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民治街道辦的經濟發展狀況
工業企業門類繁多,物流、金融、通訊業發達。轄區現有工業企業315家,其中「三資內」容企業30家,「三來一補」企業21家,民營企業264家。行業覆蓋電子、塑膠、五金、服裝、禮品、玩具、紙品、家私、機械等。民治現代物流業發達,轄區華南國際物流中心是深圳市八大物流園區之一。民治街道轄區現有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工商銀行、上海浦東銀行等四家銀行和航空證券、上海證券等兩家證券公司,銀行營業網點有9家,2007年末各項存款余額61.13億元人民幣、貸款余額25.33億元人民幣。2007年末,民治街道電話用戶數超過5.5萬戶,ADSL網路快車用戶超過3.1萬部,交換機總容量接近9.6萬門。
2007年1至12月份,街道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1.45億元,同比增長14%;工農業總產值39.29億元,同比增長23.6%,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9.1億元,同比增長21.5%;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為11.1億元,同比增長15.4%;固定資產投資33.1億元,其中房地產投資29.1億元,約佔88%。
❷ 潘黃街道的經濟發展
潘黃街道按照省、市、鹽都區委統一部署,全面推進村級組織「有持續穩定的集體收入,有功能齊全的活動陣地,有先進適用的信息網路,有群眾擁護的『雙強』帶頭人,強化村級黨組織領導責任」的「四有一責」建設,在促進農村基層組織作用發揮、農業現代化發展和新農村建設上不斷取得新成效。該街道充分利用區域優勢,大力發展城市經濟,村居房地產開發、廠房出租、農貿市場、鄉村旅遊、存量資產盤活各具特色,村級集體經濟迅速壯大,並出台了提供建設用地、資金不平調、稅收歸口等相關政策,激勵楊壩、寶才、朱庄、美麗等村居打破規劃制約,跳出村域范圍,在仰徐共建全民創業園區。同時,該街道通過共建園區,既節約了土地,又拓展了集體資產經營空間,還創新了集體資產經營模式。2010年,該居委會實現財政稅收10018萬元,首次突破億元大關;實現三業總產值6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000萬元,集體積累高達1.5億元,實現人均純收入12950元。2011年,該街道13個村居集體經營收入達1193萬元,同比增長13.1%,農民人均純收入14286元,同比增長18.2%。
服務業:鎮區南北兩側有35kv和110kv變電站各一座;發電廠年發電量1.8億千瓦時,供熱能力20萬噸;自來水日供水量可達10000噸,污水處理廠年處理能力15萬噸;天然氣管道經我鎮已鋪設至新區,程式控制電話容量1萬門,並可提供IP、ISDN、DDN等服務。
工業:潘黃鎮現擁有各類工業企業近400家。益民規模園、寶才精品園、前進特色園「三大載體」成為新的增長極,外貿服飾、機械加工、醫用玻璃、建築建材「四大產業」集群發展,推進了新型工業化、城市化、現代服務業的良性互動,全鎮經濟駛入了持續健康發展的快車道。
農業:潘黃鎮位於江蘇里下河農區東緣,全鎮土地總面積346.5公頃,種養加結合構成我鎮城郊農業特色經濟。「都豐牌」良種、「花美牌」腸衣、「蟒龍牌」粉絲粉皮、「朱蕃橋牌」豆製品暢銷國內國際市場。豬、羊、兔、禽、蛋為加工業和豐富城鄉居民菜藍子提供了豐盛貨源,休閑、觀光、生態農業蓬勃發展。
❸ 城區街道的經濟發展
城區辦圍繞一個核心(三創兩提升),突出五大重點(項目建設、城市建設、新農村建設、社會管理、黨建創新),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實施「東工(耿東工業園區)、西科(西部科技園區)、中商貿(中部商貿區)」的經濟發展戰略,提出了「圍繞一個目標(創建河東富裕文明強區),狠抓三個重點(穩定、調產、城建),做大四篇文章(調整產業結構,支持城市建設,推行『四個民主』,加強黨的領導),實現爭先發展,把城區辦建成河東富裕文明強區」的指導思想和奮斗目標,做轉型跨越、爭先發展的排頭兵,為建設綠色富裕、繁榮和諧的現代化工貿城市做出積極貢獻。
城區辦位於市區中心,是河津東西戰線最長、人口密度最大、地理位置最特殊的鄉鎮辦,黨工委一班人團結帶領全辦近10萬干群,撲下身子,真抓實干,2010年全辦國內生產總值達到33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1905元,開創了城區辦改革和建設事業的新局面。
