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西亞經濟發展方向

西亞經濟發展方向

發布時間:2020-12-27 16:52:07

㈠ 石油對西亞經濟發展有什麼作用

1960年,由西亞國復家發起成立制了石油輸出國組織(包括拉美的委內瑞拉),目的是聯合起來,逐步擺脫石油壟斷資本的控制,並逐步將石油工業收歸國有。該組
織的性質是一些石油生產國為協調石油政策,反對國際石油壟斷資本的控制與剝削而建立的國際組織 。該組織在1973年第四次中東戰爭期間,以石油為武器,
對支持以色列的西方國家進行制裁,引起了石油危機,並因此而誘發了西方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這有利於廣大的產油國收回石油財富,這說明,第三世界是處於
東西方兩大軍事集團之外的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它沖擊著戰後國際關系中的兩極格局,隨著第三世界力量的日益壯大,它在國際政治和經濟事務中發揮著愈來愈大
的作用。
70年代以來西亞產油國經濟發展狀況:
西亞產油國經濟發展方式,主要是利用石油資源來發展本國的民族經濟。
其中,沙烏地阿拉伯和科威特等國石油財富豐裕、人口較少,已經邁入世界富國行列。伊拉克和伊朗是西亞的兩個政治軍事大國,也是石油生產大國,70年代以來,兩國經濟都有較大發展。但是,人口多、消耗大,富裕程度仍然低於海灣石油富國。

㈡ 介紹一下印度尼西亞的經濟發展狀況及潛力

1.自然資源

印度尼西亞礦物資源豐富, 石油和錫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 天然氣、鈾、鎳、錳、銅、鉻、鋁土礦、金剛石儲量也較豐富。石油探明儲量總計13億多噸, 是目前東南亞石油儲量最多的國家。另外, 據估計, 印尼沿海海底石油蘊藏量要比陸上石油多3-5 倍,以三馬林達近海的阿塔卡油田為最大。印尼天然氣儲量也很可觀, 約73萬億立方米。印尼的錫礦儲量也很大, 是繼馬亞西亞之後的世界最大錫生產國, 鎳礦儲量562萬噸, 居世界前列。 伊里安查亞還有豐富的鈾礦。廖內群島的賓坦島有鋁土礦。日惹附近產錳。金剛石推測儲量約150萬克拉, 居亞洲之首,主要分布在加里曼丹。

在農林產品方面,印尼的胡椒、金雞納霜、木棉和藤的產量均居世界首位。天然橡膠、椰子產量居世界第二。印尼的熱帶雨林面積僅次於巴西亞馬孫地區。加里曼丹和蘇門答臘的鐵木、努沙登加拉 的檀木、蘇拉威西的烏木、爪哇的柚木都是馳名於世的珍貴木材。印尼海域水產資源豐富, 種類繁多。蘇門答臘東海岸的巴眼亞比等地附近為著名漁場。勿里洞沿海產海 參, 馬魯古群島沿海產珍珠,馬都拉島沿海產海鹽。

2.經濟簡史

自1945年獨立以來, 印尼致力於推行初級產品出口發展戰略和由石油產業支持的進口替代發展戰略, 同時對外國資本進入印尼加以限制,以保護印尼民族經濟的發展。自 1967年蘇哈托政府執政以後的前十五年裡,印尼通過開發豐富的石油和其它資源, 實現 了糧食自給和生產自立。國家收入主要來自石油出口,1982年石油出口收入占國家收入的80%。在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初期, 石油出口景氣, 印尼經濟一度出現了較快的增長, 1973年到1981年, 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達7-8%。從1982年起,國際市場石油價格和其它初級產品價格開始趨向疲軟, 印尼經濟受到很大沖擊, 經濟增長速度明顯放慢, 進入八十年代中期, 世界石油價格暴跌, 印尼經濟出現了衰退。

1982-83年度, 出口和政府收入下降, 財政赤字和經濟項目逆差擴大。自八十年代初以來, 印尼經常項目赤字連年不斷, 外債償付額高達27.6億美元(1988年外債總額為530 億美元), 支付石油和天然氣服務費用為26億美元。另外印尼在對外貿易的運輸費用上也支付了大量的外匯(印尼用於對外貿易的船隊不足), 同時直接投資收入又用於再投資, 不能為支付平衡起作用。 印尼雖有巨額外債, 但印尼嚴格履行金融契約, 因而能得到國際組織的友好資助。印尼的旅遊業發展比較快, 1990年相當興旺, 遊客達211萬人次,外匯收入為18億美元。

