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沈陽經濟區總體發展規劃

沈陽經濟區總體發展規劃

發布時間:2020-12-27 17:22:22

A. 沈陽這個城市的未來發展空間有多大

沈陽經濟區望眼東北亞

強音:在經濟全球化、區域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以沈陽為中心的遼寧中部城市群與以大連為中心的遼寧南部沿海城市群集聚構成全國大城市最為密集的遼中南大都市帶,有望成為21世紀乃至東北亞區域經濟發展的核心之一。

兩大概念解讀

經濟區:即由多種生產要素組成的「地域經濟共同體」,其實際意義在於其各部分空間上的接近和性質上的統一。

沈陽經濟區:是以沈陽為中心,通過中心城市沈陽的經濟輻射和吸引,與周圍經濟社會活動聯系緊密的地區形成的「區域經濟共同體」。其地域范圍並非一成不變,而是隨經濟體制和經濟運行方式的改變,以及中心城市沈陽的經濟實力和服務功能的增強有所變化,因此沈陽經濟區的發展將分階段進行。

沈陽經濟區的組成

依據目前省內經濟情況,沈陽經濟區將由遼寧中部城市群中部分城市的主要區域組成,即沈陽市、撫順市(不含清原、新賓)、本溪市(不含桓仁)、鞍山市(不含岫岩)、遼陽、鐵嶺市(不含西豐、昌圖)。

沈陽經濟區的規劃思路

以老工業基地調整與改造、實現新型工業化和現代化為目標,以提高城市競爭力和綜合實力為中心,以城市間經濟、社會聯系為基礎,以行政協調領導為保證,實施區域一體化、城鎮協調發展、生態經濟戰略、真正將沈陽經濟區建設成為開放型、一體化和現代化開放型城市組合,成為繼「珠三角」、「長三角」和「京津唐」地區之後的第四個增長極或核心區。

沈陽經濟區近中遠三大建設目標

近期目標:加快結構調整與區域整合步伐,拓展沈陽中心城市功能,充分發揮沈陽作為區域性中心城市的作用,將沈陽經濟區建成更加一體化的網路組合型城市群,成為一個高效的有機整體和真正一體化的經濟區。

中期目標:加強沈陽經濟區與「京津」、「山東半島」的經濟合作與聯系,使其成為環渤海經濟圈的又一重要增長極。

遠期目標:使沈陽經濟區成為東北亞經濟圈中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大都市圈。

沈陽經濟區六大戰略構想

強音:沈陽經濟區是開放式的「城市集合」,因此,經濟區的構建與發展,必須從促進發展與健全制度兩方面著手,加快對經濟區城鎮體系及交通、信息、能源、環境等基礎設施進行整合。

構想一:產業互補,避免浪費

本著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原則,沈陽經濟區將重點發展裝備製造和原材料工業,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各城市要從整個經濟區考慮支柱產業和主導產業的發展,形成合理分工、合作競爭的發展格局,堅決杜絕產業同構化現象,避免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

構想二:陸路交通一體化

專家認為,沈陽經濟區應以交通一體化為基礎。沈陽經濟區內,各城市之間應該在城市間長100公里的距離內,有方便的交通方式讓人們工作通勤、日常公務、購物、旅遊、休閑。在高速公路建設上,今後將形成以沈陽為中心的「一網、七射、兩環」的公路格局。一網即經濟區內公路網;七射為沈陽—康平、沈陽—新民高速公路與現有的五條高速公路;兩環即經濟區內鐵嶺—撫順—本溪—遼陽—遼中—新民—法庫—鐵法—鐵嶺的環形快速通道與沈陽三環繞城高速公路。

構想三:擴建桃仙新建空港

今後,沈陽經濟區將強化機場服務功能,擴建沈陽桃仙國際機場,將其建設成為設施一流的東北地區空運中心,並爭取成為國家級樞紐機場;在此基礎上規劃建設沈陽經濟區的第二空港,與桃仙國際機場共同構築經濟區空中對外聯系通道。

