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公共經濟學 關稅對國民經濟有哪些影響
公共經濟學中,關稅對國民經濟的影響,主要在於關稅的經濟效應。
徵收關版稅會引起進口商品權的國際價格和國內價格的變動,從而影響到出口國和進口國在生產、貿易和消費等方面的調整,引起收入的再分配。關稅對進出口國經濟的多方面影響,稱為關稅的經濟效應。
一、關稅對政府收入的影響。歷史上對進口商品所徵收的關稅,是政府收入的重要源泉。徵收關稅,無疑可以增加政府的稅收。而免徵或減征、緩征關稅,會引起即期財政收入的減少。
二、關稅調整一國的生產。在當代,關稅的主要功能發生了很大變化。已不僅僅是增加政府的稅收,而更大的作用是去阻擋來自國外商品的進入,保護國內市場和國內相關的產業。當一國經濟發展落後,國際競爭力不強時,往往奉行貿易保護主義政策,防止過度進口對國內產業的沖擊。
三、關稅影響一國的國際貿易和消費。當關稅稅率提高時,會引起國際進口量的減少;而降低關稅,意味著進口量增加。而由於關稅由進口國消費者負擔,關稅的變化,同時會引起某種商品價格的變動,進而影響到消費者的消費心理。
⑵ 國際貿易經濟學題 大國徵收進口關稅對出口國價格的影響是價格上升還是下降
征稅會導致出口成本增加
出口者必然要將這一部分成本轉嫁給消費者
所以價格會上升
⑶ 國際經濟學:如果一國對進口商品徵收關稅,將如何影響該國與外國之間的長期實際匯率和長期名義匯率
徵收關稅使得外國出口需求減少,使得本國居民的消費從外國商品轉移到本國產品,本國商品相對需求增加。在長期會引起本國貨幣實際升值。如果貨幣的供給量不變,實際匯率升值會帶來本幣名義匯率的升值。
特別是對數量眾多、價值低廉的商品進口的限製作用較大,因為單位稅額固定,不論商品質量和價格如何,徵收同樣的稅額,低價貨物進口利潤較低,可有效地增加商品的成本。
當進VI商品價格下跌時,從量稅的限製作用也更加明顯,可以防止外國商品低價傾銷或為逃避關稅有意壓低進口商品價格的情況。
(3)徵收關稅對進口國有何經濟影響擴展閱讀:
通常進口商在貨物到達後所規定的工作日內辦理通關手續。如果進口商對於某些特定的商品,如水果、蔬菜、鮮魚等易腐商品,要求貨到時立即從海關提出,可在貨到前先辦理提貨手續,並預付一筆進口稅,至次日再正式結算進口稅。
如果進口商想延期提貨,在辦理存棧報關手續後,可將貨物存入保稅倉庫,暫時不繳納進口稅。在存倉期間,貨物可再行出口,就不必付進口稅,如打算運往進口國國內市場銷售,在提貨前必須辦理通關手續。
貨物到達後,進口商如在規定日期內未辦理通關手續,海關有權將貨物存人候領貨物倉庫,期間一切責任和費用均由進口商負責。如果存倉貨物在規定期間內仍未辦理通關手續,海關有權處理該批貨物。
⑷ 對進口商品徵收關稅和實行進口限額對本國經濟分別產生什麼影響
關稅是政府增加財政收入的方式之一。 但是,隨著世界貿易的不斷發展,關版稅對國家財權政收入的比例正在下降。 每個國家根據其類型和價值對進出口貨物徵收一定的稅額。
其作用是通過征稅提高進口商品的價格,降低其市場競爭力,減少對國內產品的不利影響。 關稅具有保護國內生產工業的作用,但它們的不利影響正逐漸在當今的經濟全球化中出現。 主要是對就業率的影響。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稅暫行條例》的規定,我國僅對4類貨物徵收消費稅。
第一類:過度消費會對身體健康、社會秩序、生態環境等方面造成危害的特殊消費品,如煙、酒、鞭炮、焰火。
第二類:奢侈品等非生活必需品,如貴重首飾及珠寶玉石、化妝品以及護膚護發品。
第三類:高能耗的高檔消費品,例如小轎車、摩托車。
第四類:不可再生和替代的石油類消費品,例如汽油、柴油。
⑸ 關稅的福利損失是怎樣產生的它會對一國的經濟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福利損失的產生:
關稅的收入效應(revenue effect):代表政府獲得的關稅收入。是消費者剩餘損失的一部分,從貨幣角度看,它轉移到了政府中。對國家總體而言,收入效應並不會減少總福利;消費者剩餘僅僅是由個人轉移到公共部門而已。
關稅的再分配效應(redisributive effect):是消費者剩餘向國內進口競爭產品的生產商轉移的那部分,是收入由消費者向生產者的轉移。與收入效應一樣,它不會導致總體經濟福利的損失。