3.經濟概況

自1968年以來特別是80年代調整經濟結構和產品結構後,印尼經濟發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第一個25年長期建設計劃內國民生產總值年平均增長6%,通貨膨脹控制在10% 以內。1994年4月印尼進入第二個25年長期建設計劃即經濟起飛階段。政府採取了進一步簡化進出口手續、降低關稅、放寬投資政策等措施,把大力扶持中小企業、發展旅遊、增加出口作為經濟建設中的主要任務,使印尼經濟繼續保持了強勁的增長勢頭。 1995年5月起,印尼政府頒布了放寬經濟限制的一攬子計劃,開放投資領域,減少對產 業部門經營和發展的限制,鼓勵私營企業在新興工業和第三產業的發展,促進農業生產。1995年、1996年分別吸引外資399億和299億美元。1996年批准外資項目959個,比 1995年上升23%。但由於外資投入猛增、人口和東西部發展不平衡等因素將制約經濟的發展。

4.行業概況

(1).農業概況

全國擁有可耕地1980萬公頃。1995年,農業總產值616370億盾,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 17.2%。農業人口約占勞動力人數的50.6%。農業以種植業為主, 主要種植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 糧食作物在農業中占重要地位, 主要由小農分散經營。 糧食作物主要是稻穀, 其次是玉米、木薯、甘薯、大豆等, 大米是印尼人民的主要食糧。

印尼是世界上最大的熱帶經濟作物生產國之一, 經濟作物大都在種植園種植, 是外匯 收入的重要來源, 主要有橡膠, 咖啡, 棕櫚油, 椰子, 甘蔗, 胡椒, 奎寧, 木棉, 茶 葉等。橡膠是主要的經濟作物之一, 大部分在民間小膠園內種植, 產量僅次於馬來西亞, 居世界第二位, 主要供出口。咖啡也是主要的經濟作物, 約90%的產量供出口, 椰 子是傳統的出口作物。

農產品產量統計

(2).工業概況

印尼工業發展的方向是加強外向型的製造業。1995年製造業、采礦業產值各為919290 和351450億盾,分別占國民生產總值的24.3%和8.4%。主要部門有製造、采礦、紡織、輕工、裝配業等。1994年、1995年製造業增長率分別為12.5%、11.1%。工業品出口額已超過293億美元,占出口總額的64.5%。1995年工業產值比上年增長10%。煤炭生產約 3830萬噸,其中出口3160萬噸,成為僅次於澳大利亞和南非的世界第三大煤炭出口國。

工業行業產值統計

5.主要經濟指標

國內生產總值(1995年):1903億美元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995年):1023美元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8.07%

匯率(1998年5月1日):1美元=8025.00盾

通貨膨脹率(1996年):6.47%

經濟增長率(1996年):7.8%

㈢ 西亞如此富有,為何還是經濟不發達的發展中國家

西亞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儲量最豐富、產量最大和出口量最多的地區,有「世界石油寶庫」的稱號。西亞的石油儲量約佔世界石油總儲量的一半以上,產量佔到世界石油總產量的近1/3,出口量佔到世界出口總量的一半左右。西亞所產石油90%以上供出口,主要出口到美國、西歐和日本。按其經濟特點可分為兩種經濟類型,即石油輸出國和非石油輸出國。石油是各國經濟命脈,石油業在國民生產總值、國民收入和出口值中的比重都居絕對優勢。且建築業、運輸業、加工業和商業都是以石油生產為其發展基礎。

發達國家(Developed Country),又稱已開發國家,指經濟發展水平較高、技術較為先進、生活水平較高的國家。另外,也稱作工業化國家、高經濟開發國家(MEDC)。
發達國家的標准:
一:生產力水平高度發達,國民生產總值和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遠高於其他國家,產業結構先進,在國民經濟結構中第三產業所佔比重一般大於60%。
二:經濟運行機制比較成熟,市場機制和市場體系健全,並有比較完善的宏觀經濟調控體系。
三: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高度發達,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在社會經濟生活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和起著重要作用,社會保障制度比較完善,保障水平較高。
四:經濟國際化程度較高,外貿依存度大大高於發展中國家,外貿在世界貿易總額中占據較大份額,金融市場高度國際化,跨國公司高度發展。

從以上兩方面來看,西亞雖然富裕,主要是因為石油資源,但是在科學技術、資源利用、生活水平、社會狀態來看,西亞國家還遠遠不是發達國家!

