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無錫產業發展環境

無錫產業發展環境

發布時間:2020-12-25 13:23:13

① 無錫的幾個區綜合實力,發展前景,居住環境等情況咨詢/

數據的話你應該自來己去搜索
綜合實力:自崇安、濱湖、新區、南長
發展前景(5年內):濱湖、南長;10年內再加個新區
居住環境嘛,對居住環境的要求可是因人而異的,有人喜歡鬧市,有人喜歡山水,有人喜歡窮鄉僻壤
個人喜歡濱湖,山水區,且是未來行政中心

② 無錫的生活環境怎麼樣,以後定居可以嗎

蠻好的,空氣也不錯,不過最好是在濱湖區,因為濱湖區環境最好,也沒有什麼重工業企業,就是房價貴點。

③ 改革開放30周年前後的無錫變化

我的家鄉是太湖之濱的一顆明珠——無錫。他是一座有著三千多年歷史的古城,地處長江三角洲中心,東鄰上海,西望南京,南接浙皖,北臨長江,中抱太湖,全市總面積4788平方公里,人口近440萬,其中市區面積1659平方公里,人口215.9萬。現轄江陰、宜興兩個縣級市和崇安、南長、北塘、錫山、惠山、濱湖、新區七個區。
無錫屬亞熱帶季風海洋性氣候,溫和濕潤,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5.5C,年平均降雨量1000毫米,全年無霜期230天左右,年平均日照時數2000 小時左右,水美土肥,物產豐富,是全國著名的魚米之鄉。
無錫是著名旅遊勝地,無錫猶如太湖之濱一顆璀燦的明珠,著名的旅遊勝地美不勝收。碧波盪漾太湖水,悠悠流淌古運河,太湖佳絕、人文薈萃,濃縮成「無錫旅遊十八景」: 黿渚春濤、寄暢清韻、靈山勝境、錫山晴雲、中視影城、運河古風、二泉映月、泰伯遺跡、善卷洞天、霞客故里、蠡湖煙綠、鵝鼻攬江、梅園香雪、宜興竹海、薛家花園、太湖仙島、東林書院、龍頭馬跡等。
無錫是江南歷史名城,它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孕育了眾多文化名人和藝術巨匠,有晉代大畫家顧愷之、唐代大詩人李紳、元代大畫家倪瓚、明代旅遊家徐霞客,近代有外交家、思想家薛福成,科學家徐壽、徐建寅父子,現代有科學家周培源、錢偉長,經濟學家孫冶方、薛暮橋,國學大師錢鍾書,美術大師徐悲鴻,民間音樂家華彥鈞等。目前無錫籍兩院院士有近70名,在全國各城市中名列前茅。
無錫是區域性交通樞紐, 境內京滬鐵路、新長鐵路、滬寧高速公路、京滬高速公路、滬宜高速公路、寧杭高速公路、沿江高速公路等縱橫交錯,是上海到成都、黑龍江至海南、上海到北京三條高速公路的交匯點,是連接南北、溝通東西的重要節點。京杭大運河在無錫穿城而過。江陰港是長江出海口的重要換裝港之一。隨著無錫機場的通航,寧杭、沿江高速公路的建成以及京滬高速鐵路的建設,無錫的交通樞紐地位將更為明顯。
無錫是經濟中心城市,19世紀中期無錫已是全國「四大米市」之一,也是聞名遐邇的「絲市」、「布碼頭」。20世紀初,無錫誕生了以榮氏家族為代表的一批工商業巨子,成為我國民族工商業發祥地之一,獲得了「小上海」的美稱。七十年代初,無錫的鄉鎮工業在全國率先崛起。改革開放後,無錫的經濟總量始終位居全國大中城市前十位,成為全國15個經濟中心城市和13個較大城市之一。目前,無錫以約佔全國萬分之五的土地、千分之四的人口,創造了全國1.6%的經濟總量。
無錫更是對外開放的先行區,1985年無錫就被批准為沿海開放城市,對外開放起步早、進展快,開放型經濟已成為全市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無錫開放型經濟迅猛發展,成為全國經濟最活躍的城市之一,一批世界著名跨國公司在無錫投資興業。 「日資高地」、「韓資板塊」、 「台資團隊」、「港資群體」競相涌現。
無錫原何有如此之盛況呢?
縱觀近幾年,不難發現,無錫市的各級黨政領導,在黨中央的正確決策指引下,鑒往事,策來茲。團結人民大眾,群策群力,加快改革開放的步伐,揚長避短,充分發揮地方優勢,昌其所善,興其所宜,創其所無,奔其所向,才之所以譜寫出了無錫如此壯麗的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新篇章!
一.關於環境
大家都知道,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環境,且核心是水環境。水是環境的核心,水是環境的靈魂。而我們無錫人更是以太湖水為傲,一曲《太湖美》更是唱遍了大江南北。
然而,上世紀60年代末,一場圍湖造田運動無情地改變了它的模樣。圍湖,圍出了土地,產出了糧食和鮮魚,代價卻是大量積聚淤泥,抬高了湖底,減少了水容量,降低了湖水自凈能力,造成湖水的二次污染,加之工業的發展,又接納入湖河道的大量污水,湖水水質長年劣於五類,太湖水一度發出陣陣惡臭,魚蝦差不多絕跡了。水環境惡化讓無錫經濟和社會發展蒙受了巨大損失。由於水污染,無錫水源地梅園和五里湖取水口被迫關閉。梅梁湖每次發生突發性水污染事件,造成經濟損失都在數十億元,水環境惡化,還大大降低了市民的生活質量,嚴重影響了旅遊環境、投資環境和生態環境。外地的客人和客商來到「江南水城」,無錫人竟羞於帶他們到河畔、湖邊。
針對日益嚴重的水污染,水利局按照「以人為本、尊重規律、人水和諧」的治水新理念,把水環境整治作為當前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蠡湖綜合整治工程、城市防洪及調水工程、城區河道整治工程等項目的一步步實施,城鄉水環境面貌大為改觀。現在人們可以在河裡釣魚、可以在水邊休閑場所閑庭漫步……正如詩中所寫:「長長的柳堤,一年一度春風,芳菲總是綠色的相思;滿湖的火樹銀花,在洗滌後的紅雨中綻放……」
太湖水變清了,錫城之魂得到了一次深刻的凈化,給這座湖濱之城增添了不少靈氣。無錫人眉頭開始舒展了,自豪的微笑又回來了,今年「五一黃金周」竟出現了日均4萬人爭睹五里湖美景的場面。

