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誰能提供太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發展狀況及其存在的問題啊
太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成立於 1991年7月,1992年 11月經國務院 批准為國家級高新區。高新區包括新建區(學府園區)和政策區兩部分,總規劃面積60.8平方公里,位於山西高等院校、科研單位和相關產業集中,科研人員密集,工業基礎和城市設施良好的山西省省會城市太原市。高新區以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為宗旨,不斷優化投資環境,新建區范圍內已全面實現了道路、供水、排水、供電、煤氣、熱力、通訊、寬頻網的通暢,區內綠樹成蔭,芳草如茵,配套生活小區、燈光球場、娛樂中心、醫院、學校等配套設施完善、功能齊全,為入區企業創造了一流的投資環境。高新區內為企業發展配套的支撐服務體系齊全,設有財政局、經濟發展局、工商局、國稅分局、地稅分局、土地分局、規劃分局、電信分局、海關、五大銀行高新支行、保險公司等機構,並設有國家級山西省高新技術創業中心、進出口公司、人才交流中心、法庭、律師事務所等機構,入區企業可在高新區管委會統一辦理各項手續,實行一站式服務。目前,高新區企業已達1100家,其中高新技術企業 236家,高新技術項目44O項,三資企業35家,上市公司七家。20O1年實現科工貿總收入108.2億元,出口創匯6050萬美元。科工貿總收入上億元的企業15家。經過十年的發展,形成了微電子信息、光機電一體化、新材料、高效節能與環保、醫葯與生物工程五大支柱產業組成的產業化格局。與此同時,高新區與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密切合作,分別創建了山西大學科技園、太原理工大學科技園、中國日化所科技園、中輻院科技園、太原高新區軟體園等多個科技分園;同世界15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廣泛的合作與聯系,並在北京、上海、廈門、深圳等地建立了對外合作聯絡處。 太原高新區作為山西對外開放的窗口,與WTO規則接軌的示範區,願以優惠的政策、優質的服務、優良的環境、與海內外各界人士精誠合作,共展宏圖。
優惠政策
1、高新區的高新技術企業從被認定之日起,企業所得稅減按15%徵收。出口產品產值達到當年總產值的7O%以上的,企業所得稅減按10%徵收。
2、新辦的高新區高新技術企業從投產年度起免徵企業所得稅兩年;對新辦的外商投資經營的高新區高新技術企業,經營期在十年以上的,從開始獲利年度起,第一、第二年免徵企業所得稅,第三年至第五年減半徵收所得稅,減半稅率低於10%按10%稅率徵收。
3、實施經認定的高新技術產業化項目,自認定之日起五年內上繳的企業所得稅、營業稅、增值稅的地方部分,高新區安排專項資金給予扶持;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項目,除上述優惠外,第六年至第八年上繳企業所得稅、營業稅、增值稅地方收入部分的50%,由高新區安排專項資金給予扶持。
4、高新區企業用於高新技術開發和高新技術產品生產的儀器、設備,經高新區管委會批准,可實行快速折舊,折舊期為4年。
5、外商投資企業五年內免繳地方稅和城市房產稅,產品出口企業和先進技術企業,十年內免繳地方所得稅和城市房產稅。
6、高新區企業從事技術轉讓、技術開發業務和與之相關的技術咨詢、技術服務取得的收入,年凈收入在三十萬元以下的,可暫免徵所得稅;超過三十萬元的部分;按適用稅率徵收所得稅。對屬於「火炬計劃」開發范圍的高新技術產品,凡符合新產品減免稅條件並按規定減免的稅款,可專項用於技術開發,不計徵收所得稅。
7、對企業為生產《國家高新技術產品目錄》的產品而進口所需的自用設備及按合同隨設備進口的技術及配套件、備件,除按國發1997]37號文件規定《國內投資項目不免稅的進口商品目錄》所列商品外,免徵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
8、企業引進屬於《國家高新技術產品目錄》所列的先進技術,按合同規定向境外支付的軟體費,免徵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
9、對列入科技部、外經貿部《中國高新技術商品出口目錄》的出口產品,在產品出口後,經國家稅務局核准,凡出口退稅率未達到徵收稅率的,可按征稅率退稅。
10、高新區設立技術創新扶持資金,重點扶持優秀高新技術項目。
外商投資企業申辦程序
一、立項審批
立項請示文件 意向書(合資、合作) 項目建議書(合資、合作) 初步可行性研究報告 項目申請書(外資) 其他文件
二、材料審批
立項請示文件 意向書(合資、合作)
三、企業審批
成立企業請示文件 詳細可行性研究報告 簽字後的章程 簽字後的合同(合資、合作) 投資各方懂事委派書 投資各方資信證明
回答者:guomin6356 - 魔導師 十一級 5-18 20:31
