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南島旅遊業對經濟增長有多大影響(需要具體數據)
建省辦經濟特區17年來,海南旅遊業從一個哇哇待哺的幼小產業迅速發展成為一個初具規模的優勢「朝陽」產業。初步測算,2004年,全省旅遊業直接創造或通過傳導鏈間接創造的增加值為86.80億元,對GDP的貢獻率為11.0%。其中,旅遊業直接創造的增加值為48.8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21.3%,對GDP的貢獻率由上年的5.6%上升至6.2%。2004年,全省旅遊收入突破100億元大關,達111.01億元,比1987年增長96.4倍,年均增長30.9%。其中,境外旅遊收入6.77億元,比1987年增長15.5倍,年均增長17.9%;國內旅遊收入104.24億元,增長141.8倍,年均遞增33.3%。旅遊業增加值率為42.5%,比上年提高2.17百分點。
初步測算,2004年旅遊業通過傳導鏈影響關聯產業間接創造增加值為37.96億元,對GDP的貢獻率為4.8%。按旅遊業每收入1元間接影響關聯行業增收4.3元和旅遊業每增加1個就業人員間接帶動關聯行業增加4.5個就業崗位的研究資料測算,2004年,全省旅遊總收入111.01億元,由此影響關聯行業實現總收入477.34億元,比1987年增長96.7倍,平均每年增長30.9%。2002年,全省旅遊企業從業人員6.58萬人,帶動關聯產業就業23.03萬人,傳導影響社會勞動就業29.61萬人。旅遊產業傳導鏈進一步拉長。
2. 無錫最近幾年的經濟發展快速增長,在旅遊方面會有更大的潛力嗎
會的,無錫的黿頭渚、錫惠公園每年會吸引很多遊客的到來,也為城市注入了一定的GDP。
3. 從哪些方面衡量旅遊產業的經濟貢獻度
台灣近年來觀光產業在生產總值上雖然絕對值稍有增加,但對經濟的相對貢獻,及成長上都出現退步情況。觀光客倍增計劃也難以實現,為振興觀光產業,開放大陸觀光客來台的呼聲日益高漲。但反對的聲音亦愈為強烈,成為爭議的問題。內文一、世界觀光旅遊委員會(WTTC)最近發表《二00七年觀光旅遊經濟研究》報告,特別指出在被評估的一百七十六個國家中,台灣的觀光旅遊產業,對國家經濟貢獻的排名,從去(二00六)年的第一百六十四名,退至第一百六十七名。二、台灣的觀光產業今年將創造三百七十九億美元的產值,絕對規模列第三十,較去年退後一名;成長率百分之四點七,低於去年百分之五點二;估計未來十年的平均成長率,仍將在此水平上下。三、台灣觀光旅遊產業對國家的經濟貢獻為一百七十五億美元,由去年的第三十六名,退後至四十名。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百分之四點五,排名第一百六十七,在整體經濟中比率偏低,也低於東亞國家的平均水平。四、台灣觀光旅遊業在全球市場佔有率,從去年的百分之零點六,減為百分之零點五。世界觀光旅遊委員會指出台灣觀光旅遊產業的市場佔有率,對國內生產毛額的貢獻,比率小且呈下降。五、觀光旅遊業的就業人口,今年只增加一千二百人,總數約為五十三萬人,排名第五十二;占總就業人口的百分之五,退至第一百五十二名。六、今年台灣個人及商業觀光旅遊消費金額將達一百四十億美元,居第二十七名;占個人消費百分之六點四。觀光出口,即外國旅客在台消費及相關產品出口,為一百億美元,是入超國。七、台灣觀光旅遊產業去年的資本投資為六十三億美元,排名第二十六;占總投資額的百分之八點六,退至第一百一十九名。政府支出為七億六千萬美元,占政府支出總額的百分之一點七,列名第一百五十名。八、世界觀光旅遊委員會估計,今年全球觀光旅遊產業將創造七兆六百億美元的經濟產值,佔全球國內生產總值的百分之十點四,擁有二億三千一百萬的就業人口,佔全球就業人口的百分之八點三。九、香港自與大陸簽訂旅遊協定後,觀光旅客由二00三年的一千五百萬人次,至二00六年增加至二千五百二十萬人次,成長了百分之六十三。十、由上述這些資料可以看出台灣的觀光旅遊產業生產力低,缺乏競爭力,對經濟的貢獻度小,創造的就業人口少,且有鉅額的入超。鑒於香港的經驗與大陸的成長趨勢,引發開放大陸觀光旅客來台觀光旅遊的問題。參考資料lp.asp?ctNode=146&CtUnit=7&BaseDSD=11&mp=1&htx_ghtx.topcat=19462
4. 埃及旅遊業增長對埃及的社會經濟意義
埃及境內工業、農業都不是特別發達,日漸衰落的經濟只能靠僑匯、旅遊等支撐,所以必須重視文化產業旅遊業的發展。
5. 假日旅遊對飯店經營的影響
1、員工 2、服務設施 3、管理 4、顧客滿意度
6. 旅遊經濟運行綜合指數什麼意思怎麼計算
根據報告,上半年國內旅遊人數達28.26億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11.4%,國民旅遊意願高漲;出境旅遊市場同比15%的增長,以及外國人入境市場和在華消費的正增長,都為我們對旅遊經濟保持樂觀預期提供了堅實的支撐。
