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沌口)屬於漢陽還是蔡甸
漢南區
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漢南區)始建於1991年,1993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為國內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容,2000年4月,國務院批准同意在開發區內設立武漢出口加工區。
經過五次託管擴容(1996年託管蔡甸區沌陽、沌口兩街;2006年託管蔡甸區軍山街;2010年託管漢陽區10平方公里共建區;2014年整體託管武漢漢南區;2014年4月經濟託管洪湖新灘新區,2014年12月整體託管漢南區),開發區規劃控制面積489.7平方公里。
(1)武漢經濟開發區規劃圖擴展閱讀:
武漢境內鐵路、高速公路、航空線密集,交通發達便利。在中國城市中其交通優勢幾乎無人可比,素有「九省通衢」、「貨到漢口昌」的說法。足顯其區位優勢。
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位於武漢市區西南,東經114度9分,北緯30度29分,瀕臨長江,地處市區武漢三環線和武漢外環線之間。發展腹地廣闊,區位優勢明顯。
開發區各項基礎設施完善,固定資產投入累計已達750億元。建成的100平方公里范圍內實現了「九通一平」。累計建成道路225公里,建成管網702公里。
❷ 武漢臨空經濟區的規劃
武漢的黃陂區早在2008年前後就提出規劃,打造臨空產業經濟,總投資80億元、規劃總面積1.3萬畝的武漢盤龍航空城,建設正如火如荼;2013年5月,國務院批准武漢吳家山經濟技術開發區,更名為武漢臨空港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為我省首個發展臨空經濟的國家級功能區;東西湖區也宣布,要建設100平方公里的臨空經濟區。
為了盡早讓大臨空經濟落地,武漢市政府首設臨空經濟區辦公室,統一規劃協調,招商引資,爭取政策。下一步,武漢還將設立臨空經濟區投資公司,先期注冊資金10億元,作為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融資主體。
武漢臨空經濟區是武漢市「十一五」重點規劃建設項目,根據武漢市政府常務會2008年10月討論通過的《武漢臨空經濟區發展總體規劃》,武漢臨空經濟區核心區位於武漢市黃陂區,以武漢天河國際機場為核心,西臨白水湖、董家湖,南臨府河,北部以京廣鐵路為界,東至黃龍墩河與武漢北站,面積110平方公里,是武漢市重點發展的八大主體功能區之一。截至2010年7月,已有東航、國航、海航等60餘家航空及相關企業入駐。
根據規劃,武漢臨空經濟區劃分為三個功能圈層,即臨空經濟核心區、臨空經濟聚集區和臨空經濟輻射區。臨空經濟核心區范圍為武漢天河機場周邊10公里左右半徑的區域,總面積94.1平方公里,涵蓋黃陂區天河機場、天河街、橫店街,將重點發展航空運輸、航空物流、空港經濟等臨空經濟核心產業。臨空經濟聚集區范圍為天河機場周邊10—15公里左右半徑的區域。臨空經濟輻射區范圍為機場周邊15公里左右半徑以外的區域。
根據規劃要求,武漢將推進機場第二快速通道建設,構建以快速路(包括機場高速公路、繞城公路、漢十高速公路等)和主幹道(包括盤龍大道、川龍大道等)為基礎的道路骨架,形成內、外聯系便捷的交通格局。在主幹道建設上,對楚天大道、橫天公路、孝天公路及延長線進行提檔升級,迅速規劃建設機場西環湖路和盤天公路。推進武漢地鐵機場線,同時做好向前川等地延伸的規劃論證與通道預留。
❸ 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的行政區域是哪個區
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是實行「政區合一」管理體制,屬於武漢市政府直接管轄。
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始建於1991年,1993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2000年4月,國務院批准同意在開發區內設立武漢出口加工區。經過五次託管擴容(1996年託管蔡甸區沌陽、沌口兩街;2006年託管蔡甸區軍山街;2010年託管漢陽區10平方公里共建區;2014年4月經濟託管洪湖新灘新區,2014年12月整體託管漢南區),開發區規劃控制面積489.7平方公里。
(3)武漢經濟開發區規劃圖擴展閱讀:
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實行「小政府、大社會」的管理體制,工委、管委會代表市委、市政府統一管理開發區各項社會經濟事務。1993年國家正式批准設立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後,武漢開發區經歷四次託管擴容,開發區規劃控制面積202.7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100平方公里。
1996年,武漢開發區首次託管蔡甸區沌陽街道、沌口街道兩個行政街道,開發區面積達到90.7平方公里,產值29.89億元,通過三年招商引資,1999年開發區產值達100億元。
❹ 武漢經濟開發區地圖
http://map.cnhubei.com/到這里去看看!數字內武漢容地圖!