太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成立於 1991年7月,1992年 11月經國務院 批准為國家級高新區。高新區包括新建區(學府園區)和政策區兩部分,總規劃面積60.8平方公里,位於山西高等院校、科研單位和相關產業集中,科研人員密集,工業基礎和城市設施良好的山西省省會城市太原市。高新區以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為宗旨,不斷優化投資環境,新建區范圍內已全面實現了道路、供水、排水、供電、煤氣、熱力、通訊、寬頻網的通暢,區內綠樹成蔭,芳草如茵,配套生活小區、燈光球場、娛樂中心、醫院、學校等配套設施完善、功能齊全,為入區企業創造了一流的投資環境。高新區內為企業發展配套的支撐服務體系齊全,設有財政局、經濟發展局、工商局、國稅分局、地稅分局、土地分局、規劃分局、電信分局、海關、五大銀行高新支行、保險公司等機構,並設有國家級山西省高新技術創業中心、進出口公司、人才交流中心、法庭、律師事務所等機構,入區企業可在高新區管委會統一辦理各項手續,實行一站式服務。目前,高新區企業已達1100家,其中高新技術企業 236家,高新技術項目44O項,三資企業35家,上市公司七家。20O1年實現科工貿總收入108.2億元,出口創匯6050萬美元。科工貿總收入上億元的企業15家。經過十年的發展,形成了微電子信息、光機電一體化、新材料、高效節能與環保、醫葯與生物工程五大支柱產業組成的產業化格局。與此同時,高新區與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密切合作,分別創建了山西大學科技園、太原理工大學科技園、中國日化所科技園、中輻院科技園、太原高新區軟體園等多個科技分園;同世界15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廣泛的合作與聯系,並在北京、上海、廈門、深圳等地建立了對外合作聯絡處。 太原高新區作為山西對外開放的窗口,與WTO規則接軌的示範區,願以優惠的政策、優質的服務、優良的環境、與海內外各界人士精誠合作,共展宏圖。
Ⅱ 山西將布局10個國家級開發區
據報道,日前山西省政府發布《關於加快開發區轉型升級促進土地節約集約高效利用專的屬通知》,按照規劃山西全省共布局10個國家級開發區,用地規模1600平方公里左右。
開發區布局將合理避讓基本農田集中區,盡量佔用低丘緩坡、重度鹽鹼地等未利用地,不佔或少佔耕地,特別是盡量不佔等級較高的耕地,優先考慮利用存量建設用地,堅持土地集約高效利用,倡導立體開發、一區多園。
相關負責人表示,山西將每3年開展一次開發區節約集約用地全面評價,每年更新數據,連續3年(含)未按要求參與評價的開發區,不予擴區升級。
Ⅲ 為什麼國家現在建很多的經濟開發區
所有的新區,經濟開發區,高新區,自貿區……最好工作單位和職工住房生活區近一些,單車十五分鍾左右。有居民區,有學校,有商場,有醫院,有公園……交通便利,生活便利,環境優美舒適。
Ⅳ 山西經濟狀況
山西地處西部內陸,盡管經濟發展存在著很大制約,但是在年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隨著改革開放地不斷深入,使山西經濟獲得了長足發展,經濟實力逐漸增強。為山西經濟今後更快更大的發展奠定了基礎。1999年,全省國內生產總值可達1765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20億元,財政總收入196.6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858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80元。
作為能源重化工基地,山西已初步形成了現代化的工業生產體系。能源、冶金、化工、建材、機械、電子、軍工、醫葯、輕紡、塑料製品工業等門類齊全,具有了相當的規模和實力。郵電通訊事業進入"八五"時期後,解放思想,奮力趕超,在較短的時間內超常規跳躍式的發展,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目前,全省的交通運輸已形成了以鐵路、公路、水運和民用航空等多種運輸方式組成的綜合交通運輸網,干支銜接,四通八達,日益趨於協調和發展。山西鐵路以南北同蒲線和石太線為主幹,形成石太、京原、京包、太焦、邯長、候月、大秦和南北同蒲9條大鐵路干線13條主要支線和400多條專用線的鐵路運輸網路,分別與國家的鐵路大動脈京包線、京廣線、隴海線相銜接,可通達全國各大城市和秦皇島、天津、石臼所等海岸碼頭。1996年建成通車的太原至舊關高速公路與北京--石家莊高速公路相接,匯入京津唐、京深高速公路網路。1998年建成通車的原--太高速公路(太原至原平)是建設貫穿全省南北的大同至運城高速公路的階段工程。目前,山西的公路交通已形成以國道省道為骨架,以縣鄉道路為網路,溝通各鄰省與省內城鄉,銜接鐵路重要工礦企業重要經濟作物區的公路網路和以國有運輸為主體,集體和個體運輸業競相發展,並已初步建立起布局合理的交通工業體系和運輸管理體制。
山西民航事業同樣有了較快發展,目前與太原通航城市23個,航線22條,形成了以太原為中心的航線網路。改擴建後的太原機場可起降各類大中型飛機,年旅客吞吐量可達194萬人次,貨郵吞吐量可達1.35萬噸。
1992年以來,鄉鎮企業每年以平均40%的速度發展,進入了高速增長階段。
山西農業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堅持不懈地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實施科教興農戰略,並以市場為導向,不斷優化農村產業結構,山西農業正逐步走上貿農工一體化的道路。
