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泰國的經濟簡史和經濟概況。
1985年至1995年間泰國的經濟發展是世界上最快的。1997年泰國的貨幣危機引發了亞洲經濟危機,泰銖對美元的比值從26:1降到56:1。1998年國民經濟下降了10%。
1999年開始泰國經濟開始得到恢復。其主要動力是出口及旅遊業。
泰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出口國,據世界銀行最新的經濟體排名(2008年6月到2009年5月)顯示,其人均國民收入總值約為2844美元,屬中低收入國家。貧富差距問題嚴重,而且泰國近年來常常政變,現今泰國在發展經濟同時,亦要面臨如何遏止政變發生的問題。
泰國前首相他信在2001年在國會聲稱有意將泰國時間UTC+7調快一小時UTC+8,使泰國時間「和台灣、香港、新加坡、吉隆坡一樣」,如此有利於泰國股、匯市的運作,增強泰國的競爭力[6],但遭泰國民眾及國會反對,因而未實行。
『貳』 泰國的面積有多大他們的經濟發展以什麼為主
51.3萬多平方公里。亞洲中南半島中南部,東南臨泰國灣(太平洋),西南瀕安達曼海(印度洋),西和西北與緬甸接壤,東北與寮國交界,東南與柬埔寨為鄰,疆域沿克拉地峽向南延伸至馬來半島,與馬來西亞相接,其狹窄部分居印度洋與太平洋之間。熱帶季風氣候。全年分為熱、雨、旱三季。年均氣溫24~30℃。
人口:6308萬(2006年)。泰國是一個由30多個民族組成的多民族國家,其中泰族占人口總數的40%、老族佔35%,馬來族佔3.5%,高棉族佔2%等。此外還有苗、瑤、桂、汶、克倫、撣等山地民族。泰語為國語。佛教是泰國的國教,90%以上的居民信仰佛教,馬來族信奉伊斯蘭教,還有少數信奉基督教新教、天主教、印度教和錫克教。幾百年來,泰國的風俗習慣、文學、藝術和建築等幾乎都和佛教有著密切關系。到泰國旅遊,處處可見身披黃色袈裟的僧侶,以及富麗堂皇的寺院。因此,泰國又有「黃袍佛國」的美名。佛教為泰國人塑造了道德標准,使之形成了崇尚忍讓、安寧和愛好和平的精神風范。
首都: 曼谷(Bangkok) 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現代與傳統相交融的大都市,依然保留著標志輝煌傳統的名勝古跡。金碧輝煌的大王宮、鏤金鑲玉的玉佛寺、庄嚴肅穆的金佛寺和四面佛等名勝古跡吸引了大批遊客前往觀光,使遊人流連忘返。有人口約584萬(2006年)。
行政區劃:全國分中部、南部、東部、北部和東北部五個地區,現有76個府。府下設縣、區、村。曼谷是唯一的府級直轄市。各府名稱如下:曼谷(直轄市)、暖武里、巴吞他尼、大城、北標、北攬、佛統、夜功、那空那育、紅統、信武里、素攀武里、烏泰他尼、猜那、華富里、龍仔厝、甘烹碧、北欖坡、帕、拍瑤、披集、清萊、夜豐頌、南邦、南奔、素可泰、清邁、程逸、彭世洛、碧差汶、難、呵叻、四色菊、加拉信、色軍、孔敬、武里南、耶梭通、烏汶、烏隆、素林、那空帕農、猜也奔、莫達漢、廊開、黎逸、瑪哈沙拉堪、巴真、北柳、尖竹汶、春武里、羅勇、達叻、巴蜀、叻丕、北碧、佛丕、達、甲米、北大年、宋卡、沙敦、也拉、拉農、洛坤、春蓬、陶公、素叻、普吉、博達倫、董里、攀牙、沙繳、安納乍能、廊莫那浦。
經濟:作為傳統農業國,農產品是外匯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主要生產稻米、玉米、木薯、橡膠、甘蔗、綠豆、麻、煙草、咖啡豆、棉花、棕油、椰子果等。全國耕地面積為2070萬公頃,佔全國土地面積的38%。泰國是世界著名的的大米生產國和出口國,大米出口是泰國外匯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其出口額約佔世界市場稻米交易額的三分之一。泰國也是僅次於日本、中國的亞洲第三大海產國,為世界第一產蝦大國。泰國自然資源豐富,主要有鉀鹽、錫、褐煤、油頁岩、天然氣,還有鋅、鉛、鎢、鐵、銻、鉻、重晶石、寶石和石油等。