ 重慶榮昌窮么
恩。在重慶來說是一般啦,算個中等的:、,給你看組數據你就明白啦:
2010年一季度重慶市各區縣地區生產總值排名情況:
1 九龍坡區 135.57億
2 渝北區 134.75億
3 渝中區 118.91億
4 萬州區 107.48億
5 涪陵區 101.58億
6 江北區 95.31億
7 沙坪壩區 90.42億
8 南岸區 73.95億
9 巴南區 62.50億
10 江津區 61.36億
11 永川區 60.74億
12 合川區 59.69億
13 北碚區 43.68億
14 長壽區 40.43 億
15 大渡口 36.12億
16 綦江縣 34.34億
17 璧山縣 33.79億
18 銅梁縣 29.50億
19 榮昌縣 26.30億
20 大足縣 26.06億
21 墊江縣 24.62億
22 南川區 23.93億
23 開縣 23.07億
24 梁平縣 23.00億
25 忠縣 21.55億
26 黔江區 18.14億
27 潼南縣 17.40億
28 豐都縣 16.83億
29 雲陽縣 15.08億
30 武隆縣 13.23億
31 奉節縣 13.21億
32 秀山縣 12.93億
33 石柱縣 12.55億
34 彭水縣 10.68億
35 萬盛區 10.03億
36 雙橋區 9.73億
37 酉陽縣 8.48億
38 巫山縣 7.86億
39 巫溪縣 5.73億
40 城口縣 4.68億
⑶ 重慶榮昌的經濟怎麼樣
將就 要看你是干哪一行的
⑷ 為什麼重慶不把地勢較平榮昌區大足區永川地區建成新重慶,這樣發展前途更好吧
因為不在中心,還有怎麼看出來的發展前途更好
⑸ 重慶榮昌縣現在發展的怎麼樣了
經濟情況已經是重慶第三了
⑹ 重慶榮昌現在的經濟發展如何
重點發展第三產業,兼顧一二產業,利用長江黃金水道輻射大西南,成為西部城市的中心。
⑺ 請教重慶直轄市榮昌縣的歷史沿革
榮昌縣位於四川盆地川中丘陵的川東平行嶺谷區交接處, 重慶市西部,東鄰大足,南接永川、瀘縣,西連隆昌,北靠內江、安岳,總面積1079平方公里.全境地貌以淺丘為主,土地肥沃,地勢起伏平緩,平均海拔380米,山嶺南有古佛山(主峰三層岩海拔711.3米,為全縣最高點),中有螺罐山,北有銅鼓山。 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年平均降水量1099毫米,年平均氣溫17.8攝氏度,年總積溫6482攝氏度,平均氣溫穩定通過溫度的總積溫5633攝氏度,無霜期327天,月極端最高溫度39.9攝氏度(1972年),月極溫最低溫度-3.4度(1975年),歷年日平均氣溫穩定通過12度,為265天。年平均日照時獲得1282小時。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榮昌縣歷史悠久,約在兩萬年以前,榮昌地域就有原始人群在此繁衍生息。西漢以後,縣地基本上均為江陽和漢安兩縣屬地。唐乾元二年正月,即公元758年,始設昌州,下轄昌元、靜南、大足三縣,昌元縣的設置便是榮昌地域建縣的開始,時為唐昌州府州治所在地。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更名為榮昌縣,縣治今昌元鎮,屬重慶府。民國時期隸屬重慶蜀軍政府及四川省政府。1949年12月7日榮昌解放後,成立縣人民政府,縣府設昌元鎮至今,先後隸屬江津專區,永川地區,1983年並入重慶市。 榮昌縣人才輩出。縣人張培爵積極投身反清革命,參與發動重慶起義,最早建立了四川第一個省級政權──蜀軍政府並被推任都督;昌元鎮人王麟團長,喋血騰縣,在台兒庄戰役中英勇犧牲;路孔鎮人、文化戰士柳乃夫抗日戰爭中在山西茅津渡口光榮殉國;雙河鎮人榮增明、榮隆鎮人潘鴻志,在重慶解放前夕血濺渣滓洞。在當代,主要有中央電視台高級編導鄧在軍,原國家科委副主任、學部委員趙宗燠、著名黨史專家李新、國畫家陳子庄、青年作曲家劉青等。 [編輯本段]人口民族 據榮昌縣200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07年末全縣常住人口65.01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2.54萬人,城鎮化率34.7%,比上年提高1.7個百分點。按戶籍人口統計,年末全縣總人口為827487人,比上年末增加5178人;人口性別比為105.7;全年出生人口10212人,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10.5,出生率為12.4‰;死亡人口5741人,死亡率為7.0‰;自然增長率為5.4‰ 榮昌縣是一個少數民族散雜居縣。全縣有蒙古、回、藏、維吾爾、苗、彝、壯、布依、朝鮮、滿、侗、瑤、白、土家、哈尼、傣、黎、僳僳、佤、拉祜、水、納西、土、達爾、羌、仡佬、阿昌、塔吉克、俄羅斯、獨龍等30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的人口為2300人,其中回族人口最多,達706人,佔少數民族總人口的30%左右,主要集中居住在清流、遠覺、盤龍三鎮。少數民族人口中,80%左右是從事農業生產,經濟收入和生活水平都相對偏低。 行政區劃 榮昌縣現轄16個鎮,5個街道,209個行政村、41個社區。5個街道為昌元街道、昌州街道、廣順街道、安富街道、雙河街道。16個鎮為清江鎮、榮隆鎮、龍集鎮、盤龍鎮、遠覺鎮、吳家鎮、觀勝鎮、銅鼓鎮、清流鎮、仁義鎮、河包鎮、古昌鎮、峰高鎮、直升鎮、路孔鎮、清升鎮。 [編輯本段]區域特色 一是特色美食:榮昌飲食文化源遠流長,特色美食自成體系,風味小吃獨具特色。鹵白鵝、黃涼粉、鋪蓋面、羊肉湯、豬油泡粑、烤乳豬、清江豆豉魚等傳統小吃獨樹一幟,風味獨特。其中黃涼粉、鹵白鵝、羊肉湯被授予「中國名菜」 和「重慶名特小吃」等稱號,成為香飄巴渝,享譽神州的經典美食。 二是特色產品: 榮昌特色資源得天獨厚,特色產品極具開發潛力。夏布、茶葉、陶器、摺扇等傳統特色產品得到不斷發展,香脆竹、蘭草、魚苗等新的特色產品正在形成。夏布產品系列開發已列入重慶市科技興渝百億工程,產品主要銷往韓國、日本及港澳台地區,年產值1.2億元,出口創匯1500萬美元。榮昌是全國最大的紅碎茶出口基地縣,年出口紅碎茶2萬噸,境內有自營出口權的茶葉生產企業5家,已建成茶葉生產基地1.6萬余畝,綠茶「天崗玉葉」獲1997年中國農博會金獎。已建成生薑基地1.5萬畝,鮮姜常年出口日本。每年農業創匯2000多萬美元,農產品出口量總和佔全市出口量總和的比重為全市第一。榮昌陶器是中國四大名陶之一,已有800多年的生產歷史,現西部陶都博藝館和陶都風貌特色鎮正在建設之中,建成後將再現全國三大陶都風貌。 榮昌摺扇已有300多年的生產歷史,是我國三大名扇之一,與蘇杭扇齊名。香脆竹是榮昌結合退耕還林工程新培育的特色產品,規劃建設香脆竹生產基地15萬畝,現已建成基地7萬余畝,加工的「包黑子」牌香脆竹系列產品在中國第十四屆竹文化節上獲得四項金獎,產品供不應求,市場前景十分看好。 三是特色產業:榮昌是畜牧名縣,畜牧資源優勢和科技優勢明顯,是全國畜牧獸醫科技示範縣和國家無規定動物疫病區示範區,1998年經重慶市政府批准成立中國重慶畜牧科技城。榮昌豬、鵝、蜂在重慶市畜牧業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榮昌豬是世界八大名豬、中國三大名豬之一,母豬存欄量常年在10萬頭左右,佔全市的十二分之一;肉鵝出欄量150萬只左右,佔全市的六分之一;蜂產品1400多噸,佔全市的四分之一。全縣形成了以豬、竹、茶、桑為支柱產業,以無公害蔬菜、養蜂、禽蛋、孵抱、名貴花木、水稻制種、中葯材等為優勢產業的農業產業化格局。全縣建成專業合作社109個、綜合服務社116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從業人數1.3萬人,年銷售收入6.3億元,實現利稅3850萬元。