山西的總耕地面積約3656.5千公頃,占土地自面積的23%。農業經濟以種植業為主,養殖業為輔,種植業盛產玉米、穀子、水稻、小麥、高粱、土豆、薯類、蕎麥、糜子和豆類糧食作物,及棉花、煙葉、甜菜、油料和麻類等經濟作物,干鮮果品主要有蘋果、核桃、紅棗、梨和葡萄,還有黨參、黃芪等多種名貴中葯材,養殖業主要飼養豬、牛、羊、雞、兔、驢、馬、騾及養蠶、養蜂業。山西的淡水養魚近年來不斷發展,可基本滿足城市鮮活魚類的供應。
Ⅳ 山西有多少個國家級開發區,多少個省級開發區
山西省復]太原經濟技術開發制區
地址: 山西省太原市太原經濟技術開發區東大街1號
山西省大同經濟技術開發區
大同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是1992年經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的省級開發區,現已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山西省省級開發區名錄
文章來源:中國開發區網 更新時間:2011-07-25 13:52
山西太原工業園區
太原不銹鋼產業園區
山西清徐經濟開發區
山西朔州經濟開發區
山西忻州經濟開發區
山西陽泉經濟開發區
山西孝義經濟開發區
山西文水經濟開發區
山西晉中經濟開發區
山西榆次工業園區
山西祁縣經濟開發區
山西長治高新技術產業園區
山西壺關經濟開發區
山西臨汾經濟開發區
山西侯馬經濟開發區
山西晉城經濟開發區
山西運城經濟開發區
山西運城鹽湖工業園區
山西風陵渡經濟開發區
山西絳縣經濟開發區
山西交城經濟開發區
Ⅵ 山西經濟發展狀況
山西經濟狀況
山西地處西部內陸,盡管經濟發展存在著很大制約,但是在50年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隨著改革開放地不斷深入,使山西經濟獲得了長足發展,經濟實力逐漸增強。為山西經濟今後更快更大的發展奠定了基礎。1999年,全省國內生產總值可達1765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20億元,財政總收入196.6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858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80元。
作為能源重化工基地,山西已初步形成了現代化的工業生產體系。能源、冶金、化工、建材、機械、電子、軍工、醫葯、輕紡、塑料製品工業等門類齊全,具有了相當的規模和實力。郵電通訊事業進入"八五"時期後,解放思想,奮力趕超,在較短的時間內超常規跳躍式的發展,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目前,全省的交通運輸已形成了以鐵路、公路、水運和民用航空等多種運輸方式組成的綜合交通運輸網,干支銜接,四通八達,日益趨於協調和發展。山西鐵路以南北同蒲線和石太線為主幹,形成石太、京原、京包、太焦、邯長、候月、大秦和南北同蒲9條大鐵路干線13條主要支線和400多條專用線的鐵路運輸網路,分別與國家的鐵路大動脈京包線、京廣線、隴海線相銜接,可通達全國各大城市和秦皇島、天津、石臼所等海岸碼頭。1996年建成通車的太原至舊關高速公路與北京--石家莊高速公路相接,匯入京津唐、京深高速公路網路。1998年建成通車的原--太高速公路(太原至原平)是建設貫穿全省南北的大同至運城高速公路的階段工程。目前,山西的公路交通已形成以國道省道為骨架,以縣鄉道路為網路,溝通各鄰省與省內城鄉,銜接鐵路重要工礦企業重要經濟作物區的公路網路和以國有運輸為主體,集體和個體運輸業競相發展,並已初步建立起布局合理的交通工業體系和運輸管理體制。
山西民航事業同樣有了較快發展,目前與太原通航城市23個,航線22條,形成了以太原為中心的航線網路。改擴建後的太原機場可起降各類大中型飛機,年旅客吞吐量可達194萬人次,貨郵吞吐量可達1.35萬噸。
1992年以來,鄉鎮企業每年以平均40%的速度發展,進入了高速增長階段。
山西農業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堅持不懈地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實施科教興農戰略,並以市場為導向,不斷優化農村產業結構,山西農業正逐步走上貿農工一體化的道路。
山西的總耕地面積約3656.5千公頃,占土地自面積的23%。農業經濟以種植業為主,養殖業為輔,種植業盛產玉米、穀子、水稻、小麥、高粱、土豆、薯類、蕎麥、糜子和豆類糧食作物,及棉花、煙葉、甜菜、油料和麻類等經濟作物,干鮮果品主要有蘋果、核桃、紅棗、梨和葡萄,還有黨參、黃芪等多種名貴中葯材,養殖業主要飼養豬、牛、羊、雞、兔、驢、馬、騾及養蠶、養蜂業。山西的淡水養魚近年來不斷發展,可基本滿足城市鮮活魚類的供應。
Ⅶ 山西省有哪些經濟開發區有什麼特點
太原市有太原經濟技術開發區,位於太原市小店附近,還有太原高新技術開發區,位於平陽路.還有民營技術開發區,其中太原經濟技術和高新區都是國家級別的開發區,其他地方都有開發區,我知道運城有個,奇強洗衣粉廠子就在那個開發區里,其他的我就不知道了,每個地方都有,特點其實無非就是找商引資,當然是比較環保的了.不過我知道很多企業來這里主要與重工業相關才來的,畢竟山西煤炭多,金屬也多啊,比如富士康工業園區就在太原經濟技術開發區旁邊,主要是太原鎂金多啊,因為這個企業主要做電子產品的.我就知道這些.
