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日本發展經濟模式

日本發展經濟模式

發布時間:2020-12-28 15:10:28

❶ 日本政府主導型經濟模式

日本過去的經濟抄飛速發展,主要襲是靠政府的全力補貼,政府指出方向企業前進,加強出口,以日本標准為由限制進口。後來這種閉塞的經濟模式最終走向絕路,日元匯率漲了兩倍,對出口的打擊無疑是畢命的。經濟泡沫破裂後的十年被日本媒體稱作為失落的10年,日本經濟不見好轉。
眾所周知日本的勞動成本是非常高的,為了發展經濟,降低成本,小泉上台後日本推出法律打破終身制,出台了派遣制(類似中介公司),公司不用為被派遣的員工繳納保險費養老金等相關費用,並且因為是派遣員工所以價格低廉,這無疑帶動了日本經濟,但進來報道說日本的貧富差距越來越大,日本在90年代前被外界成為全民中產階級,主要那時經濟前景好,企業也雇的起長期員工,但法律被打破後現在基本沒有哪個企業願意簽約正式員工,況且經濟形式不好。日本現在的這種經濟形式短期來說效率會很好但很可能進一步加大貧富差距。負組、勝組是近年新的日語詞彙,也能說明日本當下形式。

❷ 經濟危機過後日本等國發展經濟的基本模式是啥

看歷史資料啊?

❸ 9.日本是亞洲唯一的發達國家,其經濟發展的模式為() A.B.C.D.

其經濟發展的模式我覺得這道題應該選擇b

❹ 根據日本的進出口貨物比說說日本經濟的發展模式

一階段:當時,日本有三井、三菱、住友、安田、野村等「十大財閥」,以及其他與支持戰爭有關的壟斷性公司,共83家,改革後,被勒令交出大部分股權(政府沒收性質),然後,或予以解散,或予以分割為多家公司。其交出的股權股票,則由政府轉賣給或該公司內部員工,或進行市場拍賣。制定並公布的《經濟力量過度集中排除法》,更在法律上使財閥集團不僅不復存在,而且,壟斷企業也不允許再生。
如原提出的賠償計劃是(美元):緬甸 25 億、菲律賓 80 億、印尼 172 億、南越 20 億;而最後實際賠償則只有:緬甸 2 億、菲律賓 5·5 億、印尼 2·23 億、南越 3900萬。總共還只10·1 億。而且,這些賠償,其一,是都需用10—20年慢慢償付;其二,都是以提供勞務與商品的形式支付。這樣,恰好還有利於拉動日本的經濟。
勞動體制的改革的核心是建立、健全勞動立法制度,組建自由工會,改善工人生產與生活條件,建立合理的勞資關系。
中國方面,則自動放棄了賠償要求。
土地改革使日本真正出現了「耕者有其田」,從而,獲得解放的農業生產力,不僅為保證國民的生活,提供了較為豐富的食品物資,由此,穩定了原本動盪不安的社會。同時,也為工業的復興,提供了強大物資與人力基礎。
在人口素質方面,由於戰前日本的教育就很受重視,四十年代日本的義務教育普及率就達近乎100%。在摧毀財閥集團後,大量的人才新人得以進入企業各級管理層,填補財閥體制被摧毀後的空缺,從而成為了復興經濟的強大中堅力量。
二階段:在1952年2月美、日兩國政府簽訂的法律上正式結束戰爭狀態的《和平條約》後,日本就積極地加入一切有利於它發展的國際組織,如1952年8月,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1953年2月加入「(聯合國)亞洲及遠東經濟委員會」;1955年6月加入「關貿總協定」。這些措施,對促進日本經濟的迅速發展,發揮了不小的作用。
2)大力進行公共投資與交通革命。在這十年的前期,投資這些方面的資金額,相當於1955—1960年間總額的4·2倍。由東京至大阪的時速為200公里的超高速鐵路「新干線」、從名古屋到神戶的高速公路、航空運輸的噴氣式化與機體大型化,則是當時日本交通進行革命與飛速發展的重要標志。
(3)經濟走向對外全面開放。六十年代初,日本政府便開始加入有關國際經濟組織,逐漸實行貿易自由化體制,到1963年8月,貿易自由化率已達92%,到1965年10月,小轎車也實行了進口自由化。至此,除武器、麻葯、糧食等39種物資外,日本的貿易自由化便已達到先進國家水平。
(4)日本國民個人及家庭消費的強大需求,也是促使這個時期日本經濟繁榮的有力因素。1961—1970年間,居民消費增長率幾乎與GNP增長同步,達10·3%。耐用高檔消費品支出更是增長迅速,如「新三C」(即小轎車、彩電、家調)消費增長率就為17·5%。1970年家庭汽車擁有量就達到878萬輛,彩電640萬台,空調、音響等則迅速向家庭普及。
三階段:日本經濟的高速增長,使日本的教育也同時飛速發展:1955年,進入高中的升學率為52%,大學大專升學率為10%;而到1975年,高中升學率就提高為92%,大學大專升學率為43%。
而再到1980年時,日本的汽車年生產量便已達到1000萬輛,第一次超過美國,躍居世界之首。(說明經濟的發展要有主導優勢)

