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北京和上海近幾年哪個城市經濟發展的快
上海這幾年比北京發展快,本來北京可以不斷拉進同上海的距離甚至可以超過上海經濟的,可是這幾年北京搞產業像河北和天津轉移,拉低了北京增長速度,北京上海gdp差距變大,將來甚至會被重慶超過,退居全國第三!不過北京是全國達官貴人,明星巨富劇集的地方,財富遠遠超過上海,全國大多數名人在北京有房子,即時不常住北京,中國名人有京城情節!
❷ 在上海開埠以前,全國經濟最繁榮的是哪一座城市
上海開埠前,全國經濟最繁榮的是揚州。在隋唐之後,南方地區的經濟發展突然有了飛速發展的勢頭,各個城市慢慢開始崛起,而其中,發展速度最迅猛,發展效果最好的非揚州莫屬了。揚州經濟有多繁榮呢,這是一座歷史底蘊深厚的古城,那時候聞名全國,無論誰說到了揚州,都稱贊不已,心生嚮往之情,揚州物產豐盛、富饒美麗,經濟方面更是碾壓其他城市。他的繁榮程度甚至超過了長安以及洛陽,幾度輝煌。
有句話叫盛極而衰,繁榮昌盛到巔峰之後,隨之而來的便是沒落,古代文明的揚州遇到現代文明的撞擊,最後也無法倖免於難。但昌盛時期的揚州,留下了許多瑰麗的歷史文化和寶貴經驗,這些對後人都具有獨特的借鑒意義。
❸ 讀圖了解上海的城市職能,歸納上海對周圍地區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 81頁圖.27,圖8.28
樓主絕對山大附中的.
❹ 分析上海經濟發展的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是
有利條件:
1.地理位置優越
2.便利交通
3.農業基礎雄厚
4.政策的支持
5.人才眾多,勞動力素質高
不利條件:
1.礦產資源缺乏
2.土地面積小,房價高
❺ 作為中國最發達的城市的上海,在未來的發展中會成為下一個紐約嗎
上海未來會發展成下一個紐約。
它是中國外資總部最多的城市,在交通運輸方面,軌道交通的里程和高鐵的平均每日班次在全國排名第一。上海港貨物吞吐量和集裝箱吞吐量均居世界第一,虹橋機場和浦東機場分別位於西側和東側,位於上海的門戶網站上,2018年的旅客共計1.2億人次,為全國之首。在教育和醫療方面,上海有4所985,6所211,32三級醫院。如果中國經濟保持6%左右的增長,那麼到2027年左右,中國將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預計上海將成為未來可與紐約媲美的全球核心城市和經濟中心。
❻ 上海的發展與繁榮對長江經濟帶有何重要意義
上海就是長江經濟帶的火車頭,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上海經濟好,長江經濟帶就發展好
❼ 上海洋山港對上海城市經濟發展的作用
上海洋山港對上海城市經濟發展的作用?