㈣ 西亞北非動盪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和啟示

1、局勢說明
中東地區歷史上就是全球的一個火葯桶,戰火不斷,各國人民飽受戰爭之苦。近期的政治動盪可能加劇地區局勢惡化,讓和平可望而不可及。阿以沖突和伊朗問題是中東地區的兩大歷史性難題,直接關繫到中東北非地區的和平與穩定。阿以沖突涉及到中東地區的所有國家,是中東穩定最大的挑戰。

目前北非中東動盪已經持續數月,美國拒絕牽頭利比亞軍事干預,而且明確拒絕派出地面部隊,一方面是不願在伊拉克和阿富汗之外再加一個爛攤子,另一方面奧巴馬還面臨著巨大的預算壓力。北約內部至今存在著強烈的主和爭吵,很多國家明顯不想捲入利比亞內亂,大多時候是法國在唱獨角戲。而沒有美國的全力支持,法國已經有些力不從心。

2、中東北非問題的根本原因
經濟困境不會因政治動盪而消失,反而會因此而加劇。相反,經濟結構轉型或經濟質量提升需要穩定的政治和社會環境。中東北非國家因為長期受外國干預,經濟結構單一,嚴重依賴國際市場,在全球化分工中處於邊緣位置。而現代信息和網路技術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原有的靜水深流,使得潛在的沖突易燃突發,且難以控制地播散。由此,我們可以看到,現在的一些國際動亂並非由國家間沖突引發,卻可能從國家內部沖突催化外溢為地區沖突。這是當前北非中東動亂的一個值得關注的特點。

3、中東北非局勢震盪對中國的政治影響
政治動盪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使一些國家的國內政治斗爭激化,政府職能弱化,不能為經濟發展、社會穩定提供基本保障。突尼西亞、埃及政變後,新政府遲遲未能建立,街頭政治還在延續,政治勢力正在重新分化組合,短期內很難形成一個穩定、可靠的政府。以埃及為例,「穆斯林兄弟會」是一個帶有深厚伊斯蘭色彩的政黨,代表要求參與國家政治事務的宗教勢力,目前臨時掌握國家權力的軍方是國家權力中的實力派,還有目前正分化組合的數十個世俗政黨。這三派力量均在埃及政治中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任何一派都不可能被排除在政府之外,三股力量的實力基礎、權力來源、執政理念和行為模式大不一樣。當下,埃及正在軍方的主導下制定新憲法,但是任何一部新憲法都必須滿足這三股力量的需求。歷史上,這三股力量從來沒有密切合作過,未來要形成一個穩定的合作框架決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利比亞、葉門的政局更是令人擔憂,因為部族勢力的存在,長期陷入內政的可能性不可排除,人民將因此而被拋入絕望的深淵。美國的中東問題觀察家因此而斷言,中東政治動盪僅僅開了個頭。

西北亞局勢給我們的啟示:

一是國不能弱,落後就要挨打。

二是獨裁不得人心,必須搞好適合自己國家的民主,讓更多的人參政、議政。

三是國家必須做好自己的事情,讓老百姓安居樂業,生活安寧。必須代表廣大人民最根本的利益。國民應當為了自己的國家富強努力學習努力奮斗。

四是西方列強國家都是無恥國家。尤其對待其他國家的人民。像對待中東北非的阿富汗、伊朗、利比亞、葉門等都 是這樣。必欲置之而後快。

中東、北非局勢動盪所引發的多米諾骨牌效應是否仍將持續,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國是否將成為美國考慮的下一目標,還有待密切關注。但不久前我國境內外一些別有用心的人,通過互聯網煽動國內居民非法聚集,妄圖引發「街頭政治」,不能不說是個別人企圖把亂局引向中國的一種嘗試,對此我們應十分清醒、高度警惕。中國幾千年的文明史證明,西方列強總想把地大物博的中國置於他們的掌控之中,一個自主、強大的中國永遠是歷朝歷代各族人民的企盼。經歷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正取得前所未有的成績與發展,正朝著偉大復興的美好前景奮進,對此我們應十分珍惜,自覺維護來之不易的和諧與穩定

