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經濟發展模式對產業結構對大氣污染的影響有哪些
我國正處於工來業化中源後期,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來自第二產業的增長,經濟發展還嚴重依賴高能耗、高污染的產業。傳統污染型產業,如鋼鐵、水泥、有色金屬、煤炭、石油化工、電力、交通運輸等仍在快速發展,結構性污染突出。例如,我國粗鋼產量從2000年的1.29 億t激增到2010年的6.27億t,佔全球粗鋼產量的44%。水泥產量從2000年的5.97億t增加到2010年的18.68億t,超過全球水泥總產量的60%。雖然與1990年相比,我國主要大氣污染物的單位GDP 排放強度分別降低了40%〜80%,但這不足以抵消經濟高速發展帶來的排放量增長,污染物排放總量和強度仍處於較高水平,使得一次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VOCS的排放量都在2 000萬t以上。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美國進口普衛欣天 貓有效防霧霾
B. 空氣污染帶來什麼影響
空氣污染對身體的影響是很大的,常見的就是眼睛疼痛、支氣管炎、肺水腫、肺氣腫等!
C. 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歸根到底是人與自然的關系。
解決環境問題,其本質就是一個如何處理好人與自然、人與人、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問題。
在人類社會發展的過程中,人與自然從遠古天然和諧,到近代工業革命時期的征服與對抗,到當代的自覺調整。
努力建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現代文明,是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這一矛盾運動和對立統一規律的客觀反映。
有些同志認為環保與經濟發展是對立的,認為要保護環境必然要犧牲經濟的發展。
這些年的實踐證明,正確處理環境與發展的關系,二者是可以相互促進的,可以達到經濟和環境的協調發展。
美國的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狀況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可資借鑒的範例。
(3)大氣污染對經濟的影響擴展閱讀:
環境保護一般是指人類為解決現實或潛在的環境問題,協調人類與環境的關系。
保護人類的生存環境、保障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而採取的各種行動的總稱。
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術的、行政管理的,也有經濟的、宣傳教育的等。
十八屆五中全會會議提出:加大環境治理力度,以提高環境質量為核心,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
深入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行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
包括防止由大型水利工程、鐵路、公路干線、大型港口碼頭、機場和大型工業項目等工程建設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壞。
農墾和圍湖造田活動、海上油田、海岸帶和沼澤地的開發、森林和礦產資源的開發對環境的破壞和影響。
新工業區、新城鎮的設置和建設等對環境的破壞、污染和影響。
D. 大氣污染對環境的危害有哪些
對人體的危害
人類體驗到的大氣污染的危害,最初主要是對人體健康的危害,隨後逐步發現了對工農業生產的各種危害以及對天氣和氣候產生的不良影響。人們對大氣污染物造成危害的機理、分布和規模等問題的深入研究,為控制和防治大氣污染提供了必要的依據。大氣污染後,由於污染物質的來源、性質、濃度和持續時間的不同,污染地區的氣象條件、地理環境等因素的差別,甚至人的年齡、健康狀況的不同,對人均會產生不同的危害。
大氣污染對人體的影響,首先是感覺上不舒服,隨後生理上出現可逆性反應,再進一步就出現急性危害症狀。大氣污染對人的危害大致可分為急性中毒、慢性中毒、致癌三種。
(一)急性中毒
空氣中大氣中的污染物濃度較低時,通常不會造成人體急性中毒,但在某些特殊條件下,如工廠在生產過程中出現特殊事故,大量有害氣體泄漏外排,外界氣象條件突變等,便會引起人群的急性中毒。如印度帕博爾農葯廠甲基異氰酸酯泄露,直接危害人體,發生了2500人喪生,十多萬人受害。
(二)慢性中毒
大氣污染對人體健康慢性毒害作用,主要表現為污染物質在低濃度、長時間連續作用於人體後,出現的患病率升高等現象。中國城市居民肺癌發病率很高,其中最高的是上海市,城市居民呼吸系統疾病明顯高於郊區。
(三)致癌作用