洋山深水港是是世界最大的海島型深水人工港,港區位於浙江嵊泗崎嶇列島以北,距上海市南匯蘆潮港東南約30公里的大海里,由大、小洋山等十幾個島嶼組成,平均水深15米,是距上海最近的天然深水港址。港口北距長江口72公里,南距寧波北侖港90公里,向東經黃澤洋水道直通外海,距國際航線僅45海里,扼守亞洲—美洲、亞洲—歐洲兩大國際航線要道,是上海港的中轉集裝箱碼頭,也是上海打造國際航運中心的核心工程。
九十年代上海港口貿易量發展迅速,但是也遇到了瓶頸,主要是黃浦江內碼頭岸線已經用完,沒有深水泊位,長江口進港航道水深太淺,遠不能適應集裝箱船舶大型化發展的要求,跳出黃浦江,越過長江口,到大海建深水港已成為時代發展的需要。
在深海中建造大型港口,是對人類工程技術能力的巨大挑戰。洋山港地處風大流急的杭州灣外口,這里還是強台風經常光顧的區域。大、小洋山由十幾座不相連的小島組成,工程人員要在平均水深20多米的島嶼之間,用吹沙填海的方式將島嶼間的海域填平,造出長6公里,寬1-1.5公里,總面積8平方公里的平整陸地。這相當於在1000個足球場的面積上,將沙子堆到七層樓的高度,砂石拋填總量超過一億立方米。孤懸海外的洋山島港區,通過世界第二長跨海大橋——東海大橋,連接到南匯蘆潮港。東海大橋耗資105億元,總長32.5公里,其中跨海部分25公里,按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標准設計,橋寬31.5米;可抗12級台風、七級烈度地震。大橋共消耗鋼材50萬噸,澆築混凝土150萬立方米,足夠裝滿500列火車。經過萬余名建設者六年多的努力,一座海島超級港口終於神奇地出現在了東海之上。
洋山深水港概況
洋山港港區規劃總面積超過25平方公里,包括東、西、南、北四個港區,按一次規劃,分期實施的原則,自2002年至2020年分三期實施,工程總投資超過700億元,其中2/3為填海工程投資,裝卸集裝箱的橋吊機械等投資約200多億元。到2012年,洋山港將擁有30個深水泊位,年吞吐能力達1500萬標箱,可使上海港的吞吐能力增加一倍。
東港區為能源作業港區,分二期建設。一期工程包括LNG(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和海底輸氣干線,建設規模為每年進口300萬噸LNG,每年可向上海市區供應約40億立方米LNG。成為國際一流水平的清潔能源供應基地,與西氣東輸、東海天然氣形成多氣源供應局面,共同保障上海的能源安全。其中LNG接收站位於洋山深水港區中西門堂島,主要建設3座16萬立方米LNG儲罐、3台LNG卸料臂及其他相應的回收、輸送、氣化設施和公用配套工程,佔地39.6公頃,並預留二期擴建場地。LNG專用船碼頭包括一座8萬至20萬立方米LNG專用船碼頭及重件碼頭配套設施等。用LNG船運來的進口天然氣將通過東海大橋預設的40公里長的海底輸氣管線送到臨港新城輸氣站,進入上海城市天然氣高壓主幹網系統。
東港區還是遠東最大的成品油中轉基地,規劃建設1900米長的油品碼頭作業區,這是一座國家戰略儲備油庫,共分三期建設,一期工程是成品油庫和生產生活設施區,2009年3月投入使用,可儲成品油42萬立方米;遠期工程完成後可儲存成品油270萬立方米,將用中小型油輪轉運至上海等地。
南港區以大洋山本島為中心,西至雙連山、大山塘一帶,東至馬鞍山。將作為洋山港2020年以後的規劃發展預留岸線。
北港區、西港區為集裝箱裝卸區,是洋山港的核心區域。規劃深水岸線10公里,可布置大小泊位30多個,可以裝卸世界最大的超巴拿馬型集裝箱貨輪和巨型油輪,全部建成後年吞吐能力可達1300萬標箱以上,約占上海港集裝箱總吞吐量的30%,單獨計算可躋身世界第五大集裝箱港。北港區以小洋山本島為中心,西至小烏龜島、東至沈家灣島,平均水深15米,岸線全長5.6公里;分為三期建設。