政治地震和地理地震讓利比亞和日本都一時成為不宜進入和不可居住的危亂之邦,各國發出警告,建議本國國民不要前往旅遊,正好印證了孔子的觀點。和過去相比,不要說和孔子時代比,就是和這輪全球化之前的世界比,世界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對於在全球化世界生存的國家、公司、團體和個人來說,如果要從利比亞和日本危機中汲取經驗教訓的話,那麼就要認真地研究到底怎樣降低全球化的風險,以及一旦危機發生,到底如何規避,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生命財富的損失?

面對利比亞危機,中國政府果斷決定,大舉、成功撤出在利比亞工作的3萬多同胞,世界為之側目。但是,當利比亞內戰和西方盟軍軍事干涉利比亞之際,中國也開始計算在利比亞的損失。如果損失僅限於商業利益,不管數額多高,總是不要緊。問題在於,利比亞事件的中國撤退,具有嚴重的警醒之指標意義。不顧或者欠考慮一些國家和地區的重大潛在政治、安全危險和危機,而有點魯莽地大舉商業進入,包括長期巨額投資,看來是要欠戰略考慮的。

西方關於中國在非洲的評論也不是全部是尖酸刻薄,其中有一些經驗之談和勸誡之語。比如,一些西方研究中非關系的專家多次指出,中國並不會因為來自發展中世界,奉行不同於西方的外交政策,就在非洲有安全免疫力。西方公司和國家在非洲遇到的挫折和打擊,中國也將遇到。外來勢力要在非洲大陸站住腳,不是那麼容易的。中國真正與非洲接觸的大規模歷史,尤其是政治上相互支持、經濟上相互依存,是最近50年,更確切說是過去十多年的故事。而歐洲人和西方人則不同,從罪惡的奴隸貿易開始,經過對非洲各方面的殖民,再到「非殖民化」和新的援助關系確立,卻經歷了500年的歷史。

一個是500年,一個則是50年,不管中國外交政策和對非政策如何站立在道義的高點(支持發展中國家人民的發展、支持他們走自己選擇的而非外來勢力強加的道路),只有50年的接觸,中國對非洲的體驗、知識,還是欠缺的、稚嫩的。在有些方面,有必要向歐美人學習關於非洲的知識,以及如何與非洲更好地打交道。

中國需要牢記我們的古老哲學「危邦不入、亂邦不居」,更需要從當下的國際挫折中總結教訓,只有這樣,中國才能真正「走出去」。

4、中東北非局勢震盪對中國的經濟影響
利比亞動亂推動國際原油價格大幅飆升
由於暴亂,目前估計減產幅度在100萬桶/日。利比亞的內部動亂,一方面使得國外石油公司停產,歐美等國石油公司人員從利比亞撤出而造成減產;另一方面由於交通受阻,且可能有部分管道或者設施受損,致即使平亂,其產能無法短期內得到恢復。從另外角度分析,即使卡扎菲被推翻,造成利比亞陷入無政府狀態,由於各方勢力存在矛盾,動亂無法中止,也將成為利比亞原油產量無法短期內恢復的關鍵因素。

3月3日沙特和美國均稱,將動用剩餘產能和戰略儲備來彌補利比亞的缺口。因為沙特的原油品質無法完全替代利比亞主要生產的輕質低硫原油,所以初步估計利比亞減產幅度在125萬桶左右,將動用沙特30%的剩餘產能。

中東北非緊張局勢繼續擴散,推動國際原油價格大幅飆升。紐約原油逼近每桶100美元,布倫特原油逼近110美元,並創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最高水平。畢竟當一個月前埃及爆發動亂時,市場並未預期到利比亞的局勢會變得如此嚴重。

