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河南省經濟發展有什麼特徵,有什麼建議
通過分析河南省區域經濟發展的現狀,做出以下幾點經濟建議
一、加大對欠發達地區的政策和資金扶持力度
河南省經濟欠發達地區,主要是駐馬店市、周口市、信陽市、商丘市等省轄市。這些省轄市沒有區位優勢,也幾乎沒有什麼比較優勢,經濟基礎薄弱,自我積累與發展的能力差,以往很少得到國家和河南省的重視和支持。經濟發展戰略對促進地區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只有建立完善的經濟發展戰略,才能給當地的經濟發展指明方向。因此,首先要在不削弱對經濟發達地區的政策支持上,加大對欠發達地區的政策扶持力度,制定針對欠發達地區的經濟發展支持戰略。在制定發展戰略時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合理設置。其次,要加大對欠發達地區的資金支持,完善通信、電力、交通、衛生、管道等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要加快欠發達地區高速公路和鐵路的建設,與周圍地區形成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為欠發達地區的經濟發展提供基礎設施保障。第三,同等條件下,優先在欠發達地區建設有經濟意義的重點項目,帶動上下游產業的發展,形成欠發達地區的經濟增長點。第四,增加對欠發達地區的財政轉移支付,特別是增加對其教育和科研開發的投資力度。同時,積極引導省外資本向欠發達地區投資。
二、發展優勢產業、調整產業結構
河南省的土地類型復雜多樣,山地和丘陵面積佔全省總面積的44.3%,平原和瓮地面積佔全省總面積的55.7%,並且各種資源的分布差別也很大。各省轄市應堅持「發揮優勢、突出特色、分工互補、聯動發展一的原則,大力發展優勢產業,逐步形成分工合理、銜接緊密、梯度發展、有序競爭、重點突出、比較優勢得以發揮的區域產業結構體系,提高區域競爭力和經濟效益,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總體來說,在第一產業的結構調整中,在確保完成糧食生產任務的前提下,建設農、林、牧、漁全面發展的大農業體系,以農產品深加工為突破口,延展產業鏈,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培育具有區域優勢的龍頭產業。在第二產業的結構調整中,充分利用高新尖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提高資源利用率和產品的科技含量,帶動上下游產業的同步發展,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在第三產業的結構調整中,根據消費者的實際需求,利用科學的現代經營方式和服務技術來改造和發展傳統服務業,加快服務業市場化,以滿足消費者不斷變化的消費需求。
具體來說,鄭州市、開封市、『洛陽市等經濟發達地區或第三產業發達地區要大力發展第三產業,提高滿足消費者同益增長的消費需求的能力;平項山市、濮陽市等資源衰竭地區要轉變主要依靠發展丌采業的經濟增長方式,建立新的優勢產業,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實現資源衰竭型城市的順利轉型;洛陽市、許昌市、漯河市、南陽市、濟源市等工業發達地區應在現有工業體系的基礎上大力發展上下游產業,延長產業鏈,增加產品附加值;周口市、信陽市、商丘市、南陽市和駐馬店市等農業發達地區,應側重發展綠色農業和科技農業,提高作物產量和價值,以農產品深加工為突破口,建立具有優勢的輕工業體系,並充分利用本區域內的勞動力優勢,承接東部地區的產業轉移,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各省轄市應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建立適合本地區的集聚產業,充分發揮產業集聚區的規模效應和擴散效應。
三、加強區域合作、發揮帶動輻射作用
第一,中原城市群是河南省的經濟發達地區,擁有有利的政策扶持、四通八達的交通條件、廣泛的資金來源、堅實的經濟基礎和雄厚的人才優勢,是河南省經濟發展的領跑者。我們應該進一步夯實該區域的經濟優勢,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發揮對周邊地區的輻射帶動作用。需要注意的是,開封市是中原城市群中較落後地區,這就需要加大鄭汴一體化力度,推動丌封市的發展,防止出現區域經濟發展中的短板。
