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香港和澳門的經濟發展

香港和澳門的經濟發展

發布時間:2020-12-28 10:14:33

『壹』 請你談談香港與澳門的回歸對中國總體經濟的發展有哪些益處

提升了我國的知名度。

『貳』 香港與澳門經濟比較

摘要:香港和澳門同是中國的特別行政區,它們先後於1997年和年回歸祖國。它們就像是中國對外開放的窗戶,顯示了中國的經濟發展的狀況。而在一國兩制的方針、政策下,香港和澳門繼續前進的步伐。研究香港和澳門的經濟發展狀況和經驗,對祖國內地和珠三角地區的經濟發展有寶貴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香港 澳門 回歸 經濟發展 比較

香港和澳門,由於人緣、地緣的關系,以及彼此經歷過相似的歷史軌跡,共同的社會經濟制度,共同實踐「一國兩制」、高度自治的使命,因此兩地之間向來有著密切的經濟聯系。從澳門的立場來看,與之僅相距40海里的香港在20世紀80年代實現了向發達經濟的提升,香港在90年代躍到亞洲四小龍之一的位置。絕對經濟實力較小的澳門只有充分依託同鄰近地區的全面合作,才能擴大生存發展的空間,不斷提升經濟質量和效益。

作為粵港澳經濟大三角區域的重要一極,香港無疑是除了珠三角之外澳門另一個極為有利的合作對象。而對於香港來說,其自身雄厚的整體實力和較高的發展層次是不容否定的,但無論處於怎樣的發展水平,香港同樣面對著繼續前進的挑戰。在區域經濟一體化勢頭日益增強的新世紀,作為繼香港之後中國唯一一個特別行政區,澳門同樣是香港尋求經貿合作的主要的對象之一。①

一個地區的環境和位置對當地的經濟有著重要的影響意義。香港和澳門的地理位置、地理優勢以及其自然資源的限制都對兩個地區的經濟產生了不可忽視的意義。

香港位於我國珠江口東側,與廣東省深圳經濟特區相毗鄰,瀕臨浩瀚的南海,扼珠江入海的要沖,為太平洋之重要港口城市。香港由中國大陸的一部分和230多個島嶼組成。香港區域包括三個部分:南面是香港島,中間是九龍,北面是新界。據1987年統計,香港總面積為1071平方公里。其中,香港島及其鄰近小島約75.6平方公里;九龍(包括昂船洲島)約11.1平方公里;新界連同大嶼山等眾多島嶼約975.1平方公里。自1851年以來,香港一直不斷填海造地,至今已填得土地共60平方公里。所以,香港總面積隨填海造地而增加而擴大。1996年,香港總面積為1095平方公里。香港地區及其狹小,故被稱為「彈丸之地」。

澳門是珠江三角洲南岸的一個小半島,與香港分處於珠江口伶仃洋東西兩側,是珠江三角洲通往海外的一座橋梁。澳門與珠海市拱北緊緊相連。現在所講的澳門地區,主要包括澳門半島、凼(也寫為「氹」)仔島和路環島三部分。據有關資料統計,1912年澳門地區的總面積只有12.69平方公里。到了1994年,澳門地區總面積達到23.5平方公里,其中半島為9.1平方公里,凼仔島為6.33平方公里,路環島為8.07平方公里。到2006年,澳門的總面積因為沿岸填海造地而一直擴大,至今已擴展到28.2平方公里。

香港和澳門回歸以來,認真實踐「一國兩制」、分別實行「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不斷探索,積累經驗,在促進香港和澳門的穩定與發展上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無論從現狀還是從發展變化的角度來看,澳門回歸五年以來在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中的國際競爭力一直落後於香港,這不僅與澳門較小的地域面積和人口規模有關,也與澳門社會歷史發展遺留的諸多弊端有關。香港的綜合競爭力水平保持著穩定的上升趨勢,在2004年進入了前十名。②但就澳門特別行政區自身而言,其國際競爭力排名總體上呈較好的攀升趨勢,發展狀態也較香港穩定。所以在肯定香港實力上「大塊頭」地位的同時,絕不能「一葉帳目,不見森林」。澳門早期的輝煌和回歸之後快速的復甦,證明了澳門是具有自身的一些特定優勢的。下面是香港和澳門回歸後的經濟發展情況概述:

第一,經濟實力。2004年中國內地在61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六,而香港和澳門作為中國的兩個沿海城市的經濟實力要素得分並未進入前十名。澳門的經濟實力排在第11位,香港則遠遠地落在第22位。這一結果表明,在香港這個「大塊頭」面前,澳門積極把握回歸後的各種機遇,對經濟事務給予了認真關注,努力提升經濟發展實力。而香港的經濟發展相對澳門存在更多的問題,尤其是東南亞金融危機帶來的沖擊,雖然沒有從根本上動搖香港綜合競爭力的強者地位,但由此引發了各種經濟社會問題。而香港和澳門只有主動有效地加強區域經貿合作,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實現,才能互利互惠、各得其所,進一步促進自身競爭力的提升。