關稅的保護效應(protective effect):是低效率的國內生產代替了高效率的國外生產,出現了關稅的保護效應,代表了經濟損失。
官稅對經濟的影響:
關稅對福利的影響包括收入效應、再分配效應、保護效應和消費效應。小國模式說明:其關稅徵收,導致需求減少,但不會影響世界價格,所以供給曲線是一條直線。
⑹ 降低關稅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對進口商品徵收關稅有雙重作用,一是充作預算收入,二是保護國內產業。
關稅減讓對財政的影響我國海關稅收(包括關稅和增值稅)是財政收入中非常穩定,非常可靠的一個來源。以2000年為例,海關共上繳稅收2,242億元(其中關稅751億元,進口環節稅———包括增值稅、消費稅等1,491億元),佔全國財政總收入(13,380億元)的1..8%,佔中央財政總收入(7,854億元)的29.6%,佔中央財政本級收入(6,986億元)的32.1%。
降低關稅會不會減少財政收入?國際貿易自由化的經驗證明,由於降低關稅刺激了貿易,在許多情況下海關稅收反而增加。我國也有自己的經驗。1992年我國關稅水平是43.2%,當年海關征稅(包括進口環節稅)381億元。2000年關稅水平降至16.4%,海關征稅達到2,242億元,相當於1992年的征稅額的5.9倍;
預測2005年關稅降到9.4%以後的海關稅收,需要假設幾個條件。如果現行13—17%的增值稅率不變;進口貿易比入世前有更高的增長;海關征稅的稅基有所擴大;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略微下調。在這些條件下,海關所征關稅和進口環節稅的總和將從2000年的2,242億元增加到2005年的3,000億元,增幅為三分之一(其中關稅部分有所下降)。
關稅減讓對國內工業的影響我國關稅制度對國內工業實施了長達40多年的高關稅保護。1950年頒布的新中國第一部稅則,平均稅率52.9%,至1985年下調至38%。1992年稅則目錄轉換,平均稅率又調到43.2%。在不適當的高關稅庇護下,我國產業結構調整緩慢,國際競爭力很弱。
1994年以來,我國實行過三次大幅度的自主降稅方案,今年已降至15.3%。比較1992年的43.2%的水平,累計降稅幅度已達64.6%。國內產業———從農業到工業,從原材料到製成品,從零部件到機器設備———經歷了來自外國同類產品的激烈競爭。我國經濟在競爭中獲得了發展,增長速度居世界之最。三次降稅過程是平穩的,政府也積累了寶貴的貿易自由化的經驗。
如果我國在年內能夠順利加入世貿組織,我國關稅將在四年內分四個階段履行降稅義務,把平均關稅水平從目前的15.3%逐步降到9.4%,平均每年降1.5個百分點,即:2001年底降至13.8%,2002年降至12.3%,2003年降至10.8%,2004年降至9.4%。
若干具體產業的降稅信息技術產品包括通訊設備、計算機、晶元在內的二百多項信息技術產品將在2005年實施零關稅。這對我國電子、信息行業將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但是WTO信息技術產品的生產大國和貿易大國幾乎都取消了關稅,信息技術變成一個貿易自由化的領域,因此我國實施零關稅的利弊得失應該是平衡的。
機器設備製造業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外商投資企業進口投資設備、對內資企業進口技改設備、國內重大項目進口先進技術設備,一貫實施減免稅政策。去年此類減免稅進口總額多達145億美元,免稅額超過人民幣300億元,加入WTO之後,這項政策將會繼續實施。入世後,機器設備稅率的降低,對該行業的影響是有限的。
原材料和零部件降低原材料和零部件的關稅,一方面會加大對國內原材料和零部件工業的競爭壓力;另一方面又會減低國內製造業的成本,提高我國製成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關於我國經濟對國際市場的較高的依賴度,降低原材料和零部件關稅對我國經濟產生的影響是利大於弊。
