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洛陽這個城市如今發展如何
一類城市以北、上、廣為代表,二類城市以沿海地級市及內陸省會城市為代表,其他區域性地級市大體能劃入三線城市。洛陽屬於三線強城市,河南省副中心城市,GDP在3000億元左右,大體與安徽省會合肥、沿海常州市規模相當,市區常住人口在200萬,發展目標為500-600萬。國家第一批大城市名單,重工業基地,國家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森林覆蓋率在北方城市中居前列,35%左右。目前爭取國家文明城市,產業在向新型工業化轉型,以新能源(光伏)、新材料(鋁、銅、鈦等)、新產品(成套大型設備)發展。
2. 河南洛陽發展的怎麼樣啊
我覺得洛陽的城市建設這幾年發展得很不錯,城市環境很好
是個挺適合居住的城市,沒有太大的壓力
3. 洛陽在今後的發展趨勢怎樣
我覺得洛陽市是十三古都之一。一現在的發展趨勢來看。它有可能成為直轄市。現在得發展是依靠機械化。而洛陽市機械是有名氣。所以我認為它是有可能的?
4. 洛陽經濟怎麼樣
一共6個區!
廛河
老城:比較老的區,經濟一般.
西工
澗西:很繁華的區,現在的市中心.
吉利:工業區.
洛龍區:正在建設的區,未來的市中心.
目前來說,澗西和西工最好.
未來肯定是洛龍區最好.
5. 聽說河南洛陽很窮不適合去那發展是嗎
河南除了鄭州就是洛陽,洛陽經濟總量約是鄭州的三分之二,
一五期間,全國有150個項目,洛陽有10個,像一拖,洛玻。洛軸等等,都是那時建的 ,
所以洛陽不是很窮,很有發展前途。
6. 洛陽經濟的未來發展趨勢是什麼
洛陽想發展好必須打破常規
以第五產業即文化創意產業為主導核心,重工業為輔,大力發展農業現代化
一
二
三產業相結合!和諧發展
重工業為主只會拖垮洛陽……
7. 洛陽的發展前景如何
1998年,國務院提出了三年國企脫困的改革要求,洛陽一下子被列入國務院脫困企業名單的就有38家。據洛陽發改委有關資料顯示,至2000年,該38家虧損企業減少26家,改革改制企業25家,平均資金負債率下降到66.27%,虧損額由1997年的36851萬元下降到13727萬元,實現贏利15549萬元。
然而,慣性仍在延續。《洛陽報告》稱,以前述10家骨幹企業為例,2000年,過半企業再出現嚴重虧損,10家企業利潤總額凈虧2.84億元,利稅相抵後總額僅有2893萬元。一時,企業經營步入絕境。
2001年初,洛陽將「工業立市」戰略進一步提升為「工業強市」,並啟動了旨在重振洛陽工業的「1648」工程。
所謂「1648」工程即在16個重點工業企業中篩選出48個具有國內、國際先進水平的重點項目,予以重點扶持,其主旨是為傳統產業換代升級。《洛陽報告》稱,為此,市財政撥出16522萬元啟動資金作為貼息、企業貸款擔保資金。
也就在該工程下,一些老工業企業上了一些新項目,如中國一拖集團有限公司和英國里卡多、德國寶馬、義大利菲亞特等國際企業開展了技術合作,開發出了大功率柴油機、新型壓路機、大馬力輪式拖拉機,並形成了農業機械、工程機械和動力機械三大製造板塊。
然而,這些政策支持相對於前述10家骨幹企業總計268億的資產盤子和183億的負債盤子來說,實在是杯水車薪。
2002年,河南省將洛陽列入先進製造業基地,時值洛陽新一屆市領導班子組建,在重點發展四大產業基地(先進製造業、石化工業、有色金屬工業、能源工業)政策定位下,洛陽對老工業又啟動了新一輪政策支持。
《洛陽報告》稱,該輪政策支持主要包括工業項目貼息和補助,工業項目引導資金、挖潛改造資金和國企改革資金,以稅還貸資金等。
經過歷次調整,洛陽老工業基地有了不少改觀,然而,由於整體歷史包袱的沉重,轉型中的困難可想而知。
洛陽老工業基地目前基本以自我轉型為主,自然,這涉及到龐大的轉型資金。自籌資金的不足,獲得本地銀行新增貸款的減少,外來資金的匱乏,使得轉型遭遇瓶頸。
洛陽市發改委王副主任稱,國企改造改制後一直未有大的戰略投資者引入,河南省每年5億工業調整資金中的部分向洛陽傾斜,國開行給洛陽市的90億授信額度在每年使用約10億,這仍屬於政策調整層面。「洛陽重工業基地,目前基本是在作艱難的自我拯救。」
無奈之下,機會終來。2001年,洛陽市委書記被提為河南省委常委,這被洛陽看作重振的一個政治信號。2003年,洛陽從中央扶持東北等老工業基地的「等」字上解讀出另一個政策信號。盼至2005年初,中央在中部崛起政策前提下,決定給予洛陽等5個中部城市等同東北老工業基地待遇。
此時的洛陽已是時不可待,隨即,由市發改委牽頭,在市辦公廳、國資委、高校等多部門參與下,幾經修改,至2005年8月,10餘萬字的《洛陽報告》最終完成。目前,該報告已遞送河南省政府,待獲中央批准。於此,洛陽開始新的期待。
洛陽市發改委工業科一人士介紹稱,《洛陽報告》建議在財稅、社會保障、國企改革主輔分離和項目傾斜四個方面,比照東北老工業基地,獲得政策支持。
《洛陽報告》建議項所言不虛。僅以分離社會職能為例,自上世紀末開始的該項改革至今尚未完成。
