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重慶的介紹
重慶位於中國內陸西南部、長江上游地區。幅員面積8.24萬平方公里,轄38個區縣(26區、8縣、4自治縣)。地貌以丘陵、山地為主,其中山地佔76%,有「山城」之稱。
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長江橫貫全境,流程691公里,與嘉陵江、烏江等河流交匯。旅遊資源豐富,有長江三峽、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世界自然遺產武隆喀斯特和南川金佛山等壯麗景觀。
重慶是中國著名歷史文化名城。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達3000多年,是巴渝文化的發祥地。因嘉陵江古稱「渝水」,故重慶又簡稱「渝」。
因嘉陵江古稱「渝水」,故重慶又簡稱「渝」。為帶動西部地區及長江上游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統一規劃實施百萬三峽移民,1997年3月八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批准設立重慶直轄市。
(1)三峽庫區經濟社會發展擴展閱讀:
旅遊特色介紹
一,購物商圈:解放碑、三峽廣場、觀音橋步行街、楊家坪步行街、南坪步行街、石橋鋪步行街
二,觀光休閑:朝天門廣場、南濱路、洪崖洞、一棵樹、洋人街、山城步道、中央半島溫泉、海棠曉月溫泉、白市驛天賜溫泉、北泉、南泉、加勒比水上世界、魔幻山游樂園、水魔方水上樂園、金源方特科幻公園
三,歷史古跡:重慶人民大禮堂、湖廣會館、磁器口古鎮、石橋古鎮、通遠門城門公園、巴曼子墓、龍骨坡200萬年人類遺址
四,紅色旅遊:紅岩村、白公館、坪壩大梁、渣滓洞、曾家岩50號周公館、重慶黃山抗戰遺址博物館、桂園、史迪威將軍博物館
五,文化藝術:三峽博物館、重慶大劇院、重慶市規劃展覽館、坦克庫藝術中心、重慶美術館、畫家村、國畫院
六,名人舊居:梁實秋雅舍、老舍故居、徐悲鴻舊居、三毛南山故居、施光南南山故居、宋慶齡舊居、郭沫若故居
七,自然風光:金刀峽、縉雲山、南山植物園、歌樂山森林公園、鐵山坪森林公園、鵝嶺公園、廣陽島
㈡ 三峽移民是個怎樣的工程
古老三峽的十年巨變,向世人證明:中國人不僅能修建世界一流的水利工程,還能夠實施世界上難度最大的水利移民工程。
三峽大移民,一部雄渾的史詩。
一
6月1日,三峽大壩正式下閘蓄水,壩前水位正在一天天升高,擋 一江激流的大壩更加雄偉、壯觀。
傲然屹立的三峽大壩,物理構成是堅不可摧的鋼筋混凝土,精神基石則是百萬移民的無私奉獻。
移民,是困擾全世界水利工程的共同難題,國外不乏因移民問題影響工程進度甚至下馬的先例。
三峽浩大的移民工程,世界水利史上亘古未有。根據規劃,三峽蓄水至175米水位時,最終移民將達120萬人。這相當於一個歐洲中等國家的人口,是此前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伊泰普電站移民的28倍! 三峽工程成敗關鍵在移民。破解這道世界級難題的「金鑰匙」,已經牢牢掌握在我省和重慶庫區人民的手中。
4月27日,三峽二期移民工程通過國務院最終驗收。
這是一個令人激動感懷的標志:三峽移民用淚水和汗水澆築的大壩之基已經築牢了,走在了工程設計的前面,完全能適應大壩初期蓄水的需要! 10年來,三峽庫區已搬遷、安置移民72萬多人。其中我省庫區夷陵、秭歸、興山、巴東已搬遷移民184613人,佔全部計劃的90%以上。
二
童庄河漲水了。盡管知道這一天遲早要來,73歲的鄭家發還是情不自禁地流淚了。
三峽大壩蓄水,橫穿秭歸縣郭家壩鎮的童庄河上漲。從山底搬到山上的移民鄭家發,推開窗戶就能看見,解放初帶領全村百姓苦幹4年開墾的百畝良田漸漸沒入水中。
故土難離,始終是千百年來積淀在中國百姓心中的情結。然而,為了國家大計,為了民族大業,庫區兒女揮別家園,為三峽工程讓路。 我們怎能忘記?