這是長期影響的結果,是由於污染物長時間作用於肌體,損害體內遺傳物質,引起突變,如果生殖細胞發生突變,使後代機體出現各種異常,稱致畸作用;如果引起生物體細胞遺傳物質和遺傳信息發生突然改變作用,又稱致突變作用;如果誘發成腫瘤的作用稱致癌作用。這里所指的「癌」包括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環境中致癌物可分為化學性致癌物,物理性致癌物,生物性致癌物等。致癌作用過程相當復雜,一般有引發階段,促長階段。能誘發腫瘤的因素,統稱致癌因素。由於長期接觸環境中致癌因素而引起的腫瘤,稱環境瘤。 大氣污染會導致人的壽命下降。
大氣污染物主要分為有害氣體(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氫化物、光化學煙霧和鹵族元素等)及顆粒物(粉塵和酸霧、氣溶膠等)。它們的主要來源是工廠排放,汽車尾氣,農墾燒荒,森林失火,炊煙(包括路邊燒烤),塵土(包括建築工地)等。
有害因素
煤煙
引起支氣管炎等。如果煤煙中附有各種工業粉塵(如金屬顆粒),則可引起相應的塵肺等疾病。
硫酸煙霧
對皮膚、眼結膜、鼻粘膜、咽喉等均有強烈刺激和損害。嚴重患者如並發胃穿孔、聲帶水腫、狹窄、心力衰竭或胃臟刺激症狀均有生命危險。
鉛
略超大氣污染允許深度以上時,可引起紅血球礙害等慢性中毒症狀,高濃度時可引起強烈的急性中毒症狀。
二氧化硫
濃度為1-5ppm時可聞到嗅味,5ppm長吸入可引起心悸、呼吸困難等心肺疾病。重者可引起反射性聲帶痙攣,喉頭水腫以至窒息。
氧化氮
主要指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中毒的特徵是對深部呼吸道的作用,重者可臻肺壞疽;對粘膜、神經系統以及造血系統均有損害,吸入高濃度氧化氮時可出現窒息現象。
一氧化碳
對血液中的血色素親和能力比氧大210倍,能引起嚴重缺氧症狀即煤氣中毒。約100ppm時就可使人感到頭痛和疲勞。
臭氧
其影響較復雜,輕病表現肺活量少,重病為支氣管炎等。
硫化氫
濃度為100ppm吸入2-15分鍾可使人嗅覺疲勞,高濃度時可引起全身礙害而死亡。
氰化物
輕度中毒有粘膜刺激症狀,重者可使意識逐漸昏,雖直性痙攣,血壓下降,迅速發生呼吸障礙而死亡。氰化物中毒後遺症為頭痛,失語症、癲癇發作等。氰化物蒸汽可引起急性結膜充血、氣喘等。
氟化物
可由呼吸道、胃腸道或皮膚侵入人體,主要使骨骼、造血、神經系統、牙齒以及皮膚粘膜等受到侵害。重者或因呼吸麻痹、虛脫等而死亡。
氯
主要通過呼吸道和皮膚粘膜對人體發生中毒作用。當空氣中氯的濃度達0.04~0.06毫克/升時,30~60分鍾即可致嚴重中毒,如空氣中氯的濃度達3毫克/升時,則可引起肺內化學性燒傷而迅速死亡。
對工農業的危害
大氣污染對工農業生產的危害十分嚴重,這些危害可影響經濟發展,造成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損失。大氣污染物對工業的危害主要有兩種:一是大氣中的酸性污染物和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對工業材料、設備和建築設施的腐蝕;二是飄塵增多給精密儀器、設備的生產、安裝調試和使用帶來的不利影響。大氣污染對工業生產的危害,從經濟角度來看就是增加了生產的費用,提高了成本,縮短了產品的使用壽命。
大氣污染對農業生產也造成很大危害。酸雨可以直接影響植物的正常生長,又可以通過滲入土壤及進入水體,引起土壤和水體酸化、有毒成分溶出,從而對動植物和水生生物產生毒害。嚴重的酸雨會使森林衰亡和魚類絕跡。
對氣候的危害
大氣污染物質還會影響天氣和氣候。顆粒物使大氣能見度降低,減少到達地面的太陽光輻射量。尤其是在大工業城市中,在煙霧不散的情況下,日光比正常情況減少40%。高層大氣中的氮氧化物、碳氫化合物和氟氯烴類等污染物使臭氧大量分解,引發的「臭氧洞」問題,成為了全球關注的焦點。
從工廠、發電站、汽車、家庭小煤爐中排放到大氣中的顆粒物,大多具有水汽凝結核或凍結核的作用。這些微粒能吸附大氣中的水汽使之凝成水滴或冰晶,從而改變了該地區原有降水(雨、雪)的情況。人們發現在離大工業城市不遠的下風向地區,降水量比四周其它地區要多,這就是所謂「拉波特效應」。如果,微粒中央夾帶著酸性污染物,那麼,在下風地區就可能受到酸雨的侵襲。
大氣污染除對天氣產生不良影響外,對全球氣候的影響也逐漸引起人們關注。由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升高引發的溫室效應的加強,是對全球氣候的最主要影響。地球氣候變暖會給人類的生態環境帶來許多不利影響,人類必須充分認識到這一點。
河流乾涸,森林減少,動物滅絕,臭氧層破壞,溫室效應等等。溫室效應、酸雨、和臭氧層破壞就是由大氣污染衍生出的環境效應。這種由環境污染衍生的環境效應具有滯後性,往往在污染發生的當時不易被察覺或預料到,然而一旦發生就表示環境污染已經發展到相當嚴重的地步。當然,環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後果是使人類環境的質量下降,影響人類的生活質量、身體健康和生產活動。例如城市的空氣污染造成空氣污濁,人們的發病率上升等等;水污染使水環境質量惡化,飲用水源的質量普遍下降,威脅人的身體健康,引起胎兒早產或畸形等等。嚴重的 污染事件不僅帶來健康問題,也造成社會問題。隨著污染的加劇和人們環境意識的提高,由於污染引起的人群糾紛和沖突逐年增加。在全球范圍內都不同程度地出現了環境污染問題,具有全球影響的方面有大氣環境污染、海洋污染、城市環境問題等。