汽車我國小汽車關稅從現在的70%降至25%,相比美、歐、日的不足3%的關稅,保護程度仍然相當高。我國現有合資汽車廠有能力製造出更好的、更便宜的轎車,以適應入世後的競爭局面。
農產品入世後,我國糧、棉、油、糖、毛五種大宗農產品將採用關稅配額辦法來保護。配額用完後的高關稅足以阻礙進口,不至於發生國內產業遭受嚴重沖擊的局面。我國的水果、蔬菜、牛羊豬肉、禽肉、水產品,國際競爭力尚可,但是降稅程度不算小,要作好競爭的准備。
⑺ 分析大國對進口商品徵收關稅的經濟效應
一國政府可以採取各種不同的手段來干預本國的進出口,從而影響本國的經濟活動。徵收關稅和實行進口限額是影響進口的兩種主要的方法,它們都可以起到限制本國的進口,保護國內同類產品的生產,調節國際貿易收支狀況的作用,但它們對本國經濟的影響又是有所不同的。
對進口商品徵收關稅後,本國經濟可能受到下述影響:改種商品的國內價格提高,不利於進口商品的銷售,使進口數量受到限制。對進口數量的影響大小,取決於關稅率的大小及該商品國內市場的需求彈性大小。稅率越高,進口越受限制;彈性越大,進口也越受限制。
(7)徵收關稅對進口國有何經濟影響擴展閱讀:
關稅的經濟效應:
一般說來,當一國的經濟實力強大,在國際競爭中處於優勢時,往往奉行自由貿易政策,關稅體現的主要是稅收的職能;相反,當一國經濟發展落後,國際競爭力不強時,則往往奉行貿易保護主義政策,這時候關稅的保護職能居於重要甚至主要地位。
徵收關稅會引起進口商品的國際價格和國內價格的變動,從而影響到出口國和進口國在生產、貿易和消費等方面的調整,引起收入的再分配。關稅對進出口國經濟的多方面影響稱為關稅的經濟效應。
歷史上對進口商品所徵收的關稅,不管是從量關稅(SpecificTariffs)還是從價關稅,都曾經是政府收入的重要源泉。但是在當代,關稅的主要功能已不再是增加政府的稅收,而是去阻擋來自國外商品的進入,保護國內市場和國內相關的產業。
⑻ 關稅對進口國經濟的影響
關稅對本國經濟的影響的大小取決於該國國內的供給與需求情況,也取決於該國回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答。
對於小國來說,徵收關稅後,國內價格上漲,本國進口需求減少,增加進口競爭行業產品的生產,減少出口產品的生產;減少進口產品的消費,減少貿易量,降低社會的福利水平。
而對於大國來說,增加進口品的生產,減少出口品的生產,進口產品的相對價格下降,貿易條件改善,社會福利水平下降,但也有可能上升。
但是,無論大國還是小國,不管本國有無能力影響國際市場價格,徵收關稅都會導致產品國內價格上升,生產增加,進口減少,消費縮減,但影響程度則會由於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不同而不同。
⑼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對中美兩國將帶來哪些影響
具體來講,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子產品、服裝和其他消費品加征關稅實際上相當於對回美國消費者和企答業「征稅」,這將抵消美國民眾從特朗普政府稅改政策中獲得的好處。
同時,加征關稅不僅會損害中國出口商利益,也會傷害那些向中國出售零部件、但在中國最終組裝成品後再出口的美國企業。
他們指出,對零部件產品加征關稅還會令美國製造業以更昂貴的價格獲取關鍵零部件,擾亂現有供應鏈,降低美國製造業出口競爭力,從而影響美國就業。
考慮到美國醫療、教育和緊急救助等服務提供商嚴重依賴消費電子和其他產品進口,加征關稅也會使這些重要服務受到影響。
此外,加征關稅造成產品消費減少還可能導致股市下跌、令美國金融市場承壓。
⑽ 簡述徵收關稅對一國經濟福利的影響。
徵收關稅是一國政府增加其財政收入方式之一,但隨著世界貿易的不斷發展,關稅占國家財內政收入容的比重在不斷下降。每個國家都會對進出口的商品根據其種類和價值徵收一定的稅款。其作用在於通過收稅抬高進口商品的價格,降低其市場競爭力,減少在市場上對本國產品的不良影響。關稅有著保護本國生產業的作用,但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其不利的影響也在逐步顯現。主要是對就業率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