以上供您參考 希望能幫到您
還望採納 謝謝
❷ 為什麼河南經濟發展不起來
不是發展不起來、是國家不發展。河南交通多便利一馬平川的。總之就是國家不發展河南、河南只有種地的上繳糧食的份
❸ 近幾年來河南省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熱點問題與對策
我也是河南的呵呵
❹ 誰能詳細的告訴我河南省當前的狀況有多少知名企業在河南發展還有河南經濟發展,國家策略等等
待我來 慢慢告訴你
這個問題太復雜了 需要分開來問
東芝:我們需要河南人才
抱著試試看的想法,東芝公司在河南平頂山布下一枚棋子,這就是與河南平高電氣股份有限公司合資的平高東芝高壓開關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平高東芝),雙方各出資625萬美元作為注冊資本,共同組建成目前中國國內高壓開關行業規模最大的合資生產經營企業。
陳義初也建議說,河南的一些大學生對東芝還缺乏一定的品牌了解,希望東芝人力部門抽出時間到河南高校就東芝的企業文化與大學生進行更多的交流,這樣可以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加盟到東芝企業中來。
日產:鄭州日產不會被邊緣化
在今年《財富》雜志公布的世界500強排行榜中,日產公司名列第41位,與集團公司的輝煌業績相比,鄭州日產的日子顯得平淡得多。據媒體報道,鄭州日產三年不改其志,僅靠一款非主流車型帕拉丁,累計銷售了4萬多輛。然而「不俗」業績的背後,卻是被媒體稱為「一個遊走在合資體系中新邊緣人的無奈」。
松下:河南一定會讓人震驚
當訪問團來到松下電器中國有限公司時,其公司門前的顯示屏上顯示出「歡迎訪問團一行」的字樣,松下對外關系社會事業部王喜峰部長非常熱情地把訪問團引到會議室後,松下電器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林義孝先生簡略地介紹了松下公司近年來在中國的發展情況。林義孝說,自從1978年鄧小平訪問松下電器公司開始,松下公司就一直和中國保持著良好的關系。松下創業人松下幸之助應中國政府的邀請,先後於1979年和1980年兩次訪問了中國。通過這種交流,加深了雙方之間的了解和友誼,這就是松下電器在中國事業的起點。迄今為止,松下公司已在中國成立了58家合資或獨資企業,員工7.3萬人
AES是全球最大的電力公司之一,世界500強企業,它的中文名稱是愛依斯,這個「因中國而改變」的企業甚至連中國公司的標志也徹底本土化——一個口吐閃電的龍頭。愛依斯中國發電有限公司副總裁兼首席代表齊魯濱先生說,AES的企業文化精神就是融入社會,回報社會。
從1996年3月進入河南,與原焦作市鋁廠(現焦作市萬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簽訂合作協議共同建設經營中外合作電廠到現在,AES在河南已經走過了整整十個年頭。
ABNA:將布點鄭州
雖然位列世界500強企業之中,但英國農產品聯合營養集團(ABNA)的知名度更多的還是為業內人士所熟知。也許因為ABNA在駐馬店遂平和新鄉獲嘉的投資,這個名字在河南卻並不陌生。
百勝:把中原作為重要戰略點
「去年,百勝在河南的采購量將近1億元」當百勝餐飲集團中國事業部總裁蘇敬軾向訪問團介紹百勝時,雖然知道肯德基的部分原料來自河南,但還是對這個龐大數字還是感到吃驚。
作為餐飲界的世界500強企業,截至2006年9月底,百勝餐飲集團中國事業部,已成功地在中國內地開出了超過1,700多家肯德基餐廳,超過230家必勝客餐廳,33家必勝宅急送餐廳,4家東方既白和2家塔可鍾餐廳,員工人數超過16萬名。2005年中國百勝的營業額為133億人民幣,成為中國餐飲百強企業的第一名。
泰國正大集團是世界500強企業,是最早來華投資的外國企業之一,該集團在河南已建成北方易初摩托等10多家企業,總投資達到2.5億美元。
河南今年將重點組織籌備3項活動:一是世界華商高峰論壇;二是第六屆中國河南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三是河南——東盟投資貿易洽談會,確保突出重點,增強招商活動針對性。
富士康入駐河南
,富士康的入駐對河南而言,都具有里程碑意義。其30萬的用工規模攪動了河南龐大的勞務輸出市場,為了富士康能招到足夠的工人,河南已經舉全省之力向18個地市層層分解招工任務。
河南招工再出奇招:不到富士康實習不準報考「專升本」
鄭州市應該首先明確支撐產業的定位,比如是不是要把富士康所在的這個行業作為鄭州的支撐產業?」...
