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發揮科技創新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引領作用
一、充分認識科技創新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性
當前,經濟發展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競爭最激烈的領域越來越集中在科技創新上。誰能在科技創新上先人一步、快人一拍、高人一籌,誰就能在激烈的競爭中搶佔先機,掌握優勢,贏得主動。要依靠科技支撐引領工業新型化、農業現代化、高新技術產業化,依靠科技創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推動全市經濟快速健康發展。
二、牢牢把握科技創新的工作重點
(一)培育科技創新主體,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一是要構建企業創新機制。建立有利於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產業化的體制和機制,使企業真正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二是要加快科技型企業發展。通過政策引導、產學研服務和項目支持使之做大做強,成為帶動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龍頭。三是要加快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積極組織申報國家、省級中小企業科技創新基金,並在市級科技計劃項目安排中給予支持。四是要加快民營科技企業發展,有效提升民營科技企業產品的科技含量和管理水平。
(二)構建科技創新平台,打造產學研結合載體。一是要按照省綜改試驗區的要求,盡快推進科技創新園的建設,使園區成為促進產學研結合的重要載體、成為科技成果及時轉化的重要基地。二是要加強與上級科技部門的溝通協調,強化爭資立項,使科研資源更合理地對接市場。三是要有序推進各類創新平台建設。優先建設以重點實驗室為主的知識創新研發平台,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為主的科技成果轉化平台,以新型農村科技服務組織為主的農業技術推廣服務平台,以知識產權交易和創業服務中心為主的科技中介服務平台。
(三)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促進高新技術產業化。一要運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二要加快承接產業轉移步伐。利用特色資源優勢,促進優勢資源產業轉型升級。三要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引進和培育一批高新技術企業,通過政策引導,產學研服務和項目支持使之做大做強。四要著力發展農業高新技術。認真貫徹落實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把農業科技創新擺在更加突出位置,進一步加大農業科技投入,強化公益性農技推廣服務,建立多元化的新型農村科技服務體系。
三、努力營造加強科技創新的良好環境
一是要落實好政策。重點完善鼓勵產學研協同創新、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中小微型企業創新創業、科技人員股權激勵等政策措施。二是要加大投入力度。各級政府要加大科技研發經費的投入力度,並保證及時到位。要積極通過科技招商等方式引進科技戰略投資,鼓勵、支持企業及其他組織自發建立科技創業投資基金,對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進行投資。企業要保證科技研發經費。金融部門要支持企業技術開發,實現科技與金融的有機結合。三是要提升科技管理的水平。要跳出科技抓科技,跳出部門抓科技,健全重大科技計劃項目決策、評價、監督機制,優化項目管理流程,把科技進步與創新工作納入目標責任考核內容,切實營造科技創新和進步的良好環境。
② 怎樣以綠色產業引領鄉村振興
「我在東部發達地區調研中發現,農村曾經綠意盎然。然而,隨著城鎮化的快速推進,村裡的很多樹木被砍伐了,鄉村綠色資源大量消失。未來我們的鄉村應如何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如何以綠色產業引領鄉村振興,進而成為我不斷思考的問題。」7月7日下午,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2018年年會「綠色產業與鄉村振興」主題論壇現場,中國人民大學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孔祥智用自己的親身經歷揭示生態振興在鄉村振興中的迫切性。
與會專家指出,發展鄉村綠色產業離不開「兩條腿走路」:一方面要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的要求,加強森林、草原、濕地、荒漠等自然生態系統保護修復,著力增加綠色資源,提高生態承載能力,厚植綠色發展優勢;另一方面要深化林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發展森林旅遊、特色經濟林、木本油料、竹藤花卉、林下經濟等綠色富民產業,著力提高綠色優質林產品生產能力。只要找准林業產業發展的正確方向,就能夠形成支柱產業,就能夠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變成現實。
「在產業發展中,要注重完善『企業+合作社+農戶』利益聯結機制,促進林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讓農民更好地分享林業發展成果。要強化科技創新和成果運用,提高林草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增加產品附加值。要加快發展林業電子商務,在農戶與市場之間架起一座高效便捷的信息橋梁,讓優質特色林產品暢銷國內外市場。」孔祥智指出。
③ 新興產業區如何引領帶動我國經濟發展
1、什麼是區塊鏈?