第二,國際化。高度發展的國際化程度是香港相對於澳門地區最明顯的優勢所在。自2000年以來,香港的國際化競爭力要素始終保持在前十名的隊伍中,2004年更是在世界61個國家和地區的國際化競爭力要素中排名第二。盡管澳門地區的國際化競爭力水平也表現出良好的上升勢頭,但是還是落後於香港較多名次。香港是一個高度國際化的城市,作為一個自由港,它的國際聯系網路是全方位的,其多功能性是國際間的典型,也是自由市場經濟體系的一個代表類型,不僅受到全國也受到全球的普遍重視。③澳門同樣實行自由港經濟制度,開放和自由的程度甚至超過了香港,如貿易自由方面澳門受關稅管治的商品比香港少,稅率也比香港還低,但是澳門的國際化程度之所以不及香港,主要是因為缺乏配套的法律制度和基礎設施來確保經濟制度優越性的充分發揮。④

第三,金融體系。對於澳門和香港來說,都有高度自由和高度開放的金融政策。資金、外匯、黃金自由進出,自由買賣,沒有任何外匯管制,外幣和本幣存款完全自由,金融市場完全開放,有力地推動了港澳金融業的發展,這是中國內地遠遠比不上的。⑤而香港作為繼倫敦和蘇黎世之後的世界第三大黃金自由市場和世界最大的外匯交易市場之一,它的國際金融中心的「巨頭」地位也是澳門望塵莫及的。香港金融體系競爭力要素的排名從2000年的12位逐步攀升到2003年的第六位,2004年稍有回落,但仍位於前十名(第8位);澳門金融體系競爭力要素的排名則一直在20位之後。其實澳門具備與香港同樣優越的條件,同樣是中國內地其他地區艷羨的對象,澳門的金融機構擁有相當現代化金融體系的基本條件。但是,受本地市場規模的限制,澳門金融業難以實現規模發展,再加上鄰近的香港和深圳兩大金融市場,進一步增加了澳門金融業發展空間開拓的難度。

第四,科學技術。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在面對21世紀知識經濟大潮的挑戰下,科學技術對一個國家或地區產業結構與發展的重要性,高技術對經濟發展的領導作用,都是不可忽視,缺乏科學儲備和創新能力的國家或地區,將錯失知識經濟帶來的各種機遇。而無論是香港還是澳門或者是中國內地,科學技術競爭力均處於世界中等偏下的水平。

香港和澳門有限的資源條件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區內高科技的發展,香港雖然已經具有了較為現代化的產業結構,金融、航運、信息等系統業已臻於世界一流水平,但仍急需發展對土地、勞務、能源等需求不高的高附加值製造業和適宜的高技術。從中國內地來看,盡管平均水平還不及港澳地區,但很多城市不僅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人力資源,對於人才、科技的重視程度也是聞名於世的,與港澳地區應積極推進由依靠區位和政策先行等優勢向依靠人才、科技優勢轉換的進程,努力提高人口素質,加強人力資源開發、大力引進與興辦具有較高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的產業。⑥

第五,人本素質。人本素質是除自然資源以外的另一個影響港澳經濟力量的重要因素。其實一直以來的調查顯示,香港和澳門人本素質競爭力部分指標受制於人口、勞動力和教育方面的弱勢。香港在人口和勞動力規模上具有的先天優勢是澳門無法企及的,但香港對公共教育事業的重視和較大投入則是澳門應該學習的對象。盡管從21世紀80年代開始,澳門有了自己的高等學府,但在培育各項專業人才方面,仍然顯得勢單力薄、收效甚微。從未來的發展看,與香港和澳門鄰近的珠江三角洲地區具有相對較強的人力資源優勢,將成為香港和澳門一個重要一托點,而珠江三角城市對著知識人才相對充分的尊重和教育事業的建設經驗也對港澳地區乃至全國極具啟發性。

以上五點是站在澳門和香港區域競爭力發展的比較上展開論述的,這些方面深刻地影響了港澳地區經濟的發展。而香港和澳門經濟對西方國家的依賴性都比較大,因而經濟基礎也比較脆弱,兩個地區內部也存在著一些不利於經濟發展的抑制因素。雖然,它們憑借前述多種積極因素,使它在發展經濟方面獲得了遠遠超過自身所具有的能量,並且避開了有些固有的不足和弊端,取得了不同凡響的成就。然而,其固有的弊端和不足畢竟是一直存在的問題。而且,隨著經濟的高速增長,它們對經濟發展的抑製作用便日益突出了。地域狹小,是兩個地區本身無法解決的致命弱點,它對經濟發展所起的抑製作用是人所共知。⑦