1992年10月,三峽工程施工准備期。秭歸楊貴店村70多歲的老黨員譚得訓說服4個兒子,全家老少拆掉4間大瓦房,搬進了臨時帳篷,這是三峽百萬移民搬遷第一戶。隨後,轟鳴的挖土機在他拆除的宅基地里鏟出三峽工程第一鏟土。 我們怎能忘記?
1995年4月10日,桃花盛開。秭歸向家店村46戶王昭君的後裔,含淚跪拜祖先的靈位,從當年昭君入宮的出發地香溪河口,乘坐木船順江而下,遠遷宜昌市伍家崗區。 我們又怎能忘記?
移民鄭玉枝,搬遷時即將分娩,最後在臨時帳篷里生下孩子,取名路生;移民李自淑落戶伍家崗靈寶村,她的父親和小弟、妹妹遷到了枝江,另一個弟弟遷到遠安,一家分成了三地。 奉獻,是一顆種子,灑遍峽江兩岸。10年風雨,三峽庫區移民搬遷的感人故事,不勝枚舉。
記者采訪了數十名移民,沒有一個人說「我為三峽作了貢獻」,但雄偉的三峽大壩,將永遠銘刻著他們的名字。
2002年,中央電視台評選「感動中國」年度人物,百萬三峽移民獲得特別大獎。
我們慶幸,我們自豪,為可敬可愛的三峽移民。
三
5月30日,記者來到巴東縣最早搬遷的移民村――官渡口鎮西壤口村。1998年,村裡500多名三峽移民全部後靠搬遷。
在村裡一間副食店,剛從黃姜地里回來的店老闆譚明說,剛搬遷時,村裡分了柑桔地,後來桔樹老化了。前年起,鎮財政所提供貸款,實行保護價收購,鼓勵移民種植黃姜。現在,每畝黃姜可收入兩三千元。 譚明的家緊靠公路,是幢兩層小洋樓。村主任胡勝帶記者走上譚明家的屋頂,指著正在施工的巴東長江大橋說:「明年大橋通車,官渡到西壤口的瀝青路建成,出山將更加便捷。」 移民能否「搬得出,穩得住、逐步能致富」,不僅是簡單的經濟問題,更事關社會發展大局。
黨和政府把移民的發展權看得比什麼都重要。早在三峽工程動工前,三峽庫區進行了8年移民試點。1986年到1993年,秭歸縣一個叫水田壩的彈丸之地一度成了世界焦點。水田壩鄉的230戶、750個農民,用8年實踐為三峽工程探出了開發性移民的嶄新路子。 1993年,國務院發布《長江三峽工程建設移民條例》,把開發性移民方針寫進了條例的第一章。
10年移民路,從秭歸、興山到巴東,一個又一個「水田壩」在峽江兩岸涌現:「線上一條路,沿路一排房,房後一片園」的農民一條街模式,「靠路安居城鎮化,靠山樂業基地化,靠游興村特色化」的城鄉一體化模式,「一戶一個院,一人一畝田,統一水電路,自然連成片」的庭園模式……三峽人的偉大創造力在緊鑼密鼓的大移民中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 三峽庫區人多地少,後靠方式安置的農村移民,耕地分配不足,一度出現新的坡改梯運動,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和生態破壞。為此,1999年,國家進一步調整三峽工程移民政策,把本地安置與異地安置、集中安置與分散安置、政府安置與自找門路安置相結合,庫區13萬多移民分別被安置到11個省市。其中,我省出縣外遷安置25000人,分布在省內宜昌、荊州等地28個安置點。 在宜昌伍家崗區靈寶村9組外遷移民安置點,移民李自淑告訴記者:「交通方便不說,找工作的機會多多了。」靈寶9組的成員是86戶移民,清一色的兩層預制結構樓房,形成了一條長達500多米的街道。組長王鮮和說,從長遠看,靈寶的發展前景肯定要比老家強。
四
三峽大移民,決不是百萬人口的簡單重組。它所引發的巨大社會變遷,絕不亞於三峽自然景觀的滄海桑田變化。
三峽工程,為三峽庫區注入了活力。
三峽工程至今投資910億元,其中移民資金330多億元,佔三分之一強。過去十年,二期蓄水涉及的庫區12個縣區,固定資產投資增長了10倍,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17.74%。 10年來,我省三峽庫區接受對口支援項目1614個,引進資金30餘億元,娃哈哈、匯源果汁、均瑤牛奶、森達、維維、雙匯、椰風等國內知名品牌落戶庫區。 安排移民生產生活、建設新城新鎮、調整經濟結構、改善基礎設施……三峽庫區自然資源、社會資源和經濟資源得到全方位整合、重組,庫區社會經濟結構躍升,展示出了更加美好的發展前景.