❺ 2. 戰後日本經濟模式的特點及其影響

特點:
1、戰後的民主化改革.
2、企業的積極投資.
3、豐富的優質勞動力.
4、高儲蓄率.
5、積極的技術引進.
6、高質量的教育水平.
7、較輕的軍費開支.
8、勞資關系、社會及政治上的穩定等
戰後的影響:
二戰後日本經濟在戰爭的廢墟上得到了迅速的恢復和發展,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實現了經濟的高速增長,人民生活水平大為提高,一躍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強國,被稱為「日本經濟奇跡」。然而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日本「泡沫經濟」破裂以來,日本經濟持續低迷至今。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日本的經濟增長速度在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中是最高的。19 53―1979年日本工業平均年增長率為 10.9%,同期聯邦德國為5.7%,法國為4.2%,美國為4%,英國為2.5%。日本國民生產總值占資本主義世界的比重,1950年只有1.5%, 1980年猛增為13.3%,在資本主義世界的地位從第7位躍升到第 2位,僅次於美國。西方有些學者把戰後日本經濟的發展稱為20世紀的「奇跡」。
戰後,日本為醫治戰爭的創傷,把戰時工業改組為平時工業,大體上花了10年時間。一般認為,1945―1955年是日本經濟的「復興期」,即國民經濟恢復和改組的時 期。 1945年 8月15日,日本天皇向全國發布無條件投降的停戰詔書,第二次世界大戰 終於宣告結束。日本軍國主義發動的大規模侵略戰爭,給中國人民和亞洲各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也使日本民族遭受了一場空前的浩劫。 戰爭末期,包括慘遭原子彈 襲擊的廣島、長崎在內,全國共有119個城市化為廢墟,毀於戰火的住房達236萬棟, 900 萬人流離失所。近一半的工業設備、道路、橋梁、港灣設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 工礦業生產急劇下降,如果以戰前1934―1936年平均水平為 100,1945年的工礦業生 產指數僅為60.2,1946年更跌到30.7。1945年農業歉收,大米產量只有常年的六成, 釀成了嚴重的糧食危機。由於物資極度缺乏,貨幣發行量激增,通貨膨脹日甚一日。

❻ 日本經濟發展中的優勢和劣勢各是什麼

工業 : 優勢:世界市場影響,日本是一個依賴進口的國家,所以能夠更快的吸收新技術; 本國人口素質較高;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 ;國家政策的支持。 劣勢:人口少,國土面積少,資源少, 水稻: 優勢:溫帶季風氣候降水豐富,雨熱同期便於水稻生長;收冬季風影響小,關東平原地勢平坦,國內土壤肥沃,交通便利。 劣勢:人口少 ,水稻生產是一個勞動密集型農業.

❼ 日本經濟的主要產業

1、農業

只有12%日本土地是可耕地.為了彌補此一缺點日本使用系統化耕作零碎地.使得日本有世界最高的精密農業成果也就是單位土地產量世界第一,達到糧食自給率50%只用了56,000km²(1400萬英畝)農地。

農業在日本是高補助與保護產業,鼓勵小規模耕作,而不是美國的大規模耕作.尤其稻米是高保護產業,訂定了超高490%關稅阻擋外國米1988年之前還限制進口配額7.2%總消耗量以下。新規則公布後關稅更提高到778%。但是小麥、黃豆之類還是向外國購買,

日本也是歐盟最大的糧食出口對象。

2、漁業

日本是世界第二大漁業國於1989年還曾創下1190萬噸漁獲,從1973年能源危機後,深海魚在日本不受歡迎。淺海魚佔50%總量養殖魚則佔33%以上,最受歡迎的有沙丁魚,金槍魚,螃蟹,牡蠣,秋刀魚,鮪魚和日本鰤魚。日本至今依然有世界最大漁船船隊和全球15%的漁獲量佔有率。