全縣現有飼料生產企業60多家,通過GMP認證的獸葯企業9家,獸葯飼料企業年產值11.8億元。西部飼料獸葯市場年銷售額突破15.9億元。西部飼料獸葯市場於2003年7月竣工,現有160多戶商家入駐,涉及國內27個省、市的426個企業和106個國外企業的產品,市場門面入駐率達100%。市場二期工程也正在建設之中,該市場全面建成後,將是西部最大,也是全國同類市場中功能最好、信息最全、檔次最高的一流專業市場。 [編輯本段]基礎設施 榮昌交通便利。縣內公路運輸發達,形成了「兩縱三橫」、縱橫交錯的道路交通網路,實現了鎮鎮通水泥路或柏油路,初步實現村村通客車;有功能完善的三級車站和二級汽車站各一個,鐵路運營站4個,鐵路專用線2條,客貨運輸網路完善。我縣現有鐵路34.8公里,公路2037公里,水運里程127.5公里。全縣擁有車輛4184台,營運船隻159艘。我縣公路按行政等級分,有國道(成渝高速路)一條29.6公里;省道(S108線--渝隆路)一條33.8公里;縣道七條154公里;鄉道33條229.3公里;村道1576公里。 榮昌通訊發達。福杭貴成國家一級光纖干線通過榮昌,擁有裝機容量3萬門的國際國內程式控制電話網,可提供國內、國際電話服務以及電報、傳真、無線通訊、數據傳輸、國際互聯網各項業務;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網通、中國鐵通、重慶廣電均已入駐榮昌,並形成了良性的競爭發展格局。移動通訊、廣播電視信號實現了全履蓋。 榮昌供電穩定。全縣農村電網改造已全面完成,城網改造正積極實施。縣內火力發電廠2座、小型水利發電站1座,總裝機容量5.4萬瓦,擴容後可達15.4萬千瓦,年發電能力20億度以上;有110千伏變電站2座,3千伏變電站8個,110千伏變電站1座,形成了較完善的輸變電網路,全縣供電穩定。 榮昌水資源充足。縣內徑流量3.25億立方米,有瀨溪河、清流河等148條溪河。各類水利工程11104處,蓄水提水總量15163萬立方米,有效水量10939萬立方米;全縣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41983萬立方米,人均水資源佔有量521立方米。縣城形成了環形供水管理網體系,日供水能力5萬噸,供水充足。 榮昌天然氣儲量豐富。全縣天然氣儲蓄量100億立方米,現有氣井34口,日產量40餘萬方,並實現了民用氣管網化,供氣有保障。 [編輯本段]經濟發展 工業經濟 榮昌工業主要分布在成渝公路、成渝鐵路、成渝高速公路、榮瀘公路沿線的昌元、廣順、仁義、安富、雙河等鎮。全縣以機械、絲綢、建築建材、食品及飼料工業為主導產業,生物制葯、獸葯等新興產業正在迅速崛起。2001年,榮昌擁有工業企業3400餘戶(包括個體、私營企業)。其中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企業33戶,實現總產值28.7億元,上交稅金28.7億元,其中年上交稅金100萬元以上的企業10戶。境內榮昌豬、夏布、陶瓷、紅碎茶、摺扇等五大傳統產業初具規模,榮昌夏布已列入全市「科技興渝百億工程」,榮昌還是全國最大的紅碎茶出口基地縣。榮昌縣仁義鎮是出名的萬畝蠶桑產業基地的大鎮,以重慶榮昌仁義絲綢公司為龍頭的萬畝蠶桑產業,年產鮮繭可達1300噸,生絲150噸,蠶桑業發種量和產繭量占榮昌的80%以上,重慶仁義絲綢公司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的同時,增加農民收入也帶動了當地的就業。成為蠶桑產業的龍頭企業,促進了全鎮乃至全縣蠶桑產業的發展。自然資源豐富,已探明有煤、天然氣、陶土、石灰岩等主要礦產資源。煤可開采儲量9600萬噸,石灰岩儲量1300萬噸,陶泥頁岩探明儲量3億噸,天然氣儲量豐富。畜牧科技人才優勢明顯,不僅縣境內有西南大學榮昌校區、重慶畜牧科學院、重慶種豬場,而且全縣擁有中高級畜牧科技人才500餘人。傳統產品獨具特色。 