4.2 高油價下推進我國採掘業以及新能源發展
盡管我國石油及其產品的價格目前受到嚴格管制,但油價調高對於相關企業的業績產生影響,原油價格上漲對其相當有利。

在傳統能源不斷漲價的情況下,很多公司加大投入轉向新能源的研發和生產,包括太陽能、風能、乙醇汽油等。在早期這些行業或許還需要政策扶植,但是"百元油價"時代已經給它們帶來了商業上的需求,原先的概念在經過油價上漲之後變成了真實的價值。

4.3 油價走高對於經濟指標的影響不可小覷

我國是世界石油消費大國之一,經濟發展對石油能源的依賴性比較強。我國的石油儲量和開采量遠遠不夠自身需要,大量進口石油就成為必然的選擇。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對石油進口的依賴程度也在加強。

對於國際市場石油價格上漲至120美圓桶,或可導致國內基礎產品輸入價格增加,從而引起國內市場商品價格上漲,並最終引發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直接影響農產品、鐵路及運輸行業。

結語:

什麼在中國的經濟社會大發展,在中東地區沒有發生?我思考了很久,還是鄧小平講得對,「發展才是硬道理」。過去30多年,中國人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一心一意謀發展,使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提交本次人代會審查的「十二五」規劃看,我們國家在繼續一心一意謀發展的同時,會更加重視民生,讓改革、開放的成果惠及全民。

我們一心一意謀發展,是正確的選擇。中國持續、穩定的發展不僅是中國人民的福祉,也有利於世界的和平與穩定。

㈤ 西亞的經濟發展

按其經濟特點可分為兩種經濟類型,即石油輸出國和非石油輸出國。石油輸出國包括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卡達、巴林、科威特、伊拉克、伊朗和阿曼等8國。石油是各國經濟命脈,石油業在國民生產總值、國民收入和出口值中的比重都居絕對優勢。且建築業、運輸業、加工業和商業都是以石油生產為其發展基礎。戰後經濟發展非常迅速,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居世界前列。單一經濟結構常受國際市場,特別是能源市場的影響,為此,各國正在調整經濟發展戰略,逐步向多樣化發展。
勞動力資源不足,每年從國外進入大量外籍工人和技術員,成為世界重要勞務市場。國營企業為主,各種經濟成份並存。非石油輸出國經濟多以農牧業為主。采礦業、加工業均較薄弱,發揮地理位置優勢,在運輸、加工和提供勞務上頗得石油之利,並且收取高額的過境費用,獲相當收入。當然各國發展水平有很大差距。
西亞農業開發歷史悠久,受氣候影響,灌溉農業地位重要。主要糧食作物小麥、大麥、豆類,次為粟、稻穀等。經濟作物棉花、煙草、甜菜等。畜產品和干鮮果品重要,是出口產品,如椰棗、榛子、阿月渾子、石榴、油橄欖、紫羔羊,安卡拉山羊等。耕地集中在沿海、河谷和綠洲地帶,山地、高原的草原牧場以畜牧業為主。農產品自給率低,成為世界農牧產品主要進口區之一。