簡單地說,區塊鏈就是個超級賬本,用來記錄公共數據,具有不可抵賴,不可篡改的特點。
舉個例子,A向B借了1萬塊錢,傳統的做法是:雙方寫借條,或以銀行的轉賬記錄為准,雙方借錢、還錢都有記錄,這個借條或者銀行轉賬記錄就是一個「中心」。當出現糾紛時,以這個「中心」的記錄為准,如果這個「中心」出現失誤,記錄消失,那糾紛就很難解決。
而在區塊鏈的網路中,每台計算機都是一個記賬本,只要在計算機中記下A向B借了1萬塊錢,A和B的電腦里都有數據記錄,而且其他成千上萬台電腦中也有這個記錄,這個賬本是實時更新的,區塊鏈網路中發生的任何交易都會被記到個人的賬本中。不需要中間不需要銀行等第三方或者所謂「權威機構」「認證機構」的參與。
區塊鏈技術如何賦能數字經濟?
然而,盡管區塊鏈技術如此偉大和革命性,但區塊鏈本身在很多領域仍然限於一種理想和思潮,當前真正落地的應用並不多。從國內外來看,落地較為成熟的應用主要還是在數字貨幣等金融領域。
目前的主要應用案例包括:在跨境匯款領域,螞蟻金服利用區塊鏈技術為中國香港,以及菲律賓、巴基斯坦、馬來西亞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低費率,高速的跨境匯款服務等。
在清結算領域,港交所計劃利用區塊鏈結算系統簡化互聯互通下內地股票的北向交易流程,方便歐美投資人投資A股。
區塊鏈技術應用的真正突破和落地尚需時日。那麼,未來除了金融領域,區塊鏈技術還可能會應用在哪些場景?
1)數字身份。我們現在遠行或出門辦事,總是要提供各種證件,如出生證、身份證、學位證、房產證、結婚證……,有了區塊鏈,就不用擔心找不到證件來證明「我就是我」的問題;
2)醫療衛生。如,一個人的病例可以用區塊鏈來管,如醫生看病,個人可以醫生授權看到病例,但醫生甚至可以對不上是哪個人;
3)公共管理。主要是食品安全溯源、葯品溯源等應用;
4)知識產權保護。專業人士自己的作品放在區塊鏈上,有人使用了他的作品,他就能立刻知道。相應的版稅也會自動支付給創作者。區塊鏈技術既保護了版權,也有助於創作者更好更直接地向消費者售賣自己的作品,而不再需要發行公司的協助。
5)供應鏈管理。在基於區塊鏈的供應鏈管理體系中,記錄存儲和溯源都是很容易的,因為企業的信息可以通過內置感應器和RFID標簽來獲得產品信息。產品從起源地到終點所在的過程都可以通過區塊鏈來追蹤。而且,這類准確的溯源方式,可以用來檢測供應鏈中的缺陷。
此外,在貿易、慈善等諸多領域,也是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場景。
更多數據來源及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區塊鏈行業商業模式創新與投資機會深度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規劃、產業申報、產業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等解決方案。
④ 文化產業——21世紀最後一桶金。文化產業的發展,需要高屋建瓴的政策引領;文化產業的發展,需要引領時代
(1)①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做到主觀與客觀具體的歷史的統一。我國根據文化建設實際,解放思想,不斷實現文化建設構想的發展。②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認識和把握規律。我國在文化建設實踐中不斷深入認識和把握文化建設規律,從而推動文化建設構想的發展。③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和發展的動力。不同時期文化建設有不同特點,從而形成了相應的指導思想,推動了文化建設戰略構想的發展。④認識具有反復性、無限性、上升性。人類認識是無限發展的,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在實踐的基礎上追求和發展真理,做到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我國在文化建設的實踐中不斷探索新思路,實現了文化建設構想的發展。從十六大到十七屆六中全會「文化強國」戰略的提出,是逐步積累發展的過程。 (2)①發展的實質是事物的前進和上升,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這就要求我們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樹立創新意識,積極促使新事物的成長。喬布斯的一生就是在不斷地創新,它在電腦、手機通信等領域開創了先河。②辯證的否定觀要求我們,必須樹立創新意識。喬布斯敢於打破常規,尋找新思路,在個人PC上使用圖形用戶界面,iPhone在外觀、手感和功能上有很大創新,ipad產品則是結合了智能手機和筆記本電腦的功能。③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創新意識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創新是對既有理論、實踐的突破,要創新就要有批判和發展。iPhone對觸摸屏技術給予肯定和吸取,同時在使用方面大膽革新,創造了全新的界面,方便了用戶的使用。④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能夠推動生產力的發展,推動人類思維和文化的發展。喬布斯領導的蘋果公司通過創新推動了電腦行業、通信行業的發展,也帶動了美國經濟的發展。同時也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 |