無錫人更是堅定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們的水利建設要緊緊圍繞全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目標,按照「以人為本、尊重規律、人水和諧」的治水新理念,立足防洪保安、水資源供給、水環境保護三大基本任務,從根本上解決水多、水少、水臟三大問題,確保飲水安全、防洪安全、糧食生產用水安全、經濟發展用水安全和生態用水安全的需求,為全市實現全面小康、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提供良好水服務,為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良好水環境。
二.經濟建設發展方面
二十多年來,無錫人民在改革開放的潮流下,緊緊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解放思想,大膽探索,搶抓機遇,創新發展,使無錫城鄉經濟社會各個方面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經濟綜合實力實現重大躍升。1978年至2003年二十五年間,全市經濟總量翻了6番,2003年全市完成生產總值1901.2億元,居全國大中城市第9位,人均達到5200美元,總體發展水平正率先向著第三步戰略目標邁進。對外開放取得突破進展。堅定不移實施開放帶動戰略,「三外」工作全面推進,經濟國際化水平不斷提高,已發展成為我國最具開放活力的地區之一。全市累計批准利用外資項目8300多項,實際利用外資達到149億美元。體制機制活力得到根本增強。不斷深化經濟社會各個方面的改革,國有企業、鄉鎮企業煥發新的活力,民營經濟快速成長,社會保障體系日益健全,基本建立起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運行機制,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創造力得到充分激發。城鄉建設展示全新形象。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基礎設施體系日益完善,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水平迅速提高,城鄉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現代化中心城市的集聚輻射功能得到增強,初步形成了梯度分工、合理布局、協調發展的城鎮體系。人民生活得到顯著提高。城鄉人民生活質量有了根本改善,教育、就業、醫療等水平不斷提高,2003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11647元和6329元,城鄉居民人均儲蓄達到2.4萬元。
詳細的說,我們在改革開放中有四次認識上的飛躍和實踐上的突破:
第一次認識上的飛躍和實踐上的突破,是大力發展鄉鎮企業,極大地促進了農村生產力的發展,開創了一條農村工業化和現代化發展的新路。無錫是我國鄉鎮工業的發祥地之一。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在鄧小平同志「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思想路線指引下,無錫的幹部群眾大膽沖破「兩個凡是」束縛,破除傳統計劃經濟框框,以「農民辦工業」這一偉大創舉,推動我市鄉鎮企業實現了異軍突起。1992年鄧小平同志南方談話發表後,我市鄉鎮企業進入了「跳躍式」、「超常規」的快速發展階段,以超乎尋常的發展速度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經濟奇跡,涌現出了華西、陽光、紅豆、遠東等一批全國知名企業和名牌產品,成為支撐農村乃至全市工業化的主導力量,也帶動了上個世紀整個無錫經濟的快速發展。鄉鎮企業的快速發展和農村工業化的不斷推進,不僅成功地實現了農村富餘勞動力的非農化轉移,而且通過「以工建農」、「以工建鎮」,使得大批小城鎮迅速崛起,農村區域競爭力迅速增強。依靠大力發展鄉鎮企業,無錫農村經濟長時期保持快速發展,為在新的歷史時期實現區域城鄉統籌和經濟社會全面協調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第二次認識上的飛躍和實踐上的突破,是積極呼應浦東開發開放和國際產業轉移,大力實施開放帶動戰略,加快了無錫經濟的市場化、國際化進程。 「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對外開放是強國之路」,是一項基本國策,要「抓住機遇,利用國際和平環境,更多地吸收對我們有用的東西」。