構想四:沈陽經濟區人口總規模2400萬

沈陽經濟區將本著一個核心、多個副中心的都市圈戰略建設,即「釜底加薪」做強中心城市沈陽,「錦上添花」激勵副中心城市鞍山、撫順、本溪、遼陽、鐵嶺發展,「雪中送炭」扶持海城、開原、新民等縣級市。整個經濟區將形成「一核、6副、10星」的網路化組合城市群,力爭盡快實現經濟區人口規模2400萬人的目標。一核是中心城市沈陽,人口規模可以發展到1000萬人;6副是鞍山、本溪、撫順、遼陽、鐵嶺、營口六大城市,人口總規模可以發展為500-1000萬人;10星是海城、開原、鐵法、新民等10個中小型城市,人口總規模可以發展到300-600萬人。

構想五:「024」打遍沈陽經濟區

信息化提升城市化的水平和等級,沈陽經濟區建設,要求區域范圍內大力發展電話網、數據通信網、移動通信網、智能網等網路建設,使經濟區通信網的規模容量和技術水平達到全國先進水平,以適應信息化社會的多層次需要。力爭繼北京、上海、廣州之後建設沈陽通信地球站,使之成為又一個國際通信網的對外介面,力爭實現沈陽經濟區統一的024長話網。

構想六:山、城、田、海統籌建生態

沈陽經濟區生態系統將建設以山(東部山林地區)、城(區域內城市化地區)、田(中部農田林網地區)、海(渤海)為基礎,利用山脈、水體、森林、田園建設城市間的綠化與生態隔離帶,利用自然水系和交通走廊建設城市生態走廊。

沈陽經濟區與「長三角」、「珠三角」過招

強音:廣州市規劃局局長潘安和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諸大建教授分別對「珠三角」和「長三角」區域發展戰略進行了詳細的論述,並就二者與沈陽經濟區的優勢進行了一番對比。盡管目前沈陽經濟區無論是城市規模等級還是區域綜合經濟實力均無法與「長三角」和「珠三角」相提並論,但專家們一致認為,沈陽經濟區未來所具有的巨大發展潛力不容小視。

第一回合:城市規模等級對比

「長三角」面積10萬平方公里,全部人口近7600萬人,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753人,城市數69個(含縣級市);「珠三角」面積4萬多平方公里,全部人口2306萬人,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553人,城市數28個(含縣級市);沈陽經濟區面積5.9萬平方公里,全部人口近1900萬人,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315人,城市數11個(含縣級市)。專家認為,以上三大城市群的共同特點是,都形成了由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縣城、中心鎮與集鎮組成的七個層次等級,各類城市呈現出寶塔型特點。但沈陽經濟區在第一、第二層次上與「長三角」、「珠三角」相比,規模和數量上都存在差距。區內城鎮體系不盡合理,特大城市、大城市多,中小城市少且不發達,城市群結構呈現嚴重的「頭重腳輕」狀態。小城市和小城鎮無論數量和實力都不及「長三角」和「珠三角」。

第二回合:區域綜合經濟實力對比

改革開放以來,長、珠三角充分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和兩個市場,使社會經濟得到前所未有的迅速發展,成為全國最具活力的地區。相對而言,沈陽經濟區受傳統計劃經濟體制影響,在轉軌過程中體制性、機制性和結構性矛盾還較為突出。

第三回合:區域中心城市基礎設施對比

除了建成區綠地覆蓋率占優,沈陽在人均城市建設資金、人均日生活用水量、人均擁有道路面積、萬人擁有公交車輛幾項主要指標方面,與廣州、上海的基礎設施建設相比仍處明顯劣勢。

三大優勢決定沈陽穩坐經濟區頭把交椅

強音:沈陽所具備的三大優勢,必將使其穩坐沈陽經濟區中心城市這一「頭把交椅」,並帶動區域經濟共同發展,實現多贏。

優勢一:區位居中四通八達

沈陽地處遼寧中部城市群、環渤海經濟圈和東北亞經濟圈的中心位置,是溝通關內外聯系的咽喉,聯系東北經濟腹地與沿海經濟帶的黃金通道。獨特的地理、區位和交通優勢是沈陽成為中心城市的基礎性前提條件。