北港區一期工程由港區、東海大橋、滬蘆高速公路、臨港新城等四部分組成。於2002年6月開工,2005年12月竣工,總投資143億元。共建設5個10萬噸級深水泊位,前沿水深15.5米,碼頭岸線長1600米,可停靠第五、六代集裝箱船,同時兼顧8000標准集裝箱船舶靠泊,陸域面積為1.53平方公里,堆場87萬平方米,年吞吐能力為220萬標准箱,由上港集團獨自經營。作為配套工程的東海大橋於2002年6月開工,2005年5月25日實現結構貫通。滬蘆高速公路北起A20公路(外環線)環東二大道立交南,至東海大橋登陸點,全長43公里。臨港新城規劃面積90平方公里,居住人口30萬,將建成獨具風貌的濱海園林城市 北港區二期工程東端與一期工期相連,於2005年6月開工,2006年12月竣工,總投資57億元。共建設4個10萬噸級泊位,前沿水深15.5米,碼頭岸線長1400米,陸域面積為0.8平方公里,吹填砂400萬立方米,堆場86.1萬平方米,年吞吐能力為210萬標准箱。由上港集團、和記黃埔集團等五家中外巨頭的合資公司運作。
北港區三期工程分兩個階段建設,一階段工程2007年12月竣工,二階段工程2008年12月竣工,總投資170億元。共建7個10萬噸級泊位,前沿水深17.5米,碼頭岸線長2650米,其最東端可停泊15萬噸油輪。陸域面積5.9平方公里,年設計能力為500萬標准箱,由上港集團、新加坡港務集團、中海集團及法國達飛輪船等合資公司運作。
三期工程順利竣工,標志著洋山深水港北港區全面建成。北港區現已建成16個深水集裝箱泊位,岸線全長5.6公里,年吞吐能力為930萬標准箱,吹填砂石1億立方米,總面積達到8平方公里。更為壯觀的是,在連成一片的5.6公里的碼頭上,整齊地排列著60台高達70米的集裝箱橋吊,這些龐然大物每天可裝卸3萬只集裝箱。規模如此龐大的港區工程能在短短六年半時間里完工,這在世界港口建設史上罕見的。 根據建設的規劃,從2009年開始,洋山深水港區建設的重點將轉移至西港區。西港區緊鄰東海大橋,平均水深12米,碼頭岸線總長4000米,將建設10-12個7-10萬噸級的集裝箱專用泊位,陸域面積約2平方公里,年設計能力為700萬標准箱。該港區是一個江海聯運的集散中心,重慶、武漢、南京等沿江內陸港口的中小型船舶將由此集散,再通過北港區轉運至世界各地,大大提高洋山港的水水中轉能力,強化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核心作用。西港區計劃2010年交付第一批泊位,2011年再交付一批,至2013年全面建成。為了滿足洋山深水港區運營管理的要求,還將布置若干個工作船碼頭。此外,根據上海市和浙江省的有關協議,還將在西港區建設洋山客運中心,為往來嵊泗、岱山、普陀山、舟山本島的人員、車輛提供便利。
洋山港建成後每年要周轉上千萬只集裝箱,公路運輸是洋山港集裝箱集散的主要途徑,近70%的貨物要經過東海大橋聯通公路網路向周邊地區輻射。作為配套工程,鐵道部和上海市投資76億元,修建了全長117公里的浦東鐵路,將蘆潮港與華東鐵路網相連,為洋山深水港建立了一條集裝箱海鐵聯運的通道。集裝箱在進入洋山港區後,裝車經東海大橋運進蘆潮港站的路程大約需要50分鍾。轉運列車把集裝箱從蘆潮港站運到阮巷站,約需40分鍾。然後列車再經金閔鐵路支線、滬杭線、滬寧線就可把貨物轉運到全國各地。此外浦東國際機場的擴建工程也已完成,滿足洋山港「海空」聯運的需要。
洋山深水港觀光游覽區地處小洋山島,面積約1.5平方公里,由大觀音山、小觀音山和城子山3座山組成,故也有三山島或三塔島之稱。景區共建有4座觀景台,由長約2600米的游覽棧道連接。位於大觀音山頂141.7米處的4號觀景台可以縱覽整個洋山深水港的繁忙景象,綿延10餘里的集裝箱碼頭盡收眼底。
【工程簡介】2005年12月10日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洋山深水港區正式開港,連接洋山港和陸地的通道東海大橋同日開通,從此上海告別了沒有深水良港的歷史。該港岸線長1600米,第一期建成5個7―10萬噸級集裝箱泊位,可停靠當今最新一代的巴拿馬型集裝箱船,年吞吐量達300萬標准箱以上。
【戰略評點】或許,很難有哪座港口的開港,能像洋山那樣引人注目。這不僅因為,這是全球唯一建在外海島嶼上的集裝箱碼頭,是我國港口建設史上規模最大、建設周期最長的工程,並且是由國務院批準的我國首個保稅港,更重要的原因,還在於其對上海乃至區域經濟的發展,都可能帶來非同一般港口的影響力。從某種意義上說,洋山港是僅僅為上海添了座碼頭,還是能以此為契機催生更廣泛深刻的變化,將是評判這個「世界級工程」成敗的關鍵。
洋山港:按照航運中心國家戰略打造東北亞樞紐 面積