⑤ 採取什麼措施培育骨幹企業,引領產業發展
轉作風促發展提標准上水平」主題實踐活動拉開了全市新一輪大發展、大跨越的帷幕。我們要按照「企業為主體、市場為主導、政府引導」的原則,從技術創新、戰略合作、集聚發展、強化支撐、環境營造等方面加大氣力,加快骨幹企業培育,促進產業集群發展。
抓住技術創新這個核心。要切實加大科技研發投入,通過原始創新和引進消化再創新,開發自主知識產權產品,加快產品升級換代,加快產品對市場的適應和引導。要把握市場形勢,不斷攻克關鍵技術,形成生產、研發、儲備相銜接的企業研發長效機制。
用好對外合作這個方法。支持企業與行業領先企業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引進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提高行業地位和市場競爭力。通過打包引進、企校院合作、委託研發等多種方式開展產學研結合,搶占產業發展制高點。
依靠集群發展這個模式。要按照「高新、集群、鏈條」的原則,不斷引進鏈上項目、配套項目,形成以骨幹企業為主體,中小企業為輔助,相互分工協作,金字塔式的產業生態體系,用集群化的資源要素整合,推動骨幹企業持續做大做強。
把握要素支撐這個關鍵。要結合東營發展的實際需求,大力發展金融、物流、商務、服務外包等生產性和教育、醫療、餐飲、休閑等生活性服務業,特別是要優化結構、提升比重、強化基礎設施配套、完善要素配置功能,為骨幹企業膨脹發展、產業集群加速擴張、區域經濟轉型升級提供良好支撐。要推進大型骨幹企業實施主輔分離,實行集團化運營管理,提升配套服務水平,帶動促進工業轉型升級。
打好環境營造這個基礎。要從轉變作風入手,從創新機制體制入手,學習借鑒外地經驗,研究出台具體辦法,提升服務水平,提高服務效率,改善服務態度,降低企業運營成本。積極營造信息共享、注重學習、交流合作、鼓勵參與等企業發展文化氛圍,促進發展環境不斷優化。
⑥ 戰略性新興產業是以重大技術突破和重大發展需求為基礎,對經濟社會全局和長遠發展具有重大引領帶動作用,
(1)①圖14反映的是生產和貿易的全球化,同時反映出我國通訊產品製造業在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中處於低端位置,有的產品在國際貿易和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②圖15反映出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粗放,經濟增長主要依靠增加物質消耗帶動。
(2)發展戰略性新產業,有助於:①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②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③加強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④創造新的就業崗位,帶動相關產業的生產和消費。
(3)①立足於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要勇於實踐。②人民群眾是文化創新的主體,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要尊重創新型人才,尊重人民群眾的主動性和創造性。③文化創新要繼承傳統、推陳出新,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要把繼承和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有機結合。④文化創新需要面向世界、博採眾長,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要深化國際交流與合作,充分利用全球創新資源。
(4)在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教程中政府要:①堅持對人民負責原則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②履行保障人民民主和維護國家長治久安的職能,保護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相關知識產權和安全;履行組織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職能,為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提供物質保障和資金支持;履行組織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職能,培養高端技術人才,提高勞動者素質。③依法審慎行使權力,堅持科學、民主決策,自覺接受監督。
⑦ 下列產業中,最有利於引領國家經濟快速發展的是()A.食品工業B.機械製造業C.紡織工業D.信息技術
最有利於引領國家經濟快速發展的是高新技術產業,該產業以電子和信息類產業為「龍頭」.