優勢二:經濟增長速度「如飛」

沈陽 G DP連續多年保持兩位數的增長,「九五」期間年均增長12.8%,2002年增速居全省之首。沈陽對周邊城市已經形成了產業、人才、技術、資金、信息集聚的綜合效應。從開放度看,沈陽有駐沈領事館5個,成為東北地區的對外窗口,並同13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穩定的經貿關系。

優勢三:資產存量適合孕育重大項目

沈陽工業門類齊全,配套能力強,其資產存量大,固定資產達1000多億元,十分適合發展重大高新技術產業化項目,容易創造出先導性的產業優勢,國家扶持老工業基地改造和振興的優惠政策,必將為沈陽發展注入強大的動力。

建設部副部長談沈陽經濟區

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應邀參加了研討會,他對沈陽經濟區的提出和建設規劃給予充分肯定。他認為,遼寧省省委、省政府及時提出沈陽經濟區的發展,對於中國經濟的發展非常重要,甚至用沈陽經濟區是現階段生產力發展與城市化發展程度的必然產物和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一大幸事來高度概括沈陽經濟區的重要意義。他同時也對沈陽經濟帶的發展提出兩點中肯的建議,即,要考慮全國三大都市帶的均衡發展,還要考慮全球化產業轉移的時機。

參考資料:沈陽經濟區建設將牽動中國經濟發展神經

B. 沈陽市鐵西經濟開發區在那裡買樓房,未來發展會怎樣。有沒有升值空間,求各位大神幫忙評論回復,謝謝了!

那你可以主要關注一下張士地鐵口附近,還有一定的升值空間望採納

C. 沈陽沈北新區的背景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是什麼

2006年10月,繼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鄭州鄭東新區成立之後,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國務院又正式批准成立了--沈陽沈北新區。

沈北新區坐標介於東經123°16'至48',北緯41°54'至42°11'之間。位於大連、沈陽、長春、哈爾濱"東北城市走廊"中部,南靠沈陽市區,北連鐵嶺,東鄰撫順,西接遼西走廊,是連接吉林、黑龍江和內蒙古三省區的黃金通道和"東北城市走廊"的樞紐重地。長大鐵路、哈大專客,沈哈、沈環高速公路,101、102、203國道穿境而過,新區距沈陽桃仙國際機場僅半小時車程。

2006年3月,沈陽市委、市政府決定,將沈陽市北郊區新城子區與沈陽輝山農業高新技術開發區合並組建沈北新區。新區面積1098平方公里。

沈北新區,按照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要求,以世界的眼光、未來的高度、現代化的標准,正在全力建設創新沈北、生態沈北、文化沈北、宜居沈北。根據創新、生態、文化和宜居這4個定位,沈北新區以項目建設為中心,以創新、生態為主線,以構建和諧為宗旨,以高速發展為支撐,逐步建設成為經濟發達、環境優美、文化繁榮、社會和諧的創新型城市。

沈北新區,將以科技創新和體制創新為核心,通過全面創新和綜合配套改革,探索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模式。

沈北新區將著力培育四大創新產業,即:培育發展農產品深加工產業,建設全國最大最好的農產品深加工產業集群;培育發展電子信息產業,建設東北亞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基地;培育發展物流商貿產業,建設東北地區物流貿易中心;培育發展現代房地產產業,建設中國北方最具魅力的生態宜居城市。

沈北新區將全面落實遼寧省區域經濟發展戰略,建設沈陽-鐵嶺工業走廊,以道義、虎石台、輝山、新城子四個開發區為重要節點,利用5年左右時間,建成以玉米生物產業、電子信息產業為主體的超千億產值的重要經濟增長區域。

沈北新區將集中打造兩大城市發展空間,即:集中打造以沈陽輝山、虎石台、道義三個省級以上開發區為主體的近300平方公里的蒲河生態新城,集中打造以新城子鄉、新城子街和新城子開發區為主體的近100平方公里的新城子現代副城。