隨著經濟和貿易的全球化,環境污染也日益呈現國際化趨勢,出現的危險廢物越境轉移問題 就是這方面的突出表現。地球的破壞給人類帶來的不利影響的表現有:生態環境形勢十分嚴峻,一是水土流失嚴重,土地沙化速度加快,森林生態功能衰退,草地資源退化,水生態環境系統仍在惡化;二是農業和農村水環境污染嚴重,食品安全問題日益突出;三是有害外來物種入侵,生物多樣性銳減,遺傳資源喪失,生物資源破壞形勢不容樂觀;四是由於中國人口規模龐大,人口自然增長率較高,導致關繫到國計民生的重要資源人均佔有量不斷下降,資源危機顯現;五是生態功能繼續衰退,生態安全受到威脅,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急劇增加,大氣污染排放總量仍處於較高水平,全球變暖,臭氧層破壞等等。生態環境現狀不僅給生態環境帶來了巨大的破壞力,而且制約了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減緩了社會主義進程。首先,生態環境的巨大破壞給我們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就拿中國每年所發生的洪澇災害來說,一場災難過後,成千上萬的人永遠離開了我們,大批大批的人無家可歸,不計其數的美好家園遭到破壞,無數的良田被洪水淹沒,再加上因道路毀壞所造成的交通中斷等等,仔細估算一下,我們是不是在經濟上蒙受了巨大的損失呢?其次,廢水、廢氣、廢渣等廢棄物的任意排放,導致大氣、河流、土地遭到污染,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同時也嚴重的損害了廣大人民群眾的身心健康;再次,由於植被遭到嚴重破壞致使水土流失嚴重,土地沙漠化越來越嚴重,這樣迫使許多農民遠走他鄉,而大部分又沒有固定的棲身之地,這加重了社會不安定因素。其實,由於環境遭到破壞所帶來的惡果還很多。
環境污染的原因
總的來說,環境污染可以是人類活動的結果,也可以是自然活動的結果,或是這兩類活動共同作用的結果。如火山噴發,往大氣中排放大量的粉塵和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同樣也造成大氣環境的污染。但通常情況下,環境污染更多地是由人類活動,特別是社會經濟活動引起的。我們平常所指的就是這類源於人類活動的環境污染。人類活動之所以會造成環境污染,是因為人類跟其他生物有一個根本差別:人類除了進行自身的生產外,還進行更大規模的物質生產,而後者是其他所有生物都沒有的。由於這一點,人類活動的強度遠遠大於其他生物。例如,對生態系統中水的利用,其他生物僅取用滿足其生存要求的量,而人類對水的利用則不知道要比其他生物多多少倍,多到有的局部生態系統所有的水都不夠用。污染物的排放源稱為污染 源。各種污染源的情況將在第四節講述。對環境污染可以從不同角度進行分類。根據受污染的環境系統所屬類型或其中的主導要素,可分為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土壤污染等等;按污染源所處的社會領域,可分為工業污染、農業污染、交通污染等等;按照污染物的形態或性質,可分為廢氣污染,廢水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以及雜訊污染、輻射污染等污染。
對植物的危害
大氣中的污染物主要通過氣孔進入葉片並溶解在葉肉組織中,通過一系列的生物化學反應對植物生理代謝活動產生影響,所以植物受害症狀一般都是出現在葉片。污染物不同,植物受害的症狀也是有差異的。
E. 環境污染對經濟發展的影響事例
環境污染
環境污染environment pollution:
環境污染是指人類直接或間接地向環境排放超過其自凈能力的物質或能量,從而使環境的質量降低,對人類的生存與發展、生態系統和財產造成不利影響的現象。具體包括:水污染、大氣污染、雜訊污染、放射性污染等。水污染是指水體因某種物質的介入,而導致其化學、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污染等方面特性的改變,從而影響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體健康或者破壞生態環境,造成水質惡化的現象。大氣污染是指空氣中污染物的濃度達到有害程度,以致破壞生態系統和人類正常生存和發展的條件,對人和生物造成危害的現象。雜訊污染是指所產生的環境雜訊超過國家規定的環境雜訊排放標准,並干擾他人正常工作、學習、生活的現象。放射性污染是指由於人類活動造成物料、人體、場所、環境介質表面或者內部出現超過國家標準的放射性物質或者射線。例如,超過國家和地方政府制定的排放污染物的標准,超種類、超量、超濃度排放污染物;未採取防止溢流和滲漏措施而裝載運輸油類或者有毒貨物致使貨物 落水造成水污染;非法向大氣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質,造成大氣污染事故,等等。