故選:D.
⑧ 戰略性新興產業是以重大技術突破和重大發展需求為基礎,對經濟社會全局和長遠發展具有重大引領帶動作用,
(1)①圖14反映的是生產和貿易的全球化,同時反映出我國通訊產品製造業在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中處於低端位置,有的產品在國際貿易和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②圖15反映出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粗放,經濟增長主要依靠增加物質消耗帶動。 (2)發展戰略性新產業,有助於:①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②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③加強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④創造新的就業崗位,帶動相關產業的生產和消費。 (3)①立足於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要勇於實踐。②人民群眾是文化創新的主體,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要尊重創新型人才,尊重人民群眾的主動性和創造性。③文化創新要繼承傳統、推陳出新,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要把繼承和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有機結合。④文化創新需要面向世界、博採眾長,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要深化國際交流與合作,充分利用全球創新資源。 (4)在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教程中政府要:①堅持對人民負責原則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②履行保障人民民主和維護國家長治久安的職能,保護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相關知識產權和安全;履行組織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職能,為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提供物質保障和資金支持;履行組織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職能,培養高端技術人才,提高勞動者素質。③依法審慎行使權力,堅持科學、民主決策,自覺接受監督。 |
⑨ 為什麼要以創新引領實體經濟轉型升級
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完善對基礎研究和原創性研究的長期穩定支持機制,建設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技術創新中心,打造科技資源開放共享平台。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切實落實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權,落實股權期權和分紅等激勵政策,落實科研經費和項目管理制度改革,讓科研人員不再為雜事瑣事分心勞神。開展知識產權綜合管理改革試點,完善知識產權創造、保護和運用體系。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改革,實施更加有效的人才引進政策,廣聚天下英才,充分激發科研人員積極性,定能成就創新大業。
加快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全面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加快新材料、人工智慧、集成電路、生物制葯、第五代移動通信等技術研發和轉化,做大做強產業集群。支持和引導分享經濟發展,提高社會資源利用效率,便利人民群眾生活。本著鼓勵創新、包容審慎原則,制定新興產業監管規則。深化統計管理體制改革,健全新興產業統計。在互聯網時代,各領域發展都需要速度更快、成本更低的信息網路。今年網路提速降費要邁出更大步伐,年內全部取消手機國內長途和漫遊費,大幅降低中小企業互聯網專線接入資費,降低國際長途電話費,推動「互聯網+」深入發展、促進數字經濟加快成長,讓企業廣泛受益、群眾普遍受惠。
大力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深入實施《中國製造2025》,加快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應用,以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推動傳統產業生產、管理和營銷模式變革。把發展智能製造作為主攻方向,推進國家智能製造示範區、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深入實施工業強基、重大裝備專項工程,大力發展先進製造業,推動中國製造向中高端邁進。完善製造強國建設政策體系,以多種方式支持技術改造,促進傳統產業煥發新的蓬勃生機。
持續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雙創」是以創業創新帶動就業的有效方式,是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和經濟結構升級的重要力量,是促進機會公平和社會縱向流動的現實渠道,要不斷引向深入。新建一批「雙創」示範基地,鼓勵大企業和科研院所、高校設立專業化眾創空間,加強對創新型中小微企業支持,打造面向大眾的「雙創」全程服務體系,使各類主體各展其長、線上線下良性互動,使小企業鋪天蓋地、大企業頂天立地,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競相迸發。
全面提升質量水平。廣泛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加強全面質量管理,健全優勝劣汰質量競爭機制。質量之魂,存於匠心。要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盡職業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眾多「中國工匠」,打造更多享譽世界的「中國品牌」,推動中國經濟發展進入質量時代。
⑩ 如何構建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
構建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那麼就要注重產品創新,技術創新和人才創新。使多個產業共同發展。