㈢ 草原的自然風光和民族風情
內蒙古的景區有呼和浩特,呼倫貝爾,錫林郭勒,包頭。
內蒙古自治區北面鄰蒙古和俄羅斯,東緣嵌著茫茫林海的大興安嶺,嶺東南山麓西遼河平原,是我國跨經度最大的省份,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決定了當地旅遊資源的豐富多樣。
內蒙古最吸引人的當屬獨特的自然風光,境內同時並存有大面積的草原和沙漠,以及上千個大小湖泊。其北部草原居全國牧場之首,呼倫貝爾大草原,中部的錫林郭勒草原、希拉穆仁草原都是感受草原風光的好去處。在零星散落的蒙古包映襯下,天空純凈明亮、草地遼闊壯麗、空氣清新、牛羊成群,對久居都市的人來說,這一切都是那麼遙遠而親切。內蒙古的沙漠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區,比較著名的有巴丹吉林沙漠、騰格里沙漠、庫布齊沙漠的響沙灣等。而以蒙古族為主體的民族風情更為內蒙古草原增添了淳樸自然的神韻。
內蒙古也是"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故鄉,境內有不少的名勝古跡,如成吉思汗陵、昭君墓、五當召、席力圖召等。
蒙古包一般為圓形,大多用條木做成網壁與傘形頂,上蓋毛氈,用繩索勒住,頂中央有圓形天窗,容易拆裝,是蒙古族同胞居住的地方。
奶茶摻和著牛奶或羊奶的茶,是蒙古族同胞敬客最重要的飲料。
奶豆腐是用牛奶製成的凝固食物,盛在盤子里做點心,並不是豆腐。
手抓羊肉蒙古族同胞習慣把羊肉切成大塊,煮熟了吃。吃的時候用刀割,用手抓,叫「手抓羊肉」。
詩詞也很多`如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
陰山下,
天似穹廬,
籠蓋四野。
天蒼蒼,
野茫茫,
風吹草低見牛羊。
㈣ 天然氣初裝費的國家規定
國家沒有規定天然氣初裝費的收費標准,只是要求各地打破壟斷,引入市場競爭。在2001年,《國家計委、財政部聯合下發了關於全面整頓住房建設收費取消部分收費項目的通知》(計價格〔2001〕585號),文件規定,取消與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重復收取的水、電、氣、熱、道路以及其他各種名目的專項配套費。統一歸並後的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由省級價格、財政部門根據近年來公用事業價格改革和調整情況,按照從嚴控制、逐步核減的原則重新核定收費標准。凡是未按規定審批許可權批准徵收的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或其他各類專項配套費,以及計價費〔1996〕2922號文件頒布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或有關部門出台的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或其他專項配套費,一律取消。對涉及燃氣的規定中,並沒有說「取消天然氣安裝費」,只是取消了「暖氣集資費」,並明文提到了省級價格主管部門應加強對「兩管三線」材料費、安裝工程費等相關價格的管理,規范壟斷企業價格行為。各個地方結合本地的實際情況,自行確定天然氣的初裝費,如河南省南陽市確定初裝費為2570元/戶、湖南省常德市臨澧縣確定初裝費為1860元/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