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環境污染也在增加,特別是在發展中國家。 環境污染問題越來越成為世界各個國家的共同課題之一。
由於人們對工業高度發達的負面影響預料不夠,預防不利,導致了全球性的 三大危機 : 資源短缺、環境污染、生態破壞 . 人類不斷的向環境排放污染物質。但由於大氣、水、土壤等的擴散、稀釋、氧化還原、生物降解等的作用。污染物質的濃度和毒性會自然降低,這種現象叫做 環境自凈 。如果排放的物質超過了環境的自凈能力,環境質量就會發生不良變化,危害人類健康和生存,這就發生了環境污染 。
環境污染有各種分類:
按環境要素分 :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土壤污染。
按人類活動分:工業環境污染、城市環境污染、農業環境污染。
按造成環境污染的性質、來源分:化學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雜訊污染、放射性、電磁波)固體廢物污染、能源污染。
環境污染會給生態系統造成直接的破壞和影響,如沙漠化、森林破壞、也會給生態系統和人類社會造成間接的危害,有時這種間接的環境效應的危害比當時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難消除。例如,溫室效應、酸雨、和臭氧層破壞就是由大氣污染衍生出的環境效應。這 種由環境污染衍生的環境效應具有滯後性,往往在污染發生的當時不易被察覺或預料到,然而一旦發生就表示環境污染已經發展到相當嚴重的地步。當然,環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後果是使人類環境的質量下降,影響人類的生活質量、身體健康和生產活動。例如城市的空氣污染造成空氣污濁,人們的發病率上升等等;水污染使水環境質量惡化,飲用水源的質量普遍下降,威脅人的身體健康,引起胎兒早產或畸形等等。嚴重的污染事件不僅帶來健康問題,也造成社會問題。隨著污染的加劇和人們環境意識的提高,由於污染引起 的人群糾紛和沖突逐年增加。
由於人們對工業高度發達的負面影響預料不夠,預防不利,導致了全球性的 三大危機 : 資源短缺、環境污染、生態破壞 . 人類不斷的向環境排放污染物質。但由於大氣、水、土壤等的擴散、稀釋、氧化還原、生物降解等的作用。污染物質的濃度和毒性會自然降低,這種現象叫做 環境自凈 。如果排放的物質超過了環境的自凈能力,環境質量就會發生不良變化,危害人類健康和生存,這就發生了 環境污染 。
目前在全球范圍內都不同程度地出現了環境污染問題,具有全球影響的方面有大氣環境污染、海洋污染、城市環境問題等。隨著經濟和貿易的全球化,環境污染也日益呈現國際化趨勢,近年來出現的危險廢物越境轉移問題就是這方面的突出表現。
環境污染的防治
每一個環境污染的實例,可以說都是大自然對人類敲響的一聲警鍾。為了保護生態環境,為了維護人類自身和子孫後代的健康,必須積極防治環境污染。
我國防治環境污染的對策
為了防治環境污染,我國相繼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等一系列法律。1983年,我國政府宣布把環境保護列為一項基本國策,提出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相統一的戰略方針。1994年,我國政府制定了今後中國環境保護工作的行動指南——《中國21世紀議程》,指出「通過高消耗追求經濟數量增長和『先污染後治理』的傳統發展模式已不再適應當今和未來發展的要求,而必須努力尋求一條人口、經濟、社會、環境和資源相互協調的、既能滿足當代人的需要而又不對滿足後代人需求的能力構成危害的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為了做好環境污染的防治工作,我們每一個公民必須努力增強環境意識:一方面要清醒地認識到人類在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的過程中,往往對生態環境造成污染和破壞;另一方面要把這種認識轉變為自己的實際行動,以「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態度積極參加各項環境保護活動,自覺培養保護環境的道德風尚。防治環境污染的措施很多,其中與生物科學密切相關的有利用生物凈化來消除環境污染和發展綠色食品等。
生物凈化
生物凈化是指生物體通過吸收、分解和轉化作用,使生態環境中污染物的濃度和毒性降低或消失的過程。在生物凈化中,綠色植物和微生物起著重要的作用。
綠色植物的凈化作用
綠色植物的凈化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綠色植物能夠在一定濃度范圍內吸收大氣中的有害氣體。例如,1hm2(公頃)柳杉林每個月可以吸收60kg的二氧化硫。第二,綠色植物可以阻滯和吸附大氣中的粉塵和放射性 污染物。例如,1hm2山毛櫸林一年中阻滯和吸附的粉塵達68t;又如,在有放射性污染的廠礦周圍,種植一定寬度的林木,可以減輕放射性污染物對周圍環境的污染。第三,許多綠色植物如懸鈴木、橙、圓柏等,能夠分泌抗生素,殺滅空氣中的病原菌。因此,森林和公園空氣中病原菌的數量比鬧市區明顯減少。總之,綠色植物具有多方面凈化大氣的作用,特別是森林,凈化作用更加明顯,是保護生態環境的綠色屏障。