❺ 武漢有哪幾個經濟開發區,分別是什麼,希望有詳細資料
國家級開發區: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
國家級出口加工區:專武漢屬出口加工區
省級開發區:
武漢吳家山台商投資區、
武漢陽邏經濟開發區、
武漢江漢經濟開發區(武漢江北民營科技園)、
武漢江岸經濟開發區、
武漢洪山經濟開發區、
武漢蔡甸經濟開發區、
武漢江夏經濟開發區、
武漢盤龍城經濟開發區、
武漢漢南經濟開發區、
武漢武昌經濟開發區、
武漢漢陽經濟開發區、
武漢青山經濟開發區、
武漢硚口經濟開發區。
❻ 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屬於哪個區
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屬於漢南區。
自2014年12月起整體託管漢南區,開發區規劃控制面積489.7平方公里。
始建於1991年,1993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2000年4月,國務院批准同意在開發區內設立武漢出口加工區。
開發區位於武漢市西南,長江以北,東經114度9分,北緯30度29分,瀕臨長江,地處市區武漢三環線和武漢外環線之間。開發區發展腹地廣闊,區位優勢明顯。
(6)武漢經濟開發區規劃圖擴展閱讀
國家對經濟技術開發區實行優惠政策:
①區內開辦中外合資經營、合作經營、外商獨資經營的生產性企業(統稱開發區企業),從事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按15%的稅率徵收所得稅。其中,經營期在10年以上的經企業申請、市稅務機關批准,從開始獲利的年度起,第一和第二年免徵所得稅,第三至第五年減半徵收所得稅。
②對開發區企業徵收的地方所得稅,需要給予減征、免徵優惠的,由開發區所在地人民政府決定。
③開發區中外合資經營企業的外商將從企業分得的利潤匯出境外,免徵匯出稅。
④外商在中國境內沒有設立機構而有來源於開發區的股息、利息、租金、特許權使用費和其他所得,依法給予減征企業所得稅優惠。其中,提供資金、設備的條件優惠或者轉讓的先進技術,需要更多給予減征、免徵優惠的,由開發區所在地人民政府決定。
⑤開發區企業進口自用的建築材料、生產設備、原材料、零配件、元器件、交通工具和辦公用品,免徵關稅和進口稅。
⑥開發區企業用進口的免稅原材料、零配件、元器件加工的產品轉為內銷時,對其所用的進口料件,照章補稅。開發區企業生產的出口產品,除石油、成品油和國家另有規定的產品外,免徵生產環節的工商稅;內銷產品照章征稅。
⑦在開發區企業中工作或者在開發區內居住的外商人員,攜帶進口自用的安家物品和交通工具,憑開發區管理委員會的證明文件,在合理數量內免徵關稅和進口稅。12個城市的經濟技術開發區交通、電訊暢通,生活設施齊備,為發展外向型經濟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條件。
❼ 武漢江夏經濟開發區的遠景規劃和前景展望
開發區十年創業發展的碩果,就是已經成為武漢新崛起的旅遊區和高新技術產業基地、江夏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走在全省區縣級開發區的前列。隨著湖北省建設武漢大都市圈發展戰略思想得確定,加強武漢及其周邊地區建設發展的要求顯得十分迫切,武漢市將進入城市化和工業化發展的快速增長期,城市的部分職能和人口均逐步由中心區向外圍郊區轉移,城市簡單的外延擴張成為必然,特別是中心城區邊緣地帶將是武漢市發展的熱點地區。其一方面將承擔著吸納主城產業外遷的職能,另一方面亦成為各遠城區建設發展的經濟增長點,江夏經濟開發區屬於這樣的地區之一。開發區緊鄰武漢中心城區,介於城市中環線與外環線之間,環線間聯絡線、放射線貫穿開發區,交通區位優勢顯著,開發區北與東湖開發區相連,南與江夏紙坊街相連,是開發區與紙坊之間銜接和補充的重要區域。開發區在後階段十年內產業布局:將繼續依託武漢市中心城區和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的輻射力,抓住武漢﹒中國光谷、中葯現代化科技產業(湖北)基地武漢醫葯科技產業園建設的機遇,重點發展生物醫葯、新型材料、光電子為主的製造業基地,積極培育自身完善的綜合產業集群;結合開發區的區位、交通、智力、政策優勢和江夏區經濟發展,兼以特色旅遊、文化教育、房地產開發同步發展,努力建設以生物醫葯、製造業為主,設施齊全、綜合發展的新型城區。