其中鉀鹽的儲量4070萬噸,居世界首位,錫的儲量約120萬噸,其儲量佔世界總儲量的12%,油頁岩蘊藏量達187萬噸,褐煤蘊藏量約20億噸,橡膠產量居世界首位,年產達210萬噸,佔世界總產量的三分之一,其中90%用於出口。森林資源、漁業資源、石油、天然氣等也是其經濟發展的基礎,天然氣蘊藏量約16.4萬億立方英尺,石油儲量1500萬噸,森林覆蓋率為25%。此外,泰國還盛產分別被譽為「果中之王」和「果中之後」的榴槤和山竹。荔枝、龍眼、紅毛丹等熱帶水果同樣名揚天下。泰國經濟結構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出現了明顯的變化。雖然農業在國民經濟中仍然佔有重要的地位,但製造業在其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已日益擴大。製造業已成為比重最大的產業,且成為主要出口產業之一。泰國工業化進程的一大特徵是充分利用其豐富的農產品資源發展食品加工及其相關的製造業,主要工業門類有:采礦、紡織、電子、塑料、食品加工、玩具、汽車裝配、建材、石油化工等。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出口產品由過去以農產品為主逐步轉為以工業品為主,主要出口產品有:自動數據處理機、集成電路板、汽車及零配件、成衣、鮮凍蝦、寶石和珠寶、初級化纖、大米、收音機和電視機、橡膠等;主要進口產品有:電子和工業機械、集成電路、化學品、電腦配件、鋼鐵、珠寶、金屬製品等。泰國旅遊資源豐富,歷來以「微笑國度」聞名於世,有500多個景點,主要旅遊點除曼谷、普吉、芭堤雅、清邁和帕塔亞外,清萊、華欣、蘇梅島等一批新的旅遊點發展較快。吸引著眾多外國遊客。泰國實行自由經濟政策。1996年被列為中等收入國家。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後,泰國經濟陷入衰退,1999年開始復甦。近年來,泰國政府主張內外發展並重,提倡「雙軌式」經濟發展模式,對內實行擴張性財政政策,強化基礎經濟;對外大力推動多邊和雙邊自由貿易合作,擴展國際市場,使泰國經濟狀況明顯好轉。目前,泰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約2525美元。 泰國貨幣
『叄』 泰國經濟形勢與中國經濟形勢對比
樓主要做研究還是要寫作業?做研究需要哪方面數據?如果寫作業,你把分給我,我把作業發你
『肆』 東南亞各國經濟發展特點
菲律賓--1946年獨立;
1950年以後,政府開始限制消費品進口,實行外匯管制,鼓勵發展替代進口商品的工業;
20世紀60年代後期,採取經濟開放政策,積極吸引外資,經濟取得一定成效;
1982年,被世界銀行列為」中等收入國家」.
菲律賓的外項型工業比較發達.
越南---1945年獨立;
1976年宣布全國統一;
1986年實行改革開放;
南方的湄公河三角洲是著名的稻米產區,從越南出口的產品來看,大多都為農產品和初級產品,屬於欠發達的農業國.
寮國---1945年獨立;
1975年成立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
經濟以農業為主,工業基礎薄弱;
1988年以來,推行革新開放路線,對內調整經濟結構,對外實行開放.
柬埔寨--屬於落後的農業國;
1998年以後將發展經濟,消除貧困作為首要任務,現在已經取得一定成效.
泰國---屬於典型的農業國;
1961年起,實行國家經濟與社會發展五年計劃;
實行自由經濟政策,擴大出口,引進外資,改變單一經濟結構,經濟發展較快,逐步向新興工業國轉化;
1995年,人均收入已超過2500美元;
1997年,爆發嚴重的金融和經濟危機;
1999年下半年,經濟開始恢復;
1991年起,實行汽車業自由化,發展很快;
泰國是世界首位出口大米,橡膠生產國和出口國,也是盡次於日本和中國的第三大海產國.