城區辦主導產業有農業、工業和商貿業。其中規模以上企業及商貿市場有:
山西曙光煤焦集團有限公司位於河津市城區街道辦百底村東北2公里處荒溝地,佔地面積58. 424公頃。公司組建於2003年,現為集採煤、洗煤、煉煤、化產、發電、制磚為一體的綜合性中型企業。公司下轄二廠、一礦、三個子公司(誠信焦化廠、洗煤廠、船窩煤礦、電力公司、建材公司、運輸公司),注冊資本金20170萬元,有員工1750人,目前已形成年產40萬噸原煤、120萬噸洗精煤、60萬噸焦炭、15兆瓦/小時煤氣發電量、6000萬塊矸石標磚及一定數量粗苯、硫銨等化學產品的生產規模,產品遠銷國內外。現總資產超過15億元,2010年銷售收入10.8億元,實現利稅2.2億元,利潤2.6億元。
山西達康鑄業有限公司是集原煤洗選、鐵合金冶煉、健身器材鑄造、煤氣發電為一體的綜合性民營福利企業,位於河津市東10公里的西王達康工業園區,佔地500餘畝,現有員工1000餘人,各類專業技術人員45人。公司產業結構為年產10萬噸的健身器材鑄造、120萬噸原煤洗選、2×3000KW煤氣發電機組和年產20萬噸的鐵合金生產線。公司生產的「達威」牌杠、啞鈴健身器材出口遠銷美國、韓國、日本、俄羅斯等二十幾個國家和地區,榮獲「山西省著名商標」稱號。
山西安民集團是山西省著名的民營企業,總部設在山西省河津市東都商城八區,在冊員工350人,擁有高級工程師5人,工程技術骨幹100人。集團公司由安民房地產、安民木業、安民裝飾設計、安民家私匯展中心組成,是以知識密集、技術密集和資金密集為特徵的綜合性經濟組織。2010年8月通過質量管理、環境管理、職業健康安全管理三大體系認證。集團注冊資金為6880萬元人民幣,固定資產為兩億元。
河津東方冶金有限公司於1998年注冊成立,位於河津市城區街道辦郭村村南,南接108和209國道,北臨侯西鐵路和侯禹高速公路。是以金屬鎂為主導產業,集焦化、洗煤、冶煉、貿易為一體的節能環保型民營企業。公司佔地面積20萬平方米,固定資產2.3億元,員工200餘人。
東都商城籌建於2002年6月,2004年3月18日剪綵試營業,東都商城總佔地400餘畝,總建築面積28餘萬平方米,總投資2.2億元。目前已建成20個經銷區,30個各類展廳,一個倉儲區,可容納1000餘戶商家,吸納就業人員2000餘人。全商城擁有資產2.04億元,其中固定資產1.8億元,09年銷售額2.98億元,年利潤800餘萬元,年上繳稅費20餘萬元。
河津市津美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又稱小關市場,始建於1990年,總佔地面積6萬平方來,緊臨河津客運站,北依龍崗路,西靠汾濱街,東連歐式一條街,南接108、209國道交匯處,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市場現有各類門面400餘間,交易大棚5個、7000平方米,攤位150多個,固定客商300餘家,場地全部硬化,日均銷貨量350餘噸,日交易額300萬元以上。市場年利潤300餘萬元,帶動農戶4000餘家,客戶獲利2000餘萬元,市場年銷售額11.7億元。
河津市龍門購物廣場位於河津市中心,南北長約250米,東西寬約350米,面積116畝,綜合市場建築面積68770平方米,共投資5200萬元。市場中間六大排,12棟樓。一層門面468間,分小百貨區、日雜區、家電區、鞋帽區等;二層門面456間,分成衣區、童裝區、針織區、家室用品區等;主樓兩邊二個散攤區,東面散攤區經營蔬菜、瓜果、糧油、調料等商品,西面散攤區經營成衣、百貨、小五金等商品,市場東西兩邊一邊一條餐飲街,餐飲街集體建現代化設計11棟樓,三層共300餘間100餘門面。
溫州步行街座落於河津市振興東路黃金地段,佔地47畝,建築面積43000平方米,建設投資7000多萬元。它是一家集購物、餐飲、休閑、娛樂於一體的綜合型商業中心,時尚的現代建築、高雅的商業文化、繁榮的市場氣息,昭示著商機無限,孕育著生意興隆,名品、品牌、名店薈萃,被譽為「溫津購物天堂」。同時,它汲取了國內商業步行街的精華,採用全敞開式規劃、兩側分設車行鋪道,打造陽光下的專業步行街。
❹ 鄉鎮經濟發展辦科員的主要職責和工作內容是什麼
鄉鎮經濟發展辦科員,一般都是在基層財政系統干過的人擔任最回合適不過了。
基層財答政,掌握著鄉鎮經濟發展的基礎,每年年末制度下年度的經濟發展預算計劃。
最好是讓在鄉鎮財政干過的。像我們江蘇這邊,鄉鎮經濟發展辦的人,都是從基層財政調上來的,因為他們對鄉鎮經濟有認識、有了解。鄉鎮經濟發展辦主要職責是指導街道內企業的經營管理,負責工業統計、分析、預測,提出對策和措施,解決工業經濟運行