農村經濟 榮昌為農牧業主產縣,常年光熱水資源充足,土地、飼料、肥料、勞力、技術資源豐富,榮昌縣境內有糧油作物、經濟作物、葯用植物、園林植物和家禽家畜、淡水魚類等生物資源160餘種。其中糧食品種繁多,以水稻、小麥、玉米為主,經濟作物以油菜、茶葉、桑、水果、西瓜為主,家禽家畜品種41個,以豬、鵝、蜂為主。全縣糧食播種面積57788公頃,糧食總產29.73萬噸,糧食作物中以水稻、小麥、玉米、紅苕為主。2002年,全年實現農林牧漁總產值15。81億元,比上年增長6。2%。全年糧食播種面積57788公傾,糧食總產量29。73萬噸,比上年增長0。67%。
⑻ 重慶榮昌縣安富鎮
1簡介
安富鎮地處榮昌縣最西邊,是重慶市的西大門,與四川省隆昌縣李市鎮、漁箭鎮和瀘縣雨壇鎮接壤,被稱為「渝西第一鎮」。在重慶市的經濟發展戰略中,安富鎮具有東西對接、雙向開發的戰略區位優勢。
2歷史沿革
安富鎮歷史悠久,物產豐富,文化底蘊深厚。據史書記載,安富鎮始建於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距今301年。最先屬東驛道,供來往公務人員食宿,隨著「湖廣填四川」大量移民流入並依次修建廟宇和房屋,以街為市,清末民初形成五里長街盛勢。因有「仙人橋」三清泉釀味美質好的白酒之傳統和盛產陶器,故安富鎮素有「燒酒房」和「西部陶都」之美稱。其陶器生產歷史已達800餘年,產品更是暢銷全國以及30多個國家和地區,六七十年代曾作為國家教科文衛對外交流的必選品。
3地理與人
安富鎮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年日照時數1282小時,年有效積溫6482℃,年平均氣溫17.8℃。該鎮現轄11個村、2個社區,總人口5.7萬,城鎮人口1.65萬,幅員面積61平方公里,城鎮面積1.6平方公里。
4經濟發展
鎮內交通便利,各項基礎設施完善。成渝公路、鐵路和成渝高速公路穿境而過,已實現村村通公路;全鎮完成了光纖電纜建設工程,行動電話覆蓋率達100%,住宅電話普及率達90%;城鎮天然氣使用率達80%;境內有自來水廠一座,電網兩處。 當前,面對重慶市「百鎮工程」和重點中心城鎮建設的機遇,鎮黨委、政府解放思想,銳意進取,在繼續抓緊抓好蔬菜基地、千畝蓮藕基地、十里水果長廊、優質水稻示範片、工廠化育秧示範片、稻田養魚基地6大特色產業為基礎的同時,突出抓好萬畝無公害優質茶園建設和蘭草種植2個特色產業,同時「陶都風貌」集鎮建設也初具規模。
⑼ 重慶市榮昌縣有多大經濟發展如何
人口
2002年人口統計榮昌有總人口81.03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4.9萬人。這一次的人口普查,榮昌人口90餘萬,其中非農業人口30餘萬。
地理面積
榮昌縣位於重慶市西部。東鄰大足、永川,西接四川省隆昌縣,南鄰瀘州,北與內江、安岳接壤。總面積1079平方千米。
交通
成渝高速貫穿境內,距離重慶主城90公里。2011年動工在建的成渝高鐵設立榮昌站,每20分鍾一列車,主城到榮昌僅需20分鍾。在設計的另一條成渝直線高速,規劃當中也有榮昌站。
經濟
榮昌是全國的重點畜牧科技城市,全國三大生豬豬種,其中一個就是榮昌的「長白豬」。榮昌旅遊業屬於起步中期,境內古跡不少,如:
羅漢寺牌坊:明/古建築,清升鎮;
石安堂石窟寺:明、清/石窟寺及石刻,遠覺鎮;
昌州遺址:宋/古遺址,盤龍鎮;
銅鼓山石刻:宋、明/石窟寺及石刻,銅鼓鎮;
沙壩子墓(省級文物):宋/古墓葬;
張培爵烈士紀念碑及墓(省級文物):1934年/近現代重要史跡及建築;
工業上建有很大的工業園區,包含輕工、制葯、食品、機電、電子、生物科技等眾多內容。
榮昌包含在重慶打造的1小時經濟圈內,交通又便利,巨大的新城區緊鄰老城區,並不像很多縣城單獨找塊地修新城區,經濟優勢非常大,發展的空間也非常大。
具體的詳細的榮昌資料,建議你網路看「榮昌」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