我國是一個地域遼闊、地形復雜的國家,發展林業有著比較優越的條件,我國古代許多地方都覆蓋著茂密的森林。但是,長期以來,由於人們對森林資源的不合理利用,如亂砍濫伐、毀林開荒等,使我國的森林越來越少。近幾十年來,我國大力開展植樹造林,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是,目前我國的森林覆蓋率仍然很低,按人均計算,我國是世界上森林最少的國家之一。因此,我們每一個公民,都應該從我做起,愛護周圍的一草一木,積極參加植樹造林活動,努力提高我國的森林覆蓋率。
自1978年起,我國先後確立了以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實現資源永續利用為主要目標的十大林業生態體系建設工程。這十大林業工程是:三北(東北西部、華北北部、西北地區)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長江中上游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沿海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平原農田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太行山綠化工程;全國防沙治沙工程;淮河太湖流域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珠江流域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遼河流域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和黃河中游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共規劃造林1.2億公頃。十大林業生態體系建設工程的實施,使我國相當大一部分地區的生態環境開始逐步得到改善。
微生物的凈化作用
污染物中往往含有大量的有機物。土壤和水體中有大量的細菌和真菌,這些微生物能夠將許多有機污染物逐漸分解成無機物,從而起到生物凈化作用。
自然界中微生物的凈化作用
自然界中不同的有機污染物,被微生物分解的情況不同:有些有機污染物比較容易分解,如人畜糞尿等;有些有機污染物比較難分解,如纖維素、農葯等;有些有機污染物則不能被微生物分解,如塑料、尼龍。
農葯的化學性質一般比較穩定,能夠在土壤中殘留較長的時間。農葯能不能被土壤微生物分解呢?對此,科學家們進行了實驗。他們選取幾種有代表性的土壤,將土壤混合均勻,並等量地分裝在一些相同的容器中。容器分成兩組:一組進行高壓滅菌;另一組作為對照不滅菌。接著,分別向兩組容器內的土壤上噴施等量的「敵草隆」①,然後把兩組容器放入溫箱中培養。六周以後,檢測兩組容器中「敵草隆」消失的情況,發現經滅菌處理過的土壤中「敵草隆」只被分解了10%,而對照組土壤中的「敵草隆」則被分解了近50%。科學家們通過多種實驗得出結論,土壤中農葯的消失,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利用微生物凈化污水 污水處理廠對污水進行處理時,一方面利用過濾、沉澱等方法,除去工業污水②和生活污水中個體比較大的固體污染物;另一方面利用污水中的多種需氧微生物,把污水中的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以及含氮的和含磷的無機鹽等,使污水得到凈化(如圖)。污水經過凈化處理以後,達到國家規定的排放標准,就可以用於農田灌溉和工廠的冷卻用水。
綠色食品 綠色食品是指按照特定的生產方式生產,經過專門機構認定和許可後,使用綠色食品標志的無污染、安全、優質的營養食品。由於與環境保護有關的事物通常都冠有「綠色」二字,為了突出這類食品產自良好的生態環境,人們將這類食品叫做綠色食品。
綠色食品的開發包括產地的選擇,以及產品的生產、加工、包裝和儲運等一系列環節。每一個環節都有嚴格的標准和要求,以便防止和減少污染。例如,農田的大氣、土壤、水質都必須符合綠色食品生態環境標准;包裝時不能對食品造成污染,食品要密封。
綠色食品標志由上方的太陽、下方的葉片和中心的蓓蕾組成,象徵和諧的生態系統。整個標志為正圓形,寓意為保護,綠色食品分為A級和AA級兩類,這兩類的主要區別是:A級綠色食品在生產過程中允許限量使用限定的有機化學合成物質;AA級綠色食品在生產過程中不允許使用任何有機化學合成物質。1999年,我國生產出七百多種綠色食品,有些已經進入國際市場,並且使一百多萬公頃的農田受到了良好的保護。
總之,開發綠色食品,是我國重視保護生態環境的產物,是我國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的產物,也是我國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消費觀念改變的產物。綠色食品的開發,不僅有利於提高我國人民的身體素質,而且能夠促進我國生態環境的改善。