在對外開放思想理論指導下,無錫人民始終把擴大對外開放放在經濟工作的突出位置,緊緊抓住浦東開發開放的發展機遇,牢牢把握國際資本產業轉移的有利契機,大力實施開放帶動戰略,一步步推動對外開放向更大規模、更高水平、更寬領域發展,極大地促進了我市生產力的快速發展和國際化程度的迅速提升。目前,無錫利用外資已進入質量、水平、規模、效益同步發展的新階段,許多國際知名跨國公司紛紛落戶無錫,世界500強企業中已有58家在無錫投資興業。
2003年,外資工業佔全市工業總量的比重已達到25%,成為無錫經濟的一支重要力量。尤其令人欣喜的是,自1992年無錫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開始建設以來,無錫各類重點開發開放園區蓬勃興起,成為全市最重要的對外開放窗口和平台,最富吸引力的產業集聚地和科技成果「孵化器」。目前,全市85%的利用外資落戶在開發開放園區,三分之一的生產總值和財政收入來自園區,園區經濟在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積極「引進來」的同時,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一批骨幹企業走出了跨國經營新路。
第三次認識上的飛躍和實踐上的突破,是圍繞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運行機制,積極探索公有制多種實現形式,不斷調整完善所有制結構,切實增強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 「革命是解放生產力,改革也是解放生產力」;「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以後,還要從根本上改變束縛生產力發展的經濟體制,建立起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促進生產力的發展」;「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在鄧小平同志這一系列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著名論斷的鼓舞和指導下,無錫人民大膽沖破姓「公」姓「私」、姓「社」姓「資」的束縛,堅持以「三個有利於」為根本標准,從本地實際出發,大力推進所有制改革,極大增強了經濟發展的內在動力和活力。在農村,積極引導鄉鎮企業通過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進行資產重組和制度創新,尤其是進入新世紀以後,針對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勢,努力探索集體經濟新的實現形式,在推動鄉鎮企業「二次改制」、增強活力和競爭力的同時,率先進行村級集體經濟股份制改革,促進農村集體資產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開辟了農村改革發展的新路子;在城市,大力推進國有企業改革攻堅,加快國有企業體制創新和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使國有企業、國有經濟煥發出勃勃生機,形成了新的發展競爭優勢。大力開拓資本經營,威孚、小天鵝、陽光、三房巷等一批企業先後成功上市,形成了在資本市場有較大影響的「無錫板塊」。
在加快國有、集體經濟改革發展的同時,始終堅持「六放」方針,毫不動搖地支持和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積極扶持民營經濟做大做強。去年,民營經濟所創造的增加值佔全市經濟的比重已上升到31.2%。城鄉企業的改革深化和制度創新,極大地釋放了經濟發展的潛力和活力,推動無錫經濟綜合實力邁上了一個個新的台階,為經濟快速健康發展提供了良好的體制機制條件。