「而在分離輔業企業上,洛陽的做法是整體出讓、分拆出讓、股權出讓、股份制改造、破產關閉和資產重組等形式推進老企業的非主導產業和附屬產業剝離。」洛陽某企業人士稱,其間,在國有資本退出後,涉及到兩大問題,一是債務轉移(含銀行貸款擔保)問題,二是部分職工失業問題。
該人士稱,對於債務問題,不管是社會投資者進入,還是管理層收購,多不願承接,部分債務因此又遺留給原企業,加重了原企業轉型的包袱;而原就長期停工停產、資不抵債、職工生活極度困難的中小企業(大企業附屬)在破產後,職工的工作安置甚至是失業形成新的矛盾。
「洛陽目前最大的問題就是就業問題。」蕭毅稱,據《洛陽統計年鑒》顯示,1995年,洛陽職工總數為71萬,1996年為73.4萬,2000年降為68.9萬,2002年再降為65.1萬。即以2004年的數據計,該年洛陽市城鎮人口229萬,就業人口84.4萬(其中,在冊職工49萬),就業率不足40%。
「在中部崛起政策背景下,洛陽老工業的重振仍需要國家政策的支持,這是第一位的。」河南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王伯良教授稱,與東北老工業基地相比,洛陽的形勢同樣嚴峻。「可以想見,在政策支持到位之後,洛陽必將煥發新一輪的創業激情。」
《洛陽報告》這樣預測在取得國家新政策支持後的成效,以5年為期,洛陽老工業基地2010年預期實現的指標為: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000億元,年均增長13%;工業增加值達到1000億元,年均增長14%;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全市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10%;非公有制經濟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60%以上。
8. 洛陽市經濟發展速度和發展狀況狀況怎麼樣
洛陽網4月27日訊 今日上午,我市召開全市一季度經濟運行情況新聞通報會。據市統計局有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一季度,全市經濟在去年實現較快增長的基礎上,回升向好勢頭進一步增強,實現了增長加快、質量提高的良好開局。
生產總值:472.3億元
初步測算,一季度全市完成生產總值(GDP)472.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7.2%,比上年同期加快8.6個百分點,增速分別比全國和全省高出5.3個和1.5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9.8億元,增長4.4%;第二產業增加值302.4億元,增長22.7%;第三產業增加值140.1億元,增長8.6%。
財政:全市完成地方財政收入38.1億元
一季度,全市完成地方財政收入38.1億元,同比增長46%,比上年同期加快63.5個百分點。其中,一般預算收入29億元,增長24.9%。3月末,全市金融機構各項人民幣存款余額1924億元,比年初增加204.2億元;金融機構各項人民幣貸款余額967.2億元,比年初增加100.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量減少23.1億元。
農業:夏糧播種總面積達377萬畝
一季度,全市夏糧播種總面積377萬畝,比上年增長0.2%;全市肉蛋奶總產量達到16.2萬噸,同比增長5%。其中,肉類產量8.2萬噸,增長4.8%;禽蛋產量3.2萬噸,增長8.2%;牛奶產量5.1萬噸,增長8.9%。
工業:實現增加值逾210億元
一季度,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210.9億元,同比增長33.7%,增速比上年同期高出27.7個百分點。其中,36個工業行業大類中32個行業實現增長,行業增長覆蓋面比上年同期高出30.6個百分點;全市工業實現產品銷售率95.8%,同比提高0.8個百分點;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854.5億元,同比增長53.5%;實現利稅66.2億元,實現利潤3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4.1%和142.3%;虧損企業虧損額6.3億元,同比下降53.7%,工業經濟運行質量得到明顯改善。
投資:城鎮固定資產投資逾156億元
一季度,全市完成城鎮固定資產投資156.9億元,同比增長28.2%,增速比上年同期高出1.6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完成投資5.5億元,下降21.7%;第二產業完成投資94.9億元,增長27%,其中工業完成投資94.5億元,增長27.6%;第三產業完成投資56.6億元,增長39%。