㈥ 埃及和西亞相比的經濟發展水平如何

我把我個人的見解說一下,如有不對請指正
世界文明的源頭是古代埃及和古代兩河流域
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這兩個地方就開始了文明的萌芽,這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因而也是最初步,最原始的文明。這意味著,在這樣早期的文明裡,原始社會的殘留還很多,文明不可能十分徹底和進步。因此,這個時代,遺留的蒙昧和無知是起主導力量的,為了解釋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人們往往訴諸於宗教而非理性於是無論古代埃及還是古代美索不達米亞和古代巴比倫,神廟和祭司的地位很高,國王被神化,一切都帶有神秘主義色彩,哲學也就無從談起了
到了古代希臘的時代,情況發生了變化。希臘文明的源頭雖然是很早以前的愛琴文明,甚至可追溯至前2500年的克里特文明。不過希臘的古風時代和古典時代,也就是他的黃金時代,是在公元前8世紀至公元前3世紀。根據世界文明的歷程,到了這個時期,文明已非早期形式的,而是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體現這一點的就是哲學-----這門代表人類理性的學科的誕生。
為什麼會這樣呢?看看希臘歷史,希臘自克里特--邁錫尼時代後,經過荷馬時代,多利亞人傳人了鐵器,使得社會經濟迅速發展。而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因而以思想為代表的上層建築就得以發展起來。不僅如此,希臘所在的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是愛琴海一帶多島嶼地區,便於航海,就激發了希臘人探索自然的好奇心。更為重要的是,希臘南近埃及,東近美索不達米亞,這些古老地區的文明和成就就不斷輸入希臘,使希臘的文明建立在較高的基礎上,這就像有句話說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另外,在那個時代,世界的情況也發生了變化。文明不斷興起,已不像埃及和巴比倫時代只有零星的文明,中國,印度,波斯,米底,呂底亞,埃蘭,伊達拉里亞,腓尼基,希伯來,阿拉伯等等,這些文明相映成輝不斷進行經濟和文化的交流,也是文明前進的動力。
所有的這一切,都是有助於哲學的產生的。因為哲學是一門很有理性的學科,強調思考,如果經濟不發展到一定程度,社會不進步到一定程度,是不可能產生的
以上是希臘的情況,至於印度,他的主要貢獻是吠陀梵學。這從某些苛嚴的定義來說,還算不上哲學。一般西方公認的是,哲學產生於希臘,最早在公元前7世紀的小亞細亞,米利都城的希臘七賢之首泰勒斯是哲學的始祖。印度的吠陀梵學是雅利安人在遷入印度半島時帶來的。在前1500左右的雅利安人在處於氏族剛要解體的階段,它的吠陀,其實也是前古典時代的人為解釋自然社會現象的一種類似於宗教的文化,更多的是像宗教,而非哲學。以後他的梵學的發展方向是婆羅門教,在此基礎上又產生印度教,佛教也是吸取了婆羅門教的某些教義和思想而形成的。個人認為,婆羅門教和索羅亞斯特叫很像,不過也有不同(如索羅亞斯特教強調善與惡的斗爭),而他們都是宗教,不是傳統的意義上的哲學。哲學和宗教最大的區別,主要是一個靠信仰,一個靠思辨吧。雖然婆羅門教也有很多的可思考的地方,不過和哲學的推理證明還是有區別的。另外,和希臘一樣,印度的古典時代在前7--前3世紀,這個時候和早期已不一樣,所以即使是教義,這和早期的美索不達米亞和埃及的古老宗教,還是發生了很大變化,梵學的解釋,也在不停地發生變化,並不斷受著外界同樣進步的文明的影響

㈦ 印度尼西亞經濟發展情況如何

印尼經濟抄以2005年的數據分析國民生產總襲值,服務業佔了45.3%,其次是製造業(40.7%)和農業(14.0%)。 但在國民就業結構中,農業則是印尼最多人從事的產業,佔44.3%。其歷史背景,印尼跟南亞洲各地一樣,產業結構落後,國內工業欠發達。初期,印尼通過開發石油和其它資源, 實現了糧食自給和生產自立,在1989年至1997年期間,印尼經濟以每年平均百分之七幅度增長,前景美好的印尼,譽為亞洲五小虎。印度尼西亞錢幣 旅遊 有巴厘島 、婆羅浮屠佛塔、印尼縮影公園、日惹皇宮、多巴湖等。旅遊是印尼非油氣行業中的第二大創匯行業,政府長期重視開發旅遊景點,興建飯店,培訓人員和簡化手續。 工業 印尼工業發展方向是加強外向型的製造業。2000年製造業增長逾7%,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6%。主要部門有采礦、紡織、輕工等。 農業 全國耕地面積5980萬公頃(不包括伊里安查亞)。1996年農業總產值約佔GDP的15.2%,2000年提高到16.9%。全國農業人口(包括從事林業和漁業人口)約占總人口的59%。

㈧ 西亞的經濟發展是怎麼樣的

西亞二十個國家。除了葉門和阿富汗非常窮,巴勒斯坦比較窮外,其他十內七個國家有一半是容富得流油的(像以色列,卡達,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沙烏地阿拉伯,阿曼…人均gdp幾萬美元)。剩下的一半不窮也不富,但是沒打仗之前很富裕(像伊拉克,伊朗,黎巴嫩…人均gdp5000美元~10000美元,也就是跟幾年前的我們國家差不多)

㈨ 印度尼西亞的經濟發展水平相當於中國

和中國80年代差不多,,

閱讀全文

與西亞經濟發展方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