第四次認識上的飛躍和實踐上的突破,是緊緊抓住新世紀初發展的重大戰略機遇期,突出新型工業化、國際化、城市化互動並進和經濟社會全面協調發展,加快推進「兩個率先」的進程。黨的十六大作出了二十一世紀頭二十年,是一個必須緊緊抓住並且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的科學判斷。對於我們無錫來說,抓住這個戰略機遇期,關鍵是要針對新世紀新階段所面臨的新情況新要求,進一步明確發展定位,創新發展動力,提升發展水平,推動無錫經濟社會在更高層次上加快發展。黨中央對東部地區的發展高度關注,寄予殷切期望。中央兩任總書記明確提出江蘇要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無錫作為江蘇的重要板塊、蘇南的重要一極,為全省「兩個率先」勇挑重擔責無旁貸。面對新的發展任務和要求,市委、市政府明確提出了爭創全省「兩個率先」先導區、示範區的奮斗目標,力爭在全省率先建成高標准、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會,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圍繞這一目標,我們制訂實施了《無錫爭創全省「兩個率先」先導區示範區行動綱要》,全面推進科教興市、經濟國際化、城市化和可持續發展「四大戰略」,相繼推出「三化互動」、「三沿開發」、「三個集中」等重大舉措,「兩個率先」先導區示範區建設已經取得明顯成效。近兩年來,全市經濟保持快速穩定增長,開放型經濟、民營經濟齊頭並進,各項改革縱深推進,經濟結構不斷優化,整體活力和競爭力進一步增強;城鄉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市域城鎮體系規劃建設加快推進,城市功能和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城鄉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得到加強,整個城市的環境面貌發生了重大變化;富民工程得到有力推進,鼓勵創業、擴大就業、完善保障的各項措施得到較好落實,城鄉人民收入水平穩步提高,富民成效日益顯現;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等事業協調發展,精神文明建設、民主法制建設和黨的建設進一步加強。我市相繼榮獲了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等稱號,創建全國雙擁模範城實現「四連冠」,各項事業欣欣向榮,實現「兩個率先」奮斗目標前景喜人。
實踐證明,強烈的發展意識、機遇意識、爭先意識和實干意識,是我們二十多年改革發展最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是我們實現「兩個率先」目標最重要的精神動力。全市廣大幹部群眾在不斷地強化這個重要的思想共識。大家始終堅持著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不斷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不竭的生機和活力。二十多年來,無錫人民與時俱進,開拓前進,不斷研究新情況,適應新形勢,解決新問題,依靠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一次又一次地突破不適應生產力發展要求的體制束縛,贏得了經濟社會發展的領先優勢。
三.科教文衛方面
基礎教育優質資源進一步擴大,各級各類教育進一步發展2003年末擁有各級各類學校761所,在校學生77.03萬人,增加1.04萬人。醫療條件進一步改善。2003年,全市擁有衛生醫療機構1387個,其中綜合醫院37家,專科醫院18家,中醫院、中西醫結合醫院6家,鄉鎮衛生院114家,療養院5家。文化設施繼續完善,2003年,藝術、文化館(站)127個,公共圖書館9個,博物館(文化系統內)5個。文化事業精彩紛呈。成功承辦首屆「中國無錫•太湖國際民樂展」,舉辦各類廣場文藝140場,組織公益演出50多場等等。
綜上所述,改革以來,無錫日新月異,我們親眼看到了,也深刻感受到了,體會到了。我們感謝改革開放給我們帶來的這一切巨變,我們更體會到了黨的偉大。
所以在今後的日子,我們更要堅持改革的步伐,提高無錫市城市綜合實力:
我們要以提高人口素質為突破口,高效開發人力資源;要加快調整產業結構為主線,以大幅度提升經濟綜合競爭力為目標;要以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進一步夯實綜合實力崛起的基礎;還要完善社會發展體系,促進社會事業全面進步……我們堅信,無錫的明天會更美好.
如今,求學在外,每有家鄉人談及當地建設發展的情況,間或在報上讀到有關的消息報道,都使我興奮,倍感親切。我衷心祝願無錫憑借有利的主、客觀條件,承前啟後,繼往開來,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取得新成績,譜寫新篇章,開創新天地!