緬甸---1948年獨立;
1987年被聯合國列為最不發達國家之一;
1989年,實行市場經濟,並逐步對外開放,經濟發展增速;
近年來,私營經濟發展較快;
1997年以後,由於東南亞金融危機和其它因素,經濟遭遇困難.
緬甸的礦產資源,森林資源和水力資源都很豐富;
寶石和玉石在世界上享有盛譽;
還是世界上最大的柚木出口國.
馬來西亞-1957年獨立;
1963年,馬來亞,新加坡,沙撈越和沙巴組成馬來西亞;
1965年,新加坡推出;
自然資源豐富;
政府鼓勵以本國原料為主的加工業的發展,重點是電子,汽車裝配,鋼鐵等部門,礦業以錫,石油,天然氣開采為主,農業以香蕉橡膠,可可,熱帶水果等經濟作物為主;
印度尼西亞-1945年獨立;
1968年以來,大力調整經濟和產品結構;
1997年,受東南亞金融危機重創;
工業的主要發展方向為外向型的製造業;
外貿在國民經濟中占重要地位.
新加坡---1965年成立共和國;
建國後,在保持原有以轉口貿易,加工出口,航運等為主的經濟特色的同時,以製造業和服務業的發展來建立較合理的經濟結構.
製造業發展極為顯著,是僅次於休斯頓和鹿特丹的世界第三大煉油中心;
服務業對經濟增長貢獻較大;
糧食全部靠進口;
對外貿易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之一;
新加坡的五大經濟支柱:運輸,貿易,金融,製造業和旅遊業.
汶萊---其經濟支柱是石油和天然氣的開采;
獨立後,積極推行經濟多元化政策;
主要出口:原油,石油產品和液化天然氣.
東帝汶--2002年成立民主共和國;
經濟落後,基礎設施差,一些地區還處於自然經濟狀態,農業為國民經濟的主體.
『伍』 泰國經濟
泰國經濟怎麼樣吶?
1、泰國擁有完善的社會制度和穩定的政策體系。在東南亞,泰國是第二大經濟體,人均GDP在東南亞國家位列前三。
2、2016年,泰國GDP較上年增長3.2%,從泰國經濟基本情況看,經濟發展穩中有升。日前,泰國央行上修經濟增長率,足見在經濟上,泰國處於良性發展態勢中。
3、2017年「痛苦指數」 國家排行榜,泰國以失業率僅約1% 的超低百分比,被再度評為「全世界最幸福的國家」,泰國已連續三年獲此殊榮。
『陸』 泰國的經濟 明星 總體生活狀況
只能說。。。泰國挺好的。。。娛樂產業就不錯。。。也有國際明星。。只是在中國知道的人專少罷了。。在整屬個東南亞都是很出名的。。還有歌手到日本和歐洲發展。。。反響也還可以。。。泰國經濟嘛。。。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曼谷很繁華。。但是農村還是窮的。。雖說他們不是大國,不能跟中國比。。但是人家的社會福利卻可以和歐洲媲美了。。。人家雖然錢不多。。。但錢都用在了給國民福利。。所以生活在泰國還是挺幸福的。。至於素質。。。他們信佛。。人都很好~而且非常有禮貌~~。。
『柒』 近年來泰國印度尼西亞等國大力發展什麼產業使其收入已成為這些國家國民經濟收
近年來,泰國,印尼西亞等國家大力發展的產業主要是旅遊這一塊兒
『捌』 泰國的經濟怎麼樣
趣旅為您解答,
希望採納
謝謝了
我去過泰國和越南幾次,泰國的回經濟比越南好。起碼基礎答設施比越南好的多(公路、綠化、碼頭、橋梁等)。公路四通八達,幾乎沒有土路。這發面比中國好。以前經濟是「亞洲四小龍」之一,比中國強,現在中國經濟發展這么快比泰國強了。
我覺得泰國比越南有信仰,佛寺到處都是,泰國人還比較有禮貌。
希望能幫到你。
游海島,就趣旅!趣旅,全球海島游第一品牌。
趣旅為您解答,
希望採納
謝謝了
『玖』 泰國經濟
泰國經濟實行自由經濟政策。屬外向型經濟,較依賴美、日、歐等外部市場。20世紀專80年代,製造業尤其是屬電子工業發展迅速,經濟持續高速增長。1996年被列為中等收入國家。1997年金融危機後陷入衰退。1999年經濟開始復甦。