F. 空氣污染帶來的主要影響
大氣污染帶來的影響就是對人類社會、自然界的各種危害。
氣污染物的種類很多,其物理和化學性質也非常復雜,毒性也各不相同。因此,大氣環境受到污染物所產生的危害和影響是多方面的,程度亦不相同。其主要危害和影響如下: (一)大氣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危害。 受污染的大氣進入人體,主要表現為化學性物質、放射性物質和生物性物質等三類物質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可導致呼吸、心血管、神經等系統疾病或其他疾病。 (1)燃燒煤和石油排入大氣的有害化學物質最多。最常見的有總懸浮微粒,包括降塵和石棉、金屬粉塵。有害氣體包括二氧化硫、碳氧化物、氨氧化物和碳氫化物。還有大氣二次污染物光化學氧化劑和硫酸霧等。大氣中有害化學物質直接刺激上呼吸道,引起支氣管炎和肺氣腫等疾病。 (2)大氣中無刺激性的有害氣體,例如一氧化碳,由於不能為人體感官所覺察,危害性更大。大氣中的有害有機物,如多環芳香烴可檢出30多種,其中苯並(a)芘的存在,致癌性很強,還含有潛在危害的化學物質,如鎘、鈹、銻、鉛等無機化合物對機體的健康危害易形成慢性中毒。有些有害化學物質對眼睛、皮膚有刺激作用。 (3)大氣被放射性物質所污染,人體照射後,往往引起慢性疾病。 (4)大氣污染中的飄塵對人體呼吸道危害甚大。 (5)生物性物質污染對人體健康影響。生物性污染是一種空氣變應原,主要由花粉產生,可誘發鼻炎和氣喘等病變,大氣污染形成的酸雨,使歐洲大片森林枯死,使全世界生態環境遭受破壞。 (二)大氣污染對植物的影響。 大氣污染物濃度過植物的耐受限度,會使細胞和組織器官受損,生理功能受阻,產量下降,產品變壞,導致植物個體死亡。大氣污染對植物的影響可分為群落、個體、器官組織、細胞和細胞器、酶系統等五個方面。 (三)大氣污染對動物的危害。 動物往往由於食用飲用積累了大氣污染物的植物和水而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或吸入有害物質嚴重污染了的空氣而中毒死亡。 (四)大氣污染對材料的損害。 大氣污染是城市地區經濟損失的一大原因。這種損害表現為腐蝕金屬和建築材料,損壞橡膠製品和藝術造型,使有色材料褪色等。大氣污染物對材料損害的機制是:磨損、直接的化學沖擊(比如酸霧對材料的腐蝕)、電化學侵蝕等。影響因素則有濕度、溫度、陽光、風等起著作用。 (五)大氣污染對全球氣候的影響。 大量的污染物排放於大氣,干擾著人類賴以生存的太陽和地球之間的熱平衡。據推測地球的能量平衡稍有干擾,全球平均溫度可能改變2度。若低2度,則變成另一個冰河時期,若平均氣溫升高2度,則變成無冰時代,將會給全球帶來災難。 (1)二氧化碳的溫室效應。 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可使大量的太陽輻射能通過大氣層輻射到地球表面,吸收從地球表面輻射出的紅外線。吸熱後的二氧化碳,再將吸收的輻射能逆輻射到地球表面,形成多次輻射,使近地層大氣增溫。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好像是一個屏敝,如同農業所建的溫室一樣。所以把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所產生的效應叫做二氧化碳的溫室效應。由於溫室效應,有人估算如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為420ppm時,地球上所有的冰雪將融化,反之,若二氧化碳濃度減小為150ppm時,溫室效應減弱了,地球就可能完全被冰雪所覆蓋。據專家推測,由於能源大量消耗,二氧化碳每年以0.7ppm的速度增加,到21世紀中葉地球冰雪要融化一大半,導致海洋水位上升,淹沒沿海城市,破壞人類的自然環境和生態系統。 (2)大氣中微粒對氣候的影響 目前,地層大氣中的微粒主要是由自然界火山爆發及海水吹向大氣中的鹽所形成的鹽類微粒和塵埃,人為污染源釋放於大氣的微粒只佔20左右。大氣中的微粒作為凝結核促使水蒸汽凝結形成霧,空氣變為混濁,使雲量和降水增加,使霧的出觀頻率增加,降低能見度。 (六)大氣污染危害農業。 大氣污染對農作物的危害分三種類型:急性危害,在污染物高濃度時,農作物短時間內造成危害,葉面枯萎脫落,直至死亡,造成農作物減產。慢性危害,在污染物低濃度時,因長時間作用所造成的危害,使農作物葉綠素褪色,影響生長發育。不可見危害,指污染物質對農作物造成生理上的障礙,抑制生育發展,造成產量下降。
G. 空氣污染對社會經濟有哪些影響
在我們社會的發展中,各種環境污染正在不斷侵襲我們的生活,更是對整個社會的經濟發展造成了嚴重的影響
一、空氣污染和水污染
空氣污染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污染,主要來源於我們的日常生活、汽車排放的尾氣以及各種工業企業的廢氣排放,其中二氧化碳含量的不斷增加導致了生活環境的逐漸惡化。如今,因為二氧化碳的增加引發了全球性的氣候變暖,兩極的冰川不斷加速融化。還有就是城市生活中產生的垃圾越來越多,尤其是一些企業受到利益的驅動,為了快速降低成本,面對污染不採取積極的措施進行治理,導致了更大范圍內的空氣污染和水污染。隨著這些污染的日益嚴重,尤其是污水中含有的大量有機污染物和難分解的物質流入到江河中,造成不同程度的水資源污染,也導致了江河的富營養化趨勢越來越嚴重。這些違反自然常規的活動不僅給企業增加了處理的成本,同時也破壞了環境和資源的平衡,對於社會經濟的發展也是影響巨大的。