中出現的問題,對企業進行規劃、協調、監督、服務工作,指導企業抓好產業結構、行業結構和
產品結構調整,抓好工業企業資產管理工作,完成企業改制工作,並負責搞好工會的組織建設。
負責街道對外招商引資工作。同時做好招商的外(內)資企業服務工作。
建立轄區勞動力資源信息庫,了解掌握轄區人員就業基本情況。認真做好《再就業優惠證》
的審核、辦理和下崗失業人員的管理工作;開發社區公益崗位,組織社區實施再就業項目,組織
下崗失業人員轉崗培訓以及動員和組織勞動預備制培訓;開展就業服務,做好勞動保障、統計、
調查工作。
❺ 街道辦主要是做什麼的經濟科是干什麼的
街道辦事處是一級政府派出機關,和地區行政公署性質一樣,級別不同。辦事處設立黨(工)委。由書記、主任、副書記、副主任若干組成黨(工)委領導班子。
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受區委、區政府領導,根據法律法規和黨委、政府授權,在本轄區行使一定的黨務、政府管理職能。街道辦事處的設置及開展工作依據是1954年12月31日全國人大通過的《城市街道辦事處組織條例》。
前些年有部分城市進行政府機構改革嘗試取消街道辦事處,由於種種原因,基本全部失敗,近年又恢復街道辦事處的設置。(不改革上層建築的改革註定是失敗的)。隨著社會發展,現在街道辦事處的職能權力與《城市街道辦事處組織條例》中規定的職能已不可同日而語,工作職能權力大為擴充,基本涵蓋黨和政府工作的方方面面。
街道辦事處一般下設黨政辦(含精神文明辦、工會、婦聯、團委、人大政協聯組等)、民政科(含殘聯、紅十字會、愛衛會等)、財政所、經濟科(招商引資、協護稅、工商管理)、統計站、計劃生育辦、計免婦幼辦、司法所、綜治辦(維穩、聯防)、安全生產辦、勞動保障站、市容環衛管理站、城管行政執法、衛生行政監督等部門。城鎮化不高的街道辦事處還可能設置農業管理、水務管理等部門,少數民族地區的街道辦事處還設置有民宗統戰部門。當然有些並不一定設置為科室,也可能在大科室中配備專干負責某項工作。科室一般設負責人一名,大科室再設置副職一至兩名。
經濟科一般具有統計、招商引資、協護稅、工商管理等職能,當然辦事處各科室的設置及職能根據政府職權下放及工作實際設立,各個地區有所區別。
另外,街道辦事處還下轄社區居委會,有些還下轄村、站、場等。街道辦事處是典型的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單位。
❻ 水集街道辦事處的經濟發展
1942年糧食畝產50公斤,總產13.8萬公斤。1949年糧食畝產90公斤,總產24.83萬公斤。1978年糧食畝產達到520公斤,總產達到1434.6萬公斤。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辦事處在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組織大搞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加大了對澇窪地的改造。在對大沽河、瀦河及其支流有效治理的基礎上,狠抓了水利配套設施建設。到1985年,新建塘壩2座、機井208眼,新上噴灌機械122套, 有效灌溉面積達到2020公頃,旱澇保收面積2002公頃。1996年,被評為青島市農田水利建設先進鄉鎮。2000年全處農作物播種面積2186公頃,其中糧食作物種植面積1457公頃,總產量逐年提高。
1980年以後,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的,著手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共發展果園219公頃,品種以蘋果、葡萄、大梨、山楂及小雜果為主,年產水果241萬公斤,被定為萊西市重點葡萄飲料生產基地。 植樹421公頃,樹種有毛白楊、榆樹、刺槐、國槐等,年採伐量500立方米。副業有草編、綉花等項目,年總產值109萬元。淡水養魚面積158公頃, 年產值4萬元。1987年,花生畝產達到475公斤,成為全國花生科研種植示範鎮之一。2000年花生種植面積315公頃,總產達121.9萬公斤。
1990年以後,以農業產業化為方向,實行種植結構再次調整,2000年全處果園發展到223公頃, 果品產量301萬公斤。大力發展城郊創匯農業,新建冬暖式大棚120餘個, 小拱棚230餘個,主要種植無公害蔬菜瓜果,有韭菜、西紅柿、黃瓜、芹菜、葡萄、冬桃等。此外還建成了較大規模的暖棚式花卉園藝場。境內各高效生產基地,每年向市場供應蔬菜瓜果達1236.7萬公斤, 產值1484.04萬元。形成了以萬福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為龍頭的蔬菜生產產業鏈,發展蔬菜基地專業村9個,種植面積達240公頃,產、供、銷一條龍,每年畝收入2737元。