其實同為中國南部的沿海小城,香港和澳門隔海相望,地理位置十分接近,更重要的是,歷史上香港和澳門都曾有西方國家管治的地區,直接接受了外來民族殖民文化的影響,而如今,它們先後於1997年和1999年回歸祖國,成為中國僅有的兩個特別行政區,在「一國兩制」的框架下保留了原來實行的資本主義制度。同屬於國際自由市場經濟體系,同是全方位開放的國際自由港和單獨關稅區。作為祖國領土上的兩塊寶地,港澳的協調發展與經濟整合將深深影響到華南經濟圈乃至國家的繁榮興旺,是全球人士關注的焦點之一。

注釋:

①趙彥雲等編.澳門特別行政區國際競爭力研究[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5.55-56.

②⑦張恭德著.現代香港經濟發展概論[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79-80.

③孫茂輝著.回歸後香港經濟效率的動態研究[J].世界政治與經濟論壇,2005,(3):97-98.

④王亞寧著.澳門地緣經濟論析[J].濰坊教育學院學報,1999,(3):9-10.

⑤ 西爾梟, 王齊茂主編. 港澳台演義[M].北京: 中央編譯出版社, 1994.101-102.

⑥ 吳志良著.澳門政制[M] .北京: 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1996.123-125.

參考文獻:

[1].趙彥雲等編.澳門特別行政區國際競爭力研究[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5.

[2].徐彬著.話說澳門 [M].長春: 吉林攝影出版社. 1998

[3].張恭德著.現代香港經濟發展概論[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西爾梟, 王齊茂主編. 港澳台演義[M].北京: 中央編譯出版社, 1994.

[5].陳瑜老師講義

『叄』 請用簡練的語言概括一下香港和澳門的經濟產業是什麼

香港和澳門的經濟茶葉可以說,阿香華地方很小但是沒有什麼假貨今天還不錯澳門,那我們沒有什麼經濟滾靠一些賭博。

『肆』 香港和澳門的經濟特點各是什麼

香港經濟特點:
香港是抄世界上重要的金融、貿易、交通、旅遊、信息和通信中心。香港現代經濟發展基礎是製造業。香港是重要的國際貿易中心.香港是僅次於紐約、倫敦的世界第三大國際金融中心。香港是亞太地區的交通、旅遊中心之一.特點是由優勢演變而來的.
澳門經濟特點:
澳門經濟是比較發達的微型經濟。澳門面積小,市區僅6.5平方公里,總面積也只有23.5平方公里;人口少,約43.6萬人;資源貧乏,幾乎沒有任何礦產資源,完全依賴於國際市場;沒有深水港,對外貨運要經香港中轉。在如此不利的自然條件下,澳門經濟卻有了長足的發展,從70年代至90年代初經濟增長率平均每年為9%左右,1995年人均生產總值超過1.8萬美元,居世界微型經濟體前10名之列1。

『伍』 香港和澳門的經濟發展狀況

內地只是為其提供了強大的後勤保障,真正的發展動力仍然來自於他們自身,更源於他們長期以來的全球化經驗和優勢。

『陸』 香港與澳門經濟發展的異同點

香港與澳門同是我國的特別行政區,在經濟發展的制度上就具有相同點,它們同是「一國兩制」的成功例子。實施的在一個中國的條件下發展資本主義制度,得到良好的發展。但在具體的經濟發展過程中,又具有很多的相同點與不同點。如下:
(一)相同點
1、在經濟發展過程中,都有祖國的援助。香港與澳門回歸後,都實行「一國兩制」,這對香港與澳門保持一個相對穩定的投資環境,吸引多國多方資本起了重要作用。
2、自由港經濟都是其經濟發展的優勢。香港是自由港,對外貿易一向是香港的支柱和主導產業。澳門在「雁行原理」里,自由港是位於我國第三列隊以至第四列隊通向世界的自由港。它們是我國南方新世紀通向世界的一大一小的門戶。
3、優越的區位條件。香港是中國南方對外交通的門戶,處於亞洲航運和國際貿易的中心位置,由歐、非、南亞往來東亞之間的航運,都已香港為必經之地。澳門曾經是中西方貿易的主要商港,由於地處珠江口的有利位置。因此它們都具有優越的區位條件。
4、人才聚集地。香港和澳門由於發展的是資本主義經濟,經濟發展速度較快,吸引了國內外的人才。為經濟發展提供了必要前提。
5、旅遊業都較發達。香港是東南亞旅遊中心之一;澳門的旅遊博彩業是其經濟發展的四大支柱之一。
(二)不同點
1、港口優勢不同。香港有優良的深水港灣。維多利亞港灣寬1.9—9.6Km,面積4200平方千米,水深10—14.5m,萬噸輪船課自由來往停泊。東側鯉魚門入口較窄,可阻擋海浪;西側有大嶼門等島嶼阻隔波浪,形成一個巨型袋式避風港。而澳門半島正處於珠江口泥沙沉積地段,缺少深水港灣,不利於遠洋航船停泊。香港崛起後,澳門的遠東商埠被香港所代替,因此,澳門要興建深水港。
2、經濟發展著重點不同。香港是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香港擁有比較完整的金融市場體系,包外匯市場、借貸市場、股票證劵市場、黃金市場等等。澳門主要發展的是微型經濟,以博彩業為龍頭。也是金融中心,但是遠遠趕不上香港。
3、生產要素成本差別。香港是遠東製造業中心之一,生產要素成本較高。澳門與之相比具有一定的優勢。澳門工廠數量多,生產成本相對較低。