全市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17.9億元,由上年同期的下降31.7%轉為增長43.3%。商品房銷售面積672萬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額19.9億元,分別由上年同期下降14.4%和15%轉為增長47.2%和63.6%。
消費: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86.8億元
一季度,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86.8億元,同比增長18.2%。全市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等四個行業分別完成零售總額15.4億元、146.1億元、1.9億元和23.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3.9%、19.9%、32%、10.5%。其中,傢具類同比增長74%,汽車類增長61.8%,通訊器材類增長54.9%,這三類商品位列居民消費增幅榜前三名。
外貿:實際利用外資超2億美元
一季度,全市外貿進出口總額3.0783億美元,同比增長33.6%,其中出口2.1336億美元,增長67.2%,增速比前兩個月進一步加快31.2個百分點;進口9447萬美元,下降8.1%;全市實際利用外資2.4005億美元,同比下降4.4%,降幅比前兩個月收窄26.8個百分點。
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4749元
一季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4749元,同比增長8.6%,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1%;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1546元,同比增長14.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2%。
此外,全市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4%。其中,食品類、煙酒及用品類、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類、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類、居住類同比分別上漲6.7%、0.6%、0.5%、0.9%、2.3%,衣著類、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類、交通和通信類分別下降1.1%、1.8%、0.5%。(記者 戚帥華)
9. 洛陽在河南省處於一個什麼樣的地位,經濟和生活氛圍怎麼樣介紹的詳細一點。
洛陽位於河南省西部,橫跨黃河中游兩岸,現轄1市8縣6區,總面積15208平方公里,總人口650萬;市區面積544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區面積147平方公里,市區人口151萬。
洛陽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洛陽素稱「九朝古都」,先後有夏、商、東周等13個王朝在此建都,文明史5000多年,城市史4000多年,建都史1500多年,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最早、朝代最多、歷時最長的城市。現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21處、省級75處。龍門石窟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並入選國家首批5A級景區。白馬寺、天子駕六博物館、關林等聞名中外。
洛陽是一座優秀旅遊名城。洛陽山水景觀多姿多彩,北部的小浪底風景旅遊區,西部的龍潭峽、青要山、花果山,與南部的白雲山、龍峪灣、雞冠洞相得益彰,引人入勝。
洛陽是一座牡丹花城。已有1500多年栽培史的洛陽牡丹雍容華貴,名甲天下。洛陽牡丹花會作為全國四大節會之一,已連續成功舉辦了25屆。
洛陽是一座新型工業城市。洛陽工業基礎雄厚,科研實力突出,是新中國重點建設的老工業基地之一,「一五」時期,全國156項重點工程有7項安排在此。經過幾十年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洛陽市已逐步形成了裝備製造、能源電力、鋁工業、石化及後加工、硅材料、鉬鎢鈦等六大優勢產業,是河南省重點建設的新型工業城市。