二、森林銳減和樹木砍伐
工業化的生產使得我們的森林資源也遭到了嚴重的危機,過度的砍伐導致了森林資源的不斷減少,就拿我們的黃土高原來說,其森林的覆蓋率已經從原來的5%發展為現在水土流失最為嚴重的地方。無限制的亂砍亂伐雖然在短期內對企業的效益是有提升的,但是同時我們付出的代價卻是不可想像的,因為以後的維護所要付出的成本是更大的。
三、耕地減少
如今,酸雨危害也是我們面臨的重大危機,對於水生態系統的平衡發展也是很大的挑戰,同時使得土地沙漠化的現象也是愈演愈烈,可以使用的耕地越來越少,這時候就需要我們的政府出力去解決,一些企業也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使得經濟效益大大降低。
四、物種滅絕
工業發展起來之後,人類的活動大幅增加,導致其他物種的數量越來越少,根據相關的統計,自2000來,大約有115種獸類和140多種鳥類已經滅絕,同時一部分植物的生長也受到嚴重的威脅。
五、人口增加
人口的增加自然不屬於污染的行列,這是我們社會發展的必然走向,但是加速過快的人口會對環境和資源的佔有越來越多,導致經濟的發展變得緩慢。
以上就是我們從五個方面為大家總結了環境污染給我們的社會經濟發展帶來的諸多影響,對此我們都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在求購環保廢氣處理設備時,不要忘了關心一下我們整個社會的發展。
H. 我國開展大氣污染防治對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有何重大意義
大氣污染的危害 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環境組織發表的一份報告說:「空氣污染已成為全世界城市居民生活中一個無法逃避的現實。」如果人類生活在污染十分嚴重的空氣里,那就將在幾分鍾內全部死亡。工業文明和城市發展,在為人類創造巨大財富的同時,也把數十億噸計的廢氣和廢物排入大氣之中,人類賴以生存的大氣圈卻成了空中垃圾庫和毒氣庫。因此,大氣中的有害氣體和污染物達到一定濃度時,就會對人類和環境帶來巨大災難。 一、大氣污染對人體和健康的傷害 大氣污染物主要通過三條途徑危害人體:一是人體表面接觸後受到傷害,二是食用含有大氣污染物的食物和水中毒,三是吸入污染的空氣後患了種種嚴重的疾病。從下面的表格中,可以看到:各種大氣污染物是通過多種途徑進入人體的,對人體的影響又是多方面的。而且,其危害也是極為嚴重的。 二、大氣污染危害生物的生存和發育 大氣污染主要是通過三條途徑危害生物的生存和發育的:一是使生物中毒或枯竭死亡,二是減緩生物的正常發育,三是降低生物對病蟲害的抗禦能力。植物在生長期中長期接觸大氣的污染,損傷了葉面,減弱了光合作用;傷害了內部結構,使植物枯萎,直至死亡。各種有害氣體中,二氧化硫、氯氣和氟化氫等對植物的危害最大。大氣污染對動物的損害,主要是呼吸道感染和食用了被大氣污染的食物。其中,以砷、氟、鉛、鉬等的危害最大。大氣污染使動物體質變弱,以至死亡。大氣污染還通過酸雨形式殺死土壤微生物,使土壤酸化,降低土壤肥力,危害了農作物和森林。 三、大氣污染對物體的腐蝕 大氣污染物對儀器、設備和建築物等,都有腐蝕作用。如金屬建築物出現的銹斑、古代文物的嚴重風化等。 四、大氣污染對全球大氣環境的影響 大氣污染發展至今已超越國界,其危害遍及全球。對全球大氣的影響明顯表現為三個方面:一是臭氧層破壞,二是酸雨腐蝕,三是全球氣候變暖。 1. 南極上空出現臭氧洞 在離地面10—55千米的平流層里,大氣中的臭氧相對集中,形成了臭氧層。大氣中有了臭氧層,起著凈化大氣和殺菌作用,可以把大部分有害的紫外線都過濾掉,減少了對人體的傷害,而且使許多農作物增產。臭氧過濃會使人體中毒,而臭氧含量減少,紫外線就長驅直入,使人體皮膚癌發病率增加,農作物減產。科學家已經發現,在南北兩極上空的臭氧減少,好象天空坍塌了一個空洞,叫做「臭氧洞」。紫外線就通過「臭氧洞」進入大氣,危害人類和自然界的其它生物。「臭氧洞」的出現,同廣泛使用氟里昂(電冰箱、空調等的製冷材料)。現在,美國和歐洲等國家決定,自2000年起,停止生產氟里昂。 幾種大氣污染物對人體的危害 名 稱 對 人 體 的 影 響 二 氧 化 硫 視程減少,流淚,眼睛有炎症。聞到有異味,胸悶,呼吸道有炎症,呼吸困難,肺水腫,迅速窒息死亡 硫 化 氫 惡臭難聞,惡心、嘔吐,影響人體呼吸、血液循環、內分泌、消化和神經系統,昏迷,中毒死亡 氮 氧 化 物 聞到有異味,支氣管炎、氣管炎,肺水腫、肺氣腫,呼吸困難,直至死亡 粉 塵 傷害眼睛,視程減少,慢性氣管炎、幼兒氣喘病和塵肺,死亡率增加,能見度降低,交通事故增多 光化學煙霧 眼睛紅痛,視力減弱,頭疼、胸痛、全身疼痛,麻痹,肺水腫,嚴重的在1小時內死亡 碳氫化合物 皮膚和肝臟損害,致癌死亡 一 氧 化 碳 頭暈、頭疼,貧血、心肌損傷,中樞神經麻痹、呼吸困難,嚴重的在1小時內死亡 氟和氟化氫 強烈刺激眼睛、鼻腔和呼吸道,引起氣管炎,肺水腫、氟骨症和斑釉齒, 氯氣和氯化氫 刺激眼睛、上呼吸道,嚴重時引起中毒性肺水腫 鉛 神經衰弱,腹部不適,便泌、貧血,記憶力低下 小資料 震驚世界的幾起大氣污染事件 馬格河谷事件 1930年12月1-5日,比利時馬格河谷工業區,60餘人死亡。 