沈北新區將加快建設八大體制創新和開發開放平台,即:沈陽輝山農業高新技術開發區、沈陽虎石台經濟技術開發區、沈陽道義經濟技術開發區、沈陽新城子經濟技術開發區、沈陽玉米工業園、沈陽蒲河新城電子信息產業園、沈陽怪坡旅遊風景區、沈陽七星山旅遊風景區。

海內外投資者紛紛看好新區,美國通用電氣、德國西門子、韓國三星、荷蘭TNT、法國達能、中糧集團等10餘家世界500強企業,以及沈陽乳業、南京雨潤、華美畜禽、金石豆業、禾豐牧業、東亞種業、通威飼料等近20家國家級農產品深加工龍頭企業相繼落戶新區。

"十一五"時期,沈北新區將引進培育規模以上企業2000家,主要經濟指標每兩年翻一番,實現工業產值2000億元,財政收入40億元,經濟社會發展總體水平進入全省區(縣市)的前列。

沈北新區簡介

一、規劃范圍

沈北地區范圍北到市區北邊界、東到棋盤山西邊界、南到北三環、西到沈山鐵路,總面積1098平方公里,包括新城子、於洪、農業高新區、大東、東陵、皇姑六個區域,共轄9鎮、5鄉、256個居民點;

沈北新區是沈北地區的一部分,指新城子區和農業高新區兩部分,范圍為北到沈陽市區北邊界,南至北側三環繞城高速公路及二、三環之間的前進鄉,東至棋盤山風景區西邊界,西至於洪區東邊界,面積為831平方公里;

沈北新城為沈北新區內蒲河以南區域,范圍為北至蒲河,南至北側三環繞城高速公路,東至棋盤山風景區西邊界,西至沈山鐵路,面積191平方公里。

二、社會經濟發展情況

沈北新區總人口29萬,其中城鎮人口10.7萬。沈北新城總人口為11萬,其中城鎮人口7.3萬,沈北地區大部分城鎮人口集中在沈北新城。

2005年,沈北新區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28.3億元,其中,輝山農業高新區自2002年1月28日成立以來,各項主要經濟指標每年均成倍增長。在農業部公布的60個國家級園區中,輝山農業高新區無論企業的規模和數量,均已成為中國最大的農產品深加工基地;成為遼寧省用「三化」解決「三農」的典範與龍頭;成為國家開發銀行全國「三化」解決「三農」的示範區;新城子區經濟綜合實力不斷提升。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1億元,比2000年翻了一番,年均增長16.8%。

沈北新區分布有道義經濟開發區、沈陽農業高新技術開發區兩個省級開發區及虎石台經濟技術開發區、德國工業園等產業園區,主要以農產品加工(乳品加工、糧油加工、果蔬加工、禽畜加工、生物制葯等)、機械製造、醫葯化工等產業為主。其中,虎石台為沈陽第一大鎮,距沈陽市城區5公里,現狀人口為4萬人。道義鎮依託道義經濟開發區,是《沈陽城市總體規劃(1996-2010年)》確定的組團之一,現人口為2.5萬人。。

三、綜合交通情況

沈北新區擁有長大鐵路、裕虎鐵路聯絡線、清水台鐵路專用線、沈哈高速公路、三環高速公路、101國道、102國道、203國道、十大線(省道)等。優越的經濟區位和快速便捷的綜合交通體系為區域的高速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四、河流水系情況

沈北新區處於遼河與渾河兩大水系之間,流經境內的較大河流有遼河和蒲河。其中遼河水系有萬泉河、羊腸河、長河和左小河;渾河水系有蒲河和九龍河。

蒲河貫穿沈北地區,長度約47.5公里,(其中沈北新區內蒲河段39公里)是集防洪、排澇、灌溉及生態工程於一體的市管中型河流。現狀蒲河只有局部地段進行了治理,治理河道長5.8公里,防洪標准50年一遇。