『柒』 澳門的經濟和香港的經濟對比,誰更發達香港的發達,還是澳門發達。

澳門發達 澳門嚴格執行一國兩制制度,得到全國人民支持。經濟也飛速發展,不久將來,發展更快

『捌』 香港和澳門的經濟發展狀況

香港和澳門回歸以來,認真實踐「一國兩制」、分別實行「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不斷探索,積累經驗,在促進香港和澳門的穩定與發展上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無論從現狀還是從發展變化的角度來看,澳門回歸五年以來在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中的國際競爭力一直落後於香港,這不僅與澳門較小的地域面積和人口規模有關,也與澳門社會歷史發展遺留的諸多弊端有關。香港的綜合競爭力水平保持著穩定的上升趨勢,在2004年進入了前十名。②但就澳門特別行政區自身而言,其國際競爭力排名總體上呈較好的攀升趨勢,發展狀態也較香港穩定。所以在肯定香港實力上「大塊頭」地位的同時,絕不能「一葉帳目,不見森林」。澳門早期的輝煌和回歸之後快速的復甦,證明了澳門是具有自身的一些特定優勢的。下面是香港和澳門回歸後的經濟發展情況概述:
第一,經濟實力。2004年中國內地在61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六,而香港和澳門作為中國的兩個沿海城市的經濟實力要素得分並未進入前十名。澳門的經濟實力排在第11位,香港則遠遠地落在第22位。這一結果表明,在香港這個「大塊頭」面前,澳門積極把握回歸後的各種機遇,對經濟事務給予了認真關注,努力提升經濟發展實力。而香港的經濟發展相對澳門存在更多的問題,尤其是東南亞金融危機帶來的沖擊,雖然沒有從根本上動搖香港綜合競爭力的強者地位,但由此引發了各種經濟社會問題。而香港和澳門只有主動有效地加強區域經貿合作,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實現,才能互利互惠、各得其所,進一步促進自身競爭力的提升。
第二,國際化。高度發展的國際化程度是香港相對於澳門地區最明顯的優勢所在。自2000年以來,香港的國際化競爭力要素始終保持在前十名的隊伍中,2004年更是在世界61個國家和地區的國際化競爭力要素中排名第二。盡管澳門地區的國際化競爭力水平也表現出良好的上升勢頭,但是還是落後於香港較多名次。香港是一個高度國際化的城市,作為一個自由港,它的國際聯系網路是全方位的,其多功能性是國際間的典型,也是自由市場經濟體系的一個代表類型,不僅受到全國也受到全球的普遍重視。③澳門同樣實行自由港經濟制度,開放和自由的程度甚至超過了香港,如貿易自由方面澳門受關稅管治的商品比香港少,稅率也比香港還低,但是澳門的國際化程度之所以不及香港,主要是因為缺乏配套的法律制度和基礎設施來確保經濟制度優越性的充分發揮。
第三,金融體系。對於澳門和香港來說,都有高度自由和高度開放的金融政策。資金、外匯、黃金自由進出,自由買賣,沒有任何外匯管制,外幣和本幣存款完全自由,金融市場完全開放,有力地推動了港澳金融業的發展,這是中國內地遠遠比不上的。⑤而香港作為繼倫敦和蘇黎世之後的世界第三大黃金自由市場和世界最大的外匯交易市場之一,它的國際金融中心的「巨頭」地位也是澳門望塵莫及的。香港金融體系競爭力要素的排名從2000年的12位逐步攀升到2003年的第六位,2004年稍有回落,但仍位於前十名(第8位);澳門金融體系競爭力要素的排名則一直在20位之後。其實澳門具備與香港同樣優越的條件,同樣是中國內地其他地區艷羨的對象,澳門的金融機構擁有相當現代化金融體系的基本條件。但是,受本地市場規模的限制,澳門金融業難以實現規模發展,再加上鄰近的香港和深圳兩大金融市場,進一步增加了澳門金融業發展空間開拓的難度。

閱讀全文

與香港和澳門的經濟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