按照城市總體規劃設想,江夏經濟開發區在未來10年內,城市化水平將達90%左右,其未來建設用地標准略高於中心城區,預測開發區可容納20萬人,建設用地規模為2176.53公頃(不包括水域),遠遠超出目前規劃的12.93平方公里,將創造年社會產值100億元、稅收15億元。開發區功能組織上將形成「一核﹒二心﹒三軸﹒五組團」的總體空間格局。「一核」,即結合開發區交通干線、內湖面布局形成的中部核心區,承擔開發區綜合公共中心職能,是融商貿服務與休閑於一體的地區級公共中心。「二心」,即布局於交通干線節點處的北部開發區行政管理中心與南部生活性服務中心。「三軸」,即依託江夏大道、陽光大道、向陽大街等交通幹道形成三條發展軸線。沿江夏大道組織布局行政管理中心、商貿服務中心、產業組團、居住組團,構築開發區的功能發展主軸。陽光大道承擔著連接中心城區、紙坊街的重要交通紐帶,形成交通發展軸。依託向陽大街以及高壓走廊布局防護綠帶、生態園林地及公園,形成生態景觀綠軸。「五組團」,根據現有建設基礎,綜合考慮到交通組織、功能布局的合理性,布局形成五大組團,即北部和中南部的生物醫葯產業組團、南部光電子、製造產業發展組團、西部科教研發綜合組團以及中部居住組團。充分發揮地區資源優勢,加強區域功能的整合與完善,確定合理的建設規模,堅持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創建武漢南部地區產業結構優良、功能布局合理、生態環境優美的「宜創業、宜居住、宜遊憩」的濱水新城區。
回顧過去,展望未來。一個集科、工、貿於一體,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具有產、學、居功能的江夏新城區將自豪地矗立在江夏地區。隨著武漢科技新城的規劃並建成,江夏經濟開發區的發展又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我們將進一步發揮優勢,提高招商水平,加快發展速度,做好招商引資的各項工作,使江夏經濟開發區的招商引進工作年年有新進展,財政收入季季有新突破。
❽ 吳家山的武漢吳家山經濟技術開發區
吳家山經濟開發區近年發展
20年前,在吳家山吳家山地區,還是一片泥土芬芳的市郊菜地,連人都很少見到,更不要提馬路、廠房等基礎設施了。就是這樣一片看似貧瘠的土地,經過十多年的申請,吳家山經濟開發區終於獲得國務院批准,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這是繼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之後,武漢市獲批成立的第三個國家級開發區。這也意味著吳家山正式成為武漢經濟引擎的第三極。
吳家山經濟開發區——武漢經濟第三陣
武漢唯一的「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全國省會城市中首個「國家濕地公園」、20多個湖泊近 3萬畝水面,這些都是吳家山開發區的招牌。
1993年,台灣統一企業落戶後,武漢市政府批准設立武漢吳家山台商投資區。2000年,該區升級為省級經濟開發區,之後相繼設立了國家級武漢吳家山海峽兩岸科技產業開發園、國家級武漢食品工業加工區、國家級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被列為全國循環經濟首批試點園區。當時,從武漢的九省通衢的地理位置上看去,武漢有必要建立一個大型的物流園區,這就有了武漢吳家山保稅物流中心在吳家山經濟開發區內的封關運行,目前園區通關總貨值和徵收稅款居全國保稅物流中心擴大試點之首。
吳家山經濟開發區——物流園區是武漢的「輪子」
隨著吳家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升級為「國家級」,武漢形成了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吳家山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三個經濟點,支撐著武漢的經濟面快速發展。
武漢產業分布以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主打汽車產業,東湖高新開發區主打電子高新產業,那麼吳家山經濟開發區則主要是以物流和食品加工、電子加工產業三大塊為主,其中又以物流產業為重中之重。