但是也有論戰說日本漁業太大規模而耗盡漁獲量.遠洋捕鯨業也被動物保育人士抗議。日本漁業顯見的未來有縮減的風險存在。

3、礦業

因為日本屬於火山活動多發地域,所以埋藏的礦物資源種類豐富。因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礦業比較發達。但到了戰後,對礦業危害的環境對策,以及從業人員的安全對策造成生產成本大幅增加,導致了行業衰退。

仍在出產的有:成本較低的可以露天挖掘的石英、石灰石,以及純度高,有國際競爭力的金、銀、石油、天然氣等。

4、工業

日本礦業資源缺乏,工業原料和燃料主要依賴進口,製成品大量銷往海外市場。故日本的工業區大都集中在太平洋沿岸。

5、服務業

日本服務業產值極為重要佔了全國3/4的經濟產值.銀行,保險,房產仲介,零售(百貨),客運,通訊都算是服務業。像是三菱UFJ,Mizuho,NTT,TEPCO,Nomura,三菱地產,新東京海上產物,JR鐵路,全日空等公司都是全球中該領域的龍頭地位。

將來日本郵政改革後將在2014成為全國最大保險公司.日本有326家企業名列全球福布斯2000大排名佔16.3%(2006)。在可見的未來服務業將是日本最大規模產業也是工作機會提供者。

6、製造業

日本工業集中於幾個工業區的方式發展,例如關東地方和東海地方,東京和福岡之間還有一個狹長型的工業地帶擁有亞洲最悠久的工業史。許多產業在日本是高度發展,包含消費性電子,汽車,半導體,光纖,光電,多媒體,影印機,高級食品。

但是也有一些產業日本並不重視或是沒有發展條件例如衛星,火箭,大型飛機,因為這些需要大量礦產基礎也具有軍事敏感性,所以JAXA也許會採用和別國合作方式完成載人登月行動,因為這些行業的配套行業例如電腦補助生產(CAD/CAM),軟體資料庫,日本都已經具備。

總體而言「日本製造」的高品質深植人心,但是這些消費性科技品也有大量外移的現象,因為日本生產成本太高無法競爭,而日本亦不打算發展高價的大型航太業,製造業前景令人擔憂也是大量失業的成因。

7、動漫產業

日本是世界第一大動漫強國,其動畫發展的模式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在世界佔有不小的份額。2011年動畫產值達2000億日元 ACG相關產業達1萬億日元。

2012年日本國內GDP為5.96萬億美元 摺合596萬億日元。動漫產業占日本GDP的比重超過0.2%, GDP佔有量略低於中國。同時,日本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動漫產業創作輸出國。

東京國際動漫節,並對秋葉原動漫銷售聚集區、吉普力動漫園區、迪斯尼兒童樂園和迪斯尼海上公園等東京、大阪兩地的動漫園區開展了考察活動,切身感受了日本動漫產業的發展,體會頗多。

8、其他產業

資訊產業、媒體(娛樂)產業、超細微技術產業・納米產業、醫葯產業、遺傳基因·生物產業。

❽ 日本是如何發展經濟的為什麼會形成這種經濟模式

日本也是屬於出口導向型經濟,日本過去的經濟飛速發展,主要是靠政府的全力補貼,政府指出方向企業前進,加強出口,以日本標准為由限制進口。後來這種閉塞的經濟模式最終走向絕路,日元匯率漲了兩倍,對出口的打擊無疑是畢命的。經濟泡沫破裂後的十年被日本媒體稱作為失落的10年,日本經濟不見好轉。

❾ 日本的經濟模式的劣勢是什麼

日本本事資源匱乏,國土有限,但技術和管理水平先進,故而戰後一直以外向型出口回經濟為主,出口答對其GDP的貢獻達到了70%,嚴重依賴外來的資源和國外市場,容易受到出口國經濟動盪的影響(尤其是美國),2008年的金融危機就是明證!
其次,日本經濟還依賴於本國的消費,故而經濟的發展一定程度上又依賴本國的社會保障水平,而日本現在是老齡化社會,老年人口的日益增多導致社會保障制度面臨的壓力巨大,一定程度上又制約了本國消費水平的增長。
日本的經濟受到國外出口和國內消費的雙重影響,所以得要全面地看待這一問題。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用。

閱讀全文

與日本發展經濟模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