怎麼突然冒出個「中原經濟區」?當「中原經濟區」這個新概念在媒體剛剛披露的時候,許多人都有這樣的疑惑。
的確,這是一個新概念。
新概念,是我們在探索中原崛起謀求更大發展面對許多選擇時再一次解放思想的產物。
重視農業?對!因為河南的糧食在全國舉足輕重;重視工業?河南處於工業化中期前半段,工業依然是主導力量;重視城鎮化?河南的城鎮化水平遠遠低於全國,城鎮化對經濟的拉動力是強大的……
台灣潤泰集團是世界500強企業之一,6月18日,台灣潤泰集團有限公司投資的大潤發大型綜合超市舉行隆重的開工奠基儀式,正式落戶河南省開封市鼓樓區。
《尚書•禹貢》將天下分為「九州」,豫州位居天下九州之中,現今河南大部分地區屬九州中的豫州,故有「中原」、「中州」之稱。
河南轄鄭州、開封、洛陽、平頂山、安陽、鶴壁、新鄉、焦作、濮陽、許昌、漯河、三門峽、南陽、商丘、信陽、周口、駐馬店等17個省轄市、濟源市1個省直管市,20個縣級市,88個縣,50個市轄區,1892個鄉鎮,464個街道辦事處,3404個社區居委會,47556個村委會。 經濟發展
六十年來,河南人民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全面振興河南,加快中原崛起的征程上,經歷了不斷追求、摸索甚至失誤的磨難,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全省人民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富民強省為目標,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搶抓發展機遇,銳意創新,開拓進取,成功實現了由傳統農業大省向全國重要的經濟大省、新興工業大省和有影響的文化大省的重大轉變,創造了河南歷史上從未有過的繁榮與輝煌。
(一)經濟總量不斷擴大,綜合實力顯著增強
2008年,全省實現生產總值18407.7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1949年增長了123.9倍,年均遞增8.5%。人均生產總值在人口凈增5744萬人的情況下,仍由1949年的50元增加到2008年的19593元,增長了53倍,年均遞增7.0%。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對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的一系列突破,河南經濟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國民經濟不斷躍上新台階。改革開放之初的1978年全省GDP總量僅為162.92億元,1991年跨上千億元台階,2000年GDP突破5000億元,2005年GDP突破1萬億元大關,未來兩三年內有望進一步突破20000億元大關。在全國各省市的排位由1978年的第9位上升到2007年的第5位,居中西部地區首位。30年來全省GDP以年均11.2%的速度增長,高於同期全國平均水平1.4個百分點。
1、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不斷提高。2008年全省第一產業增加值2658.80億元,比1949年增長15.7倍,年均遞增4.8%,其中1979~2008年均遞增6.0%。特別是「十五」以來,河南認真貫徹執行中央各項支農惠農政策,全面取消農業稅,不斷加大支持「三農」力度,農業生產活力得到進一步激發。2004~2008年全省糧食產量連續5年大豐收,連續3年超越5000萬噸台階,2008年達到5365萬噸的歷史最高水平,是1949年的7.52倍,1978年的2.56倍。糧食總產量佔全國的十分之一,小麥產量佔全國的四分之一,連續八年位居全國第一,為國家的糧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貢獻。與此同時,全省油料產量505萬噸,居全國第1位,是1949年的20.8倍;棉花產量66萬噸,居全國第3位,是1949年的10.5倍;肉類總產量542.90萬噸,居全國第3位,是1978年的11.9倍。