截至2010年,該中心進出口貨運量5.3萬噸,徵收稅款3.5億元人民幣,通關量及關稅列國務院擴大試點後全國保稅物流中心第一名。保稅物流中心緩解了大型加工貿易企業的資金壓力。以往貨物要運到上海報關離境後才能退稅,如今只要進入中心,就等於出了國門,至少節省10天時間。
由於區位交通優勢,吳家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將成為武漢「1+8」城市圈西部的重要戰略支點,成為107國道漢—孝-襄經濟發展帶的重要節點。
吳家山經濟開發區——食品行業成為新興力量
作為人口密集型企業的食品加工業,無疑能夠成為大量勞動力增長的積淀。在2010年早些時候,湖北周黑鴨食品進駐吳家山,吸納勞動力2000人;武漢統一企業食品有限公司有員工2000餘人,在吳家山經濟開發區,這樣的食品企業還有很多。
在人口飛速增長的情況下,吳家山開發區內居住和打工的人數快速增加,給吳家山的第三產業帶來了巨大空間,商品零售、餐飲、物流、娛樂休閑等服務業蓬勃興起。據統計,2009年全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9.14億元,新增工商企業3775戶,創歷史新高。
根據規劃,至2015年,該區將建成武漢乃至中部地區最大的農副產品生產及煙草加工基地、進出口物流及出口加工基地和高科技機電產品加工基地,工業總產值將達1000億元。
吳家山完成武漢西部產業鏈
在武漢的經濟版圖中,由東有光谷、西有經開的局面如今已經換成「三國演義」的經濟增長模式。
目前,在吳家山開發區中,有近1500家企業落戶吳家山,其中吳家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共有台資企業百餘家,台灣統一集團、遠東集團、大榮集團、士林電機、華城電機等知名台資企業紛紛落戶。除台資外,還有日、美、德、法等企業,以及中國香港和國內其他地區的知名企業前來投資,已落戶各類企業2000餘家,其中全球500強企業有13家、國內500強企業逾40家,規模以上企業236家。已形成了以機電、食品、物流為主體,含機械電子、食品飲料、航空、煙草、生物醫葯、現代物流、旅遊產業及總部經濟於一體的八大產業集群。今年1至9月,該區工業總產值達288億元,同比增長25.1%。有望成為武漢又一個經濟增長極。
輕軌帶來吳家山的金圈時代
1999年底,金山大道竣工通車,從吳家山駕車到天河機場和漢口火車站不過20分鍾。
進入21世紀,107國道東西湖段、金山公路、荷沙公路等一批連通區內外的交通干線改造完畢,吳新干線、湖陳線、柏銀公路、東柏路等區內公路先後建成,東西湖12個場鎮的區間公路全部貫通,2004年率先在全市遠城區中實現「村村通硬化路」。四通八達的交通路網,將曾經的500平方公里湖澤荒野,轉化為現代化的「半小時經濟圈」。
吳家山商業發展突飛猛進
輕軌一通,財運亨通,這是所有商家認定的鐵打不動的經營思路,以北京的東方新天地為例,因為緊鄰地鐵王府井站,其每日客流量是王府井商圈其他百貨店的數倍。廣州的天河城亦是如此,購物中心與地鐵站無縫對接,如今天河城已經成為中國最早、且最成功的摩爾購物中心之一。
而在距離吳家山經濟開發區不遠的舵落口商圈內擁有750畝舵落口大市場、500畝萬國汽配城,未來,還將建起600餘畝的宜家MALL、投資18億興建的漢版迪斯尼——未來世界主題公園。目前吳家山核心商業區的人口有30多萬,商圈內每年過往的客商也在3000萬人次以上。
以位於吳家山東吳大道與四明路交會處的北冰洋城市場為例,該廣場集購物、休閑、餐飲、娛樂於一體的大型一站式綜合購物中心。規劃顯示,在這項總佔地9000餘方,總建面4.3萬方,地下2層,地上9層的項目中,未來將成為東西湖區主要的商業設施。
吳家山經濟開發區——大陸台商投資「第五極」
在吳家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建立之初,就吸引了不少台資企業前來進駐。在吳家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內,沿著107國道產業發展長廊,依次是海峽兩岸科技產業園組團、食品加工區組團、保稅物流區組團、新溝鎮循環經濟工業園組團和台資密集區組團。
而在台資密集區中又以台商台資、高新技術、品牌企業為主,主攻電子信息、機械製造、健康食品等現代先進製造業。目前台資密集區已引進項目近10個。