五、區域自然生態資源及礦產資源

沈北新區的礦產資源主要有煤炭、石灰石等。沈北地區風光綺麗,歷史悠久,名勝眾多,人文古跡眾多,民族風情濃郁,旅遊資源十分豐富,自然旅遊資源主要有:怪坡、七星山、石佛寺水庫等;人文旅遊資源主要有:凈居院舍利塔、石佛寺、遼雙州城址、錫伯族民俗村等。

六、人文環境情況

沈北地區擁有十幾所大中專院校,遼寧大學、沈陽師范學院及虎石台地區的大專院校,共計10餘所,擁有專業技術與管理人員4000餘人。可為沈北大開發提供強大的人才與智力上的支持。

D. 沈陽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經濟發展

經過19年的開發建設,現已聚集了43個國家和地區的外商在沈陽開發區投資興業,共有90家跨國公司在開發區投資建廠,其中世界500強企業32家。19年來,開發區累計批准進區項目2234個,其中:三資項目1408個,500萬美元以上項目443個;累計實現投資總額1840億元,協議利用外資額137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額31.9億美元;累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402.5億元,實現工業總產值3863.8億元,稅收收入139.9億元,出口創匯38.6億美元。全區地區生產總值、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和增加值、財政收入、利用外資、固定資產投資等主要經濟指標連年實現了增幅30%以上的高速增長,且均在全市各縣、區的經濟建設綜合評價排名中位居首位。今年6月,國家發改委和國務院振興東北辦授予我區「鐵西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暨裝備製造業發展示範區」稱號,同時,作為沈西工業走廊的龍頭,已列入全省「十一五」重點發展的兩大戰略之一。開發區現已發展成為國內最具經濟活力、最具競爭力、最具發展潛力的地區。
截至2006年1月末,已有41個國家和地區的外商來區投資,引進項目1837個,協議投資總額達1442億元,實際利用外資22億美元,進區投資的跨國公司83家,其中世界五百強企業25家,包括可口可樂、米其林、普利斯通等大型跨國企業。形成了裝備製造、汽車及零部件、醫葯化工、新型冶金、食品飲料包裝、紡織印染服裝、家電及電氣、鑄鍛、模具及壓鑄件、儀器儀表等十大產業集群,吸引了一大批國內外投資者前來投資。成為沈陽乃至東北地區最具活力的經濟增長點。
隨著中央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的實施,沈陽經濟技術開發區以建設中國現代製造業之都為目標,大力引進、發展和培育製造業企業,努力成為聚集國際先進製造產業的平台,全力打造中國發展現代製造業的新高地。
2007年,國家發改委授予鐵西新區(含沈陽經濟技術開發區)為「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暨裝備製造業發展示範區」,雙「示範區」稱號的獲得,標志著這片4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將進一步發展成為中國先進裝備製造業的聚集區,並向著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裝備製造業聚集區不斷邁進。

E. 沈陽經濟區的介紹

沈陽經濟區是遼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區域發展戰略。沈陽經濟區以沈陽為中內心,輻射八個城市,形成容聯系緊密的「區域經濟共同體」。對加強區域協調發展,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加速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促進遼寧老工業基地的全面振興具有重大意義。沈陽經濟區將本著一個核心、多個副中心的都市圈戰略建設,整個經濟區將形成「一核、7副、10星」的網路化組合城市群,一核是中心城市沈陽;7副是鞍山、撫順、本溪、營口、阜新、遼陽、鐵嶺七個地級市;10星是海城、開原、調兵山、新民等10個縣級市。

F. 沈陽張士開發區或沈陽經濟技術開發區。是哪個區

您好 這個是鐵西 千真萬確的

以前是於洪區的 後來和鐵西區 合署辦公成立鐵西 新區
比以前的鐵西 多了一個新字
但是因為以前是於洪的 所以這邊的 電力 有線電視 還有一些
企業的 地址還是寫於洪 或者乾脆寫 沈陽經濟技術開發區 !!~~
您在網上查 很多的網頁更新比較慢 照成的
就好比 某個商店 已經暫停營業了 但是 某些地圖上還能看到這都是 更新比較落後造成的!!~
沈陽經濟技術開發區位於沈陽市西南部,創建於1988年6月,1993年4月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規劃面積35平方公里。2002年6月18日,沈陽經濟技術開發區與老工業基地鐵西區合署辦公成立鐵西新區,總規劃面積126平方公里,其中開發區規劃面積86平方公里。2007年,原沈陽細河經濟區並入沈陽經濟技術開發區,總規劃面積達到444平方公里,是國內第一大開發區。同時也是遼寧省和沈陽市的發展重點——沈西工業走廊的起點。