④ 無錫的生活環境怎麼樣,以後定居可以嗎

無錫就是人口太多了,所以才會有那麼多生活用水排入太湖,太湖才會被污染
要是人口象以前一樣多,就不會這樣了,而且住著也舒服
經濟要發達必然會有一定的後遺症啊

⑤ 江蘇無錫的環境怎麼樣環境污染嚴重嗎

那個是前年的事情了,在那之後再也沒有發生過這樣的事情,現在即使是大熱天水質也很好,沒有你說的那樣。

⑥ 無錫地理環境特點對無錫經濟的影響

地理
無錫市位於北緯31°′至32°2′,東經119°33′至120°38′,長江三角洲江湖間走廊部分,江蘇省東南部。東鄰蘇州,距上海128公里;南瀕太湖,與浙江省交界;西接常州,去南京183公里;北臨長江,與泰州市所轄的靖江市隔江相望。無錫市為江蘇省省轄市,全市總面積為4787.61平方公里(市區1659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區面積203平方公里),其中山區和丘陵面積為782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16.8%,水面面積為1502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31.4%。2006年耕地面積為2180535畝。

氣候

無錫市屬北亞熱帶濕潤區,亞熱帶季風氣候,受季風環流影響,形成的氣候特點是: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水充沛,日照充足,無霜期長。氣溫,1月平均氣溫在2.8℃左右;7月平均氣溫在29℃左右。全年無霜期220天左右。無錫市區年平均降水量在1048毫米。雨季較長,主要集中在夏季。全年降水量大於蒸發量,屬濕潤地區。無錫市區日照時數2019.4小時。常見的氣象災害有台風、暴風、連陰雨、乾旱、寒潮、冰雹和大風等。由於受太湖水體和宜南丘陵山區復雜地形等的影響,局部地區小氣候條件多種多樣,具有南北農業皆宜的特點,作物種類繁多。2003年無錫市氣候特點是:氣溫特高,盛夏高溫明顯,降水正常略少,日照充足。
交通

無錫交通四通八達,市內道路基礎完善,公共交通發展先進,並已規劃軌道交通,市內的高架、隧道、快速路結構緊湊。高速路網發達,有滬寧、寧杭、京滬、沿江、錫澄、錫宜等高速公路和312國道連接。

空港、海港亦有發展,無錫機場系省內規劃的兩個國際機場之一,現有深航、東航、聯航、南航、廈航、東海航等6家航空公司進駐,航線網路遍及全國重要城市,並於2006年1月開通香港和澳門兩條地區航線,每周航班達220多個架次, 2007年旅客吞吐量已經達到136萬人次。