參觀洋山深水港的必經通道是東海大橋:東海大橋是中國第一座外海跨海大橋,全長32公里,橋寬 31.5 米 ,是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深水港工程的一個組成部分,它跨越杭州灣北部海域,連接上海南匯區蘆潮港鎮與浙江嵊泗的小洋山島。2座大跨度的海上斜接橋、4座預應力連續梁橋,大量的非通航孔橋以及連接兩個島嶼之間的一條海堤。大橋全線按高速公路標准設計,設計基準期為100年。
建設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是黨中央、國務院順應世界經濟和國際航運發展的新趨勢,根據中國經濟現狀和發展戰略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其中,洋山深水港區建設又是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核心,而東海大橋作為洋山港區連接上海陸地的唯一通道,如同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一大「動脈」,在洋山港一期工程啟動時,東海大橋的貫通,改寫了上海不「上海」的歷史。碧海滔滔,一橋飛架,從上海至東海上的洋山港30分鍾就可直達。上海,從此名歸實至,這個東方大港由「江河時代」邁入了「海洋時代」!
參觀洋山深水港,定能使你心曠神怡,耳目一新!
洋山深水港區一期工程從2002年6月開工,到今天建成運營,只有短短三年半的時間。工程難度之大、技術要求之高、工期安排之緊、作業條件之苦,都遠遠超出了人們的想像。
洋山深水港區位於杭州灣口外,由大、小洋山等數十個島嶼組成,是中國首個在海島建設的港口。洋山港西北距上海市南匯蘆潮港約32公里,南至寧波北侖港約90公里,距國際航線僅45海里,是距上海最近的深水良港。 1992年,黨的十四大提出把上海建成「一個龍頭、三個中心」的
[編輯本段]「一個龍頭、三個中心」
決策後,中央領導多次提出要加快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隨後,上海市政府提出在洋山建設洋山深水港區的戰略構想。2001年,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吳邦國率有關部委領導,視察了大小洋山港址現場,對加快洋山深水港區建設作了具體部署。同年,國務院批准洋山深水港區一期工程項目建議書。 經過一系列可行性研究,2002年6月26日,洋山深水港區一期工程正式開工,2005 年12 月10日洋山深水港一期開港。 2006年12月,洋山深水港二期工程建成投用。2008年底,洋山深水港區三期工程建成投用,這標志著洋山深水港北港區工程全面建成,集裝箱專用泊位達16個,岸線全長5600米,設計年吞吐能力為930萬標准箱。 從已經投產的碼頭經營狀況看,洋山深水港區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提高了上海港的集裝箱吞吐能力。2007年、2008年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位列世界第二位,2009年有望保持這一地位。 隨著北港區的建成,洋山深水港的建設重點將轉向靠近東海大橋方向的西港區。由於西港區的自然條件比北港區差,且水流等情況復雜,建設的泊位級別將比北港區低。根據規劃,西港區將建設10至12個5萬噸級到10萬噸級的集裝箱船專用泊位。 預計到2020年,洋山深水港布置集裝箱深水泊位將達50個,設計年吞吐能力為1500萬標准箱以上。 此外,沿線還將建設工作船碼頭、小洋山客運中心等配套功能,開展港口、物流、加工區、綜合服務區等配套服務。 在洋山深水港誕生了我國第一個保稅港區,與洋山深水港一期同步於2005年12月10日啟用。洋山深水港行政區劃隸屬於浙江,但在上海市與浙江省的通力協調和密切配合下,突破了行政區劃的限制,科學、高效地實現了洋山深水港的開發和洋山保稅港區的建設。 