G. 沈陽近海經濟區的一流規劃

戰略背景:遼寧省委提出「五點一線」沿海開放和遼寧中部城市群率先崛起兩大振興戰略,目的就是通過沿海與腹地優勢互補、良性互動,打造「海上遼寧」,進而實現遼寧老工業基地的全面振興。隨著以沈陽為中心的遼寧中部七城市經濟一體化的逐步形成,為加速沈陽發展,充分發揮在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中的輻射帶動作用,沈陽市委審時度勢,做出了建設沈西工業走廊,打通聯結沈陽老工業基地與營口港黃金財富大道的戰略舉措。
沈西工業走廊,被遼寧省「十一五」規劃確定為全省的重點發展區域,是遼寧省腹地經濟與沿海經濟互動的重要樞紐,是遼寧省及沈陽市未來30—50年發展的主要空間。由此,處於沈西工業走廊最前端、臨近營口港、規劃面積668平方公里的沈陽近海經濟區應運而生,成為溝通沿海與腹地經濟優勢互補、良性互動的鑽石節點。尤其是在今年剛剛閉幕的全國兩會期間,作為全國人大代表,陳政高同志建議,要把沈西工業走廊的開發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沈陽近海經濟區將成為繼上海浦東、廣州南沙、天津濱海之後中國新的臨海工業經濟增長極。
戰略思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解放思想,改革開放,發揮優勢,堅持未來的眼光、世界的高度,突出發展特色、科技創新、優化環境,用新思路、新體制、新機制推進經濟區不斷提高綜合實力、創新能力、服務能力、競爭能力,在促進沿海與腹地優勢互補、良性互動,推進沈陽近海戰略發展,支撐老工業基地振興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發展目標:沈陽近海經濟區秉承工業立區、物流興區、商貿活區、生態建區的發展戰略,計劃用5年時間引進規模以上企業800家,實現產值1000億元,人口規模發展到50萬,建設成中國裝備製造及配套產業聚集區、中國有色金屬加工之城、中國機泵發展布局:「一廊」、「三城」、「五區」。「一廊」,即沈西工業走廊;「三城」,即近海工業新城、物流商貿新城、濱水文化新城;「五區」,即臨港先進裝備製造及配套產業區、臨港出口加工及物流產業區、臨港新型材料產業區、臨港國際石化產業區、臨港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區。
產業定位:立足臨港先進裝備製造及配套產業區,重點發展專用設備製造及鑄鍛造、機加、泵閥等配套產業集群;立足臨港出口加工及物流產業區,重點發展出口加工、國際貿易、現代物流、保稅倉儲、分撥配送、市場交易及與之配套的中介服務產業集群;立足臨港新型材料產業區,重點發展有色金屬加工以及新型建材、環保節能材料等產業集群;立足臨港國際石化產業區,重點發展石油、天然氣、煤等精細化工、專用化工產業集群;立足臨港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區,重點發展重型汽車製造及發動機、關鍵零部件、電子裝置等產業集群。