Ⅷ 想要了解一下城市經濟開發區現狀
1區位分析
具有明顯的沿海傾向性和經濟中心趨近性。從大的區位來考察,其分布主要集中於沿海地區。我國城市經濟開發區約有80%分布在東部沿海地區,中部地區約佔15%,西部地區僅佔5%。從小的區位來講,幾乎所有的城市經濟開發區都集中在交通便捷,靠經濟中心、自然條件好的區域中心。
城市經濟開發區集中在沿海並依託區域經濟中心的特徵,表明開發區今後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賴於國家經濟發展的總體戰略推進和宏觀經濟水平的穩步上升。
2性質級別
基本上分為國家級、省級和市級,不同級別的開發區的主要區別在於政府對開發區的支持上。國家級城市經濟開發區是國家為經濟發展戰略推進實施的需要而設置的,因而都不同程度地得到中央政府的長期政策傾斜。中央一般採取資金與政策交互支持的辦法,誘使開發區良性發展。使國家級城市經濟開發區完整的規劃得以循序漸進並具有良好的遠景。而省市一級的城市經濟開發區,由於地方政府的經濟實力、權力彈性有限,因而地方政府對開發區建設的推動力較小。因此,我國目前城市經濟開發區存在的主要問題主要還是集中在地方型城市經濟開發區上。開發區類型的廣泛性是我國城市經濟開發區的重要特徵,也是其內容創新的體現。但類型的紛繁復雜將使開發區的建設難以形成統一的策略。
Ⅸ 你怎樣評價山西的經濟發展狀況
山西地處西部內陸,盡管經濟發展存在著很大制約,但是在50年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隨著改革開放地不斷深入,使山西經濟獲得了長足發展,經濟實力逐漸增強。...西是中國第一產煤、輸煤大省及能源重化工基地,煤炭資源優勢得天獨厚,儲量大、分布廣、品種全、質量優、易開采。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山西煤炭工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已基本形成了勘探設計、礦建生產、加工利用、煤機製造、教育科研、多經三產等協調發展的煤炭工業體系。30多年來,煤炭工業不僅在「量」上發生了巨大變化,在「質」的上面更是發生了深刻巨變,煤炭工業成為山西名副其實的第一支柱產業。
2009年以來,山西省煤炭行業全面實施安全整治、重組整合、轉型調整、運行調控、素質提升和解決「四礦」問題「六大攻堅戰」,確保了全省煤炭經濟平穩健康運行和全省煤礦安全生產形勢的穩定好轉。2009年山西省完成原煤產量6.15億噸,其中國有重點煤炭集團產量3.79億噸,同比增加3056萬噸,佔全省煤炭產量的62%。2009年山西省煤炭行業完成銷售收入3766億元,同比增加266億元,佔全年山西省GDP一半以上。
煤炭佔中國國內一次能源消費量60%以上,預計到「十二五」這個比例都不會改變。煤炭在我國能源消費中的主體地位短時期內不會改變,山西作為國家煤炭大省和重要能源基地的突出地位不會改變。山西有較好的重工業基礎,具有大規模發展煤炭工業的有利條件。山西不能離開煤炭資源優勢談發展,而在於如何把握好山西煤炭產業發展面臨的機遇,克服煤炭產業自身存在的問題,實現煤炭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山西作為中國煤炭資源最為豐富的地區,有成熟的投資環境與投資政策,是進行煤炭投資的絕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