2、工業經濟快速增長。2008年,全省工業增加值9546.08億元,比1949年增長2151.7倍,年均遞增13.9%。特別是進入改革開放以後,通過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推進企業股份制改造、加大投入、調整結構、推動企業技術進步,強力實施工業強省戰略,河南工業經濟活力不斷增強,逐步走上了持續快速發展的新軌道。改革開放以來,全部工業增加值以年均13.7%的速度遞增,其中,2001~2008年均增長15.9%,比1979~2000年快了2.9個百分點。
3、城鄉市場繁榮活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以年均12.8%的速度遞增,2008年達到5662.55億元,是1949年的1236.4倍。特別是1978年以後,河南以培育和健全統一的社會主義市場體系為總目標,圍繞培育大市場、搞活大流通,走貿易開路,金融活體,基礎配套之路,以鄭州為中心,以中原城市群為主要依託,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建設了一大批水平較高的零售商場、商品批發市場等商業基礎設施,同時加快推進萬村千鄉工程,積極推動「家電下鄉」、汽車、摩托車下鄉等活動,有效帶動了商品銷售的增長。1978~2008年,全省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5.8%,明顯高於1978年前10.0%的水平。城鄉居民正在從百元、千元級消費向萬元、十萬元級消費提升,由原來簡單的數量增長向數量增長、結構調整、品質提高並行演變,由過去的生存型消費向發展型和享受型消費轉化。
4、服務業不斷發展。2008年,全省第三產業增加值為5271.06億元,是1949年的451倍,年均增長10.9%。其中,1978~2008年均增長13.7%。現代服務業發展迅速。2008年全省房地產業實現增加值484.11億元,是1990年的6.8倍,年均增11.2%。旅遊業加快發展。接待海外遊客數量由1979年的僅1萬多人次提升到2008年的104.36萬人次,旅遊創匯由26萬美元增至3.7億美元。2008年,全省接待海內外遊客的總數達到2億人次,居全國第7位;旅遊總收入1592億元,居全國占第6位,相當於全省GDP的8.6%,較1979年提高8個百分點,河南逐步由旅遊資源大省向旅遊經濟大省邁進。金融保險業功能日益完善,2008年金融業實現增加值345.36億元,比1978年增長23.4倍,年均增長11.1%。
(二)經濟結構不斷調整,工業化進程加快推進
1950~2008年,全省生產總值年均增長8.5%,第一產業、第二、第三產業增加值年均分別增長4.8%、12.6%和10.9%,其中,1978~2008年,三次產業分別增長6.3%、13.9%和13.7%。產業結構向高級化演進的階段性特徵更為明顯。三次產業增加值在宏觀經濟總量中的比例關系,也由1952年的62.2:22.8:15.0演變為1978年的39.8:42.6:17.6,2008年又進一步演變為14.4:56.9:28.6。工業經濟增長成為近年來全省帶動經濟高速增長的主要力量。60年間,全省第一產業從業人員比重由1949年占絕對優勢的94.5%下降為2008年的48.8%,第二產業由1.9%上升為26.8%,第三產業由3.6%上升為24.4%。河南經濟結構諸方面的變動態勢符合世界范圍內產業結構演變的一般趨勢,反映了河南經濟正處於工業化中期發展階段的基本特徵。
農村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在全省農林牧漁業總產值中,農業產值由1949年89.1%下降到2008年57.0%。同時,糧經比調整為67.2:32.8,經濟作物所佔比重上升了16個百分點。特別是1978年改革開放以後,農村非農產業的崛起,形成了不同層次、不同類別、覆蓋全省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群體,2008年省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4000餘家,對於扭轉全省農業生產長期緩慢發展、農業內部結構過分偏重種植業的結構格局發揮了積極作用,有效活躍了整個農村經濟。
工業內部結構趨於合理。新中國成立以後相當長一段時期,全省輕重工業發展不均衡,比例失調。1949年,全省輕重工業之比為83.6:16.4。按照全國的產業布局,到1978年以前河南一直遵循的是「重工業優先發展」的工業發展思路,輕重工業呈現重工業發展快於輕工業趨勢。1949~1978年輕工業平均增長9.1%,而重工業年均增長為20.9%。1978