H. 沈陽經濟區的經濟

沈陽經濟區由沈陽、鞍山、撫順、本溪、營口、阜新、遼陽、鐵嶺八城市組成,區域面積7.5萬平方公里,總人口2359萬人,城市化率65%。2009年,八城市地區生產總值9984.7億元,佔全省66.3%,占東北三省32.7%。是我國城市化水平最高、經濟最活躍的地區之一。 沈陽經濟區通過中心城市沈陽的經濟輻射和吸引,與周圍經濟社會活動緊密聯系的地區形成的「區域經濟共同體」。沈陽經濟區各市具有天然的地緣關系,彼此之間水相系、山相連、人相親,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經濟地理單元。沈陽經濟區是我國重要的重化工業發展基地之一,是東北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區域和遼寧省的經濟核心地帶。全區總面積75402平方公里,佔全省的50.95%;總人口2362萬人,佔全省的54.9%。2007年,沈陽經濟區總人口2362萬人,占遼寧省的54.9%;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098.4億元,佔全省的64.4%;實際利用外資57.8億美元,佔全省的63.5%;財政一般預算收入465.4億元,為全省的4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313億元,佔全省的5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366.1億元,佔全省的58.7%。經濟區整體上保持較高的發展速度,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
2009年沈陽經濟區各城市gdp
1.沈陽市4350億
2.鞍山市1915億
3.營口市820億
4.撫順市707億
5.本溪市680億
5.遼陽市658億
7.鐵嶺市653億
8.阜新市270億