無錫港是全國55個主要港口之一,全市50%以上的貨物通過水運進出,港口在無錫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無錫地區有各類港口500多個,其中市區300多個、江陰100多個、宜興100多個。泊位2000多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24個。全市港口貨物年吞吐量近1億噸,其中市區3000多萬噸、江陰3000多萬噸、宜興3500萬噸。

1981年,無錫市列為全國15個經濟中心城市之一。1983年,實行市管縣體制,無錫經濟開始向城鄉一體化方向發展。1984年列為全國13個較大的市和10個重點旅遊城市之一。1985年,無錫市被國務院確定為長江三角洲沿海經濟開放區開放城市。改革開放給無錫帶來新的生機和活力。無錫已建成以紡織、電子、機械、化工、醫葯為主,門類比較齊全,配套協作能力較強的工業體系,成為中國沿海地區具有較大規模、較高水平的現代工業城市,並跨入中國城市綜合實力50強、投資環境40優的行列。

⑦ 無錫的幾個區綜合實力,發展前景,居住環境等情況咨詢/

數據的話你應該自己去搜索
綜合實力:崇安、濱湖、新區、南長
發展前景(5年內)專:濱湖、南屬長;10年內再加個新區
居住環境嘛,對居住環境的要求可是因人而異的,有人喜歡鬧市,有人喜歡山水,有人喜歡窮鄉僻壤
個人喜歡濱湖,山水區,且是未來行政中心

⑧ 無錫的地理環境以及無錫有哪些資源優勢

南京與上海之間,太湖北岸,京杭大運河穿城而過,京滬高鐵、滬寧高速、312國道、蘇南碩放國際機場

⑨ 無錫的地理環境以及無錫有哪些資源優勢

無錫,是一座具有獨特地位和獨特魅力的城市:歷史上人文薈萃,是中國吳文化的發源地;近現代經濟史上,是中國民族工商業的發祥地、中國鄉鎮工業的發績地.無錫地處中國經濟最具活力的長江三角洲區域核心位置,南瀕太湖,北依長江,距上海、南京、杭州各約1.5小時車程。行政區域面積4788平方公里,人口457.8萬;周邊2小時車程范圍內覆蓋著中國東部15個城市9000萬人口的巨大市場。
無錫是中國華東地區連接南北、溝通東西的區域性交通樞紐城市,公路、鐵路、水運、航空網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蘇南無錫機場已開通了包括北京、香港、澳門在內的22條航線,不久將開通日本、韓國航線,成為一個中型樞紐國際機場。無錫與上海僅為1小時左右高速公路路程,同時隨著城際高速軌道交通實施到位,從上海到無錫只需20多分鍾,比浦西到浦東還要方便。 無錫承載千年文明,充滿溫情和水。是江南歷史文化名城、中國重要的經濟中心城市、中國首批優秀旅遊城市、國家衛生城市、環保模範城市、園林城市。
無錫是全國綜合競爭力十強城市(中國社科院);
無錫被權威機構認定為「中國投資環境最優城市」;
無錫被評為「中國最具發展前途的城市」(聯合國);
「中國最具經濟活力的十大城市」 (CCTV);
中國十大品牌經濟城市之一;
連續三年在《福布斯》最佳商業城市排行榜上名列前茅(07年第四名)。 無錫既擁有大城市的繁華,同時又具有一般城市低廉的生產、生活成本。目前,無錫的生產、生活成本約為上海的60%,這是一個比較合理的梯度。梯度太小,就沒有成本優勢,梯度太大,也會失去吸引人才,特別是高端人才的競爭力。
無錫是中國著名的旅遊生態城市,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40%,建有威尼斯花園等高尚國際社區,又有凱賓斯基飯店、太湖飯店、湖濱飯店等高檔酒店。無錫國際學校、無錫德國國際學校以及38傢具有良好設施的中西醫院可以提供高質量的教育和醫療服務。沃爾瑪等大型購物超市和大型商場,格調較高的劇院和酒吧、高爾夫球場等,可為居住生活提供多樣化便利。

閱讀全文

與無錫產業發展環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