年,全省輕重工業的比例關系為46.0:54.0。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會以後,根據消費需求和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確立了「優先發展以消費品為主的輕工業」的發展思路,輕重工業結構不斷得到調整。1980~1990年,全省輕重工業平均增速分別為12.6%和11.8%。1990年以來,河南輕重工業的發展思路由1980年代的輕工業優先轉為重工業帶動,並根據河南的資源優勢和市場的需要加快了基礎產業的建設步伐,國民經濟的「瓶頸」制約有了根本性地改善,同時積極推進輕工業的發展。重工業占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由1990年的54.4%上升到2008年的65.4%。
優勢產業不斷強化。2008年,全省重點培育的食品、有色金屬、化工、汽車及零部件、裝備製造業、紡織服裝等六大優勢產業在全省工業經濟中的比重提高到了50.2%。有色工業中,氧化鋁、電解鋁、鉬產量均居全國第一;食品工業中,涌現了雙匯、華英、白象、三全、思念等一批在全國具有較強競爭力的骨幹企業,成為河南第一大行業,主營業務收入總量超過廣東,列山東之後居全國第二;裝備製造業中,大型農機、大型水泥設備、煤礦機械、輸變電設備等產品的競爭力進一步提高;汽車及零部件行業中,宇通客車、中原內配、中軸、遠東傳動軸、淅川減震器、新航集團等企業的行業地位進一步提升;化工工業中,煤炭加工轉化能力已經達到1000萬噸,甲醇生產能力和在建規模分別達到180萬噸和125萬噸,均居全國首位。此外,傳統產業的技術改造升級步伐加快,鋼鐵板材、新型干法水泥、中高檔紙等產品比重大幅提高。高技術產業中,超硬材料、電子信息材料等方面形成了較強的競爭能力,金剛石和超薄電子玻璃等產品在國內市場佔有率超過50%,多晶硅和太陽能電池產業初步形成。全省工業結構正在逐步從能源原材料工業為重心向以一般加工和技術密集加工工業的高加工度化轉變。同時,能源、食品、有色、裝備製造、建材、紡織、醫葯等產業鏈條不斷完善,產業集群初具規模,呈現出基礎產業、一般加工工業全面推進,產業層次和技術水平逐步提升的格局。
非公有制經濟成為河南經濟發展的生力軍。改革開放,非公有制經濟快速發展,打破了公有制經濟一統天下的局面。1978~2008年,全省非公有制經濟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由3.6%提高到60.0%。通過鼓勵和支持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河南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之間的關系得以調整和改進。2008年全省民間投資佔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由1985年的49.1%提高到2008年的73.0%,已成為河南投資的主要推動力量。
❺ 河南的經濟發展真的不好嗎
說河南經濟發展不好 那是過去的老思想了 當前的河南正處在歷史發展的大變革中 經濟發展迅猛 去年省會鄭州還榮升國家中心城市了。
❻ 阻礙河南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是什麼
1.區位優勢。地處內陸,交通不便,沒有海空優勢。
2.人口素質偏低,我的意思版是教育落後。河權南據稱有1億多人,但是高校很少,特別是重點高校沒有能叫出名字的。沒有完善高等教育配套設施,發展高新技術新興產業就是痴人說夢了。
3.基礎設施投資落後。不管是歷史上N5規劃,還是改革開放後的大型投資,總量、人均量相比全國都偏少。主要是人口眾多了。
4.自然資源偏少。相比較周邊幾個省份而言,人均更少。
❼ 現在河南省的經濟發展怎樣
我們河南還老有錢啊!排名全國期五名。我不相信。
❽ 河南經濟發展靠後的幾座城市中,你覺得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本身沒有支撐產業造成的,人均收入後3名的駐馬店,商丘,周口三個城市都屬於除了旅遊資源想不出還有其它產業,但是旅遊資源又比不上鄭州,洛陽,信陽,焦作,所以發展落後。
❾ 你知道經濟落後的河南省為什麼發展起來了嗎
鐵路航運是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