I. 沈陽經濟區的綜合概括

沈陽經濟區以沈陽為中心、半徑100公里范圍內涵蓋了沈陽、鞍山、撫順、本溪、營口、阜新、遼陽、鐵嶺8個省轄市,是東北經濟區和環渤海都市圈的重要組成部分。區域面積7.5萬平方公里,總人口2359萬人。 2009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984.7億元,占東北三省32.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611億元,占東北三省33.9%。城市化率達到65%,是我國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區之一。
10年後建成東北亞重要經濟中心
到2020年,沈陽經濟區基本實現區域經濟一體化,綜合實力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成為東北亞地區重要的經濟中心。按照新型工業化「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得到充分發揮」的要求,沈陽經濟區力爭經過5-10年的努力實現5大目標:
■建設國家新型產業基地重要增長區。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裝備製造業基地,高加工度原材料工業基地,全國重要的技術研發、轉化、創新基地,東北地區現代商貿、物流、金融中心
■建設老工業基地體制機制創新先導區。針對老工業基地振興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先行先試、率先突破,創新體制機制,建設區域創新體系,形成較為完善的綜合配套改革政策體系。
■建設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示範區。以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為重點,大力扶持發展接續替代產業,培植多元化產業發展模式。
■建設以新型工業化帶動現代農業發展的先行區。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長效機制,壯大縣域經濟,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格局。
■建設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和諧發展的生態文明區。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節約利用資源,建設以循環經濟為核心的新型工業體系、可持續利用的資源保障體系、和諧宜居的生態環境體系。
著力構建「一核、五帶、十群」
「一核」即建設沈陽經濟核心區。充分發揮沈陽的核心帶動和輻射作用,整合發展空間,拓展城市功能,打造世界級先進裝備製造業研發基地,建設區域性商貿物流、科教文服務中心,打造區域金融中心,做大做強經濟總量,提升沈陽區域中心城市地位,逐步發展成為東北亞國際性中心城市。
「五帶」即開發建設5條城際連接帶。在連接帶上完善城市功能,加快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建設,布局產業發展新空間。形成若干經濟新區、新城鎮,以點連線,以線帶面,推進一體化建設。
一是沈陽——撫順城際連接帶。大力發展先進裝備製造業、新材料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加速推進沈陽與撫順同城化發展。二是沈陽——本溪城際連接帶。重點發展電子信息、航空製造和生物醫葯產業,大力發展新型旅遊休閑服務業,開發建設本溪生態新城。三是沈陽——阜新城際連接帶。大力發展林產品加工、新型能源、農產品深加工和裝備製造配套產業,規劃建設沈彰新城,形成沈陽、阜新、吉林三角區域的重要交通物流節點。四是沈陽——遼陽——鞍山——營口城際連接帶。發揮已有產業基地和營口港的雙重優勢,重點發展裝備製造、鋼鐵深加工、石化產業、開發建設鞍海經濟帶,遼陽河東新城。五是沈陽——鐵嶺城際連接帶。加快城市功能延伸,重點建設專用車改裝產業,發展光電信息、農產品深加工和現代物流服務業。
「十群」即以五條城際連接帶為載體,打造十個主業突出、優勢明顯的重點產業集群。
建設一批新城新市鎮
沈陽經濟區一體化發展的重要切入點就是要把沈陽和其他7城市之間連接上,開發和建設一批中小城市,實現零距離的緊密型城市群,構建產業依託和城鄉資源雙向流動的重要支撐。
省政府下發了《關於在沈陽經濟區城際連接帶規劃建設新城新市鎮的通知》,規劃建設25座規模在10萬人口以上的新城、規劃建設8座規模在5萬人口以上的新市鎮。
■重要節點新城包括:鐵嶺新城、沈撫新城、沈溪新城、燈塔新城、蒲河新城、永安新城、鐵西產業新城、渾河新城、近海新城、河東新城、首山新城、達道灣新城、海西新城、新民新城、沈彰新城、航空新城
■連接帶新城包括:新檯子新城、腰堡新城、新城子新城、佟溝新城、沙河新城、細河新城、湯崗新城、騰鰲新城、胡台新城
■連接帶新市鎮包括:清水台新市鎮、姚千戶新市鎮、古城新市鎮、望水新市鎮、劉二堡新市鎮、牛庄新市鎮、大民屯新市鎮、興隆堡新市鎮
以沈陽為中心的沈陽經濟區的基礎設施、市場要素一體化業已取得新進展。在編制完成沈陽經濟區八城市發展總體規劃綱要、重點產業帶規劃的基礎上,圍繞構建「一核、五帶、十群」產業發展新格局,我省啟動建設了城際鐵路、高速公路、城際快速通道等一批重大項目,積極打造主業突出的重點產業集群。2007年以來,沈陽經濟區內的八城市把面向國內外招商引資,加快發展產業集群,作為推進一體化發展的重中之重,先後有組織地赴香港和長三角、珠三角及福建等地區開展聯合招商活動。通過招商引資,沈撫、沈本、沈鐵、沈阜、沈遼鞍營5條重點產業帶和10大產業集群建設不斷加快,涌現出本溪葯園、鐵嶺專用車產業園、沈陽鐵西裝備製造產業集群、鞍山達道灣鋼鐵產業集群、撫順新材料產業集群、營口沿海產業基地、彰武林產品加工產業集群、遼陽芳烴及化纖原料產業集群千帆競發、齊頭並進的喜人局面。在沈陽經濟區各城市之間,我省利用城市中間地帶、利用節點發展經濟,加快城市的連接,加快同城化和一體化。在沈陽和撫順之間,我省正在加快建設沈撫連接帶,將這個連接帶作為「焊點」,把沈撫兩市連為一體、融為一體,促進沈撫兩市經濟社會的融合,實現兩市同城化。在沈陽和本溪之間,我省正在沈本大道上建設一座60平方公里的新城區,依託產業的壯大,促進人口集聚和功能提升,這既是本溪未來發展和騰飛的新希望,也是沈本兩市實現一體化發展的重要載體。在沈陽和阜新之間,我省將在阜新的彰武建設沈彰新城,形成沈陽、阜新、吉林三角區域的重要交通物流節點。
2010年4月,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改委正式批復沈陽經濟區為國家新型工業化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這標志著沈陽經濟區成為繼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成都、重慶、武漢城市圈、長株潭城市群和深圳等七個地區後,國務院批准設立的第八個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在遼寧省政府6日下午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省長陳政高表示,國務院批准沈陽經濟區進行新型工業化綜合配套改革試驗,旨在使沈陽經濟區在重點領域和環節的改革上,大膽探索,率先突破,走出一條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城鎮化道路,帶動東北等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為全國范圍內建立新型工業化發展模式、加快發展方式轉變,發揮示範和帶動作用。

J. 沈陽經濟技術開發區與沈陽經濟開發區是一樣的嗎

你說的應該是一個。沈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地址沈新路85號!

閱讀全文

與沈陽經濟區總體發展規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