多諾拉事件 1948年10月26-31日,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多諾拉鎮,佔全鎮 43%的居民(5911人)受害,11人死亡。 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 20世紀50年代初,美國洛杉磯市,65歲以上老人死亡400多人。 倫敦煙霧事件 1962年12月5-8日,英國倫敦市,4天內死亡人數比常年同期多4000餘人。 四日市哮喘事件 1961年,日本四日市,817人患哮喘病,10多人死亡。 博帕爾毒氣泄漏事件 1984年12月3日,印度博帕爾市, 2500多人直接死亡,20萬人受到傷害,其中5萬人雙目失明。 2. 酸雨的危害向全世界蔓延 酸雨的危害遍及歐洲和北美,我國主要分布貴陽、重慶和柳州等地。酸雨降到地面後,導致水質惡化,對各種水生動物和植物都會受到死亡的威脅。植物葉片和根部吸收了大量酸性物質後,引起枯萎死亡。酸雨進入土壤後,使土壤肥力減弱。人類長期生活在酸雨中,飲用酸性的水質,都會造成呼吸器官、腎病和癌症等一系列的疾病。據估計,酸雨每年要奪走7500-12000人的生命。 3.「溫室效應」的嚴重惡果 我們居住的地球周圍,包裹著一層厚厚的大氣,形成了一座無形的「玻璃房」,在地球上產生了類似玻璃暖房的效應。本來,這種「溫室效應」是正常的。但是,進入工業革命以來,由於人類大量燃燒煤、石油和天然氣等燃料,使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驟增,「玻璃房」的吸收太陽能量也隨之增加。於是,在地球上產生了乾旱、熱浪、熱帶風暴和海平面上升等一系列嚴重的自然災害,對人類造成了巨大的威脅
I. 用經濟生活知識說明國務院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對企業經營的影響
《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執行後,對於企業而言,將加大治污力度,所以在經濟上內講將增加治污容的成本,在盈利一定的話,會導致企業盈利減少。但合理化的治污,要比污染之後在治理要方便的多,那時候的投入相對來說多得多,所以,總體而言,計劃治污有利於企業的長久經營與發展。
J. 空氣污染的影響
(一)大氣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危害。
受污染的大氣進入人體,主要表現為化學性物質、放射性物質和生物性物質等三類物質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可導致呼吸、心血管、神經等系統疾病或其他疾病。
(1)燃燒煤和石油排入大氣的有害化學物質最多。最常見的有總懸浮微粒,包括降塵和石棉、金屬粉塵。有害氣體包括二氧化硫、碳氧化物、氨氧化物和碳氫化物。還有大氣二次污染物光化學氧化劑和硫酸霧等。大氣中有害化學物質直接刺激上呼吸道,引起支氣管炎和肺氣腫等疾病。
(2)大氣中無刺激性的有害氣體,例如一氧化碳,由於不能為人體感官所覺察,危害性更大。大氣中的有害有機物,如多環芳香烴可檢出30多種,其中苯並(a)芘的存在,致癌性很強,還含有潛在危害的化學物質,如鎘、鈹、銻、鉛等無機化合物對機體的健康危害易形成慢性中毒。有些有害化學物質對眼睛、皮膚有刺激作用。
(3)大氣被放射性物質所污染,人體照射後,往往引起慢性疾病。
(4)大氣污染中的飄塵對人體呼吸道危害甚大。
(5)生物性物質污染對人體健康影響。生物性污染是一種空氣變應原,主要由花粉產生,可誘發鼻炎和氣喘等病變,大氣污染形成的酸雨,使歐洲大片森林枯死,使全世界生態環境遭受破壞。
(二)大氣污染對植物的影響。
大氣污染物濃度過植物的耐受限度,會使細胞和組織器官受損,生理功能受阻,產量下降,產品變壞,導致植物個體死亡。大氣污染對植物的影響可分為群落、個體、器官組織、細胞和細胞器、酶系統等五個方面。
(三)大氣污染對動物的危害。
動物往往由於食用飲用積累了大氣污染物的植物和水而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或吸入有害物質嚴重污染了的空氣而中毒死亡。
(四)大氣污染對材料的損害。
大氣污染是城市地區經濟損失的一大原因。這種損害表現為腐蝕金屬和建築材料,損壞橡膠製品和藝術造型,使有色材料褪色等。大氣污染物對材料損害的機制是:磨損、直接的化學沖擊(比如酸霧對材料的腐蝕)、電化學侵蝕等。影響因素則有濕度、溫度、陽光、風等起著作用。
(五)大氣污染對全球氣候的影響。
大量的污染物排放於大氣,干擾著人類賴以生存的太陽和地球之間的熱平衡。據推測地球的能量平衡稍有干擾,全球平均溫度可能改變2度。若低2度,則變成另一個冰河時期,若平均氣溫升高2度,則變成無冰時代,將會給全球帶來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