該處重視植樹造林, 保護生態環境,實現糧田、道路林網配套,興修農田路150多公里,植樹160萬株。城區道路兩旁綠化面積456公頃,綠化覆蓋率38%。
2000年, 全處實現農業總產值1.6億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0054億元,畜牧業收入2761萬元,林業收入139萬元,漁業收入35萬元,其他收入3030萬元。 解放前僅有少數紅爐、成衣加工、榨油、釀酒等手工作坊。1958年對私營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開始發展公社集體工業,先後建起麵粉廠、修造廠、磚瓦廠等小型企業。到1978年,建有農機修造、建築材料、化工、汽車修配、冷藏、錫紙、針織、磚瓦、塑料、食品加工、預製件等13個工業企業。1979年鎮辦企業從業人員663人, 總產值263.69萬元。1985年開始實行鎮、村、聯戶或個體戶等多種形式辦企業, 共有鎮辦企業11處,從業人員1647人,總產值1333.18萬元;村辦企業10 8處,從業人員1680人,總產值823.8萬元;聯營企業12處,從業人員295人,總產值164.4萬元。 1990年以後,鎮政府提出「農村制度化,水集城市化,農業產業化,工業集約化」的工作思路,逐步形成以食品加工業、建築建材業、機械鑄造業、塑料製品業、玩具服裝業、旅遊開發業等為支柱的產業格局。至2000年,全處擁有合資企業57個,利用外資1.3億美元,處屬企業11個,個體私營企業352個,個體企業7100戶,產品近1000個品種,就業人員29578人,完成工業總產值27.23億元,利潤總額2.03億元。
辦事處規劃建設了龍水、 沽河、萬福三個工業園和高效農業科技示範園。到2000年,龍水、沽河兩個工業園和高效農業科技示範園達到「六通一平」標准(即路通、水通、電通、暖通、電訊線路通、污水管道通、場地平)。
建國前的建築業,主要是戶群聯體,採取幫工形式承建平房,且大部分為土木結構,設計式樣及建築質量都較差。建國後,加強了對建築行業的管理與技術技能的指導。1974年11月,組成水集公社建築隊,建築人員40餘人。1980年職工發展至380人。1985年, 實現產值283萬元,創利稅7萬元,職工增加到600人,下設3個施工隊、1 5個小隊,有6人獲青島市頒發的技術員證書,7人獲施工員證書。公司被列為建築乙級企業。1999年改制為水集建築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有職工1784名,其中設計師17名,各類技工457名,機械操作技工210名,其他各類工匠1100名。下設17個工程施工隊,工程機械設備可承建30層以上樓房, 年可承攬5萬平方米的工程量,固定資產2000萬元, 設計人員資歷達國家乙級標准。其承建的萊西市熱電廠,1996年8月榮獲「山東省優秀工程」稱號。公司現擁有AAA級施工B級資質。至2000年,有處屬建築公司1處,村級施工隊31個,從業人員2836人,實現產值5260萬元,實現利稅120萬元。 水集街道辦事處地處萊西市城區,域內有市屬國家大型企業37家,落戶四大工業園的內外資企業及集體企業、股份制企業數百家,共同帶動了全市第一、三產業的迅速發展,尤其是食品加工業的崛起,有利地促進了全市農業產業化的進程。
❼ 街道辦事處屬於什麼性質的單位
地方行政機關,行政級別相當於鄉級行政區。但不屬於鄉級行政區,對應於農村和牧區的鄉、民族鄉、鎮、蘇木、民族蘇木的人民政府以及縣轄區的區公所。
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有行政編制和臨時人員兩種。
《城市街道辦事處組織條例》
第二條 十萬人口以上的市轄區和不設區的市,應當設立街道辦事處;十萬人口以下五萬人口以上的市轄區和不設區的市,如果工作確實需要,也可以設立街道辦事處;五萬人口以下的市轄區和不設區的市,一般地不設立街道辦事處。
街道辦事處的設立,須經上一級人民委員會批准。
第三條 街道辦事處的管轄區域,一般地應當同公安派出所的管轄區域相同。
第四條 街道辦事處的任務如下:
(一)辦理市、市轄區的人民委員會有關居民工作的交辦事項;
(二)指導居民委員會的工作;
(三)反映居民的意見和要求。
(7)街道辦的經濟發展辦擴展閱讀