洛陽是一座科技之城。洛陽科研院所集中,科技人才薈萃,科技實力較強。擁有原部屬科研院所12家,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6個,博士後流動站、工作站13個,省部級工程技術中心和企業技術中心35個,省級重點實驗室3個,國家、省部級行業技術檢測和質量監督中心25個,國家、省部級各類協會、學會22家,本科高等院校4所,大型精密儀器設備1000多台(套)。擁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0.4萬名,其中兩院院士5名。雄厚的科技優勢為中國重型礦山機械、農機、軸承基礎件、有色金屬加工、耐火材料、石油化工、玻璃加工等行業輸送了大量技術和人才,洛陽也因此發展成為在國內舉足輕重的裝備製造業和新材料基地。
近年來,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科技工作,成立了由省委常委、市委書記連維良同志為組長的科技創新工作領導小組,加強對科技創新工作的領導。市九次黨代會明確提出把「科教強市」納入我市發展的三大戰略中,成立由市科技局、市發改委等5個政府部門組成的市委經濟工作部,把科技工作作為調整洛陽傳統產業結構、推進創新型城市建設的引領性工作來抓,召開全市科技大會,出台了《加強自主創新建設創新型城市的決定》等一系列文件,為科技創新營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不斷創新工作方式,狠抓工作落實,著力解決影響和制約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為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先後榮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國家知識產權示範城市」和「全國科技管理工作先進集體」等稱號。
2008年主要工作成效:
我市科技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以市委經濟工作會議和全市科技大會精神為指導,認真貫徹「科教強市」戰略,扎實推進創新型城市建設。圍繞優勢產業、特色產業和關聯產業,積極謀劃、推薦和實施了一批重點科技項目,加強科技創新平台建設,推動產學研合作,優化創新環境,完善創新機制,科技創新步伐不斷加快,各項工作都取得可喜成績,先後榮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國家知識產權示範城市」等多項殊榮,為科技工作發展帶來了新機遇,推動了科技工作的蓬勃發展。
2008年科技工作在爭取科技資金取得重大突破。全年共引進市外資金1.2億元,其中直接引進項目資金6700萬元,政策性資金5114萬元,占完成目標的227%。10個項目列入省部會商機制,爭取經費2329萬元,全省第二,其中列入國家「863」計劃3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7個項目。承擔省重大科技專項數量全省第一。2008年爭取省重大專項2項,至此「十一五」期間河南省在17個領域實施的重大科技專項,我市承擔8項,承擔項目數和獲得資金數均位居全省第一。全年共有70家企業通過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數量全省第二。爭取國家、省創新型企業有新進展。黎明化工研究院等9家企業被列為省創新型試點企業。中信重機、洛耐院2家企業成功進入國家創新型試點企業,佔全省國家級創新型試點企業1/4。企業研發中心建設進一步加強。全年新建各類研發機構20家,其中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家,省級重點實驗室1家,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8家,市級企業技術中心9家。繼榮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後,我市又榮獲「國家知識產權示範城市」稱號,成為全國首批(9個)命名的「國家知識產權工作示範城市」,全省唯一。成功舉辦2008中國•洛陽創新暨知識產權高峰論壇。獲得國家、省科技進步獎35項。其中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8項,佔全省42%。獲得河南省科技進步獎27項,其中一等獎2項,二等獎16項,全省第一。社會發展領域科技工作取得新成績。偃師市被確定為河南省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嵩縣白雲山成為我市第一家「省級科普教育基地」。11個項目被確定省「科普及適用技術傳播工程」計劃項目。河南萬基鋁業股份有限公司被認定為河南省首批節能減排科技創新示範企業。成功舉辦中國洛陽新材料產品推介會。專利申請數量再創新高。全市累計專利申請量2176件,其中發明專利711件,占專利申請總量的33%,較去年同期增長42%,均位居全省第二位。
10. 洛陽現在和未來的發展情況如何
看看這個帖子,由此可見一斑!