國內旅遊的增長主要歸因於需求拉動、供給推動和政策優化的綜合影響。旅遊休閑已經成為國民大眾的日常生活選項,近程旅遊、休閑旅遊人數增長較快。全域旅遊、旅遊+、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進程加速,地方政府的旅遊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國家重點景區價格下調政策對出遊意願亦有較大影響。
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入境旅遊市場就進入了一個低谷徘徊的狀態,2015年開始探底,2016年外國人入境旅遊市場開始有所回升,2017年出現正增長。今年上半年,受中國香港這一基礎市場負增長的影響,整個入境旅遊市場穩中有降,出現了弱的負增長。
對未來一個時期入境旅遊的市場,我們保持相對樂觀的預期,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隨著中國夢的實現,大國影響力逐漸提升,對全球客源市場將產生新的吸引力,特別是在商務、會獎、研學、文化旅遊等市場形成新動能;未來有望出台更多便利化的簽證政策;旅遊購物環境會更加有力;地方政府和旅遊市場主體的經濟性正在調動起來。
同時,由於居民人口和遊客基數兩個方面的原因,香港市場短期內可能不會再有高增長的新動能,未來一段時期的目標是擴大宣傳、創新產品、提升服務質量,爭取平穩增長,特別是在大灣區建設的國家戰略主導下,進一步優化通關政策、推進城市群客源流動一體化,增加青少年研學旅行和商務會獎旅遊市場的吸引力。
7. 旅遊業有什麼優勢呢
旅遊業是最大的和增長最快的產業之一,在創造更多的收入,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和唯一的一個主要途徑來發展國家在短時間內。有這么多的事實,旅遊有助於使國家聞名世界,被稱為唯一的武器,使國家強大,從各個方面。
8. 旅遊業對經濟影響的有哪些數據
建省辦經濟特區17年來,海南旅遊業從一個哇哇待哺的幼小產業迅速發展成為一個初具規模的優勢「朝陽」產業。初步測算,2004年,全省旅遊業直接創造或通過傳導鏈間接創造的增加值為86.80億元,對GDP的貢獻率為11.0%。其中,旅遊業直接創造的增加值為48.8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21.3%,對GDP的貢獻率由上年的5.6%上升至6.2%。2004年,全省旅遊收入突破100億元大關,達111.01億元,比1987年增長96.4倍,年均增長30.9%。其中,境外旅遊收入6.77億元,比1987年增長15.5倍,年均增長17.9%;國內旅遊收入104.24億元,增長141.8倍,年均遞增33.3%。旅遊業增加值率為42.5%,比上年提高2.17百分點。
初步測算,2004年旅遊業通過傳導鏈影響關聯產業間接創造增加值為37.96億元,對GDP的貢獻率為4.8%。按旅遊業每收入1元間接影響關聯行業增收4.3元和旅遊業每增加1個就業人員間接帶動關聯行業增加4.5個就業崗位的研究資料測算,2004年,全省旅遊總收入111.01億元,由此影響關聯行業實現總收入477.34億元,比1987年增長96.7倍,平均每年增長30.9%。2002年,全省旅遊企業從業人員6.58萬人,帶動關聯產業就業23.03萬人,傳導影響社會勞動就業29.61萬人。旅遊產業傳導鏈進一步拉長。
9. 出境旅遊人數增加,對經濟發展有什麼影響
中國出境和入境遊客數量及其消費增長正在發生微妙變化,從中可以窺見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成就,國家吸引力的提升。
2016年中國出境旅遊市場達到1.22億人次,出境旅遊花費1098億美元,分別同比增長4.3%和5.07%,旅遊市場總量與消費增長都呈現出趨緩的態勢。同期,中國入境旅遊市場規模與消費均持續增長,特別是外國客源市場增幅顯著。
2016年中國接待入境遊客13844.38萬人次,同比增長3.5%,規模總量達到歷史新高。其中,外國人入境旅遊市場的規模和增速分別為2815.12萬人次和8.3%,創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的歷史新高。
離境退稅政策對入境旅遊消費提升效果明顯。2016年中國入境旅遊外匯收入1200億美元,同比增長5.60%,繼續保持平穩回升的良好態勢,並實現旅遊服務貿易順差102億美元。
其中,外國遊客在華消費668億美元,同比增長10.3%,增速十分顯著。2016年中國接待入境過夜遊客5927萬人次,同比增長4.2%。
(9)旅遊業發展對經濟增長影響擴展閱讀:
中國入境游與出境游規模和消費的增速呈現出逆向趨勢,多年來國人熱衷出境游,到境外買買買的局面正在發生微妙變化。
誠然,簽證便利化、國際航班加密、免退稅業務落地、系列旅遊年活動開展等積極因素的拉動,對境外人士入境旅遊提供了便捷,但不可否認,中國政治經濟環境的穩定是對入境游最有力的保障和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