洋山保稅港區管理委員會由上海市人民政府負責組建,海關和檢驗檢疫等部門、上海市人民政府相關部門、上海市南匯區人民政府和浙江省舟山市人民政府參加,在洋山港區建設省市聯合協調領導小組指導下,統一負責保稅港區的日常事務管理,協調保稅港區有關政策的落實。 洋山保稅港區由小洋山港口區域、陸上區域和連接洋山島與陸地的東海大橋組成,已封關運作面積8.14平方公里,是上海市和浙江省跨區域合作建設,實行海關統一監管的特殊功能區域。 洋山保稅港區具備集裝箱樞紐港口、保稅區、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園區的所有功能。國際中轉方面,可以開展集裝箱裝卸、堆存、集裝箱國際中轉、集裝箱拆拼箱、國內進出口貨物中轉、集裝箱多式聯運等業務;采購和配送方面,可以開展貨物采購、倉儲、商業性加工、貨物國際分撥、物流配送等業務;進出口和轉口貿易方面,可以開展進出口貿易、轉口貿易,貨物轉運、商品交易、商品保稅展示以及相應的技術服務等業務;出口加工方面,可以開展加工製造、再製造、保稅維修和產品研究開發中心等業務。 目前,洋山保稅港區已經成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核心載體,正在進一步完善各項功能,推動航運市場的繁榮,服務長江三角洲和長江流域地區經濟發展。
個人港口與航線作業,嚴禁轉載!青島港灣學院!
❽ 上海與香港在經濟發展條件上有哪些相似之處
上海與香港在經濟發展條件上有很多相似之處。比如兩地都是利用港口來發展經濟,以及在金融發展方面也有相似之處。
❾ 上海的發展史
上海的歷史變遷 幾個世紀以來,上海都只是個小漁村,直到13世紀才發展為城鎮。公元751年,在今天的松江首先建起了行政縣,稱為華亭縣;至宋朝(公元991年),松江河南岸青浦東北又有青龍鎮。為了方便交通,商船都選擇今天黃浦外灘為停靠碼頭,河西岸於是逐漸出現一座城市取代青龍鎮,成為新的港口和商業中心。南宋時期(公元1260-1274年),上海地位日益重要,這里商船雲集,熱鬧非凡。公元1292年,元朝在此設立行政縣,到明朝已成為國家的紡織和手工業中心,並建起了第一座廠。清政府在公元1685年設立上海海關,一個國際性大商埠從此發展起來。鴉片戰爭結束後,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這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根據條約規定,上海被開放成通商口岸,隧進一步淪為國際殖民地。外國資本的入侵壟斷了上海及東南沿岸的手工業,但同時也帶來了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管理經驗,促進了上海的商業、金融、紡織、輕工業和交通運輸。同時,民族工商業也開始成熟起來。上海不僅成為中國的商業金融中心,也控制了國家的工業命脈。 上海西部在6000年前就已成陸。市區成陸約在10世紀前葉才全部形成。 公元前223年.秦滅楚後設會稽郡,治所在蘇州。會稽郡轄繆縣、由拳縣和海鹽縣。繆縣包括今嘉定、上海兩縣及青浦、松江兩縣大部和市區部分地區。今嘉定縣境內還有一個以繆命名的繆城鄉。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修築了一條由咸陽經湖北、湖南而抵江蘇、上海一帶的寬闊馳道。據史載,馳道寬50步,每隔3丈植樹一株。馳道通過今松江西北,「經青浦古塘橋,西通吳城」。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率丞相李斯、少子胡亥等一批文臣武將南下巡遊,曾通過松江西境和青浦南境的橫山、小崑山、三泖地帶,看到當地物產豐富,人眾熙攘,人們劃船在水上交易。這說明上海那時還沒有形成城市。 到了晉代上海地區主要依靠漁、鹽之利,經濟已相當發達。
❿ 上海對全國經濟發展的貢獻是什麼
上海的GDP,真的是很高,所以說,上海的經濟發展對全國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拉動了全國的GDP指數,如果沒有上海的話,中國的GDP應該是比較低的,所以,不愧是大城市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