http://www.lyd.com.cn/forum/dispbbs.asp?Boardid=51&ID=147694
http://qun.51.com/luoyangjia/topic.php?pid=2867
絕對有前途的,不信???
不信,你來試試!
呵呵 開玩笑啦
洛陽真的很不錯
經濟方面概況:
城市綜合實力:2008年全年完成生產總值1919.6億元,增長14.4%,位居全省第2位,中部第4位,中西部第7位,全國第43位,增速全國第6位,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67.5億元,增長5.8%;第二產業增加值1172.6億元,增長15.7%;第三產業增加值579.5億元,增長13.9%。人均GDP達30080元(約合4400美元),增長13.8%。全額財政收入249億元,一般預算收入116.6億元大關,增長16.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105.5億元,增長31.3%,其中工業投資921.3億元,完成539億元,增長27.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77.1億元,增長23.3%,增幅創2000年以來新高;外貿出口突破10億美元,增長30.8%;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2699.3億元,實現利稅287.7億元、利潤181.3億元,增幅居全省第一;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雙雙保持兩位數增長,實際增速分別達到10%和17.2%,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分別為7%和10.2%。
農村經濟:洛陽農業結構調整堅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區域化、規模化發展,優質專用糧食、林果、中葯材、煙葉、花卉苗木等六大支柱產業格局初步形成。畜牧業發展步伐加快,奶業生產取得突破性進展。洛陽境內生物資源十分豐富,農業經濟作物種類繁多。有珍貴的領椿木、鐵杉、連香、銀杏、山白芍等樹種;有天然化工原料植物漆樹、油桐等;有經濟植物核桃、山楂、板栗、蘋果、柿子等。還是重要的葯材產地,種類多達1480餘種。洛陽是河南小麥重要產區,偃師的小麥栽培技術馳名全國,畝產高達千斤以上。經濟作物主要有棉花、煙葉、油料等。土特產品遠近聞名,主要有偃師的泡桐,孟津的梨和黃河鯉魚,新安的柿子和櫻桃,洛寧綠竹和獼猴桃等等。孟津的奶山羊和伊川的大尾牛享譽海內,分別被國家確定為山羊和大尾牛生產基地縣。
工業科技:大中型骨幹工業企業集中,是洛陽的一大特色。現有5000多家獨立核算工業企業,擁有機械電子、石油化工、冶金、建材、輕紡、食品等6大支柱產業和東方紅拖拉機、洛陽浮法玻璃、大陽摩托、HJD04程式控制交換機、白馬棉紗、牡丹銅材等一大批國際國內名牌產品。國家級科研院所14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0個,國家工程實驗室1個。「十五」末全市工業銷售收入可達1000億元左右。洛陽科技實力雄厚,拖研所、軸研所、耐研所、014中心、石化工程公司等14個部屬科研所每年都推出眾多的高科技成果。現有「兩院」院士5名,科技人員占職工總數的20%。九五」期間全市科技成果1280項,其中國家級43項,「省部級483項,技術交易額年均3億元以上。有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國家新材料高技術產業基地各1個,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氣企業美國卡博陶粒公司等487家國內外著名企業已入駐創業。全市被省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146個,高新技術產品295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