1961年起實施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計劃。2002年開始第九個五年計劃。
近年,經濟狀況明顯好轉。2003年7月提前兩年還清金融危機期間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借貸的172億美元貸款。截至2010年底,泰國外債965億美元,外匯儲備1721億美元。 2010年主要經濟數據為:
國內生產總值:45958億銖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7.8%
貨幣名稱:銖
匯率(全年均價):1美元≈31.73銖
通貨膨脹率:3.3%
失業率:1.04%
『拾』 泰國有哪些支柱產業或拳頭產業
泰國三大支柱產業為製造業、農業和旅遊業。
泰國實行自由經濟政策,在20世紀90年代經濟發展較快,躋身成為「亞洲四小虎」之一,但於「九八經濟危機」中受重大挫折,之後陷入衰退和停滯,是世界的新興工業國家和世界新興市場經濟體之一。
泰國是亞洲唯一的糧食凈出口國,世界五大農產品出口國之一。電子工業等製造業發展迅速,產業結構變化明顯,汽車業是支柱產業,是東南亞汽車製造中心和東盟最大的汽車市場。
以下為泰國經濟支柱詳述:
一、農業:農業是泰國的支柱產業,農產品是外貿出口的主要商品之一,主要農產品包括水稻、橡膠、木薯、玉米、甘蔗、熱帶水果等。全國耕地面積1573.5萬公頃,佔全國土地面積的30.8%。2014年泰國農業產值429億美元,佔GDP的11.6%。
1、大米:世界著名的大米生產國和出口國,全國稻田面積共1195萬公頃,占國土總面積五分之一多,佔全國耕地總面積三分之二多;從事水稻生產的農戶約400萬戶。
21世紀以來大米年產量2000萬噸左右,曾常年位列世界第一大米出口國。2014年泰國水稻產量3667.3萬噸(摺合大米2050萬噸),出口1096.9萬噸,出口額53.8億美元,國際市場佔有率為25.4%,位列世界第一。
2、橡膠世界第一大橡膠生產國和出口國,橡膠年產量約400萬噸左右,佔全球橡膠總產量三分之一。所產橡膠絕大部分供出口,年出口量佔全球橡膠出口總量的40-45%。全國77個府中有52個府種植橡膠,從事橡膠生產的農戶約150萬戶。
2014年種植面積289.3萬公頃左右,約占其國土總面積5.6%,在世界上排第二,僅次於印尼。傳統的橡膠種植區主要分布在南部和中部,近年來逐漸開始在北部和東北部擴大種植。2014年泰國橡膠總產量427.1萬噸,出口340.9萬噸,出口額59.6億美元。
3、木薯世界第三大木薯生產國(僅次於奈及利亞和巴西)和第一大出口國,2014全國木薯種植總面積132萬公頃,主要產區在東北部、北部和中東部,其中東北部產量佔全國總產量的一半多。從事木薯種植的農戶有48萬戶。
2014年木薯產量3124萬噸,鮮木薯和木薯干出口680萬噸,出口額15億美元。木薯澱粉出口153.8萬噸,出口額6.4億美元。
二、工業:泰國2014年製造業產值1550億美元,佔GDP的42.0%。製造業主要門類有:采礦、紡織、電子、塑料、食品加工、玩具、汽車裝配、建材、石油化工等。2014年泰國汽車產量達200萬輛,躋身全球十大汽車生產國。
三、旅遊業:泰國旅遊資源豐富,有500多個景點,主要旅遊點:曼谷、普吉、帕塔亞、清邁、華欣、蘇梅島等。據泰國旅遊局統計,2014年泰國到訪外國遊客2478萬人次,同比增長-6.7%。其中,中國入泰遊客462萬人次,同比增長-0.29%。據世界旅遊組織統計,旅遊及其帶動相關產業占泰國GDP的近五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