為了更好地服務在華中地區的台灣企業,2009年10月1日破土動工台企聯華中服務中心,將於今年7月竣工。將成為台商來華中地區的重要聯絡協調和中轉性服務平台,承辦台灣工商社團、財團、企業在漢的各類經貿活動。
未來幾年,該區將重點打造台資密集區,力爭到2015年,完成投資額500億元以上,產值達400億-500億元,稅收達15億-20億元,成為華中地區最大的台商密集投資區、大陸台商密集投資的「第五極」。
吳家山城區交通四通八達
武漢中環線貫通東西湖,輕軌一號線向西延至吳家山,軌道二號線直通金銀湖,常青立交橋跨越張公堤……隨著城市道路和交通系統的擴展升級,東西湖區成為武漢中心城區向郊外擴張的主要承接地。
去年以來,吳家山地區舊城改造步伐加快,以五環路與東吳大道為核心,逐步升級東西湖區政治、經濟、金融、商業、文化娛樂中心,城市化進程日新月異。
吳家山城市交通已走在武漢市遠城區前列。區交通局數據顯示,10年前,吳家山還沒有直達漢口的公交,如今已有27條公交線路連通中心城區,有700餘台公交車輛往返其間。從吳家山往武漢三鎮,均有直達公交,即使去武昌,車程也不到1小時。輕軌通達吳家山後,從東吳大道出發,30分鍾即可到達漢口武廣、江漢路商圈。
交通的提檔升級,加速了中心城區人口向郊區轉移。據統計,目前吳家山有42萬常住人口和10萬流動人口,其中近半數來自武漢中心城區,是5年前的3倍。
吳家山舊貌換新顏創居民滿意生活環境
青翠雋秀的山丘,寬闊平坦的黑色瀝青路似巨龍盤踞山腳,路旁的綠化植被、街心花園與山體渾然天成,構成一幅匠心獨具的城中山水畫。
5年前,吳家山被包裹在層層建築中,難現其綠。2005年,東西湖區將科學發展觀、綠色GDP等現代理念融入城市改造,大力加強生態環境建設,投巨資實施「顯山透綠」系列生態工程。
吳家山處於吳家山地區的核心區域,東西向東吳大道與南北向五環路,在山體東側「十」字相交。區城鄉建設局在打通「刷黑」五環路、東吳大道和環山路的同時,拆除山體沿線建築,將山體原有的7萬平方米綠化面積擴大到12萬平方米,使吳家山的自然景觀顯露出來,不僅降低了交通噪音、空氣污染、熱島效應等「城市病」,還為市民提供健身休閑的又一場所,達到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除了吳家山這座天然公園,整個吳家山地區還建有13個綠化廣場、小游園,公園綠地總面積達90.48萬平方米,人均公園綠地面積8.82平方米,實現了「沿路見綠、步移景異」的城市綠化景觀。
「十一五」期間,東西湖區按照全市統一部署,實施「883行動計劃」,投資數百萬提檔升級社區環境,由城鄉建設部門對吳家山街11個社區進行道路硬化、排水管網改造、化糞池疏通及改造、人行步磚鋪設、立面整治、安裝路燈等工作,打造出環境整潔、治安良好、生活便利的新型社區。
吳家山地區金山大道以南直至張公堤區域因地勢較低,遇大雨易產生漬水,影響了海景花園等多個小區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出行。區政府投資1580萬元,改造了這一區域的排水設施。
吳家山經濟開發區十二五規劃
用「蛇口」氣魄建吳家山開發區
省委常委、市委書記阮成發參加市十二屆人大七次會議東西湖代表團審議時,要求像當年深圳建設蛇口工業區那樣,建設好吳家山開發區。
阮成發說,十一五期間,東西湖區發展勢頭很好,新型工業化成為全市龍頭。十二五要實現全市跨越式發展,東西湖區要繼續保持這一良好勢頭,乘勢而上。東西湖區具有區位、交通、土地資源等獨特優勢,比如土地,東西湖的農場都是國有土地,發展工業化的成本比較小。在全市跨越式發展中,東西湖要走在前面。特別是吳家山開發區,應成為全市跨越式發展新的增長點,成為名副其實的國家級開發區,使武漢呈現國家級開發區「三足鼎立」局面。
❾ 武漢經濟開發區在哪
武漢經濟開發區在漢陽的沌口,還有東湖經濟開發區
❿ 武漢有哪幾個經濟開發區,分別是什麼,希望有詳細資料
國家級開發區: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
國家級出口加工區:武漢出口加工區
省級開發區:
武漢吳家山台商投資區、
武漢陽邏經濟開發區、
武漢江漢經濟開發區(武漢江北民營科技園)、
武漢江岸經濟開發區、
武漢洪山經濟開發區、
武漢蔡甸經濟開發區、
武漢江夏經濟開發區、
武漢盤龍城經濟開發區、
武漢漢南經濟開發區、
武漢武昌經濟開發區、
武漢漢陽經濟開發區、
武漢青山經濟開發區、
武漢硚口經濟開發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