街道辦事處作為區(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機關,為城市的建設和發展發揮了歷史性積極作用。隨著城市經濟飛速發展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街道辦事處的作用更顯重要。應該看到,街道行政管理體制和機構、編制都還存在一些急待解決的問題。
一是體制不順,職責不清,責權利不一致。區、街事權未合理劃分、界定,區(市)級部門延伸到街道的機構和人員應下放的還未下放,街道辦事處事多、人少、責任大、權力小的問題還沒有解決,綜合管理職能和社區服務功能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和制約。
二是內設機構不符合精簡、效能的原則,有的多達10個以上,且設置不科學合理、不規范,不適應新形勢的需要,影響了街道職能的發揮。
三是行政編制偏少(有的僅10名左右),造成人員超編嚴重,超編率達20%以上;有的為解決工作急需,不得不使用事業編制,形成政事不分,混崗普遍。
四是臨時人員多,靠收取各種費用維持,增加了企業和社會負擔。
為充分發揮街道辦事處的職能作用,確保轄區穩定,促進經濟、社會的高速持續發展,應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革。
❽ 武漢江夏區街道辦事處經濟發展辦公室科員怎麼樣
聽起來還不錯
❾ 街道辦事處具體的工作內容是什麼啊
街道辦事處是區(縣)一級政府的派出機構,行使政府各項職能。由於各地經濟發展水平不一,具體職能也會有所不同,但是大致上分為:經濟職能——招商引資、協稅護稅、在地統計;社會職能——計劃生育、民政、勞動保障、文化衛生、科技宣傳;黨群職能——婦聯、黨建、共青團、工會;綜合治理——穩定、安全生產;武裝職能——徵兵、民兵訓練。
拓展資料:
一、街道辦事處:
街道辦事處,簡稱街道辦、街辦等,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市轄區和不設區的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機關。其轄區為街道,與鄉和鎮同屬鄉級行政區。根據民政部統計,截至2016年底,中國大陸全境有街道8105個。
由於中國大陸地區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有很多縣份相繼設置街道作為行政區劃單位,漸漸朝「市建制」轉變。如2009年9月,湖南省長沙縣撤銷星沙鎮,設立星沙、湘龍、泉塘3個街道;重慶豐都縣設有名山街道、山東高唐縣設有魚丘湖街道、廣東龍門縣設有龍城街道等。
有些地級市的轄區的行政機構用「區辦事處」來代替區政府職能,如廣東東莞莞城區辦事處、中山石岐區辦事處等。此外,很多地區伴隨經濟快速增長,城市化進程加快,最具典型的為北京近郊鄉鎮,這些地區仍舊保留原來的鄉鎮建制,鄉鎮政府加掛「地區辦事處」牌子,鄉鎮以下的區劃單位以社區為主。
二、按街道大小和工作任務多少,可綜合設置5-7個機構:
(1)黨工委辦公室(掛精神文明辦牌子):負責黨務、組織(人事、編制)、精神文明、紀檢、群團等工作。
(2)政務辦公室(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辦公室合署):負責文秘、綜合、後勤、治安、社會穩定等工作。
(3)城市管理科:負責轄區內城市建設、管理等工作。
(4)社會事務管理科:負責民政、再就業、社保、文教等工作。
(5)計劃生育辦公室:負責轄區內計劃生育的協調管理和流動人口的計劃生育工作。同時設立事業性質的財政所,負責預算內外的資金管理,指導監督街道和所屬企事業單位的財務工作等。
(6)經濟發展科:負責街道經濟發展規劃、統計,對企業的指導、服務等工作。
參考資料:網路街道辦事處
❿ 新興街道辦事處的經濟發展
新興街道辦事處自建辦以來緊緊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以銳意開拓的版氣魄和發展的眼光權,大膽構築新的經濟發展框架,規劃並實施一大批符合新興經濟發展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目前,全辦有鄉鎮企業12027家,其中工業企業258家,商業企業769家。形成塑料、五金、化工、電子、鍍膜玻璃、服裝等行業,產品銷向全國各地及東南亞、俄羅斯等國家,現有工業園區一個及三個行政村和五個社區居委會辦工業園區。2002年工業產值1.702億元,為街道辦事處建設發展積聚了資金、人才和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